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违反军纪者,杀!”
“如果各旅将也违反这数条,我来杀!”
也就是老窦犯了这几条,王巨照样要杀掉老窦。
这是威的一面,王巨又说道:“但是……但是你们只要有功劳,这次必有赏赐。官家让我来庆州,我在延和殿当着所有宰执与重臣的面问了官家一个问题。上次大顺城之战后,微臣的年龄小,不大好重赏了。可是蔡公呢,继续于边州任知州,姚兕继续呆在了荔原堡,张玉到了河北仍是一个副总管,章楶至今都不是一个知州。”
“官家什么反应?”有人问。
“官家说这是朕的失误。”
王巨语气说得平淡。
但很多将领听了心潮澎湃,自宋仁宗以后,士大夫越来越得势,也造成了军事上越来越畸形,就是各将立下了大功,赏赐也很轻。最好的一个例子,庆历时最牛逼的勇将张岊,立下了那么大功劳,也不过迁为礼宾副使,一个从七品的小官。直到明镐来到河东后,得明镐推荐,才迁为沿边都巡检使。
试问这种情况下,诸将愿不愿拼命?
议论声再次响起。
王巨拍拍手说道:“接下来就是安排,不过安排之前,我还有一些新物事拿给诸位看,之所以让李公下令,让诸位来到此处集结,一是为了隐瞒我来到庆州的消息,其次就是为了这些物事。”
…………
赵顼将王巨的奏折传给诸人看:“西夏真向庆州出动大军了。”
文彦博很不喜欢的,王巨替李复圭略略辨解了一下,这个倒无所谓,反正李复圭下了海。主要是王巨置的这十八旅,似乎隐隐在推翻宋朝的原有军制。
赵顼对此倒不是很在意,八万对三十万,事急从权罢了。况且只是战时的临置,战后还是原还原,该干嘛还是干嘛。
他在看大家的动态。
对于战争,王巨原来与他仔细地谈论过,王巨诠注的战争乃是三个阶段,战前准备,战时,战后的善后。这三条重要性一样,包括这个善后,无论打败或战胜,善后不处理好,打败了就是真正的惨败,打胜了也只是一场劳命伤财式的战争。只有善后处理好,才能将一场战争所带来的效果无穷的放大。
现在奏折上所说的战略与战役区别,也隐隐与此有些联系。
但让他十分失望。
大家看后,脸色精彩纷呈,可没有一个人说话。
赵顼只好看着王安石,王安石无奈地说:“王巨此去,他所要的朝廷都给了,又是提前准备,胜负只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显然不是赵顼所要的答案,他又看着陈升之。陈升之多狡猾啦,一言不发。赵顼只好看着王珪,王珪道:“陛下勿要担心,王巨下令坚壁清野,庆州又有诸堡拱卫,正是天寒地冻之时,夏人必不能持久也。”
赵顼心说,朕要的不是这个胜负之争。
于是他又看着文彦博,文彦博道:“希望王巨此行不让陛下失望吧,如果不能胜,自此西北多事矣。如果是小胜,西北还会多事矣。只有大败夏兵,西北才能平安一段时间。”
文彦博又埋下了一个坑。
你王巨这一回可折腾不轻,因此那怕你就是小胜,也是一种变相的犯罪!
赵顼未注意,只是失望的让大家退下。
王巨原先离开京城时,知道真相的人不多,知道的也没有传,毕竟大过年的,大家都想过一个平安年。
不过一回消息终于传了出去。
不管王巨是君子还是小人,但在原先华池那数场战役,打得极其光彩。如今再度临危授命,前去西北。所以满京城的老百姓都开始谈论了,就连大苏也兴致勃勃地写了一首长诗,“讴歌”王巨,顺便讥讽了王安石没有容人之量。这么好的文武双全的臣子,因为不支持你的变法,便搁在军器监了。结果呢,出了事,又让王巨当救火队员。
王安石看到后,十分恼怒。
你这个苏轼,懂不懂啊,且不说胜负未知,就是胜了,看看王巨这次的花销!
如果都象王巨这样打仗,还要不要开边河湟哪?
战争还没有开始呢,花销就让王安石心痛了。这也是文彦博挖的那个坑的原因。
你要便宜行事,给你便宜行事,你要章燕刘三人,给你章燕刘三人,你要官职,给你官职,你要后勤,不顾劳民伤财,立即调度。那你还有什么借口,打不败夏军?甚至说以后也可以用此做为理由,反对所有将领的开边行为!
第470章动援
“子安,介甫公没有利用好这次的大好机会啊。”章楶说道。
王巨的用费让王安石心痛了,然而也不能全怪王安石。改革好,变法罢,总之是为了去除国家的种种弊病,化解国家的危机。
但王安石接手的宋朝最大危机是什么?财政!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首要任务便是消除国家赤字,使国库与内库充盈。国库没有钱粮,如何振灾,如何用兵?次之,才是改革国家的一些弊病。
最好的例子便是刚刚提上议程的免役法,一矫正原有差役法的弊端,二是敛财。所以才有了那个宽剩钱。
因此即便庆州这一战很重要,王安石仍钻进钱眼里爬不起来。
不过随着变法深化,已经造成了很多矛盾。
实际这次就是一个大好的转移矛盾机会。
与王韶开边不同,那是“侵略外国”,而这次战争,则完全是一次“自卫反击战”。什么大义都有了。
如果王安石利用好了,会给他的变法带去最好的松压。最少没有变法,能有充足的财政支持这场大战吗?
“介甫公清高啊。”
非是王安石不懂,也非是王安石清高,而是王安石与王巨不是一路子的人。再说,王安石在军事上略欠缺,也不敢赌王巨八万就能大败三十万。但王巨能说什么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巨看着茫茫的撤向后方的百姓感慨道。
应当说王巨这次撤离政策很人道的。
百姓家中笨重的锅碗瓢盆桌椅房宅,那是没办法带了,可是西夏人要它们做什么?难道为了撒气将它们烧毁吗。即便如此,也比寨破人亡强吧。
贵重的彩锻金银细软,是带走的,“寄存”的仅是不值钱的衣服布料,就是这些衣料,同样让百姓自己做了记号,登记在册,战后可能甄别时引起一些混乱,但这个也不严重。
关健的是粮草,粮草在甄别、称重入各堡砦后,也会产生误差,可战后还有那个百分之二十的额外补偿,足矣让百姓不吃亏了。
值钱的大牲畜,如马牛驴骡骆驼,让王巨杀也舍不得杀,宋朝最缺的就是这些大牲畜,这些大牲畜全让百姓驮着货物带走了,而且在后方王巨替这些百姓准备好了草料。
余下的猪羊与家禽,估价时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误差,不过当场宰杀后的一半肉类,无偿给了百姓自己在路上进补。难道还不满足吗?
这几乎是用金山银山堆起来的一场大撤离,战后朝廷还不知得为之花多少钱帛呢。
但实际执行中却产生了许多麻烦。
时间仓促问题不大,即便一些偏完的村寨来不及运到各堡砦,也做了登记,战后补贴,当场烧毁。
问题主要是在朝廷的信誉。
就象猪羊家禽当场宰杀,如果朝廷能拿出钱帛,当场发放给百姓,百姓会踊跃之。但庆州州库里那来的这么多钱帛,即便有,王巨的差官也与张亢不同,有权利发放,这些钱帛也必须用在奖励将士杀敌上。
那么只能以国家的信誉,或者说李复圭的信誉,让百姓相信了。
李复圭能有多少信誉,就是王巨正式露面,恐怕也不能使所有百姓相信。
所以有许多百姓不愿意接受这个命令,那么只好恫吓了,说是几十万敌军即将到来,这是为了你们安全着想。
依然有许多百姓不相信,即便相信了,也是忐忑不安,哭哭啼啼地离开庆州。
致命的是整个庆环二州多达五万多户,与户册无关,户册上只有三万来户,然而蕃人当真不管了?要撤离的户数几达三万余户,近二十万百姓!
这场浩大的撤离,会带来多少恐慌与混乱?
“西夏不平,战事不止。”
“是啊,三军即将集结完毕了,我们下去吧。”王巨说道。
这就是先行赶到各前线堡砦的二十三营保捷军。
有的百姓经过这里,也好奇地看着这一万余人在集结。
王巨走到他们身前,大声说道:“诸位,你们可看到这些撤离乡亲的惨象?痛不痛心?”
人数有些多,王巨的喊话不是每一个兵士都能听到的,还要传令兵一个个传达下去。传达完了,一万余人齐声吼道:“痛心!”
但他们也搞不懂,为何有这次大撤离。
王巨又说道:“上古春秋战国时,胡人便屡屡侵犯我们中原。为什么要侵犯中原,因为中原富足。为什么中原富足,是因为我们百姓的勤劳!将荒山变成了桑田,将沼泽变成了沃土,这才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但是胡人想不劳而足,做强盗做土匪抄掠我们的财富,杀害我们的亲人。我们同意吗?”
“不同意!”这一回答的声音更整齐了。
前世王巨最反对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地大物博。
地是大,可物博个屁啊!
耕地面积甚至还不及印度,余下的都是山区雪原沙漠。在古代更恶劣,比如东南,上古时扬州乃是最下州,为何,都是沼泽与湖泊,然后由百姓的勤奋,一点一滴地改造成良田。还有辽东,汉人未闯关东之前,辽东一直是真正的北大荒。若无汉人前去辽东,那来的北大仓!之所以看上去中原富裕,乃是汉人象辛勤的小蜜蜂一样,生生变出来的。
“上古时,面对胡人我们祖先就一直不屈,齐恒公兵出塞外,赵国扬马长城。那时还是诸候分裂,中原力量最虚弱的时候。到了汉朝,更吼出凡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的最强声音。即便五胡乱华,他们也拿汉人望门高阀没有办法。到了我朝,号称史上最富的王朝,难道我们就不如我们的祖先吗?”
“不是。”
“因为表现不好,导致民间有谚,说好铁不做钉,好汉不当兵,你们甘心吗?”
“不甘心。”
“西夏原来的地盘只有定难四州,但现在生生从我们手中抢走灵原,兰州,但是我朝为了百姓太平,依然与他们苟和,有许多百姓因为饥寒交困而死,有许多百姓养不活更多的子女,生生将自己亲生的孩子溺死,可是我朝仍从百姓的民脂民膏里挤出二十五万五千银帛,送给他们买安。我们当真是欠他们的吗?”
“不欠。”
“我们拿了这么多民脂民膏去买安,可是西夏仍然屡屡入侵,抢我们宋人的财产,杀害我们大宋子民,奸淫我们的女子,你们服不服?”
“不服。”
“为什么他们敢这么做,是因为认为我们很软弱,你们真的软弱吗?”
“不。”
“那么我们一道去向我们的亲人、我们一亿族人证明吧。”
“喏。”
“出发。”
一万多保捷军再度出发。
王巨则默默地站在一个小土丘顶上,看着一队队保捷兵士远去,在士兵的另一侧是伏在路边让道的老百姓。因为离得远,他们还没有认出王巨来,只是觉得这一支庞大的军队很是精神。
余下的兵士越来越少。
王巨叹道:“不知道有多少好儿郎,又要倒在这边陲。”
“子安,想要以后不再出现这样的牺牲,只有灭掉西夏。”章楶道。
这个牺牲是避免不了的。
即便进攻派,也分激进的进攻派,盲目的进攻派与理智的进攻派这三路。王章二人则属于最后一个派系。
所以俩人都认为平灭西夏的最佳方式就是浅攻。
之所以浅攻,一会避免大军盲目深入,带着惨重的伤亡。这种伤亡只要出现一次,宋朝又原还原了。不要问古怪,宋朝乃是最小最弱的大一统王朝,居然还输不起,但这就是宋朝的特色。
二是浅攻稳妥,也不要以为慢,虽然这种稳妥的蚕食过程确实是慢,但陕西边境是哪里?横山。其实真正蚕食的只是横山这一片地方。整个横山吃下去了,西夏不用攻打,不久也会自灭。
三就是逼得西夏拼血值。一旦到了这种结果,以西夏的血值,是拼不了多久的。并且狂拼了血值后,整个西夏境内会是真正的民不聊生。那么宋朝拿下,略施一点仁政,便不会有多少部族反抗,真正能统治这片地区。
得到了西夏,西北再无大敌。
西方还有国家,可隔着天山、葱岭与大沙漠,对宋朝成不了危害。
并且宋朝又得到了最想要的东西,战马!
那么宋朝会更加强大,所需的军队也不用象现在那么多,整个陕西百姓也解脱出来。
但这个拼血值的过程,同样是伤敌一千,自残八百的打法。如果舍不得,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
当然,章楶想的还是理想化了,拼完了西夏,战争就结束了吗?即便宋朝放弃收复燕云地区,未来金人还会南下,就算将金人也挡住,未来又有元蒙。
不过西夏不灭,宋朝会更危险。
当然,王巨心情肯定是很复杂的,毕竟这些保捷军与王巨关系非浅,在建设郑白渠过程中,整整处了好几年。因此章楶又安慰道:“经过子安的激励,士气有了。”
“小小的动援罢了。”
“子安,相信西夏那边也会有动援,子安,你猜他们用什么来动援?”
“汉家的财富。”
“我想也是,这是我朝的悲哀啊,马上将百姓全变成了豕羊,任由夏辽宰割。”
这也是王巨所带来的影响,但章楶到现在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或者能怨谁?似乎那一个都怪不了,或怪司马光、文彦博、宋太宗、唐玄宗、孔夫子、司马迁(指司马光在史记里一再地称所谓的黄老无为,以及对汉武帝开边的指责与对汉武帝的丑化,所给后人带来的影响)……
想到这里,他也痴了。
王巨眼看兵士越来越少,对李壮说:“你也随他们一道去柔远寨吧。”
李壮在京城里看上一个小康人家的娘子,妃儿立即派人上门提亲。那户人家听说是王巨的门人,十分高兴,本来是同意的。可再听说李壮是蕃人,立即变得犹豫不决了。
与王巨官职无关,王巨虽在京城不算是高官,但在青年一代的官员中算是最有出息的官员。况且李三狗在边陲也是一个主要的蕃将。
这便是宋朝对异族婚的排斥。
直到王巨来到西北,这门亲事还没有谈妥。
所以王巨这次让李壮去前线,那怕李三狗分一点战功,自己操作一下,混一个从九品的三班奉职还是不难的。
那么再去提亲,难度便会下降。
“喏。”李壮答了一声。
“质夫兄,庆州先交给你了。”王巨说。
他暂时不能冒泡的,马上要返回宁州,与余下的保捷军呆在一起,根据情况才能公开出现在庆州。但李复圭已经与他完成了交接过程,承诺他的要求,高调地去一趟大顺城,便要离开庆州了。所以只能指望章楶了。
“放心吧。”
“我当然放心了,”王巨哈哈一乐。
对章楶能不放心吗?那还能放心谁?
第471章迷宫(上)
“定蔑,你怎么看?”梁乙埋问。
宋吉又改了名字,变成了宋定蔑,对于这个无耻的汉奸,赵顼气得曾一度下暗诏,谁能得此汉奸者,赏一千金。不过王巨反而喜欢,这个宋吉越得西夏重用,越会坑干爹。
“大将军,当立即发兵。”
西夏兵分三路,一路是仁多零丁的南路,环州车厢峡路。余下的一路去白豹城,一路去金汤城。北二路中金汤城的道路更宽阔此,这里虽不属于唐朝两大商道,但也有一段辉煌的历史,那便是有名的大秦直道的副道。大秦直道,便是秦朝修通往九原郡(包头附近)的那条大道,主道从延州、子长再沿无定河的东侧,一直通达九原。但还有一条副道,自黄陵沮源关开始分岔,穿过子午山,经过华池,也就是凤川堡到荔原堡的那条道,直达铁角城,穿过横山,从定边进入九原,定边就是现在西夏的盐州。
在秦汉时多次修建,使之变得平坦宽阔,又用黄沙铺路。
不过到了唐朝时,渐渐为环州与绥州两条大道所代替,象铁角城等关城也全部消失。
不及两大商道宽阔平坦,但也是一条重要的道路。
然而在这种天气下,西夏行军速度也快不起来。到现在,还有军队在半路上呢。
但这边相比于其他两路又要好一点,白豹城那条路,比较崎岖,想快快不起来。车厢峡那条路是河南的军队,所有军队都必须要长途跋涉。所以那两路集结的速度更慢。
可很多人对宋吉不喜,骨勒能说:“那么粮草怎么办?”
“骨勒将军,即便我们不用兵,宋朝就不撤离百姓了吗?就是宋朝不撤离百姓,我们又能攻破多少村寨。”
当然,在三十万大军碾压下,什么村寨也保不住,不过西夏能值得为这些村寨以及少许财富粮食,付出重大牺牲么?
但得到了庆州,那就是两样,子午山的另一侧几乎都是汉人了,那么随时侵略,都会有巨大的收获。
宋吉继续说道:“然而现在却是一个机会,无论破去宋朝的那一堡砦,都会获得许多供给武器补给,并且各村寨百姓全部撤离,可以驻军,可以存放粮草。”
前线诸村寨多是蕃人村寨,常年面临着西夏随时入侵的可能。
因此皆选择在地形险恶之处建寨,这往往反成了西夏进入庆州的掣肘,现在全部空了,能当成兵营,能当成粮仓。
所以这个坚壁清野,能这样看,也能那样看。
也与辽夏河曲之战的那次坚壁清野是两样的,哪里是大沙漠,戈壁滩,以及大荒原。撤了也就撤了,哪里有多少房舍。
宋吉这样说,还是有些道理的。
那么现在庆州大撤离,又给百姓带来了无穷的恐慌,整个庆州更是一片混乱,这时还不出兵,到什么时候出兵?
梁乙埋道:“那就出兵吧。”
…………
“高都监,你还需要什么?”窦舜卿说道。
王巨来到庆州后,重用一些“嫡系”,这也是必然。
因此窦舜卿有意地向王巨推荐了一些人选,不过还是有部分将领,未得王巨重用,比如环庆路钤辖郭庆。
但好在王巨重用了高敏。
不要小看了太监,宋朝有的太监真的很争气,就象宋真宗时的秦翰,连杨六郎都望尘莫及。
还有后来的李宪,五路伐夏惨败实际与李宪没有多大关系的,相反的,李宪在那一系列战役中表现得很出色。
然后挑选这个重要的人选时,窦舜卿又再次推荐了高敏。
“勿用了,”高敏尖着嗓子,又自傲地道:“咱家当不负窦公重托。”
他是不会感谢王巨的,尽管他六营官兵都是王巨刻意挑选出来的。
窦舜卿还是有些担心。
“咱家有它。”高敏拍了拍身后亲兵身上挂着的那个“千里镜”道。
随着又对那名亲兵说:“白九,咱家传一令给你。无论战场上发生了什么事,你都不得冒险,那怕咱家被害,都不得出手相救,然而勿必将它保护好。如果咱家牺牲了,就将它托负给向方,向方牺牲了,就将它托负给齐忠,依次,关所、黄畈、宋平、楚半州。”
“喏。”
“向指使,你们也听好了,如果咱家牺牲了,请三军听从向指使调命。如果向指使牺牲了,请听从齐指使命令,继续依此类推,关指使,黄指使,宋指挥,楚指使。”
六营官兵,一营禁兵,也是诸营禁兵中战斗力较为强大的一营,并且这一营还参加过上次大顺城之战。指使正是向方。
一营清边弩手,环庆路只有两营清边弩手,就是选拨出箭术最好的蕃汉士兵组成的专门以弓弩兵为武器的军种,一营在环州,一营在庆州。庆州的这一营便是齐忠率领的一营。
一营保捷,也是庆州本土的保捷军,指使是关所。
余下三营都是从郑白渠增派过来的保捷军。
这也是王巨刻意挑选的,高敏不会怀疑其战斗力,只不过他们都在郑白渠,对庆州这边的地形不熟悉,因此让高敏排在最后面。
“喏。”六人齐声答道。
这一行之前,王巨也未做什么承诺。
兵力太多了,无法做出什么巨大的承诺。
不过王巨说了一句话:“此行,本官会优先关注之。”
也足够了,即便有牺牲,就以烧酒作坊的利润,他们家人也会后顾无忧了。
“各自准备吧。”
六将下去。
他们开始让六营官兵换装。
最好的铠甲。
最好的武器,整整两营全部清一色的神臂弓。
余下的战刀,也是刚刚研发出来的新式提刀,以及才制造出来,数量很少的藤盾,同样也最大限度地装备给了这六营将士。
还有,一种特制的战靴,靴子有皮革有布,不过靴底下面镶了一层木板,木板下面又设置了一些鞋钉,用来防滑的。
以及这一战过后的种种安排,所以窦舜卿想再给高敏什么,都想不出来了。王巨全部安排好了。
看着六营官兵在忙忙碌碌,窦舜卿只憋出一句话:“好在敌寇发起进攻太过匆忙,兵力还没有达到巅峰。”
高敏点了点头,闷声说道:“咱家若是牺牲了,请替咱家传一句话给明公,宦官也是大宋的官,也是大宋的子民,也想报效君王,下安百姓。”
…………
梁乙埋带着大军大摇大摆地扑向大顺城。
也不能怪他嚣张,虽然兵马还没有来齐,他帐下的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