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1628-第4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比利拿出烟递给了刘同,笑着道:“老哥,家里的日子过得挺红火啊。”

刘同听了哈哈大笑道:“还成……自从来了远东,咱这日子过得就跟做梦似的。家里打的粮食都吃不了,”

他接过周比利递过来的烟,眼睛一亮,笑道:“呦……还是烟卷啊,这烟我们乡下人可抽不起,兄弟,这根烟我收起来行吗,等过节的时候再拿出来抽。我还是抽我的烟袋锅子吧。”

周比利被对方逗乐了,直接把那盒烟塞在刘同的手里,笑着道:“老哥,这烟我也抽不起,这是我临来的时候,我们领导塞给我的。你拿着吧,不瞒你说,我平时也是抽烟袋锅子……”

他说着也从旁边的包里拿出一根烟袋锅,抓起刘同炕沿上的烟叶塞进烟锅,然后让刘同帮着点了起来,美滋滋的抽了一口。

卢象升看着周比利,竟然和那个粗鄙的乡下人坐在一起抽着烟袋锅。这两人吞云吐雾的,本来屋子就太大,一会儿的功夫屋里就弄得烟雾弥漫,把卢象升呛得直咳嗽。

他扇了扇面前的烟雾,然后笑着对刘同说道:“你家在村子里,也算是最富的了吧。”

刘同嘿嘿笑道:“我家可差多了,村子东头的老李家才是最富的,人家大小子参军了,每月不光寄回来大把的军饷,人家还是军属,每月东家还给他们发那个什么津贴。逢年过节的部队上来人,支队、大队也来人,大包小裹的往他们家送什么慰问品。以后我家大小子长大了,老子也让他去参军。”

听了刘同的话,卢象升心里顿时一凛,他紧着问道:“那家的在远东军中可是军将?”

“屁的军将,那小子才参军两年,听说就是各新兵蛋子。我家大小子以后要是能当上兵,别说是军将了,就算在远东军中混上个士官,那这辈子都不用愁了,以后退役了回到家直接就能做村子里的小队长。”

卢象升听得目瞪口呆,他有些不相信的问道:“在远东参军难道还挺不容易的吗?”

刘同苦笑道:“那当然了,每次部队征兵,全村几十个半大小子都打破脑袋就为了争一个名额。就算争到这个名额,还得连着考核几次才能成为远东军。反正几百个半大小子争一个名额,你说得多难。”

卢象升心里暗自苦笑,在人家远东争着抢着想去当兵,几百里挑一,兵源还能差得了吗。

他打量下屋子里的陈设,又问了句道:“除了那家军属,你们家算是村子里最富的吧。”

刘同摆了摆手道:“那也算不上什么富户,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和我们家差不多,有的家兴许还要比我们家富一些。”

听了对方的话,卢象升心里彻底的失望了。他转过头问道:“周先生,那这个村子在辽东算是富裕的村子吗?”

周比利摇了摇头道:“辽东、外东北的数百万流民的安置条件都差不多,有些新安置的地区,流民的条件可能要比要好一些。”

卢象升听了周比利的话,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几百万流民都是这个条件安置条件,那得花多少银子,耗费多少粮食。

可是他心里随之而来泛起的念头,就更让他感到害怕了,连后背都湿透了。数百万流民已经来到辽东好几年,就算每人几亩地,那一年远东光是收租子,就得收多少粮食啊。

大明的土地都在士绅阶层、藩王勋贵的手中,他们可是不用纳粮税的,每年大明收上来的那点儿税赋,可能还没有远东收上来的多呢。

这时,刘同家的朝鲜女人已经做好了饭。饭菜也算丰盛,一大盆玉米面饼子、每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玉米面粥、两碟子咸菜、一盘腊肉炒大白菜,还有一盘咸鱼。

周比利转身从挎包里又像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瓶白酒,然后笑着道:“老刘,我这里还有一瓶酒呢,也是领导给我的。今天我们把它消灭了。”

弄得老刘非常不好意思,人家又是烟又是酒的,可自家却拿不出来什么像样的东西。农户家虽然不宽裕,可是也是要脸面的。

他一狠心,站起来翻箱倒柜的拿出来一盒鲸肉罐头,笑着道:“这还是上次部队在我们家借宿,一个首长留下的,我一直不舍得吃,今晚我们也把它消灭了。”

这顿饭刘同吃得非常高兴,酒喝得就多了些,又哭又笑的闹到了半夜。可是卢象升这顿饭吃得就没什么滋味了。

倒也不是他嫌饭菜粗鄙,只是今天听了刘同和周比利说过的话,他的心情瞬间就陷入到谷底。大明现在这个样子,将来怎么抵挡远东的进攻。

第二天早上,周比利和卢象升离开了刘同家,临走前周比利还是塞给了刘同一个钱袋,里面装着十几枚银币,

这是远东公司所有内部员工的传统,因为他们经常要下到基层普通的农户家,与他们同吃同住,掌握基层的第一手资料,这就免不了让各地基层的农户破费,所以他们都随身带着一些这样的钱袋。

周比利还想带着卢象升在沈阳周围四处转转,可是卢象升已经没有什么心情再走了。一夜间卢象升好像老了十几岁,已经憔悴的不成样子。

这一夜他几乎没怎么睡,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现在的心情,那只能是绝望了。再来辽东之前,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可是在辽东仅仅呆了两天,走了几个地方,他心里就已经有了清晰的答案,大明早晚有一天会被远东所取代。

周比利在卢象升身边呆了两天,说实话他对卢象升也是非常失望。归根结底,卢象升还是一个大明典型的读书人,骨子里那股子与生俱来的的优越感,几乎是难以改造的。

尤其是在刘同家,对方的表现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改造大明的读书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真的有些得不偿失。与其耗费精力改造他们,还不如多培养一些基层的管理人员和政工人员呢。

说好听点那是文人的风骨气节,说不好听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士大夫被惯坏了。

当然,明朝士大夫也不乏为官清廉、敢于直谏、心忧天下的良臣名士。

至少数千年来,士大夫中涌现出来的众多精英,他们确是华夏民族的脊梁。正如文天祥临死前在其衣带中所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还有明朝中叶的韩雍说的那句颇有代表性的话,“自古天生拨乱反正之大材,多见抑于颠危,见忌于群小,使之因挫辱排挤,以长养其刚大不可屈之正气”。

可惜华夏文人的气节,在满清入主中原以后,被满人用钢刀生生的斩断了脊梁,士人阶层一直引以为豪的浩然正气,也随之荡然无存,变得奴性十足。

现代社会很多清朝电视剧,文人形象也变得越来越猥琐。纪晓岚也算是传统文人吧,可他还不是天天跪在乾隆的面前自称奴才,叫的那叫心安理得。

人家和猿婆拍鞘翘炀匾澹蛭揪褪锹耍阋桓龊喝耍故且桓龆亮耸ハ褪榈暮喝耍湃思液瞳|凑什么热闹。'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积极准备

卢象升回到沈阳就闭门不出,第二天离开了辽东,乘坐飞艇回了宣府。 。。高建国和王和等人都赶到沈阳机场送行。

高建国渐远去的飞艇,转身笑着对周比利说道:“老周,这几天你一直陪着卢象升,你觉得能否吧他争取过来。”

周比利摇了摇头道:“难度很大啊,这几天我和卢象升在下面走了走,感觉他和大明传统的读书人没什么区别。我认为还是不要幻想着改造大明的士绅阶层了。与其在他们的身上耗费大量精力,还莫不如我们另起炉灶,培养我们自己的基层干部。”

王和点了点头,笑着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照之前制定的战略,按部就班的进行实施。”

高建国沉声道:“我们远东已经培养了大批基层管理干部,放着自己人不用,何必去找他们。明年我们就要南下中原,还是那句话,对大明的各地那些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地主恶霸该杀就杀,绝对不能手软。对大明地方拒不配合的顽固势力,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干脆把他们迁徙到海外,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

一六四三年的冬天,河套根据地格外的忙碌。

今年从大明北方接收的三十万流民,已经陆续开始进行紧张的冬训。西北野战军六个已经训练了几个月的新建骑兵师,也正在紧张的集训之中。

明年远东公司就要南下中原,西北野战军除了两个新建骑兵师分别驻防哈萨克和莫斯科,其余十个新建骑兵师将成为远东南下中原的主要突击力量。另外,西北野战军的三个野战师,以及大批战斗后勤支援分队,也将是南下中原的主力部队。

考虑到大明地域广大,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的人数就稍有些不足。鉴于远东海外各个控制区日本武装警察部队的良好表现,以及在各地区所起的积极作用,军委会决定在各个野战军也成立武装警察部队。

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承担占领区的维护治安警戒巡逻城镇驻守虏押运辎重等任务,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可以说是战场上的多面手。

而且组建一支武装警察部队,耗费的物资和训练成军所花费的时间,将大大的主力部队。但是在战区所起到的作用,却比主力部队还大。不但节省了大量的建军成本,还具备极高的效费比。

所以这两年,西北野战军东坡野战军和南方野战军,大批新训了一批准军事部队性质的武装警察部队。

西北野战军新训的武装警察部队共八个支队。每个支队配属一个支队直属队和六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辖六个中队。

每个武装警察支队满编人数将近六千人,普通战士的武器为二八式步枪,士官配备双管猎%枪,军官配备左轮手枪。

每个支队重火器的配置很少,仅在支队直属队配属了一个机炮中队,配属三门七十毫米步兵炮和六挺水冷重机枪。另外,各个大队分别配备一个机枪小队,装备三挺水冷重机枪。

西北野战军还加强了基层火枪民兵连的建设,在河套根据地组建了两百多个火枪民兵连,每个民兵连人数为一百五十人,配备前装线膛火帽枪。

远东公司民委会也在辽东外东北等地区,抽调了十余万基层管理干部和基层政工干部,陆续送到了河套根据地。虽然这次抽调的干部,都是在基层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具备丰富的基层管理经验老基层,但是大明北方各地区的情况,与辽东外东北各地基层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所以民委会各个部门抽出了精兵强将,对这些基层干部进行了二次冬训。冬训的内容也都是根据大明各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战役发起以后,大批远东民委会的基层干部,将会组成一个个工作组,跟随主力部队的后面。争取主力部队占领一个地区,各个基层工作小组就控制一个地区。

民委会基层工作小组将会得到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部队的协助,迅速的稳定当地秩序,在各地建立基层组织机构。

当然,聚集在河套地区的基层干部,数量还远远不够。主要还是因为河套地区的条件有限,安置不了太多的基层干部。

在辽东外东北南洋吕宋等地区在今年冬天,也将抽调大批基层干部,集中进行统一的二次冬训,战斗开始后,他们也将陆续进入大明北方地区,组成一个个基层工作小组,在各地组建基层组织机构。

公司情报部驻大明情报站,从去年开始,就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大批情报员被派往大明北方各地,利用各种途径,疯狂的收集情报,并将大批有价值的情报传回公司总部。

尤其是对大明九边军镇,更是进行了重点的照顾。采取威慑利诱等各种手段,必要的时候甚至使用了麻醉品等非正常手段,争取了大批边镇的官员军头为远东公司所用。

明年春天开始,远东公司就要入主中原,西北野战军的任务非常重,担负着西北华北两个地区的进攻任务。进攻方向的正面很宽,涵盖了大明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和甘肃镇。

为此,军委会还把东野的一个野战师和一个守备师,以及四个武装警察支队和大批火枪民兵连抽调至西北,加强西北野战军的进攻力量。

这样一来,参加南下的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包括四个野战师两个守备师十个新建骑兵师和大批战斗后勤支援分队。另外,还有十二个武装警察支队,以及将近四百个火枪民兵连的准军事部队和民兵部队。

军委会后勤部为了保证西北野战军的后勤力量,专门在河套地区的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建立了两个后勤前进基地。从去年开始,大批的弹药粮食草料被装等战略物资,就开始源源不断的向这两个地区集结。

后勤部还配备了大批野战四轮马车,组建了若干后勤自重大队,跟在主力部队的后面,随时对主力部队进行支援。

还对北方草原进行了动员,集结了大批的耕牛战马,由各个蒙古游牧支队驱赶着来到了巴彦淖尔乌兰察布两个后勤前进基地。战时,各个蒙古游牧支队也将抽调大批牧民,驱赶着大批马群和马车,承担各个参战部队的后勤运输任务。

东北野战军也将同时发动进攻,他们将投入两个野战师,两个守备师的主力部队,进攻方向是关宁军驻守的辽东镇,通过辽西沿海地区直插山海关。还将在海军部的支援下,在河北山东沿海地区登陆。

南方野战军也会投入四个海外师,在大明南直隶沿海地区进行登陆。并乘坐内河蒸汽甲板驳船沿着黄河向西攻击前进,占领黄河沿岸的各个关键地区。

远东军也将于今年年末,组建中原战役司令部,李明为总司令,政委石明峰,参谋长林华,副司令宋涛强权胜和郝长峰。中原战役司令部将设在河套根据地。

这几年大明九边军镇的各路军头和官员,都在频繁的接触远东公司。目前大明各个军镇的很多军头,都与远东通过远东商团,或是河套根据地,和远东公司有着或多或少的生意往来。

在大肆赚取利润的同时,他们还在拼命的喝兵血克扣军饷和贪墨军资。他们心里都明镜似的,早就已经分析出了远东即将南下的意图,所以这段时间,就是他们最后的疯狂。

河套根据地每年收拢的三十万流民,就是大摇大摆的通过边堡林立的边墙到达河套根据地的。每年还有大批的北方草原的商品,也是被河套地区组织货源通过边墙运到大名境内。

控制关宁军的吴襄表现的就更露骨了,他不断的与远东公司进行接触,每年不但帮助远东收拢大量流民,还费尽了力气帮助远东筹集粮食等物资。

大明北方沿海的大明水师,早就已经成为了远东的编外部队,他们现在基本都是拿着远东的饷银,帮助远东护送出海的流民。而且这些大明水师的军头们,都代理着远东的商品在大明销售,赚取了惊人的利润。

反正大明九边军镇的军头们,现在都在疯狂的敛财,他们心里非常清楚。一旦远东南下中原,他们的财路就将马上断绝,所以他们已经彻底的疯狂了,不管不顾的积累着财富。

他们知道远东军绝不会保留他们的兵权,所以他们只想着捞足了财富,以后做一个富家翁。甚至很多军将已经在马尼拉等远东的城市购买了住房和商铺,早就把后路找好了。

武将军头们疯狂敛财,大明各地的官员也同样如此。这帮饱读圣贤书的大明官员,更是心明眼亮。他们倒是没有军头们想的只想做个富家翁那么简单,他们更想继续在远东新朝当官。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薇拉的归宿(一)

辽东营口港,一艘艘风帆船密密麻麻的停泊在港外,不断有小艇在港口内外不断的穿梭,引导着风帆船不断的进入营口港。

经过扩建营口港,现在的吞吐能力已经是之前的几倍。再加上旅顺港的建成,极大的缓解了辽东地区的物流紧张情况。

而且沈阳至旅顺、沈阳至营口、沈阳至广宁、沈阳至通辽、哈尔滨至齐齐哈尔等支线铁路也陆续建成通车,还有东北铁路大动脉复线改造工程也在一年前建成通车。

至此,东北铁路网初期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接下来铁路处将在继续扩大东北铁路网的同时,将开始继续规划远东第二阶段的铁路建设计划。

薇拉和众多俄国妇女站在甲板上,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运载着大批俄国年轻妇女的船队,终于赶在封航之前到达了营口港。

这一个多月,很多俄国年轻妇女可遭老罪了。她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乘坐过海船,更别说是一个多月的长途航行了,一个个吐得死去活来,还有几十名体质较弱的女孩没有挺过来死在了海上。

好在薇拉属于少数并不晕船的人,但坐了一个多月的船,还是让她满身的疲惫。更多的思念家人,思念家乡,每到夜里她都是夜不能寐,让她魂牵梦绕的家人,也只能出现在梦里。

等待了几个小时的风帆船终于动了,蒸汽机发出剧烈的轰鸣,烟囱也冒起了浓郁的烟雾,然后缓缓的驶进了巨大的营口港。

“全部回到船舱,随时准备登岸,随时准备登岸……”

几个满脸凶悍的远东军官兵,来到甲板上大声的呼喊了起来。虽然他们说的是汉语,但是经过几个月的不断学习,这些年轻的俄国妇女,虽然说汉语还是磕磕绊绊的,但是基本的汉语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薇拉迅速的向船舱跑去,一个粗壮的远东军士官,故意错了一步,用肩膀蹭了一下薇拉的****,把她吓得急忙躲闪着逃进了船舱。

虽然船上负责押运的一帮远东军海外师兵痞,并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但是平日里小动作却是不断,尤其是薇拉长着一对硕大的奈子,时长会被某个粗鲁的兵痞占几下便宜。一个月下来,薇拉感觉自己的前胸变得越发的大了。

薇拉回到船舱把自己的铺盖杂物,统统收进了一个行军包里,然后静静的坐在船舱里等待着登岸的命令。

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而且她根本也无法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她只能默默的等待着,这样的感觉非常不好,让她没着没落的。

“嘭……”的一声闷响。

船只剧烈的颤动了一下,船舱里又传来一阵呼喊声:“以小队为单位陆续登岸……”

薇拉随着众多俄国妇女缓缓的下船,她的双脚刚刚接触陆地,就感觉到一种久违的踏实感,但是周围的景象好像一直在晃,过了好一会才恢复过来。

这个庞大的船队,一次运送过来近万俄国年轻的妇女,也是今年最后的一批。这几个月来,一个个庞大的风帆船队,将大批来自俄国、印度、中亚和波斯的年轻妇女运到了辽东,人数足足达到了几十万人。

她们将被分别安置在辽东、外东北的各个流民安置地区。因为这几年辽东地区接收的流民急剧增加,使得辽东、外东北等地区的男女比例发生了严重的失调。

虽然这些年公司在日本、韩国、南洋,甚至是蒙古地区收拢了大批的年轻妇女送到辽东和外东北地区,但是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好在近年来随着远东相继征服了中南半岛、印度、波斯、中亚和俄国等地区,一批批各国的年轻妇女也陆续的被送到了辽东,男多女少的情况正在逐步缓解。

薇拉她们在营口港附近的一个营地休息了一晚,然后再次踏上了行程。赶在河水封冻之前坐上内河蒸汽甲板驳船沿着辽河一路向外东北地区驶去。

因为俄国女人大都生活在寒冷的俄国,所以基本都能适应严寒的气候,所以他们纷纷被送到了外东北最北端的齐齐哈尔和黑龙江沿岸等地区。

又是一个多月的长途之旅,薇拉和众多俄国妇女先是乘坐船只,又换乘火车一路向东北跋涉。薇拉第一次坐火车,难免有些害怕,在闷罐车里担惊受怕了好几天,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每当火车停下来,就有一个个伙伴被点到名字,然后拿起行李走下闷罐车。很多人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都与薇拉建立了很深的友情。

可是看着她们一个个的离开,薇拉的心情也一次次的失落。这一年来,她离开了家乡,还失去了全部的家人,如今又失去了刚刚建立起友情的患难伙伴,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随着原本拥挤的车厢慢慢的变得空荡荡的,火车也终于停了下来。闷罐车的车门被打开了,薇拉也终于听到人点到了他的名字。

她连忙背起巨大的行军包,和车厢内仅剩的几个女人下了火车。长时间坐在闷罐车厢里,薇拉已经精疲力竭,整个列车仅剩下一百多个满脸疲惫的俄国妇女正在车下列队,她小跑着进了车下的队列。

几名远东公司的基层干部正站在队列前,微笑的看着队列里的俄国妇女,脸上掩饰不住的是兴奋的神情,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女人盼回来了。如果女人再不来,村子里的爷们就得和家里的母猪母牛配种了。

旁边停着一辆辆牛车,薇拉她们坐了上去,缓缓在乡间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前行。薇拉把头靠在自己的行军包上,呆呆的看着道路两边的风景。

两边的景色非常优美,远处连绵的山岭红叶满山,如同一片片落霞,放眼望去极为壮观。道路两侧则是一片片田野,零星分布着一个个村庄,不远处一条小溪蜿蜒流淌,面对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