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3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来南方的将士确实是打出来了,然毛用。

除了镇压一些叛乱会得力外,朝廷是不可能继续在南方大规模用兵的,那不是用兵,是不知轻重了。

可这些将士又不能调到北方来,就是调到北方来,多半也会息菜。

而且经种姚二人这么一折腾,又是近千万贯下去了。

还不止这些开支呢,姚麟以太原府兵马总管去了河东,但不是在太原,而是负责岚州与石州新兵的训练与开垦,这些边军得发放薪酬吧,得装备器甲吧,到处都在用钱。

因此这个一千万贯支出冒出来,让王巨头痛了。

回到家中,王巨将韩韫叫来:“你去陕西,打探一下贺兰石如今的产量。”

这个家当得不容易,还得受气,那么就用西夏人来撒气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785章动手了(上)

“太保,要动手了?”韩韫高兴地说。

“得看。”

韩韫明白,主要还是看西夏那边的产量,如果产量依然很高,那还是无法操作的。

“你先去渭州,将情况详细地与章质夫说一下,让他配合你。”

王巨手中备有大量贺兰石,而且是贺兰石价格最贱时备藏的,后来价格渐渐上涨,王巨依然让韩韫继续收购贺兰石,不过却让韩韫开设了十几家文房四宝邸店,有的邸店规模还很大,特别是京城相国寺旁边的那家邸家,年营业额几乎超过了十万贯。但这件事一直保密着,与打探情报无关,主要是就未来计划操控贺兰砚价格的。因此虽然花高价在继续收购着,但是各家邸店的利润,与贺兰砚加工的利润,抵消了一部分成本,否则这么多年下来,花费会翻上两倍!

韩韫又在镇戎寨军城里,买下一栋大宅子,就着这个宅子,将后面花园与杂房改造成四个大仓储。七成贺兰砚就放在这两个仓储里。如今储量不是论个计,得论吨计,整整将四个仓储堆了有三人多高。

韩韫刻意让他侄子亲自过来看管着这四个仓储,同时又让他侄子平时收购一些皮毛,用以迷惑别人。

不过当时与章楶没有多少关系,原因仅是因为镇戎寨乃是西夏与宋朝两大互市之一,道路又通畅,利于收购贺兰石。

但这个投入,也未必会是亏损,只要能操作成功,可能会翻倍将投入收回来。

现在是打探情况,到操作时同样也要章楶配合。

当然,如果章楶泄露出去,到时候只会竹蓝子打水一场空了。

但这是不可能的。

韩韫点头,又问:“太保,如果撬动大宋的经济,会不会成功?”

“想撬动大宋的经济,很难的,它的经济体量太庞大。唯一的漏洞反而是银行司,但就是银行司,除非彼岸来操作,无论西夏或是辽国,都没有那能力操作。”

“彼岸胜过了辽国?”

“彼岸经济总量肯定超过了西夏,但没有超过辽国,就是年收入,也未必超过辽国。”

这几年移民数量也很多的,放在宋朝可能无所谓,反而这些赤贫户与烈士家属迁徙走了,是减去了负担,然而这四年迁徙了二十余万户,立即使彼岸人口激增。

今年彼岸人口总量达到了八百多万,这个人口总量也快接近了辽国核心人口总量了(指不包括羁縻区在内的直辖人口),但彼岸口数虽然在膨胀着,却多是幼儿婴儿,想要他们得计,得要等到十几年后了。

所以王巨做了一个客观的评价,他又说道:“若论总财富,则更不如辽国了。然而辽国虽然总财富可能胜过彼岸数倍,十倍,却不能全部抽调出来,

所以彼岸能撬动大宋的经济,同时也没有人懂,更因为敌我两方,不易操作,所以辽国也做不到。”

因此它是漏洞,又不是漏洞。

彼岸来撬动宋朝的经济,真发疯啦?就是有矛盾也不能撬动,总的来说,彼岸在这几十年,必须是依附大宋而成长的。

王巨又说道:“而且想撬动银行司,除非将银行司的本金兑现出一半,在恐慌之下,诸商贾就会反复兑现,导致绢交信誉失败。于其说彼岸,不如说宋朝的内部,如果商贾们联手,以他们手中的经济,朝廷又不做为,就可能危胁到银行司的安全。不过只要这十几年内宋朝没有大的变动,银行司的本金达到相当于四亿贯的金银时,即便这些商贾联手撬动,也非常困难了。”

但也不好说,如果内部完全腐败了,纵然这两年,王巨替银行司制订了严格的制度,说不定银行司还会轰然倒下。

“原来如此,太保,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

“也许能吧,”王巨含糊地说道。

宋朝长就长在经济,西夏短就短在经济,所以王巨这么安排了,但它毕竟是史上第一例如此明确的经济战,能否成功,王巨也不好说了。

韩韫没有耽搁,立即去了西北。

王巨则来到银行司。

张商英将王巨迎到后堂,此时后面作坊已经停产,因此十分安静。

王巨呷了一杯茶,使了一个眼色,张商英会意,让衙役退下,王巨这才说道:“明年发行绢交,太祖交、太宗交、真宗交、仁宗交与英宗交比例各自是三十比三十比二十比十比十。”

“太保,难道经济还有些困窘?”张商英立即会意了。

去年几种绢交发行数量各不相同,大交为主,因此绢交就获得了一笔不菲的盈利,不过今年基本都一样了,并且额外增加了英宗交、真宗交与仁宗交这三路绢交的数量,用此将去年的数量差距缩小。

现在王巨重新扩大的大交的发行数量,肯定是想以它来盈利了。

“天觉,实际上这几年的收益与支出,我在心中早就大约计算过的。但你也知道,南方两战,花费不菲,这是额外的支出。如果这两年风调雨顺也还好一点,今年秋潦,伊洛溢,河水决,虽不算是大型涝灾,但为了赈灾,朝廷又花费了不少钱帛……所以我算来算去,经济还有些吃紧哪。”

张商英心中默算了一下,道:“应当还好吧。”

三司的收益与他无关的,但三司收益变动多的就是商税,其他减免税赋,却年账目就出来了,要么就是银行司的收益,这个账目未报上去,可是张商英心中却是清楚的。

“如正常,财政不会吃紧,相反的,会很宽裕,但要储备一些钱帛,为以后伐夏做打算,同时我让章质夫去渭州,有一个秘密安排,打算让他明年发起一场大会战,以便进一步将西夏人力量削弱。”

“难怪……”张商英这才醒悟过来。

朝廷在京城广募强壮的保丁为禁兵,又让姚麟去了河东,广募边军,同样章楶也在泾原路广募边军。

如果不认真想,倒也很正常,前面两场惨败,导致宋朝牺牲了大量将士,这些人死了,朝廷得补充新的官兵。

不过认真的想,就有些不对了,章楶有泾原路动作有点大,而且朝廷似乎向泾原路提供了大量粮草器甲与钱帛。

“太保,但现在新败不久啊。”

“我知道,只是让章质夫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浅攻,非是攻入到西夏内腹,而且想要伐夏成功,更需要一场超级大捷,以鼓作士气。”

这样,又得花不少钱了。

“太保,我有句话不当说。”

“说。”

“太保,既然这些开支都十分庞大,不当拨出那么多钱帛,让各州县兴修道路水利。”

“那你就想错了,这才是我最渴望要做的事,即便财政再困难,今年会拨出,明年还会拨出大量钱帛。两年下来,你就会看到其作用。”

两年拨出三千多万贯的钱帛,一个州则能摊派到近十万贯用于基建,如果雇募农夫,每天给五十文薪酬,则能让两万百姓务工一百天。不要以为这个差钱有点低,这些基建就是在这些百姓家门口兴修的,利的就是这些百姓本身!两万百姓劳动一百天,一个半万春圩也修起来了。

想一想,这些基建成功后,会给宋朝各州县带来多大的变化。

只可惜王巨十分担心赵顼的寿命,还有赵顼的疑心,否则王巨在中书再多呆一年,那么财政会更宽裕,那就不是三千万,可能投放五千多万钱帛下去。

一旦这个钱帛投放下去,整个宋朝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王巨后年就要去陕西了,一旦去了陕西,则要准备对西夏动手了,那时钱帛则不能胡花的,即便到了第三年,为了继续平定西夏内部的叛乱,以及对西夏进行相关的治理,还会花去海量的钱帛。

直到第四年,才不会产生大量财政支出,但那时王巨已经离开宋朝了,说不定赵顼同样不在人世了。以高滔滔的德性,还指望拨下大量钱帛,用于基建?

也就是说,宋朝失去了一次真正中兴的大好机会。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赵顼疑心之误。

如果赵顼不疑心,从熙宁七年起,就一直对彼岸放开人口迁徙,随后对自己信任有加,而非是搞什么制衡术,那么这一切,就可以提前三年发动。

想多了,都是泪水啊。

王巨怏怏地站起来说:“不过这件事,切莫声张。”

“太保,放心吧,我知道轻重。”

“天觉,我还有一个想法,问一下你的看法。”

“太保,请说。”

“现在银行司只有一百个行务,但明年就是好几百个行务,未来不是好几百个,得四五千个行务。”

“太保是指管理很困难?”张商英问。

其实如果北宋不迅速走向灭亡的话,未来那不是四五千个行务了,最少一点,一个县城得置一个行务吧,如果王巨将西夏拿下来,又能使西夏安定,又要增加一些州县了。除了这一千多个县城,还有呢,那就是各个重镇,宋朝如今商业气息浓厚的重镇最少就有两三千个了,一旦银行司起来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会出现更多商业重镇。这些重镇同样得置设行务的。

所以这么大规模管理起来确实很困难,王巨点了点头,虽然张商英颇有侠客风范,但此人以后成为宋朝一方重臣,也有一定才能的,他说道:“强行的管理是下乘之策,即便用私人进入,对其监督,未来一旦规模扩大,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奖励制度。一是根据其收益,甚至借贷者若贷款一千贯以上,行务的经济人则跟进其管理,以及查询账目,以保其贷款能收回,不出大的纠纷。”

“这一条好啊,”张商英道,若这样,有的高利贷商人就不能将这些钱帛借贷出去,转放民间谋取利润了。

“何止,务行经济人的参与,实际就能给各业主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谋意见,往往参谋得当,最少能让一半业往不会亏损,另外呢,根据其收益,以及投诉的多寡……”

“投诉?”

“每一行务置一铁匦,钥匙派专人看管,置于行务门前,如有百姓对行务不满者,可以写诉讼置于铁匦中,银行司定期派人下来检查账目,以及监督其经营,顺便打开铁匦,如果非是恶意的投诉,确实是行务出现了问题,就要替这些百姓解决问题,也可以当成行各胥吏经济人的考核。将这两项综合起来评述,下乘的,则给予警察甚至开除处分,中乘的则不问,上乘的则将行务利润的百分之二拿出来奖励,特优的则拿出百分之五的利润。”

银行司发展到最后,肯定是一个特大的托马斯,如果真达到大大小小四五千行务,仅是胥吏与经济人,就可能超过五万人数,甚至十万。现在薪酬大约在五十贯到一百贯左右,这是新贯,五十贯足以让一家人得以温饱了,如果是一百贯,不在京城与杭州这样的繁荣城市,那么足以能过上小康生活。

这个薪酬也是王巨制订的,要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是不可能的。

但如果得到这个奖励,那性质则不同了,想一想那时银行司的收益,那怕是百分之二,也可能超过四百万贯了,一人均摊下来,说不定会将近一百贯!

虽然不及知县,但当真与官员薪酬相比哪?

其实还有呢,无论怎么监督,以后这些胥吏与经济人,还会得到一些灰色收入的。

“这个主意好,咦,可以推广到各场务。”

“场务,得了吧。”王巨叹息道,即便有奖励,不敢得罪权贵者还是不敢得罪权贵,相反的,有了这些奖励,想一想后来天朝的乱罚款乱收费吧。

…………

春天就来了。

王巨为了这个钱,伤透了脑袋,不过马上就到了第一步收获之时。

但在收获之前,他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于是匆匆见了赵顼,将情况禀报。那就是种师道还真完成了那条道路,就是死了几百名士卒,有的是被毒物所伤,有的是因恶劣的环境患了恶疾,还有的伤于与当地蛮人交战之中,皆非是正常死亡,不过这个代价相比于这道路来说,并不算高。

实际背后死的人远不止这么多。

然而这个速度却让王巨感到有些意外,想一想那一带的种种恐怖吧。

所以王巨不想让种师道陷在那个坑里,拨出的钱帛不多。

就不知道这个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但种师道说修好了,最少能满足商队往来吧。

从这一条来说,还是有意义的,想一想船队为了商贸,想要到达天竺,从大海上绕了多大的弯子,并且还不能与天竺内腹地区做到真正的商贸往来。

赵顼听后,也感到很开心。

这也能算是他政绩了,想当初,唐朝为了维护西域的丝绸之路,打了多少场血腥的战役。但在他手中,轻易地就做到了。只是对象不同罢了,一个是河中之中,一个是天竺诸国。

“王卿,天竺出产什么?”

“甘蔗水果木棉,这些皆不利于运输,或者我朝有的,另外可能会有少量金银,这是对我朝有利的,但有一样,那就是各种香料。陛下英明,马上就想到了其意义。”

“哈哈,”赵顼乐道,他又说:“王卿,动手了?”

“陛下指那方面?”

两方面实际都动手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786章动手了(下)

“章卿那边……”

“臣也不大清楚。”王巨爽快地答道。

章楶今年会起会战,这提前就对赵顼说了,但是这件事知道的人真的不多,并且准许了章楶到动手时才禀报朝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主要就是害怕朝堂有人反对。

与王巨不同,那得到后年才会动手的,有了充足的休生养息时间。但现在匆匆忙忙地动手,反对的大臣定下来不会少。

并且不是王巨,而是章楶,不要说章楶在南方立下的战功,南方能与西夏相比吗?实际赵顼也有些担心,不过这一战如果打好了,赵顼会很开心的。不能整个大宋就王巨一个人用兵如神哪,那不是恶心人吗。

这个心态与刚才问天竺那边特产一个样,大海上朝廷无能为力了,不过这个贸易总不能掌控在一些不受朝廷管控的海商之手吧,因此听到种师道将南方道路修好后,他十分开心。

就连王巨也想佐了,以为与佛祖有关呢。

其实什么时候动手,王巨已经知道了,那就是三个月后,章楶已经在开始谋划每一步细节。然而法不传二耳,为了避免麻烦,王巨也未说实话。

“朕听闻贺兰砚涨价了?”

这就是王巨的杀着。

贺兰砚成名时乃在清朝,原先西夏也有人用贺兰砚,因为名气不大,很少能销往宋朝。

王巨在华池县时,一直苦思着用最小的代价拿下西夏,对比双方的长短,宋朝最长之处就是经济,西夏最短之处也是经济。不过虽想到了,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才想到了贺兰砚。

那时的想法可能会成功,可能不会成功。因此一边暗中收购大量贺兰石,再加工成贺兰砚销售,利用其利润,库存贺兰石。工匠聘请得多了,有人就开始用贺兰石加工出各种工艺品,但无论是工艺品还是贺兰砚,那时价格很低的,还不及辽国交易过来的易水砚价格高。往后去王巨手中产业收益越来越多,当然,支出也越来越庞大,可以说,没有这些产业,就没有他的政绩与军功,一半几乎是用钱砸出来的。

所以这也是一些士大夫不屑的地方,一是武臣,二就是功利……反正这理儿真的没办法说了。

特别是二知庆州后,那几年收购了大量的贺兰石,导致贺兰山的贺兰石越来越少,价格渐渐涨上来了。涨到一定地步,终于吸引了梁氏的注意力,因为她穷兵黜武之下,西夏经济一直很困窘,特别伐夏战争后,为了开采贺兰石换取宋朝的钱帛,几乎发动了五六千百姓悬在贺兰石峭壁上,整天开采贺兰石。

其实贺兰石资源比较丰富的,但问题是现在开采技术极度落后,就包括宋朝,尽管推广了火药,矿产量也不过就那样了,况且是西夏,况且它多在贺兰山的峭壁上。

因此在山表与地表的贺兰石资源越来越少了,韩韫去年秋天去了西北,正是通过一些手段打听西夏如今贺兰石产量的。得知产量在迅速减少,王巨又让韩韫做另一件事。

利用他原先暗中开办的十几家文房四宝店,放出一些风声,迅速将贺兰砚价格抬高三四倍,虽不及端砚价格,但也几乎与红丝砚、徽砚这些名砚相仿佛了。由这十几家店铺开始,其他店铺见机,也迅速囤积居奇,抬高其价格,不要问原因,商人最喜欢干的就是这件事,另外国人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人来疯,所以倭国那边核事故,明明在大海的另一侧,国人在海这边却开始哄抢一包包盐了。

这就是关健的第一步。

如果其他商人不攀附这股涨价风,那就有点麻烦了。

价格涨上来了,并且越涨越高,到了第二步,那就是韩韫利用交易,在西夏那边结识的商人。这么多年下来了,双方关系都还不错。

贺兰砚价格哄抬起来后,韩韫到了边境,与这几个商人碰了一个面。

然后韩韫便说到王巨,万一宋朝让王巨来陕西,西夏可能会危险了,你们到时候怎么办?

再看他们的表情,如果认为有可能,就立即拉拢,给以一些承诺,比如宋朝未来会赐其一些官职,同时还有大量赏赐,等等,将他们策反。

不同情也不强劝,如果同意,则指使他们做下一件事,宋朝国内贺兰砚在疯涨,那是囤积居奇的,未必有多少人愿意去买,所以边境价格却没有涨多少。不过宋朝贺兰砚价格确实是涨上来了,因此让他们在西夏放出风声,暗中唆使西夏一些权贵囤积贺兰石,不能以眼下这个价格卖给宋人,并且它以后价格会越来越高。实际仅是边境的贺兰石,这么多年下来,也涨了近十倍。

只要这些权贵开始囤积贺兰石,那么出口到宋朝的贺兰石马上就会减少,交易价真的会迅速涨上去,越涨,囤积的人越多。并且在这个过程里,韩韫时不时派人用超高的价格,收购少量贺兰石,不管多少,但有人出了这个价!最后可能不问砚石质量如何了,也会涨上一个天价。

至于道理,请看荷兰十六世纪郁金香事件吧。

那么到时候,王巨让韩韫将囤积在镇戎城的贺兰石,反运到西夏,换回一些成本,说不定还能盈利。

当然,这得注意节奏的。

一旦西夏权贵将钱帛一起用在囤积贺兰石上,致命杀着出来,那就是王巨将他囤积的海量贺兰石,以超低的价格释放到市场上,一下子将所有泡沫挤破。

那时候西夏……

但现在韩韫只是才刚刚收买了三名西夏商人,让他们放出风声,有没有权贵囤积居奇,王巨也不大清楚。但韩韫没有回来,如果那边得到风声,韩韫从今年起就要负责派人,不断地炒高边境贺兰石的价格。

赵顼问了,王巨除了那十几家邸店外,余下的也一五一十说了:“陛下,即便现在,也不能说成功,如果西夏有许多权贵真的开始囤积贺兰石,以西夏可怜的经济,一下子就能将西夏经济催毁。但没有多少权贵囤积,则不能成功。而且也要看章质夫这一战如何,如果能大败西夏人,西夏物价必然踊贵,那时我朝不管什么商货,在那边也会卖成高价,但那边不管什么商货,都相对地严重贬值。这时候只有贺兰石一枝独秀,那么臣谋划时久的计策才能得逞。”

“原来如此麻烦。”

“想撬动一国经济,虽然是一个穷国家,肯定不容易的。这是西夏,如果是我朝这样庞大的经济,臣就无能为力了。”

因此两个方面,都开始动手了,只是未到图穷匕现之时。

“章卿有几分胜利把握?”

“陛下,抛开杂学,在军事上,臣真的不及章质夫。”王巨坦然答道,这也是老实话,如果不是乱七八糟的学问,与大手指,即便现在王巨,还是不及现在的章楶。

“当时伐夏……”赵顼一脸后悔。

“陛下,不提伐夏用不用章质夫,就是用了,陛下不给予他足够的信任与支持,总管五路大军,时间又那么紧迫,仍会惨败而归。休说章质夫,换成李靖来,也未必能胜利,只能说不会损失那么惨重。”

赵顼眼中闪出更多的后悔与怅然。

“陛下,不怕败,就怕败后不知道败于什么地方。唐太宗那么雄才伟略的人君,两征高丽,仍无功而返,随后唐朝借鉴了前两次出征之误,水陆两路出兵,最终拿下高丽。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