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你我是敌人,但你所说的话我也同意。”不过仁多零丁感到纳闷,燕达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难怪……李家统治西夏,得到你们西夏许多党项人的认同,燕某想一想,首先李家乃是党项拓跋氏,党项八大贵种之一。你们西夏开国之主李继迁生父乃是银州防御使李光俨,母亲罔氏同样出身不凡。再到赵德明,生母也是罔家的公主。然后到你们的李元昊,母亲乃是卫慕族的公主,卫慕族又是你们党项的大姓,不亚于原来的八大姓氏。再到你们先主,没藏氏虽不及卫慕氏尊贵,但也算是望门,比你们仁多氏还要贵重。不过燕某想不通了,梁氏哪里贵了?”

实际燕达将李德明称为赵德明,也是在讥讽李家乃是三姓家奴。原先姓拓跋,随唐姓李,随宋姓赵。

但这个不要紧,关健梁家乃是什么出身?

一个逃到西夏讨生活的汉人罢了。

再往下说,那个问题更严重了。现在西夏的小皇帝身上可流淌着一半汉人的血脉。

那么对于党项人的国家西夏来说,这个血脉算什么?

就象李唐皇室,为什么李渊一个劲地往陇右李家身上拉关系,然而那些门阀皆不认可。

你们那个李是假李。

还有,为何一些后来的皇汉们,对李唐的血脉避而不提。因为唐太宗与唐高宗身上有着太多的鲜卑血脉。直到唐玄宗时,这份血脉才淡薄下去。

但这个重要吗?真的不重要,因为李唐是承认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这与满清是截然不同的性质。

然而对于李唐还好一点,但对于西夏的党项人,这个问题可要了命,他们“贵种”,但现在的李秉常又算什么种哉?

“种”都出现了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忠于这个国家?

仁多零丁脸色一变,随后大笑:“燕将军,你多想了,我们大夏党项与汉人一家。”

“当真汉人一家,那为何有撞令郎?”

“那你们宋人为何用蕃人做先锋。”

大家彼此彼此,莫要五十步笑百步。

“但我们大宋可征蕃人之税?”

有所得,必有所付。蕃人得到了优惠的待遇,那么必须也要付出什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当然,仁多零丁也可以回答,我们西夏穷啊,但这个能说吗?

“仁多将军,我朝仁宗皇帝为了两国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一年给你们西夏二十五万五千岁赐,但你们西夏人却屡屡违反两国盟誓,多次侵犯我朝。燕某不知道那个重勇尚武守诺的民族哪里去了。信诺,我呸!不要再玩这些骗小孩子的把戏了,要战就战,燕某在这里随时奉陪。”燕达说完,大笑进城。

燕达没有上当,反将了自己一军,仁多零丁只好回去商议。

一将说道:“仁多将军,不如我们去攻打美利堡吧。”

淮安镇这里同样是群山密布,但与横山不同,这里几乎全是塬、梁、峁地形。

塬通原,区别就是由黄土构成的面积较大的平坦之地,不过与东部平原相比,有的塬因为被沟谷分割蚕食,比较破碎,坡面倾斜的角度也比东部平原更大。

梁是指由黄土堆积的条状延伸的土岭岗,其特别点一是山以土为主,以石为辅,也就是黄土山,二是山顶比较平缓,两侧多有沟谷。

峁是指由黄土构成的呈穹状与馒头状的丘陵,斜坡比塬陡,但比真正的山陵要平缓,而且高度多在一百米之下。与梁的区别就是梁是土山脉,峁是指单独的一个土山。

淮安镇周围便是这种梁峁地形。虽然不是那么平坦,但也无多少险恶所在。

想走真正的大道必须攻破淮安城。当然,还有其他的好处,城中的财富,物资,粮草。

但不攻破淮安镇,同样可以从城外的各条小路扑向淮安镇的后方业乐镇,甚至直接扑向庆州城。

这也是它成了私盐通道的原因,小路太多了,虽不利于大军行军,但也能通车马,官兵无法禁止。至少比梁乙埋在大顺城那边慢慢爬山好。

可问题是燕达卡在后面了。打到这时候,难道还指望宋朝无备吗?也许只有梁乙埋还在惊叹窦舜卿用兵如神呢,可就是梁乙埋现在也不大相信自己的说法了。

庆州城下受阻,后面又有燕达,这会是一个很冒险的举动。

因此这名偏将建议攻打美利堡。

攻克了美利堡,也等于打通了到达柔远寨的道路,那么三支大军就联系在一起了。

至于顶在最前面的东谷砦的那点宋军,他们想干嘛就干嘛,没功夫理他们去。

仁多零丁却摇了摇头说:“东边已有两路大军,二十万军队,我们去干嘛?这样,妹轻咩罗,你率一万大军向西,立即拿下雪泥堡。”

“雪泥堡?”咩罗诧异地问。

雪泥堡与美利堡是两座小堡,宋朝驻兵很少,而且因为战争久不至这里,维修不得力,堡墙都塌陷了一部分。想拿下,难度皆不高。

可问题是大军向西,岂不是离主力军队更远了?

“咩罗,我军这次前来,最大的不利之处便是粮草,如果僵持下去,我军粮食连一个月时间都不能支撑,而且前方有淮安城阻挡,活动迂回的空间太小了,不利于我军作战。”

仁多零丁还在想着他那个战术,只要拿下一半环州,粮草有了,物资也有了,而且也对庆州构成了直接威胁,况且他在环州还布了一个好棋呢……

第482章八个换一个

妹轻咩罗带着一万大军冲向雪泥堡。这个兵力不少了,而且雪泥堡离淮安镇只有十五里路,仁多零丁大军不可能驻扎在淮安镇城下的,他们离城墙还有一两里,并且因为兵力多,绵延了好几里地。

也就是离美利堡距离更近,即便宋朝发救兵,仁多零丁也能及时调去兵力支援,还有雪泥堡那三分之一残破的城墙,这意味雪泥堡……必破!

燕达站在城头上眺望。

实际仁多零丁这时没有敢冒险,如果他敢冒险,说不定会获得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就是淮安镇后方兵力实际真的很空虚。

业乐镇驻扎的军队是顾永平的第十七旅,庆州城驻扎的宋军是顾永平的第十六旅,他们排到这个后面了,能有多少兵力?顾永平手中只有四营官兵,杨培手中的兵力稍稍多一点,五营。

别急,还有呢,庆州城周边还有一系列的堡砦,但官兵呢,几乎都没有了。只有一群胥吏与衙役带着一群强人、壮马与义勇,在心惊胆战维护着秩序。

如果仁多零丁真敢兵指后方,那将会是一件头痛的事,至少逼得王巨不得不出底牌,底牌现在就亮出来,那下面真的不好打了。

因此看到西夏军队直指美利堡,燕达反而轻吁了一口气。

然而他的眉毛没有舒展。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到诸葛亮的营垒,称天才奇才。

诸葛亮有没有军事才能?有人将诸葛亮妖怪化,还有人贬得一文不值。实际来说,诸葛亮在军事上虽不及韩琦,但也算有本事的,蜀魏两国力最少相差了四五倍,但被诸葛亮逼得只能被动防御,普通人岂能做到?

现在让燕达皱眉的不是营垒,而是行军的队容与秩序,略有些不同,可性质差不多。

关于这个问题,王巨在与十几个旅将集议时就刻意说过,但论个体,一个西夏兵的战斗力可能相当于一个半宋军的战斗力。

这个评估,大家基本都同意。

实际因为西夏骑兵多,王巨这个评估还略略偏低了。

王巨又说,但一千个西夏兵只能相当于庆历时八百宋兵。

有人就不同意了,王巨便说道,庆历三大战役皆败,但放在每一个战场,双方兵力如何?李元昊动不动就用十万八万军队PK宋朝几千到一两万军队。就是胜了,也不代表着西夏整体实力就比宋朝的强。只能说李元昊用兵的本领,加上西夏多骑兵也是一个优势,因此每每能做到以多打少,而宋军只能被动地挨打。

接着王巨又说,但现在一千西夏兵只能相当于五百宋兵。

所以西夏兵力虽多,但也不用太担心。

当然,同样不能大意轻敌了。虽然西夏人说三十万兵马,可能不足,但不会多。因为西夏就这么多百姓,其他地方还要留守兵力,三十万是极限了。

并且这些兵马当中又有许多是负责押运物资的后勤兵,等于是役夫。然而西夏这次野心勃勃来犯,对庆州势在必得,就是没有三十万,也不会差多少。至于役夫,他们拿起武器就是兵,千万不能真将他们当成了民夫,闹讹堡那一战即是很好的证明。

所以燕达看到在仁多零丁指挥下,西夏三军秩序井然,略略有些担忧。

三十万西夏军队不用太害怕,但三十万能团结起来,军纪森严的西夏军队,那会让大伙都头痛的。

难怪王巨再三说得注意这个仁多零丁。

“这两三天还真难熬啊。”燕达喃喃说了一句,然后看着荔原堡方向,荔原堡那边出了一个有点不好的意外。

…………

“刘将军,西夏人已经从那条小道向安疆堡出发,不过还要等三四天……刘将军,你急了吗?”姚兕问。

“晚点好,我在后面,情报不大准确,所以过来问一问,并不急。”刘阒道。

“当然越晚越好,不过赵忠那个老匹夫,这一回可有的忙了。”

赵忠,就是李三狗。

“哈哈哈,但这一战他打得很值。”

现在两大焦点,一是高敏那支“消失”的军队,他们的发挥尤其重要。二就是接下来李三狗的苦战。

不过这一战打好了,以后环庆路可能会和平很长时间,也就是说,可能是李三狗最后一场战役,毕竟他越来越老,又是蕃人,不可能去其他战区作战。然而只要这一战打好了,他在庆州的地位会立即得到巩固,也会取代以前蕃将赵明的地位。

有了这个地位,他的族人都会带着水涨船高。

然而李三狗年老心不老,那天集结时,耻高气扬,持强耍狠,让其他几个旅将很是无语,怎么办呢,咱们都是文明人,不与你这个老蕃子计较。

两人正说着话,蕃落军郭都头闯了进来,副将苏平拉都没有拉住,郭都头一进门就跪下说道:“姚将军,请救救我的族人吧。”

姚兕皱了皱眉头道:“郭逋,你们郭家寨离这里有十来里路,敌寇自大顺城涌了过来,几乎达到了十万大军,我怎么去救?”

“郭家寨破了,他们逃了出来,困在了松子峁。”

“苏平,是怎么一回事?”

“上午五千西夏先行军抵达郭家寨,郭家寨未守住,于是且战且逃,从后面梁峁上向荔原堡逃跑,逃到松子峁时被夏人的骑兵绕道追上,围住了。眼看不妙,郭家寨的族长派人提前骑马,来我们荔原堡搬救兵。”

“不行!五千夏兵,还有骑兵,荔原堡有多少兵力,僵持下去,后面随时会有数万敌寇赶过来,危矣。”刘阒道。

“刘将军,不是,虽然是五千先行军攻打我们的寨子,不过追兵不到两千人,余下的大约都留在寨子里。”郭逋立即急切地说。

“那也不行!”刘阒斩钉截铁地说。

这中间有很多原因。

前几天就在动援撤退,甚至为了撤得快,一些离各堡远的村寨粮草一起烧焚了。

但还有少数村寨不听,多是蕃人,汉人几乎不用动援,就撤得差不多了。

原因很多,不过在华池县境内,被西夏人收买的人不多,肯定有,但只有少数几个人,就是这几个人也不能代表着整个寨子。

首鼠两端的更少。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相信朝廷。还有其他一些古古怪怪的原因,比如“有钱”。

一穷二白的寨子撤了就撤了。

然而一些富裕的村寨撤退时,难免会担心他们各自的贵重财产,蕃人也讲究财不露白,有两个钱,不知道往哪儿放,甚至直接埋到地下。这一撤,撤到大后方,好几百里地,有的人就不放心了。

郭家寨就是一个典型,寨子规模不小,究竟多少户,姚兕不大清楚,蕃户多不统计的,不过大约的有一百七八十户。

它位于荔原堡前方十来里处,华池水畔,寨下还有一条华池水的支河,于是形成了一个面积可观的水草丰美的草塬子。

原来安疆堡未拿回来,西夏会时常来侵犯,不过自从拿下了安疆堡,两个门户都控制住了,于是郭家寨放心大胆的养牛养羊,正好王巨开垦郑白渠,又有两倍的市价买牛,这也使得郭家寨受了一些益。

于是寨子越好就越好。

生活好了是好事,但这次撤退时,不知道郭家寨的族长是怎么想的,就是不同意。

象这样的寨子原先有十几个,荔原堡周边有,华池城与平戎镇那边也有,以至姚兕与刘阒,加上华池丁知县三人不得不下去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劝说。

大多数被劝说成功了,可还有几个没有劝说好,包括郭家寨。

他们理由很简单,我们寨子大,有寨墙,有自保的力量。再说前面还有大顺城与安疆堡呢。

其实就在前天,姚兕还下去劝说了一回,这时候肯定来不及撤向宁州了,但姚兕劝说他们去凤川堡,这个总行吧,不是很远,都在华池县境内。

然而郭家寨族长还是不同意,说大顺城那边不是打胜了吗?

差一点逼得姚兕说出,这就是你们尊重的小王老子的命令,可这个真相,这时真的不能透露。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办法了,况且姚兕本身还有很多事要提前准备安排,于是只好不管了。

郭逋急了,道:“我郭家寨是忠于大宋的,就象这次,主动让寨中的强人来守堡。”

“可我让他们都回去了。”姚兕道。郭家寨不撤,姚兕哪里敢收他们寨中的强人?你们还是自保吧。

“姚将军,上次大顺城之战,我们寨中可是牺了九名丁壮。不能小王老子一走,朝廷就不管哪。”郭逋继续央求。

“朝廷不管,为何有这次大撤离,要知道为了这次撤离,朝廷得花多少钱帛?后方有多少汉人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刘阒又斥责道。

这个刘阒不是好人,郭逋只好看着姚兕道:“姚将军,发发善心吧,当年小王老子在,为什么大家皆英勇奋战,因为小王老子说我们替你们保卫家园。所以才得到了大家的忠心爱戴……再说松子峁离荔原堡只有四五里路啊,难道你眼睁睁地看着大伙就在你眼皮下面被西贼屠杀?”

“这……”

“姚将军,真的不能救,救得不好,能坏明公大计。”刘阒道,当然郭逋可不知道这个明公指的是谁。

“我出去看一看。”姚兕登上城头,举起望远镜向西北方向看去。离得不是很远,不过中间隔了一些山峁,看得不清楚,但还能看到一大群人困在松子峁峰顶上,顽强奋战,不过坡顶上也倒下了一些人,坡顶中间是一群吓得憟憟发抖的妇女小孩子。至于老人,也拿起土弓在作战了。

姚兕叹了一口气说道:“刘将军,你立即回去,派人请求延州发出几营官兵,不管是什么兵,只要是兵就行,做一个样子。再者,立即派人去宁州,请求明公发出几营官兵,迅速抵达凤川堡。”

“韩公郭公未必听我的。”

“放心,他们不是陆诜……就在眼皮子下面,我于心不忍哪。”

“何苦之……”刘阒跺了跺脚,迅速离开。

郭逋有些傻眼,不就是救一些乡亲吗,为什么这么麻烦?比他想的还要麻烦,也比姚兕与刘阒想的麻烦。以至王巨在宁州听到后,生生愣了大半天,然后想,姚兕做了选择,不过换自己当如何选择,这个代价太大了,不亚于用八个大兵来换一个瑞恩。

第483章误打误撞

姚兕立即下令:“立即派出所有骑兵,左右包抄,苏平,你带领两营兵卒殿后,负责接应郭家寨的乡亲,若有伤者,轮流背着回堡,不得耽搁。”

“喏。”

姚兕也亲自下了城头,上马出城。

为什么自洪德寨、安塞堡、业乐镇、荔原堡一线以西,包括城内的百姓也要撤离?

此战中,有的堡砦是可以丢的,与有意丢无关,而是兵力悬殊太大,有的堡砦又残破不全,无法守住。但有的堡砦是绝对不可以丢的,比如大顺城、淮安镇、荔原堡、西谷砦、东谷砦,那怕柔远寨丢了,这几个堡砦都不能丢失。

但为何也不安置百姓?

其实用意很简单,那就是挪出空间。

这一战双方动用了罕见的兵力,包括宋朝在内,如果将强人壮马与自发参加的民兵包括在内,宋朝的总兵力都胜过了定川砦之战中葛怀敏手中的兵力。

那三万余保捷还在宁州。

不过余下的宋军,以及强人壮马多投放到了前线,几乎达到了五万人。当然,得看怎么算了,如果将这些强人壮马排除在外,那不过三万多战士。

但不管这一万多强人壮马算不算真正的战士,他们都要算是人,要物资,要武器,要粮草。那么就得要空间。

为了达到坚壁清野的目标,让百姓将所有衣料粮草运到各堡砦,有的百姓将一些无关紧要的物事也运到了各个堡砦,这同样占据着空间。

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战马,因为王巨推动,整个环庆路增加了几千骑兵,这是好事儿,骑兵多了,战斗力也强了,然而这些战马不可能放在野外。实际从现在起,整个野外让给了西夏人,否则就可能落得好水川与三川口的下场,敌人数量太多了。这些马占用空间何等厉害?

然而各个堡砦能有多大的空间?即便现在的大顺城,称为城,也不过八百亩面积,更不要说其他堡砦了。

只有百姓走了,才能腾出许多空房子,当仓库,当马厮,当军营。

荔原堡也有三营骑兵,还有三百余人壮马。

他们全让姚兕带出城。

郭逋在他后面问:“姚将军,难道救我们寨子的乡亲,很为难?”

姚兕皱了皱眉头。

不是很为难,而是很很地为难。

这几天的局势发展得很顺利,甚至比王巨预想的还要顺利,然而今天却因为这几百名蕃人,出现了意外。

姚兕不由地又想到了几年前的惨战,如果那天不是出了意外,胡谦就不会惨死,也不用打得那么惨烈,差一点就让西夏人喘过气,扭转战局了。

希望这次不要带来不好的后果吧。

但要么不救,救了也不用说,姚兕默默,未答。

野外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不过离得近,很快就要到了。

姚兕扭头说道:“松子峁离荔原堡很近,敌人既然敢在这里追杀郭家寨的百姓,那么后面应当还有一些军队,并且离得不远。因此大家务必速战速决,不可耽搁。”

“喏。”

姚兕一挥手,骑兵分成了两路,沿着两道积满白雪的山沟向松子峁包抄过去。

绕过了两个小矮山,就到了敌人面前。但夏军同样有备。

两军兵力差不多,虽然后面苏平带着两营步兵跟上来了,但夏军的后面跟上来的军队更多。

姚兕抬头看了一眼,松子峁上还有四五百人,另外山上山下还有两百余丁壮倒在了血泊中,流淌的鲜血在白雪上绽放着一道道刺眼的红色。

但整个郭家寨百姓最少有一千人的,估计另外的百姓已经在他们寨中就被害了。

并且这四百来人多是妇女小孩子,丁壮剩下不多了。如果姚兕晚来一会,这些人就会全部被害。

但是这些人的反抗,也杀死了一些西夏兵士。

这个不管的,得迅速结束战斗。

姚兕双腿用力地一夹马,解下大弓,瞄准了一位将领打扮的西夏人,拉满了弓,手一放,一箭流星般地飞射过去,那名夏将立即被射翻落马。

姚兕继续夹马狂奔,又一箭干掉了另外一名夏将。

随后他将弓重新挂上,抽出大刀,一边举刀一边拍马冲刺。

眨眼之间,姚兕便冲到了夏军面前,一刀又劈死了一名夏兵,继续马不停蹄,杀向夏军。

李三狗在那天集结时,嘴巴上赌狠,他是蕃人,又看着王巨的面子,怎么办呢,大家只好让着他。实际上此时论个人武艺,无论姚兕,还是刘昌祚,或是王君万、燕达、姚麟,包括姚兕的儿子姚雄,都在李三狗之上。林广、二种也与李三狗相仿佛。毕竟李三狗不是当年的李三狗了。

在他的带领下,左侧宋朝骑兵也凶狠地杀了进去。

同时右侧宋朝骑兵也抄了过来。

仅是倾刻间,西夏人就渐渐不敌,于是西夏劣根性立即发作。

这个劣根性就是指表面凶悍,实际懦弱。只要稍稍不敌,马上就会拨腿而逃。在这上面远不及宋军了,宋朝立国以后,也多次惨败过,但看看君子馆、三川口、陈家谷、好水川那些战役,几乎战得只剩下最后一人,都没有人投降。至于高梁河、岐沟关那两战是特例,一个是赵匡义带头逃,一个是曹彬带头逃,他们都逃跑了,手下人能不逃吗?

“追二里地。”姚兕下了一个很短的命令。

大家感到很古怪,为什么只追两里地?

实际如不是为了掩护这几百名百姓撤离,给他们撤离的时间,姚兕一里地都不想追。

二里地,一会就到了。远处似乎有影影绰绰的大团军队向这边扑来,但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有将士意犹未尽,还想追一追,不过姚兕勒马停下,他们不得不停下。

“回去吧。”姚兕说道。

一千多宋军调转马头向回走,刚刚这一战他们表现不错,伤亡不到五十人,却击毙了两三百夏兵。不过姚兕脸色一直阴沉着,回到了松子峁,几百名百姓也下了山峁,郭家寨的族长一下子扑倒在地,不停地用头撞地:“谢过姚大将军,谢过姚大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