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年公司终于走出了困难时期,各方面的工作也随着大批流民的到来,发展的速度简直是日新月异。各个部门在春节期间,都发放了大批的福利。

福利发放的标准当然也是有高有低,比如最富裕的吕宋岛地区,各个部门和企业的员工,以及当地驻军都领到了大批的福利,从高档的海参到各国的特产应有尽有,而且还发放了一些马尼拉市各个商铺的购物卷、优惠卷等非常实在的福利。

海参崴工业区的哥哥企业更是财大气粗,每个企业都为下属的员工发放了大批的年货福利。另外远东公司的各个部门也都不甘示弱,纷纷在今年春节加大了福利的发放力度。

前两年远东公司因为大批流民的到来,面临着极为危机的困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司各部门都是勒着肚子过日子,在过节期间的福利都是能省则省。各种福利大幅的降低,但是工作却成倍的增加。但是公司的员工却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在最艰苦的那段时间,所有的员工都是默默的低头苦干。

现在公司已经走出了困境,公司也是为了弥补这两年来对员工的亏欠,纷纷加大了投入。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对此也是大力的支持,还特批了一部分物资,以董事局委会的名义,对远东哥哥地区的军烈属、立功授奖人员、先进工作者都送去了不少的年货等福利。

军委会不但对各部队的指战员发放了不少的福利,而且对部队军属家庭都发放了大批的年货福利。公司宣教部为远东各个地区的在校学生。每人做了一套过年的新衣服,以及大批的糖果和文具。

以往条件艰苦的河套根据地,今年春节的福利标准也比以往高多了。毕竟过年了,根据地管委会就算再艰苦,可怎么说也得意思意思吧。所以今年河套根据地也拿出了大批的物资,为根据地的员工和驻军部队发放了很多的福利。

河套根据地因为距离草原较近。所以各种牛羊肉、羊毛制品和皮货发放的最多,这两年根据地在梁玉洁的带领下,经济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梁玉洁通过大明境内的远东商团和陕西三边的商户大肆交易,把河套北方草原上的各种产品,以及河套根据地开发的各种紧俏商品,纷纷销售到大明山陕地区,虽然除了草原上的传统商品,其他紧俏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多,但是利润都很高。

以往草原上的传统商品。以牛羊马匹和羊毛、皮货为主。梁玉洁负责河套根据地的经济工作以后,陆续建立了毛纺厂、皮制品厂和肉食品加工厂等几个企业,生产的各种精仿毛毯、毛线、毛毡、羊毛被等羊毛制品,还有皮鞋、皮包、皮衣等高档皮质产品,以及牛肉干、肉松、咸肉、肉肠等肉制品。

另外,河套地区还建立了一个罐头厂肉罐头、水果罐头等罐头制品。周林建立的菌类培植中心还生产了各种蘑菇、木耳等菌类食品,在山陕地区都比较畅销。

上面说的这些东西,也是河套根据地今年春节为部门的员工发放的福利。所以比以往要丰富很多。简直是玲琅满目。

其中还有两种利润最高的商品,那就是大棚蔬菜和蒙古旱獭的各种产品。虽然价值不菲,但却深受山陕地区的那些商贾富户、达官贵人的欢迎,利润都极为高昂。

梁玉洁带领河套根据地的经济工作小组,利用现代营销方式,对山陕地区的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和市场定位,制定了一个完善的市场营销计划。

在现代社会。梁玉洁就拥有丰富的现代市场营销经验,她和她组建的专业团队,利用所有的资源进行严密的营销策划、品牌推广和市场宣传,并利用各种手段在大明对河套的商品进行全方位的广告。

草原上遍地都是的蒙古旱獭,也被包装成了一种产于极北之地的林貂。必须跨过大漠和草原,深入极北的冰原地区才能捕捉到,而且数量非常的稀少,所以价格及其昂贵。

经过一番专业的策划和推广,以及奢华精美的包装,如今如今山陕地区稍微有头有脸的人物,几乎人手一顶旱獭帽子和一件旱獭的坎肩,如果在达官贵人聚会的时候,你要是没戴一顶旱獭帽子,你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

现在旱獭帽子和坎肩已经逐渐向大明的内地蔓延,很多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想拥有一顶旱獭帽子和旱獭皮的坎肩。甚至京城的王公贵族的都托人想买一件。

入冬以后周林组织人建设的大棚基地里出产的各种新鲜蔬菜,经过一番有计划的策划推广,也被杜撰出了一个非常玄幻的故事,而且传的有鼻子有眼,在山陕地区传的活灵活现,反正大家都信了。

大棚里新鲜的蔬菜,经过挑拣和净菜处理,利用现代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再加上豪华奢侈的包装,在大明山陕地区的达官贵人中供不应求。

我国保护地栽培最早有的文字记载是西汉,《汉书》循史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待温气乃生。”说明2000多年前就能利用保护设施栽培蔬菜了。到了唐朝又有了发展,可以利用温泉栽培瓜类,元朝已经会利用阳畦风障了。

明清时代的温室已经发展到地窖式温室、既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又可以烧火加温的立土墙开纸窗火暄式温室等当时最先进的温室技术。

但历史上记载的各种温室栽培的蔬菜瓜果,和现代相比不但种类稀少,而且因为采光等原因,和现代塑料大棚技术相比根本无法相比。

各种青红椒、卷心菜、黄瓜、韭菜、茼蒿、油菜、胡萝卜、生菜、番茄、芹菜、茄子、小白菜、菠菜等颜色艳丽的蔬菜水灵灵的,显得晶莹剔透,即便和应季下来的蔬菜相比,也毫不逊色。(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1642年的春节(二)

小年的前两天,沈阳城内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街道两边挂满了一排排的大红灯笼,沿街的商铺和各个机关部门的门前也都披红挂绿。

街上行人也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现在最热闹的地方就要属各个商场、超市和自由市场了,这里天天人山人海,每家店铺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远东各地区春节期间的假期,都是从小年一直放到十五。因为假期时间很长,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充足的年货。小年前的几天,来这里的人就更多了。

李明和花子领着他们的两个女儿,也在超市里采办年货。两人这些年只生了一个女儿,另一个是李明当年从山西“菜人”贩子手中救下的那个女孩。当时李明看这个女孩可怜,就把她领回了家,当成自己的女儿来养。

两个女孩在前面蹦蹦跳跳的四处乱跑,花子不放心,只能紧跟在她们的身后。这可苦了李明,两手拎着几个大袋子,累得满头大汗。

其实公司内部员工的年货,都由远东公司办公厅安排完了。但是家里的两个丫头一直磨着李明,要他带着她们上街买年货,就是她们想上街凑热闹,感受下过节的气氛。

对于家里的两个丫头,李明稀罕的不得了,含在嘴里都怕化了,被两个丫头一顿撒泼打滚弄得没了脾气。只好领着她们上街,买了一大堆的没用的东西,就当陪两个孩子玩了。

一家人来到了超市的外面,顿时就呆住了。以往超市这里停满了出租马车,可是今天却一辆也看不见了。等待马车的人足足站了几排,全都和李明一样拎着大包小裹。

不时就有一辆出租马车驶来,排在队伍前面的人兴奋的拎着年货坐上出租马车呼啸而去。虽然天气很冷,等待马车的人也很多,但是这里依然秩序井然,大家站在等车的队伍里有说有笑的聊着天。

队伍里的几个员工人认出了李明。连忙过来打招呼,站在前面的人纷纷想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但是都被李明微笑着婉拒了。远东现在的制度化建设搞得不错,他当然不能带头破坏来之不易的成果。

大家看到首长和家人也站在队伍里等车。都兴奋了起来,大家争相和首长聊天,还拿出各种糖果和糕点往两个丫头的怀里塞,弄得两个小家伙的怀里摞得老高,把两个小家伙乐的跟什么似的。

“首长。你到我这里等吧,天这么冷,再把两个孩子冻坏了……”

“是啊,首长……来我这里吧,我和您换个位置,我今天没什么事情,手里的东西也少……”

排在队伍前面的人,都走过来想让李明一家人先上车,可里面哪能答应,只是笑着和大家解释。还有人干脆发动群众。对排队的人群大喊道:“让首长先上车,大家都没有意见吧……”

周围的人全都纷纷喊道:“没有意见……没有意见……”

大家的喧哗,也让这里也变得热闹了起来,惹得在远处执勤的几个警察都跑了过来,他们紧张的过来一看,突然发现李明站在了队伍里,连忙冲李明敬礼。

“首长好……”

李明看着几个警察满脸的紧张,苦笑道:“这里没事儿,你们去忙吧……”

周围很多人也都围了过来,弄得这里聚集了很多人。让李明有些头疼了起来。一辆马车正好来了,大家都让李明先上车,弄得他不坐的话,大家都不上车。

就连出租马车的老板都下车请李明一家人上车。李明再三推却,可是大家盛情难却,让李明有些进退两难。坐车吧,影响太不好了,不坐车吧,周围聚集的人。让这里有些混乱。

正当李明为难的时候,一辆军用吉普车突然停在了李明的身边,从车上跳下了一名干部,几步跑到了李明的身边。

“报告首长,高司令员让你去司令部开会……”

李明一听,心里长出了一口气,回了个军礼,然后领着家人坐上了吉普车,临上车还和等车的打了下招呼,惹来了一阵阵欢呼。

其实这是旁边一个执勤的民警比较机灵,向上级做了汇报。这才化解了李明尴尬的处境,虽然离开了那里,但也弄得他一头的冷汗。

李明和家人刚回到家,家里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他拿起电话,话筒里传来了宋涛的喊声:“大哥,我回来了……”

李明哈哈笑道:“你小子怎么才回来啊,其他人回来了吗?”

“老胡把我们都赶回来了,说今年春节他一个人值班,我和老马他们就都回来了,”

“都回来了,那太好了……你们今晚来我家吧,把老婆孩子都带着,我们好好的聚一聚。”

李明放下电话,转身喊道:“花子,安排几桌酒席,我的一帮兄弟今晚要过来聚聚。”

花子一听,连忙微微的鞠了一个躬,兴奋的迈着碎步去忙了。两个小丫头跑了过来,奶声奶气的问道:“爸爸……爸爸……今天谁来啊……”

李明蹲下身,双手把他们抱了起来,分别亲了一下她们的脸蛋,笑着道:“是宋叔叔他们过来……”

“那宋哥哥他们来吗?”

“当然来啊,还有马姐姐、林哥哥他们都过来……”

两个小家伙顿时欢呼了起来,又在李明怀里腻歪了一会儿,就跑出去玩了。

李明微笑的看了眼她们的背影,然后突然想起了什么,走到电话的旁边,拿起电话拨了几个号码,然后笑着说道:“老丁,宋涛他们回来了,晚上带着家人过来热闹热闹。”

电话那头传来了丁卫国的笑声:“靠……这个家伙回来居然没有和我报告,晚上非收拾他不可。”

李明放下电话,然后想了一下,又拨了一个号码,电话接通以后,话筒的另一头传来了周比利的声音。

“首长,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现在拜年有点早吧。”

李明笑骂道:“少废话,晚上你和老丁和老钱,带着老婆孩子过来吧。今天宋涛他们过来。”

电话那边安静了一会儿,然后传来了周比利的笑声:“嘿嘿……看来今晚这架势,局势比较严峻啊,和你们一帮酒懵在一起喝酒,我可能要够呛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1642年的春节(二)

从小年开始,远东公司除了值班人员,所有部门的员工全都开始了春节假期。其实公司对春节休假的时间,还是存在分歧的,但是最后董事局委员会经过表决,最后还是决定在春节期间实行长假。

大家来自现代社会,虽然当时春节假期只有七天,但是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各个单位从小年开始,员工们的心里就都长草了,根本无心工作。

初八上班以后,心思更是不在工作上,怎么也得过了十五,大家才能收心。所以这段时间工作效率非常低,与其呆在工作岗位上无所事事,还莫不如让大家休一个长假,好好的趁着这段假期和家人团聚,快快乐乐的过一个好年。

希克腾身后背着行军包,手里还拎着两个大包裹,里面装满了部队发的福利和自己一路买的各种年货。

他现在已经被提拔为排里的士官长了,平时协助排长管理全排战士们的训练和生活。从他当兵还从没有休过一次探亲假呢。

这一次终于赶上了假期,因为他接连两年把探亲的名额让给了其他战友,这一次连队干部把他的假期,特意安排在春节期间。

远东军扩军以后,希克腾所在的外东北土著主力骑兵师就被编进了西北野战军。所以他回一趟家就要颇费周折。

先是乘坐换防的飞艇回到克什克腾镇,然后一路搭载后勤部队的雪橇马车沿着河面一路赶到铁岭,又换乘火车一路坐到牡丹江镇,最后搭乘大山里村落土著的马车回家。

希克腾已经在牡丹江镇的外面站了好一会儿,可是一辆马车都没看到。他赶回牡丹江镇的时候,远东各地区已经全部进入假期。

以往牡丹江镇的镇里,往返于大山里土著马车络绎不绝。可是今天整个牡丹江镇几乎没有什么马车出山,山里的土著村落早就置办完了年货,现在正在家里准备过年的东西呢。

正在希克腾一筹莫展的时候,一辆套了两匹马的雪橇马车,从远处缓缓的驶了过来。赶车的是一个老者。车上还坐着两个半大的小子,老爷子看到了希克腾,连忙把马车停了下来。

“小子,进山啊……上来吧……”

希克腾一听。连忙谢过了老人,把行军包扔在马车上,然后坐在了老人的旁边。土著老人猛的一甩鞭子,雪橇马车又开始缓缓的前进。

“你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啊,现在很少有出山的马车了。幸亏我今天去镇上有急事儿。要么你就等吧。”

希克腾拿出香烟递给了老者,并帮他点上,然后笑着道:“老爷子,我也不想啊。我的部队远着呢,我回来一趟足足走了十几天。”

“呦……你在草原上当兵?怪不得呢,我们村也有个小子和你一样,回来一次光是在路上就走了一个月。”

希克腾和老人相互聊着天,车上的两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则是不断向他询问部队上的事情,眼中满是火热的崇拜。老人很健谈。和希克腾聊了一路,本来并不顺路,但是却执意把希克腾送到了地方。

目送着马车离去,希克腾背起行军包,拎着两个沉重的包裹,抬头看着通向家的那条蜿蜒的山路,心里顿时激动了起来。

希克腾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了,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人,还有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人。他深吸了一口气,默默的向大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走去。

刘德贵从火车上跳了下来。自从他到德惠地区担任管委会的主席,一年也就能回家几次,每次只能呆上几天而已。

原本他向把家人接到德惠地区,但是家里的那个鞑子女人却死活不干。如今黑土地饭店生意兴隆。还开了一家分店,全得指着她张罗。

还有两个儿子都在沈阳念书,毕竟德惠地区的教学质量无法和沈阳相比,而且孩子们也需要土著女人照顾。

他拎着沉重的行李,刚刚从出站口走出来,自家的那个鞑子女人就迎了上来。一把接过他手中的行李。然后埋怨道:“我的大老爷啊,你可算是回来了,我还以为你把我们娘几个给忘了呢。”

刘德贵嘿嘿笑道:“嘿嘿……瞎说什么呢,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对了,儿子呢……老子回来了,他们居然不来接我。”

“你一年在家呆不了几天,还好意思说儿子,自从当了那个什么破主席,这两年春节你都没回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后爸呢。”

看到女人发牢骚了,刘德贵连忙笑着哄道:“我这不是忙吗,今年春节我哪也不去了,就在家陪你们,嘿嘿……儿子他们干什么去了?”

女人白了他一眼道:“他们出去和同学聚会去了,说今天不回家了。”

刘德贵一听,眼睛顿时就亮了,往女人身边凑了凑,然后嘿嘿笑道:“那个……那个……你今天还回店里去吗?”

看着男人脸上的贱相,女人心里也是一荡,但她却装着板脸道:“当然要回去了,过节前这几天店里忙着呢。怎么……你有事?”

刘德贵一听就急了:“媳妇儿,你看我好容易回家过个节,咱们也不差今天,你就不能好好的在家陪陪我。”

“大年三十店就关了,到时候我天天陪你。几天你都等不了了,看你那猴急的样儿……”

女人说完,满脸风情的撩了刘德贵一眼,然后转头就走,走起来的时候,故意的把她的******来回的摆,都快把要拧折了。让刘德贵的心里这个刺挠啊,他连忙追了上去。

“喂,你别走啊,等等我……媳妇儿,嘿嘿……我们是不是……好久都没有……那什么了,你看……嘿嘿……”

女人停了下来,转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刘德贵:“你就没在德惠那里续个二房啊,你现在是大主席,那帮小狐狸精不得天天往你怀里扑啊。”

“你瞎说什么呢,我天天在那边忙得要死,哪有时间扯那个蛋。我都几个月没闻到肉味了,嘿嘿……”

女人停了刘德贵的话,拉起他就往前走。把刘德贵弄得有些懵,急忙问道:“媳妇儿,你……”

“你什么你啊……赶快回家……老娘的地也荒几个月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強化人間、逗比大熊猫、大汉草民、达闻西、yangminfafaf的月票支持。()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私有化的探索

虽然假期时间很长,但远东公司的疆域太广阔了,有些地区的条件还很艰苦,并不适合家属跟随,所以每年春节假期,外地部门的员工都要在回家的路上奔波很久。

公司驻外地的部门一,般情况下都会提前几天放假,但想印度、南洋地区的员工需要坐船回家,西北地区的官兵需要乘坐飞艇,而且中途还要换乘几种交通工具,那一路奔波的滋味也算是煎熬了。

远东对员工假期归家往返也比较重视,所有的舰船、火车、马车,甚至飞艇全部要以归家的员工和部队官兵为主,保证所有员工都要在除夕夜之前回到家。

从小年开始,一直到大年三十,各个部门的会餐聚餐、同事战友之间的聚会、亲戚朋友间的小聚,基本都在这段时间。

远东公司各地的饭店、酒店几乎全部爆满,刘德贵家在沈阳开的两家“黑土地”饭庄,别说是包房啊,就连一楼大厅都是一桌难求。

生意兴隆是一方面,主要也是远东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聚餐,基本都会选在这里。但是因为想来的人太多了,也都要提前订桌,然后按照日期安排。

宋涛和丁为国他们一帮人倒是不用,楼上的包房始终会有一间专门留给他们,不管宋涛他们什么时候想来,随时都会有位置。

这几年沈阳、海参崴和马尼拉等地,如今都在鼓励自主创业,在一些第三产业的很多行业全面的对外开放,公司会对申请自主创业的人员提供低息贷款。

当然,自主创业的申请的审查非常的严格。必须具备两个必要的条件,提交的申请才可以获得通过。首先是必须有拿得出来的手艺,比如祖传的哪怕是做饭、小吃、剃头、修脚、推拿、裁剪、修鞋等等手艺,甚至是会磨剪子磨刀也行。

审核的第一项就是要大家各自拿出自己的本事,而且还是很多同行业的人聚在一起竞赛,由公司的内部员工进行评判。从中选拔手艺最好的人。

主要是为了控制规模,避免一窝蜂的行为。既要有激烈的竞争氛围,又要有合理的配置,保证所有商户都能生存下去。

光是有祖传的手艺也不行。提交申请的商户平时的表现还要好,一般都是以各地的比较老实憨厚的积极分子中优先进行选拔,如果有过工作消极态度的或是有劣迹的,永远也无法通过审核。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远东公司各地的主要城市、城镇的各个主要街道可以说是店铺林立。各个行业的铺子都有,各种饭店的口味非常丰富,各种商铺的商品也是玲琅满目。

比如饭店酒馆、成衣铺子、小型超市、文具铺子、寿衣铺子、小吃面馆、糕点铺子、皮匠铺子、首饰铺子、理发铺子、豆腐坊、书画铺子等等,街头还有很多摊点,比如剃头摊子、混沌摊子、小吃摊子、磨剪子磨刀摊子、糖人摊子等等种类非常繁多。

因为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沈阳、海参崴和马尼拉等大城市的街道上来回奔驰的出租马车也越来越多了,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出行。

各地的城市、城镇还建立了大批的自由市场,其中最多的是水果青菜市场,剩下的诸如日用杂品市场、旧物市场等等。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