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朝廷想解决,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免去两税或者下降两税,可国家支出严重,朝廷根本做不到,不想两税减少,那么只有在这个田亩上均摊,贫困百姓却会贫者越贫。第二个办法便是查隐田。

朝廷大臣孙琳与郭谘创立了千步方田法,正好不久包拯判三司使,于是赵祯便让包拯领查隐田一案,包拯也带了几个得力大臣下去查访,可不久便不了了之。

利益圈太大了,即便包拯也啃不动,于其牙齿啃掉光了都不会留下一个牙印,还不如不查呢。

陕西边陲利益圈更大,一年最少是十几万石,甚至二十万石青盐,价值几何?况且非是青盐,西夏的牧畜、皮毛、药材、珠宝、香料、良弓夏国剑,宋朝的粮食、丝绸布匹、茶叶、金银铜铁、以及各种手工业制品,牵连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比如河北,因为辽国私盐的流入,国家从北澶州开始,不得不实行通商法盐政。无法禁!

因此淮盐浙盐广盐一直查得轰轰烈烈,甚至导致一些小规模的造反与起义,但宋朝始终在陕西实行疏导政策,范祥、包拯、薛向……

这也是比较高明的做法,就象明朝,郑和下西洋花了不少钱,于是烧宝船图纸,禁海。然后真倭寇假倭寇一起来了。

相信程勘不可能不知道。

关健还是在这群蜂盗上,不仅冒允盗匪杀了许多百姓,还杀害了许多同僚官兵,一天不捉拿归案,朝廷必紧逼一天。

程勘只好从另一边着手。

“倒是有一条好消息,老夫听闻朝廷即将调虎翼营兵士来代替振武营。”

王巨为什么让其他寨子百姓领人头请赏,又弄出那些似是而非的“藏宝”图,一是为了逃跑,那天山道一战有许多兵盗逃走了,他们回去能不搬来援兵杀人灭口吗?最少过来找线索吧。然而经王巨一弄,许多寨民在找宝藏,他们上哪儿找线索去?并且这一闹,事情就大了,也将这群隐在暗中的兵盗逼出来。不然以后他们一旦查出来,对朱家不利,对王家寨更不利。

搭成心愿。

但隐患还没有消除。

程勘要找他们,可能余峰也在找他们。

早知如此,那天我就不去做背骡子。不过那天他若不去,王家寨肯定会死很多人,他自己说不定还抱着一本破论语苦读,不知前程,早晚还是被逼得去做骡子。

“老子说得对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小郎,中的也。现在只有一个法子,你回去后再次嘱咐寨中乡亲保守秘密,反正朝廷命官更替频繁,程公早晚会调往他处任职。程公离开了,此案也就结束了。”

只能如此。

但这种被动,王巨却是不喜。

“得想一个办法。”

第二十三章香玉

宋朝的娼妓业之发达,让人不敢想像。

妓馆**里的高档妓子,倚门卖笑的野妓,活跃在大街小巷酒肆瓦子里卖艺谋生的民间艺妓,罪人子女充当的官妓,达官贵人家豢养的家妓,军营里的军妓……

这个妓不仅有女妓,还有男妓,但不是供女子消费的,乃是娈童。

因此不用嘲笑韩琦等人一养就是几十名家妓,或者王安石用妓子卖酒替国家赚钱,在当时,会有更多的人理解。

朱氏兄弟便在延州城中最大的妓馆招待王巨,同来的还有兄弟俩交好的一些士子衙内。

王巨好奇地走进去,似乎象是一个大户人家,许多青砖瓦屋,倚阁小楼,还载了一些花花草草,布置假山湖石。区别还是有的,后面隔成了一个个小院子,那是各个行首(花魁)的所在。

大厅里有一些侍婢或者是妓子吧,在来回穿梭服侍着。墙壁上挂着一些字画,总之布得很雅趣,也许这就这时代的欣赏标准。

还坐着十几个客人,有的王巨能认识,有的王巨不认识。

大家很客气地打招呼。

王巨是穷,可人家有才气,那也是一种财富。

十几个士子交流着一些读书的心得,李万元忽然惊喜地叫道:“香玉娘子出来了。”

珠帘一挑,一个欣长曼妙的二十来岁少女从帘后走出来。

“见过香玉娘子。”

诸士子纷纷拱手。

“见过诸位郎君。”香玉盈盈还了一礼,声音也十分柔美动听。

随着香玉坐下,又吐出一句:“诸位可带来了好的小令?”

“她是谁?”王巨悄声问朱俊。

“她是延州最有名的行首,”朱俊梦呓地回答,眼光早盯在香玉身上,神飞天外。

朱俊对这个行首的表情与对他家那个未婚妻的表情反差,让王巨有些儿气苦,不就是会打扮一点,会做作一点……也确实漂亮一点。但你家那个小娘子也不差啊。这个书呆子,与前世的自己很象啊。

王巨好心地劝了一句:“她终是风尘女子。”

“那又如何?”

王巨反而语塞了。

这时代妓子虽多,却多值得同情,很少是因为好吃懒做才入这一行,多数或是自小便被父母亲卖到**里,或者因为生计不得不以此谋生,而且除了范仲淹的如夫人,或者梁红玉等人,大多数妓子色衰后下场很惨。杜十娘是故事,但类似杜十娘遭遇的美妓却有很多很多。

李煜**有名的金陵十二钗之一薛九在金陵城破后流落到江北,数十年后,一日于洛阳坊赵春家,卖唱嵇康,坐人皆泣,赵春举酒请舞,薛九说老矣,腰腕生硬,无复旧态,乃强起小舞,曲终而罢。

这样的女子色技相貌岂不远胜过白居易《琵琶行》里的那个女子?这样的下场,岂不是比那个女子更可怜?

诸学子未注意他,一起叫好。

侍儿拿出笔墨纸砚,传发下去。

王巨还在继续劝:“我看那赵四娘子真的不错,长相秀气,对你也百依百顺,看穿着,她也是来自大户人家,与你家门当对户。”

“你不懂,白云道长说她命中是我的克星,她有一个从叔乃是保捷军指挥使,我家又不敢悔亲。”朱俊郁闷地说。

“生辰不对,当初你们怎么定下草帖子的?”

宋朝议婚一般三步走,草帖问卜,回定帖,相亲。第一步两家互送草帖,写下三代姓名家产以及自己的生辰八字,然后让算卜先生看两人生辰合不合,合再下细帖子,列出嫁妆与彩礼,若满意进入下一步,男女相会,若是满意男子将一根金钗插在女子冠髻上,若不满意,给一些彩缎压惊。相亲结束后再行定娉之礼。这样双方就确定婚姻关系了。后面还有许多步骤,不过要等到成亲前再一一完成。

现在两人名份定下来,至少到了定娉礼这一步。更不用说草帖问卜了。

“原来我家也请了一个和尚,后来这个和尚因为**进香妇人被官府抓起来,黠字流配,母亲大人不大放心,便请了白云道长再次问卜,果然问出来问题。”

“屁的……”问题王巨未说出来,难怪朱俊对那个少女如此冷淡。实际在王巨心中,若是朱俊这个书呆子气不改的话,未必能配得上那个小姑娘。

但这就是时代的局限。

大家真信啊,下到黎民百姓,上到皇帝士大夫,有几人不信鬼神?

他眼睛珠转了转,复问:“若是你们两家联亲,会带来什么影响?”

“什么影响?”

得,算是白问了,于是王巨换了一种问法:“赵家是不是很有钱有势?”

“算是吧,”朱俊更郁闷了,不然自家早就悔婚了。

“那么是不是有人不想你们两个联亲?”

“为何?”

又算是白问了。

“这样吧,你让你家里的人从京兆府,或者其他地方花一点钱,请一个更高明的大和尚或者道长,但务必是外地的人,离延州越远越好,拿着你们两者的草帖子,请这位和尚或道士问卜。”

“咦,朱二郎,你不写小令吗?”侍儿奇怪地看着朱俊问。

王巨虽在说话,也在看着那个行首。

他这个身体贫寒,但宋朝一些风俗他还知道一些的,许多行首有名气,不仅要有貌,还要有才。看来这个香玉行首是一个才艺双全的妓子,歌唱得也很好,便很矜持。不卖唱不好,唱得多便不值钱了。于是出了一个刁难的题目,让大家写诗词,入得她法眼,这才用这首诗词献唱。

实际这是一个很聪明的自我炒作。

雅气有了,身价有了,名气也越来越大。

果然不出他所料,随着诸士子将自己以前写下的小令递上去,她一首首地看去,又蹙着黛眉,一首首地放下。

侍儿又讥诮道:“二郎呆性又发作了么?”

“毛毛,不得无礼。”香玉轻叱道。

“一边打一边哄,手腕果然很高明哪,”王巨心中再次不耻地想。

可是很管用,朱俊站起来涨红了脸,有些受宠若惊道:“香玉娘子,毛毛责备得对。”

“还真象前世的自己啊。”王巨心中又道,于是暗中将朱俊拽坐下来,悄声说:“风尘女子,为了生计,惯于逢场作戏,更是惯于朝秦暮楚,这样的女子偶尔狎玩即可,若是当真了,只会害了自己。”

“香玉娘子可是真正的清倌人!”

“你验过她的身体?”

“王小郎,”朱俊气愤地瞪起眼,你虽岁数小,不知风情滋味,但不能说出这句粗鲁的话!

侍儿注意到他们两人的低语,似乎这个小子对自家娘子视而无睹,又讥讽道:“这位乃是名传延州的王家小郎吧,可否替我家娘子作一个小令。”

“没兴趣。”

“是没兴趣,还是虚有其表?”

清高有时候是真的,但有时候是装逼。

但清高不是讥讽,无论是清高还是装逼,只不过是将自己抬高一等,并不意味着看不起人。

讥讽不同,它不是抬高自己,而是贬低别人,岐视别人。

王巨抬头看了一眼那后面的妙人。

秋风吹荡着珠帘的流苏轻轻拂拭着那个窈窕少女,她这一回没有作声。

王巨看过太多太多的故事小说,杜十娘,霍小玉……听过太多太多的传奇,柳如是,李香君,还有宋朝的,为范仲淹生下户部侍郎范纯粹的如夫人,梁红玉。

不过香玉主婢的表现,终于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一件事,妓子就是妓子,自己穷啊,必然看不起了。

他又想到了那个小公主。

人家才是贵人,可是与人说话是什么态度?幸好自己当时生起了可怜心,多了一事,不然以后内心会亏疚的。

当然,他不会去吵架,那才是何苦。

于是在朱俊耳边说了几句,然后拱手道:“吃了一点酒,头晕,诸位,恕我告辞了。”

王巨起身离去。

这就有些扫兴了,侍儿定定看着朱俊:“二郎,他刚才与你说了什么?”

说了什么?

“我这里倒是有一首小令,二郎,你可以拿出讨好那个娘子,不过我还是劝你一句,莫要陷进去。”

这句话朱俊当然不会说出来的。

因此他吃吃说道:“没其他,只有一首小令。”

“小孩子,写什么小令。”

倒也是事实,写词没那么简单,不仅要每一句字数吻合,要押韵,要对偶,还要压音律,这才便于传唱。所以苏东坡那些词作无论文字怎么优美,在宋朝却被许多人耻之,远不及周邦彦在词坛的地位。可能在场的士子写的词不入香玉的法眼,但若是王巨写出来,会更不入香玉的法眼。

然而也无妨,好词不要太多。

抄袭王巨不屑,不过偶尔抄一两回,也不算为过。

便有了朱俊嘴中这首小令: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好句啊好句。”香玉惊讶道。

“王小郎这是对我们失望啊……不好,他要离开延州。”李万元过了许久忽然说道。

果然王巨带着采购的货物离开朱家,大家追之不及。

看着天边翻滚的黄云,清水河水已浸出阵阵寒气,远山枯黄,杨都叹息一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毛毛却气愤不止,对香玉说:“娘子,那个穷小子居然还瞧不起你哎。”

“不用理他,”香玉淡然一笑,宋郎那个计划要发动了吧?

第二十四章宝藏(上)

王巨拿出一些糖霜,散给小孩子。

灰褐色的糖霜,算是糖霜中最差的,糖霜越紫越好,可那种糖霜很贵,据说一斤能接近一贯钱。

它不是砂糖,大块结晶状,也非是冰糖,相反倒仿佛是水果硬糖,王巨曾尝过一块,可能味道还不及水果硬糖,然而寨中小孩子开心得不得了,一个个含着糖霜,跳来跳去。

王全走过来,说道:“大牛,你随我来。”

他将王巨带到后寨,指着一个正在兴建的窑洞,说道:“以后它就是你的新家。”

王巨狐疑地看着王全。

来到这里,才颠覆了王巨对窑洞的认识。

造房屋成本有高有低,若是想造拙政园那样的豪宅,一万贯也能花下去。不过想建造王巨眼下的草棚子,倒是很便宜,成本不足一贯钱,山石泥土梁柱木料,可以就地取材。

然而建造一个窑洞就没那么简单了。

首先它必须要坚固,不然随时能塌方,其次必须要光亮。

挖地基就是一个巨大工程,特别这时代,往往窑洞门前一块地基就得挖一辈子,甚至几代人努力。除非全寨劳力一下放下生活,替你一家埋头苦干。好不容易将山坡修出窑面,还要打窑洞,这个有劳力都不能急,急了土中水份大,就容易坍塌。并且如何挖也很有学问,如果重心不均,即使有木担子支撑窑顶,早晚也得塌陷。

窑洞建好后,还要剔窑,将窑帮刮光,刮平整。再用黄土与铡碎的麦草和泥泥窑。有钱人家还用青砖与石灰泥窑,那样更漂亮结实,当然成本会更高。最后才是扎山墙,安门窗。

就是一个普通的窑洞,成本也是王巨那间破草棚造价的十倍。

因此至今王家寨村民不过一半人家才住上了窑洞。

不过有了窑洞,好处多多,首先它冬暖夏凉,至少王巨不用再担心这个冬天怎么过了。而且它经久耐用,罕有百年的房屋,却常有百年的窑洞,若建造得好,平时注意维修,一个窑洞能使用千年之久。除非水土极度恶化,时常暴雨洪水,滑坡泥石流,那时窑洞就要走向淘汰命运了。但举宋一朝,水土也不会破坏得这么严重。

也有快的办法,雇很多人挖地基,用火烤窑,全部用青砖糯米粉石灰泥窑,用最结实的木材做木担子。那样用钱将会翻上好几倍。眼下这个窑似乎就是这么干的,无数乡亲用担挑,用车拉,正迅速将坡地上那块地基开出来。

王全解释道:“朱家出了一些钱帛,寨子乡亲也感谢你,出了劳力。不过还要等一个月,你才能搬进去。”

“朱家?”

“你走了后,朱家派了仆役来主持的,朱家二郎呢?”

“他过几天回来……”王巨明白了,大约朱家看到朱俊有所脱变,还打算冬天让朱俊过来,但不能呆在那个茅草棚里,那多冷啊。

因此出钱建了这个窑,会用上好几十贯钱吧,但对朱家来说又算什么?并且还示了好。

那么建就建吧。

王全又说道:“大牛,那些黑蜂盗有没有宝藏?”

“会有几处藏赃物所在,但哪里会有宝藏?”

“那为什么西山那边传出发现了黑蜂盗的宝藏?你二叔与寨中几个丁壮也过去了。”

“黑蜂盗宝藏……”

…………

铮铮铮!

两伙人在山谷里战斗着,手中的武器有朴刀,有柴刀,有木棍子。人数也不多,加到一块不足二十人。

就在此时,又有六七人从旁边冲出来。

一下子双方天平立即颠倒。

人数少的一方被打得头破血流地逃走。

“我们还是从那边绕道吧。”王巨说道。但他在心中说,这才是边荒啊。

前面听到消息,后面王巨便从村中带出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寻找二叔他们。

宝藏,鬼的宝藏啊。

所谓的宝藏,乃是王巨自己凭空策划出来的,会有几处藏脏物的所在,但于其相信在这里发现了一处有许多贵重陪葬物的墓穴,也不会相信余峰他们设有什么宝藏。

然而这一片山区涌来无数百姓,不时地有争斗现象,甚至差一点好几次波及到他们这一行人。

转来转去,找了三天,才找到二叔他们这一行,居然在二叔他们身边还看到朱清带着朱家的人也到了这片山区。

但这时这一地区整乱了,不但涌来的人越来越多,王巨又看到一些官兵在活动。

“二叔,朱管事,这是怎么一回事?”

“前几天我在寨中听说黑蜂盗在程公严密追捕下,产生了分裂,开始将山里以前所抢来的宝藏往外搬,因分赃不均,几方产生械斗,打了起来。闻听此事,官兵来了,诸寨寨民也过来了。黑蜂盗一个个逃跑了,但是山那么大,官兵护不过来,于是官兵在找,山民也在找。居然还真在路上捡到许多因打斗丢下的金银铜钱,以及其他的一些贵重物品,包括皮毛珠玉,药材香料。我还得了一锭银子。”

王嵬说完,从腰里掏出一锭大约二两重的碎银。

“有人捡到的更多,所以四面八方山民闻听后一到聚集到这里,在找那个宝藏。”

宝藏还未找到。

不过在路上时不时能捡到一些财物,都穷啊,大家便一起争抢,抢到的欢天喜地,抢不到的便聚集他人复抢,或报复,这才是王巨一路上看到多处械斗的原因。

“宝藏?”王巨与朱清对视一眼,他们心中不要太清楚。

“六叔公,你带两个人回去,立即吩咐寨子里不能派人过来,还有,一路上要小心,不要与人发生冲突。”、

因为唐朝的安置胡羌措施,自延州起向北成了民族最复杂的地区。即便李元昊攻破金明寨,带走或掳走许多部族,这一地区仍然复杂无比。羌人,蕃人,胡人,以及汉人。时不时相互之间便发生大规模的仇杀。若非驻扎着大量官兵调解,以及西夏的威胁,仇杀现象更严重。

宝藏九成不会有,可这里危机却在随时爆发。

“六叔公”王六麻子带着两个村民回去。

“那我们也回去。”二叔感到不对劲了。

“不,我们在这里不动,看看再说。”王巨说完,拉着朱清,走到一边土山顶上,看着四下。

四下里人真的不少,王巨居然看到有几个穿着青袍的官员。

朱清说道:“那是保安军城的官员。”

“邵知军?”

“不是,邵知军乃是六品官,应着绿色官服。”

“朱管事为何也来到这里?”

“大员外听说后,感到不对,便让我过来看一看。碰巧正好遇到你二叔,我也刚刚在向他问询情况。”

“这些黑蜂盗这么做倒底为什么?”

“老夫也不清楚,说是假的吧,可是大手笔,布这个局成本可能得花数千贯钱,甚至上万贯钱。”

“朱管事,小子有一事不明,据传狄大将军觐见官家,官家曾劝狄大将军敷药除掉脸上的黠字,用什么样的药才能除掉脸上黠字?”王巨很好奇。

这时代没有激光,没有先进的医疗手段,能除掉黠字刺青吗?

“能,不过挺麻烦的,先用挫刀磨皮,也就是磨黠字,然后敷药膏疗养肌肤。过段时间再磨,再疗养肌肤。但磨皮时会很痛,不然没效果。二药膏里有许多珍贵的药物,得花不少钱帛。三时间很长,短则四五个月,长则大半年。”

“就是能去掉脸上的刺字了。”

朱清点点头。

“那么这些蜂盗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这就是问题所在。

不能去掉刺字,那就麻烦了,额角顶着那个军队番号的刺字,到哪里都显眼。但能去掉,便海阔天空。

可以去西夏那边,西夏那边对投奔来的汉人十分客气,若有才能还会善待,不仅是太师张元,许多宋朝汉人落魄文士到了那边都得到重用。

若嫌西夏国贫穷,也可以化整为零,去掉刺字后潜逃回去。

不要问药的本钱。

一次打劫下来,最少获利千贯以上。这几年余峰他们做下多少孽,又得到多少财富?

手中有了钱,宋朝又不禁止百姓流动,只要是稍稍繁华的州府,都有大量流民与逃户存在。

那么只要安定几年,就能做一个快乐的富家翁。

可进可退,但不可以留。

他们原来是官兵,有消息来源,因此一抢一个准。

没有了消息来源,官府又在拼命抓捕,各家商人联合起来开出巨额赏金,呆在这里是自取死路。

因此王巨想不通。

PS:谢谢十分钟的等待打赏的588起点币

第二十五章宝藏(下)

“会不会是西夏那边人策划的?”

“不是,大前年西夏侵耕屈野河,打败了我朝军队。不过前年契丹嫁公主于吐蕃唃厮啰之子董毡,西夏出兵青唐城,却大败了,吐蕃趁机大掠夏境。”

“去年西夏权臣杀西夏小皇帝亲近大臣高怀正、毛惟昌,西夏小皇帝制止,没藏讹庞不听,仍然将这两人杀了。没藏讹庞又强行逼西夏小皇帝娶了自己女儿为皇后。然而那个小皇帝并不喜欢小没藏氏,相反地与没藏讹庞儿媳妇梁氏眉来眼去。西夏内部正烦心着,敢越境剽掠,但不敢入侵。”

“你听谁说的?”朱清奇怪地问。前面听说过,包括李凉祚迎娶没藏氏。但与梁氏眉来眼去,朱清却没有听到。

“延州城都在传,你未听到吗?”

朱清摇摇头。

王巨心想,看来不能乱说啊,毕竟是两个国家,消息没那么灵通。

立即转移话题:“除了黑蜂盗,不会是其他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