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4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想对宋朝产生危害,它必须有一个首要的前提,那就是三国齐心协力,一起向宋朝发难。

然而现在吐蕃与西夏才开始联手呢,就各怀鬼胎了,岂能指望三国齐心协力?

王巨再次点到了,赵顼与一些重要的大臣也就会意了。

当然,王巨不会细说的,否则说不定又被泄露给敌人了。

“但是自今天起,无论是何政务,诸位,你们不得与洛阳或者其他地区致仕的大臣,用书信泄露,否则严惩不怠。”

看看,王巨多“识大体”?

这就是王巨与王安石的不同,王安石颇似笨笨的小马,司马光则类似于阴诡的小英,如果换成王安石,可能这份奏章又引起一些麻烦了。

但换成了王巨,则截然不同。

至此,司马光等人的名声已经越来越臭了。

想一想,以后高滔滔如果再启用这些大臣,会引起多大的争议吧。

但这个,王巨不会对任何人说的,包括章惇。

散朝后,章惇追上来问:“太保,就这样算了?”

“就这样吧,点到为止,难不成让我也学习他,戾气冲天?司马光这么做,无外乎是想学习赵普(赵光义继位后,打压赵普,第二次北伐前,赵普反对宋朝出兵,果然北伐惨败,赵普得以上位),但前线诸指挥将领乃是章质夫,苗授,王广郁,他们可不是曹公(曹彬)……而且即便西夏与吐蕃合力,也比不上萧太后、韩德让与耶律休哥这三驾马车。”

后面有一句话王巨未说,坐镇朝堂指挥的人是我,而非是宋太宗!

“只要前线胜利了,这些杂音也就消失了。”

…………

梁乙逋坐不住了。

开始时他陆续接到一个好消息,一个不解的消息。

好消息就是禹藏花麻同意配合他于定西城后方用兵了,不过现在不能用兵,必须等到吐蕃用兵河州之时,三方同时用兵,那么禹藏花麻那支蕃兵就能当成一支宝贵的奇兵了。

因此梁乙逋又暗中派人通知禹藏花麻,现在不能举兵啊,等我消息再用兵不迟。

实际禹藏花麻也长松了一口气。

梁乙逋派使联络禹藏花麻,禹藏花麻不是迟疑,而是吓坏了。

你们十万兵马,拿一个平西砦都没有办法,况且后面更大的安西城?

让老子如何配合你们哪。

他不敢怠慢了,立即就近通报了王文郁,王文郁也是这次大会战的重要主将之一。他是知道整个计划的,因此就下令禹藏花麻,你对夏使说同意出兵,先将他们拖在这里。事成后,我会向朝廷上报你的功劳,说不定你这一回团练使就会换成了少保少师的啥。

三公是不要想了,但三少也不差,虽然它只是一个阶官,连实职官都不是,但获得了三少,那么面见宋朝地方官时,地方官就会客气许多了。

但禹藏花麻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个少保的啥,而是更加小心,因为王文郁说将夏军拖住,明显是有更大的阴谋诡计啊。他又想到了宋忠的传话,吾虽在京城,但一切皆在吾掌控之中。

这样一想,那敢再生糊涂心思?

并且王巨那四问,也确实起到了作用。

于是他就假仁假义的接见了夏使,也假假地答应下来。

不过真相终要揭开的,现在西夏主动让他推迟起兵时间,那无疑最好不过了。

现在三方都在玩心眼,就看最后谁玩得高明……

但这次会战,也让宋朝一些重臣讶然,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战争,与朝争一样,无所不用其极,充满了各种阴谋阳谋。以前,都将战争想得太简单了。

还有一条消息,让梁乙逋不解,那就是鸣沙城。

宋朝已经拿下鸣沙城,为了顾全大局,梁乙逋索性暂时置之不理,看似这个想法也无不妥之处,如果这次大会战,宋朝失利,西夏不仅可以得到兰州与定西城,也可以轻松地杀一个回马枪,挟借大胜之势,萧关的什么,想收回来很难,鸣沙城收回来岂不是很简单?至少地形上,确实是如此。

不过随着他就接到一条消息,那就是宋军拿下鸣沙城后,在城中拆迁了大量房宅,并且胁迫城中的战俘与百姓,以及十万宋朝军民,迅速修建了一些城中城的城墙与城楼,这些城墙多是井字形或者回字形,整将小小鸣沙城变成了一个迷魂阵。

宋朝想做什么?

他还是很机灵的,问宋军有没有将大量干草木柴搬入鸣沙城中,这是有惩庆州战役那次火烧安疆堡了,斥候回来禀报,说没有,只搬了少量柴禾,毕竟十万军民得吃饭做饭,这也很正常的。

十几天后,这些城中城墙陆续修好,不能当真是城墙,只要上面能行走两三人即可了,甚至都没有考虑其长久坚固性,因此修建起来很快。以至宋军大部队撤退后,一场夏雨到来,一面墙都被淋倒塌了,随后留守的宋军不得不重新修建。

然后宋军大部队就撤走了,十万军民,一天消耗吓人的,大军押着近千名战俘,有的撤到萧关,还有的开始向平夏城撤退,这是军队的,至于普通百姓,全部陆续撤回各自家乡了,夏收要上来了,不可耽搁!

那就筑吧,反正鸣沙城我暂时置若罔闻了。

但宋朝致命杀着来了。

城中拆得一塌糊涂,不过宋军比较仁义,马上西夏就要反攻了,因此你们必须撤出鸣沙城,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任由你们撤回灵州等西夏境内,但你们就是我们大宋未来敌人了,因此不准带任何物资离开。第二个选择,撤向萧关,我朝会派官员将你们安排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场所居住,同时每户人家补贴二十贯安家费,以及十石临时用粮,也准许你们将所有贵重物资带走,至于笨重的粮草家俱的什么,则一律留下来。实际上原来是每户人家补贴五十贯安家费,反正西夏打了这么多年,周边也没有多少百姓了,全部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一万户。虽然花费一些钱帛,但凭借这个策反作用,动摇民心之作用,就值得了。然而因为吐蕃出兵,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了,因此压缩到二十贯。

但不管怎么选择,必须全部离开鸣沙城。

因为西夏也是封锁消息的,有的百姓对宋朝税赋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宋军又派专人讲解了宋朝对蕃人的税赋制度。

自己比较一下吧。

还有人不相信,但留守的主将是林广,副将是折可适与种朴,特别折可适本身就是党项人,他们还让随身的幕僚写了相关的欠据,盖上自己的印章,到了定居点后,凭借这个欠据就能支付钱帛粮食了。

于是大多数百姓撤向萧关,还有一些百姓,特别是城中的贵族,带着全家老小,逃向了灵州,林广果然真的不追究。

城中百姓并不多,关健是周边的地区。

林广留在城中顾全大局,折可适与种朴带着手下出击了,与城中做法是一样的,胁迫附近的村庄村寨百姓,将粮草以及一些物资押到城中来,远处的连粮草都不要了,继续宣传宋朝赋税政策,再让他们自己选择,撤向灵州的什么也不要带走了,撤向萧关投奔宋朝的,准许携带着家中的贵重财货以及牲畜。

然后将百姓清理出来,就开始放火了,一把火将村庄的所有房宅家俱全部烧光。这样百姓只有两个选择了,要么逃向灵州,还真有,特别是一些百姓有士兵在西夏军中,不能不顾儿子丈夫哉。不过也有不少百姓无奈地含着眼泪撤向了萧关。

但宋朝确实也没有撒谎,不仅那二十贯安家费是真的,而且百姓所带的金银首饰等贵重财货,与牲畜,一路上没有任何官兵胥吏抄掠勒索,相反的,章楶还委派了官兵一路保护着他们的私有财产,只不过安居点有些远,不是在萧关南部地区,而是在渭源。

这也是王巨有意选择的一个地点,首先渭源如今仍空荡荡的,除了一部分弓箭手田外,余下的又拿出一部分做了牧场,但大多数地区,仍然了无人烟。

也就是这一带能安扎许多百姓。

其次周边地区都是吐蕃人,这一部党项人安扎在这里,反而会起到牵制作用。

关于这一点,王巨那天讲李世民民族政策失误时也说过,要恩威并用,要想办法融合,真不行,则将他们分而化之,切莫再象唐朝那种做法,为了便于管理,于羁縻区选派一个首领,由是有了南诏之祸。事实王巨也这么做的,宋朝得到矩州等地后,那些西南夷酋领来朝,王巨一是让他们修建几条商道,第二则是大肆册封,那怕是一个小村庄,也会变成一个羁縻县,几个小寨子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羁縻州,也就是各部力量越分越小。

无法汉化了,这就是一个最好的做法,就象****的YN地区那样,几十个民族,反而很安静。

至于这样做,未来的西夏地区人口越来越少,那更是好办了。想要人口,岂不是太多,河东路因为耕地紧张,一亩中田都涨到了四五贯钱,还有长安以东诸州同样百姓稠密无比,真不行,还有汉中地区呢,迁徙就是了。那么反而汉蕃混杂,易于融合。当然,得挡住黑汗那个激进的宗教传播过来,否则汉蕃混杂,就会出大乱子。可能王巨看法有些偏激吧,反正在他劝说下,宋朝将这个宗教当成弥勒教一类的邪教,在宋朝国内一律禁止传播。彼岸甚至连天主教基督教的啥,都列为了禁教……特别是海客们,真的容易接触到这些宗教,不得不防哪。

但这一路过来,朝廷并没有慢怠,不但派人保护着他们的财产,并且一路还免费提供着牲畜所吃的草料,以及百姓所吃的粮草。没有帐篷者,官府还提供了帐篷。

当然,到达渭源之后,还要熬一段苦日子的,二十贯钱,看似不少,但要修建房宅,置办家俱农具,实际还是很紧张的。但熬过这一年时间,那么与西夏相比,无疑就是在天堂里了,甚至连战争都波及不到这里。对比一起西夏人的做法吧,为何前两年陕西路牺牲了六十万军民,主要就是永乐城!三十万军民实际许多战败投降了,但全部被西夏人坑杀!所以才产生了这么严重的伤亡。

这是阳谋。

俺们宋朝税赋确实很轻,你们西夏能做到吗?

一旦这些消息陆续传遍西夏境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况且这里属于西夏核心地区,数千户百姓向宋朝逃亡,甚至一些百姓走投无路,都不顾还在军中的儿子,也逃到了宋朝,会带来什么影响?

西夏不过问可以,反正两将手下多是骑兵,继续扩大这种行为了。

要命的是这里水草丰美,乃是西夏重要的粮仓,一旦这里百姓被宋朝弄光了,西夏也悲催了。

不能再让宋军这么玩下去。

梁乙逋怂了,只好下令,让西夏从灵州与贺兰山集结大军,强行将鸣沙城收回,并且收回鸣沙城后,于杀牛岭等险恶所在抢筑数堡砦,以挡住宋军北上。

战火又蔓延到了鸣沙城……

…………

战马也到了。

但这些马不是送给朝廷的,而是以每匹三十贯钱卖给朝廷的。当然,也不会有大臣反对,一它们确实是高大的良驹,其次是从遥远的彼岸运来的。

别的不说吧,就是这个运费成本也非常惊人了。这不是装载货物,而是装马,一艘大型木兰舟能载货三万石,但装人最多只能装载三四千人,并且还要对船只进行改造,否则连三千四人都无法装载。至于装马,比装人更难了。但一艘木兰舟每运输一次成本几何?

实际也没有赔本,不过以这个价格卖给朝廷,彼岸赚头确实少得可怜。

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向宋朝出售了,首先杂交后的高大战马就这么多了,而未来,既然开拓了更遥远的那两块大陆,无论征战,或者交通,或传递消息,都需要大量战马。

这些就非宋朝所知道的了。

战马来了,妃儿与王巨最小的儿子王开也来了,他是在泉州出生的,正好是开拓彼岸之时,所以取了开字名。

其实对这门亲事,妃儿略略有些排斥,自己儿子比那个李家小娘子大了好几岁的。

但王巨在信中也解释了这件事,得感谢老王的提拨恩情,没有老王,自己能做成参知政事么,没有参知政事这段经历,自己一回来,就能担任首相么?

至于差了几岁,也不是十几岁,真不行,未来先纳一个妾吧。反正是彼岸,没有宋朝那么多规矩。

妃儿也就没有怨言了。

实际说良心话,如果李家那个小娘子长大后,继续象史上那般学习,即便是王开,也未必能般配她。甚至说不定,未来彼岸在诗词作诣上,恐无一人能及此女。

而且王巨这么做,有许多人喝彩,生前感恩,那叫攀感情,老王死了再感恩,这才是真正的感恩。

妃儿回来,女主人来了,家中仆役立即置办精美的菜肴热烈欢迎。

王巨摸了摸小儿子的头,说:“不错,又长高了一些。”

在这时候,他不是心机深沉的大宋权臣,而是一个充满父爱的父亲。

妃儿说道:“就是贪玩。”

“开儿,你渐渐长大了,也要学习的,”王巨说。

妃儿又说:“殿下带了一些礼物,给官家与几个小长公主与宗子。”

听说妃儿回来,赵念奴从彼岸找了一些珍贵的玉石珊瑚,还有近百枚海客进献的唐冠螺、凤尾螺、鹦鹉螺等罕见的珍贵螺贝,这些螺贝在宋朝同样很稀罕,有的价值不菲。

然后嘱咐李妃儿将这些礼物分别带给她三个妹妹,以及几个关系好的宗室子弟,以及赵顼本人。

终是她的亲人。

“明天你送过去吧,殿下她还好吧?”

“还好,不过殿下她又让妾身问一下官人,天赐渐渐长大了,是在彼岸找一个女子,还是在内陆找一个女子?”

彼岸未来会分成三块的,赵天赐仍姓赵,并且管的就是眼下的这一块地盘,毕竟他与赵宋关系比较亲近,这里以后离宋朝也是最近的地方,用此来联络两边的感情。

至于余下两块地盘,则是一人一块了,不仅是为了不厚此薄彼,而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个互相支援。

毕竟是新制度,但也不好说,未来就不会没有野心家产生,三方互为犄角之势,即便有野心家产生,也会忌惮了。只要平安地渡过两三百年,当这种制度深入人心之时,也就平安无事了。而且因为皆有广袤的生存空间开拓,王巨也不担心未来会自相残杀。或者三块地盘人烟都稠密了,那又不知得过五百年或者六百年了,以现在彼岸对科技的重视,五六百年后,早就进入新时代了……况且那会想得那么长远哦。

但眼下彼岸确实需要大宋,那怕发展到与大宋平起平坐之时,双方的贸易对宋朝有利,对彼岸还会产生极大的帮助。

因此王巨想了想说:“天赐还小着呢,这样吧,我再写一封信回去,如果殿下真想订亲,还是尊求她与天赐的意见吧,若是他们有意,在中原寻找一户人家小娘子,那么我对官家说一说。”

“官家?”

“妃儿,你也是知道的,即便未来,我也不想与宋朝太疏远,这里才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故乡,否则我都不会这么替宋朝卖命了。让官家做主,实际也是一种变相地与朝廷拉近关系。共同强大,这个种族才能强大,而不是会越来越屈侮地被异族人欺压欺凌……”

“那也行。”种族的啥,对妃儿来说,无疑太过沉重,但丈夫这样说了,她也就同意了。

“如果他们同意了,明年让官家派人找一户人家的好娘子,大后年我们回去前,让天赐将这个小娘子接到彼岸。如果他们想就近找一个小娘子,那就要等我回去了。”

实际上就是到了大后年,赵天赐也不满二十岁,但王巨以后不能再回宋朝吧,只好将就着处理了。

妃儿又拉着琼娘的手:“琼娘子,又委屈你了。”

“在京城,有何委屈的,”琼娘大咧咧地说,然后又问起几个孩子的情况,一起交给赵念奴看管呢。

前方三场残酷的大战即将拉开……但王巨一家人絮絮叨叨地说着家常话,使得王巨渡过了难得的温馨一天。

第816章惊喜

看了一眼南川寨,阿里骨狠狠地骂了一句。

他从洮州返回,袭击河州城,想要攻破河州城,必须攻破河州城的南大门南川寨。

并且守卫南川寨的还是两个无名小将,王赡王厚,其实这两人不能称为无名了,他们随父亲王君万、王韶身边,早就立下赫赫战功了。

如果不是他们手中兵力太少,可能大伙对他们也不是太相信,否则两人都可以将军队带出城,与阿里骨扳扳手腕,看谁的力气大。

因此阿里骨苦攻数天不下。

开始时苗授还是不大放心的,阿里骨可是带着七万马步军气势汹汹而来的,但几天后,苗授终于在河州放心大胆地吃茶了。

几天不能下南川寨,反而折损了大量将士,阿里骨一怒之下,下令焚烧周边两万多庐舍,搜刮当地蕃人地窖中的藏粮三万斛,然后胁迫杓家与羊家两部数千百姓为民夫,折向了熙州。

其实阿里骨越是这么做,熙河路则会更有更多的蕃人对他失望。

当然了,包括南会州那边,只能发生一回,如果次次这样,说明宋军无力保护,那么反而会有许多蕃部倒向了西夏或者吐蕃。但也不是阿里骨见识短,这么多兵马得要吃啊,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他们又是蕃人,饿极了,不要说杀人放火抢粮草了,什么事做不出来。

阿里骨又滑向了熙州,对此苗授也无能为力,熙河路兵力太少了。

而且根据王巨的方案,阿里骨这一部暂时不要管,主攻的还是洮州那边,不过那个鬼章十分难缠,因此苗授又将可怜的兵力分去一部用于支援种谊。

所以现在,除了极少数重要的堡砦城池外,余下的堡砦都放弃不要了。

但大伙对王巨这个方案比较赞同的,两国兵力联合起来,将近二十万了,周边宋朝只有秦凤路、熙河路与泾原路的兵力,三路加在一起,能有多少兵力,况且还要分去不少兵力用兵鸣沙城呢。

只能集中兵力,一口一口地吃。

至于熙州那边,苗授也不担心,因为那边还有一员虎将,那就是王赡的父亲王君万,此战好多王,王君万父子,王厚,烈士王珪之子王光祖,王恩,王愍,王文郁,王文振……但可不是王巨有意的啊,姓王的人太多了。

不过苗授忽然一惊,他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定西城。

阿里骨能滑向熙州,就能滑向定西城,一旦两面夹击,攻破定西城,兰州就危险了。并且要命的是定西城禹藏花麻本来就是一个首鼠两端的人物。

于是他将这个判断立即用快马通知章楶,这很有可能的,章楶立即下令,让甘泉堡的王光祖、驻军在静边寨的刘舜臣,带着两将官兵抢在吐蕃人到达前,入驻定西城,秦州韩绪入驻甘泉堡,赵说率兵入驻巩州增援。

下完这道命令后,章楶微叹一声,不要以为阿里骨滑得好玩,实际这样滑,阿里骨很危险的,如果宋军兵力足,可能就让他这九万(还有两万在洮州)兵马有去无回了。

但手中兵力不足,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阿里骨猖獗地滑来滑去。

实际上所有计划都制订了下去,否则章楶宁肯吃掉阿里骨这部兵马,而不是对付西夏,因为只要将这九万兵马啃下来,宋朝就可以轻易的收复湟州,再徐徐对付西夏不迟。

但现在改变计划显然是来不及了。

事实阿里骨也只滑到了熙州,不敢再往巩州秦州滑。

道理与李元昊跃马长安城外一个样,他这个举动将宋朝吓坏掉了,事实李元昊也不敢强行攻打长安城,尽管长安城中有大量财富。只要攻打,就陷在这里了,即便攻下来,李元昊损失也会十分地惨重。但陕西路还有大量驻兵的,四面合围上来,他就是得到大量财富,也休想回去了。所以在长安城外扬了一下威风,迅速撤了回去。

不过熙州同样不好攻的,因此阿里骨又将视线转向了定西城,这也是必然。

但他与感到兵力有些分散了,于是在用兵定西城之前,对鬼章下了一道命令,让鬼章在洮州东北角架设飞桥,以便相互往来。

这也是拘于地形之故,洮州北部就是露骨山,王韶奇袭洮州,翻的就是这座山,不过那是奇袭,现在阿里骨不需要所谓的奇袭,况且架设飞桥,是便于往来,何苦要翻越高大险峻的露骨山。此外唯一的山口,早先吐蕃就筑了巩令城,冶力关,现在被宋军占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南川寨阿里骨都攻不下来,况且是这样的险关?

因此于洮水上架飞桥,那么自洮水以东,向北顺着抹邦山就可以到达熙州了。至于种谊,开始种谊都不敢用兵了,阿里骨根本就没有在意。

要么你有胆量出城作战吧,俺们等着你,出了城,你们宋军还能发挥多少战斗力?

…………

王巨也没想到阿里骨胆大包天,居然滑到了熙州,看着地图上吐蕃所到的箭头所在,王巨也想吃掉他们啊。

但看了半天后,王巨同样也叹了一口气。

“太保,为何叹息?”许将问。

“许公,如果当初辽国南下时,王超将军果断地带着十几万定州官兵南下,切断辽国的后路,寇莱公会不会同意真宗的澶渊之盟。或者李元昊兵临长安时,收不住贪心,攻打长安城,陕西数路官兵以及京城的禁兵从四面八方合围过来,又会是如何?”

这样一说,无论韩缜或许将都明白了。

阿里骨滑得太远了,但他与宋军攻夏不同,宋军在灵州城下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