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威,能不蛮横吗?看看蛋大的小交趾都敢入侵,这就是只恩不威政策的下场。

聘礼王巨就不说了,王全派人已经讲过。

他讲的乃是王家寨的前景。

“这就是夏国剑。”

归娘褱罗将剑拿起来观看:“好剑。”

“它一年能为寨子带来数千贯的利润,二哥他正在学这门手艺,若是出师了,一年可分得七十多贯。”

寨子穷啊,得讲前景。

只要小两口勤快,能自保住,那么这七十多贯钱便能使小两口过上大康生活,不会委屈了归娘褱罗的孙女。

“那又如何?”归娘褱罗笑笑。

如果没有其他,这个联亲他都是不排斥的,但王家寨现在需要归娘族支援,为了这个小小的代价得罪山那边的人值得吗。

“归娘翁翁,你附耳过来……”王巨悄悄说了一息话。

“你不怕我向那边告密?”

“翁翁素来威名一方,我相信。”

“让我想一想。”归娘褱罗肯定不会向山边那告密的,而且刚才王巨一番私语也让他心动。不过轻重他必须得想清楚。

“另外小子还给归娘翁翁一个承诺,一旦小子发迹,一定劝官家重视归娘部族,甚至给归娘族长一个刺史之职。”

“刺史之职?”归娘褱罗大笑。

朱清在一边说道:“归娘指挥使,请重视这个承诺,王小郎有九成机率,唱名于东华门。”

第四十二章为难

四更时分,正是黎明时刻。不过这个安静的时光被一阵马蹄声打破。

归娘褱罗的孙子归娘浪埋翻身下马。

这个姓氏很古怪,也很娘化,不过归娘浪埋一点也不娘,近六尺高的个头,长得五大三粗。

归娘浪埋的到来,惊动了整个寨子。

“来了多少人?”王巨问道。

“六百多人,不止是撞令郎,还有部分是长城岭那边真正的擒生军。”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来的敌兵太多了,而且擒生军战斗力十分强大。大家脸色一起变了。

“怕什么,不是有归娘部族帮助吗?”王巨喝道。

归娘浪埋苦笑,我们是相助了,关健还得靠你们自己。

“归娘大郎,他们到了哪儿?”

“大约现在到了杏子峁。”

杏子峁离王家寨还有三十几里路,也就是不到两个时辰敌人就可能出现在王家寨。

“他们是什么时候出现在藏底河?”

“昨天傍晚时分。”

傍晚时分越过宋夏边境,才不会引人注意,然而王巨眼睛亮了:“他们昨天傍晚时分出现在藏底河,又多是步卒,现在到了杏子峁,也就意味他们一夜没有休息,长途跋涉而来。”

归娘浪埋眼睛也亮了。

难怪临来时,祖父一再嘱咐自己,莫要小视了王家寨眼前这个少年,这可能会成为宋朝未来的大人物。才十四岁啊,这是何等的智慧。

其他人还没有会意。于是王巨解释道:“他们一夜未休息,人就会疲惫,战斗力无疑会严重下降。”

其实原因很简单,傍晚越过边境线,赶一赶路,天亮时到达王家寨,瞬间将这个小寨子攻破,即便宋军赶来,他们也撤走了。毕竟只有六百来人,宋朝这边害怕西夏人,西夏人当真不怕死,也怕。

然而这就是生机,胜机。

“三叔,你来调度吧。”

“好来,”李三狗说道。

他开始发布一道道命令。

归娘浪埋悄声问:“王小郎,他是什么人?”

刚才他留心了一下,听到敌人的数量,大多数脸上都不大好看,只有王巨与这个中年人脸色平静。这个少年脸色平静,也许能理解,或者是天才,或者是无知无畏。但这个中年人为何神态平静?而且这份调度井井有条,不象是凡夫俗子所为。

“他啊……那边逃过来的。”王巨朝西方努了努嘴。

但未说出真正的身份。

随着了解,王巨听到似乎以前归娘族与野利族也不大和睦。

说完后又说道:“这一战过后,若是朝廷问起,便是你指挥的。”

“不妥,”归娘浪埋立即回绝。开什么玩笑,祖父答应将自己小妹嫁给王家寨族长的儿子,两族联亲,当然亲事必须等王家寨挺过这一关才会议。并且王家寨还承诺,以后还会拿出一百把真正的劲弓,一百把上等的手刀,以及其他一些财物做聘礼,祖父才答应两寨联亲,并且暗中相助。

实际最大的聘礼是王巨那个飘缈的承诺。唱名于东华门,让归娘褱罗忽信忽疑,不过那天那一番交谈,他也感到王巨的不凡。当然,王巨这个年龄迷惑了所有人。任谁与王巨交谈,都会认为王巨不凡,甚至是妖孽……

是不是妖孽,这次战斗便能验证。若是能挺过这一关,必是妖孽!

这个归娘浪埋就不知道了。

但他不是傻子,归娘族相助那是在暗中的,第一关得让王家寨挺过去,归娘族才会相助,否则会坐看王家寨灰飞烟灭!

即便相助,也不会公开。归娘族才是真正顶在最前线,何苦公开得罪山那边的军队?

“胜了,朝廷会重视你的。”

“王小郎,得了吧,你不是其他小孩子,难道不明白吗?”

王巨微微叹口气。

山遇兄弟既然逃到宋朝,立即去了归娘褱罗家,可想他们与归娘褱罗的感情。然而宋朝官兵公开进入他们部族将山遇兄弟抓走,送给李元昊射杀,归娘褱罗心中会有何想法?

听说郭劝是一个君子哎!

更好玩的是另一个君子,三川口之败后宋朝让夏竦主持陕西军政,夏竦到了陕西一看漫长的边界线晕了,于是提出十条建议,主要就是增兵,不但增兵,还考虑到禁兵战斗力严重下降,用禁兵成本高昂,因此要广增土兵,正是这条建议,保捷军渐渐成形,最强西军也渐渐诞生。

但另一个君子杨偕却说增兵门儿也没有,当年霍去病率轻骑八百人脱离大将军卫青部队,深入大漠,斩捕过万,又以万骑逾乌盭,涉狐奴,历五王国,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兵鏖皋兰下,杀楼兰王、虏侯王,执昆邪王子,收休屠祭天金人。

赵充国也以万骑破先零。

李靖更只以骁骑三千破突厥,又以一万骑至阴山下,斩首千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擒颉利以献。自汉朝以来,以少击众,不可胜数,你夏大人在泾原守城垒,据险阻,来则御之,去则释之,不闻出师,乃是贪生怕死,勿托以兵少为辞!

差一点将夏竦活活气得吐血。

但杨偕不认为他说错的,并且著《兵论》1篇,《兵书》15卷,俺可是一个懂军事的人……

“君子更害国啊,”王巨心中暗道。甚至他心中产生一个更腹黑的想法,若宋朝没有范仲淹,没有范仲淹兴起的神马君子,可能北宋存在的时间会更长久。

以成败论英雄!

王巨又看着李三狗:“三狗叔,要么就说你指挥的吧。”

“休想。”李三狗立即答道。

为了寨子,为了家人,自己可以协助王巨协助寨子乡亲担任副手,但让他抛头露面,向宋朝官府交待身份,那是休想。指不准宋朝朝廷为了平息西夏的愤怒,就将他交出给西夏射杀了。

“王小郎,为何你不承认?”胜负未知呢,这个少年那来的自信?不过若是胜了,那是大功一件啊。所以归娘浪埋不解地问。

“我是读书人。”

“读书人好啊。”

“可是我想科举。士子最好少碰兵事,你不懂,回去问一下你的祖父便知道了。”

然而王巨就为难了。

这一战声势想小也小不起来,那是六七百名西夏兵士。

虽然也做了预防,不过战后必然会惊动延州官府,到时候也必然追问是谁负责指挥谋划的?自己肯定不能承认。可自己不承认,归娘浪埋也不想承认,李三狗同样不想承认。那么说谁指挥谋划?

难不成说王全?

王全是族长,替寨子也做了不少实事,可见识就那么一点大。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然而再老,没有开阔的见识,到时候稍稍一问,便会牛头不对马角。

这是一个问题,不过现在提出来,不仅是问题,也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既然王巨在发愁谁最后担当这份功劳,那么就有胜利的希望。不要说他岁数小,山道上那一战正是王巨迅速安排的,那么仓促,居然漂亮地打胜了。

但若不是如此,恐怕寨子乡亲早逃之一空。财产的什么重要,还有性命重要吗?

第四十三章大哥

“你为什么不敢承认其功劳?”一个大汉从后面大刺槐树上翻身下来。

大家吓了一大跳,李三狗眼中更是露出凶光。本来就是以弱击强,一旦消息泄露到那群来犯的西夏军队耳朵中,整个寨子会置于险境。

“是你……那个道士捉住没有?”王巨问。

正是那天一直未猜出身份的猎户。

“哈哈……”猎户打了一个哈哈,耻辱啊耻辱,连一个歹徒都没有抓到,好意思说出来么。

“你是什么人?”

猎户拿出一个腰牌。

上面有三个大字:皇城司。

宋朝的特务组织。

“皇城司的人,你为什么来我们这个寨子?”王巨脸色有些不大好看。

“官家下了命令,一查陕西军纪,二查延州一系列事故的幕后指挥者,你说我能不能来你们寨子?”

其实官家想找为什么官兵化为盗匪,这个不用找,大家心中都清楚。不错,宋朝军费一年可能会花掉七八千万缗钱,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二。

但这些钱不是全部用来发放兵饷的,奖励抚恤,修葺砦堡,打造维修武器铠甲,后勤供给,真正落在兵士头上的只能是养家糊口的兵饷。可就是这个兵饷还有上层将领的克扣,若是家人生活在京城里,或者其他大城市里,物价又高,一家人如何能养活?

因此有的兵士妻子因为一家人嗷嗷待哺,不得不去做军妓,或者头脑灵活的便去做生意买卖。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打好仗?

然而怎么办?

或者学习唐朝那种藩镇养兵制吗?

除非象东汉那样,四周没有强敌存在,不用养那么多兵,这些矛盾才全面解决,然而以宋朝国力,怎能歼灭辽国与西夏?

况且这些问题也不是他需要考虑的。

自己是皇城司的人,一家人只能温饱。这些官兵到了边境,能黑吃黑,干嘛不黑吃黑?

因此这一行他们数人主要就是找那个指挥黑岙岭战斗的人。

官家给的线索让他们有些蒙,名字叫大牛,十三岁。

好吧,那就算是十三岁。

于是下来找。

这个上哪儿找?延州西北小名叫大牛的少年人不要太多。

直到宝藏一事后,矛头渐渐指向朱家。

不然他也不会对朱家如此熟悉。

一边盘查朱家,一边就派人来到王家寨。

王巨的老成让他感到惊艳,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有成年人的思想,谁都会惊艳。

但能说山道那次伏击战是这个少年指挥的,后来那个藏宝事件能说是他指挥的?引西夏人过来,那才是整个事件最高明最**的所在,大家看中的正是这个妙策。换程勘都不会想出这条妙策。

程勘也不相信,一口咬定背后有“高人”,并且得到几个皇城司的人一致同意。

于是他禀报给了赵祯,赵祯又下了一道密旨,将他留下来,让他继续监注这个少年,其他的就不要做了。

“我不懂。”

“你就是指挥黑岙岭战斗的小子?”

王巨也明白一点了,大约赵念奴回京后,让她父亲套出来话。不管怎么说,救了他的女儿,有点赏赐的什么吧。然而那次连寨子都没有过,自己就将赵念奴主婢带走。所以赵念奴提供的线索始终有限。

赵祯不是傻子,这件事不能公开的,不然他女儿名声怎么办啦?于是便让皇城司的人暗出来查,包括去年顺便抓住了那个副都头。

但自己死活也不能承认哪,搭上私盐贩子的名声,这一辈子就掉到大海里。

“什么黑岙岭?”

“皇城司?”王全与归妹浪埋好奇地问。

“扈从官家安全,替官家刺探民情与军队动向的一支特种军队,里面的兵士无一不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好手。”

“小子,说对了,那天那群背骡子是不是你们?”

“大哥,那可是骡子,活到牲畜的份上,听说官家爱民如子,地方官员追究倒也罢了,你们是官家的扈从亲信,还要替官家抹黑。”

大汉又语塞了。

皇帝是好皇帝啊,这条大义就活活将他压死。

“大哥,有空去山那边听听吧。”

“不在其职,不谋其事。”

“不在其职,不谋其事啊……”王巨摇了摇头。实际上王巨是想说,你到山那边听听,那边就要发生大事了,不过想想算了,不能说,越说事儿越多。

“那个道士是什么来历?”

“他逃了,洒家哪里知道什么来历。小子,我可不是你大哥。”

“大哥,马上大敌到来了,如果你想问什么,等战后再问吧。”

“为什么你不敢承认?”

“大哥,潘公曹公他们还得到了有始有终而逝,但看看官家一朝,张公寿于府州大绽光彩,现在哪儿去了?”

“正在徐州担任总管。”

“徐州有西夏人吗?兔毛川一役中王吉王文宣父子那么大功劳,朝廷可有赏赐了?官家倒是提拨重用了狄将军,然而他为何憋闷而死。所以在我朝只能做书生,切莫做卫青霍去病,李靖李绩。我是士子,一心只想唱名东华门,你说我能不能承认?”

“王吉王文宣是谁?”

“你让官家问一问司马君实吧。”王巨无语了。

那么厉害的人,那么大的功劳,生生将所有人抹了下去,不过司马光在府州任过一段时间官职,他应当知道。

“还有,你们是皇城司的人,官家的左膀右臂,平时可曾得到过尊重?”

“我们只是一群武夫。”

“那么大哥,这回你明白了吧。”

“……”大汉哑口无言。

他本来想说韩琦与范仲淹的,不是有一句话,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然而仔细一想,范仲淹除了建堡砦,被动防御外,哪里有过象样的大捷?堡砦战术虽好,那是付出了巨大的屯兵以及无穷无尽的花费才得以实施的。看看这些年,财政可曾好转过?

至于韩琦就更不用说了。

“就算如此,你们马上面对六百多西夏真正的官兵,一旦失败,全寨灭亡。”

“大哥。”

“我不是你大哥。”

“好吧,大叔,这是我们寨子的事,不要劳你老人家操心。况且你怎知道我们不会胜利。”

“就算胜了,你们寨子也会死伤惨重。”

LZ真不能急了,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马上就被这个大内特务弄没了,王巨喝道:“不战那怎么办?难道丢下这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家业吗?失去了这份家业,再去做骡子吗?乡亲们,你们甘不甘心?”

那个甘心?

“而且就算让过这一回,下回呢?此次有归娘族人替我们打听着消息,我们是有备而战。下次归娘族未注意,他们突然到来,我们想战都战不了了。大哥,换做你,如何选择?难道一起去做逃户吗?”

第四十四章奇迹之战(一)

那汉子无言以对,尽管他知道不仅是这个原因。

可能他再机智一点,便能判断出王巨此次作战,也是他性格问题,不愿做小受。

天渐渐蒙蒙亮。

那人又到了大树上。

不过他还是好心的,若是马上不对劲,他准备提着王巨迅速逃离此地。不管怎么说,这个小家伙乃是一个小人才,更可能就是官家要找的人,尽管他不承认。

王巨却低声对王全说道:“翁翁,劳烦你转告乡亲,那天的事切莫外传,无论外人如何哄吓诈骗,私盐乃是死罪。一旦呈堂立供,整个寨子全部下水,轻者发配充军,重者砍头示众。”

“好。”

王巨又低下头郁闷地想,小公主,俺的事不能说啊。

但那汉子同样郁闷,西北苦寒,眼前这少年是不是自己要找的人?官家是什么意思啊,难道让俺一辈子呆在延州?

天边开始出现红意。

归娘浪埋离开寨子,他临离开前,在寨墙边上看了看王升,就是他未来的妹夫,王全的二儿子。这小子看来有些紧张,不过总的还好,正静静地伏在墙头,盯着外面。还算满意吧,况且汉人本来就有点“贵”,又付出了那么多聘礼,若能挺过这一关,以后再也无那个寨子敢轻视王家寨,那么这门亲事也值得了。

归妹浪埋点了一下头,迅速骑马冲了出去。

“大牛,还亏得你提醒。”王全怕怕地说。

王巨讲了好几次适可而止,包括“发家致富”,否则在边境上树大招风,必招后患,有许多人不能理解,果然招来敌人,而且是西夏人。

并且这次从始到终都是王巨一手谋划的,包括向归娘族提亲,坦诚说出王家寨的难处,以及马上一战的种种安排。

“翁翁,不用客气,王家寨也是我的根,没有王家寨,我也无路可去。”

王巨站在闾墙上,看着远处。

没有他讲的那么容易,敌人既然选择在傍晚时分跨过藏底河,天明到达王家寨,虽说是合理的军事行动安排,也说明敌人首领是一个很小心的人。

他只是凭借着提前得到消息,以及敌人可能会轻视,才有一战的把握,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战场指挥经验,幸好有李三狗,否则也早劝大家逃之夭夭。

天光更亮了一分。

终于在天际尽头看到一个个黑点。

黑点越来越大,借着晨曦的光明,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敌人。

也许六百多人放在一个大型战场上不算什么,然而放在一个小寨子面前,数量是那么地恐怖。

大多数穿着皮甲,撞令郎们,那来的铠甲,就是宋军,也不可能全部武装真正的步人甲,许多是布甲,纸甲与皮甲。铁在这个时代太贵了,一吨稍好一点的生铁得要六十缗钱,按照购买力计算,能接近三万人民币。

可是村民们连皮甲都没有。

并且这些人当中,还有一部分是穿着真正的铠甲,不多,不足百人,但他们却让王巨皱起眉头。宋朝有步人甲,西夏铠甲质量同样也不差。这百人如果组织得当,冲入寨子,将会无人阻挡。另外还有十几人骑着马,大约是这些人当中的首领。

李三狗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喝道:“诸位切记,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冲入寨内。”

命令传递下去。

敌人更近了。

随着离寨子越来越近,他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忽然他们一起停下。

其中一人观看着寨子。

王家寨在两个土山下面,山不高大,东面的土山高不过四十几米,西面连三十米也没有。这也是延州普遍的地形。寨子在两个土山下面坐北朝南,同样是几乎所有寨子的形式,好晒到阳光。一部分村民住在山腰窑洞里,包括王巨现在也搬到窑洞。然后在窑洞下面分布着一些草屋。

天才开始亮,寨子里十分安静。

另外还有三条小溪,一条小溪从南面寨墙下面环绕着奔向东南,还有一条小溪奔向山桠口的北侧,向东与北面的另一条小溪汇合,最后一条小溪从寨子东面而走,三条小溪在东南方向汇集于一个六七亩大小的小湖荡子,面积小得可怜,但在水库未修起来之前,它却是寨子的黄金水源。

两条小溪是秋末春初改造出来的,都载上了一些芦苇,不过还没有完全长出来,只是小溪周边又挖了一些小塘泊,不利于大规模的扇面进攻。

另外那道高大的寨墙让那个首领也感到有些惊讶。

他心中略有些不满,这些情报那家人未通知他们……

不过巨大的收获,也让他这个不满迅速消失。

据说这个寨子从去年到今年打造了九十多把夏国剑,九十多把夏国剑得值多少钱?

那能这样算呢,这是山寨版夏国剑,可是此人弄不清楚其中区别,只按着真正的夏国剑价值计算了,那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况且天也亮了,寨中传来无数牛羊的叫声。

“这是一个富裕的寨子!”听着大群牛羊叫声,他与他的手下都这样想到。

而且还有一千匹绢的奖赏,五百匹绢已经到了他们手中。因为宋朝断绝互市与私市,许多货物价格上扬,包括绢帛,一匹粗绢在西夏价格快涨到三缗钱,一千匹绢价值五千多头羊,或者近两千头牛!

总之,这次出击,会有种种巨大收获。

于是他喝了一句:“进攻,搭人梯。”

寨墙虽有六尺多高,不过一人蹲下,一人站在下面的人上面,就能轻松攀越寨墙,攻入寨子,收获便有了。

同时他又说了一句:“寨子里的几个铁匠留下活口,得到他们,就会得到余下的五百匹绢。”

“喏。”

几百名手下齐声答道。

“第一波进攻容易打退,难的就是第二波进攻,诸乡亲们,听我命令,待会儿离近一点才放箭,以求多杀伤敌人。”李三狗道。

命令悄声传递下去。

李三狗又低声说道:“王小郎,不用担心了,看来敌人将领不是你想的那样细心。”

王巨未点头未摇头。

刚才他将心中疑虑同李三狗说了,这场战役他与李三狗起的作用乃是张良与韩信的作用,一个是谋划,一个是指挥。

李三狗也有点担心,毕竟是一群村民,而对手却是西夏的军队。

然而天光都大亮了,寨子里那么安静,敌人未观察便发起进攻,那么敌人未必那么细心了。但也未必,汉人的寨子早起早睡,羌人比较懒散的,都很晚才起来。按照羌人的习惯,这时候还未起床倒也是正常的。也许敌人当王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