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姚刘林三支宋军就象三把尖刀,生生撕开三道口子,冲向了这些正在集结的夏军,李三狗这支宋军更是直接杀到了他们后方,这一击成了致命一击。

本来这些夏兵被杀得惊魂未定,又看到四把尖刀从四面八方,甚至从背后撕过来,在这四把巨大的尖刀绞杀下,一个又一个战友倒在血泊中,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更要命的是后面有大范围的空旷地带,在这个空旷地带后面便是被西夏重新占领的安疆堡。

所以这些夏军自发地就做出了选择,一个个不要命地向安疆堡逃去。

“敌人大败,敌人逃跑了。”姚雄立即吼道。

至此,姚雄已经展露了名将风范,这时候一吼,可以说当抵两万雄兵。

并且姚雄未等王巨旗令下,便带着手下调转马头,重新杀回。林广、刘绍能与李三狗也不差,立即会意,从左右向西夏中军冲去,而将中间地带让出来。逃吧,让你们逃。

这时敌人的中军在大顺城的宋军冲击下,也渐渐不支,有部分夏兵看到后方大规模地逃跑,接着又听到宋军的喝喊,那就逃吧。

梁乙埋也看到这种很不好的势头,他立即下令道:“传令后方三军,那支军队逃跑,就将那个主将斩首。”

命令迅速传到后面。

但是很不管用,后方梁永能的部下看到中军也在逃跑了,逃得更快,李三狗、姚雄、林广与刘绍能又有意地杀两边杀回来,中间留下一个若大的空档,而且经过数次配合,窦舜卿与高永能自发地将两人各自的兵士往两边带,然后再向中间挤压。

在宋军不停地绞杀下,越来越多的西夏中军也开始大范围地逃跑。

王巨在山坡上看着,直到这时,他一颗悬着的心才全部定下去。

西夏人败定了!

于是他抚了一下胸口,立即传令,让林广、姚雄、李三狗各自率领他的部下继续杀向西夏的前军,然后与刘昌祚的大军会合。

等会敌人完全溃败时,刘昌祚、林广、姚雄、曲珍、姚兕、李三狗、顾永平、杨培这几支军队全部留下来休息,顺便配合后方七营官兵抓捕战俘,所有战俘战马送到柔远寨与荔原堡关押起来。然后开锅做饭,吃过饭后由刘昌祚为主将,率领三军准备向西谷砦出发,但今天晚上这几支军队必须赶到西谷砦。

余下兵马,包括王君万、杨文广、窦舜卿、高永能、归妹浪埋、刘绍能、赵余庆这几部继续追击。

这是王巨有意载培刘昌祚。

实际这次大会战,名将如云,但在王巨心中,最想载培的还是刘昌祚,次之苗授,因为这两人不仅是有名将风范,实际放一放权,已经有了名帅风范。

不过因为姚兕的善心,中途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王巨不得不将刘昌祚先行调到凤川砦。随后计划一变再变,最终还是让王巨成功地会合了王君万与刘昌祚这两支劲旅。然而虽是如此,却因为上次的调动,让王君万风头劲出,刘昌祚几乎象消失一般。包括刚刚一战,因为各军所在的位置关系,刘昌祚不得不殿后了。

刘昌祚本人也没有怨言,他的性格太好了,所以史上被高遵裕坑爹了。换作王君万,他能听高遵裕调动,不立即趁胜攻灵州城,反而率领三军眼睁睁地看着灵州防御增强,自己三军却在灵州城外眼巴巴地等着高遵裕来到?

所以这次王巨刻意给刘昌祚一次脱囊而出的机会。

他还有意地将杨文广所部也调到追击大军中,原因也简单,在这些诸将当中,窦舜卿位置最高,次之便是杨文广,他乃是鄜州的知州!再次之便是西边的周永清与种古,以及延州过来支援的高永能,正在半路上潜伏下来的燕达。

其他人差不多,要么就是姚兕名气比刘昌祚大,不过谁让姚兕这次犯下了一个错误。

军令用旗号传给了诸将,不过战斗依然在继续。

接到军令后,林广、李三狗与姚雄三人率领着三军往回杀,但因为窦高二人率领着大军在两边挤压,他们只好率领部下从中间生生强行杀开了一条血路。

可没想到这次强行回杀,却成了一次误打误撞之举,本来中军士气涣散,再加上三支宋军不讲理的杀入中路,立即让中路夏军失去了所有安全感。

仅是一会功夫,整个中路夏军就炸营了,特别是那些骑兵,一个个率先向西逃去,余下的步卒同样不要命地向西狂奔。

大败!

惨败!

梁乙埋痛苦地差一点想拨剑自杀。

没用了,注定了惨败,他只能下令,三军撤退。

至少从现在起就组织撤退,比整个三军溃败逃跑,效果要好一点。

他想法是没有错,可现在战场上那么多如狼似虎的宋军,其中不乏多名勇将,哪里轻松地让他得逞。王君万与刘昌祚诸将继续带领着手下不停地将夏军绞杀分割。

看到中军逃得快空荡荡了,终于兵力最多的西夏前军也失去了最后一份勇气,尽管梁乙埋下令是撤退,但实际是演变成了崩溃逃亡。

王巨又立即下令追击,同时让三军齐呼投降不杀。

这时才是逼降的时候。

梁永能这次可能幸运一点,他逃在最前面。中军可能也幸运一点儿,他们逃得也比较快。但前军现在变成了后军,他们名义是在逃跑,实际一直与宋军绞战在一起。

无数的夏兵眼看着自己被丢在后面,同伴不停地被宋军击毙,只好举起手抱着脑袋投降,甚至许多骑兵因为夹在拥挤的人群中逃不出去,也不得不下马投降。特别是那些负装沉重的铁鹞子,开始时他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因为顶在了最前面,现在成了最后面,战马装备沉重,无法逃脱,不得不下马投降,要么就被击毙。仅是在柔远寨前,梁乙埋所带来的铁鹞子就折了七成!

柔远寨之寨成了庆州战役最大的亮点。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投入了惊人的兵力,梁乙埋几乎投入了十二万多兵力,王巨投入了近八万兵力。如果将白豹城的夏军、姚麟燕达的宋军克除不算,双方投入的兵力也超过了十七万人。

自宋朝立国以来对外战争中,虽然兵力数量还不及高梁河与岐沟关这两战的总兵力之和,但整个战役兵力却能几乎与之相当,而且是完全颠倒过来的,那两战中是宋军兵力占据着绝对优势,辽国的兵力要少一点。但现在是宋朝兵力少了很多,西夏兵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结果同样颠倒过来,那是宋军惨败,现在成了敌人惨败。

而且这一战不管什么阴谋阳谋,它是正大光明的野外大型战役,没有夜袭,没有堡砦,完全是两支军队的正面野外对撞。

这场战役也改写了宋军对外作战的历史,自从岐沟关会战大败后,宋军在正面单个战场上罕见投入大军,定川砦投入的兵力已经是颠峰了,但那次投入的兵力越多,败得越惨重。

严格来说,这次投入的兵力比定川砦还要多,并且是在真正单个战场上的投放。

这一点不象西夏,李元昊多次率领十万以上的军队作战,并且多将这十万军队放在单独战场上对宋军对辽国剿杀。

因此柔远寨之战,破掉了宋朝开国以来对外战争史一个个记录。而且它还让一大批宋朝士兵得到实战的锤炼,也增强了他们的士气与信心。同时锤炼的还有大批将领的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想像能力、配合能力。同时也改变了宋朝百姓对宋朝官兵的鄙视,好铁不做钉,好汉不当兵,就是从宋朝传出来的。

甚至可以说,只要以后指挥者不象高遵裕葛怀敏那样乱来,将这些原班将士调集起来,就能发动一次象样的战役,并且胜利的机率仍达到七成以上。

况且胜得如此地光彩,这无疑象一道春雷,在宋朝的上空炸响,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第541章放过梁乙埋

王巨带着三军追击下去,刘昌祚先是林广姚雄尾随大军身后,配合追军抓捕战俘,又让曲珍带着骑兵配合后面的七营官兵继续抓捕身后的西夏逃兵。余下人等打扫战场。

这个战场范围太大了,几乎长达六七里路,不仅是这条山沟,附近的各条小山沟与一些低矮的峁岭,都成了战场。

但这个大家都喜欢,战利品就是财富啊,有一半是属于他们的!

当然战俘也是财富,而且这次西夏逃兵会很惨,不象以前,附近都有夏军,只要找对了方向,即可逃出生天,但现在西夏人败退下去了,上哪儿找夏军去?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他们马上得吃什么?还有呢,虽然天气渐渐回温,可是到了夜晚依然是零下摄氏几度的寒冷气温,又饿又冷,就是铁打的人,能坚持几天?

结果等到百姓从后方陆续返回时,他们在许多荒山野岭处,都时不时发现饿死冻死的西夏兵士。

甚至有的西夏将士又冷又饿之下,主动跑出来,找到宋军,俺们投降,给俺们一点吃的吧。

但这是未来几天的事。

眼下各军任务依然很重,王巨带着庞大的宋军追击下去,刘昌祚派出部分骑兵抓捕战俘,余下打扫战场,接着做饭,然后就要出发了。明天环州,他们还要面临着一场血战。

姚兕走了过来问:“刘将军,我上次没有给明公带来麻烦吧?”

“姚将军,你说呢?”刘昌祚差一点无语了,若非这老小子,那容得王君万在自己面前得意嚣张。

但刘昌祚还不算郁闷的,最郁闷的乃是燕达。

他顶在淮安镇,死死地将仁多零丁几万主力军队拖住,这才有了庆州城业乐镇城下大捷,萌门三岔之捷与马岭川大捷。可朝堂上有几个大臣能懂,军功啊,你杀了多少敌人,抓捕了多少战俘?

能说王巨不重用自己吗?将自己顶在淮安镇,就是一种重用,可这个重用……此时伏在一个山窝里的燕达想一想其他将领的情况,不由地想流口水啊。

“唉,当时真的两难哪。”

“过去的就过去了,并且你在荔原堡表现也不错。”

“惭愧惭愧,”姚兕说道,就是表现好,还能如李三狗吗?

“明公也说过这件事,如果换成是他,当时同样也很为难,不知如何选择,而且明公对你很欣赏。特别明公对你长子的重用,你应当欣慰才对。”

“这也是,”姚兕转忧为喜,心中想到,真不行,等战后再象王巨道一个歉吧。

不过姚兕那件事,以后会引起很多争议。

从感性他做得没错,人命关天。

但从理性上来说,他确实做错了,就象宋军用西夏战俘做肉盾,无论梁乙埋或是仁多零丁,一点也不手软。

而且这个例子也不能开,否则以后西夏人突然抓捕了大量宋朝百姓押到城墙下面做肉盾,城头上的宋军该如何选择?

然而王巨现在也没有心思想着姚兕。

大军滚滚向北。

有人讥笑宋军会打顺风仗,其实最会打顺风仗的是西夏军队。

一旦败了,他们逃起来比谁还要快。

不要说梁乙埋了,就是李元昊亲自率军,都多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马上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梁永能被部下卷带着向前逃,没有多久,就撞上了从前方重新撤退回来的夏军。

看到这支援兵到来,梁永能头脑清醒过来,前面还在打着呢,我怎么逃跑了?整杀蒙了,都不知道为什么逃出来了。

因此他立即勒令三军停下,不得逃跑。柔远寨附近这几条山沟都比较阔大,但再往前去,山沟便变得狭小了,实际也不算是小山沟,但对于这么多将士来说,是一条狭窄的山沟。再加上梁永能的命令,逃兵不得不停下。

梁永能下令,让大家集结。

不过他还没有想清楚,该不该重新杀回去,因此想了想,正打算派几名斥候回去打探情况,中军又败退下来。同样也卡在这里了。

实际上这时梁永能继续逃下去,伤亡还会小一点。

前面道路被自己人堵住,后面没有追兵,这些夏兵一个个停下,茫然不知所措。

梁永能继续让他们集结整编,然后让斥候回去打探。可斥候只离开一会,不用斥候回来禀报了,西夏的庞大前军败退下来,并且宋军一直缠住绞杀过来。

既然前军也败退,后面宋军一直在绞杀,那就逃吧。可是因为梁永能的耽搁,几万名将士一起停在这里,前面的道路又越来越狭窄,这意味着通行的速度必然放慢。

于是前面在逃,后面的前军迅速也就逃过来。再后面是宋军在疯狂地狡杀,要么投降,要么就击毙。向王巨投降,能有什么好下场。但逃又没办法逃,然后最残忍的一幕便出现了。

大家一起想逃,道路又变得狭小,于是越想逃便越堵。要命的是西夏军中此时有大量骑兵,因此那些骑兵直接扬马往身边的步兵身上踩过去。

甚至有一些骑兵因为战马的相互碰撞,撞翻在地,后面又被其他的骑兵踩上,活活踩死。

“作孽哦,这得糟蹋多少钱哪,”王君万说道。

他身边的亲兵哄笑,然后大声喊着:“盐州,盐州!”

梁乙埋在前面听到后面的喊声,面色苍白,这不是一句口号,如今白豹城后面的整个后方兵力空虚,不要说盐州,可能灵州都保不住了。

无数夏军继续向北逃跑。

眼看就要到了安疆堡。

这个堡砦梁乙埋也刻意派人重新修葺了一番,本来是打算将宋朝原来的堡砦拆掉的,但因为成了重要的中转站,梁乙埋改变了主意,顺着这个堡砦向东又重新修了一个简陋的城堡。这也是迫于地形,防止宋军突然攻击安疆堡的举措,因此现在安疆堡占据了整个山头,一直延伸到山头的东侧。

却没有想到今天会派上用场,如果冲入安疆堡中,三军也就能安全。

就在梁乙埋以为能逃出生天之时,姚麟与秦渤突然带着五千兵马从侧面的小山沟杀出。

这一下子等于将整个西夏败军拦腰切为两段了。

梁乙埋吓得魂飞天外。

不过姚麟与秦渤才不会这么蛮干呢,他们虽然将夏军切成两段,但始终顺着这条山道的西侧杀敌,继续将东侧的空档保留出来。

有了空档,就有逃命的希望,西夏将士便不会顽抗。

然而这样一来,整个狭窄的山道更加拥挤,西夏人相互践踏得更厉害了。

“一路向北,缠着敌人,夺回安疆堡。”姚麟大声喝道。

他们昨天晚上潜行,来到西边一个秘密山谷里,等的就是这一刻。

有的夏军已经逃入安疆堡,然而看到宋军裹着西夏败军,就要临近安疆堡了,安疆堡的守将不知所措。现在不能关城门,大部队还在下面呢,况且梁乙埋也没有进堡,他只好看着梁永能问:“梁将军,怎么办?”

“太狠了,太狠了。”梁永能喃喃道,他看着下面,不得不下令说:“立即撤退,迅速撤退,以便让后面的兵马得以逃脱的空间。”

这一回他终于算是反应过来,宋军只是有意利用这段地形,想一口将十几万夏军全部吞下啊。但他们兵力有限,还设下这支伏兵,难道那个小子胆子这么大?

其实王巨是迫不得己,手中就这么一点兵力,如果全部投入到柔远寨一战,大捷的把握会更大一点,但战果就有限了。就象现在,如果不让姚麟与秦渤率领兵马埋伏于此,而安疆堡中又有不少西夏驻军,大多数夏军逃入安疆堡,城门一关。马上王巨就头痛了,那么就要提前准备攻城器械,但就是那样,也未必能拿下安疆堡。至少不能很快拿下安疆堡。

随后夏军徐徐撤向白豹城,再借助白豹城构成第二道防线,那么西夏三军就可以将后方诸堡砦城防稳定下去,不要说盐州了,能夺回白豹城就是幸事了。

梁永能率领着三军逃向白豹城,姚麟与秦渤裹着败军也杀入安疆堡,但他们没有分兵驻守安疆堡,继续裹着敌人厮杀下去。

梁乙埋也带着三军逃入安疆堡,继续逃亡下去。

身后的王巨也带着三军杀入安疆堡,王巨只吩咐了一句:“赵余庆,你立即驻守安疆堡,看守好堡中的粮草辎重,然后打扫战场,围剿逃散的敌兵。”

这也不算王巨有意打压赵余庆。

赵余庆本人能力有限,可他手下都是来自庆州的蕃兵,战斗力强,但到了安疆堡这里,已经属于横山的山麓地区,地形复杂,几部兵马,也只有赵余庆才熟悉这里的地形。

并且因为刚才姚麟拦腰一切,整个夏军的后面军队全部炸营,包括许多骑兵都纷纷逃向各个小山沟,步兵则爬上各个山峁,至于他们逃出主力军队,以后怎么办,天知道,先逃出去再说吧。

这些崩溃的逃兵数量还不少,也必须要有好几营凶狠的官兵去抓捕。

而且杀到这里,马上粮草就是一个问题,因此安疆堡内储存的粮草,十分重要。

但王巨也勿需解释,这一战大捷,至少在庆州他的威望达到了巅峰,就是现在李克忠,恐怕都不敢质疑王巨的安排。

“喏,”赵余庆答了一声,安排他手下各营去了。

“追。”王巨带着后军继续追了下去。

从安疆堡到白豹城这条道更加崎岖,加上姚麟与秦渤在中间梗阻着,高永能与归妹浪埋的延州前锋军队,已经与高秦二部会合在一起了。尽管他们杀到这里,一直有意让出右侧的道路,但夏军仍产生了大量践踏,甚至这种践踏都波及到了宋军。实际前面的宋军不是杀敌,而是如何迅速往前冲,然后努力使自己阵型不被冲散,不被敌人践踏波及。

“我恨哪,”梁乙埋看到这种情景,心中悲愤地大叫着。

太惨了,比上次大顺城惨败还要惨。

不过梁乙埋自己也努地往前面冲,眼看就要逼近前面的夏军,就在这时,他听到一句:“那是梁乙埋,让他逃回西夏。”

不知道是那一个宋朝将领吼的。

这一吼侧面的西夏败军莫明其妙,那将又吼道:“放回这个宵小,让他折腾西夏,对宋朝有百利而无一害。”

“啊,啊。”梁乙埋气得哇哇大叫。

可想而知,这句话若是传回西夏,加上这次惨败,他自己,以及梁家,会产生多大的危险。

并且宋军还真的听从了这个命令,无论梁乙埋怎么往前跑,宋军就是不抓他,也不杀他。并且他一路往前跑,一路有将领认出来,马上就传令,放过梁乙埋!

在这一刻梁乙埋还有何威信?即便他下令,许多夏兵眼中怒视,也不大听他的命令。

夏军一路北逃,宋军一路北追,眼看就到了白豹城,忽然又有一支宋军杀出,那就是燕达的六千兵马。

而且这次他切得狠,整整切去了五分之四的夏军,仅有梁永能等少数军队在他的前面。但不是意味着这五分之一的夏军就安全了,燕达将夏军切断后,立即尾随追袭着前面的逃兵。

这一切来得太狠了,而且那是燕达,五百打三万的主,能让仁多零丁忌惮的都不敢强攻淮安镇的主。

况且逃到这里,天色已暮,因此西夏败军再次疯狂地炸营,无数将士向两侧逃去。很快白豹城的守将又遇到刚才安疆堡守将的难题,这个城门不能关哪,再梁乙埋还在后面未跟上来呢。

逃吧。

梁永能与白豹城的兵马又再度逃了下去。

但在这里宋军开始了凶猛的狙击,随着高永能杀入白豹城,立即封锁城门口,然后让归娘浪埋手下的蕃兵大吼:“除了梁乙埋外,余下人等立即下马投降,反抗者死。”

梁乙埋还没有进城呢,但你老人家可以放心大胆进城吧,进了城,我们还继续放你走……

第452章一路向北(上)

“曾公,庆州战况如何?”杨绘问。

接到诏令,他仅用了三天时间便从开封骑马赶到了长安。

一千里路,三天时间,够拼命的了。

或者有人质疑,这个速度若是骑马不算拼命,只能略算是比较快。但比较一下大苏,从黄州到汝州的路况岂不比白豹城到安疆堡的路况更好?而且也不过几百里路。但为了舒服,非要乘船顺长江而下,再转到大运河,结果半途很是凄惨……再如比文彦博接到赵曙诏令去长安,走了大半个月还没有到潼关。俺老了,得坐车,并且不得颠簸,那岂不是慢了?

所以作为一个生活比较享受的士大夫,以这个速度到达长安,算是一个奇迹。

曾公亮通过这一点,马上就甄别出杨绘的立场。

尽管曾公亮老了,也不能小看曾公亮的智慧,就象赵顼与韩琦斗智斗法,他隐在暗处,不公开得罪韩琦,却暗暗下了一些套子,最后与赵顼联手逼走了韩琦,终于真正走上一号首相之路。

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保守派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声中,曾公亮为了保住地位,选择了妥协,这才退出权利中枢。

可不管怎么样,他比杨绘要强得多。

自己不能装傻卖疯,说我不知道,那你还不致仕干嘛?

也不能说知道。

不要看王巨打得极其光彩,可能憎恨他的大臣反而会更多。

无他,苟安才是士大夫主流的认识。

可能后人看到这段历史,觉得想不通。实际它自有原因,一是宋朝从开始就是守内虚外的政策,于是造就了士大夫本身的自我洗脑。

在这个宗旨下,重文轻武、将从中御等等政策一起出来了,因此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差,结果每战每败,败得越多,士大夫越是反对战争。

所以自澶渊之盟开始,再到宋真宗五路伐夏失败,苟安派渐渐占据上风。庆历三大惨败发生后,苟安派终于成为主流。

不要问原因,原因很多,失败了怎么办?就是大胜,西夏穷凶极恶,不顾百姓生死反复地发起报复性战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