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侯官、唐代不良人和丽竞门、五代武德司都算是特务机构。

宋朝将武德司改成了皇城司。

由太监担任皇城使,然后从军中或民间选才力武勇之士做为下属,一与殿前诸班护卫皇城安全,二是监视军队,侦察民间议论、官员活动,防备敌国。甚至多次捉到辽国的间谍。

只是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权与相权同样受到种种限制,近臣行事颇多顾忌,皇城司只有侦察之权,没有断案之权,抓捕的人犯必须移送到开封府权利,因此后世几乎大多数人忽视了宋朝这一特务机构。

但是不能小视他们。

里面不泛超级高高手,也不泛聪明人,如赵匡义怀疑京城粮仓官吏作弊,便派皇城司的高手化装侦察,几天后便找到证据。或者不久就要迎来的熙宁变法,宋神宗与王安石让皇城司的人抓捕诽谤朝政的人,他们前后抓了近万人下狱。

皇城司的人怎么来到鄜州?她们是怎么认识皇城司的人?

两人已经走了回来,来到赵念奴面前,先施了一个大礼,然后说道:“卑职参见殿下。”

“殿下?”王巨刹那间觉得晴空里在起雷云,他要渡雷劫了,恐怕还是元婴期的雷劫。

第十三章殿下(下)

“你们先避让一下,我要与这位小哥说几句话。”

宋朝公主郡主不会自称本宫的,一般场合都称我或吾,我为多,吾多用在书面语上。而且我比较傲气,尊敬对方的称喟则是妾身。

但现在赵念奴就是冒出一个本宫,也不会有她本人站在王巨面让王巨觉得雷的。

“你是那位郡主?”王巨仍不甘心地问。

“妾身乃是兖国公主。”赵念奴仍十分客气地说。

虽然王巨有些失礼,但这一路前来,王巨对她有救命之恩,况且其年龄与机智也让她万分地欣赏。

“兖国公主啊,为何殿下来到边陲?”王巨脸上黑云越来越厚,难怪一路说什么婆婆,说什么羞侮的婚姻,难怪在客栈里芸儿说了几次“电”,原来是殿啊,后面还有一个下子未说出口。

“一路过来,你也听到妾身的婢女说了一些,妾身嫁了一个很不好的夫君,还有一个恶婆婆,妾身便去巩县。”

巩县在宋朝很重要,宋朝皇陵全部在哪里,但未必宗室子弟去就是祭祖的,有一些宗室子弟去巩县,或许会打着祭祖的旗号,然后顺便游山玩水,或者南下嵩山,看看少林寺的什么。

这一条没疑问,主要到巩县去则罢了,怎么来到了延州。

“妾身在巩县呆了几天,忽然想到了外祖父,他在延州担任签判之职,妾身便来到延州,正巧外祖父又调到了巴蜀。妾身准备逗留两天便回去,那天妾身看到了皇城司的人。妾身不得不避开他们。”

“为何?”

“若是让他们发现,难免会向父皇禀报,父皇又要责怪妾身。因此当时妾身雇了一辆马车,先让芸儿留在客栈,打听外面的情况,妾身带着一名内侍与姘儿去保安军城避一避。但没想到遇上了歹人,无意中让他看到妾身所带的一些交子,便将妾身带到一个偏僻的所在。妾身未到过边陲,感到不对,他说边境的路就是这样。然后勾结了几个同伙,想要谋害妾身。幸好妾身带了姘儿过来,就是那样,妾身带的内侍也被他们杀害了。妾身与姘儿逃了出来,在山路又迷了路,幸亏遇到了你。”

王巨一边听着一边回想着这个公主的历史,一个悲剧的历史。

这是一场悲剧。

京城里那个史上最好的皇帝,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皇帝。母亲是来自杭州的一个李姓秀女,生下了尊贵的皇子就被当时的皇后刘娥抱养了,以至终生母子不得相认。后来刘娥去世,八大王将真相揭开。

这个八大王就是八贤王的原形。

但在这里王巨怀疑他用心不良,因为刘娥在的时候,作为唯一残活下来的亲王叔,被刘娥打压得闭门不出。这才是皇权的必然。但八大王怀恨在心了,这才揭开真相。

赵祯大怒,然而打开母亲的灵柩,却发现养母以皇后冠礼安葬的,即便对李家也照顾有加,一肚子气发作不得。

因此他对李家唯一的亲人李用和十分恩宠。

这也当寄思对生母一份思念吧。

他自己多个子女早折,现在他还有几个女儿,但这几个女儿岁数同样不大,能不能活也不敢说,只有一个女儿长大成人,所以赵祯赐其福康公主的尊号。

似乎这个女儿颇懂事,自小聪明过人,赵祯生病时,曾经日夜服侍在父亲身边,并且赤足散发向天祷告,愿以身代替父亲。所以深得赵祯喜欢,在她长大后册封兖国公主礼时几乎是以皇后礼册封的。

赵祯为了报答可怜的舅家,便将福康公主下嫁给了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这时李用和死了,李玮母亲杨氏乃是李用和在京城最困窘时候娶的市井妇人,丈夫粗野无知,婆婆又凶悍,公主在李家受了气,只好往宫里跑。然而大臣看不顺眼了,强行进谏,甚至还要求皇城换了门卫。

公主苦闷之下便与身边近臣梁怀吉喝了一杯小酒,杨氏趴在窗户上偷看,公主就诘问,若是正常男人倒也不放心,人家是太监啊,杨氏出了恶语,小公主骂也骂不过,气得一怒之下揍了杨氏几下,杨氏骂得更凶,小公主只好再往宫里跑,而且被杨氏拉扯之下,披头散发,结果门卫换掉不得进宫。

在这时候,她只好向身边的近臣梁怀吉讨一点亲热。可能算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恋爱吧,但人家是一个太监,又能做什么?李夫人却在京城疯言疯语。

大臣们又来了。

王陶、吕诲等人一哄而上,赵祯不得不将梁怀吉调到洛阳做了清净工。就连大宋宋痒可怜小公主,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被清臣们疯狂地弄下去。

父亲不痛惜,婆婆与丈夫天天给气受,并且在京城造谣泼污水,大臣们象疯狗一样盯着她咬,就连唯一能说几句安慰话的小太监都弄到了洛阳,她可是小公主哎,因此福康公主想不通之下,一下子急疯掉了。先是假疯,在家中烧房屋,逼父亲召回梁怀吉,赵祯准备同意。

大臣又来了,杨文广的老侄子杨畋,司马光,龚鼎臣等一涌而上,就是不准赵祯将梁怀吉召回京城,甚至不知用了什么手腕劝说曹皇后出面,对付替公主求情的小公主母亲苗贵妃与俞充仪。结果小公主真的疯掉了。

这就是史书的记载。

然而史书是春秋笔法,况且宋史经过党争后早改得一塌糊涂。

真正分析这件很不光彩的事当中,赵祯负了一些责任,但主要责任便是杨氏,司马光,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曹大妈。

若再分析,那个问题就大了。

首先宋真宗与宋仁宗为什么死了那么多子女?科学来讲说是赵祯有萝莉控,喜欢的妃嫔岁数都不大,所以生下来的孩子不健康,才导致一个个早早夭折,但为什么宋真宗也是如此?

再看赵匡义几个儿子有几人未活过成年的?或者未来宋神宗的子嗣。无他故,谁敢在赵匡义面前耍心眼?谁又敢在高滔滔面前耍心眼?为什么赵祯按照这时的规矩,必须为主母之子,就能安全长大?刘娥手腕多高明哪。**是很可怕的地方。

其次赵祯与曹皇后的感情。赵祯喜欢杨妹妹尚妹妹,让大臣拉出去做女道士了,喜欢茶商之女的陈妹妹,不知所踪了。无奈之下只好娶了将门之女曹皇后。这是一桩被大臣强迫的婚姻。当然那时候赵祯还不成熟,后来赵祯成熟了,喜欢的张妹妹,谁都拉不走。

还有一个证明,赵祯不是没有子女,有很多,只是一个个死得莫明其妙。然而曹皇后有没有子女?

还有两件事,邪教教主王则谋反镇压后的那个元宵节,官颜秀王胜四名侍卫突然暴乱,居然一路无人抵挡地杀到了赵祯的寝宫,这时曹皇后忽然变成了先知先觉的诸葛亮,吩咐了两件事,一是大家过来,我亲手剪下你们的头发做证,你们去平叛,明天过来领赏,二马上去提水,准备灭火。果然一会宫门起火,烧掉了八座大殿。

更奇怪的是四名暴乱的侍卫全部乱刃分尸,没有留下一个活口,而且那么久过后,侍卫才姗姗来迟。并且发生了那么大事后,居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六塔河事件后的那个新年,赵祯忽然问文彦博,汝不乐邪?要知道后来文彦博正是与**有来往才被贬下去。可能赵祯因为在说胡话吧。但到了初七,赵祯忽然披头散发地跑出来大喊:“皇后与张茂则谋反。”

再到眼下。

赵念奴遇到了歹匪与王巨肯定没有关系。

边陲终不是中原,财露了白,能不出事吗?

但两者相遇肯定与王巨有关系,若是没有王巨,都不可能与王家寨百姓相遇,那怕错过一点儿时间也就错过了,那么她们就会回到延州,立即回京,时间不过一个来月,虽是公主,但不是坐监牢的,出去散一个来月心难道不正常吗?不过肯定没有遇到皇城司的人,尽管看望外祖父,终是边境,若是从阴谋论角度分析,不用杨氏出面造谣了,早就轩然大波。

然而因为自己,这个公主三番五次地遇险。

皇城司的人来得及时,可事情同样也败露了,可以想像等待这个公主即将是什么命运。

赵念奴也知道,慎重地看着远处两个皇城司的密探。

但王巨能说什么,这里面好深好深的水。

第十四章小翅膀

赵念奴显然不知道未来,相反她对王巨十分感谢,只是忧郁地看着两名大内密探。

“殿下,皇城司的人到延州,是公事还是刻意来找你的?”

“妾身想多半是来找妾身的吧。”

“我要回去了。”

他答应赵念奴不仅是为了报酬,也是想到京城看一看。但现在不成了,不要说这里面水很深,首先杨氏那一关就过不去。

宋朝婚姻排斥异族婚,也就是汉人与其他民族的通婚,但是排斥并不禁止,如杨畋的第一个妻子便姓穆,来自党项大族慕容氏的女儿。

排斥同姓婚,禁止同族婚,如姓王的娶姓王的女子便会遭到大家嘲笑,不过若是人家一定要成亲,也没什么。然而不能娶同一宗族的女子。

禁止收继婚,不能学李治那样收继母武则天,或者弟弟收大嫂,也不能收弟媳妇或者儿媳妇,也不得发生任何关系。所以吴育弟弟去世后弟媳妇未改嫁,遭到大家攻击,包拯逼儿媳妇改嫁。

但这是以父辈论之,母系不论,表兄妹成亲却成了正常的。

然而李玮是赵祯亲舅舅的儿子,赵念奴的亲表姨夫,作为从小接受宫庭教育,知书达礼的赵念奴心中对这门亲事的排斥可想而知。

可问题仍不大,坏就坏在这个杨氏身上。

不就是与内侍喝一个小酒吗,人家是太监,就是替贵妃公主沐浴,可能都很正常,居然能闹得满城风雨。可想这个杨氏多么的不省事。

“大牛,你不用担心。”

“不担心才怪。”王巨心想。

但不能说啊,道:“殿下,你莫要忘记你与我如何认识的?到时候大家来盘问,让我如何回答?欺骗,那是欺君之罪。不欺骗,那就是死罪。”

连你都被逼疯了,况且是我!

“那……”

“殿下,你让我想一想。”可能两人之间的身份差距有天壤之别吧,至少对现在的王巨来说差距太大了。但这一路过来,赵念奴对他十分尊重,从没有摆公主架子,王巨从不认为他是好人,可也不是歹毒之辈。以德报德,以牙还牙才是他的本性。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床眠,这一路前来是好大的缘份。

他肯定斗不过司马光的,也斗不过曹大妈,况且曹大妈背后还有一个滚肉刀一般的高滔滔。

这个斗不是指能力,能力更斗不过了,人家伸一根小指头,连王家寨都能灰飞烟灭。这个斗乃是心机与计谋。

不过他有着金手指,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赵念奴不说话,她这一生接触过许多优秀的人,如宫庭画家崔白,不过这个少年则是另一种优秀。

“殿下,记住了,任谁都不能说出你在黑岙岭上的事,只说你在延州城认识了我,看我机灵,才雇来的,其他的情况一概不知。”

“行。”

“殿下,你回去后会很麻烦。”

赵念奴一脸愁容,还用得着说吗。

“你想不想和离?”

据史书说赵念奴最讨厌的乃是李玮爱慕虚容,实则是一个暴发户。这个说法肯定错了。

能说他父亲李用和是暴发户,杨氏是暴发户,李玮生下来李家开始转好了。况且经过几十年积累,李玮还能算是暴发户吗?那么那些寒门进士欧阳修、范仲淹他们何以情堪哪?

并且王巨还记得后世李玮还有一幅《竹林幽居图》,被列为宋朝代表画作之一。那幅画十分寒凉,可能那时候李玮悲催了,心情低落之故画的。

但证明了李玮这时候应当有了一些画功。

况且不在李玮粗俗上,而是在于这门亲事从开始赵念奴就排斥,李玮夹在婆媳之间又没有处理好,于是赵念奴恨上加恨,杨氏又仗着是赵祯亲舅母的身份不省事,矛盾激化。

实际若不是司马光一再阻拦,两人和离了,对赵念奴是幸事,对李玮也是幸事。

“和离啊,你有什么办法?”姘儿激动地说。

“有,殿下,你听我说……”王巨低语一番。

“这如何使得。”

“殿下,你不要小看了小人物,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智慧,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手段。比如我就是一个小人物,还是一个小孩子,你敢不敢轻视我。”

赵念奴哑然失笑,爱惜地在王巨头上抚摸了一下道:“大牛,你聪明过人,又会识字,好好读书,东华门外唱名才是你的出路。”

“好啊,我就努力试一试。若能成,殿下到时候可要恭贺我哦。”

“行。”

“那就一言为定,我们击掌为誓。”

赵念奴又是一笑,居然真的与王巨来了一个击掌。

实际王巨乃是良苦用心,只要一回去,马上这个温婉的小公主将活在没有出路没有希望的世界里,这是给她的一份小小的期待。但想中进士,那会很难很难。

“殿下,我们说正事,就说你婆婆吧,她虽然有些不大好,可莫要疏忽她的手段。若你不按照我的去做,那怕你是殿下,未来也未必会很好。不过你这一路也看到了,就象我们这些穷困百姓,为一贯钱都不要命了,你也能放下身架,就当自己是一个平民百姓,忍气吞声与婆婆相处,那么也会平安无事。”

“大牛,你胡说什么,殿下乃是陛下的亲生公主哎。”姘儿斥责道。

“那就是了,姘娘子,难道我主意不好吗?”

“其实真的是几个不错的主意。殿下,对付坏人就要以毒攻毒。”

赵念奴有些心动。

王巨心中好笑,虽然这几天让他提心吊胆,但这次却扇动了一下小翅膀。

“大牛,可眼下这两个皇城司的人怎么办?”

这个还真有点难办,他们绝对不是曹皇后派来的,如果曹皇后有这个手段,那么几年后就不会那么地被动。但后面还有一个望夫成君的高滔滔,这才是一个厉害的女子。

王巨又想了一会,冲那两人招了招手。

两人走过来,狐疑地看着王巨,据他们得到的情报,公主身边并没有这个少年人。

王巨走到一边,撒尿!

“两位大哥,小子乃是延州人氏,殿下认为我机灵,便雇我来做僮子,但我也不知道殿下的身份,还以为殿下是京城大户人家的小娘子。但知道了,小子万万不敢去京城的。”

两人不答话。

“不过你们也不要多想,我只是小鸟鸟。”说着王巨还弹着自己的小鸟。

想一想后面多可怕吧,连太监都能与赵念奴发生关系唉,得说清楚。

两人看着他这个**似的动作,啼笑皆非。

王巨收起了小鸟,重新来到赵念奴面前,继续说:“两位大哥,小子听闻官家为连累内侍,渴了都不要水喝。”

“有这回事。”

“官家对你们可薄否?”

“不薄。”薄也说不薄啊。

“那么两位大哥可否派一人前去官府报案,但不得透露殿下消息,以免为小人中伤。另外一人护送殿下回京城?”

“行。”

王巨努了努嘴。

赵念奴会意,从行囊里拿出一叠交子打赏。

两人不收。

“两位大哥,冯瑗曾弹铗向孟尝君要鱼要车要宅,最终辅助孟尝君成为国相,若是殿下平安返回京城倒也罢了,又遇到了这件事,弄不好就尤关到殿下的清誉,还望两位大哥收下它。”

不收下就不会保密,收下了还敢出卖吗?况且这叠交子非是小数字,不少钱的。

两人无奈,只好收下。赵念奴最大的麻烦解决了。

但赵念奴还有些担心。

王巨忽然灵机一动,对赵念奴说道:“殿下,你过来。”

将赵念奴喊到一边又低语了一番。

“真的?”

“是真的,只要陛下去照我的办,那么西夏自此再无危害。”

“好象有道理哎。”

“那是当然,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王巨前去向路人买驴子去。

一会儿他牵着一头驴子回来,当然钱还是赵念奴出的。反正人家是公主,不在乎钱,然后将书回在驴背上,冲赵念奴施礼:“殿下,小子不知殿下身份,一路多有冒犯,请殿下恕罪。”

说着翻身上驴,一路向北。

赵念奴看着他的身影越来越小,久久地不动,就在王巨渐渐消失时,忽然那一刻她怦然心动,差一点想追上去……

第十五章夏国剑

“员外,这就是那种夏国剑。”朱清将剑献上。

朱欢拿出那把开锋的剑试了试锋利,古怪地问:“一个小寨子,如何能铸出这种利剑?”

“员外,似乎他们用了百叠法,另外还用石炭烘烤了很长时间,具体工艺我不便问。”

古代锻打利器最有名的便是百炼钢与百叠钢。

百炼钢就是将铁放在石炭或木炭上烧红,然后锻打再淬火,再烧红锻打,反复一百次。百叠钢更复杂了,不但要烧红锻打,并且加了一道对叠工艺。

实际工艺十分地复杂,不过原理很简单,那就是碳化钢。

据传唐朝陌刀便是用了百叠钢技术,因为有一个对叠的过程,碳化会更均匀,若真的做到一百次叠锻,那是可怕的叠面,二的一百次方。

但王巨不认为唐朝陌刀真的做到百叠,且不说可怕的人工,就说成本吧,虽然高温下铁与碳产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过程还有一个氧化反应,所以锻打一次铁便会减少一次,若是做到一百次叠炼,一百斤恐怕剩不下一斤铁。古代的铁很贵的,在宋朝市面上普通的一斤生铁相当于三十文左右,以唐朝财力,能吃得消吗?

因此明朝出现了炒钢与灌钢,实际就是一种简易的碳化钢过程。

王巨没有用这两种方法,成本太高,工艺也复杂,非是王家寨能支持起来的。

他选择了欧洲工业化初期的炼钢技术,先将提刀拆成片,与石炭放在一起完全密封加热,减少氧化,提高涔碳过程。

无比粗躁的工艺,但胜在简便。

加热若干天后,再将这些铁取出来,反复叠打,百炼钢作用一是涔碳,二就是能排除杂质,因为锻打次数多,可细化晶粒,均匀成分。

但不会真的去百叠,叠了十几次。寨中有铁匠,元黑子,不过元黑子的手艺叠锻仍然很困难。

反正是一个试验物吧,包括他的简易碳钢也需要改进的。

于是便出现了眼前的产物。

效果还不错,朱欢继续凝视着这把剑问:“他这个工艺从哪儿听来的?”

“员外,我问过,他说了乃是在保安军城中,无意中听到一名西夏商贾透露的,可能以为他小,没想到被他记住。但当时他也没有注意,一是小,二是阅历差,黑岙岭一战处理后继时,他才想起来,便尝试了一下。”

“剑全部在这儿?”

“没有,我只带来了十把剑,应当还能打出十把剑。”

“也就是四十来把提刀就能变成二十把剑?”

“不错。”

“损耗怎么这么少?”朱欢不由踱来踱去,忽然又笑道:“还真是一个多疑的少年啊。”

打出剑仅是一部分,还要制造剑柄,剑鞘,以及装饰的剑囊或剑盒。这涉及到皮革工艺,镶嵌工艺,木工艺,漆工艺,以及冶炼工艺,远不是王家寨能办到的。而且剑做出来,还得有销售渠道,那怕是一把真正的夏国剑,在王家寨百姓手中能卖出高价吗?

不过王家寨也不是完全处于劣势,归根倒底手中得有剑。

实际朱欢表现不错,那几匹马的钱全部给了王家寨做了抚恤。

但那不同,是一次性的,这是长期性的,是生意,王巨也摸不准朱欢的心黑程度。朱家肯定要赚一点,但赚多少比例才是关健。

于是只交出十把,若是朱家太心黑了,王巨便找其他人家,可能会麻烦,但有备无患。

朱清呵呵一乐。

“算了,将这十把剑找人加工一下吧,看卖出多少钱,利润各自一半吧。”

“员外英明。”

朱家相比于延州其他大户人家底蕴比较差的,不过是朱欢父子时才崛起的,其中决窍便是吃相不难看,当然,若是惹到了朱家,朱家出手同样果决。这才是边陲真正的生存之道。

朱清又扭头看着朱欢的二儿子朱俊:“二郎君怎么了?”

朱俊被罚跪在哪里,已经好久。

“我被这个小畜牲气死了,他昨天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居然将几两金锭一起给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