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顼努了一下嘴,他旁边的小黄门从后面抱出一大叠司马光在朝堂谈话的记录,以及他奏章的存挡,赵顼说道:“司马康,你自己翻一翻,你父亲仅是在这些记录上,就攻击了九十八次王子安****,小人,竖子,以及其他更难听的称呼,又用了四百余次这些称呼,攻击其他大臣。”

这是有存档的,实际次数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三倍以上!

“没有王介甫的变法,国家就无法弥补积欠,但让你父亲攻击了近百次。”

“王韶替国家收复熙河,一度使大宋中兴,也让你父亲攻击了三十几次。”

“只要不附和你父亲主张的重臣,几乎每一个重臣都被你父亲攻击过。”

“至于文公,富公,韩公,那怕是苏轼,只要与你父亲交好的,都是君子,都是正臣。”

“司马康,朕问你,当真如此?”

这意味着什么,司马光在抗党伐!司马康哪里敢回答?

“不同意你父亲的就是****小人竖子,你父亲用这些称呼攻击别人也可以,但别人用这些称呼攻击你父亲则不行,马上就要生病……是否意味着你父亲所说的话必须要一言九鼎,所有人,包括对你父亲厌恶的人,也必须对你父亲尊重万分……这是大宋的天下,还是你司马家的天下!”

换句话说,是你父亲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

就是朕,大臣上书弹劾,朕也不会动怒,也不会马上生病吧。

司马康色变。

范纯仁在下面暗暗叹息。

其实司马康进京,范纯仁就暗中劝过司马康,眼下朝廷收复湟州西夏,那是连灭两个强大的国度,虽然王巨不能那么做……在范纯仁心中,他对王巨这个做法肯定十分地不满意,不过得顾全大局,忍一忍吧。

可是司马康不听,于是事态越闹越大,闹大了就逼得皇上要表态了,要么安抚司马光等人,那可能吗?要么就要安抚王巨,那会有何下场?

下场来了。

赵顼又问:“司马康,是谁派人刺杀王子安的?”

“陛下,与家父无关。”

“那么小小案呢,那么程颐遇刺案呢?”

“陛下,臣不知。”司马康不能说可能就是王巨的苦肉计,证据呢?就象有些人怀疑是文彦博与司马光是幕后人,但没有证据,就无法处理文彦博与司马光。

“你弹劾王子安,朕就来说一说王子安,熙宁初,西夏三十万大军入侵庆州,整个西北人心浮动,是谁替朕将三十万夏军击败?交趾无辜入侵,杀害我邕州十几万生民百姓,是谁替朕光复交趾,平灭大理,一举解决了西南的边患?是谁从海外返回京城,替朕闯下了小治之世?是谁替朕使得整个广南西路变得富足?是谁又在替朕远赴高原雪域?这样的大臣,居然被你父亲攻击为****,小心,竖子,难道朕继续象仁宗晚年那样,用一群你父亲嘴中所谓的君子,继续积贫积弱下去!”

不但积贫,是超级积贫,欠了一亿六千多万内债!

但这大部分是赵曙积的德,赵顼不好再深说了。

“这件事到此为止吧,你替朕向你父亲传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他还将自己看成大宋的臣子,这两年关系到大宋是否真正的中兴,在这时候清静一点吧。”

说完后,让近卫将司马康拖下去了。

没有任何处理,但比任何处理都严重。

这也是一个风向标,随后蔡确陆续地将前段时间上书的大臣贬职,或外放。

不过就是蔡确,也不敢处理文彦博了。他也郁闷,这个老家伙都八十岁了,为什么一直不死哉。

文彦博没有死,但这一年冬天王安石死了。

司马光听到司马康的禀报,更加气极,导致病情加重,王安石死后不久,司马光也病死了。

王安石死了,朝廷比较安静,现在已经不是王安石的时代。

司马光死了,朝廷同样安静,冷处理吧,不然又会引起许多争议。

但人死了,就有很多文章可做了,文彦博在池州上书,说池州卑湿,老臣来到池州后,身体每况愈下,请求朝廷让老臣致仕,也请朝廷容老臣安静地苟残余生吧。

可能北方人到了南方是不大习惯,但池州多山,也不能算是卑湿之地哉。而且这个安静地苟残余生,那颇有意味了,明是哀求,实际是指责朝廷不公,司马光都被逼回到涑水老家了,王巨仍不放过,派了那么多粗鲁的大兵哥上门羞侮,但朝廷不但没有惩处王巨,反而配合王巨再度羞侮司马光。

这叫什么回事啊?

不过王巨也到了京城。

年关近了,但北方传来消息,说是辽国于边境增驻了一些兵力,这让朝堂十分担心,正好前线都位于酷寒之地,最少到明年二三月才能再度用兵,于是朝廷以述职的名义将王巨召回来。

其实这也是必然,不但今年,就是明年可能还要将王巨召回来述职,因为有的在奏章里写不清楚,有的也不好在奏章里写,必须让王巨回京,当面陈述。

所以王巨京城那个宅子还没有交给张贵之手,暂时还有用场。

王巨回到京城,赵顼未出来,章惇小声地说:“太保,文公要求致仕。”

“嗯?”王巨淡然哼了一声。

致仕了,朝廷就不能再启用了?

不过相比于司马光,文彦博所带来的后果会小一点,至少他不会“卖国求荣”。

“不过文公在奏章上说了一句,请求朝廷给他安静地苟残余生。”

“这些人丧心病狂,狄青死了也就死了,王韶死了就死了,介甫公死了也就死了,但富弼不能死,一死就是我的错,朝廷的错,陛下的错,司马光也不能死,否则还是我的错,朝廷的错,陛下的错,难道朝廷请神仙来,让他们长生不老?”

就算这些人都是气死的,想公道可以,狄青是怎么气死了,欧阳修,文彦博等人不断地泼污水,活活将狄青气得背疽发作而死,为什么朝廷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

范纯仁在边上嘴巴张了张,王巨眼尖,立即看到了,他说道:“范公,知道我为何派兵士上门责问司马光吗?”

第826章纸老虎(上)

因为网文主角多是三观不正,而我的书主角三观基本很正,因此看上去很是圣母。但有没有弄清何谓圣母,凭借主角在交趾的做为,默视了伐夏与永乐城惨败,好为自己布局,也不能称为圣母。当时我写的时候还怕大家反感呢,一略而过,没想到还有人说主角是圣母,大家接受能力强到这份上,我无语了。

…………

范纯仁撇了撇嘴,心想,你打击报复呗。

其他人也是这个想法,顶多与赵顼说法差不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算王巨做得不对,也是你司马光错在前面的。至于你在涑水养老,那就安心养老,但就是到了涑水仍不安份。

当真你成了赵普?

所以也不怪王巨报复了。但不管如何诠释,王巨就是在报复!

但岂止!

如果这个家伙还活着,没办法卖国于西夏,但还能卖国于契丹。而且王巨的新政,也能让他一二三疯狂地推翻。

因此闻听司马光真的病死了,妃儿很担心,王巨却开心地让侍卫宰了一头羊来庆贺。

这个不好说了,不过王巨也有一套说辞:“范公,司马光有何政绩?”

看司马光的履历十分简单,进士中了甲科,也就是前五名,比王巨苏东坡的名次还要高。所以一为官便成了华州判官,随后改任为苏州判官,父亲去世,回家守孝,这时候司马光没有变味道的,比如上书论述了差役之害,弓手必须增设武官教训,否则空扰民而弓手战无力。随后得到其父好友庞籍的提携,成为并州通判。

忽里堆之战失败,司马光将责任推给东推给西,庞籍一人承担任了责任,史书往往会美化这一段,实际司马光在这时的做法极其丑陋,并且也从这时心路产生了转变。

仁宗末年,司马光混成了起居舍人,知制诰,其实这时候他脱变得还不算太厉害。然后到了赵顼时,赵顼与韩琦相争,司马光从中和稀泥,捞取了更大的好处,成了帝师。

王安石变法来了,政治主张不同,王安石又是后起之秀忽得重用,司马光心中可能也有些不平衡,因此矛盾激化,随后司马光开始向“半人半鬼”方向正式转化了。

也就是司马光除了反对变法外,几乎找不到一条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政绩。

“对了,还有修史,但我朝那么多文学大家,曾巩、苏辙、苏轼等人,那一个人没有这个笔力修这本史书?”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修著的,但别忘记了,他与司马迁截然不同,司马迁那才是真正靠自己能力修史记的,司马光修著史书,所用钱帛资料官员助手,都是宋朝朝廷拨放的,因此就是这个政绩也要大打折扣。

还有一个政绩,那就是史上的大送,如果不是范纯仁与吕公著再三阻拦,连整个熙河路兰州都能送给西夏!

有时候王巨心想,这个家伙如果活在两宋之时,恐怕比秦桧还要厉害三分。

就是这样,还送走了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

看看这四寨是什么地方?安疆堡是庆州两大门户之一,葭芦寨也就是太祖差一点遇险的所在,它是沟通麟州与绥德军的重要咽喉,东接河东,米脂寨就在银州的下方,扼守着整个无定河东半部绥州地区,浮图寨就是原来西夏的细浮图寨,它在大里河之北,有此寨在,夏军再也不敢轻易兵犯大里河南部与绥德军各堡砦。

如此重要的四个堡砦,一二三就送走了……好吧,为了和平,送就送吧,关健有没有换来和平,得到了这四个堡砦后,西夏更加疯狂地向宋朝进攻了,甚至与阿里骨联起手来进攻。

这样的大送不死,王巨如何能心安?还有登州那个阿云案,案发都过去快二十年了,司马光前面为相,后面就派人将阿云处死,这样的记仇心,这样的报复心是何等丧心病狂!

“或者论才情,司马光可及苏轼?我为大宋做了这么多事,至今毁誉参半,范公你不提才情,专提操守,连我也敬佩万分,又身居高位,但为何无一人能有司马光名声响亮?”

恩……蔡确等人一起竖起耳朵了,似乎王巨要说中关健。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此你我心机皆不及司马光,欺世盗名,沽名钓誉的能力,更不及司马光。”

“问题是收复西夏与湟州战役已经打响,我用战俘运输粮草,修筑城堡,节省陕西民力,我又镇压了许多反抗的蕃部羌部,好了,我的做法不仁道!”

“连续平定两个国家,还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国家,战争规模庞大,用费惊人,好了,我劳民了,害国了。”

“是两个国家,连续性的战斗,总会有局部会出现失败,好了,惨败开始了,我不顾三军将士安危。”

“万一辽国出兵相助西夏,好了,强大的辽国与西夏联手了,大宋要灭亡了,立即停止用兵吧。”

“并且他的徒子徒孙很多,还有很多亲戚,包括范公你,有的人不顾大体,还将禁中事务泄露给司马光,万一发生象轻泥怀侧那样的故事,大军还未发呢,敌人就知道我们的行军计划,好了,惨败开始。”

“太保,你说得有些过了吧。”范纯仁不服道。

“呵呵呵呵,”王巨轻笑起来。

“呵呵呵呵,”蔡确等人也轻笑起来。

为何发笑?

看看王巨的遭遇吧,被刺杀,诬为屠夫,小小案,小程遇刺案,连王巨与大长公主的私情都查了出来,连蔡确也觉得这些人牛逼啊,怎么查出来的!

王安石还好一点,但被百姓用怮相公来唤猪,那么这个怮相公称呼从哪儿传出来的,正是司马光给王安石取的外号!

甚至当年诅咒皇子案,也与司马光有着牵连。

还有少数人知道轻泥怀侧的事,这事儿司马光也有一些嫌疑!

那么以司马光的手段,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但蔡确真的佩服啊,司马光有那么多嫌疑,可朝廷硬是没有找出一点证据。

范纯仁也无奈,他不相信司马光能堕落到这一步,不过司马光后面的做法,确实略有些激进了。

“范公,知道人身上长着脓包吗,看似灿如桃李,实际危害很大,因此我提前将这个脓包挤出来,也就是将司马光的真面目揭开。难道我做错了吗?”

算不算狡辨呢?大伙一起糊涂了。

王巨又对蔡确说:“文公要求致仕,切莫当真,能致仕也能启用。”

章惇不相信,文彦博都弄成这样,还能启用?但蔡确脸上却出现了慎重。王巨已经提醒过,蔡确也有他的路子,其实他已打听到了,赵顼的身体并没有真正康复,而是越来越差,好在有了王巨的暗示,御医们也注意着,才没有使赵顼病情发作。

不过这终不是长久之计,一旦赵顼倒下去,高滔滔必然会启用文彦博,到时候宋朝又会有乱象了。

但王巨却不管的,与司马光相比,文彦博破坏能力要弱得多,而且王巨也没有精力再去对付文彦博了。

他又说道:“不过蔡公请替我代一句话,陛下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想要安静,请他自己先安静。非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前线几十万将士负责,也是为了大宋能否中兴而负责,西北平定下来,也安定下来,那时他无论如何抹黑,或者污蔑我,那怕派人再度刺杀我,我也不会在意!”

范纯仁心中无语,那时你都去了彼岸,如何行刺你?

但问题又来了,王巨这么卖命,功成身退,逃向彼岸,还好意思攻击抹黑么?

可为什么又说了一句,派人再度刺杀我,何谓再……反正都不是省事的主,得,俺还是闭上嘴巴吧,范纯仁心里面想到,然后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王巨也闭上了嘴巴,不过他在想着心事。

史上司马光一直是隐忍着的,然后似乎在修心养名,但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是为了养名那么简单,所以高滔滔下诏以他为相,洛阳许多百姓伏于道边,欢呼真相公。

想一想,自己从彼岸风尘朴朴返回,京城百姓虽然欢呼雀跃,但也没有到那地步吧。这暗中司马光做了多少?

因此用一个准确的词,蛰伏!

当然,司马光也不可能知道赵顼早逝,但说不定有其他机会呢,就象赵普,以他与赵匡义的矛盾,不可能上位了,结果岐沟关惨败,赵普再度上位。

但因为自己的出现,司马光所有努力化为泡影,特别是自己让韩韫站在尸山骸海前,揭开了司马光绥靖与伪圣母的真面目,所以司马光病倒,再加上赵顼的训斥,一下子成了司马光的催命符。

那么到了文彦博,他会如何选择?

但文彦博真的头痛啊,因为他的徒子徒孙比司马光多得多,甚至都不敢将他弄到彼岸,否则以后高滔滔上位后,将一些旧党人物提拨上来,还会拉开疯狂报复的序幕。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吧,王巨心中无奈地想,因此他又说了一句:“蔡公,希望文公能长命万年,真的不能死啊,否则我又有一条大罪过了。”

长命万年,你索性说他是万岁得了,范纯仁心中吐槽道。

不过赵顼也走出来了。

他看了看大伙,看到王巨,脸上有些欣喜。

为何要变法,就是得使国家富强,现在富不存在问题了,那么就到了强的时候,只有王巨才能实现他这个强国之梦。

诸人参拜,赵顼挥了挥手,又看着王巨,问:“那些乡兵如何?”

乡兵指的是安排到河湟的保捷军与弓箭手。

今年五处移民,第一处是宋军将大量灵州的西夏百姓安排到了渭源,这一部分百姓以党项人为主,汉人为辅。不过西夏汉人主要就是在灵盐平原一带,至于银夏几州,原来一直就是拓跋家的老巢,汉人反而很少了。

但不管王巨,或者赵顼,也没有将这些汉人当成汉人看。

你们身为汉人了,宁肯做西夏的撞令郎,何谓撞令郎,就是炮灰!也不愿意投奔宋朝,那么宋朝还会念着汉族故情么?

可不管他们是那一族人,迁徙到渭源,四周都是熟蕃,只要他们敢有异动,以吐蕃人与党项人的矛盾,能一二三,就让四周的蕃族扑上来,活活将他们咬死。

也许几十年一百年后,大家融合了,但到了那时,也不用担心了。

还有一部是种师道从盐州迁徙过来的百姓,安排在环庆路,环庆路的蕃人有党项人,吐谷浑人,吐蕃人,不会对这些移民排斥,但让种师道以五十户以下为一组,全部打散了,同样也掀不起风浪。

余下的就是三部汉人。

秋收结束后,熊本与章楶交接,章楶来到河东,组织了五千户弓箭手壮丁,将他们迁徙到了北绥州,甚至一些水草比较丰美的横山地区,也安置了部分移民。

这一带是西夏的老巢,因此以后会陆续用大量汉人稀释。

这一部也不用担心,横山基本被宋朝控制,后面就是庞大的鄜延路军队,足以能保障这五千汉户的安全,顶多朝廷会用一些钱帛罢了。

还有会州那边的移民,本来王巨打算发一万户百姓的,可是许多利州路百姓听说去西北,他们产生畏惧了,宁肯在家乡过着贫困的生活,也不愿意迁徙,朝廷也不好强迫,只迁徙了六七千户百姓。

但这一部也不用担心,上方有天都山驻军,黄河各渡口又为宋朝扼守,不是其他地区就不能渡河了,要么水流湍急,要么两边有茫茫崇山峻岭,最少不适宜大军渡河,况且它下面就是兰州,边上就是德顺军,安全同样有了保障。

赵顼担心的就是河湟那支边军,毕竟远在河湟,四周又是强悍的吐蕃人。

“陛下,勿用担心,臣当初刻意强调选拨保捷弓箭手,正是因为这些人平时略有训练,本身性格就十分强悍,不会畏惧吐蕃人。他们的垦地也多在堡砦周围,一旦有变,可以立即退回堡砦,即可平安无事。而且臣冬天到来时,又选派了一些将领,将他们重新整编集训,小的堡砦一营乡军,大的堡砦能达到三四营乡兵,本身就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因此震慑的对象是吐蕃人,而不是这些乡兵。”

今年迁徙过来的乡兵仍不多,不足两万人,余下的到明年才会陆续迁徙,四万乡兵,主要就是分布在未来的西宁州、廓州、积石军,以及现在的湟州、河州与洮州,再加上两万禁兵,各堡砦互为声援,这个兵力不算少了。

除非吐蕃又出现了一个唃厮啰,但就是这一点王巨也做了预防,不给溪巴温父子回去的机会。

赵顼又说道:“王卿,辽国于北方陆续增兵……”

实际王巨也知道了,他立即说道:“陛下,辽国真的不用太过担心,他们太平了很长一段时间,享受到和平所带来的好处,厌战的人更多,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担心未来。这两三年将吐蕃西夏的事解决,未来西北不可能再爆发大的战役了。那时,国家会每年产生大量的盈余。”

“是啊,”赵顼兴奋地说了一句,一旦西北事了,宋朝有可能每年都会产生四千万贯的盈余!所以不要看现在战争会花费很多钱,但就是从经济上算,也是值得的,不过他忽然醒悟:“为何要担心?”

“陛下,许多大臣最普遍的说法,想要国家经济好,停戈止武,但是自庆历战争过后,我朝接近停戈止武了,要么就是边境的一些小冲突,要么就是侬智高叛乱,即便大顺城之战,因为结束得很快,虽大捷但也没有造成多大的花费。然而陛下即位之初,国库如何?”

停战了,止武了,但国家赤字一亿六千多万!

“如果因为西北危机解决,实际上等于我朝危机也化解了大半,即便辽国强大,我朝兵力不分心西方而专心于北方,想来也不会有大的危机,但危机解除,大家松懈,说不定又会演变成仁宗末年先帝时那样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不错,这正是臣要说的话,如果说外敌危机最少的,无疑就是东汉,但东汉政治也是最为混乱的王朝。没有外敌了,有些人内斗起来会更厉害……”

“卿之言当为大宋之警戒也。”虽然王巨又顺带着讥讽了一些人,不过这句话还是有意义的,赵顼郑重地说道。不过辽国……他真担心哪,于是又用眼睛看着王巨。

王巨说道:“陛下,辽国那边敬请安心,我们怕他们,他们说不定还会害怕我们呢。因为辽国对女真人的压迫,两三万女真人动乱,秋天时,辽国集结了三万兵马,于长春府会战,被生女真击溃。”

这是八月份发生的事,王巨到了冬月才得知。

就不知道这些人当中有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若是有,现在女真人起事的规模远胜过完颜阿骨打刚起事的兵力,而且装备多是来自彼岸,虽然按照倭国与高丽武器样式打造,但精良度远胜了高丽与倭国的武器,所以在兵力相仿佛下,辽军一下子被击败了。

“辽国必然会集结更多的军队前去剿灭,不过今年显然来不及了,只能到明年春夏再度会战,现在辽国连春捺钵的地点都丢失了,还谈何威胁我大宋?”

许多人不知道详细的情况,听王巨说完后,脸上皆露出欢喜的表情。

赵顼有些迟疑:“不是说明年吗……?”

王巨不敢回答了,但能站在这两侧的,都是大宋的重臣,没有一个是简单的,立即听了出来,这是什么意思哉,难道辽东女真的叛乱是宋朝控制的?

赵顼也醒悟,说:“诸卿退下,三省宰执留下来吧。”

大伙好奇又郁闷地退下,只留下几个宰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