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兵在1917-第9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部。而所罗门的儿子就更窝囊了,连爷爷留下的江山都守不住了。
所罗门的盘剥让犹太人实在是忍无可忍,但是所罗门和大卫的余威仍在,犹太人的反抗很快被镇压。可是等所罗门一死,以色列的北方就造反了,他们让耶罗波安告诉所罗门的儿子也就是第三代以色列王罗波安,他们将不会在忍受高额的赋税。
罗波安倒是挺拽,真以为自己是上帝选出来统治以色列的国王,他完全不把北方的话当成一回事,反而还威胁北方的犹太人。结果就是以色列再次分裂,罗波安统治着耶路撒冷周边,而耶罗波安则占据北部地区。
犹太人不光有内部分裂,新的外敌还打上了门,埃及法老舍松契带着军队直指耶路撒冷,将两个以色列王国狠狠的羞辱了一番。最后“英勇”的大卫的孙子罗波安只能用圣殿中的黄金打发埃及人。
那么这一批黄金究竟有多少呢?在勒索以色列不久,舍松契就死了。而他继承人奥索尔孔则向神庙捐献了三百八十三吨黄金!据说这一批黄金就是从以色列勒索来的。
三百八十三吨黄金很有可能并不是舍松契勒索以色列全部收获,因为法老不可能将全部收获都捐献给神庙,必然还要给自己留下一部分。当然,哪怕就仅仅是三百八十三吨黄金这个数据,就已经足够惊人了。这些黄金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一笔巨款,不客气地说,后世全世界99%的国家国库里都没有这么多钱。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以色列人究竟是多有钱,而所罗门又是怎么盘剥他的子民的,要知道他和他老爷子还仅仅是两代人,两代人就能搞这么多钱,其捞钱的手段真心是高得出奇。
只不过巨大的财富却无法给以色列带来和平和安宁,相反,它带来的是无尽的噩梦。先是亚述帝国蹂躏了以色列,然后紧接着又是巴比伦,尼布甲尼撒可是让犹太人记忆深刻永世难忘。不要着急,还没有完,在巴比伦之后波斯人又来了,然后是亚历山大和马其顿人。一直到铁锤犹大(公元前164年)出现,才基本恢复了犹太人的自由。
请注意,这并没有结束,仅仅过了一百年,罗马人又再次给犹太人戴上了狗链子,而到了耶稣归天几十年后所罗门的圣殿都被提图斯夷为平地。
纵观这一段历史,李晓峰能看到的是什么?犹太人的一幕幕的流血悲剧?还是弱小国家在列强的缝隙中挣扎求生的惨状?不好意思,李晓峰看到的不是这些,而是哀其不争!
犹太人始终都在强大的邻居之间谋求平衡和生存的空间,很喜欢用借力打力的手法维护自身的安全。但是让人始终想不通的一点是,他们很会经营很能赚钱,但是这些财富却并不能提高他们的国力。安定不了几十年,一场浩劫就能将他们打回原形。然后千百年来他们就是这么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他们独立自主的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
尤其从波斯帝国开始,犹太人的日子能不能好过一点,全凭统治他们的主人的心情,比如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这位就对犹太人相当的不错,以至于犹太人的先知就认为居鲁士是弥撒亚;还比如说马其顿的安条克大帝,他也是犹太人的救世主。
以至于犹太人再后来总是在祈求统治他们的异族主人的慈悲,主人松松狗链子,他们就感恩戴德。反之,除了骂两句或者用笔头子黑对手一番,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说实话,这种现象是很奇怪的。一方面犹太人因为宗教的关系始终能传承下来,并保持民族的传统。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民族凝聚力却无法使他们真正的独立自主,他们从一个主人转手到另外一个主人,就像一件小商品一样被不断地的转手。他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真正在世界上赢得一席之地,这种现象哪怕是到了21世纪也没有任何改观,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以色列国和三千年前的以色列王国一样,都只能仰人鼻息一样存在。
不得不说,这真心是个大大的悲剧。一个民族三千年来毫无起色,总是像设定好的程序一样不断地做重复运动,这简直是让人不可思议。聪明的以色列人这是怎么了?竟然还不如那些没他们智商高的民族做得好!
李晓峰认为以色列的病根子出现其精英阶层上,是掌控了犹太人思维的那个阶层导致了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犹太人的国家组织结构还是比较特殊的,存在两个主导集团。一个是王族,也就是国王;另一个就是祭祀。这两个核心联合起来主导了犹太人社会的一切事务。
这种领导方式是存在问题的。比如说前面讲过的扫罗和大卫之争。从根本上说,很有可能就是王权和神权之间的碰撞。结果是,扫罗失败了,他没能将两种权力统一于一身,导致犹太社会依然是二元领导结构。
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很显然的,一旦王权和神权不协调或者出现矛盾和对抗,那么以色列人就陷入了内乱,无法形成统一的合力。而从后来以色列的历史看,内部的权力斗争始终是让他们被奴役的重要原因。
王族和高级祭司的腐败和内斗伴随着犹太人的历史,这个问题其实犹太人后来也察觉了,也有犹太人想要做出改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基督耶稣了。
不过在李晓峰看来,耶稣并不是三位一体的神,他的神性是相当值得怀疑的(这可不是瞎掰,早期基督教对于耶稣的神性问题的争论可是能打破脑壳的,简直是你死活我的斗争。但是确实有这么一批教派认为耶稣并不具有神性,哪怕是这些教派被当做异端铲除了,但是他们依然在东方有很大的影响力,直接给了******教相当大的影响。)。
在《圣经》故事中,耶稣的形象是神圣的,是生而具有神性的,是弥赛亚和救世主。但在真实的历史中,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首先说说奉耶稣为主的天主教,在普遍印象中,大家伙都觉得耶稣突破了犹太教的条条框框,一手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教派。但是历史并不是这么回事,至少耶稣还活着的时候,从来就没有什么天主教或者基督教之说。耶稣从始至终都是个犹太教徒,他可不认自己是异教徒。
耶稣从始至终的信念和想要做的事情,其实是犹太教内部自下而上的一场斗争,斗争的对象就是前面所说的犹太教高级祭司(包括王族,因为不少王族兼任大祭司)。耶稣为什么想要掀起这样一场斗争,或者用当时的说法,进行一场犹太教的改革呢?
问题就出在犹太教糟糕状态上,当时犹太国王是希律王,这个希律家族上台其实是借了罗马人的势力,就古代人的说法,希律家族上位是有点来路不正的,或者说这个家族借着挑起内部权力之争逐渐上位的。
按照以色列的正统观念,以色列王位应该属于马卡比家族,可能有同志不太清楚这个马卡比家族的来历,这个家族其实相当强悍,属于以色列少有的铁血强人。
故事还要从马其顿的安条克大帝说起,这位大帝对犹太人是很宽容的,他在位的时候,犹太人生活得很不错。但是好景不长,这位安条克大帝驾崩之后,犹太人的噩梦又开始了。
安条克大帝的儿子小安条克,或者说神显者安条克(外号),这位新主子可是一点都不喜欢犹太人,更不喜欢犹太人的宗教。此人摧毁了耶路撒冷的城墙,杀死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禁止在圣殿进行任何献祭以及礼拜活动,还严禁犹太人守安息日,并废止犹太律法和犹太割礼。更可怕的是这位还用猪肉亵渎圣殿,后来直接将耶路撒冷的圣殿献给了宙斯。
如果犹太人不屈服会遭受什么惩罚呢?可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是古老的希腊刑法,耶稣可不是第一个被这么处死的人),不吃猪肉以及行割礼的犹太人直接被从耶路撒冷的城墙上扔下去摔死。而且这位小安条克还公开撕毁《摩西五经),并收缴所有的《摩西五经》,甚至宣布凡拥有者都会被处死。
用犹太人的说法,这位神显者安条克是既尼布甲尼撒之后的第二位行毁坏可憎者。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耶路撒冷附近的摩丁村,一个叫玛他提亚的老祭司接到命令必须向安条克献祭,以证明他不在是犹太人。不过这个老头却断然拒绝,说:“即使国王统治下的所有民族都要服从他的命令,我和我的儿子仍将按照祖先的约去执行。”
当有一个没骨气的犹太人向安条克献祭时,老头被激怒了,他抽剑杀掉了那个叛教者,然后和自己的五个儿子一起逃入了深山。之后这位老者死亡了,但是他的第三个儿子犹大(千万注意,不是耶稣的那个门徒)组织起了一只起义军,接连三次打败了安条克的部队。而从而为自己赢得了英雄的名号,而这个名号就是铁锤!
可能有同志会奇怪,铁锤和前面说的马卡比家族有毛的关系?呃,在拉丁语中铁锤的发音就是马卡比。而这位铁锤犹大也开创了一个王朝,就是以色列的马卡比王朝。这个王朝为以色列赢得了近百年的独立时光。
再回过头说希律家族,这个家族一开始是马卡比王朝的臣子,在马卡比王朝晚期,萨罗米女王去世后,这位女王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兄弟操戈。其中老大西卡鲁斯的小伙伴叫安提帕特,这个奸邪小人就是希律家族发迹的老祖宗。
在安提帕特怂恿挑唆和帮助下,西卡鲁斯一度打败了同其争权的弟弟阿里斯托布鲁斯二世,成为了以色列王。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阿里斯托布鲁斯二世没有屈服,而且此时罗马人已经崛起了,著名的格涅乌斯。庞贝终结了塞琉古王国,吞并了叙利亚,然后他开始调停两位马卡比王朝接班人之间的矛盾。
只不过阿里斯托布鲁斯二世有些心高气盛,也根本不了解罗马人的强大,拒绝接受庞贝的调停,结果就是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攻占,阿里斯托布鲁斯二世被废黜。之后庞贝任命西卡鲁斯为犹太大祭司,任命安提帕特为犹地亚大祭司。
再之后凯撒来了,这位未来的至尊陷入了埃及的泥潭(为了埃及艳后也是蛮拼的),关键时刻安提帕特看到了机会,果断的投机了凯撒一把,带领部队支援了凯撒。很自然的凯撒要投桃报李,克利奥帕特拉复位之后,凯撒将耶路撒冷的所有权力赐予了安提帕特,还将安提帕特的儿子封为以色列地方小王,其中统治加利利的就是后来的希律王。
在后罗马三巨头之间的斗争时期。未来希律王,也就是那位小希律一开始是支持安东尼的,在安东尼的支持下,希律拿到了犹地亚的统治权,原本的马卡比家族的西卡鲁斯完全被架空了。
而且希律的政治手法还相当高明,他迎娶了一位马卡比公主(西卡鲁斯的女儿),这为他未来取代马卡比家族打下了基础(不过这场婚姻是个不折不扣的噩梦)。
故事还没有完,希律想要登顶问题还不少,很快帕提亚人入侵叙利亚,西卡鲁斯的侄子马卡比王子安提柯(阿里斯托布鲁斯二世的儿子)给了帕提亚人1000塔兰特资金和五百名美女,以换取自己对耶路撒冷的统治权(看见没有,犹太人的商人本性暴露无遗了)。
而犹太人又确实对罗马人的走狗希律和他的哥哥法赛尔没好感,兄弟两很快就被帕提亚人干趴下了。一时间马卡比王朝复辟了。安提柯狠狠地报复了他的敌人,将伯伯西卡鲁斯的耳朵割掉了,使其再也没有资格当祭司,而希律的哥哥法赛尔也被干掉了。
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希律连夜出逃,前往埃及寻求安东尼的帮助。当时希律原本的计划是扶植未婚妻的弟弟马卡比王子约拿单当傀儡国王。但是安东尼却不看好约拿单这个毛孩子,反而认为希律这个残酷无情的家伙才是他需要的统治以色列的走狗。
之后在安东尼的帮助下,复辟的安提柯被击败,并被砍头。然后希律铲除了犹太公会七十一名成员中的四十五人。然后希律就成为了新一代以色列王。
很显然,希律家族在普通犹太人眼里就是罗马的走狗,而且正是因为这个家族父子两代人的折腾导致马卡比王朝的终结。普通犹太人是不喜欢希律的统治的。而这种愿望实际上在祭司集团中也有所体现,高级祭司跟着希律家族,而底层小祭司则十分还念以色列往日的荣耀……(未完待续。)
422历史的教训(3)
希律家族的几代统治者在以色列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其实就是罗马代言人和傀儡政权的头头,他们的主要职能就是帮助罗马人压迫和剥削自己的同胞,就是借着罗马干爹的权威统治自己的同胞。
对这样一个将马卡比王朝肢解,并且充当外族代言人角色的二鬼子统治者,恐怕不管是哪个民族都不会对其有好感。不过反对希律家族统治最积极的还是中下层,尤其是耶路撒冷之外的犹太人和底层犹太祭司,对这个家族是恨之入骨。
比如说耶稣出生的加利利地区,那个地方就是反抗希律最积极也是最强烈的地区。在耶稣殉难之前,加利利就出现过一大批自称为弥赛亚和救世主的人,甚至爆发过武装起义,只不过被希律的军队和罗马主子一一剿灭了。
耶稣自然也是不喜欢希律家族和上层腐败的圣殿祭司以及犹太人公会的,这几个机构已经变成了罗马人压迫和剥削犹太人的工具。而更糟糕的是,这些工具是那么的有用。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摩西那个时代开始,祭司在犹太人社会中就享有崇高的地位。尤其是所罗门修建了圣殿之后,圣殿祭司几乎可以说是神灵的代言人,他们是神灵在人世间的喉舌,而犹太人的宗教观念又是那么的强烈,以至于这些腐败的祭司很轻松的就奴役了千百万犹太人。
犹太人没有办法反抗神殿祭司的权威,甚至都不敢想这个问题。一直到了耶稣的时代,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希律家族的统治核心耶路撒冷依然是圣殿祭司的天下,而在耶路撒冷之外,“乡下”的犹太人找到了对抗圣殿权威的办法(这里必须说一下,圣殿对于犹太人实在太重了,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住所,谁掌控了圣殿,谁就获得了犹太社会中的发言权)。
圣殿是不能否定的,但是希律家族和圣殿祭司的暴政又必须抵制,犹太人想到了古老传说中的救世主(弥赛亚,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受膏者),弥赛亚是上帝选中的人,他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人,拥有超出于圣殿和圣殿祭司的神权。
看到这,大家伙就该明白,当年犹太圣殿祭司一听说耶稣是所谓的弥撒亚,为什么不顾一切的下狠手了。因为这个真心是不能忍,一旦耶稣证实了其弥撒亚身份,那圣殿祭司就不用混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耶稣的时代,以色列会出现那么多所谓的弥赛亚,原因很简单,这是犹太人下层反抗罗马代言人唯一的合法手段了。
不过一开始耶稣并不是弥撒亚,或者说他并没有自称为弥赛亚。实际上耶稣的家庭十分贫寒。他的父亲约瑟仅仅是个木匠,当耶稣出生时,按照犹太人传统,约瑟应当去圣殿献祭上帝(感谢上帝赐给他儿子),一般普通的犹太家庭获得男丁一般是献祭两只羊羔,但是约瑟实在太穷了,当时仅仅献祭了两只鸽子(或者斑鸠)。
按道理说,以耶稣的家境未来不太可能成为祭司或者去搞上层建筑活动。他更应该是个木匠或者其他小手工业者。改变耶稣命运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人在李晓峰看来才更像是基督教的第一代老大或者说开创者。这个人就是施洗者约翰。
这个施洗者约翰在新约中几乎是打酱油的角色,是陪衬耶稣的绿叶。但现实中,恐怕恰恰相反,为什么呢?因为这位约翰的家庭才是正儿八经的神职家庭,他的父亲撒迦利亚是圣殿祭司(等级很低),这使得约翰很小就能接受正统的犹太宗教教育和熏陶(耶稣那时候还在放羊)。
施洗者约翰长大后自然也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神职人员,而且还是信仰特别虔诚的那种。他按照以赛亚的规劝在荒野里过着苦行僧生活,用圣经的说法就是“在沙漠里为耶和华开路”。这样的苦行生活让他赢得了第一批追随者(包括耶稣),当时很多人都在心理揣测约翰是不是救世主。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施洗者约翰是耶稣的表兄(玛利亚是约翰母亲的表亲。玛利亚怀耶稣时,就同约翰的父母住在一起)。在李晓峰看来耶稣不是生而为圣,而是在这位表兄的影响下走上传道之路。
这些传道生活其实没啥好提的,无非是各种神迹和治病救人。只不过约翰和耶稣传道的时候进行了一番改革。这番改革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扩大犹太教在非犹太族群中的影响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犹太教是相当排外的,这个宗教的核心其实就是“契约(十诫)”,犹太人和上帝订立=契约,这项契约使犹太人成为了神选之民。所有的犹太人都必须遵守这项契约,否则就会被上帝抛弃。
这项契约确实保证了犹太人在千百年来不管遭受什么样的苦难都能作为一个民族生存下去,但是这项契约的独特性也排除了其他民族融入犹太民族的可能。比如说契约的核心思想——一神论。
讲心里话,世界上其他地区多神论更加流行和容易接受。而犹太排他性的一神论,无疑是立了一个非此即彼的FLAG,容易遭到攻击。而这项契约订立的标志就是割礼,现在切****算不了什么,但是在千年以前,这个搞法还是让很多人接受不能。
可是按照犹太教的规矩,不挨这一刀,就不算跟上帝达成了盟誓,契约就不作数。这等于是将犹太人之外的其他民族直接排除在了犹太教之外,这给犹太教的传播制造了障碍。
所以到了施洗者约翰那里,他就进行了改革,发明了一套洗涤罪恶的洗礼。而且其传道的对象也不仅限于犹太人,因为洗礼可以取代割礼,也就是说谁都能侍奉上帝为主,上帝将不再是犹太人所特有的主。
实话实说,这一项改革是相当重要的。犹太人千百年来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的传统,也就是自己玩自己的游戏。还很排斥其他种群加入他们的社群。这种特立独行虽然保全了犹太传统和民族特色,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不利于他们对外拓展,这种缺乏兼容性的传统,使犹太人始终独立于中东地区其他种族之外,也导致他们容易被孤立和敌视。
施洗者约翰确实开了一个好头,他让更多非犹太教徒得以加入这到对上帝的信仰中去。可想而知,如果对耶和华的信仰能够在中东地区广泛的传播,犹太人未来的日子将好过不少,而影响力也将完全不一样。
但是所有的改革都是有风险的,施洗者约翰的改革无疑极大的威胁了圣殿祭司的权益,也动摇了犹太民族的基础。可以想象,如果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接受了约翰的改革,那圣殿祭司的权威将大打折扣,那些约翰发展起来的徒子徒孙恐怕是不会鸟圣殿祭司的。而犹太民族的基础也就是“契约”一旦被动摇,犹太教将不只属于犹太人,这个宗教也再也无法作为犹太民族的载体而存在,自然而然的犹太人会被稀释直至消失。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无法让许多正统的犹太人接受。所以施洗者约翰的改革可能对上帝是好事(拓展了信徒圈),但对少数族群犹太人来说,恐怕是亡国灭种的大事了。所以他的改革最后很难被犹太族群接受,反而在异族中大放光大也就可以理解了。
作为圣殿祭司,维护犹太族群传统,这既是维护自身地位也是保全民族的“天然正确”的事,自然视施洗者约翰和他的表弟为眼中钉了。
不过不管是施洗者约翰还是耶稣,他们恐怕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他们更看重的是改革对于犹太圣殿祭司的冲击,他们所希望的是通过这样的改革让圣殿祭司放弃支持希律家族,让犹太人重新恢复自由之身,以免于再受罗马人的盘剥。
也就是说从现实角度来讲,施洗者约翰和耶稣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以为自己能够解放自己的同胞。他们恐怕不明白犹太人有多弱小而罗马有多强大。正面直接的对抗恐怕解放不了犹太人,反而会将以色列推入火坑(后面这一点被证实了)。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这一段史实让李晓峰关注的焦点在于改革,施洗者约翰和耶稣的改革,对于传播一种信仰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犹太民族本身来说却是噩梦。他们的改革没有成就犹太人反而在未来将犹太人推入了深渊。
而李晓峰又很清楚,他未来所要面对的局势,或者说他上台以后将要面对的就是改革。苏联现有的体制是有问题的,占据绝对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未来将越来越不合时宜,继续往这条路上走,只会越来越机械死板和官僚化,未来苏联恐怕依然避免不了解体。
当然,作为穿越者,李晓峰目睹过华夏的改革,那一场改革,虽然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但实话实说,问题多多。改革的前二十年,经济是大有起色,但是民生问题,说实话改革的红利的大头不属于普通老百姓。而且伴随的信仰崩塌,华夏成为了不是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
而这种崩塌造成的恶果说不好听点就是道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