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洛阳余下的几个耆老,已经不足为惧。

没有解散,等于解散!

第二个收获则是暴戾的旧党,经此打击后,基本上一蹶不振,而且也让王巨彻底抹黑。

很可能高滔滔上位后,还会重用文彦博,吕公著,冯京,冯公著与冯京王巨不担心,担心的乃是文彦博,然而在现在这种名声下,文彦博如果不作为,说不定可能再度在宰相位置上呆上几年,如果作为,推翻自己的政策,那么必然会让大伙群起夹攻。

也就是高滔滔上位后,很可能会多少改变自己制订的种种政策制度,但想彻底推翻,那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至少王巨去了陕西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在背下里下黑手了。

这么地折腾,可不就是为了这两个目标?

但这种想法,谁能猜倒?

甚至根本就没有人考虑过高滔滔在后面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李清臣求情都惭愧了,让他如何开口。

“李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尽管说,我能接受则接受,不接受,也不会责怪你。”

“这……”

“李公,这几年,论处罚官员数量,以我为最,但处罚的官员,要么就是不作为,要么就是贪墨,要么就是无能,但可看到我以私用人,以私罚人?还有许多官员,对我也提出了许多善意的意见,说错了,我同样耐心地向他们解释,那怕是一个知县。说对了,我立即听从。但除了颠倒黑白,居心不良者,我可有因为有人对我提出批评,而责怪过?”

“那我就说了,可否以安焘梁焘三人用之处理程颐。”

三人当中,安焘最舒服的,他是开始嘛,不能处理得太过份,因此贬到了丽州,一个好地方,四季如春,气候宜人。

梁焘二人则很悲催了,放在了热带地区,折腾了好长时间,才转到丽州养息。

在李清臣心中,最想要的结果就是象安焘那样,但害怕王巨不解气,因此第二种结果也能接受,最少不会死人。

“也行,置于丽州编管吧。”

“编管哪?”

“那么放在绵州做通判,但有一条,如果不适应哪里的天气,朝廷绝对不可能调往丽州,你同意否?”

绵州现在都懂了,哪里正打着仗呢,没有几年,那个岛屿是拿不下来的。

而且还是一个酷热无比的所在,如果病了都不让调动,小程只有等死的份了。

编管就编管吧,至少丽州天气好啊。

李清臣还以为象安焘那样,呆上两年,又能调回来。

这一回小程去了,就休想再回来了。

“那么就依李公之意了,”王巨说道。

“就依我意……?”我是这个意吗?不过李清臣不是那种暴戾的人,怎么办呢,只好担当一个罪名吧,不然这样审下去,最后朝廷还不知道如何处罚小程呢。别以为大苏,大苏只是写了几句牢骚诗,但没有用丑陋的手段污蔑当朝宰相。

其实这正是王巨所想要的结果。

至少未来病弱的赵佣在听讲时,不会一站就是好几个时辰了。

两害已去一害。

而且赵顼暂时还死不了,在赵顼督促下,宫中的人小心地伺候着赵佣,赵佣又听从自己的劝说,每天练上两三回五禽戏与军拳,因此只要拖上两三年,身体也耐抗了,至少在高滔滔折磨下,不会产生严重的伤害……

那怕赵佣只能活三十岁,整个大宋历史将彻底改写!

王巨手段虽黑暗,但却一步步地将大宋带到了光明的彼岸。

不过是人了,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比如他眼下就没有想到阿里骨,也没有想到辽东即将提前发生的巨变……

这天,王巨与蔡确陆续将公务处理完毕。

蔡确让堂吏沏上茶,坐到王巨面前问:“太保,彼岸倒底如何?”

“说实话,哪里对于赤贫百姓来说,则是天堂,低税,清廉的政治,广袤的生存空间,甚至商贾为了刺激大家行善,用善款抵税,因此除了好吃懒做的人外,余下的百姓都能在几年内将生活变好,那怕遇到了困难,官府来救济,还有私人也拿出善款来慈助。但对于我朝的富人来说,则不是好地方了,各个定居点还不能做到一一联系直接,一半地区位于酷热地赤道地区,余下的就是那个大岛了,但多是半干旱平原与沙漠戈壁,真正水草丰美的场所很少很少。”

“那丽州呢?”

“丽州不错,景色优美,特别是为了制造香水,种植了许多花卉,可那个岛屿太小了。”

实际上丽州所在的那个岛屿是世界第十二大岛,比吕宋岛、库页岛与棉兰岛还要大,是湾湾面积的四倍多,不算小了,但与澳洲相比,确实很小。

若不是如此,又不在交通要道上,王巨都不会派百姓去经营。

但蔡确哪里知道?

不过总体来说,彼岸生存空间确实比中原更恶劣,也许两个美洲东海岸有若大的肥沃平原地带。

然而现在哪里能经营到东边?

并且那边现在有大量的四级文明,还有不少三级文明。

何谓三级文明。

在王巨心中,宋朝、辽国、西夏、阿拉伯算是一级文明,虽然宋朝文明最发达,其他文明与宋朝文明差距不大。

象原来的大理,占城,真腊,天竺诸国,以及南海主航道上的一些国家,算是二级文明。

象蒲甘,中北亚地区,以及东非一些海滨地区,算是三级文明。

象吕宋岛,原来的澳州,以及非洲深处,算是四级文明。

四级文明不可惧,完全能发挥出宋朝的兵器优势,但是三级文明再加上复杂的地形,以及人数的优势,那就难以对付了。

现在不但墨西哥湾,即便南美的一些土著国家,已经达到或勉强达到了三级文明地步。

所以尽管地理位置好,但同样不易征服。

不过宋朝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但这要等到王巨去了彼岸,彼岸又实施了鼓励百姓生育人口的政策,有的人家一养就是六七个七八个孩子,三年后,正是这批孩子普遍长大成人的时候。

家中子女少也就罢了,子女多,必然要迁徙了,否则当地耕地又不足。

但都是移民,对迁徙并不会排斥,虽然一家团聚是好,可为了子女将来的生活,相信大多数百姓仍会愿意子女迁徙,寻找更多的生存空间。

那么就可以大规模地向那边进军了。

甚至王巨还打算亲自过去……但这些,王巨是不会说出来的。

蔡确挑起了话头,王巨索性提醒了一句:“其实我是为了避嫌,若养老,泉州倒是一个好地方。”

“泉州之变,还要感谢太保啊。”蔡确说道。泉州原来也不错,但还不算是宋朝的顶级城市,甚至在福建路还不如福州与建州,正是王巨的推动,现在几乎与杭州鄂州这样的顶尖城市相等齐。

但蔡确忽然愣住,不对……不对!

不过他没有理清楚,于是随便问了一句:“大地真是圆的?”

其实圆不圆,很好证明,挑选出一批由质量上乘的海船,组成船队,上面有彼岸的人,有宋朝的人,随便从密州或者泉州港出发,一船向东或向西,一直行驶,比如向东,到达合恩角,再从合恩角到好望角,难的就是这段路,没有供给,陌生航道,但并不是很远,如果顺水顺风,不过二十几天就可抵达。过了好望角,再顺着海岸线行驶不远,就会到达宋朝海商已经到达的地区了。

其实全程不过五千几百公里,三千余海里,就打算船只以五节蜗牛般的速度爬行,也不过六千个小时。当然,实际船只不止就这么慢,但总时间也不会就这么短,因为船速就算达到了十五节二十节,还要等候季风洋流,但这个航程下来,也不过三四年时间。

毕竟与麦哲伦当时航海是两样的,心中没有底气,船只技术更落后,甚至连一个粗陋的六分仪都没有,又缺少供给。但王巨指点下,船只更先进,甚至王巨都可以提供大约的航海图,大半路程都置了供给点,或者可以做简易的交流沟通,因此速度会更快,而且也更安全。

不过王巨并没有这么做。

不是彼岸,而是宋朝。

如今宋朝的海船在王巨带领下,也增加了许多,甚至还有的海商将自己的船驶到了彼岸。只是彼岸的贸易完全由彼岸商贾控制,他们又不熟悉,获利很少,渐渐也就没有人愿意去了。

一旦这次环球航行成功,必会有贪慕虚名的海商冒险之。

这是好事,可王巨害怕惊动了那个正处于黑暗时代的欧洲。

不要小看了这群白种人,非是中国人不聪明,但中国现在仍继续重视着各种经义,就象沈括,他明明在科学上长之,还有永乐城之惨败,然而在利民监呆了一段时间,一心就想离开利民监了。明明科学已经使宋朝出现了这么多变化,但在大家心中它仍是小道,甚至极少数人心中它仍是匠道,奇技淫巧。

但那边呢?

还有那群人富有冒险精神,这一条也是不得不承认的,攻击性强,如果不是这三条,凭借那么多分散的国家,那点人口,如何差一点统治了整个地球?

还有一个很好的例证,成吉思汗将黑火药带到了欧洲,仅仅多长时间,欧洲就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放在中国呢,是爆竹是烟花……

所以只要不惊动那群人,也许三百年后,麦哲伦来了,哥伦布来了,但他们那时只有傻眼的份,那个场景也许很美。

因此所得远大于所失,王巨也就没有发起这个环球航行计划了。

甚至宁肯将所有贸易,通过大食诸国中转。

转就转吧,正好大食诸国成了一道最坚固的防火墙。

不过蔡确问了,王巨也回答了:“隔着大海,东西不知,但南北已经证明了,不仅是季节相反,并且自丰州再往南去,就是冰雪国度。”

“想想真神奇,”蔡确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但他却一直在想着心思。

王巨若不去彼岸,真的在中原养老,怎么可能去泉州养老?这话中有话哉,忽然他想到了王巨的那篇开讲,也就是讲汉宣帝与霍光的,不仅讲汉宣帝青少年苦难的生活对汉宣帝的影响,还讲了权臣当知进退。

他低声说道:“太保,能否掏心说几句话。”

“行啊。”

“太后对新党排斥否?”

“我想大约会有点反感,毕竟太高出身与高曹两家有关。”

蔡确脸色变了变。

都是聪明人,不用说那么多废话的。

王巨呷着茶,心想,果如我所料。

史上蔡确之死,乃是他一心想立赵颢上位,最后贬到岭南,因天气酷热,生活贫困,年龄也高了,最终病死在岭南。

但蔡确这么逆势地去做,不是想立扶君之功,因为蔡确已经位极人臣了,没必要冒这个险,这是担心高滔滔的,一是会破坏新法,二破坏新法,就会打击新党。

可也说明了蔡确同样听到了一些内宫的消息,探知了高滔滔心态,才冒险的。毕竟赵颢年壮了,一旦为帝,高滔滔无法垂帘听政,那也就无法破坏新法了。

看来确实是如此。

不过就没有这档子事,蔡确也要贬下去。

原因同样简单,论爱护,都知道高滔滔极爱护赵颢的,正是因为如此,才发生了许多事,包括赵颢成年后,都不愿将他放出皇宫开府。

但爱赵佣吗?爱个鬼哉!

为什么强硬的扶持一个她不爱的孙子上位?

正是便于抓权也。

那么有了这个想法存在,并且赵顼的身体情况大家都清楚的,一旦赵顼倒下,必然高滔滔立即上位。

不说一朝君主一朝臣吧,蔡确是高滔滔讨厌的新党,又当了这么多年宰相,不拿下他拿下谁?

但王巨什么也不能说了,难不成咒赵顼死啊,他才不傻呢。蔡大先生,你自己儿慢慢想去。

“难怪太保要去彼岸。”

“蔡公,我去彼岸,乃是平定西夏之后,功太高,但又不甘心中年就隐退,”就算王巨平定了西夏,才四十勉强出头,因此这也是一个说法:“故我去彼岸,而且去彼岸还能对大宋有所帮助,这个我也早解释过了,并且也累了,但与其他原因无关。”

果断地就撇清楚了。

但王巨已经替蔡确做了,也就是车盖亭案的主角吴处厚,本来是老王提拨为大理寺丞的,让王巨找了一个理由,打压下去,今年春天,又找到了一条理由,生生贬到了花市担任知州。

此人去了彼岸,与小程一样,休想再回来了。

但为什么让蔡确退?

只要蔡确到时候果断致仕,那么朝廷不让退也不行,俺生病了,俺回家养老不做官了,还要怎么着?

蔡确的性命也就保住了,但意义十分重大,就是老蔡天天与他那个美小妾琵琶谈请说爱,多少也有些震慑力,或如现在的文彦博,那怕在池州,还是一面旧党的大旗,大家拿他无可奈何(蔡确贬新州时,只有这个叫琵琶的小妾相随,另外还养着一只鹦鹉,每当蔡确呼琵琶时,只要敲一下小钟,鹦鹉就会呼琵琶的名字。不久琵琶死于疟疾,蔡确也就没有再敲钟,一天误击小钟,鹦鹉又呼琵琶名字,蔡确触景生情,悲怆地赋诗一首:鹦鹉声犹在,琵琶事已非。堪伤江汉水,同去不同归。虽后郁疾,殒命岭南。好歹是当朝首宰唉,又没有大错,死了,章惇等人眼也红了,更凶残的政治斗争开始……)。

“那将血雨腥风……”蔡确喃喃道。

终与史上不同的,史上两次惨败,赵顼颓丧,变法又产生了那么多弊病,至少上流社会多排斥变法,因此高滔滔与司马光一二三将蔡确拿下,新党一一贬退,新法一一废除。

但现在王巨将变法的弊病一一矫正过来,王巨不退便罢,一旦功成身退,那么许多大臣都会对王巨感到愧疚。

如果高滔滔强行来,那么弄不好就成了宋英宗濮仪之争那样子了,还不知得闹成什么样子,那时可不是血雨腥风?

王巨坦然一笑说:“皇子渐壮了。”

不象史上的赵煦,十岁继位,如今赵煦十一岁了,如果赵顼的身体能拖到王巨将西夏解决掉,那么赵煦十四岁了,高滔滔还能熬多少年,就算继续活着吧,等到赵煦二十岁,高滔滔六十多岁了,还不还政?

两人话语都很简略,但一切皆在不言中,都懂的。

蔡确忽然醒悟。

赵煦一亲政,自己又是太傅,还不又上来了?

何必非得与高滔滔火拼,能拼得过吗?想当年,以丁谓的手段都没有拼过刘娥呢。自己算个屁啊。

王巨见他想通了,心中也感到欣慰,不要以为这些是闲棋,到时候就能发挥作用了,至少未来宋朝不会象史上那样动荡不休了。

不过现在王巨也担心,他就怕自己正在用兵时,赵顼忽然死了,然后高滔滔来一个十二道金牌,然后什么也完了……

高滔滔还有一段时间,但眼下却发生了一件让王巨担心的事。

章楶于前线准备,时季刚刚好,不冷又不热,形势更是大好。但问题是时间太紧了,所以一切显得很匆忙。

就在这时,他忽然接到前线斥候送来的谍报,说是西夏调动了不少兵力,前往屈吴山。

得到这个消息,章楶立即用快马通报朝廷。

然而韩缜却是很不解,问:“太保,这样岂不是正好。”

宋军要用兵鸣沙城,多少还是有些风险的,西夏无论在灵州或天都山,皆驻扎了大量兵力。天都山不是攻破了吗,现在又修好了。那么重要的位置,西夏如何不顾呢?

“若此,章质夫都不会写奏章回来了。”

“咦?”

“如果不懂,多半以为西夏又想攻打兰州了。”

韩缜老脸一红,他所想的可不是这样?因此不敢接话了。

“看上去是这样的,并且以前西夏多次想收回兰州,皆没有得逞。如果没有前面两次大捷,倒有可能是梁乙逋为了掌权立威,再次准备收复兰州。因为有前面两次大捷,西夏兵力严重受损。我朝大军已经挺进到了萧关,难道梁乙逋当真不害怕我军反攻吗?再说,他们能调动多少兵力,兵力多,是不敢,兵力少,则拿不下兰州,就连南会州那些堡砦他们都休想攻得下去。这是一次极不合理的调兵,故章质夫迟疑不解,写了奏章递到朝廷。”

“原来是这样,他向你问策……?”

“也不仅仅是问策,此次西夏用兵,则与熙河路与兰州有关了,非是他管辖范围,所以必须要中书与枢密下令,不过西夏倒底要做什么呢?”王巨趴在地图上,同样也不解了。

“真不行,让阿里骨支援吧。”韩缜说道。

兰州还有兵力的,关健是南会州那些堡砦可能不保了。

或者从德顺军出兵支援,但那样章楶手中兵力就不足了。

“阿里骨,不好,就是这个阿里骨。”

“阿里骨什么?”

“阿里骨与西夏联起手了,所以这一回两方合力出兵对付兰州龛谷,甚至定西城。”

“不可能吧?”韩缜色变,也有点不大相信,前两年阿里骨还帮助宋朝与西夏打得死去活来呢。不但他不相信,就连章楶都没有往阿里骨身上想,所以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甚至若没有韩缜的提醒,王巨都没有往阿里骨身上想。

但如果是真的,不说眼下的危机,章楶的计划也无法执行了,更糟糕的是,一旦王巨伐夏,弄不好阿里骨就在背后收复熙河了……

第813章青唐第一名将

韩缜仍不大相信:“阿里骨怎么会反呢?”

王巨矫正道:“韩公,吐蕃属于不属于我们大宋?”

名义是吐蕃是臣服于宋朝,但别当真,西夏也臣服于宋朝呢。

“不属于大宋的地界,何来反字可言?而且阿里骨是那一族人?”

“回鹘人与西夏人也有仇。”

“但有没有世仇?”

吐蕃与党项人才有着世仇,从唐朝就开始结下了仇怨,所以木征打糊涂心思时,但也不敢公开与西夏联合。回鹘人与西夏有多少仇恨?不就是西夏拿下了甘州回鹘,就是那样,人家甘州回鹘都没有抗言,况且是阿里骨。

韩缜终于相信了。

“太保,要么我们停止鸣沙城之战吧。”

“韩公,不妥,”王巨摇了摇头,想了好一会儿又说:“鸣沙城之战必须进行,这是一次大好的机会,我朝无论经济或者士气,都恢复到了巅峰,不亚于王韶平灭熙河之时。但西夏政治混乱,经济更是最虚弱的时候,如果此时不灭西夏,将来再也没有灭西夏之时了。越是阿里骨反目,这一战越是要打响,最大限度地奸灭敌人。不然未来想灭夏难度会更大了。”

韩缜无言了。

不仅王巨说的这个原因,还有其他呢。

比如王巨在朝中,就是一个关健的原因。

失去了王巨,谁能有把握灭掉西夏。

还有为了灭夏,这几年来,特别是今年春天,将无数粮草运向了陕西路。

正好就着那几万名战俘了,如果这一战胜利,又能得到大量战俘,仅是这些战俘,就减轻了陕西路百姓的负担。

不提募役,如果让一个正常的劳力不顾农活,去承担运输任务,朝廷最少一年得支付三十贯。这个钱朝廷也能支付得起来,然而那样,陕西路许多农田一起荒芜了,到时候难不成还要从中原调运粮食,养活陕西路的百姓?想一想一石粮食运到陕西路的成本吧。同样一石粮食,从陕西路本地购买和籴,则可能仅相当于从中原或南方运过来的成本的十分之一!

但现在有了这些战俘,就可以不支付任何薪酬,将粮食运到陕西路各地,到了秋闲后,再动员少许百姓,则就可以将粮草运输到最前线的诸堡砦了。

因此这可能是一场不是太劳民的战争。

但过了这一村,再也没有这一店了。

王巨想了想,立即写了份书信,将他的猜测分别通知苗授、王文郁与章楶。

同时又下了一份调令。

让王光祖、王恩、刘法、郭景修、贾岩分别担任甘泉堡、定西城、安西城、平西寨、龛谷堡的砦主,原各堡砦寨主不动,但必须受这五个寨主节制,用之增强这一带的兵力。

又下令王文郁与李宪,如果西夏人从屈吴山南下,在这几堡城的前面还有李宪趁机建设的一些小堡砦,但统统放弃掉,让敌人扬长直入,放到定西夏平西寨来作战。

他们越是深入,越是分掉了西夏的兵力,并且来不及救援鸣沙城。如果他们返回了,那边鸣沙城之战大约也结束了,又会给章楶进一步歼敌的机会。

具体怎么做,王巨也为来不及细想了,必须以最快速度通知前线才是最正确的做法,但又对王文郁与李宪下令,务必听从章楶指挥,以免各自为战。

“五员将领将五将官兵带走,泾原路兵力可充足乎?”韩缜又担心了。

毕竟这一战是深入到鸣沙城,即便西夏分去大量兵力去了南会州,在灵州,在兴庆府与贺兰山,还有大量的驻兵。

“韩公,泾原路前线到了哪儿?”

“萧关?”

“章质夫去年修了什么道路?”

“你是指环庆路兵力?”

“不管那一路兵力,他们是不是宋兵?”

于是王巨又写命令给种师道,同时也下令,在鸣沙城之战前后,暂时连环庆路的兵力,也要必须受章楶节制,听从章楶的调遣安排。

这些个命令,全部用快脚递送向前线各将手中。

王巨又喊来一个堂吏说:“你去将章相公,许侍郎与熊侍郎请来。”

也就是章惇、许将与熊本。

满朝顶级大臣,也就这三人懂军事了,而且沾到军事了,也必须请许将过来商议。

一会儿三人到来,王巨将情况略略说了说。

几人都蹙起眉头,其实现在的湟州吐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