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1628-第4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奥斯曼帝国继承了此前的塞尔柱突厥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遗产,在其境内有较为完善的补给和运输系统,奥斯曼军队可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战略机动,但是这个时代军队的运输力量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因此绝对移动速度并不快。
这个时代的各国军队,长途行军中影响前进速度的因素,主要来自辎重队的行进比较慢,军队一般每天只前进四五个小时,每天差不多行进二三十公里。但如遇到恶劣天气条件等限制,速度会明显放缓。
历史上奥斯曼军队从伊斯坦布尔到贝尔格莱德的约一千多公里的行程,在条件最合适时,共用时七十八天,其中五十七天行军,二十天休息,平均每天行进十七点五公里。
由此可见,就在奥斯曼帝国军队屯兵波斯前线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开始在波斯前线囤积了大量的补给和战争物资。如果不是如此,奥斯曼帝国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筹集了供三十余万军队战时所需的物资。
这说明奥斯曼帝国在派特使前往远东的时候,奥斯曼苏丹易朴拉欣一世,就已经下定决心对远东发动战争了。
而且从奥斯曼帝国准备战争的规模来看,这绝对是举国动员了。颇有些国运在此一战的意思。易朴拉欣一世还号召中东各地的******部落,参加这场对异教徒的圣战。
从战争的准备过程来看,奥斯曼帝国确实达到了目的,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战争准备。各地区赶来的参加圣战的加齐圣战者,人数也达到了数万人,而且都是阿拉伯地区各部落的百战精锐。
如今波斯防线战云密布,双方数十万大军枕戈以待,虽然目前整个波斯前线非常平静,但是就算傻子都知道,双方的战争随时可以爆发。
其实早在远东军横扫波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就已经有所准备了。虽然远东公司一直与奥斯曼帝国保持着良好的双边关系,但是奥斯曼帝国却始终保持着警惕,毕竟远东军灭了波斯,已经对奥斯曼帝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远东军欧洲西进战役的开始,易朴拉欣一世也终于下定了决心,准备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几乎动员了全部的资源,倾举国之力与远东决战。(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苏丹的野望
波斯前线的西部,数十万奥斯曼帝国军队正在紧张的集结,帝国苏丹易朴拉欣一世,站在一处高地上,脸色阴沉的看着一队队雄壮的帝国军队从旁边滚滚而过。
奥斯曼帝国为了组织这次规模空前的大战,已经耗费了一亿多帝国银币。目前帝国的财政早已不是十六世纪那样,每年都会略有盈余。
虽然如今帝国每年的财政收入足有五亿多银币,但是连年的征战,使得十七世纪以后帝国的财政早就入不敷出。
奥斯曼帝国也存在所谓的内帑和外帑的的区别,现在每年苏丹易朴拉欣一世都要从内帑中拿出三千余万来平衡预算。
为了准备这次战争,奥斯曼帝国更是耗费了巨资,后勤物资和运输便花费了数千万银币,参战官兵的薪饷、武器采购,以及来自中东的加齐圣战者和征用各地的地方武装力量,加在一起总共接近一亿银币。
这也使得奥斯曼帝国的财政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全靠易朴拉欣一世从内怒里拿出了部分金币,这才缓解了帝国的财政危机。
虽然顺利的完成了战争的准备,但是易朴拉欣一世心里非常清楚,若是这一次与远东军的战争失败了,帝国的财政必然会崩溃,帝国境内各地一直积累的矛盾冲突,就会不断的暴露出来,到那时候帝国势必会陷入到极端危险的境地。
但是这一仗必须打,如果帝国看着远东军打败以神圣罗马帝国、瑞典和法兰西等欧洲各国组建的联军,而不采取任何作为的话,那接下来,远东军的矛头必然会指向奥斯曼帝国。
当年远东军扫荡高加索地区,易朴拉欣一世就非常气愤。虽然高加索西部地区对帝国来说只是附庸,影响力非常有限,但是已经足够引起奥斯曼帝国的警惕了。
可是远东军竟然打起了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意,这就彻底触碰了奥斯曼帝国的底限。这也让易朴拉欣一世抛下了所有的侥幸心理,下定决心与远东开战的原因。
原本历史上的易朴拉欣一世,一六四零年从长兄穆拉德四世接位,成为奥斯曼帝国苏丹。
一位奥斯曼帝国的朝臣曾经这样描述他:“苏丹落入后宫的亲信和同伴、保儒、哑巴、宦官及女人们的手中,他们一道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得一团糟。”
如果不是远东公司凭空出现,不久之后他就会惨遭废黜。面对咄咄逼人的远东,他倒是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昏庸,可他的命运却更加的悲哀。
这时,站在他身后的帝国大维奇穆斯塔法。阿斯卡里帕夏,笑着说道:“陛下,帝国的军队已经全部展开,只需您的一声令下,数十万帝国勇士就会碾碎对面的敌军。”
听了穆斯塔法。阿斯卡里帕夏的话,易朴拉欣一世的脸色好了不少。虽然对面的远东军非常强大,但是据帝国情报机构传回的情报,远东军的大部分主力正在欧洲鏖战。另外一支十余万的精锐部队,也正准备进攻克里米亚半岛。
虽然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鞑靼人实力一般,但他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怎么也能拖一段时间。远东军若是想攻占克里米亚半岛,仅凭那十余万人,至少也要激战数月之久。
如今对面波斯防线的十万远东军官兵,估计可能是远东军仅有的机动兵力,同时在两个方向大战,远东军的兵力势必会面临枯竭。
而且各种战争物资也一定会非常紧张,面对帝国数十万兵马的进攻,奥斯曼帝国没有理由输掉这场战争。
再加上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那一支奇兵,现在可能已经发动进攻。若是奥斯曼帝国的十万铁骑涌入了乌克兰地区,对远东军的打击必然是极其致命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各个战场的局势。
现在他又率领三十万帝国精锐,即将对远东波斯地区发动规模空前的进攻。三面受敌的远东军就算再强大,估计也挺不了多久,各个战场肯定也会相继的崩溃吧。
想到这里,易朴拉欣一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回头对身后的大维奇穆斯塔法。阿斯卡里帕夏说道:“我们也去前线吧,明天全军对波斯发动总攻。”
穆斯塔法。阿斯卡里帕夏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去安排了。易朴拉欣一世又看了眼远处的波斯地区,然后在众多侍卫的簇拥下离开了。
奥斯曼帝国的大军已经全部展开,目标正是波斯西北部的马库和霍伊方向。易朴拉欣一世之所以把进攻的方向选在这里,是帝国情报机构从印度传回了一份珍贵的情报。
那就是远东军在欧洲的作战部队,都是通过波斯到里海之间,有一条重要的后勤运输补给线,如果切断了这条补给线,远东军在中亚、欧洲和高加索等地区必将面临物资断绝的窘境。
而且厉害南部沿岸地区,还有一个远东军重要的后勤物资集散地,那里的各种准备运往欧洲的物资堆积如山。
一旦奥斯曼帝国占据了里海南岸地区,就能切断远东军欧洲方向的后勤运输补给线,势必会给正在几个方向艰苦鏖战的远东军以沉重的打击。
据欧洲传回来的消息,远东军在欧洲战场共投入二十余万兵力,克里米亚半岛投入十余万兵力,波斯前线十多万兵力,再加上乌克兰、罗斯、波兰等地区的留守部队,远东军已经动用了五十余万人马。
而且据帝国情报机构传回的情报,远东军最强大的地面突击部队,大部分部署在克里米亚战场,最强悍的骑兵突击集团全都都部署在了欧洲战场,这些部队都是远东军最能打的精锐。
以目前的情况分析,远东军的兵力应该已经接近枯竭。印度、波斯等地区的兵力势必会空虚,而且部署在波斯前线的部队,并不是远东军的精锐,所以这一仗奥斯曼帝国的胜算极大。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击败波斯防线的远东军以后,大军长驱直入杀进波斯地区,然后顺势横扫印度地区,那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将会扩大一倍多。
若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物资补给,远东军在欧洲和克里米亚半岛两个方向必然会陷入极端的困境,那未来在波兰、乌克兰和罗斯等地区,奥斯曼都有机会继续扩大帝国的版图。(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乌尔班大炮
三十余万奥斯曼大军分别集结在多乌巴亚泽特、阿瓦士和伊拉姆等三个方向,其中多乌巴亚泽特方向的兵力占据了总兵力的一半多。而且易朴拉欣一世,以及他的皇家卫队、禁卫军等数万精锐都部署在这个方向。
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奥斯曼军队的战术已发展至巅峰,几乎所有的参战部队都是身经百战的劲旅,各个部队的指挥员也都具备丰富的战场指挥经验。
奥斯曼帝国军阵的正中央,是装备先进火枪的耶尼色里军团和苏丹的私人卫队,守护在苏丹易朴拉欣一世和大维齐穆斯塔法。阿斯卡里帕夏的周围,形成奥斯曼军队的战略中枢。
两侧则紧挨着的是重装近卫骑兵六个团的精锐近卫骑兵。阿扎普步兵团在炮团的火炮前列阵防御,军阵后方是后勤辎重部队和穆特菲里卡军团,中央军阵的两个侧翼是各省的西帕希骑兵。
部分轻骑兵阿金吉斯在阵地之前游弋侦察,并不断对对面的远东军防线进行骚扰,一旦遭到攻击就迅速散去,然后引导奥斯曼帝国的炮兵部队进行还击。
大批各个蒂玛领主动员的民兵和阿拉伯地区的部落武装圣战者,部署在军阵的最前方,他们将是担任第一波的进攻力量,其实他们就是炮灰。反正他们大部分都是******志愿兵,也就是加齐圣战者,为了真主安拉与异教徒拼命,都是不怕死的狂信者。
奥斯曼帝国在波斯前线还配属了大批的炮兵部队,共拥有各种口径的火炮数百门。早在一五二四年,奥斯曼帝国已经有能力铸造大口径火炮。
当年蒸蒸日上的奥斯曼帝国,为匈牙利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提供了应有尽有的原料,让他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乌尔班大炮,据说乌尔班大炮长达17英尺,重17吨,炮筒厚达8英寸,口径则高达30英寸,足以容纳一位成人,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500磅。
乌尔班大炮也为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立下了汗马功劳,连续六天的炮击击毁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这座坚固的城堡也因此随之陷落。
在这之后,奥斯曼人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的优势,很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生产国之一。
他们铸造的巨型加农炮比欧洲同时代的炮更大,威力也更强,土耳其人可以就在围攻战的现场浇铸巨炮,比长途运输更为便利,如果无法在现场铸造,破城炮就要先分解才能运输。
奥斯曼炮兵部队是在苏丹穆拉特二世建立的,苏丹拜亚基德在位时将之重组而达到其战力的顶峰,除了戍守重要的城堡和地点之外,也能够在野战或攻城时对帝国军队进行尤里的支援。
经过多年实战经验的积累,奥斯曼帝国军队运用火炮的战术十分纯熟,他们分散布置的炮兵阵地以形成密集连续的交叉火力。
部队突袭前通常进行弹幕射击为之掩护,压迫敌人在阵地中无法抬头,夜战时他们会派人点燃早已在战场上布置好的射程标志,在射击的间隙,还有可动的防弹盾移到阵前保护装填弹药的炮手。
另外,奥斯曼帝国在攻城和应付坚固目标的时候,还有两支特殊的部队,一个是布雷工兵部队,帝国军队攻城战的时候,他们负责开挖地下通道,破坏城墙或炮台的地基。还有一个是迫炮手部队,负责制造、运送和使用迫炮、地雷、手榴弹和炸弹,从陆上或海上攻击敌人的堡垒。
至少在这个时代,奥斯曼帝国的军队,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专业的军事集团。足可以甩欧洲各国军队几条街。
易朴拉欣一世拿着单筒望远镜,观察着远处远东军的防线。他放下望远镜,皱着眉头对身后的大维奇穆斯塔法。阿斯卡里帕夏说道:“我怎么感觉对面的远东军有些奇怪啊。以往我们进攻萨法维帝国的时候,波斯人都会在平原地区坚壁清野,然后以逸待劳,趁着帝国军队立足未稳之际速战速决。
如果波斯人没有得逞,他们会迅速撤回山区山区,避开在平原与对手交战,让帝国的火炮优势无法发挥威力,弥补他们在武器上的劣势。可现在远东军兵力明显不足,可他们却把防线设置在平坦的原野地带,难道他们不怕帝国的火炮吗?”
穆斯塔法。阿斯卡里帕夏笑了下道:“陛下,远东军一向嚣张狂妄。我认为他们根本没有把帝国放在眼里,估计也没有想到帝国会对他们发动如此规模的进攻吧。这一次他们集重兵进攻欧洲神圣罗马帝国,几乎投入了全部精锐,又不顾帝国的反对,派兵攻打克里米亚半岛,在波斯地区只留下十万兵马。
如今远东军在欧洲和克里米亚半岛军队,都依靠波斯这条后勤运输补给线向前线运送物资,如果帝国,这也给了帝国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切断了远东军的这条后勤补给运输线,他们在欧洲和克里米亚半岛两个战场势必会陷入被动,一旦他们战败,那波斯以后就是帝国的领土了。”
听了帝国大维奇的话,易朴拉欣一世满脸欣慰的点了点头。他也感觉自己谨慎过头了,现在帝国的兵力总共近四十万,其中还包括十余万精锐,进攻仅有十万远东军驻守的波斯,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想到这里,他平息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然后笑着说道:“帝国军队做好战斗准备了吗?”
穆斯塔法。阿斯卡里帕夏点了点头道:“帝国军队已经在多乌巴亚泽特、阿瓦士和伊拉姆三个方向集结完毕,并全部展开,随时可以对波斯发动进攻。”
易朴拉欣一世想了下道:“现在帝国军队由你指挥,明天向波斯发动进攻……”
随着苏丹易朴拉欣一世的一声令下,部署在波斯前线的奥斯曼帝国军队,也忙碌了起来,为明天的进攻做着最后的准备。
(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战役开幕
第二天清晨,在波斯前线三个方向的奥斯曼帝国军队,都很早的起来开始紧张的忙碌。奥斯曼帝国确实是一个极端尚武的军事封建帝国。
公元14世纪至16世纪在前后持续200年时间里,奥斯曼人使用武力,建立了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加速了许多地区的******化,对以后的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奥斯曼帝国凭借着强大的武力,进行疯狂的扩张,征服了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地点在巴尔干半岛、中欧、西亚等地区。
奥斯曼帝国在历次战争中最为倚重的就是重炮,虽然现在技术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但是毕竟火炮极其沉重,架设起来依然非常麻烦。
还有大批野战前装火炮,在奥斯曼帝国军队发起进攻的时候,要推到前沿抵近射击,支援进攻部队,购置发射阵地也需要大量的时间。
所以奥斯曼帝国的工兵部队和后勤辎重部队,要早早的把大量的火药和炮弹准备好,在战斗前运上前线,使得奥斯曼帝国的炮兵部队显得极为忙碌。
各个营区也开始冒起一阵阵炊烟,所有的参战部队开始进餐,虽然前线聚集着近四十万大军,但是奥斯曼军队却组织得非常好,没有丝毫的混乱。
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开始整理装备,然后纷纷出营列队向远东军波斯防线压了过来。
多乌巴亚泽特方向是奥斯曼帝国军队分为两个主攻地区,一个马库附近巴扎尔甘,一个是波斯西北重镇霍伊城。
虽然远东军的防线看似非常简陋,但是根据帝国阿金斯轻骑兵冒死的抵近侦察,海上发现了一些远东军的防线上的情况。
远东军波斯前线上布满了壕沟,而且所有的壕沟都紧密相连,密密麻麻的颇为壮观。这些战壕分为几道防线,每道防线之间仅有几百米,前后有通道相连,远东军官兵可以在战壕里自由穿行,随时撤退或是派兵支援。
另外,远东军战壕前沿白米左右的地带,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各种木质拒马和单薄的铁网,以及一列列相互缠绕的铁网,像一条条长蛇似的在远东军阵地前蜿蜒排列。
奥斯曼帝国对远东军布置的那些单薄的铁网和蛇笼铁丝网倒是并不重视,但是对大批木质拒马和阵地上密密麻麻的壕沟,却感觉非常头疼。
即便身经百战的奥斯曼帝国军人,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诡异的防线。虽然这样的防线可以最大程度的限制骑兵部队的冲击,但是没有坚固的土木工事,没有坚固的堡垒,怎么抵御帝国各类重炮的轰击。
而且奥斯曼帝国的步兵部队也非常强悍,面对如此简陋的防线,只要想办法破坏了防线前方的各种拒马和铁网,就能依靠人数优势涌入对方的战壕内,轻松的就可以突破远东军的防线。
但是最让他们感觉心里没底儿的是,对面远东军防线一直非常平静,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始终是处于一片寂静的状态。
即便是数十万奥斯曼帝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对面依然是鸦雀无声,静的让人害怕。奥斯曼帝国也曾派小股的阿金斯轻骑兵和步兵前去试探,但是一旦接近远东军的防线,就会遭到猛烈的攻击,奥斯曼军队只能留下一地的尸体狼狈的逃回来。
为了谨慎起见,奥斯曼帝国还是准备先试探一番,所以参与第一波进攻的部队,选择了来自安纳托利亚各地的蒂玛领主动员的志愿兵,以及大批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加齐圣战者。
这些圣战者的武器装备和铠甲五花八门,他们穿着锁子甲、皮甲,甚至是干脆不披甲。有的使用各种冷兵器,包括刀剑、战斧、战戟、带钩的长矛、钉头锤、套索、短刀、各类盾牌。
还有很多火枪兵,从火门枪、火绳枪都有,反正型号都是乱七八糟。还有弓箭手,使用土耳其复合弓、十字弓、重十字弓。
奥斯曼帝国让这些人首先发起进攻,主要是试探远东军防线的虚实。想要看看远东军凭什么如此自信,只构筑如此简单的防线,就像抵御奥斯曼帝国数十万大军的猛烈攻击。
虽然奥斯曼帝国军队的组织能力非常好,但是近四十万的大军协调起来,也是一件非常浩大的工程,所以直到第二天上午十点以后,第一波进攻的部队才开始发动第一次进攻。
奥斯曼帝国各个部队的军将,也纷纷选择一处高地,利用单筒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战场的情况,试图发现远东军防线的奥秘。
随着一阵阵号声吹响,大批来自安纳托利亚、北非和阿拉伯等地区的******志愿兵,排着散乱的队形,向对面的远东军防线慢慢的走了过去。
“轰……轰……”
此时奥斯曼帝国的所有炮兵部队也开始发射,全力支援帝国第一波进攻的部队。
一时间炮声隆隆,一枚枚炙热的实弹,呼啸着冲出炮口,砸向了对面的远东军防线。也在奥斯曼帝国军阵上空腾起一片片浓郁的烟雾。
尤其是数十门巨型的重炮,每一次发射都是地动山摇,将一枚枚巨大的花岗岩实弹,发射到两千余米的远东防线上。
但是对面的远东军防线却依然和以前一样鸦雀无声,战场的情景非常诡异,除了轰隆隆的炮声,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声音了。
终于,奥斯曼帝国第一波进攻部队,走到了远东军防线前两三百米的位置。
“啊……啊……”
大批******圣战者开始大声咆哮着向对面的远东军阵地冲了过去,可是令人费解的是,对面的阵地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攻击。
直到奥斯曼人冲到阵地前百余米的铁网前的时候,对面的远东军防线顿时响起一片片爆豆似的声音,瞬间打破了战场上平静。
“砰……砰……”
因为奥斯曼人进攻队型非常密集,面对远东军的射击,冲在最前面的奥斯曼人被成片成片的打倒。(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难缠的防线
虽然远东军阵地上的火力很猛烈,但奥斯曼帝国第一波派出了近万******志愿兵发动进攻,所以依然无法阻挡他们的步伐。
进攻部队不顾伤亡,疯狂的向前冲锋,轻松的就冲到了远东军防线的铁网前。他们拼命的挥舞着手中的弯刀、战斧、战锤和长矛,对这道简陋单薄的铁网进行劈砍。
可是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无数奥斯曼帝国勇敢的勇士,面对如此单薄简陋的铁网,居然无能为力。
这道简陋单薄的铁丝网非常难缠,即便身材和力量最高大的战士,拿起沉重的战斧,抡圆了胳膊朝铁丝网狠狠的劈砍半天,才能堪堪砍断一根,力气再大也使不上劲儿。
而且对面防线的远东军也不可能任由你肆无忌惮的在那里劈砍,很多奥斯曼人刚刚劈砍几次就被远东军密集的射击打死了。
奥斯曼人只能不断的换人上去继续劈砍,不大的功夫,这道简陋单薄的铁丝网前就堆满了奥斯曼帝国的官兵,但是阻挡他们的这道铁丝网,虽然已经扭曲的不成样子,却依然竖立在那里,阻挡着奥斯曼人的脚步。
无数奥斯曼人堆积在铁丝网前,顿时成了对面远东军的活靶子。几乎不用瞄准都能轻松取得一个战果,有时候一枪能穿透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