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4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个头领心中大骂娘,但只是在心中,皆不敢骂出来,然后咬出牙继续浴血奋战。
同时王文郁留下一部驻守青唐城,带着余下大军发向宗哥城,来到宗哥城下,王文郁派人喊降:“打开城门,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海藿嵋仓懒饲跋咔榭觯纠词峭督档模欢胶敖邓伪诺幕埃谋渲饕猓煌督盗耍推窘枳诟绯堑募峁蹋肴梦颐峭督担们笞盼颐牵萌八滴颐牵
但这时候王文郁已经与王巨取得联系,不投降就不投降吧,三军将宗哥城围了起来,再让林广带着一支兵马,前去东北胜铎谷,王光祖同时也出兵渡过乳酪河,这里地形比较重要,因此阿里骨分出两千兵马驻守,但在两支宋军逼迫下,并且胜铎谷的蕃兵这时候同样也得到前线消息,一个个放下武器,全部投降了。
两部押着这些战俘,折向南方渴驴岭,这里地形更重要,战后,王巨于渴驴岭东面置了绥远关,西面置了峡口堡,连筑两个堡关,用来控制渴驴岭。现在这个堡关没有,有的只有两个军寨。
郭景修守在了东寨,苏南党征守在了西寨,林文与王光祖绕到苏南党征的后方,郭景修大军向西逼近,与巴金堡一样,宋军来到后方了,无险可守了,也不是无险可守,关健是三军士气沮丧,兵力又少,苏南党征只好率领三军投降。
几路宋军汇合,押着苏南党征来到宗哥城下,海藿岷盘源罂蓿炔坏眉海蚩敲牛桓龈鼍僮攀郑叱鲎诟绯恰
然而因为他的顽固,王文郁下令,将宗哥城中守军的大小头领,大小将领全部甄别出来,就在宗哥城外,包括海藿嵩谀冢拷噬薄2还裆钡囊仓皇钦庑┩妨欤嘞率勘糠殴耍庖彩峭蹙匏蟮恼撸梢陨保脖匦肷保飧錾笔钦鹕澹皇俏倍保匦朐谡鹕逵氚哺е湔业揭桓銎胶獾恪
这时,南路的两路宋军也抵达了平西堡下。
得到这个消息,仁多保忠将他侄子仁多蔺喊了过来,问道:“蔺儿,你知道为何我军败成这样?”
“那个太保的诡计。”
“也不仅是那个太保的诡计,宋朝太大了,太富裕了,以前没有一个强力的人物整合好,一旦有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枭雄,我国必然不敌。”
“太祖(李继迁)如何能立国的?”
“太祖雄才大略,谁人能及,而且那时间也好,宋朝被辽国牵制,西北兵力空虚,所以太祖得以立国。”
“后来宋朝也多次派兵与太祖交战,皆没有成功。”
“你还不明白,那是太祖战术应用得当,虽然宋朝未成功,可太祖也没有真正将宋军大败过,只是拖得久,宋朝必被辽国所乘,由是让太祖得以立国。”
“那辽国现在为什么不出兵啊?”
“我也不清楚,只能说那个皇帝是昏君。”仁多保忠恨恨地说,西夏灭掉了,辽国未必会灭亡,但没有西夏牵制,辽国再想对宋朝耀武扬威,那是不可能了。
“我说这件事目的,是想告诉你,我们大夏完了。”
“怎么会这样?”
“你马上带着三军向宋朝投降吧……暂时你恐怕回不去了,”仁多保忠被俘过一次,宋朝也谈不上虐待战俘吧,就是不停地劳动,不过依然提供了吃的喝的住的,就是要听从命令,不得反抗,不得有异心,否则立即格杀,又派兵士看守着,并且在脸上黠了一个俘字,包括仁多保忠脸上也被黠了这个字,还是他回到西夏后,用药水强行消除的,不过至今脸上还留下一块伤疤,因此是休想逃回去了,他又说道:“但也不要反抗,一旦战事结束,大约宋朝会释放你们回去,那时请替我带一句话给族人,以后安份守己吧。这天下再也不是大夏的天下。”
“叔父……”
“你不用哭,我已经被俘过一次,没有脸再被俘第二次,”仁多保忠说到这里,看着战场,大声喊了一声:“屈啊。”
然后掏出夏国剑自杀。
仁多蔺号淘大哭后,带着余下的夏军向王巨投降,也没有多少人了,来的时候是五万兵马,现在连两万都不足了,并且大半还是吐蕃人杀的,就是活下来的人,这几天地狱般的生活,让他们个个心里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王巨受降,阿里骨又将结辖罗派来,问王巨我们怎么办?
王巨不满地说:“你没有听过受降如临敌吗?”
结辖罗心中吐槽,俺们各部都被你逼到这份上,差一点向你跪头求饶了,你还好意思说出什么受降如受敌。
他无奈回去,王巨将所有夏军战俘押到平西堡外,至于隘道里的吐蕃诸族士兵,慢慢呆着吧。
然后王巨派人甄别,也就是将夏军中六谷部与回鹘人各个首领甄别出来,足足有五六百人,王巨让苗授将他们押过来,看着他们问道:“你们祖辈一直与中国友善,怎么被西夏奴役了几十年,一个个都愿意做西夏奴才了?”
一人说道:“我们也是被逼的。”
王紫川提着皮鞭就要过去抽他,他弟弟王紫山也在这场保卫战中受了重伤,心中气愤哪,但被王巨阻止住,王巨说道:“因为他们一逼,你们就与某拼命?”
“我们没有拼命。”
“没有拼命,这个城墙能撞成这样?”
那人不好再回答了,总不能说那全是吐蕃人撞的。
王巨走了几步,看着这几百人,又说道:“不过我朝终是仁义国家,现在某还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这些人释放回去,也对各部代一个口信,某不久就要去兰州,你们各部立即派人前来兰州,向我朝献忠,否则大军到达之时,一律不赦。”
释放的只有这几百人,经过这场残酷的战争,这些人也尝到足够的苦头,也知道了宋军并不是好惹的,那么就能将这消息带回凉州与甘州了,这是为明年做准备的。
现在还是炎夏之时,但秋天很快就要到来,来不及平灭西夏了。
至于余下的战俘,以及吐蕃的战俘,统统参加劳动改造,不但要修道路水利,还要押运粮草过来,同时还要修建诸堡砦,最少在这十年内,宋朝还要派驻一些兵力,才能利于这一地区的统一与融合。
王文郁大军也徐徐到达,两面宋军夹击,阿里骨与各部族战士一起放下武器,再度投降。
王巨没有过问阿里骨,而是先将王文郁召过来询问情况,王文郁也将大约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说道:“太保,发生了一件事,我也不知道做得对还是不对。”
王文郁带着大军来到青唐城下,依然遭到了青唐城各贵族的反抗,牺牲了好几百名战士,进城后,各将领又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青唐城远比凉州城更富庶,于是一起劝说王文郁,王文郁在诸将劝说下,终于以镇压反叛名义,将城中各个贵族家属一起抓捕,然后将他们的财产全部抄没。
收获颇丰,竟然是凉州城的两三倍之多,不过提到了凉州城,王文郁也开始吐槽。
凉州城内也得到了一些收获,不提城外的牛羊,城内各个贵族家中同样抄获出一些金银,玉石,皮毛,香料,珍贵的药材,还有一些宋朝的铜钱,以及新发行的绢交。
有绢交不稀奇,实际有的绢交已经流通到了倭国占城那边,就不要提受宋朝影响大的西夏与辽国。
另外就是大量贺兰石,贺兰石问题也不大,关健是王文郁提前说好的,所缴获的财富一半用来分赏三军将士,但这些贺兰石怎么算?他可是少数几个知情人之一。
以市价计算,由朝廷来得,朝廷必然吃一个大亏,分赏给三军将士,那么吃亏的则是三军将士。无奈之下,王文郁只好拿出一半,作为赏赐,任由将士自己选择,然后劝说他们尽早出手。
但青唐城中可没有贺兰石,并且因为丝绸之路转移到南边,青唐城这些年受到战火又少,因此得到了大量财富。
可是王巨没有吩咐他们这么做的。
王文郁无法算计其后面,便刻意对王巨说了一下。
王巨道:“周卿,做了就做了吧,不过做了,则将这些贵族家眷一起迁徙到渭源,不要再留在青唐城了。”
“会不会影响青唐城未来的繁荣?”
“青唐城繁荣,乃是丝绸之路……”王巨停了停,他也在想这条丝绸之路,后人以为的丝绸之路,多是指兰州到凉州,这条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实际上丝绸之路有三条,北丝绸之路是从府州到北河套,再到贺兰州,居延海那条道路,南丝绸之路则是从湟州到大非川这条丝绸之路。
因为水土恶化,南北两条丝绸之路全部末没了。
不过因为宋夏交恶,南丝绸之路居然再度起死回死。
然而随着未来将河西走廊收复,这条丝绸之路的作用又会下降。
因此王巨下了一条命令,让姚雄与林广率领两支军队,以骑兵为主,再带上一些向导与翻译,兵出赤岭,一路兵向大非川,一路兵向牛心堆、再折向东北大斗拔谷,以宣抚为主,震慑为辅,但不是治理,也就是将这一地区以后羁縻起来。
前者的目标主要就是让沿途各部配合,朝廷再花一点钱帛,明天开春后,于道路两侧广植耐旱树苗,至少将这段道路两侧的水土保护起来。后者则是为了大斗拔谷这个重要的关隘口,不过拿下河西走廊后,它也会成为一条重要的商道。
不过过了赤岭,由于水土恶化严重,各部族零散,人烟稀少,不需要动用多少军队了。只是林广的任务更重一点,因为西夏在大斗拔谷下筑了几个堡砦,控制着这条交通要道,史上后来西夏还于这一带筑了鼎鼎大名的仁多泉城,也就是让刘法成名扬威的那个堡城。但问题也不大,此时哪里西夏兵力少得可怜,并且后方也不可能派出兵力来援救。然后林广于此再修建一座雄关,便完全可以控制着这条要道了。
接着王巨又接见了巴毡角,然后两人商讨了一件事,那就是扶立吐蕃新赞普,不过王巨直接挑明了,这个赞普只能说是王,而不能算是国王,只有象征意义,因此扶立的赞普必须呆在开封城内。原来如果王巨这么说,可能有人不接受,但是现在说了,能接受的人则多了,就是宋朝不扶立一个傀儡赞普,又能怎么着?
这个赞普人选不是巴毡角,巴毡角也老了,而且他不是长子一脉,因此必须要木征的几个儿子当中挑选出一人来,之所以与巴毡角商议此事,由巴毡角出面,这个人选会得到更多吐蕃人的认可,那么起的安抚作用也会更大,说不定以后每隔几年,朝廷略略花一些钱帛,让吐蕃一些大部族派出代表,去京城觐见这个赞普,那么见着见着,双方也就融合起来,能利于这地区的进一步安定。
巴毡角想了想说:“太保,选赵怀义吧。”
木征三子,长子陇拶,不是陇拶族那个陇拶,发音很相近,因此译成汉字,都成了陇拶,宋朝赐名赵怀德,次子邦辟勿丁,赐名赵怀义,三子盖咓,赐名赵秉义,赵怀德与赵秉义皆在秦州洮州担任着一些官职,只有赵怀义只有一个闲职在身。
所以巴毡角挑选了赵怀义,大哥与三弟在秦州洮州,也有一定的威望,那么老三在宋朝京城,就等于有了保障。
王巨并没有揭破巴毡角这个小心思,以宋朝的政策,能勉强硬一硬就算不错了,还指望以后会加害赵怀义?当真是赵匡胤赵匡义复生不成?
不过这样也好,至少会让更多的吐蕃人放心。
他说道:“那就选赵怀义吧。”
王巨将这些安排好后,才去了阿里骨与诸降俘那边,王巨看着阿里骨说:“胡儿,你不是想要某的命吗,为何低下你这桀骜不驯的脑袋?”
“如果换成某,某会怎么做,败到这地步,某只会有一条选择,”王巨做了一个拨剑抹脑袋自杀的动作。
可是大伙都相信,就象这次最危险的就是平西堡几千将士,王巨亲自坐镇在这里。以前西北诸场战争,王巨同样冒着枪林箭雨,上了战场。而且不是仅是王巨,许多宋朝将士,甚至一部分文官都是这么做的,就象贻害了永乐城的徐禧,同样宁被杀死,也不投降。
“千古以来,成大事者,那一个不是多次出生入死,连死都畏惧,还想叛乱,还有想枭雄!某现在为某以前的想法很惭愧,知道为何吗?因为某以前将你当成了某的对手。你这个又蠢又懦弱的小胡儿,居然让某放在眼中,某眼睛真是瞎掉了。”
王巨真没有想到阿里骨会投降,当然也看不起他投降。
现在阿里骨在他心中,就象那些党项人、高丽棒子、东南边的猴子一样,不管你对他们再好,都不能满足,而且你对他们越好,他们越想至你于死地。
也就是白眼狼!
但就是做了白眼狼,又没有拼命的勇气。
索性学习那几百万连族语都不会说的外门,他们也是一群白眼狼,但人家只关上门来称王称霸,不会主动招你惹你。
再看看另一群人,明朝皇帝,明朝皇帝罕出明君,但人家是怎么做的,明英宗昏庸,被瓦剌人抓走了,就是不投降。李自成进京,崇祯自杀,临死前只说了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也就是阿里骨还不如明朝那些昏庸的皇帝!
阿里骨脸色涨红着,心想,我一定要忍,我一定要忍着,这是这个家伙想杀我,所以故意激怒我。
不过王巨所以当着那么多降俘面说,是有用意的,他又看着这群头领:“就凭你们这群人,听从一个小胡儿的调遣,甚至不顾祖宗之仇恨,与西夏人联手,没骨气到这地步,还想做某的对手,这简直是天大笑话。”
不错,王巨是有意羞侮这些头领,并且当着他们手下族人的面公开羞侮。当然,如果不是这一战,王巨这么做,可能让这些部族更加同仇敌忾,不过经过这一战后,不可能再有什么同仇同忾了,那么无疑就打击了这些头领在部族中的威信,至少会有许多普通士兵反思,我们为什么冒着巨大牺牲打这一战,就算是守卫家园吧,但这个家园是谁的,不是赞普的,而是一个回鹘人的,一个小胡儿的,为了一个小胡儿,死了那么多人,悲不悲哀?
好了,不但各部族,就是各部族内部,也不会象以前那么和睦了,如果以后宋朝政策得当,吐蕃这种土司制度(其实各部族内部就是南方土司制度)中的土司特权就会越来越少,没了这些土司、头领,这一地区也就能彻底和平了。
说完了,王巨又下令,将阿里骨等贵族与他们家人,同样送到京城,你们也在京城呆着吧。
至此,河湟彻底纳入宋朝的版图。
不过王巨所做的还是震慑,包括杀人,然而想真正使得这一地区进入和平状态,光靠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象明朝杀官,结果官员越杀越贪,清朝杀官又杀百姓,结果官员越杀越贪,百姓越杀越反。
因此王巨就迅速去了兰州,接下来湟州这一片地区,是彻底进入安抚阶段了,先前恶人由自己来做,后面的好人得让种谊来做。同时他也要将目光转向了西夏,而且另一件事也要做了,那就是贺兰石……谋划了二十年的贺兰石,终于到了派上用场之时!
第834章浴火重生
“老相公,吐蕃拿下了。”
“这么快?”文彦博喃喃道。
在他心中,王巨拿下吐蕃是没有问题的,可问题是王巨拖到夏初,这才不温不火地出兵廓州。弄不好,今年都休想拿下整个湟水地区。
其实其他人想法都差不多,在他们心中,吐蕃才是大国,而不是交趾与大理。
实际是交趾并没有他们想像的那么弱,如果王巨不用一船船大量的难民席卷,并且在难民中杂以军队,将他们统一的席卷与战斗,即便是王巨,想吃下交趾,就不知得牺牲多少将士了,实际拿下交趾后,宋朝还花了四五年时间不断地镇压,包括章惇离开交趾,交趾还有局部性的战斗,直到王巨前年再度为相,交趾境内才渐渐全部清静。
吐蕃看上去是很强大,不过那是唃厮啰之时,到董毡手中已经江河日下了,至于董毡如何立阿里骨做为继位人的,现在王巨还没有弄清楚,但这一步昏棋,让吐蕃再次失去强大的凝聚力。所以史上,自阿里骨以后,吐蕃先被宋朝拿下,北宋灭亡,又被西夏蚕食,后来又被金国招抚,元朝来了,又成了元朝的地盘,明朝来了,又成了明朝的地盘。没有凝聚力,河湟也就那么一回事了。
论个体战士,吐蕃士兵是很强悍,可是这种部族联盟制度,又缺少了凝聚力,可以说吐蕃还不及当初王巨出兵时的大理。
不过其他人不会这么想,他们想的是吐蕃多次击败了西夏人,是多次,不论唃厮啰时,还是董毡时,西夏共计发动了近十次大规模的入侵,先后被吐蕃击败,甚至好几次让西夏人惨败。
真想错了,并且王巨不能说是从夏初才慢吞吞地动手,实际从阿里骨兵败洮水与定西城时,宋朝就已经动手了。春天时派使者到各部招抚,那也算是动手。
但文彦博在老家,消息不大灵通,也不知道其内幕。
京城官员同样恭贺赵顼。
赵顼说道:“诸卿,即便如此,还远不及盛唐之时。”
范纯仁急了,立即说道:“陛下,万万不能学习唐朝啊,唐朝最盛之时,疆域达到了波斯(指唐高宗时,西方包罗了整个咸海,西南疾陵城达到了伊朗境内),但因为太远,鞭长莫及,仅是数年时间,几个波斯羁縻州全部失守。虽然后来仍占据着河中,却被河中拖累。故此,祖宗才用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朕不欲也,以免伤害中国之力。”
“朕知道了,”赵顼说。
其实赵顼也只是说一说,他脸上的笑意洋溢不止,也能看出他的心情。
确实论疆域,宋朝远不及唐朝,可唐朝虽大,但多是羁縻地区,宋朝虽小,羁縻的地区很少,就包括西南那个国中国,基本上九成以上地区,都可以直接管理了。
西域不好说了,实际河湟一带,如今宋朝控制的地区,是超过唐朝的,唐朝拿下了积石山地区吗?没有!唐朝控制了整个九曲地区吗?没有!即便赤岭以西青海湖两岸,宋朝虽迫于当地的情况,未来不会直接派官员治理,但也羁縻起来了。
他心中很是满足。
但王巨写这篇奏报,并不是为了报捷,当然,也是报捷,至此,才意味着整个青唐城地区,一起被宋朝囊括。
不过除了报捷外,还有其他四件事。
立功将士与牺牲将士的名单,大捷了,但有惩高梁河之败,大捷后朝廷的赏赐与抚恤必须立即下达,这样,三军将士才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士气。而这士气,是接下来两年辰光最最重要的东东。
前线需要补充的粮草与物资,虽然这一战,将主力吸引到平西堡下,青唐地区破坏不严重,不过整个青唐地区,也开始缺乏粮草了,三军将士粮食也不足。这些粮食要及时运到河湟,如果让各部顺利地渡过这个冬天与春天,那么会进一步让各部百姓归心。
以及赞普的人选,并且对这个赞普新的诠释,它不是国王,而是相当于河湟郡王,名义上比大理段正明官职更高,实际上自由度不及段正明,不过这个赞普的设立,利于朝廷安抚这一带的百姓。
安抚仍是很重要的,不要前面占领了,后面再度烽火四起,丢掉河湟,那么这次用兵则一点意义也没有。
最后就是抓紧时间移民,或者说叫移军。
青唐地区这一战损失惨重,平西堡之战后,王巨逼迫阿里骨率领各族战士,与西夏火拼,导致这一战过后,三万吐蕃大军仅余下一万余人,损成了六成兵力。
不仅是平西堡之战的损失,还有猫牛城,以及阿里骨东征洮熙的损失,导致青唐城地区丁壮损失了近四成。
王巨还迁徙了一些贵族,将他们强迫迁徙到渭源安置,周边再用党项人包围,让他们永远不能得势,所以青唐地区出现了大量真空地带,正好用来安置边军了。
青唐稳,整个湟水甚至积石山就能稳定,而且最最重要的,不是兵力,而是粮食,甚至到了后年,粮食都是最重要的重心。无论是直接发放,还是用工代赈,各蕃部羌部百姓有的吃,才不会被某些有心人蛊惑。
四万多名边军带着他们的家属开耕,那怕一户多产出五十石粮食,也能替朝廷节约两百万石粮食,想一想两百万石粮食从渭水运到青唐城,甚至未来更遥远的沙州地区,得产生多大的消耗吧。
这个策略已经看到了一些成效,就象去年北绥州的几千户移民,会州的几千户移民,以及河州一万多户边军的移民,不提什么民族融合了,他们都是汉户,善长的是种植业,而非是畜牧业,马上秋收即将到来,因为这三万余户的种植,实际上就替朝廷节约了大量粮食,并且还是在最前线所出的粮食!连运费也省了。
但战役还没有结束。
梁乙逋好不容易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开始向夏州出发。
西夏两大核心地区,一是灵州到兴庆府一带,但灵州一些百姓,已经让宋朝逼得迁徙到了渭源,其次是银夏宥地区,不能再让宋朝又挖走一半,那样西夏束手待毙吧。
大军迅速扑到宥州,不过宋朝主力军队已经来到龙州,现在梁乙逋只有两个选择了,一是分兵,宋朝修的那段长城,实际就是古秦汉长城,不过这段长城年久未修,多剩下一些残壁断垣,宋军带着百姓补修,也只能修一个大约,不可能真的再修那么长距离雄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