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巨写好了奏章,派人将它送到朝廷。
但没有解释那个绢贷如何用的,还有现在两广的募兵练兵,以及广南西路如此大规模的市易。也不用解释,否则何来的便宜行事之权?
不过朝廷这次下了一道明智的诏令。
准许了王巨的进谏。
从此以后,只要是北调的粮食,无论是商粮或国粮,只要不是调向外国(指倭国与高丽),任何市舶司不得抽解,以宽解北方粮食压力。
准许两广雇用海船运棉,市舶司也不得进行任何抽解。但只限官棉,如有海船运输私棉,一旦查出,连船带粮全部抄没。
为了便利于南北互通有无,在国内贸易的商货只从始发港市舶司进行一道抽解,然后凭由抽解的朱抄,到达任何彼岸,其市舶司都不得进行二次抽解。
“少保,这是好消息。”
“确实是好消息,宽了民力,还利于商业繁荣。”
“少保,我是说可以卖船。”
有了这三道诏令,只要王巨的船队不插足,仅是国内的业务,最少就能养活三四百艘大型海船。不要跑外国了,只在国内南北市舶司跑来跑去,也能混一口饭吃。
所以黄骅提议卖船。
在彼岸造船,木材不用购买,许多劳力又是免费的奴隶,所以造价仅相当于国内的三成。
几百艘船,能赚好几百万贯。
王巨摇了摇头说:“国内的事由国内经营,我们不插手,况且要……知足。其实缺钱就是这一战的兵费,还有移民的安置费用。兵费不过这两三年,移民费用明年就会减少,还能指望明年有大型灾害?不过一些落后的船只淘汰下来,便宜出售吧。我们不插足,明年就要很多货船,现在造船是来不及了。”
“喏。”
“将这道诏令,立即用露布张贴于全境,再派人向广州那边的富豪,说明它的意义,让他们早做准备。该造船的现在就可以造了。至少我在的时候,还能多征一点税赋。”
“哈哈哈。”黄骅一乐。
三道诏令迅速张贴于两广全境。
许多官员看到露布后,差一点泪如雨下,悲催的沉重棉役终于解脱了。
时光一天天过去。
天气渐渐凉快下来,只能说不那么酷热,想要象北方那样天高气爽那是不可能了。
风也开始转向,广南开始大规模向海外运兵。
一直到中冬时分,前后共运去了近八万土兵。余下的则在邕州钦州桂州集训,也是备防万一。
这件事朝廷也知道,并且有部分大臣隐约猜出真相,但也不知道如何去说。说不好吧,一是去海外集训的将士没有回来,无法找到证据。而且若没有这些从海外“雇来”的役民,王巨如何修建前方关寨,修桥铺路。不修桥铺路,广南西路各个峒寨仍然一直处于闭塞状态,那么朝廷也就无法治理,至于峒寨各个百姓反过来因为这种闭塞,处于贫困状态。穷了,就要下山抄掠了。也只有王巨有这个大手笔,这么做。
说好吧,当真好?
让他们不知道怎么说的,还有泉州那边。
葛少华做得不错,至少泉州百姓以为葛少华隐然有萧规曹随之风,很好地将王巨的大治继承下来。
然而那么多百姓又迁徙到海外了。
似乎数量比去年还要多,因为那些海商人又造了许多船只下水,而且还多是大型木兰舟。
可让他们怎么说?似乎这样做,让他们很排斥。
但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人口是太稠密了,迁徙到海外确实是给了这些赤贫百姓一条生路,因为有了这些移民,海商才一年上缴了大量抽解,带来动了商税增加,更是给内库榷香带来庞大的收入,况且这些移民每年还寄回来大量钱帛,不仅养活了许多内陆百姓,又给邮驿司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些收入太庞大了,可以说,这些收入累积起来,都能买下这些百姓。
这是宋朝朝堂君臣的看法。
交趾那边则是另外一种看法。
他们也打探到王巨募征了许多土兵,不过他们消息有限,虽然王巨没有中止商贸,然而盘查森严,交趾商人来了,只能走指定的道路,在指定的场所活动,若出了这个界线,立即捉拿,重杖一百,遣送出境。
虽然还有一些斥候打着行商的名义,绕过盘查的士兵,潜入到宋境,打探到一些情报,可终是有限,不可能再象苏缄那时畅通无阻了。
所以错误地认为,王巨这种做法,实际是变相地让南方六州各族交出他们寨中的丁壮,做了人质,以便保证他们的忠诚。但这样管用吗?送去当兵的又不是这些酋长的子弟,该背叛时还会背叛,只能说王巨这样做,纯粹是钱多人傻。
倒是曲珍在钦州西南训练的那几千骑兵,让他们有些忌惮。
然后打听到的便是王巨派出许多人手,在各州军官府支持下,与各峒寨蛮人进行交易,互补有无。但这种交易不仅是王韶那种单纯谋利性质的交易,比如左右江各峒蛮出产各种刀具,按照民族种类又分成峒刀、徭刀、黎刀,往往大刀赠人,但小刀因为是随身携带之物,从不赠人。不过小刀制作尤为精良,富有民族风情。
在王巨劝说下,许多峒寨开始打制小刀,王巨还弄来皮革、宝石,让他们做精美的刀鞘,是让蛮人去做,王巨仅派人过去指导,因为从他们手中制作,才有那种味道。但换成汉人工匠,就那么一回事了。
有了异族风情,又了精美的刀鞘,马上这种小刀立即变得高大上了,运到北方,马上变得畅销。
而且王巨派出的人也反复劝说,借着少保在广南西路辰光,你们努力变好吧,否则走了,你们就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这也是事实,眼下是谋利性质的经商,但这个利王巨不谋,以后也被其他商人谋走,关健是以前让商人来谋这个利,人家都不愿意来。王巨一走,这些从海外转了一圈的管事经济人们,也随着就撤走了。到时候想让商人来,手中就得有东西。那些商人可不会派人细心地教导的,况且也未必能教好。
再如宜州的蛮人,刀耕火种,也就是冬天来了,将山林放一把火烧掉,用这个草木灰做庄稼的肥料,春天到来,将粟豆芋魁的种子撒下去,平时也不管理,靠天成,秋天来收获了……
如果老天不架势,春汛时连续几场暴雨,所有种籽一起被冲走,秋天没得吃了,于是纷纷下山做土匪强盗,官府不能禁之,俺们要吃饭啦。
所以王巨派人耐心劝说,然后将那些掳来的百姓调过去,替他们修路,修建陂堰,甚至主动替他们修建梯田,架设筒车引水。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特产交换各个农具,实际有时候纯是在亏本经营,怎么办呢,落后到那份上,那来的出产哦。有时候遇到难缠的部族,王巨都不得不放下身架,亲自过去劝说。
更要命的是当地人有许多落后的观念,比如牛,许多地区都养着牛,还知道用家马与野马配合,改良马种,一些高旷的山区还养着南方的山羊。但这些价格高昂的马,蛮人不知道拿来交易,牛不知道用来耕种,反而因为“惜牛”,用踏犁来耕耘。那么养马养牛是干嘛的,吃的!或者祭祀。
与西北羌人一样,许多蛮人“贵种”,王巨乃是以西府宰执的职官身份南下的,并且做得也不错,许多部族贵种了王巨,王巨下来了,将牛马牵出来,要宰杀牛马招待王巨。
这让王巨很无语。
于是王巨下了一道命令,各州县官员得想方设法,改变一些峒蛮的落后观念。
如果谁放不下身体,我就会上书弹劾谁!
因此在交趾人眼中,王巨颇类似于范仲淹,重防御,重民生,但看上去,不会主动对交趾发起进攻。也就是说王巨是一名合格的文臣,但未必是一名合格的武将,或许庆州战役是百姓夸大了,非是王巨指挥的,而是各个武将打出来的,让王巨领了头功……
致命的错误想法!
第642章原来是虎(上)
王巨一度都迷惑住了赵顼。
冬天到来,王巨上书,请求处理八名官员,其中包括一名知州。
朝廷许他便宜行事,各知州知军各监司官员都要听从他的命令,他下令让官员主动放下身体,改变峒蛮的落后观念。这也是无奈,不要说广南东路了,就是广南西路这么大,让他不断地骑马下去处理,怎么能办到?
所以必须让各州县官员配合。
然而有的官员当成了耳边风。
这也是王巨说好的条件,而且到现在,王巨并没有向朝廷请求一文钱支持,甚至广南各坑矿与一些监司的收入,王巨都没有挪用,挪用的不过是可怜的两税。
兵支援了三千士兵,朝廷另外给予了重奖。
其他的就没有了。
所以这个权利实际与威信也等于是朝廷的支持,因此赵顼立即下诏,将这几个官员全部贬职处理,其中两名表现恶劣的官员,官职一起被罢免。
这道诏令让整个广南官场都产生了震动。
王巨却没有当作一回事,继续埋头做事,广南西路也产茶的,但因为宋朝的古怪茶政,禁令广茶不得对外销售,于是使种茶业萎缩,自产自销了。
王巨又从福建路请来一些高明的茶农,教导百姓用先进的方法种植茶业,特别是加工茶饼技术。
再牵线搭桥,不对内陆他路销售,但可以对外国销售吧。
接着再到丝麻业,广南原来不仅有木棉,同样有麻,有桑蚕,有藤,特别是麻产量位于整个宋朝诸路的前三位。
有的部族有了一些先进的工艺,比如蜡染,但许多部族工艺仍然很落后,因此王巨又请来工匠,教导他们工艺,以及染织。其实麻除了织布外,还有很多用途的,比如麻绳,麻袋,麻纸……仅是一个麻,就能改变无数百姓贫穷的状况。
其实非是广南西路不好,相反的,有很多出产,只是无人用智慧去带领,就象黎布,王巨提议,赵念奴派人去指导,仅是一个黎布便使许多黎人变得富裕,以至许多黎人呼赵念奴为圣公主。
当然,象王巨这么大规模指导,一般官员是望尘莫及了,一没有那财力,二没有那人力。
因此听到王巨在广南所做的种种,赵顼郁闷了。
朕让你去广南是平灭交趾的,你却认真内治广南了。
但又不能说不对,难道内治错了吗?这才是主旋律,就连保守的吴充提到王巨在广南的做法,也交口称赞……这不亚于让司马光称赞吕惠卿,容易吗?
而且王巨也说好的,三到四年,才一年不到呢。
赵顼还奇怪一点,王巨这次到广南,做法比较软。以前无论修建郑白渠,还是知庆州、泉州,王巨开始时都是十分强硬的,第一年必定会弄死几个人,用此用震慑,然后才一步步做妥协,最后取得大治。这叫先难后易。
然而一般官员是学不来的,虽难了,但王巨有本事带着大家发财,这才能换来双方的妥协,以达到王巨的目标。
所以王巨自傲地说了一句,我不是坏人,会救人,我不是好人,会杀人。
这句话在后宫中都有嫔妃议论,然后嬉笑王巨不是传统的好人,但还是一个好人,不然百姓不会爱戴,只是这个好人与其他好人不一样。
但这一回显然不同,从开始,就用了宋朝“主流”的方法去治理,包括募兵在内,以收买为主,惩罚为辅,甚至罕见惩罚。
难道广南西路那个地方当真那么复杂,连强势的王巨去也不敢强势了?
有的赵顼还不知道。
王巨确实是采用了“主流”政策去治理,而且也用了心。但还有一些酋首不领情,甚至交易时还杀害了王巨手下的两名管事,请来的几名随从,四名配合的胥吏,七名衙役,一名翻译,有六次商货被劫。
就是这样,王巨都没有动手!
软到这份上了,与宋朝其他士大夫有什么区别?
打听到这个消息后,春天到来,交趾主动派使者来了,让员外郎陶宗元带着五头驯象来到邕州,驯象是献给宋朝的。但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让宋朝归还广源、苏茂五州。
邕州知州是陶弼,因此派了一个姓陶的过来。
陶弼通知王巨,王巨说让他去京城。不过王巨也做了一件事,找来十头驯象,派人交到交趾,这是我们大宋赐予你们交趾的,但也有一个请求,你们行行好,将掳来的百姓释放吧。
并且将此事也上书给朝廷。
大象在这时代很多很多,不但百姓养着许多大象,因为野生大象多,以至经常践踏了百姓的庄稼,撵都撵不走。五头驯象,就想换回五州之地?
随后王巨还说了几件往事,那就是交趾对宋朝的多次抄掠。
丁朝与黎朝还要好一点,特别就是这个李朝。比如真宗时,一个獠户犯罪,逃到钦州,李朝以追逋的名义,大肆寇掠如洪寨,杀死无数宋朝百姓。天圣年间,李朝又让驸马亲自率兵,剽掠边民。仁宗时,李朝更加肆无忌惮,景佑时入侵思陵州,掠无数牛马,焚烧许多百姓村舍而还。皇佑时,以追逋逃亡士兵为名,进入宋境,掠无数百姓牛马而还。到了赵顼继位时,为了让交趾安份,赵顼主动示好,将广源州赐于交趾,仍不能阻止,交趾继续时不时小规模的越境抄掠。
这是公开的,不公开的便是与宋朝邕州一些不法商人联手,每年买回几百名几千百宋人,其中以汉人为主,但人是怎么弄过去的,多是坑蒙拐蒙,让百姓上当,有时候是强行绑架,将百姓押到交趾。这些宋人过去的待遇,现在广南西路那些“黑奴”什么待遇,这些宋人就是什么待遇。
交趾境内没办法查了,因为广源五州又收回来了,有一部分宋人就被卖到这五州,王巨花了很大代价,才将这些人陆续解救出来,一个个折磨得不成人形。
这个小国家就是这样对付我朝,回报陛下的,现在让使者带着五头不值五匹骏马价格的驯象,想要换回广源五州,能不能答应,陛下与诸公看着办吧。
这不是秘密奏章,王巨当着琼娘面写的。
实际琼娘很机警,现在王巨办事,大多数也不回避她了。
琼娘不解地问:“我朝如何容忍的?”
这就是她的聪明之处,不说交趾残忍,尽管交趾比西夏人更残忍。关健是他们这么残忍,这么多年宋朝居然一直忍受了,这才是奇怪的地方。
“太宗时,赵普妹夫候仁宝受卢多逊排挤,贬知邕州。候仁宝在邕州呆了九年不得调任,担心自己会老死在岭南,正好黎氏替代丁氏,于是上奏太宗,说交趾内乱,朝廷可以借机拿下交州,他愿意进京向太宗禀明具体情况。然而又被卢多逊阻止,太宗听信卢多逊建议,从荆湖抽调了一万多士兵南下,以候仁宝为主帅,孙全兴等人为副将,水陆进攻交趾。然后于白藤江畔与交趾作战,初战虽捷,却因为孙全兴后军逗留不行,候仁宝又中了敌人诈降之计,孤军深入,由是战败。”
“只一两万人就想灭交趾?”
“那时候交趾远不如现在强大,如果用兵得当,两万兵马不算少了。随后到了真宗时,又有人提议,但被真宗否决,于是南方一直用了苟安政策,一直保留到现在。”
其实从宋太宗时就做错了。
第一是过于轻视。
郭逵南下,还是犯了这个错误,尽管兵马数量庞大,还是轻视了,甚至都不了解交趾的情况,十万大军,二十万民夫,就匆匆南下了。
可怜王巨为了多迁徙百姓,绞尽脑汁,但这几年,因为交趾,就生生糟蹋了二十多万人,还有好几万,甚至十万百姓仍在交趾做奴隶……
第二那时交趾一直没有真正的正统,丁朝与黎朝尽管开始有了正统,时间不长,不能深入人心。但到了李朝,正统开始存在了。还有这个最复杂的热带雨林地形,想要顺利收复,并且以安民心,那是不可能的。这一条上,赵顼也想得简单。
也就是宋朝错过了最好的收复时机。
如果不是航海,让王巨想出那个北部湾海盗计划,换王巨来,王巨也许有办法真正打败交趾,但没办法占领。
“官人,妾身是不是感到哪里错了。”
“想得不错。”
“哪里错了?”
肯定错了,但王巨都说不出所以然。
想想前世,美帝将叙利亚用一个民煮将叙利亚等国家弄得国将不国,民将不民,但国内还有许多精英整个舔着美帝的屁眼。
倭寇造了那么多孽,南洋那些猴子还说倭国是好国家。
但反过来,以后这些猴子对华人下屠刀比倭寇还要残忍,天朝都一直忍了,以和为贵,然而这些猴子却个个不领情。
难道仁义不是王道,屠杀才是真正的王道?
王巨也想不明白了。
他用火漆将奏章封起来,送向京城。
去交趾的使者回来了。
如果是那个民间传说中庆州大捷的王巨,交趾也许会害怕。但是仁爱的士大夫嘛,也就当空气了。
李常杰亲自接见,然后皮笑肉不笑地说:“我们交趾是属国,中国是上国,你们那个少保却向我们交趾献十头驯象,这不合礼法啊。不过看在两国和好的份上,咱家就代陛下收下了吧。”
使者连交趾那个小国王都没有见到,便被轰回来。
而且这句话颇有含味的,王巨说是赐,李常杰说是献,何谓献,下国对上国送礼,才称为献。
说不定后世交趾史册就会记载此事,宋朝两广边疆大吏向交趾献驯象十头!
王巨也不怒,正好,并且王巨还保留了原本。
于是又将他的原本,以及出使经过写了下来,一道又送到京城。
一前一后到了赵顼手中,赵顼也知道王巨这是恶心一些想要和平的大臣,但看后,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在宫中暴跳如雷。
陶宗元就在这种情况下,带着五头驯象,到了京城。
结果可想而知了。
他同样也被轰出京城,你们交趾的驯象太贵重,朕受不起。
“这是怎么一回事?”陶宗元在路上茫然地想。
三月便到来了。
姚雄先带着四万兵马,从彼岸乘船返回。
四万大军在后面向邕州开拨,姚雄先骑马赶向桂州。
看到姚雄,王巨高兴地说:“你们回来的正是时候……”
第643章原来是虎(下)
“伤亡了多少兵士?”王巨问。
“伤亡了三千余人,而且诸岛合在一起户数少则可能有二十万户,多则有三十万户,比少保预料得多。”姚雄答道。
这个伤亡也包括了非战斗性的伤亡,有生病死掉的,不一定是疟疾,各种各样古怪的病,包括水土不服引发的各种病症,还有的被毒物咬死的。真正死于疟疾的不过三四百人而己。
不过这一行,在王巨反复叮嘱下,预防工作做得好,否则就多是南方土兵,也会有更多的兵士死于疟疾。
但也有一半伤亡于战斗中。
那怕王巨花费了无数钱帛,几乎人人装备了优良的锁子甲,优良的刀弓。
主要原因就是彼岸岛屿生活的土著人太多了,其实面积也不大,主要就是吕宋岛以及周边的几个小岛,在南面还有几个大岛屿,但与燕达这一行无关了。其面积合在一起,还没有福建路大,也就是这个人口密度几乎能与广南相仿佛了,比广南西路还要密集。
幸好如王巨所说的,文明比较落后,没有精良的武器,也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而是分成了几百个大大小小的部族。否则伤亡还会更大。
但姚雄也没有怪王巨。
岛上太复杂了,作为岛是一个大岛了,但以面积计算,也不是太浩大,可就这么点大的地方,无数个部族,各自语言不同,风俗不同,各种各样的地形,然而作为生存地,姚雄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好地方,有很多河流,雨水充足,还有许多热带果树,就是热。如果能适应这里的天气,再开发出来,估计就是这一片地区,就能养育上百万户百姓。
其实还要感谢王巨很早就让康怀慎与沙回宝带着迁徙百姓中的丁壮,在这里开拓与战斗,至少对海滨地区情况比较熟悉,否则盲目上去,死亡率会更高。
王巨脸色也变了变,心想,幸好当初就没有将主意打到主航道哪里。
于是问:“东良那边进行得如何?”
“还比较顺利,为此,好几次让燕将军头痛万分。”
毕竟在那种环境下配合,又是那种情况配合,十分不容易的。
况且燕达还想活更多的人……
王巨笑了笑,说:“去邕州。”
一行人骑马来到邕州。
一年时间过去了,在王巨与陶弼联手推动下,邕州城略略恢复了一丝生机,不过现在邕州也开始在戒严。
交趾讨要五州之地了,宋朝给,大事去矣,这个则是王巨努力了,所以才有了十头驯象的故事。但是宋朝不给,说不定交趾以此做借口,又会出兵。
陶弼也长舒了一口气:“来得正是时候。”
毕竟主力军队全部送到彼岸集训了,广南西路留下的兵力不足。
王巨说道:“陶公,可以上书了。”
“真上书?”
“我承诺过燕将军的,不这样,这些百姓不能安置。”
“确实不能放在广南……”陶弼说道。本来广南各部族桀骜不驯,王巨正想办法加强融合呢,如果将这一批对宋朝怀着仇恨的昆仑奴留下来,广南西路会更加复杂。
“只是这样……”
“陶公,弹劾我的人还少吗,不在乎你一个,这叫虱子多了就不怕痒了。”
“那我就写了。”
陶弼伏在公案上,当着王巨的面,写了一份“弹劾”奏章,说是王巨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群昆仑奴,敢情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