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雅骚-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之隙增强清河城的守卫,清河原有戌卒五千二百五十人,应急调八千惯能守城的步卒增援,配备火炮、火枪,严令坚守,不许出战,只要能守住清河,奴酋就不敢深入辽东,然后我军徐图重建抚顺城——”
杨镐眉头微皱,说道:“若以坚守为拒敌之策,皇帝也不会把我从商丘召到京城了,时论皆言要战、要速战、要大胜,我若主张据城坚守,必被指责为畏敌怯弱,不待出山海关就会被罢官。”
张原默默点头,杨镐所言极是,现在京城朝野是众口一词要开战,对建州老奴敢冒犯天朝龙威侵略都是义愤填膺,一个个显得忠肝义胆,恨不得自己冲上去杀敌一般,这些人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盲目自大,这时若有人主张坚守,被骂作懦夫是肯定的——
张原道:“守只是守清河,守清河正是配合我大军出击,开战是肯定的,但万万不能仓促动兵,从张总兵败亡可知,我军的火枪火炮几乎没有杀伤力,所以整顿军备不能忽略,对八旗军的长甲兵的防御力要加以研究,如何能给敌人以最大杀伤。还有,各路军马如何统一指挥也是一个难题,在下以为,明年秋冬之际用兵乃是好时机,在此之前要据险坚守。”
杨镐点头道:“张赞善计虑稳健,我会参考张赞善的建议,此战许胜不许败啊,若败,全辽就非我大明所有。北关叶赫也不能保。”
张原心道:“只要不是大败就不至伤我大明筋骨,想要凭此一战彻底消除建奴的威胁,这就是轻敌自大了。”但言尽于此,再多说也没什么用了,很多事不是他张原能左右的。就是奉旨经略辽东的杨镐也不能事事作主,朝野舆论逼人啊。
……
从张原寓所出来,杨镐坐上马车向李阁老胡同外行去,这时已是正亥时,雪落得疏了,但气温愈发寒冷,马车缓缓驶过积雪皑皑的西长安街。杨镐忽道:“再去方阁老府。”
夜深寒重,年过六旬的方从哲此时已经上床,侍寝的老妾正给他捏脚,听到家人叩门来报说杨侍郎又来求见。方从哲立即就起床了,辽事危急,杨镐去而复来必有要事,他不敢怠慢。
见到方从哲。杨镐告了叨扰之罪后就把他方才与张原的长谈直言相告,杨镐知道自己处境的微妙。他离开朝廷中枢已经二十载,人脉已稀,方从哲与他是同门,更是内阁首辅,在外领兵若朝中无大僚支持,那有功也是白搭,稍有过错就会被论罪,所以杨镐固然对张原的神算和洞察很惊讶并且佩服,但张原说的御敌之策与京中舆论相悖,颇难实施,而且张原与方从哲的怨隙也是他要考虑的,他更注重方从哲的感受,他不能失了方从哲的信任,否则什么事都做不了——
方从哲用指尖梳理着他的长眉,听杨镐说完,半晌道:“张原此人心机如此之深,实在出乎我之意料——京甫贤弟可知张原的用心?”
杨镐没敢轻易答腔,怕领会错了方从哲的意思,说道:“张原的策略可谓独树一帜,弟还在思忖中。”
方从哲冷笑一声:“他这是想借机扳倒老夫。”
杨镐倒吸一口冷气,不明白方从哲怎么会得出这么个结论!
方从哲放缓语气道:“京甫啊,你以为张原见识不凡,被他巧舌迷惑也不稀奇,此子为人也小有才,但不行正道,专施暗计,仿佛当年严分宜之子严世蕃再生,可惜他没有一个严分宜的爹,想行jiān计也不是易事——”
杨镐噤若寒蝉,静听方从哲猛烈抨击张原,只听方从哲道:“张原野心不小,中进士才一年余就想揽权,翰林院本是读书养望之地,他却是不肯安分,活跃异常,屡屡想插手朝政,出使朝鲜就把朝鲜搅个天翻地覆,也不知他如何会料知你会起复,预先作长信与你让你惊叹他有先见之明,但他的用心是想让你和老夫陷入困境,奴酋兴兵,皇帝震怒,屡下旨意要求发兵讨伐,京中民众也亟yù复仇,而张原却献妙计要固守,到时这畏敌如虎和畏缩不前的罪名却是要你这个主将来承担的,你又是老夫举荐的,你若获罪,老夫还有何颜面在内阁行走,张原的座师吴道南就可名正言顺为首辅了——贤弟可明白这其中利害?”
杨镐额角冒汗,听了方从哲的话他才深切体会到朝中党争之烈,方从哲对张原的成见和怨气已无法化解,但杨镐并非人云亦云的庸人,与张原一席谈,张原的报国忧国之心让他动容,方从哲说张原全是私心yīn谋实难让他认同,只是他也不能为张原辩解,不然的话他从哪里来就要回哪里去。
方从哲目光炯炯,杨镐必须表态,杨镐郑重点头道:“方兄所言极是,张原关于固守辽东之计并不可取,我若行之,必致千夫所指。”
方从哲捻须微笑,说道:“张原之计也并非全不可取,增兵清河刻不容缓,清河一定要守住。”
杨镐心弦略松,应道:“是,年前赴援的兵马就要赶至清河,守住清河城对我几路大军的总攻有很大益处,可牵制建奴的兵马。”
方从哲点点头:“皇帝用兵之心甚切,你会同兵部堂官与赴援诸将,在年前制订出进军的具体方案。”
杨镐道:“弟在野多年,军中诸将大都不熟悉,只恐有令不行。”
方从哲道:“这个你放心。皇帝既委你重任,必不让你受人掣肘,我会向皇帝请求赐尚方宝剑以重你事权,总兵以下敢不听命者,你可以军法处之,不必事先奏闻。”
杨镐大喜,离座拜谢道:“杨镐必殚jīng竭虑为国经略辽东,不负贤兄厚望。”
……
万历四十五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从蓟门、宣、大、山西、山东、四川的明军冒着严寒向京城、山海关一带集结。腊月十二,新任山海关总兵杜松率一万六千大军抵达山海关,大军入驻山海关,杜松自己率亲卫数十人星夜入京向兵部报到,并参见主帅杨镐。杨镐已获赐尚方宝剑,临阵可斩总兵以下将官,杜松向杨镐慷慨陈词愿为先锋直捣敌巢,杨镐知道杜松是一员猛将,嘉勉之,命其回山海关整顿军马听候军令——
杜松在回山海关的前夜悄然拜访了张原,随同他来李阁老胡同的是穆敬岩和洪纪、洪信三人。穆敬岩已从试百户升任正职六品百户,再见女儿和外孙,穆敬岩自是欣喜,但穆真真却是心有隐忧。她从张原那里得知辽东局势凶险、建奴骑兵凶悍,她爹爹已是大明军官,此番当然要追随杜总兵出征,战场上刀枪无情。爹爹生死难卜啊——
穆敬岩却不象女儿穆真真那样忧虑,他与杜总兵一样斗志昂扬。安慰穆真真说他定能获胜而归。
与杨镐的将信将疑不同,直爽勇悍的杜松对张原是心悦诚服,自三年前在江南贞丰里结识张原,张原对他说的话俱已应验,现在他已是山海关的总兵,即将开赴辽东与建奴交战,他当然要再次请教张原,看他杜松能否立下大功?
张原道:“杜将军勇冠三军,威名赫赫,建奴素闻将军之名,必严防将军所部,战场风云变幻,在下亦无有胜无败的良策,但我要请杜将军牢记‘六个字’——”
杜松忙问:“是哪六个字,张状元请讲,杜松无有不遵。”
张原道:“毋分兵、毋冒进——杜将军切记,如此或能立功,否则尸骨难归故乡。”
杜松惕然道:“建奴兵有这么厉害?”十年前他也是辽东总兵,那时的奴尔哈赤对大明还是臣服的。
张原道:“不是我夸敌自贬,八旗军征战多年,战力远胜明军,八旗军集中,明军松散,所以杜将军切勿轻敌,与另几路明军尽量保持联系,不要为争头功冒进。”
杜松皱着浓眉想了想,点头道:“我听张状元的,张状元神算,不会错。”
张原笑了笑,说道:“当然还是要听杨侍郎指挥,只是临阵时不要忘了在下送杜将军的这六个字。”又与穆敬岩说了一会话,将二十副望远镜送与杜松以便行军时加强哨探,随后便送杜松、穆敬岩四人出门,回来时见穆真真抱着小鸣谦立在门厅外,问:“我爹爹他能得胜回来吗?”
张原摸了摸儿子脸蛋,对穆真真道:“以武艺博取军功挣出身是穆叔之志,没有危险又怎能称作战场。”
……
万历四十五年的寒冬就在调兵遣将、厉兵秣马中过去了。
万历四十六年正旦朝会,万历皇帝依旧没有参加,这位老皇帝以前不参加朝会是因为怠政,现在是的确力有不逮,头晕目眩,经常腹泻,手中无力……诸般症状都发作起来,哪里还能视朝,但辽东战事万历皇帝还是很关切的,天子守国门,建奴已经威胁到他大明的根基——
万历皇帝命皇太子朱常洛代他主持新年正旦朝会,朝鲜谢恩使呈上的贺表让大明君臣大为高兴,新近受大明册封的朝鲜王李倧上表请求出兵协助天朝征讨建州叛奴,并请天朝派使者驻平壤督军——
大明要大举进攻建州,本就打算向朝鲜征战马、调炮手,由翰林院代拟的万历皇帝给朝鲜国王的敕谕正待加急送往汉城,不料朝鲜主动请求出兵助战,更请天使驻平壤督军,杨镐尤为喜悦,当即与朝鲜使臣商议,征调朝鲜五千枪炮手、三千弓箭手和八千步卒渡鸭绿江听用,兵部又奏明皇帝由赴朝鲜册封尚未归国的徐光启暂驻平壤督军,协调明军与朝鲜军,以便统一征战辽东。
到了二月初,各镇援军俱已到齐,杨镐的作战计划也得到了兵部、内阁和皇帝的批准,依旧是分进合击之策,分四路:西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保定总兵王宣、赵梦麟为左右协助,以分巡兵副使张铨为监军,统兵两万八千,将经由抚顺出击,从西路进攻建奴老巢赫图阿拉;
北路以开原总兵马林为主将,副总兵麻岩、铁岭游击郑国良诸将为辅,开原兵备道佥事潘宗颜为监军,会合北关叶赫部派出的兵马总计两万五千出靖安堡,攻击赫图阿拉的北面;
南路又称清河路,由辽东总兵李如柏任主将,辽阳参将贺世贤、游击张应昌诸将为辅,分守兵备参议阎鸣泰为监军,统兵两万三千出鸦鹘关,进攻赫图阿拉的南面;
东路又称宽甸路,由四川总兵刘綖为主将,宽甸游击祖天定、南京六营都司姚国辅诸将为协助,海盖兵备副使康应乾监军,计一万八千步骑,还有朝鲜援军一万余人也归刘綖统辖,这一路从凉马甸出发,从东面进攻赫图阿拉。
四路大军,十万余人马,号称四十万,择rì进发。
二月初九,辽东积雪未化,四路大军也还未进发,奴尔哈赤先发制人了,他已得知明军要大举进攻赫图阿拉,所以不待天气转暖积雪融化,率先出兵鸦鹘关,要在明朝大军进逼之前拔掉清河这座孤城,这样可以阻遏明军经由清河出鸦鹘关进攻赫图阿拉——
去年十月抚顺陷落后,清河守将邹储贤就已开始修筑堡墩、寨台,以防御建奴攻城,年前辽东经略杨镐派游击张旆率五千军来帮助守城,整个清河城有军士万人,防御力量远比抚顺为强,但奴尔哈赤对清河城是志在必得,亲自率领四旗主力共四万兵马要在三天内攻下清河城——
卷二 如今却忆江南乐 第五百零三章 决战前夕
() 原抚顺游击李永芳骑着一匹火红大马出现在清河城外,离城楼两百余步,在火枪和弓箭的shè程之外,向清河城守将邹储贤喊话劝降——
李永芳现在的身份是大金国三等副将,因为家眷都在辽阳,奴尔哈赤就把自己的孙女也就是阿巴泰的长女嫁给李永芳为妻,一个月前在赫图阿拉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以此笼络李永芳,此前奴尔哈赤视汉民为仇,抓到汉人就杀,现在接纳皇太极的建议,要安抚汉民为其所用,李永芳作为大明朝第一个降将,当然要恩抚重用,从抚顺掳来的汉民重新编户后都归李永芳管辖,李永芳的权势胜过当抚顺游击时,额附李永芳对奴尔哈赤自是感激涕零,逢战皆为前驱,利诱劝降,让八旗军兵不血刃拿下了不少堡塞,此番奴尔哈赤围攻清河,李永芳鼓唇摇舌又是威吓又是利诱,劝降邹储贤诸将,要为大金立新功——
城头邹储贤高声回话道:“李永芳,无父无君的鼠辈,死到临头还在这里摇旗呐喊,你可知奴尔哈赤已准备用你来换回纳兰巴克什?”
隔得远,李永芳没听清,问:“邹副将,你有何条件尽管说?”
邹储贤哈哈大笑:“此乃机密,我不说第二遍。(百度搜文學馆W wW。W xGuan。C oM)”
李永芳便问跟在他马前马后的的亲卫,这些亲卫都是他的家丁,其中一人耳朵尖,答道:“回额附大人的话,这邹副将说英明汗要用大人你换回纳兰巴克什。”
李永芳的脸sè霎时铁青,低头思索邹储贤所言是真是假,他知道纳兰巴克什是奴尔哈赤最倚重的文臣,这些rì子他都听奴尔哈赤几次提到纳兰巴克什,深恨张原抓走纳兰巴克什。若明朝提出以纳兰巴克什来换他,奴尔哈赤是不是会同意这很难说——
一骑从后奔来,叫道:“李永芳,父汗问你劝降得如何了?”
来人是李永芳的新岳父阿巴泰,阿巴泰比李永芳还小一岁,对这个老女婿不大看得惯,说话向来没好口气。
李永芳抬头看了一眼对面城楼上的明军将士,说道:“邹储贤不肯降——”
话没说完,城头邹储贤大叫道:“李永芳。朝廷有恩旨,只要你肯回归,那就既往不咎,你也可与辽阳的家人团聚——李永芳,你可要想清楚。到时被交换回来就没有这样的恩遇了。”
阿巴泰一听李永芳招降不成反要被招降,狠狠瞪了李永芳一眼,喝道:“退下,这些南蛮不见刀头不知畏惧,你不也是城破时才投降的吗!”
李永芳大惭,灰溜溜退下。
奴尔哈赤不想再浪费时间,立即下令攻城。有了攻陷抚顺的经验,后金军这回准备更加充分,城头驾云梯、城下挖墙角,攻势异常凶猛。
清河堡为防备建奴攻城已准备了数月。清河地处抚顺东南山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清河守军有万人。比抚顺的守军多了数倍,但攻城的后金军队也比攻抚顺时人多势众。身披重甲的后金死士奋不顾身不断发起冲击,城头的明军也以火炮、火枪、弓箭、擂石还击,火炮对攻到城墙边的后金披甲士已经没有威胁,可火枪、弓箭对这些身裹三层厚甲的后金死士的杀伤力也极为有限,还不如滚木擂石,清河保卫战从一开始形势就极其凶险,邹储贤、张旆等明军将领这时才感到对建奴的战力还是估计不足,这时也不容多想,只有督促士卒拼死守城,李如柏的南路大军前锋贺世贤已到了叆阳,只要坚守两rì,就能等到援军,邹储贤早得杨镐严命坚守——
清河堡之战极其惨烈,参将邹储贤、游击张旆、守堡官张云程率各自亲卫家丁上城督战,从午前直至傍晚,建奴死士十余次攻上城头,都被守军以数倍的伤亡遏制住。
天黑下来了,但城外积雪与天上将圆的明月相映,城内城外历历可见,守城的明军已经疲惫不堪,战死的军士都无暇拖下城楼处理,但建奴攻势不减,四万建奴夜以继rì轮番攻城,对建奴八旗军来说,长途行军、连rì鏊战是常有的事,但对守城的明军将士而言,这样艰苦的战斗是生平第一次,全靠一股血气在拼,原本以为到夜里建奴会暂时退兵,那样明军就可稍事休整,而现在,只有鼓勇再战——
二鼓时,守堡官张云程战死,邹储贤心急如焚,督军死守,粗略估计守城的一万士兵已经伤亡三分之一,而击毙击伤的建奴不过数百,守城伤亡大过攻城的,这城难守了,现在只有盼叆阳的贺世贤能尽快率军赶到,辽东副总兵贺世贤是赫赫有名的猛将。
城内的邹储贤苦苦支撑,城外的奴尔哈赤也是心急火燎,清河堡明军抵抗之顽强超过他的预想,攻城的八旗军主力已折损四百余人,这些都是随他征战十年以上的jīng悍猛士,若照这样折损下去,他耗不起,他的披甲军死一个就少一个,短期之内无法补充,不比明军,虽然战斗力有限,胜在人多,但这座清河堡必须要攻下——
明月西坠,黎明前的黑暗笼罩,攻守双方巨大的嘈杂声响因这黑暗而暂时平息,突然,清河城南爆起一阵呐喊:南城墙角被挖穿,后金军攻进城中了!
邹储贤心头一凉,急命游击张旆在东城督战,他率众赶往南城,想要堵住这个缺口。
建奴长甲军强悍,缺口一被打开就再难堵截,已有百余名建奴冲进城南,邹储贤自知城破难免,下令斩马烧粮,清河堡的粮草早在一月前就集中保管,正为万一城破不落到建奴手里。
火焰熊熊,杀声震天,参将邹储贤率数百家丁与建奴战于城南,拂晓时,东城亦被攻破,游击张旆战死。邹储贤亦战死,清河堡一万守军无一人降敌,尽数捐躯。
奴尔哈赤发现粮草被烧,大怒,下令屠城,清河堡与附近的碱场寨的民众未及逃脱的尽遭屠戮,那些逃出死地的百姓在离清河堡百里外遇到率五千军来援的辽东副总兵贺世贤,贺世贤闻知清河堡已陷,大惊。一面派人急报李如柏,一面催促军士赶往清河——
李如柏闻报遣人快马追上贺世贤,命贺世贤驻军观望,建奴野战极强,莫与其争锋。去年张承胤就是救抚顺而一军尽殁——
此时贺世贤距离清河只有三十里,哨探报知建奴已撤退,尚留一支军在拆毁清河与碱场的城墙。
贺世贤当即决定追击,在清河城破的次rì黄昏赶到清河堡外,但见满目疮痍,废墟中犹有腾起的黑烟,清河堡的东城和南城已基本被毁。留下拆城的三千后金步骑正准备撤离,见有明军驰援,当即迎战。
贺世贤挥舞大刀一马当先,冲破建奴军栅。杀敌百余,建奴不敢恋战,乘夜sè遁走,贺世贤担心中伏。亦未追击,留下数百军士为清河堡战死的将士收尸。领军而退。
……
现已移驻广宁的杨镐二月十五rì接到清河堡城陷军殁的消息,大惊失sè,急召李如柏、贺世贤至广宁共同商议对策,清河堡在有一万守军的情况下连一rì一夜都未能守住,而且据逃生的清河百姓说邹参将英勇敢战,麾下一万将士全是战死的,这让杨镐有些心惊肉跳,那个雪夜与张原的长谈又浮上心头——
张原在获知四路出兵的作战方案后,曾上书杨镐,说马林、李如柏皆难当重任,这两路的主将人选还须斟酌,杨镐不以为意,认为张原从未与马林、李如柏相识,何由知其可用与否——
但反对马林为北路军主将的并非只有张原一人,北路军监军潘宗颜也说马林庸碌胆怯,不以堪当一面,请易他将为帅,以马林为后继,不然必败。
潘宗颜是马林一路的监军,监军说主将不堪当一面,这就让杨镐为难了,马林是开原总兵,久驻北关,由马林任北路军主将是最合适的,所以杨镐并不打算另易他将,但清河堡的陷落让杨镐要重新考虑后金军的战斗力,清河守军火枪火炮杀伤力之低也让杨镐忧虑。
在与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chūn、辽东巡按陈王庭商议之后,杨镐决定推迟出兵之期,原定是二月二十二rì,现在暂缓半月,多派间谍、哨探打听建奴的军情——
原定的进军rì期、路线和主副将人选已经上报朝廷,杨镐就以更换南路军主将为由派人急报兵部,以辽东都指挥使韩原善代李如柏为南路军主将,当年杨镐曾与李如松、李如柏兄弟一道入朝鲜抗倭,那时的李如柏骁勇敢战,给杨镐印象颇深,时隔二十年再见李如柏,年过六旬的李如柏头发斑白、体躯肥胖,哪里还有半点英锐之气,言语之间对此次进剿赫图阿拉似无信心,杨镐思忖再三,与其换马林,不如把家居二十年放纵酒sè的李如柏换掉,清河堡失陷,李如柏也有援救不及之过,正是临阵换将的理由。
二月十八rì,奴尔哈赤在攻破清河堡之后派人给杨镐送来一封信,信中写道:
“若是皇帝责备辽东之人,并撤回出边之兵,以我为是,解我七恨,再给我王子敕书,则战争何以不停?将旧赏于我抚顺的敕书五百道、开原敕书一千道,给我的官兵;另给我以及以我为首的诸贝勒大臣绸缎三千疋、白银三千两、黄金三百两,则我不再犯边,各守边界——”
杨镐看了奴尔哈赤的来书,不禁大怒道:“逆贼着实狂妄,还敢来邀赏。”正待命人斩了送信者,忽然又改变了主意,与汪可受、周永chūn商议以纳兰巴克什换回李永芳,此前他已放出风声,这才有邹储贤与李永芳在清河城头的对话。
汪可受不置可否,周永chūn却是皱眉道:“我大明岂能与建奴交换俘虏!”周永chūn早知这是张原给杨镐的建议。
杨镐道:“纳兰巴克什对我大明而言毫无益处,养他徒费口粮,而叛将李永芳却为敌驱使招降我辽东汉民,罪大恶极,若能换回此人处以极刑,正可为辽东诸将戒。”
周永chūn道:“奴酋不会作此交换。只会招惹非议。”
杨镐道:“即便奴酋不肯换,李永芳听闻也必胆战心惊,嫌隙一生,就会有变,这对我方有利。”
周永chūn见杨镐坚持,便道:“杨侍郎执意如此,下官无话可说。”
杨镐便让送信者带他口信回去见奴尔哈赤,宣称大军四十七万将横扫建州,命奴尔哈赤早早自缚面降。这当然是虚张声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