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说时机不好,最少在赵卨代替郭逵之前,时机还是不错的,渭州是蔡挺,秦州乃是韩维,听说此人同样很欣赏王巨,延州是郭逵,虽然不会象蔡挺那样的大力支持,但不会从中制梗,况且还有韩绛呢。
“看来那天与王巨好好谈一谈了。”章楶心中又想到。
所以任何事都没有那么简单。
王安石也不是敛财敛疯掉了,连赤贫百姓的钱也要敛,这是换取豪强的一种苟和。然而结果在敛财为前题下,赤贫百姓怨声载道,豪强更是恨气冲天,两头都不是人……
就是这样敛,到他第一次下台,就是未来那场超级旱灾到来时,还没有将窟窿填上。
不过国库倒是渐渐充盈起来,赵顼储备这些财货,一防大灾,他即位那年河北大旱,国库空空如也,无法赈济,给他留下太深的阴影了,二防大战,宋朝打仗特花钱,然而赵顼这么做,却更将王安石推到了深渊。
王巨这么干,看似好心,却会使矛盾更加激化。
当然,王巨也在想办法,当真劫富济贫哪,他也不是侠客。
不过王巨的一些做法,也带来了消极的意义,非是这个加强版青苗法,而是他的奖励。
三军卖命,死了那么多将士,想办法给他们多弄一点钱错了吗?看似数量庞大,实际均摊下来,每人分到手还不足五十贯。
不过以后让宋朝如何用兵?
那么为了胜利,朝廷只好提高奖励,那又会逼得赵顼进一步的敛财,以便实现他的强国梦……
好了,站在各人的角度,有各自的想法,但每一个想法只要在变革的前题下,都会有利的一面,也会有弊的一面,除非不变。或如后世的医改,房改,教改,是带动了经济发展,但真的真的坑爹啊。
这些麻烦可以放在以后解决,章楶继续在三个堡砦游说百姓。
那边河西战役也结束了,董毡河湟兵不是吃醋的,仁多零丁同样也会用兵,并且成了哀兵,两人打得头破血流。
董毡最后带着三军退回湟州。
这次董毡有点功劳,于是赵顼准备授董毡锦州刺史。
但文彦博率领群臣上书,说若无董毡出兵河西,西夏军心不乱,就无王巨于庆州大捷,因此董毡有大功于宋,请授一节度使之职,以奖其功。
吕惠卿气疯掉了,当场就争了起来,说董毡只是想捞好处,故西夏大军深入到庆州后才出兵河西抄掠,哪里有救援宋朝之心?并且王巨未离开京城便料定此事。即便如此,董毡出兵河西,西夏也没有撤军,反而增兵于环州。倒是蔡挺出兵天都山后,才终使西夏产生撤退之意。前线三军将士浴血奋战,才取得如此大捷。自己的军队不奖励,反而归功于一外蕃,让三军将士如何作想?
可是吕惠卿孤掌难鸣,很快他的声音就淹没在一片要大肆封赏董毡的声音里。
赵顼气得坐在龙椅上说:“前方难得大捷,没有想到朝堂居然如此……”
这一句说得很重了,终于使文彦博与司马光闭上嘴巴。
只隔了两天,赵顼下定了决心,让司马光去了洛阳。
为何下定决心,乃是高滔滔在后面一再地阻拦。所以有时候王巨十分怀疑,高滔滔与司马光真的有一腿,这一腿非是指那种肉体上的一腿,而是某种默契。
王巨则在前线撤退了第二批军队,也就是诸军中的保捷军、蕃军与强人,以及一些缘边弓箭手。
撤退的还有高永能、刘绍能、赵普、归娘浪埋等诸将,只留下了一名小将郭成。至于王文谅,则早让张茂则请回延州喝茶了。
这一撤,前线宋军整少了三分之二。
当然,这时候才是王巨最担心最小心的时候。
为了加快运盐速度,将他青盐交易地点,从淮安镇提到了萌门三岔,这个堡砦筑好了,与史上取了同样的名字,宁羌寨。
不过王巨记得的也不多,大多数堡砦名字不一样,而且许多堡砦位置也不一样了。并且与史上不一样的是,这次王巨比较看重宁羌寨的地理位置,因此筑的比较大,占地足足有四百多亩,整是史上的那个宁羌两倍面积。
这一提,便减少了六十多里路程。
然后王巨又将白豹城的交易地点提了提,提到了定边城。
王巨知道在史上宋朝于这里设了一个军城,因此也雄心勃勃,刻意建造了一个大堡砦,几乎与大顺城面积相仿佛。当然,占领了这么多横山地区,也要有一个中心地带。
不过这里王巨发生了误差,尽管同样倚着石涝川而建,但史上的定边军城则在更北一点,而且面积更大,整整两千余亩。并且在石涝川对岸又修建了一个小砦与之对峙,扼守河川。
这个无关紧要。
主要这一提,几乎提了近百里的路,而且多是山路,离盐州更近,这无疑加快了运盐的速度。
为此,王巨还减免了商贾每斤一文钱的盐价。
这些种种迹象不免让西夏某些人又想入非非。不过他们有些儿犹豫不决,毕竟嵬名科荣已经成功到了宋朝京城。
如果再动手,嵬名科荣在宋朝做的努力全白废了。
而且能不能胜,一雪前耻,还是两回事。
但就在这时候,忽然前方传来消息,说是宋军正在全力攻打虾蟆寨。虾蟆寨,名字不好听,但对于西夏来说,真的很重要,重要到大顺城有多重要,它就有多重要的地步。
第574章维稳
在宋朝,人们将白于山下面与西面的断断续续的崇山群岭也称为西横山,包括兜岭、杀牛岭等山脉。实际自归德川起,这些山脉已经开始变得零碎,多数更不属于白于山山系。
当然,不是说余下的就是平川了,还是山,山连着山,不过这些山不是特高大,有很多的山就象环州的那些山峁那样,虽然比庆州境内大多数山峁高大,然而比起真正的横山白于山,它们相对在矮小得多。
由洪德寨开始,往北就是归德川、虾蟆岭、骆驼会、双堆峰,然后就是盐州,但这条道直到双堆峰才变成真正的山路,余下的都是平川大道,比较平坦。不但平坦,而且低洼,特别是中间的桨水谷,一到雨季来临,往往归德河的水便会漫延上来,造成道路泥泞一片。
这个地形也意味着就象当年大非川那样,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好场所,易牧,不过最大的弊病就是难以防守。
因此虾蟆岭上的这个虾蟆寨极其重要。
如果将它丢失,宋军可以再建几个寨子,与东边横山诸寨相连,那么以后就可以从四个方向对盐州产生威胁(金汤城路、白豹城路、通塞川路、归德川路),而且它还严重地威胁着灵武大道。
如果可能,自虾蟆岭发兵向西,渭州再发兵向南,萧川以东会全部丢失给宋人。
并且因为这种地形,西夏刻意将它作为与宋朝缘边地区的一个重要的交易互市,这一条也十分重要,西夏除了牲畜皮毛外,余下的几乎什么都缺,布帛、茶叶、金银铜铁、日用百货,甚至粮食。
宋朝离开西夏能得活,所以动不动就关闭两大互市。
但西夏离开宋朝就无法得活,因此于边境设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互市。
所以虾蟆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堡塞,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镇。
在这种情况下,西夏将士虽很是害怕宋军,但一个个仍在顽强奋战着。
不过打着打着,西夏有许多人产生了疑惑,这支似乎由多数蕃人组成的攻城宋军手中是有一些攻城器械,连正规的云梯也搬了过来。
但总让人感觉到象是一支真正的杂牌军,非是传说中那个夜魔率领的妖异军队。从铠甲上也能看出来,这支宋军几乎连一副象样的铠甲都没有,因此这次攻城,就好象宋朝让这些人前来送死一般。
不过寨中的夏军也不敢怠慢,因为宋人在南方四十里处,正在建设一个高大坚固的归德堡,筑堡的就是西夏战俘。因此在堡前驻扎着数千宋朝官兵,不仅是监督这些战俘,也是监督自己这支西夏军队。
那支宋军似乎象是正规的官兵。
难道是宋人的诡计,败成这样了,整个西夏人都害怕了。
双方一攻一守,打到傍晚,那数千宋军困倦地退下。
慕容羌子带着一大群能说得上话的羌人,找到了种谊,说道:“种将军,虾蟆寨易守难攻,我们攻了两天,死了无数丁壮,实在攻不下来。”
“一个小寨子,都攻不下来,还想谋反?”种谊讥讽道。
“种将军,我们没有谋反,不相信你可以问一问你大哥。”
“平时桀骜不驯,又不听官府调动,岂不是谋反?”
“我们错了,真的知错了,”另一人说道,王巨下令,让他们按照汉人征税,补交十年税赋。交税,对于蕃人来说,简直是天书异谭,那么这十年得交多少税啊。
然后胥吏替他们粗粗计算一下,一个个吓坏了,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那些汉人这些年交了那么多税。
但让他们补交十年的税,哪能交得起?
所以又找到种古求情,大种是一个老实人,但老实人一旦发火那会比一般人还要固执,因此他先与庞籍,后与范纯仁都较了劲,当然下场皆很惨。
这些诸多熟生蕃叛乱,也将种古激怒了,因此不客气地按照王巨吩咐,说,放过你们也可以,但你们必须十丁抽七丁,前去攻打虾蟆寨,什么时候攻下来什么时候结束。攻不下来,就得一直攻,否则就得补完这十年税赋,若不补完,就等着大军来惩罚吧。
这些羌户无奈,只好回去抽调丁壮。
也许他们以为西夏败得很惨,仅是攻打一个寨子,应当不难。
最少比面对几万即将到来的宋朝官员强。
这一战将西夏人杀怕了,也将他们杀怕了。
原来宋朝官兵这么凶哪。
不过这些人也不是很傻,集结后厚着脸皮向种古讨要了一些攻城器械,种古也没有为难。若是一点攻城器械都没有,攻一万年,这个虾蟆寨也休想攻下。
然后几千羌丁带着攻城器械浩浩荡荡冲向虾蟆岭,越早攻下来,意味着越早休息回家。
不仅如此,因为他们在前面不光彩的表现,官府也没有让他们参与到运盐行列,这也不是乱运的,那岂不是乱了套?各村各寨的百姓由各村寨里正、耆长,或者蕃兵与强人的都头率领,统一登记入册,方可参与运盐。然后再由这些里正、耆长与都头,协助官兵指挥调度。
这也是在抢钱哪。
所以越早攻下来,就能越早加入这个抢钱行列。
然而这一攻,不是那么一回事,两天下来,伤亡惨重,因此一个个来找种谊求情。
“没有人强迫你们进攻,不攻也没有关系,你们还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
“那两条道路?”
“一条,你们不是亲近西夏吗,西夏人就在你们面前,可以向他们投降,没人阻拦你们。”
现在投降西夏?一个个整听傻了眼,况且后面家人怎么办啦?
“一条,你们可以回家,也没有人阻拦你们。”
“那回家后要不要补税?”
“怕死了,就得乖乖补税,不交税,不纳役,国家欠你们哪?”
那还说什么,还是回去商议如何攻寨吧。
结果连攻了两天,数千蕃人整伤亡了近半,还是没有攻下来,有的部族族长看到族中的丁壮倒下那么多,都在寨前号淘大哭了。于是一个个又找到种谊,这一回态度更可怜,有的往地下一趴,不停地磕头,磕得额首都流血了,还有的人不停地掌自己的耳瓜子。
种谊这才同意了他们的哀请,非是产生慈怜心,而是时间拖久了,会有不妙的情况发生,最少会让西夏产生误判。
于是种谊亲率三军,推出各种虎踞炮,甚至放出气球,种谊亲自登上吊蓝,一边观察一边指挥。
本来看到真正的宋朝官兵来了,夏军沮丧,再加上这些新奇玩意,各种大霹雳弹不停地在种谊指挥下,飞射到人群中爆炸,寨中两千余名夏军一轰而散,一个个丢下寨子逃跑了。
仁多零丁风尘朴朴地从河西返回,听闻虾蟆寨有警,梁氏又让他率领一部兵马,驰援虾蟆寨,但等他到来时,虾蟆寨早就被攻破,化为一团灰烬。
至于宋朝官兵,则在种谊的率领下,已在归德河畔结栅严阵以待。
但仁多零丁不敢发起攻击,尽管宋军的后面只是一座没有筑好的归德堡,而且筑堡的全部是西夏战俘。
一是他怀疑是王巨用诡计。
二是嵬名科荣已经去了宋朝京城,一旦自己兴兵,会造成不可估料的后果。
三是他的手下从环州打到河西,三军劳累,面对着环庆路的这支宋军,也不可能将三军再次动员成一支哀军了。
可他有点儿不大明白王巨这么做的用意。
明明已经攻下虾蟆寨,为何将它催毁,又放弃了。要知道虾蟆寨的地理位置之佳,远胜过正在筑建的那个新堡。
于是他越想越怀疑,其实还真让他想到了真相上,王巨有意迷惑西夏人,好拖延时间,以便最大限度地将所有堡砦筑建起来,运回更多的青盐。
可他想到这上面,又不相信了,因为这时许多堡砦快修建得差不多,至于运盐,就算拖上一个月时间,能运走多少盐,这些盐利对于西夏人来说,十分珍贵,但对于财大气粗的宋朝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况且那么多将士驻于前线,当真不消耗粮草?
为了这点盐利冒险太过不值。
但他就没有往深处想,王巨一直就没有打算现在就灭掉西夏,而是在灭夏之前,想办法最大限度拼掉西夏的血值,这个血值包括三军的伤亡,以及西夏那点可怜的经济,并且王巨已经在暗中着手了。
仁多零丁在军事上还可以,但在经济上却是不行的。
因此思前想后,他想出一个结论,以为王巨这样做的用意乃是有意激怒西夏,王巨可能得到朝廷的诏令,不准他再出兵,然而若是西夏反攻,王巨便找到出兵的理由。
仁多零丁哪里想到,宋朝国库也没钱了,剩下来的一点钱还要当本钱放青苗贷呢。
所以才有了这次莫明其妙的用兵,并且只有少量兵马,立于归德河畔,堡砦未缮,后面又是翘首期盼的西夏战俘,自己兵力诸多,那么自己会不会出兵?只要自己一出兵,正中了王巨的下怀。
然后他一边派人重新修建虾蟆寨,一边将自己的想法写了奏章,递向兴庆府。
最好不要动,等嵬名科荣回来再说,这个时间不会很长。
但也不是仁多零丁懦弱,打到这份上,西夏三军损失惨重,经济损失更惨重。一旦战争重新爆发,胜百姓也更苦之,若是再败,那不是百姓苦之,而是会引起一系列糟糕的后果,包括议和失败,西夏轻则政局不稳,重则甚至会灭亡。
而且现在王巨手中的兵力虽少,但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况且现在西夏又能集结多少兵马,还能集结三十万兵马一决胜负么?
梁氏看到信后,觉得很憋闷,不过终是采纳了。
…………
“子安,西夏那边似乎并没有打算用兵,一些皇室也屡屡上书,请梁氏遵从李元昊临终旨意,与我朝修好,不得再穷兵黜武了,否则西夏将有亡国之祸。”韩韫说道。
这次上书带头的就是老皇叔嵬名浪遇。
不过韩韫消息来源也有限,因此不大清楚。
之前梁氏还曾犹豫着,要不要派大军于延州边境恫吓一下。渭州那边就不想了,蔡挺可不是好惹的。不过延州的新知州赵卨似乎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家伙。
这样吓一吓,逼得赵卨请求王巨将延州余下的兵马归还,王巨手中的兵力越来越少,也就自己儿撤出盐州了。这些青盐运得让她感到肉痛。
不过嵬名浪遇上书,再加上仁多零丁的分析,终于让梁氏打消了这个念头。
实际她这样做也未必管用,赵卨虽然心机深,但在军事上还可,并不是她所想像的那样贪生怕死。
一切为了维稳哪……
韩韫又说道:“而且西夏也下令,以后若再有商贾权贵与宋朝商人交易,泄露西夏情报者,族诛处置。恐怕以后难以得到情报了。”
至少利用烧酒构建的这条情报来源将被掐灭了。
“这个无妨,”王巨道。
这一战过后,西夏恐怕没有五年,也不敢对宋朝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至于小规模的冲突,王巨根本不用担心,甚至巴不得他们一次又一次与宋朝发生冲突,好去打那些绥靖派的脸。而且通过那些战俘的嘴巴,王巨已经得到无数西夏有用的情报。
“还有一个情报,请子安一定要小心,听说那边可能派一些刺客对付你。”
“哦?”王巨诧异一声。
这还真有这个可能,并且自己已经遇到过一次。
不但自己,似乎王安石因为反对派力量强大,家中也雇了一些身手好的侍卫。
但现在王巨没有多大问题,身边每时每刻都带着亲兵,主要担心以后回到庆州城,从军务向政务转移时,王巨可能大意,让西夏得手。毕竟现在王巨已成了西夏头号大敌,雇用刺客来对付王巨,乃是最低成本。
看来自己也要学习王安石了。
这件事不急,他问道:“那件事办得如此?”
这才是头号大事。
第575章锦衣昼行(上)
“现在西夏哀鸿遍野,若是能卖,子女都拿出来卖了。”韩韫说道。
也就是这件事办得比较顺利。
不过能不能起到王巨所说的效果,韩韫比较怀疑。
其实王巨也派了游骑在西夏境内打探,知道一些西夏困苦的景象,并且在盐州也能分析到,对于王巨用物资换牲畜皮毛,梁氏未必会反对的,说不定对西夏来说,还会产生一些帮助作用。但这一战过后,西夏同样损失了大量战马,因此梁氏禁令百姓用马去盐州交换。然而屡禁不止,有的部族因为穷蹙,看到马价高,不顾杀头危险,还是偷偷地牵来良驹来盐州,与官兵交换物资。这也说明了西夏百姓的穷蹙。
因此王巨淡淡说了一句:“那就好。”
“子安,为何放弃虾蟆寨?”
王巨让韩韫从长安赶到前线,有两个用意,这一战打得西夏很惨,因此借此机会,可以低价囤积大量贺兰石。
宋朝五大名砚,端砚、徽砚、洮砚、红丝砚、澄泥砚。除了这五大名砚外,还有一些砚石同样有名气,包括用贺兰石所做的贺兰砚。
不过物以稀为贵,因为贺兰石产量在宋朝有点高,尽管它是“外番货”,所以一直不贵。
但郁金香是“稀物”吗?况且西夏经济又是如此的薄弱。
当然,想想操作成功,仍有很多困难的,这得一步步来。
其次就是让韩韫借助私酒构成的情报网,看能不能打探一些有用的情报,至少这些内部情报,能对游骑打探来的情报,进行很好的补充作用。
韩韫确实打听到了一些情报,还听到一条消息,为了振奋民心,梁氏宣称,仁多零丁于虾蟆岭大败宋军,夺回了这个要寨。
这条消息让韩韫吓了一跳,难道西夏对宋军展开了反攻,那可不是一条好消息,毕竟许多官兵陆续撤回去,现在庆州兵力并不多了。
回来后才知道西夏在造谣。
但还是让他感到不解。
王巨说道:“其实真相是国库渐空,不能再打下去。”
“唉,”韩韫微微叹口气。
“现在我也向西夏透露了,我只侵占眼下这段横山,不过这段横山至少表面上看,不能直接威胁灵武大道,想要威胁盐州,也要经过囊驼口等关卡。只要我将军队撤出,西夏陆续将这些关卡重新修葺,派军驻守,虽然我朝占据了一段横山,但威胁没有那么大。再加上他们现在十分害怕失败,使者又去了京城,我朝也必会同意西夏的请和,以及国内反对声音、经济民生等等问题,西夏便不敢出兵了。但若是占据虾蟆寨,那是真正威胁到灵武大道,同样也威胁到了盐州,甚至与渭州官兵联手,又能威胁到兜岭与萧川地区。逼得太急,西夏就派兵抢夺,那弄不好,就成了画蛇添足之举,为一个寨子不值。”
“原来如此。”
不过王巨有时也感到惘然,总之,这个计划是他与章楶共同商议的,以稳妥为主。
稳妥了,效率也就下降了。
如果换成王韶在此,他会怎么做?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黄骅将韩韫拉下去吃酒。
王巨则是在沉思,过了一会,他又下了一令,中止了金汤城与顺宁寨两个交盐地点,而是转到了刚刚筑起来的怀威堡。
这个堡在金汤城西边七十多里处,位于北洛水上游,也是顶在最前线的新堡砦之一。
然后又写了一封信给赵卨,毕竟这个怀威堡是属于庆州管辖了,以防赵卨产生误会,他既然敢与韩绛撕逼,一定也是一个麻烦人物,得解释一下。
虽然转到了怀威堡,不过这里的私盐所得,仍属于鄜延路官兵的奖励,所用百姓依然是用延州与保安军的百姓担负运输任务。
其实王巨这样做,还用一个用意……
章楶从定边城来到盐州。
“子安,你那两条露布不妥啊,”两人关系不错,章楶也不客气,直接说道。
“质夫兄,我那两条露布优惠的是四等以下的善户、孝子、烈士、女户、鳏寡与五等以下户,但你认为不久后,环庆还有多少五等户?”
现在两州军的百姓都疯掉了,特别是汉人,几乎是披星戴月地运盐,倒是蕃人稍稍懒散一点,不过蕃人摊派的是兵役,与税赋以及青苗免役法的摊派皆无关,甚至他们都在不户册上。就象现在的环州,户册上只有五六千户,但实际蕃户就有近两万户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