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燕将军,自从郭公将你们追回后,交趾请降,你们三军逗留在富良江北岸,又有好一段时间,致使军事疫情增加,所以郭公急欲撤退,陶弼阻拦,郭公气怒之下,连夜带着中军不下军令就撤走了,致使军中一片狼籍。这还能用郭公想招降耽搁了时间来解释,但郭公未进入交趾之前,却在邕州逗留了那么长时间,岂不是很古怪?”
“我也不大明白,只是郭公位高权重,生性冷淡,非象少保,我不能质疑。”燕达叹气道。
“你来看这份诏书。”
王巨将这份没头没脑的诏书递给了燕达观看。
诏书上说了一件事,泸州蛮又闹事了。
这是三年前的一笔糊涂账。当时纳溪砦砦民与罗苟蛮争鱼笱(一种安放在堰口的竹制捕鱼器)。这里的百姓都是比较剽悍的,两相冲突起来,互相斗殴,一名罗苟蛮被纳溪砦的砦民杀死。罗苟蛮气愤不过,说汉杀吾人,官不尝我骨价,反暴露之。于是反叛。
提点刑狱使穆珦便说,纳溪去泸仅一舍路,罗苟去纳溪也仅数里,今托事起端,若不加诛,则乌蛮马望,为害不细。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朝廷做得不好,可以派人来争辨,杀了人可以要求朝廷追捕凶手责任,但不能动不动就造反哪,那成了什么?
于是朝廷让韩存宝率兵击之,韩存宝召泸州南边的归来州酋长乞弟为犄解,讨荡五十六村,十三囤罗苟全部乞降,于是罢兵。然后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元丰元年,乞弟带着六千兵来来到江安城下,说不对啊,我替朝廷卖命了,朝廷最少有一个犒赏的什么吧。但现在我替你们将罗苟蛮摆平了,怎么什么也没有捞到?于是时常来闹事,泸州知州乔叙便派人主动与乞弟联系,与之打誓,就是相互盟誓,宋朝给其官职,给其统治权,但名义上得归顺宋朝。
泸州通判家定国就劝阻说,有事而誓,犹不足以示威,今无事,而求其誓,是徒纳侮也。
这说得也是实际话,就象王巨用兵南方,如果有足够的能力,会同意这个盟誓吗,直接卡嚓了,然后均分耕地,改土归流。
乔叙不听,赠予金银,乞弟巴不得了,于是派他的弟弟阿字与蛮奴沙自阿义在长江边上的县城江安打誓。
好处也得到了,大名也有了,那就算了吧。
然而乞弟看到宋朝官员软弱了,他又正好与西北方向的夷牢蛮首领杀一毛有仇,但夷牢蛮后面就是淯井蛮,淯井蛮在首领得个祥的带领下,与熊本约誓,归顺宋朝,永不侵犯宋境。并且这次不管是做样子,还是真出兵,确实配合了燕达扫平东川郡各部。因此乞弟不敢报复杀一毛。
打誓结束后,我也是宋朝的蛮首了,于是用杀一毛势力范围内的罗个牟村欠他旧税为名,又拉拢了泸州西南边境的宜州蛮,围攻罗个牟村。
按照原来淯井蛮与熊本的约定,蛮有仇杀,汉为救援。但这个约定并不是对付乞弟,而是防止淯井蛮倒向宋朝后,乌蛮各部用兵淯井蛮,所以不得到宋朝的保证,他们不敢倒向宋朝。
现在有了这个约定,而且我们对宋朝忠心哪,刚刚配合你们将乌蛮各部拿下,为何容忍乞弟对我们用兵?
因此杀一毛就责问驻守在淯井蛮的供职官任光秀。
任光秀也弄不清楚上面的这些大人们在搞什么鬼,于是去江安告急。
江安知县阿宗范便劝乞弟退兵,乞弟不听,阿宗范只好向梓夔路都监王宣汇报。
王宣便与都巡检王谨言、江安驻泊都监郭晏会兵,带着八百官兵,抵达罗个牟村。那就立即开战,或者撤退。但这个王宣开始种种奇葩。
王宣以为仅是一个蛮部,很容易对付的,实际真不能小视这个归来州,它拥有后世的叙永、古蔺二县,虽然地广人稀,可仅论面积,不比泸州面积小多少了,再加上晏州蛮的支持,现在兵力达到了六千人。八百对六千,王宣有些心虚,便派使喊话,我们开战。
宋军兵力虽少,不过乞弟也不傻,这里兵力少,后方还不知有多少兵力呢。宋朝真出兵了,他心中也发虚,就说,我近与汉家打誓,不敢犯汉,罗个牟欠蛮旧税,我故仇之。
乞弟软了,王宣却硬了……
反正这世道,往前去,往后去,真不能软,软了就要被人欺了。
于是坚决要求开战。
乞弟更担心了,便说,我们蛮人不敢先为恶。
王宣又进一步让任光秀前去督战,任光秀胆子也大,突骑驰向阵前,与乞弟说了几句很气人的话,然后抽身立于山坡上。
乞弟怒极,四下里围了过来。王宣与其子王琥力斗,乞弟心虚,下令撤军。
晏州诸蛮急了,以地画刀,说道,我们跟随你,听随你命令调动,你一旦撤退了,汉人必杀死我们。他日你们也休想索要我们的税赋了。
这有两个背景,一是晏州在泸州境内,而归来州在泸州南边。
二便是一些部族也重视税赋了,无论罗个牟村,还是晏州蛮,不仅可以征税,还有一部分商税。这两个地区东南就是让王巨头痛的东南诸夷,西南则是乌蛮各部。这个税赋可不少的。
以前罗个牟村税赋就属于归来州征收,不过杀一毛随得个祥与熊本盟誓后,就不再象乞弟交税了。所以乞弟与杀一毛结下了仇恩,乞弟所说的欠蛮旧税也就是指的这个。
乞弟只好开战。
八百破六千也能办到的,但肯定不是王宣这手下八百官兵。
于是先是王谨言阵亡,随后郭晏接着战死,王宣知道必败,将儿子王琥回报禀报,又说,我当以王事而死。王琥说,父死于此,子复何往?
父子二人双双战死。
死得很壮烈,但这一战能这么打吗?有没有摸清楚敌人的情况?匆匆忙忙而战,能不能以八百敌六千?
诏书上便是这一战的经过。
燕达放下诏书,奇怪地问:“朝廷为何将这一战用诏书形式通知少保?”
如果在戎州一带,还能说属于王巨开边范围的事,但这是在泸州的南边叛乱,与王巨屁的关系也没有。或者说王巨知枢密院事,这是职官,非是差官,不是真的西府宰相。
“与我肯定没有关系,但我担心吴公啊。”王巨说道。
第697章芒种
“吴公?”燕达奇怪地问了一声,随后不说话了。
如果是吴充从中作祟,郭逵肯定会犹豫不决的,在宋朝武将不值钱,那怕他一度担任过西府副相之职。
不过王巨是士大夫,是文臣,所以吴充不便公开说,于是将这件事用诏书形式通知王巨。
琼娘问了一句:“吴公会不会将熊公的兵马调到泸州?”
“这个不会,泸山江南地区多山多林,蕃骑难以发挥作用。如果仅是指那五千川兵,从其他地区皆可以抽调。再说,熊公的兵力如今在雅州备装待发,一个泸州南方,一在成都府西侧,两相相隔遥远。吴公就是有此意,在两府便不得通过了。”
燕达忽然问:“吴公与少保有恩怨乎?”
王巨摇了摇头。
如果说吕公著还差不多,至于冯京与吴充,王巨与他们有什么恩怨,顶多略有些争岐,但这岂不是很正常不过?
燕达终于想到了:“吴公反对用兵南方?”
“可能是吧。”
其实王巨也无所谓,如果这事儿发生得早,反对开边大理的大臣们还能用此做为借口,阻挠自己。但现在箭在弦上,就是熊本的兵马也要即将出发了。用什么来反对?
是兵力伤亡过重吗?
各地有反抗,陷入泥沼吗?
用掉许多钱帛,劳民吗?
都没有,并且大捷在望,如何阻挠。
王巨这是担心平定大理,他返回朝堂,会面临的麻烦。毕竟现在吴充位高权重,不亚于当年的王安石。
但王巨担心过头了。
诏书确实是吴充发给王巨的,本质上吴充也确实对开边南方不大感冒。以前岂不是很好吗,如果再象唐朝时那样,被南诏拖累那该怎么办?
不过王巨节节胜利,赵顼好功,吴充也不好明说。可这时候朝堂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接到王巨奏疏,大家都知道大理基本上能收复过来了,本来大家对王巨用兵就不会怀疑,况且大理自己儿内部还搞篡位与分裂,如何是王巨的对手。
因此根据王巨送来的情报与地图将大理分成三府,善阐城与大理城毫无疑问置府了,另外大理第三城建昌府同样还保留着府的编置,余下划分为十五州七军五十五县,若干羁縻州,羁縻州不问,这要等王巨将大理平定,才能得知羁縻州的数量,不过多也罢少也罢,反正不用朝廷委任流官。
但就是这些府州军县,要委任的流官数量也极其庞大了。
并且大理新近收复,对官员品德与能力要求额外严格,所以这么多流官,让吴充头肿了。
最让吴充头大的,许多官员不愿意去大理,这不象交趾,虽然同样偏远,而且天气酷热,可哪里迁徙了大量内陆汉人过去耕作,容易治理。
但大理有多少汉人?
都是蛮人,听说这些蛮人还十分剽悍,动不动就拨刀子你捅我一下,我刺你一下,这样的地区如何治理?
所以正好接到归来州反叛的消息,吴充没好气,将事件经过原原本本让堂吏书写下来,发给了王巨。
不过诏书发出去不久,吴充便病重去世了。
人死了,妖蛾子一起出来了。
郭逵犯下错误,先是贬官,赵顼怒气还没有消解,索性让郭逵闲赋洛阳,并且派使责问郭逵,你为何在邕州摇摆,又在富良江畔摇摆,并且不让燕达与苗履乘胜渡江。
说的不算,得做出来才算。
燕达成了此次王巨南下用兵中的第二号主将,可见王巨对燕达的器重,但燕达表现真的不错啊。不但用兵厉害,如今广南主力军队几乎就是燕达练出来的,尽管那个实战训练颇有争议。
郭逵被逼得没办法,于是在今年含含糊糊地说了一件事,是吴公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安南事以经久省便为佳。
吴充弄出这句话,让我怎么办?
正好吴充去世,赵顼也不好追究了。
然后在史上吴充的孙子吴储与吴侔与“神仙”张怀素有来往,皆坐死,于是蔡條在《铁围山丛谈》里记载此事时,隐晦地书写了一句:盖逵承望相臣风旨,因致坐毙。事未竟,会吴丞相以疾薨于位,得不治。其后几三十年,当大观之初,吴丞相之二孙曰储、曰侔者,以同妖人张怀素有异谋,皆坐死。一时识者咸谓安南之役,天之所报云。呜呼!执事之人,主国家谋议者,可不谨哉!可不戒哉!
意思如果不是因为吴充私心作祟,让郭逵产生动摇,如何有那两次摇摆,没有那两次摇摆逗留,就不会让军中产生大规模的疟疾传染,死掉那么多军民,更不会让交趾继续逍遥法外。
所以报应来了,报应到你孙子头上!
当然,现在王巨还没有听到吴充这句话,甚至都不知道吴充已经病逝。
因此再问燕达,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当真一辈子呆在南方不成?
虽然还是未问出什么,但大约断定吴充对自己用兵大理不满。因此写了一篇长奏。
奏中先说第一件事,李斯说,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一座小山,轻而易举便能用火药将它炸毁,但能不能将泰山炸毁?一条小河,轻而易举就将它堵塞,但能不能将长江堵塞?就象交趾李朝,一二三湮灭在历史长河了。国家小了虽易治,但能长久吗?
这说法也不对的,科技进步到一定地步,照样在长江上修三峡工程,不过对于宋朝来说,是休想将长江堵塞了。
但这个意思还是正确的,国家大了,必然难治,可是综合力量无疑就强了,也比较耐操了,就象后世,无论列强想瓜分中国,有没有瓜分起来,如果不是慈禧这个老妖婆子,连半殖民地地都休想捞到,相反这些列强会陷入沉重的泥沼战。如果国家不大,早让倭国入侵成功了。如果国家不大,早让美帝颠覆了。想一想中东那些小国家的命运吧。
况且得到大理,代价并不高。
第二件事便是这个归来蛮,还望朝廷尽快解决。
为何呢,它的西边就是易溪等乌蛮部,虽然有一些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但许多地区因为时间紧迫,不得不继续羁縻,包括这个易溪部。
王巨经营这里,便是为了未来大理与巴蜀保留一条畅通无阻的通道,不过左右皆是羁縻地区,因此这条通道实际很窄。
通道有多重要,一是未来这里可能会有大量铜矿,并且已经勘探到一处铜矿。
二是商贸往来。
三便是军队能相互联系,书信消息能迅速送达。就象这份诏书,如果不是这条通道打开了,那么最少得晚半个月时间,才能送到王巨手中。甚至他与熊本的联系都变得很困难。
如果让归来蛮与易溪等部联合起来,随时便将这条通道切断,大理弄不好就成了孤悬的海外之地。
不过这一回用兵归来蛮,一定要打探消息,谋定而后动,象王宣那样用兵肯定不行的,八百对六千,还是匆匆忙忙地应战,岂能不败?并且能聚集六千兵马,说明归来蛮实际不可小视了。
不仅要立即用兵,还要狠狠地震慑,否则即便平定大理,泸州地区仍动荡不休。
第三件事便是讲到治理,动乱的根源不是普通的蛮民,其实许多蛮人地区普通的蛮民比汉人更可怜,他们不是民,而是奴,真正的根源便是这些蛮首,因此得想办法改土归流。例如象这次叛乱,便是一次改土归流的大好时机。改土归流了,其境也就太平了。
而且现在就有一个最好的观察场所,王巨在广南西路许多蛮区实施了改土归流,让京城派巡察官员下去看一看变化,与百姓的生活情况,就能看到效果如何。
然后将奏疏送走。
两军忽然变得很平静。
“大瞟信(皇帝),宋军分出一路兵马自牟州南下,剿杀豪强,分配土地。”斥候禀报道。
“分出三万兵马,还有原先攻打秀山城的那几万宋军也在剿杀豪强,分配土地,并且渐渐向最宁府方向转移。”
“下去吧。”杨义贞看着地图说道。
王巨这个改土归流已经不算是一个秘密了,并且一度让杨义贞感到很艳羡,以前大理各部强横,也成了大理治国的一个弊病,只有象王巨这样,以后才能做到真正治理大理。
不过他是学不来的,王巨是外来人,可以这么做,而杨家是当地豪强,牵扯了更多的因果线(指利益关系),如果这么做,即便环境许可,也只能引起更大的反抗。
现在就是一个机会,各部豪强多带着丁壮来支持两家了,支持高家的兵士与豪强们要么被王巨击毙,要么关押起来,各地兵力空虚,正是改土归流的好时机。
所以王巨让姚麟带着三万兵马,并且从战俘中找出一些人做向导,又让余下战俘兵共同做着民夫,押运粮草,并且许诺押运粮草结束后,就释放他们回家了,另外还有一定的补贴。
当然,这只是普通的士兵,各军的将领继续关押着。并且押运粮草的还有来自罗殿地区的士兵,他们负责着监督。
三万大军力量虽强大,可是每天消耗是很惊人的。
姚麟带着三万兵马,徐徐向南推移。
杨义贞暂时舒了一口气,即便高家召唤了许多兵马过来,各地仍有一些反抗力量,而大理面积太大了,即便一个威楚府与最宁府,王巨不折腾三四个月,都没办法做到真正改土归流。
但因为分出两股强大的兵力,暂时宋军对他构成不了威胁。
他在打听宋军的消息,王巨也在打听他的消息。
杨义贞并没有甘心束手就擒,正好大理多年来积攒了大量财富,于是杨义贞将这些财富拿出来,继续从后方招募了大量士兵,在他厚金重赏下,包括偏向高家的永昌府各部又陆续派出大量士兵。
王巨听了表示肉痛。
大理城中的财富都是钱哪,他现在最缺的就是经济,现在却让杨义贞全部糟蹋了。
苗履看到王巨的表情,有点儿好笑,因为这个计划正是王巨制订的,不这样,姚麟如何调转方向,迅速进入永昌府境内?以后又如何顺利在永昌府境内实行改土归流?
但他不知道这个经济,给王巨带来多沉重的压力。
并且也给章惇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王巨缺少经济,还缺少粮草。
这个粮食除了从广南那边一步步运过来外,正好交趾旱季稻开始收割,于是王巨请求章惇支援。
怎么办呢,章惇只好发动百姓,将粮草利用富良江之便,运向大理。
关健是交趾境内并不是象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所想的那样,依然有许多交趾原来的百姓继续化身为强盗,四处抄掠。但这些人作恶时间不长了,只要大理城之战结束,王巨就用不着这么多兵力,并且为了就食之便,会将许多军队调向交趾!
时光一天天过去。
王巨的东路军队已经完全撤离了善阐府与秀山郡地界,转移到了最宁府,这也意味着他们离主战场更偏远了。
姚麟的兵马也正在哀牢山与无量山之间苦战。
或者这时候他能领会到当初燕达的心情,几乎全部是山多林茂的场所!
芒种不知不觉到来。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智慧,特别是二十四季节,如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则是降雨增多。惊蛰则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的冬眠动物。春分则代表着昼夜时间一样,从这一天起白天时间开始变长了。清明则是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则是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古人说的风调雨顺就是指这个,该落雨时落雨,该天晴时天晴。如果清明雨水多,谷雨则天天晴朗,这一年的夏收则完蛋了。
立夏则是夏天开始,小满是指麦类籽料开始饱满,芒种则是带芒的麦类作物成熟。
芒种,收获时季!
但这次的芒种与收获无关,因为大理的二四十时季,与中原截然不同。
它只是一个行动计划的代号。
到了芒种,三路大军齐齐行动。
“钻了这么久,终于到头了。”姚雄说道。
其实若不用兵,无量山景色还是不错的,说不定在某一个山洞还有一个神仙姐姐的雕像……
但用兵了,在这个地形里无疑很苦逼,特别是许多山区,即便原先的大理,也无法直接管治,当然,这些部族也多不听高杨两家调动,因此各部都保留着一定的力量。
二十多天用兵下来,虽然将许多部族均分耕地了,但是宋军陆续产生了许多伤亡。最让姚雄气愤的是,这一均分土地,对普通寨民是一件好事,但这些寨民仍不领情,甚至继续反抗。
不过姚麟倒也沉得住气,因为王巨所做的这件事,即便当初宋朝平定巴蜀都不敢做的。但他也低估了宋朝某些士大夫的能力,就象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朝平定后,张咏敏锐地默认了李顺王小波的“均贫富”,也就是均分的耕地,为各户的耕地。由是这一地区百姓户数激增,却没有产生严重的兼并。
张咏可没有金手指的。
但王巨这么做,难度确实不小,即便灭掉杨义贞的军队,还要用兵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勉强将大理平定。是勉强,许多地区王巨仍无能为力。特别是那些以狩猎为生,刀耕火种为辅生活的部族,让王巨如何均分耕地?还有一些部族过着原始共产的生活,只是极度落后,并没有严重的兼并剥削现象,王巨如何均分?至于那些地形恶劣的地区,王巨更是束手无策了。
不过相对而言,南方肯定比北方大草原好,因为各部族活动范围终是有限,而非是象北方,那是真正的游牧,用中原的这套制度,在这时代,根本就没有办法治理。
说完这句话,三军开始行军,翻过无量山,直指孟佑地区,目标,永昌府……不是,而是绕过永昌府,直指云龙赕。并且这一行也改变了以前的做法,行军速度变得很快,甚至为了提高速度,让所有押运粮草的战俘与一万战斗力稍差的战士全部回去,战俘将会立即解散,余下的则继续做为后勤兵种,押运粮草配合王巨的主力军队行动。姚麟叔侄则带着两万精锐战士,以及少量干粮,就开始迅速上路了。
另一边的军队同样憋了很久。
“哈哈哈,”苗授渡过大渡河,高兴地大笑。
这几年因为王巨,他与刘昌祚一直在河北主持训练边兵事宜,错过了许多战功。
现在终于到了他大显身手之时。
可能结果会让他有点失望,因为在大理西北各地,大多数兵力都让杨义贞抽调到大理城了。
这两路兵马行军消息,暂时还没有传到杨义贞耳中,他最关注的还是王巨这支军队。
琼娘说道:“官人,要小心哪。”
“放心吧,今天是芒种,我是收获麦子的,岂能有危险?”
若这算是麦子,那也是一个超级大的麦子了。
第698章第三个(下)
“董蒿,就看你的了。”燕达说道。
“燕将军,放心吧,交给末将。”董军将说道。
随着他走出大帐,开始一连串的下令。接着大量虎踞炮被推了出来,放在关寨前。
大理城位于点苍山脉东侧,这里同样是多山地带,不过在它的东面则有许多巨大的盆地。然而在这些盆地东面又是茫茫群山,当时杨义贞就是借助这些群山的地利,阻挡了高智升大军继续西上。然后才有了燕达与和斌两军夹击,杨义贞反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