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孙策-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时的抬眼瞄一眼孙策:“能做一郡之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我只是个与总督大人初次见面的新人,就想要做这太守的高位,未免有些儿戏了!
可是其他的什么位置合适呢?去做个县吏,那肯定非我所愿,究竟应当先什么呢?这官位还真是高不成,低不就啊!”
这世上第一个吃螃蟹的陈群,终究还是没有说出自己最想要的官职。从小受到要谦虚忍让的儒家教育,让他根本开不了这个口。可是要让他去做低级的官吏,又不是他心中所愿。
毕竟有一个可能的太守之位在哪里向着他招手,他又怎么能轻易放弃呢。
等了足足一刻时间,看着陈群越来越纠结的样子。孙策好笑的为他做出了选择:“长文,本总督问你,你觉得,如今大汉的律法与所谓的举孝廉制度有何利弊?”
年前陈群自己也是刚刚被举了孝廉,但派了个县长,却没能成功上任。孙策的这个问题让陈群又有些不知所措。他是知道如今在庐江一地,是不止一个为官的途径。
有孙策与郡中的主官自己拉拢或征辟的,有如自己一般主动前来投靠的。不过更多的是孙策接收了原本刘繇手下的降官,当然还有一些被孙策认为是人才的世家子弟。
而靠推举制做官的,在庐江反而成了最少的一批人,可以算是寥寥无几。
要陈群说,举荐制不好,他是绝不会说的。必竟他自己是世家子弟,心里是想着要靠着这个制度做官的。但要说好,偏偏举荐制在孙策这里,却又不太合适。这几乎又是个两难的问题。
片刻之后,孙策依旧没有等到纠结的陈群回答,干脆直接下令道:“本总督倒是有一件差事,想让你去做。明年三月之后,我们的江南一地,将会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而你,将与庞统庞士元一起,做为负责制定相应的立法与监督执行的部门主管!你们二人,往后就是我江南之地的御史中丞与廷尉了。
不过在咱们江南这是一个新的官职,就叫做法官。你年龄大,经验更足,就为大法官。让庞统做你的助手,这大汉朝的第一次科举,必须由你们俩人制定的律法来保证。
往后还有更多的律法要你们去制定,修改,完善。好好去做吧,本总督相信你能做好的。”(未完待续。。)
第二五九章科举究竟是何物
感谢好友596203290,还有古啊打赏!
御史中丞与廷尉,这可是堂堂的大汉三公之位,这样的官职未来可能属于自己,让如今几乎是布衣之身的陈群心中惊喜不已。
惊讶的是:“孙策这个总督大人居然能将这事关根本的立法,执法权,根本不加考察的交给我这个,算是初次见面的陈家士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啊!
他是看在徐州陈家的面子吗?应当不会!看江南军对江南一地的世家虽然不曾刁难,却也不太买帐就知道,身为领袖的总督大人对世家的态度。
而远在徐州的陈家,在大人面前应该不会有如此面子。
那就是只看重了我这个人的才能了,总督大人非是常人,果真能行非常之事啊!”
此刻深感自己被看重的陈群,心中更是欢喜非常。对年轻的孙策却起了强烈的知己之心,对孙策的用人的魄力更是佩服之极。
虽然不知道这法官究竟是几品官,但陈群知道,必然不会太低。
否则这律法制定出来根本没有人服从,而且只要自己好好努力,有朝一日,自己与那个叫庞统的必然会升到总督所说的那两个位置。
能负责整个江南的律法制定,将来更有可能是整个大汉的律法。那么这个官职必然也不小了。
虽然不是心中最想要的太守之职,陈群却依旧是欣然接受。只是第一次听到科举这个词,让陈群一脸的迷惑。
“好吧,总督大人!律法本是群所之专长,属下愿意接受此职。只是这科举究竟是何物。如何运作,若是不知其中底细,属下实不知从何处下手!”
孙策定定的看着眼前这个已经成熟起来的陈群,心中想到:“他后日设定的九品中正制,只是察举制度的改良版而已。不过是让他来了个换汤不换药,最多是将药物升级了一下。
但这帖没了效力的药,已经治不好大汉的痼疾,反而是造成魏国到了曹丕之后。朝廷上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才上进的道路,还让心机深沉的司马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直到曹氏皇帝的权力被彻底的夺取。
而如今的江南一地,在祖郞扮成的山贼的配合下。一些不合作的世家都永远的消失了。留下的一些小世家,并没有多少实力。进行大规模改革的阻力就要小的多。
就算还有人不开眼的想要阻止,强悍的祖郞山地军就会教会他们,什么叫做服从。
这样的环境下就很适合进行大的改变。实行了改良版的科举,人才将直接从民间选拔。所有可能担任高官的士人,都将是天子门生。这样再强大的世家,也没有可能把持朝政。
而一旦这个政策实施,世家的没落将是必然的结果。加上法官的设立。配合着星火营,军法处。就能形成完整的侦查,检察。执法制度。
并且孙家的子弟做为最高的军事长官,牢牢的掌握军队。谁想要造反,那根本就是找死了。军队与法律,就是一个政治集团稳定的根本前提。”
其实庐江书坊开工三年以来,不但印制出了大量各行业与门类的经典。更重要的是成套出版了刘莹家传的《淮南子》。此书一出,大大的活跃了江南的学术气氛。
有郑玄,马日磾等大儒的名声吸引,无数的书生们都纷纷来到江南求学求官。张昭按照孙策的指示,趁机在整个庐江郡每个乡里都开办了免费的书院。
让没有官做的书生们,进入书院教童子们读书。如今免费的书院更是开始向整个江南,已经占领的郡县城乡覆盖。来再多的文人也是不够用。
幸好,第一批进入各级书院的少年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基本已经能够胜任为更小的孩子,起蒙的重任。只要他们坚持一边学习,一边教学,倒也能满足初级的教育。
孙策笑着对陈群说道:“科举与举荐不同,它是通过县、州、府三个等级的考试。直接面向整个江南招考想要做官的文士!只要考试合格,就能任命为相应的官职。
而且我们可以根据江南的具体需要,设立相应的招考科目。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增科两类。每年固定分期举行的称常科,若是有临时需要,而举行的考试称增科。
只要自认为有本事的江南文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相应的科目的考试!而你与庞统,应该是我江南一地,最后一批不用考试就做官的文人。”
当孙策将心中构想了许久,并与周瑜反复商量的科举制度,完整向陈群解说了一遍后。
厅中陷入了深沉的静默。想了片刻,陈群大惊失色道:“总督大人,你这样岂不是将以往世家的为官之路,完全废弃?
等若是将如今的世家子弟做官的机会,完全与那些寒门子弟均分,让他们共争了。
如此一来,对天下众多的读书人是天大的好事。不过只怕大汉各地的世家,未必能接受这样的离经叛道的选官方式!
大人,属下说句犯上的话,且看那曹孟德暗中发布的求贤令,尚且引得兖州上下动荡不安。
若不是吕布实在太过无能,行事过于鲁莽,失却了本已得到的世家支持。兖州都险些换了州牧。
属下知道大人的江南军之悍勇,但江南军虽然天下无双,如今也未必就能与天下所有世家为敌。主公冒然施行科举之法,对江南的将来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大人还请三思,三思啊!”
对于这个能破格任用自己的总督大人,深感知遇之恩的陈群是真正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他可不希望自己刚刚投靠的主公,马上就遭遇不可挽回的失败。
必竟科举一出,简直就是直接向着大汉世家的全体宣战了。而且此时的世家,实力还是太过强大了。
孙策当然明白陈群的苦心,对他能全心为江南军的未来考虑,很是高兴。
笑着说道:“长文果然不愧是才子之名,居然如此短短盏茶时间,就能想到科举中的关键问题。真是不错。本总督没有看错了你!”(未完待续。。)
第二六零章曹操提亲
被孙策一再的夸奖,让陈群的脸略有些发红,赶紧躬身拜谢。
“不过长文还是多虑了,一个完善的政治制度,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这个天下。不论是秦皇,汉武,当初设立这样的举荐制,都是为了利于朝廷的管理。
期间,他们也是不断的在改变举荐制的细节,完善着其中的功能。但如今举荐制已经过于陈腐,如今你看这天下的官位,都已经掌握在了各地的世家手里。
这才会导致天下的分崩离析,各地大世家更是顺势成了划地而治的诸候。那些真正有本事的寒门士子,却只能做别人的附庸,而发挥不了多少才能出来。
这天下,是时候加以彻底的改变了!想要抗拒变革的人,必然会被这历史前进的脚步碾的粉碎!”
这一刻,孙策的语气突然变得无比的强硬,没有人能阻止更先进的科举制度在江南的推行。
看了震惊的陈群一眼,孙策脸上绽开了微笑:“当然,我们会一步步的来!这第一批应试的考生,只接受身在江南,或是自愿投效江南的书生们报名。当然也可以是由世家推荐而来。
但不论是谁,策论与能力考试是一定要进行的。一个对当今之世,没有明确认识的人,他又凭什么做好一个管治一方的父母官!
好了,长文,情况就是如此,你且回去好好想想如何防止作弊,及对其相应的处罚。之后。庞士元会去找你。本总督相信,这余下的五个月里,你们能做好此事!”
看着陈群有些心神不属的离开。周瑜知道,兄长当初早已与自己谈过的科举考试在江南一地的推行。已经是势在必行。这对于如郭嘉一般的真正有才的寒门书生,无疑是极大的好消息。
这表示他们再也不用委屈自己,只能去投靠某个世家,做一个小小的书吏,主薄之类的辅助文官,再费尽心力慢慢的向上爬升。
而且很多人甚至努力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混到个朝廷承认的一官半职。
但从明年春季起,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想要出仕,就都能被当地的官府看到。
深知历史的孙策却是明白,科举在历史对国家的利用人才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它催生了大汉朝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更是直接构建了唐宋领先世界八百年的辉煌文明。
如果不是后来明朝的朱熹老头。为了迎合皇帝愚蠢且懒惰的统治,创造了僵化、古板的八股文。大大的束缚了读书人活跃的思想,大汉必然还能继续领先世界发展的脚步。
关于科举,孙策与周瑜已经做了十分仔细的探讨。知道当今天下,世家的势力还是十分的强大。并不适宜立刻直接全面实行。
就连向来强势的曹操发布的求贤令,还是有些半遮半掩的进行。虽然如今在江南地方实行科举的阻力已经很小,但孙策还是不打算大张旗鼓的举行这世上的第一次科举。
而是将这考试的范围做了一些限定,只要再过上几年。科举出身的官员掌握了实权,有了充分的经验之后。再考虑向江北。那些中原的老牌世家进行渗透,分化。
加上有曹操半明半暗的已经实行了数年的求贤令铺垫。那时世家的阻力必然会小上许多。
等有些失魂落魄的陈群走远,周瑜笑道:“兄长,看来徐州的陈家又要另选明主了!其实陈群的态度就基本上能代表他的家族的态度了!
唉!可惜了,本来咱们可能在他们的配合下,轻易取下徐州的。”
孙策不以为意的道:“那倒也未必!若是不影响到他陈家的利益,那陈珪未必就会反对科举之制。说穿了,世家们考虑的最多的还是自己家族所能得到的利益。
至于国家的利益那永远会是第二位的!咱们要想在整个大汉顺利的推行科举,还是要将那些大的世家,进行分化瓦解才行。绝不能让他们连成一片!
所以,这个徐州陈家,咱们必须要将他们拉到咱们的船上来。
而重用这个陈群,就是为兄拉拢陈家的第一步!咱们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就是那老对头陈瑀,若是愿意投降,咱们也不是不能接受。不过他从此必须接受江南军的管制方可!
好了,此事已经安排下去,就让长文他们操心吧。公瑾,如今江东的情形如何了?”
陈群的一番话,孙策虽然不信。但吴郡与会稽两郡的治理与发展,他交给黄盖与诸葛瑾之后,孙策也确实没有再去过问。
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孙策相信,手下的这些有才之士,在有充分的权力之后,会做得比大汉所有的官员都要好。就算真有什么问题,这些人精早就上报请教张昭了。
只是如今黄盖还在沙羡养伤,诸葛瑾手中也只剩下基本的郡兵。守城自保也许还可以,想让他与徐庶做出什么大动作来,却根本不太可能。
周瑜有些坏笑着说道:“兄长的计谋还真是高明!打下了两郡,却对那些世家并不加以压制整顿。反而是将大军撤出了大半,如此一来,那些有野心的世家为了争利,果然都是跳了出来。
虽然如今咱们对两郡的控制力十分的薄弱,但却让勾心斗角的世家们损失了不少啊!
加上先前在袁术的挑动下,祖郞的山地军设计收拢了不少的反抗力量。如今又装做想要入主江东,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扫荡,抢掠。那些有实力的世家都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
留下的许多中小世家,已经承受不住越演越烈的山贼之祸。已经有人在呼吁,各世家开始联名上书,要求我们江南军派兵剿灭为祸州县的祖郞山贼了。呵呵!
想这些山贼,本就是他们为了反抗江南军的治理而引出来的,倒是没有人敢怨到咱们的头上。只要等兄长平定了荆州,再带大军出动,‘打败并收伏’祖郞的山贼大军。
不但能平定两郡的反抗势力,还能为兄长挣得一个世家救星的美名呢!”
对于利用祖郞的山地军去对付那些自以为是,不肯妥协的世家,孙策也有些得意。
笑着接道:“哈哈,公瑾,这些计划还不都是你想出来的吗?为兄只是提了个头而已!要说平定江东,公瑾,你是首功啊!
其实有些事情,并不需要咱们出面动手,反而能达到最好效果啊!”
兄弟两人都是会心大笑,孙策心中突然想到:“这应当算是霸王也用计,天下必无敌了!”
笑声停止,周瑜突然说道:“不过兄长,最近这江北的局面颇有些怪异之处。袁术向吕布这个老冤家提亲,据说吕布也不知为何居然就答应了。
这双方才开战过不久,如今却已经确定。身为仲国太子的袁耀,将会在年后迎娶吕布的独生女儿,做为仲国的太子妃!看来他们双方必然会成为联手之势了。”
孙策却并不感到十分的惊讶,历史上吕布与袁术的联姻,是在陈珪父子的计谋下被破坏了的。不知道这次局势有了变化,老奸巨滑的陈珪还会不会出手,为曹操减轻压力。
只是沉着的应道:“唔!这样啊!看来这吕布还是看重这袁术四世三公的身份。说穿了,双方还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朝廷如今对他们这些诸候,却是没有丝毫的约束力了!
不过袁耀这小子娶正妻了,不知道会不会请我这个曾经的合伙人,去饮一杯喜酒呢!”
周瑜哈哈笑道:“兄长,小弟知道,那袁广德一定不会请你,不过倒是有一桩亲事,少不得兄长的参与呢?”
孙策有些疑惑的问道:“嗯?亲事?谁的亲事?公瑾,你又要纳妾了不成?不错啊!你已经将你那两个漂亮丫环收入房中了吧!好,男人就是要敢做敢挡才好,不能让你的女人们伤心!
哈哈,公瑾放心,只要是你公瑾的亲事,不论是娶妻还是纳妾,为兄一定会全力支持的!哈哈!这回咱们可要好好的操办一场?”
周瑜的俊脸顿时有几分涨红:“兄长又来胡言,不过这回可不是小弟的亲事。而是兖州牧,曹孟德派了使者来,向兄长提亲!”
这回孙策才是真正的大吃一惊:“什么?提亲?向我提亲?他曹孟德打什么主意,莫名其妙的就想嫁个女儿给我?”
孙策家里没有合适的女人可嫁,他自然不会觉得曹操的提亲,会是求自家的女子。不是自己这边出嫁,想要提亲,那就只能是曹操来嫁女了。
“咳咳!”周瑜猛烈的咳嗽两声道:“不是向兄长提亲,曹孟德是希望能为他的长子曹昂,求娶孙家之女,好与兄长结为姻亲关系!将来双方也好互利互助。”
现在的世家,对于姻亲关系还是比较看重的。特别是对象是孙策这样,地位相等,都是有实力的州牧级人物,更是不同。虽然如今孙策还年轻,但他已经占领了至少一个半州的地盘。
那就值得曹操进行联姻,一个女人,就能将两大实力集团联系起来。这也算是一次合适的远交近攻的谋划了。(未完待续。。)
第二六一章礼尚往来陆家商队
孙策一听不是自己的差事,心中就有些不爽,沉声道:“让咱们孙家嫁女儿过去,与他曹操家和亲吗?不行,咱们孙家可没有合适的女儿,小香还小着呢。
再说和亲这样的事,江南军是不会做的!这曹孟德还真是打的如意算盘!不行,门也没有!”
听孙策拒绝的干脆,周瑜却是微笑道:“兄长,以小弟之见,这回曹孟德是准备在年后与吕布决战了!不过他应是在担心,咱们已到达鲁阳的奉孝兄的北路大军,会趁虚而入的攻打豫州。
这才会想到这条远交近攻之策。而且小弟以为,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咱们还是应当与曹孟德联姻为好。再说他家的曹氏子弟,家教极好,将来也都算是当世人杰。
若是有哪位孙家姐妹能嫁入曹家,当也算是门当户对。家里的老夫人应该不会反对才是!”
孙策有些生气道:“还是不行,为兄答应过小香,许她一世的幸福。又怎么能在她如此小的年纪,就将她送去兖州。不行,断断不行!
公瑾,你记住,哪怕是与全天下为敌!为兄也决不会让自己的妹妹受一点的委屈!”
以周瑜的眼光,他当然了解孙策对自己亲人的关爱到了什么程度。
忙不迭的点头道:“兄长!你误会了。想小香这么小,又是如此可爱。她是你的宝贝,同样也是小弟与咱们全家的宝贝!咱们当然不会让小香嫁出去。
不过伯阳兄家里倒是有个合适年纪的女儿,不如兄长询问一下伯阳兄如何?”
“伯阳兄的女儿吗?她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吗?”
听到周瑜不是要嫁小香。孙策的语气变得有些犹豫。
突然反应过来道:“啊呀!好你个周公瑾,你是早就准备着,将我孙家的女儿向外送了吗?居然人选都定好了?
不行,还是不行!为兄也知道他曹家子弟颇为出众。不过如此和亲,孙家太吃亏了!”
周瑜却不知道孙策这个兄长此刻心中想着的却是:“他曹家子弟出众,却终究不能支撑过三代。还不是落得个被世家所逼,黯然下台的下场。甚至还不如孙权在江东坚持的长久。
如今出不出众的,也经不起曹丕的一场场自相残杀!”
对于孙策莫名的顽固,周瑜有些好笑的说道:“兄长,这有什么吃亏不吃亏的。要不就让曹孟德也嫁个女儿过江南来就是,一来一往。这样咱们总不算吃亏了吧!”
孙策心中想到:“有来有往,这还差不多。记得伯阳家的女儿是嫁了曹家的黄须儿,曹彰了。
不过如今曹昂未死,今后也未必会死。他曹操以长子来求婚。也算是极有诚意的。
看来这时的曹操对大汉朝廷,还真没有生出异样的心思。不然的话,他一定不会让未来的太子妃,由孙家的女儿来担任。
而此时,我是江南总督。他是兖州牧,孙家与他曹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不过这关系还是变得有些一塌糊涂了。不过历史上的曹操只是将曹仁的女儿嫁了过来,好象有点没诚意。
不过他的三个女儿都是在213年送给了献帝。莫非,现在还太小?如果那时她们才是妙龄少女的话。现在岂不是也只有刚出生吗?
真是奇怪,这曹操生儿子这么猛。娶了数十个美人,一直生了二十五个儿子。怎么生起女儿来却不太在行啊!”
孙策略一思索:“好吧,三弟孙翊如今就要出征了,也该有个妻室。就让他向曹操家的女儿求婚!公瑾,你告诉那使者,曹操若有诚意,当知礼尚往来这句话!
此事就交由你全权操办,与曹操联姻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让我们看看能和平多久吧!”
离总督府数百步的临时府衙,后院的一间厢房之内。刘繇正坐在一张半新的椅子上,手中捧着茶碗,却只是楞楞的看着,根本没有想要喝茶的念头。
自从去年,被俘到舒县之后,刘繇终于因为沉重的思想负担病倒了。如果不是华陀的妙手回春,此时他早已去见了昔日的好友兼属下许劭去了。
即使如此,心力交瘁的刘繇也是足足调养了半年,这才逐渐的恢复过来。刘繇内心的压力巨大,这使他如今看起来已经明显苍老了几分。
不到五十岁的人,看起来在却已经年近六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