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孙策-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就算将领们之间有矛盾,最多也只能是私人之间的纠纷。他们能调动的不过是属于自己的一两百人亲信的卫队。
彼此能引发的最多只是几百人的争斗而已,不会影响到整个大局。”
这种治军模式当然是经过后世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军的荣誉属于自己,而部队则有着自己的荣誉。彼此并行且影响并不会太大。未完待续。。
第一一零章兵种互换指挥孙贲奋起学习
虽然暂时来说将士们也许会不适应,但对一个国家,一个新兴的集团来说,将兵分离的好处是极其明显的。**泡!书。吧*
一来可以让将军们都熟悉各军种各不相同的最佳战法,往后各军种配合起来也容易。
二来,必须要进一步的加强士卒们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他们只会忠心于最高首领,忠心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要想让军队有斗志,就必须让军队有奋斗,保卫的目标。要让所有的士卒们知道,他们就是为了国家强盛,为了百姓安康而战。
就象眼下主要由高顺练出来的陷阵营精兵,还有陈武在庐江练的一万庐江精兵。
虽然他们都敬服训练自已的将军。但军法处无孔不入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心中最终的效忠对象,还是孙策这个英明神武的主公。
并且只要是主公的命令,不论谁都可以指挥着他们,发挥出最大的勇气去杀敌作战。只要是为了主公的事业,他们随时都可以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
孙策最后感慨到:“将领们多是爽直之人,只需认真教育还比较好控制。最难办的还是那些心思复杂的文人啊!
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何时就会整出些让人捉摸不透的复杂心思来。”
久在官场,也进过皇宫的李儒对此是深有体会,可以说李儒自己也是那些心思复杂的文士,无数阴谋诡计下的受害者。
还有的就是如今在舒县,担任书籍总监制的大儒郑玄。
如果不是因为党争断绝了他出仕的道路,只怕他也不会下定决心走钻研经典这条路,也根本不可能达到如今这样一个人人景仰的高度。
对于郑玄的成就,几人都是感慨:“一个人想要有卓越的成就,还是要被环境逼着才能做到更高啊!”
吕范当然是同意的主公如此先进的军队管理方式,但他也提出的了自己的担心,。
“主公英明!此法实在大妙,省得那些悍将们整日里说本将是某某军出来的!不过属下以为。如今与江东刘繇的大战在即,若是临阵换将,怕是有所不妥吧!”
孙策哑然一笑:“当然不会是眼下就换。想我军等到此次彻底打败刘繇之后,必然要向扬州全境进军。那时才是换位的好时机,在实战中学习才是最好的适应过程!
不过你们军法处配合宣传队,先把这个将领换位制度印制出来。发到全军去。让全军上下有一个理解的过程,当然正常的升迁奖惩还是一样的执行。”
相对来说,在如今这个时代的兵种与战术方法,都还是比较原始简单的,来去就只有那么几种。必竟攻击方式限定了兵种的分类。
如此将领间的互换就更加有可操作性。不象后世的兵种极其庞大,繁杂。没有十年的努力,都不可能培养出专业的指挥人才来。
某些飞速发展的先进兵种,更是要用大半辈子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指挥者。
譬如说你要是让一个海军电子战出身的将领,去指挥山地战或是坦克战。用外行去指挥内行那必然是手忙脚乱。还不知道最佳的应用战术,最后非要闹个人仰马翻不可。
而决定已经做出,至少眼前是不必再担心什么。至于文士们的问题可以慢慢解决。
没有军权的文士,只要不太过放纵他们的言行。想来也闹不出什么大事来。何况如今。在庐江的文士们都是真心拥护孙策的团体。加上制书教化万民的强大吸引力,根本也不会生出什么不同意见来。
孙策也就完全放开了这些事,择日带着众将,率领整编完成的三万大军向东开进。
大军出征之前,由徐逸与黃盖、许定各率五千轻装兵马,已经先期分兵进击。他们将要负责先行扫平曲阿的外围防御。
三个多月来。对于没有多少兵力驻守的湖熟与江乘、梅陵等城的守军。都明白自己这些人已经被刺史大人放弃了。故而对江东军的到来,不再是以往那般强烈的敌视态度。
而蒋琬与刘敏指挥着宣传队的口号。早已铺天盖地的传入了城中。对于这几个小城来说,兵少粮缺的。真得开始作战了,根本不可能得到什么支援。
捉襟见肘的刘繇,根本也派不出什么援军来,守城的将领们看着自己手下那千余老弱残兵,早已没有了抗争的心思。
当徐逸、许定带着手下的敢死队,飞快的爬上江乘与梅陵,那低矮的城头时。让他目瞪口呆的是,城上稀疏懒散站立着的士卒们,大部分连刀枪也没有拿起,就热情无比的缴械投降了。
反正投降了还可以当兵,至少也能去种田,每日有饱饭可吃。比起在这里拼死拼活的作战,却只能吃两顿稀汤般的白粥,那可是要强的多了。
倒是黃盖的一军,竟然意外的还见了血。湖熟的守军在下意识下的反击,使黃盖的攻城大军,在乱箭之下遭遇到了轻微的损失。
但在黃盖顶着重盾,穿着重甲率先登城,迅速斩杀了数十名还想放箭的刘繇军将士之后。城头的守军再无战心,齐刷刷的跪满了一地。
攻取下三城,江东军只损失了数十名普通士卒。也许可以算得上是史上损失最轻的攻城战吧。
曲阿城外,大军涌动。孙贲在接替吴景做了将军之后,就听从吴景的建议,一直都是以孙策为马首是瞻。孙策推托不过,只能以较少的一万陷阵营做了中军。
不论两人的身份,在这种只讲究实力,英雄辈出的年代。没有相应的实力,而想要强自出头称雄,只能是自寻死路而已。
上次在牛渚战场上险死还生的经历,让原本还有些跃跃欲试的孙贲,彻底的清醒过来。几年不见,堂弟连随便的一位手下都能有如此战力,他根本再生不出什么不服气的心思。
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孙贲反而沉下心来,开始每日苦学。不论是兵书,还是战策。每日里只要有闲都是手捧一卷庐江新出的兵法书。
这些书本,却是按主公的要求,在江东军的内部配发。每一位将军人手一套,其中当然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这些名家大作。
而任何有志气的人,只要有了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在江东军人才济济的众将巨大压力下,孙贲终于奋起直追。使自己的战术水平与战略眼光通过学习,大大的提高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一一一章刘繇内外交困白虎倾心来投
曲阿城内,刺史府中,接到江东军再次发动攻势的急报,刘繇已经陷入了无边的焦虑之中。泡…书_吧原本白皙圆润的脸庞明显的消瘦下去,白净的皮肤也变得暗黄起来。
怎么能不让他这个刺史大人操心呢。如今的刘繇真正的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在兵微将寡的曲阿城中,包括最近新招募的二千人,与之前从各地败逃回来的士卒。各方汇聚起来,一共也只有不到三万人马。
败兵、新兵加各世家的家兵,混杂在一起。整个城里的防御几乎是一团混乱,除了士卒的装备只是勉强配齐之外。三个多月的基本训练,只是让新兵们刚刚脱离了种田农民的范畴。
而世家们为了自保,根本无人愿意交出自己家兵的指挥权。其实就算他们愿意交出来,刘繇也找不到可以统兵的大将。
之前的秣陵与牛渚两次大战役,使刘繇手下的大将几乎损失殆尽。唯一还能算是大将的,就只有从牛渚逃生,战力较弱的张英了。
当然还有一个刘繇并不是十分信任的卫士小队长太史慈。如今最让刘繇担心的事情就是,城中还隐隐有流言在军民中传播。
“恭迎孙郞,分田分粮!死保刘繇,城破家亡!”
另有无数类似的流言,使得城中的世家们,都有些态度不明确起来。刘繇都有些怀疑,只要孙策在城外发起攻城战。城中的这些富户们。都会带着家兵向自己的刺史府发起进攻。
樊能与于麋等人在牛渚战死的后果开始显现,由于敌人太强,见风使舵的世家与刺史刘繇的关系,再也不如以往一般的亲密融洽。泡*书*吧
如今刺史府内外与周围的路口,足足增加了五百余名的守卫。超过五人结群而行的人,根本不可能靠近刺史府。
城中各处,更是随时有至少五六队全副武装的士卒在巡视。只要一有异常就能马上被士卒们察觉。更不用说原本的差役与里长这些协防人员。
刘繇也知道,这种预防措施却是治标不治本。大骂这些世家是无耻的墙头草同时,只能无奈命令孙邵多安排这些士卒各处巡逻,至少能起到一些自我安慰的作用。
唯一还让刘繇有些安心的就是。此次从前线回来的张英,却成了自己坚定的支持者。他在城中以强硬的态度,把樊家、于家剩余的家兵全都整合起来。
没有了家中顶梁柱的樊、于两家,只能默默的交出自己的家兵。在张英的虎视耽耽之下。谁若是敢不交出武装力量,等待着的也许就是背叛,就是全族被无声无息的消灭了!
而急需扩充实力的刘繇却对张英的行为,选择了视而不见的沉默。
加上其他的小家族的拥护,张英居然也凑起了一万有余的家兵。成为了如今曲阿城中第二大的一股势力。加上他在口头上坚定的支持刘繇,这使得城中还能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当初的逃将张英,却成了刘繇坚守曲阿最大的支持力,这不能不说是刘繇的悲哀。
今日的刺史府中却是有些热闹,前几日,刘繇召集许劭等人议事时。太史慈再次上前请战被拒。灰心丧气的离开之后。张英却是看着太史慈的背影,隐隐的显出了一丝的笑意。
但隐密的笑容迅速就消去,转头向着刘繇说道:“刺史大人,属下以为,应当趁孙策的大军还未曾到达时,从吴郡,会稽征调些援军来。
想我军的部曲,在前线与袁术军拼的你死我活的,如今已经算是伤筋动骨。他们却还是在后方安然不动,未免太过清闲。也太过冷酷。
也是时候让他们表示出支持大人的诚意来了。其实属下最担心的,若是大人的部曲在继续如之前般损伤惨重。实力大减之下,不知他们是否还会对大人的治理全心拥护。
大人明智,对此种情形不可不防啊!”
对于张英的热心,许劭感觉有些异样。但看了一眼张英那严肃的表情,又感觉不出什么。对于张英的建议。许劭还是认同的。
这个世道就是如此,若是将来主弱辅强。那些野心勃勃的太守们,对刺史大人的命令必定不会买帐。
与其到时被他人抗命、嘲笑而追悔莫及。还不如趁现在刺史大人的实力还在,政令还有效的时候。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地方太守们,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对着对面站立的孙邵微微的点点头。两人却是不知何时已经达成了攻守同盟。对政令上的意见基本上采取了同进退的态度。
早就关注着许劭大人意向的孙邵,收到示意马上也附合道:“是啊!大人,张将军所言极为有理。何况我军如今实力确也略嫌不足!
还是应该让许太守、王太守等人调些将士来帮助防守才好!他们应当明白唇亡齿寒之理。只有我军无恙,他们两郡才能继续平安啊!”
见三个还能依靠的手下,都是一样的意见。刘繇终于打消了心中的迟疑,马上派人向许贡等人发布增援令。
而就在今日两位太守的各五千兵马,终于在孙策的大军到达前,进入了城中。
让刘繇惊喜的是,除去两位太守的一万士卒。还来了一个叫严白虎的地方豪强。他同样带来了三千精兵。
最让刘繇高兴的是,这个严白虎却是个身高七尺有余的壮汉,手使一柄六十余斤的大长刀。素来称雄于吴郡。却正是刘繇急需的大将之才。
刘繇大喜之下,立即升其为扬州都尉,为其上表求封平贼校尉。并许诺,日后立下功劳后再向朝廷上表为其求取将军之位。
严白虎平素只是一个泼皮一般的地方恶霸,仗着颇有家财,自己又很是有些武勇。才聚拢地方上无数泼皮游民占了一县之地,暗中自称东吴德王,却是颇有野心。
不过他的地位却从未被郡县真正承认过,更不用说朝廷的正式任命了。
这回让弟弟带大军守卫老巢,自己则带着一部分手下来投靠刺史大人。谁知刘繇大人却是如此客气,让他突然连升十八级。
怎么不让严白虎心花怒放,感激刘繇的知遇之恩,下定决心死心塌地的为刘繇卖起命来。(未完待续。。)
第一一二章信心来自实力大人心生疑虑
好友南江摸鱼儿、古啊再次大方打赏,真的让起云感谢不已!这几天对情节的安排有些不顺,有你们的打赏,眼前一亮啊!
哈哈!开个玩笑,还要谢谢大家的订阅支持!非常感谢!
当孙策的三万大军在四月的某个清晨,踏着初升的太阳,正式开到曲阿城外时。**泡!书。吧*
不论士卒是否精锐,曲阿城中的守军已经达到了足足五万余人。这让刺史刘繇大人那原本空荡荡的心,稍稍的稳定了下来。
刘繇的心中甚至还有了些微微的得意:“兵法有云,围城之战五则攻之!如今我军还比他孙策士卒还要反多上一倍。真打起来,他们必然要损失惨重吧!
城中如今足有五万精兵,至少我军能有一战之力了!还有,子义这小子,究竟值不值得信任呢?”
刚从绝望的心境中挣扎出来的刺史刘繇,不愿去多想什么。他坚定的告诉自己,手下聚拢来的五万人马都是精兵。
如今实力大涨之下的刘繇终于再次有了自信,相信凭如今的实力,是势弱的孙策大军所难以打败的。
刺史府门前,同时走出府外,准备要回自己居处的许劭与孙邵两人。却被早已等候多时一脸阴沉的太史慈拦了下来。远远看去,太史慈却是比起两人高了足足大半个头。
看着眼前这个身高七尺七、气势威武雄壮的勇将之才。却只能是满腹委屈的缩在这简陋的刺史府里。做个卫士小队长。许劭与孙邵也是无奈的相视一眼,深深的叹一口气。**泡!书。吧*
对于两位有才之士,太史慈还是十分的敬重,上前拱手一礼道:“两位大人!在下自问对刺史大人一片忠心,何以刺史大人只是不愿用在下领兵出战!
想某顾念旧情,拜别慈母,千里迢迢从北海前来投靠刺史大人。难道只能是做一个小小的卫士吗?早知今日,当初某就应当受孔北海之请,留于北海做个县尉。
也要比今日这尴尬的局面要好的多,至少也能做个好儿子孝敬母亲大人一二!两位大人皆是当世之智者。还请给慈指点一条明路!慈究竟该何去何从?”
身为勇将的太史慈,在接二连三的请求出战被拒后,终于对刘繇失去了耐心。他想要去寻找一个更能发挥自己一身本领的明主,譬如新任的徐州牧刘备。或是兖州的曹操。
以他的一身本领,不论到谁的属下,都不会混成这般不上不下的尴尬模样。至少离家也近些,他已经两年不曾回家看望母亲了,着实是有些想回家了。
但是就这样穿着卫士服回家,有几分傲气的太史慈实在是丢不起这个脸。难道回家被乡人问起,如今在刘刺史麾下任何职务。自己只能回答,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刺史府卫士吗?
不说自己脸上无光,更是对不起母亲的殷殷期盼。
乡人中有眼光的定然就会明白,自己并不被主公刘刺史所信任。混了两年。当初的威风凛凛的东莱太史慈,不过是个混饭吃的卫士,连个官衔也没有吗?
这让当初断然拒绝孔融的挽留,自信满满的投奔刘繇,想当将军的太史慈情何以堪。又让母亲又怎么去面对,那些无知乡人的流言蜚语。
太史慈早就想要离开,却又有些担心自己就这样一走了之,会不会留下一个轻易背主的恶名,而让新的主公忌讳。
就是那素有武力天下第一的吕布,他还有那么高的地位。还不是一样被人骂作三姓家奴吗?
胸怀大志的太史慈,可不希望成为吕布第二,哪怕是被叫成两姓家奴他也不愿。
可是跟随刘繇已经两年了,太史慈的年纪也已经到了三十,正是一个武将最巅峰的时候。而一个靠武勇才能建功立业武将。真正的黄金岁月才能有几年?
所以说,自古名将如美女。世间难见白头人。
再蹉跎下去,难道等老了提不动手中的枪,拄着拐棍了再上战场立功吗?
可刘繇却莫名其妙的无论如何也不愿重用他。而且看情形,就是手下的将领们死光了。刘繇也不会起用自己去领兵。
这又怎么不让已是而立之年,而整天想要上战场杀敌立功的太史慈更加的绝望。
人一旦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产生了绝望的情绪,就会变得有些歇斯底里起来。如今的太史慈却只是专心的对自己的前途前思后想,想要找一个解决眼前困境完美的方案来。
看着眼前这个心焦的壮汉,许劭也为他感到有些可惜:“这个子义,究竟是在何处触怒到了刺史大人,为何大人就是不愿意用他呢?
就连今日刚到的那个严白虎,与大人算是初次见面,大人也许诺给他远大的前程。这表明大人对于笼络人才的手段是极为有力的。
虽说那严白虎带来了五千兵马,本身实力也确实当得起这个职位。可是子义说什么也是个难得的将才啊!
以往还可以说有樊能等人在,将领里多他一个不多,用不用都无所谓。可如今都是这种危急的地步了,大人还是不愿起用他,这其中就必然有问题了!”
许劭思索了良久,终于抬起头来,将两人都带到了墙外的转角处,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也想要将这个掌握在手中的大将之才用起来。而非是让他整日处理刺史府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子义!你莫要心急,你且仔细想想,是否在哪些细节上,让刺史大人对你心中有了芥蒂。以本官的角度想来,你是否当初有向谁人流露出想要自立,或是相似的不妥当的话语。
抑或是有暗中嘲讽大人的话语,这才使大人心生疑虑不想用你!须知祸从口出啊!”
听了许劭问出这样的话,太史慈更是一脸的委屈。
愤然道:“许大人!孙大人!某是何等样人,这两年来两位也当有所了解。做了整整两年的卫士,慈可曾有过一句怨言!可曾有过任何失职之处!
当初慈初投刺史大人,就一直被安排在大人身边做卫士。慈又怎是多言之人,又怎会不晓得这祸从口出的常理!这也正是慈百思不得其解之处!
想某对大人素来一片忠诚,可刺史大人究竟是在防备属下什么?”未完待续。。
第一一三章子义最终绝望舒县府中异常
对于太史慈为自己的辩解,许劭不知其中的究竟,也同样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当初他也是多次试探刘繇的态度,却只换来刘繇一句心中有数。眼下他对于太史慈的问话,只能沉默以对。
这时一旁听着的孙邵突然眼睛一亮,但还是有些犹豫的说道:“许先生,莫非是当初在寿春城前。那孙伯符的一番话,让刺史大人心中对子义有了芥蒂?
不过,这只不过是邵猜测,未必如此,想大人应当不会对属下如此猜疑吧!”
孙邵模棱两可的话,却是让心中纠结的太史慈分外的关注:“啊!孙大人,那孙伯符可是说了关于在下的什么中伤之语?孙策!这个卑鄙小人,定然是他在刺史大人面前散布了馋言。
可是太史慈连见也不曾见过他,他为何如此狠毒?要让在下此生一事无成吗?”
被孙邵提醒,想到当日与孙策会面时的情景,许劭也有些疑惑:“子义可曾识得那孙伯符?为何他言语中对你非常亲近的样子,还说下回要与你好好沟通一番!”
心中却是有些嘀咕:“不过大人真是因为孙伯符的一句客气话,就对子义猜疑若此吗?不会吧!从未见过大人是如此小气之人啊!莫非大人有确实的明证,这子义与孙伯符有所勾连?
还是其中另有隐情呢?”
太史慈斩钉截铁的回答:“两位大人,慈若是以往认识那孙伯符,与其有任何勾结。就让慈他日万箭穿心而死!那个孙伯符究竟对大人说了慈什么中伤之语?还请两位大人告知!”
已经心急如火的太史慈终于找到一些眉目,又怎么不让他激动。泡*书*吧)太史慈甚至赌咒上了自己的未来,以表示自己的诚心,只想要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许、孙两人平素皆以君子自居,顿时楞住:“这孙伯符当初也未曾在刺史大人面前说什么,总不能捏造些言论来给他安上吧!”
偏偏许劭这个君子从来不是胡言乱语之人,一时有些支吾道:“子义啊,那孙伯符当初也未曾说什么。就是说对你颇有好感,久未见面,甚是想念之些!
你不必往心里去。大人定然不会因此而疑忌于你!待日后某与孙从事会择机为你再向大人进言,大人定然会让你领兵出征的!”
孙邵也赶紧点头附合,自认丝毫无错的太史慈,对于两人的话。却是根本不信。心中坚定的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