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督军-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语与施密特交谈道:

“教习过奖,在下不过是一时侥幸而已,算不得什么。”

施密特面色又是一喜,刻板如同扑克牌一般的面孔,露出一丝笑容“你会说普鲁士语言?”

“是的,在下对贵国语言略有涉猎,说的不够好,还望教习见谅。”

“不,在我看来,你的语言比起我的翻译要好的多。在我遇到的金国人中,只有殷大人的普鲁士语能与你相提并论,这真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上午,我遇到了一个本来应该出现在西部,成为传奇的神枪手。同时这个人,还精通我们的语言。我想这是个很好的开始,接下来,我的教学会变的很容易。我想,你的入学,不会有丝毫问题,史大人,你觉得呢?”

洋教习开口,万无不应之理,史季之不管如何不愿,此时也只能点头。

在一旁,侍立在史季之身后不远处的庞玉楼,一双眼中喷出怒火,紧紧盯着赵冠侯,若非是顾忌军法,说不定现在就要扑出去,与他决个雌雄。

史季之可以无视那希侯,甚至可以与殷盛抗衡,但是施密特一旦决定说话,他就没办法拒绝。眼下新建陆军自军械到教习,全都依赖于普鲁士人,谁又敢得罪洋员。因此施密特只一说话,他就只好点头应允,由庞玉楼安排,将赵冠侯放到二队一排第二棚里。

接下来的步兵出操演练他不用参加,而是由一名士兵领着他,前去认一下住处,熟悉军营环境。带路的士兵得了赵冠侯五两银子的好处,也就变的很热情,为他讲解的也很用心。比如这地方食堂有两处,大食堂给学员及护卫兵士供应饮食,小食堂则专供教习及几名带兵的官长。

论人数,大食堂用餐者六百余人,小食堂不到百人,可是伙食费却是小食堂远比大食堂高的多。大食堂的饮食名义上是管饱,可每天做的饭菜都有定数,却的晚了,就要饿肚子。

按规制,学堂里禁止吃烟,也不许吸食卷烟,不得饮酒,不得赌戏关扑。若是被查究出来,就可能被开革。可是教习们在私下里操持,学堂里始终有烟土及私酒等销售,若是想要赌几手,也自有空房子或是仓库里当场地。

总之,与上一世的经历差不多,这里看上去是个管理很严格的地方,但是如果想钻空子的话,也自有的是空子可钻。他的住处,是学员们集体住的大通铺,形制与时下大车店没什么差别,每个通铺为一个棚,编制上,大抵类似后世一个班。每棚有一个棚头,这棚头实际也没什么大权,就是安排一棚人按期轮班打扫房间,再不然就是分配床铺。

由于不用继续出操,赵冠侯到餐堂用饭时,比所有人都早,连排队也不用。只见伙食是小米饭,以及几样素菜,不要说肉,就连油花都见不到,汤也只是清汤,不由暗自皱了皱眉。

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原本是有一顿没一顿,对吃喝不是太讲究。可他在前世却是享受习惯的,之后苏寒芝为了他补营养,也是想着办法为他准备荤腥,顿顿离不开肉食。现在一进了军营反倒是没肉吃,长此以往,这日子可不好过。

当到将饭放到嘴里,他的眉头皱的就更厉害,这米根本没怎么淘过,里面满是沙子。天天吃这种东西,早晚要在肚子里修条路出来。

这当口,出操的学员已经回来,饭堂里顿时变的热闹起来。只是学堂里纪律森严,大家不能随意喧哗,只是在小声议论着什么。对于小米饭和素菜,想来早已经习惯,打到饭的,就坐到位子上狼吞虎咽,丝毫不在意饭里的沙石。赵冠侯甚至能听到附近的学员,把石头咀嚼碎的声音。

一个二十出头,长脸大目的后生坐到他对面,先问了他住的棚号,然后自我介绍道:“我叫李士锐,是咱们这一棚的棚头,上午出操你是不用去的,下午的课,可是要上,千万不要忘了。第一天来吧?第一天来,对伙食不适应的,一定是大户人家的。像我们,穷人家的子弟,有的吃就不错了,没这么挑剔。将来习惯了,你也就像我们一样了。当兵消耗大,不吃东西,人可受不住,抓紧吃吧。再回碗,就吃不到了。”

武备学堂课程设置复杂,从国学到算学再到军事学科,林林总总的科目达数十门。赵冠侯已经比别人晚了三个多月入学,错过了许多课程,也少了许多考试。这部分课程的成绩怎么算还是个糊涂账,后面的课业,就实在耽误不起。等到吃过饭,由李士锐带着,先奔了教室。

学员听课,手中没有教材,一切教材,均由教习准备。赵冠侯一进门,就有人递给他一支鹅毛笔,一瓶墨水,外加一个硬皮本。

这就是他前几个月没来进学的好处所在,新生入学,先从基础文字教授,虽然不考科举,不制八股,但是也要练小楷,读古文,教师固然都是金人,考试也要考教书法文墨。赵冠侯纵然能写繁体字,但是应付起来,一样会头疼无比。

而现在的课程已经过了打基础阶段,转入正式的军事科目学习,授课的是洋人,他们看不懂也看不惯中国的毛笔字,所以不管是记录还是考试,一律用西洋的鹅毛笔,倒是让赵冠侯大省了番手脚。

进来讲课的,是一个身材高大魁梧,如同门神般的大汉,李士锐向他小声介绍“这是咱的炮兵科教习,齐开芬齐大人。”

齐开芬向教室里扫了一圈,目光很快落在赵冠侯身上,迈步来到他面前,以普鲁士语问道:“你就是上午那个出风头的神枪手?”

“回大人的话,小人只是一名学员,既不敢出风头,更不敢说自己是神枪手。只是那标靶本就射的不远,加上小人运气不错,这才侥幸命中而已。”

齐开芬满意的点点头“很好,你的普鲁士语和你的枪法一样出色,年轻人,我一直苦于自己没有一个足够优秀的翻译。他总是将我的话翻译的普鲁士人听不懂,中国人也不明白,实际跟不进行翻译是一样的。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希望从今天开始,你来做我的助教翻译。”

那名同来的翻译显然已经知道这个安排,神色颇有些不快,“教习大人,我可是学堂指定的翻译。”

“现在已经不是了。如果有什么不满,可以让你们的会办或是总办找我来谈,现在你要做的,就是离开教室,顺带关上门。”

第六十九章 各怀心思

史季之的房中,提调周殿臣、教习刘玉山以及助教庞玉楼几人俱都在坐。听了这名翻译的告状之后,史季之随口勉励几句,将人打发出去,转头对几人问道:

“这事,你们怎么看?殷午楼保荐来的,到底是个什么人?玉楼,你说他是津门的混混,我看未必吧。津门地面的混混可没有这种本领啊,那手枪法……我反正是没见过。又懂洋文,一口普鲁士话与洋人对答无碍,这手段与殷午楼不相上下。你觉得这样的人,会是个夺码头抢地盘的小混混?”

其他几人看着庞玉楼虽然没说话,但是所表达出的疑问,与史季之相差无几,觉得是他搞错情报,让所有人都陷入被动。庞玉楼面皮一红

“大人,卑职家中,确实就是这么说的。他是小鞋坊的混混头领,从小只和江湖艺人学过几天文字,未曾进过学,这洋文和枪法,却实在不知从何处学来。”

“不知道?”史季之的面色很是难看“玉楼,庞总管托我照应你,我也看你实在是个人才。咱们几人在这,可以说一句掏心的话,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全都指望着万岁有朝一日实掌大权,推行新法,一扫弊政。要做此事,首先就是要手里有兵!这次去扶桑留学,我是要保举你的,其他几个,也一定要选些信的过的人。可偏生这个时候,来了这么一个主,我总觉得这里有事。”

刘玉山道:“季之,你的意思是说?”

“这人,我怕他是殷午楼派来的耳目,说不定咱们的谋划,已经被老太后那边听到消息了!”

几人听了这话,面色都是一变,他们做的事,本就是冒着极大风险,一旦走漏风声,首领未必能保。这几人虽然在武备学堂任教,却都是饱学宿儒,并非武人。平日里坐谈今古自比孔明,遇事时自是无用,多半便想去做林冲。

庞玉楼年齿虽轻,但是比这几个人沉稳着许多,摆一摆手“列位大人先不要慌,若果真是如此,来的就不是赵冠侯,而是袁慰亭手下的兵了。再说,我们做的事,也没什么不可对人说的,咱们忠于万岁,听常熟相公的话,难道有错了么?老佛爷即使心里有气,总不能明着就说我们这么做是错的,再来处置咱们吧?”

这一干教习,都是老武备的底子,说起来,得算是章桐章合肥的遗泽。章合肥因与帝师翁放天为敌,于高丽战事上两下闹的极僵,章桐主和,翁放天一力主战。等到了战时,粮饷又多有为难,及至金兵赢了长跑,翁放天又与他的弟子门生跳出来指责章桐误国。

先脱黄马褂,后摘三眼花翎,险些要了他的项上人头。终究将个疆臣之首,变成了一个仅保留了大学士名衔的空架子大臣。

从这里算来,两下得算是死敌。可是这几位教习大多是江苏人,与翁放天有大同乡的关系,风色不对,立刻琵琶别抱,转投翁师傅一方,地位未减,反倒是优抚日重,日后大有重用机会。这里面庞得禄以内宦之身上下奔走,左右弥缝,功劳可当第一。是以,庞玉楼虽然年轻位卑,但是在几位大人面前,也有说话的资格。

周殿臣道:“玉楼,你说的也是个道理,可是你也知道,光有道理是没用的,若是慈圣真的摸清了我们的布置,大家都没好下场。再说,派员留学扶桑,日后为万岁效力这个布置,就再也提不起来,这是要坏大事的。”

“正是,原本我是想,将这赵某赶出学堂,既是为你出一口恶气,也是免得他留在身边碍手碍脚。不想这一试,倒试出他是个耳目,这样的人,就更不能留了。”

史季之原本还有些后悔自己孟浪,可是此时,却又为自己刁难赵冠侯的行为,想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免又有些得意起来。他恨恨道:

“可惜那个施密特对他极是回护,这几个洋教习同气连枝,另外三人,恐怕也要关照他。这学堂的事,虽然名义上是我做主,可实际上,还不是几个洋人说了算?若是他们铁了心的留人,我就算想赶,怕是也赶不动。”

“这金国的事,就顶数洋人可恨!赵冠侯身为大金子民,却去和洋人勾结,这本就是一条大罪。看他与洋人亲近的样子,说不定还信了洋教,绝对是留不得的。”刘玉山与章桐是大同乡,却反水到了翁放天一边,自己并没有任何惭愧,反倒是以翁门干将自居。

以武备学堂为基地,秘密培训忠于皇帝,愿为皇帝效死的青年将校,本就是翁放天交给他们的任务。这几人也算是用心,很是物色了一些学员,将他们秘密组织起来,又教以忠君之论,只待有朝一日为天子出力,自己也好得个前程。

只是当下朝堂上,太后的势力依旧极强,各地督抚疆臣里,多有只知母而不知子者,直隶总督王文召虽然年老无用,但是袁慰亭虎狼之辈,若是被他侦查到蛛丝马迹,那便有性命之忧。因此他第一个就想着怎么把赵冠侯除而后快。

史季之道:“这事不能做的太露骨,要是引起袁慰亭的注意,那就是不打自招。现在我有两个办法,一是平日里派人盯着他,抓到他的错处,立即开革,把他赶出咱们的学堂,眼不见为净,只要他人不在我们眼前,就查不出什么;二,就是想办法把他除掉。”

“除掉?”周殿臣摇摇头“咱们虽然有些亲信学生,但是让他们杀人?我觉得,他们未必能够守口如瓶。再说学堂里如果出了命案,怕是咱们的位子都保不住,到时候这爿基业不就拱手让人了?”

史季之得意的一笑“殿臣,我说的当然不是那种笨办法,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那是村人土棍的手段。咱们杀人,手上不要见血。前者,扶桑人来军校时,曾说过炸蛋制造之法,袁慰亭也想命人仿制,结果如何?”

“炸伤了几个人,事情就不了了之了。说是威力难以控制,伤己多于伤人,不是军国利器。”刘玉山器械精熟,一问立即说出答案。

“正是,我们不妨用个借刀杀人的手段。向直隶总督衙门递个折子,就说要在学堂里试制炸蛋,王文召老眼昏花,日常的公文,都由他的幕僚代为处理。我与他身边的幕友极是相得,这折子没有不过的道理。等他的批复下来,我就让赵冠侯全权负责试制炸蛋之事。这事搞砸了,我就算挨点弹劾,也不过就是个督导不严,不是什么大罪。这不正好是一石二鸟的妙计?”

庞玉楼第一个拍手赞道:“此计甚妙,史大人果然是今世诸葛,此计一出,不愁不能除去此人。”

“过奖,过奖了,雕虫小计罢了。玉楼,你也不要闲着,你们两人有仇,若是突然不理睬他,反倒让他生出疑心。该与他为难,就与他为难,不用客气。哪怕动手撕打几回,也没什么要紧,总之就是越自然越好。你安排的人,可信的过?”

庞玉楼自信的点点头“史大人放心,那人很是老实,且有野心,想要一个到扶桑留学的名额。以此为诱,万无不应之理。有他在,赵冠侯一举一动,绝对脱离不了我们的掌握。”

“如此就最好不过,你让那人小心一点,别被看破了行藏。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他身边安插了眼线而他却不自知,这就是我们的先机。只要先机不失,就不愁不能剪除此僚。”

几人商议定时,天色已经傍晚,到了用晚饭的时间。一行人出了这监督的房间,一路来到小食堂,刚一进门,就看到赵冠侯正坐在小食堂里,与四名洋教习高谈阔论,俨然多年知己。在桌子正中,赫然还放着一坛烧酒。

史季之等人面色皆是一沉,心中皆有个定数:此人与洋人这么快就打成一片,决计留不得。

武备学堂等级森严,以学员身份得入小食堂用餐,而且堂而皇之喝酒的,赵冠侯算是第一个。等他回了自己的下处,几名同寝的学员,看他面带红光,身有酒气,脸上或多或少,都有几分羡慕之色。

那名叫李士锐的棚头走过来问道:“赵兄,你跟这几个洋教习聊的什么?你们说的都是洋话,我们可是听不懂,但是看着教习跟你很亲切的样子,你们以前认识?”

赵冠侯在那大炕上一坐,左右的人,自觉向两下一闪,按说武备学堂这种地方,也有着欺生的恶习。

他一个新来的,多少要在这些前辈学长面前表现一番,尽可能多的献点殷勤才算通达事务,懂得做人。可事实却是正好反过来,这一棚里十几名老生,反倒是要讨好他了。生怕他在洋教习面前说点坏话,自己就不明不白的被收拾掉。

加上此时国人畏惧泰西心理严重,对于这说洋话的,也从心里有些忌惮,就更尊敬几分。却见赵冠侯一笑

“我们以前哪认识,他们是普鲁士人,我是个金国人,从没见过。只是我会说他们的话,他们人离故乡,好不容易见到几个会说本国语言的,就从心里觉得亲近,多说几句,又带我去吃顿酒而已。这也不算什么,也不是让他们自己掏腰包,慷他人之慨,谁都做的来。”

“那你们聊什么?”

“还能聊什么,聊聊风土人情,地方掌故,聊聊街谈巷议。泰西人也是人,自然也有人的需求,酒色财气。问问咱这哪里有小班接待他们这种洋人,哪里有好吃的馆子,就是些闲话。”

这帮人自然不信,洋人会去问他哪里有三等小班这种问题,在他们看来,这些洋教习高高在上,胸中藏有百万甲兵,都是了不起的大人物,怎么会去想这种事,多半是他跟教习说了什么私密话,不方便在众人面前说起。

一想到这新来的,能和洋教习聊些秘密,一众人对他就更有几分恐惧,连铺位,都留了一个最好的位置给他。一应铺盖,也都是最新最好的。

学堂按例,夜晚有人值班卫哨,以学习军营中放哨之道。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汉子主动道:“冠侯兄初来,这晚上的哨,不该安排他,这几天有他的哨,都由我替他值了。”

赵冠侯看他一眼,见这人生的高高大大,面相很是忠厚,像是个勤劳朴实的乡下少年,说话也带有乡下的口音,看年纪比自己略小一些,大概也就十六、七岁便问道:“没请教,你贵姓大名?”

“乡下人不敢担贵字,俺姓冯,叫冯焕章。以后你的哨,我替你放就好,只求你有空时,教我几句泰西话。我以前在乡下虽然念过几天书,可是文化根底很差,到了学堂里上学,总有些跟不上。尤其那翻译顶顶可恨,把洋教习说的话翻的骈四骊六,我也听不大懂,总觉得洋教习说的不是那个意思。若是想要听懂,得单独给翻译送孝敬,才能让他再给你讲一遍。俺家里穷,没钱打点,考试的时候,总是不能过关,日久天长,我怕监督不饶我。”

其他同棚的人,也纷纷趁机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同样,也有着学习外文的想法。或者是想要在学堂上能听懂教习的话,又或者干脆就是想巴结上教官,也能有资格到小食堂用饭,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有着这种愿望。

赵冠侯也不推辞,一一点头应诺,又说道:“大家今天先睡下,明天我就教你们普鲁士文字,这个也没什么难的,好学的很。我前面也落下三个月的课业,还望众位师兄多多指教。”

学堂里一天课业很重,等到吹了灯,酣声很快就响起来。赵冠侯却没有陷入梦乡,而是望着窗外的月亮,想起了家中的苏寒芝。苏瞎子的病情不容乐观,她一个女流,却不知道过的如何。

好在她并非是弱不禁风的大家闺秀,早年间的困苦日子,也能支撑过来,现在家里有了一笔钱,加上有姜凤芝这个好姐妹的照应,倒不至于过的更差。

这里的情形比自己预料的情形要好,甚至不用自己送礼,那几个洋教习,与自己的关系就相处的不错。这其中固然有自己语言上的优势,另外一点,就是殷盛的关系确实起了作用。

洋人也是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殷盛与普鲁士皇帝交情甚好,乃是普皇挚友,这几个普鲁士人虽然在金国地面为人上之人,月俸三百两之巨。却也想着要走这个门路,让自己早日回国升转,或是关照一下家人。

昨天前来报道之后,殷盛就去拜会了这几个洋教习,特意给自己做了托付,是以这几个人对自己也就格外优待一些。对他们而言,这不过就是举手之劳,不用破费什么。左右不过是让他做个翻译,再带到小食堂吃顿饭,不费自己什么力气,却可以收获殷盛的报答,算是惠而不费的好事。

再者就是赵冠侯的外文确实过硬,比起武备学堂为几个洋教习准备的翻译,他的普文水平远远胜之。很多言语可以翻译的恰倒好处,让其他人能够听明白且不失本意。这一点,也确实有利于几个洋教习的课业教授,这也为他争取了不少好感。唯一的一点遗憾就是他不信洋教,否则就能和几个洋人成为教友,关系也能更近一步。

眼下泰西人对于金人整体上是有着心理优势的,类似于文明人对未开化部落的先天优越感,但是具体到个人层面,就有所出入。殷盛是能与普皇称兄论弟的,这几个普鲁士教习自不敢看不起他,连带着,也不至于对赵冠侯有所歧视。至于他们心里对其他人的看法,赵冠侯也懒得理会。

有了这四个洋人做护身符,他倒是不怕有人找他麻烦,课业上,照例白天出操,下午进行军事课程教授,由他担任翻译,有这个机缘,几个教习手中的教材,他也可以借阅,算是额外的收益。

对于军事,他的兴趣并不大,前世他只做收钱买命的生意,没想过能够执掌千军万马。但是现在既然到了这个学堂里,将来怕是难免要入戎行,执掌三军。为身家生计着想,他也不得不强迫自己,去学习这些无聊的步兵操典、军事教程。

第七十章 苦肉计

这个时代的军事科技水平,按赵冠侯看来,大约相当于他所处时空中,19世纪初中期左右。列强在内,武器主要都是前膛枪炮。金国的武器较为落后,前膛枪炮也一样种类繁多,旧军多备火绳枪,不独遇雨雪不能发射,还不能装备刺刀,临阵时需有长矛手保护,或是自行配备大砍刀,战力只能算末流。

章桐办洋务之后,大量采购洋械并于金国境内兴办官办工厂,如津门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汉阳工厂等等,自行仿制泰西枪炮。加之大量外购,用于给新军换装。

时下配备前装滑膛枪者,就可以称为装备精良之快枪队。少数部队装备有前装线膛枪,就算是精锐,或是卫队。像是整个武备学堂里,也只有十只线膛枪,至于时下最为先进的米尼线膛枪,就只有新建陆军中才有极少的一部分,学堂里没有列装。

至于火炮方面,学堂里为了教学需要,有六门两磅炮和两门三磅炮,皆为仿制泰西火炮,优点在于造价低廉,移动方便。缺点则是威力有限,只能发射实心铁球弹及霰弹,其他弹药不能使用。但是从教学的角度上讲,倒能算是合格的教具。

总体而言,这个时代的军事科技水平,决定了这个时代的陆军战术,按照赵冠侯前世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