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邪灵秘录-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真的,如果有可能,我不愿意欺骗你。你应该知道我的身份,或许在你眼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人员,但事实上,我肩负了很多东西,我今年二十九岁,抱歉,连年龄也欺骗了你。”

她和我吃晚饭的时候,告诉我她二十四岁,刚好小我一岁,当然,我也没有资格去查她的身份证,也根本没料到她会在这个问题上作假,想想也是,大多数人,二十四岁也不过刚大学毕业,要想读到博士学位,除非是经常跳级的天才。

我道:“杨姐姐,你可长得真年轻,我一点儿都没看出来,真的。”

杨博士笑了笑,道;“当然,因为我用欧莱雅。”

我有些诧异,说实话,她这个人属于御姐型,我很少看到她开玩笑,于是道:“你这是在给它们做广告吗?老实说,拿了多少广告费?”

杨博士沉默下来,看来她开玩笑的水平实在有限,显然不打算继续瞎扯了,顿了顿,她话题立刻就转开了,说道:“2003年,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学生,我的父亲也是一位考古系的教授,暑假期间,我没有留在学校跟着导师做研究,而是加入了父亲所在的一只考古队,在里面学习一些经验。”

我不知道她的话题为什么会突然转的那么快,但杨博士不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因此我忍着冷飕飕的感觉,继续听了下去。

那次考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杨博士参加的第一次正规考古活动,他父亲带着她,也只是为了学习一些经验,或者说体验一下工作,压根儿不指望杨博士能帮上什么忙。

他们的考察地是在四川省一个叫龙岭的地方,当地比较落后,但因为水电站的开发,那里逐渐恢复了人烟,便有当地的有钱人,准备起一栋别墅,那时候还没有颁布新法令,只要有钱,建别墅就是很容易的事情。

那有钱人受到西方人的熏陶,异想天开,准备挖两层地窖,一个用来做酒窖,一个方便朋友们聚会,因此地基挖的很深,结果在地基快要完成时,施工的人却挖到了一块巨石板,石板非常大,动工的地方,只不过是石板的一部分,上面有很多浮雕。

那时候的人已经有了文物保护意识,对于那有钱人来说现古遗迹的荣耀,远比挖地基重要,毕竟地基可以重新选,但如果这是个大型古遗迹,自己的名字,或许就可以出现在儿子的历史课本了,上面写上;XXX于2003年X月X日发现了震惊世界的XX遗迹。

抱着这样的高思想,高觉悟,这件事情很快被上报考古院,杨博士的父亲是考古界一位很有地位的教授,接受了这个工作,带着考古队到当地论证考察,杨博士也跟着去了。

那时候杨博士正年轻,对工作抱有很多幻想,比如会不会挖出千年不腐的女尸,会不会是某个古国的遗址,会不会出土大量文物,然而考古真正实施起来,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到达当地后,考古人员分为两拨,一拨考察当地的历史、传说、地形,一拨进行细致的挖掘工作。

杨博士呆了几天,预想中的各种精彩场面都没有出现,难免便有些失望,于是升起了偷懒的心,当地风景不错,她就去一条溪流边玩水。

杨博士说到这里,忽然有一种很奇特的语气,一字一顿的说道:“那天的天气很好,万里无云,阳光明媚,但是,我在玩水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巨响,那种声音,就如同山体爆破的声音一样,我感觉到一阵地动山摇,然后我所在的溪流,瞬间就开始涨水,好在当时我身边就有一颗古木,我爬到上面才躲过一劫。”

在躲上古树的过程中,杨博士看到父亲所在的挖掘地上方,高耸入云的山壁,如同突然被巨斧劈成两半一样,其中一半,以惊天动地之势,倒压下去。

她的父亲以及当时的工作人员,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可想而知。

许久之后,打水退去,杨博士才大叫着往回跑,然儿原本的平底,以及变成了将近二十多米高,新形成的山体。

这次行动,以地质灾害的名义而终结,对于死者的家人给予了大量抚恤金。

杨博士在悲痛之余,一直在思索,为什么会忽然发生这样的地质灾害,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和父亲的考察行动有关?

杨家在这个领域,还是有一定人脉的,她动用关系,请了相关地质、生物等各领域的专家,到当地进行考察,根据分析,当地的山体已经十分成熟,特别是一分为二的山体,石质紧密,体积匀称,即便是发生八级以上的地震,也不可能会轰然塌成两半。

当时对此进行研究的相关专家也觉得不可思议,最后只能劝杨博士:“凡是都有意外,在地质方面,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或许只是我们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无法弄清其中的道理而已,你也不要想太多了。”

杨博士还是不死心,大约是特殊的家庭氛围磨练了她的心智,因此她是个心智很坚定的人,一件事情,她要么不去招惹,要么就要弄个明白,更何况这关系到她父亲的死。

她想:这次灾难很不同寻常,连国内的权威专家都无法给出解释,难道真的和父亲等人的挖掘工作有关?

那么,那块巨大的石板,为什么会引起这场灾难?如果真的是一个古遗址,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吗?杨博士换了个思路,开始在当地进行走访,她非常细心,在走访中,果然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根据当地的传说,当地的人坚信,他们的祖先,是一个名叫‘方还’的文明,究竟是不是这两个字,或者只是发音相近,已经无从可考,但据说,‘方还’的人,是从一个奇特的空间里走出来的,他们拥有神一样的力量,来到这里后生根落户,繁衍后代。

而杨父所进行考察的地方,据说曾经是那个奇特空间的入口,相传连接着另一个未知的世界,在‘方还’的人来到这里后,那个入口便被用神力镇压在了地底。

除此之外,杨博士经过对当地历史的考证,发现历史上有两个朝代,都曾经派兵驻扎在此。

当地的地形十分偏西,属于兵家正眼都不会看一眼的地方,在古代军事领域,无论攻防都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这两个朝代会派兵呢?

我问杨博士是哪两个朝代,杨博士话语一顿,意味深长的看着我,说道:“汉,宋。”

宋?

我心里咯噔一下,隐约猜到了一些东西。

PS:四更完毕。从十月一日起恢复两更,三更比较吃力,头晕脑胀,原谅我左脑没发育好。卖萌求原谅……

生死雪域第六十三章历史的布局

由于年代久远,究竟是哪一位皇帝所为,已经不可考,但这事情又牵扯到宋朝,我就觉得有些离奇了。

再一联想杨博士现今的所作所为,不由问道:“莫非那个地方,和现在有什么联系?”

‘方还’?这个名字可够奇怪的,同样也是在四川境内,莫非和那个带着方形面具的古老文明有某种关系?连接着另一个世界又是什么意思?是古人的一种神话夸张,还是传达着某一些讯息?

我不由的联想到了之前在藏宝洞所看到的壁画,在宋朝以前,怪石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并非在四川,据说是在海里,并且由一位巡视的帝王派人打捞出来。

我一直搞不清楚那位帝王是哪个朝代的人,莫非就是汉朝的人?

方形面具、怪石、遗兑,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会让宋室当时的统治者如此大动干戈?这个秘密,我不知道,或许我们这一批进来的人都不知道,唯一了解的,恐怕应该是姓赵的那伙势力了。

他们的势力太大,所图谋的也非同一般,如今我们孙家已经和姓赵的处于对立面,若不破釜沉舟,解开其中的奥秘,恐怕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我一边问,脑海里一边转过这些思绪,杨博士道:“是有联系,但当时我还不知道,你听我慢慢讲。”

在进行一番走访后,杨博士对那块石板更加好奇了,当时石板只露出了冰山一角,石板下面有没有其它东西,石板的周围有没有其它东西,它的作用是什么,完全都没有弄明白。

杨博士心一横,自己掏钱,雇了当地的农民,对塌方地进行挖掘,一来找出父亲和遇难者的尸体,二来也好解开其中的秘密。

当时舆论监督没有现在这么厉害,死了几个考古队员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上面有安排当地官兵挖掘,但由于难度系数太大,当地的领导光吃不干活,到现场看了看便说难度太大,动工极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以此为由,将事情了解了。

但有钱能使鬼推磨,虽然挖掘的难度确实很大,但在金钱的诱惑下,当地的农民还是牟足了劲儿干,十来天左右,忽然有人惊叫:“好臭好臭,看到尸体了。”

杨博士钻下去一看,发现是当时遇难的其中一人,那人浑身都已经腐烂,爬满尸虫,唯有通过衣服还勉强能辨别身份,半个多月前,这人还教自己怎么辨别泥沙,一转眼,已经是烂肉一堆了,杨博士忍不住哭了出来,下令继续挖,要将所有的尸体都挖出来。

渐渐的,新形成的山岭,在原来的基础上,被众人挖了一个7字形的大坑,尸体陆陆续续被搬运出来,但唯一没有找到的,却是杨博士父亲的尸体,杨博士情急之下,也亲自上阵,跟着众人一起挖,被掩埋的石板重新又露了出来,考古人员对待文物都是十分小心的,清理时,大一点的铲子根本都不敢用,但杨博士那时候哪里管的了那么多,她那时候还没那么高的觉悟,父亲因此而死,她恨死那块石板了,便也没有吩咐保护文物,一伙儿农民兄弟上锄头、抡铲子,将石板破坏的惨不忍睹。

杨博士回忆,石板上的浮雕,是一些看不出意义的流线形花纹,她举了个例子,就像一杯咖啡里面加入白牛奶,搅动时就会形成的白色条纹。

随着石板的破坏,杨博士忽然发现,石板内部露出的材质十分奇特,有点儿像翡翠,甚至有些透明,杨博士一惊,心想:难道这石板根本不是什么文物,而是一大块翡翠的原石?

她对玉器翡翠也有一些研究,立刻打起鉴定灯,将灯光打向翡翠质的石板,随后将脸贴上去,用眼睛观察,这样可以嘴清楚的看出翡翠的纹理。

一开始,杨博士只看到了一片绿莹莹,但看得久了,那绿中仿佛出现了一些黑影,她以为是自己用眼过度,于是闭上眼睛,活动了一下眼球,舒缓疲劳,然而再睁开眼时,她惊呆了。

翡翠质里的黑影,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一个个人影,就如同皮影戏一样,在石板下面,又像是在石板里面,来来回回的走动。

真是活见鬼了!

杨博士差点没咬了自己的舌头,她怀疑这是不是自己的幻觉,于是将脸移开,片刻后,再次贴上去,然而这一次,却什么也没有看到。

杨波书忽然想起了当地的传说,脑海里顿时冒出一个古怪的念头,心想:难道这里真的可以通向另一个世界吗?我刚才看到的,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人吗?

当然,这只是一个古怪的念头,很快就被杨博士给遗忘了,在深入的挖掘中,杨博士终于找到了父亲的尸体,他发现,父亲的尸体离其它人都较远一下,而且形状很奇怪,具体哪里奇怪她也说不上来,但片刻后她才明白过来,是父亲的尸体没有腐烂。

为什么?

虽然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杨博士脑海里第一个冒出的却是为什么这三个字。

紧接着,她又发现,所有人的尸体,都因为塌方而被压趴下,骨头大部分都断了,但只有父亲找到时,竟然还保持着蹲身挖掘的形状。

这太奇怪了。

杨博士盯着父亲的尸身,心里又是疑惑,又有一种流泪的冲动,就在她眼泪流下来的一瞬间,让她毕生难忘的一幕出现了。

说到这里,杨博士似乎打了个冷颤,抱着自己的双臂,音色压的极低,瞳孔也有些放大,盯着眼前的光源说道:“……然后,他忽然转过头,对我笑了。”

尸体怎么会……

我想象着那个场面,不觉脊背发寒。

杨博士继续道:“……他的眼睛变的很大,像两个大窟窿,下巴仿佛被削成了锥子。”

我倒抽一口凉气,那不是面具后面的脸吗?

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道:“后来呢?”

杨博士笑了笑,神色诡异,说道:“我吓晕了,醒来的时候再去看父亲的尸体,依旧是那种尖下巴的模样,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但他明显是个死人。”顿了顿,杨博士道:“但我在他手里,发现了一样东西。”

说着,她从兜里掏出了一个青铜绿的物件,我一看,忍不住瞪大眼,那东西,竟然和鬼魂陈在尸体身上找到的挂坠一模一样。

杨博士接着说道:“我不知道父亲是从哪里得到的,但我刚一将它拿走,尸体就瞬间腐化了。”

从那儿之后,杨博士开始整夜整夜的做噩梦,噩梦里,全是父亲畸形的脸,朝她转头微笑的一幕,她几乎要被逼疯了,在那种情况下,她绝对要解开这个谜底,但石板已经被整个挖掘出来,石板下面什么也没有,而对于石板本身的取样研究证明,石板含有不明物质。

这种结果有两个原因,一,石板很可能来自地壳深处,毕竟人类并没有掌握所有物质;二,石板的材质可能来于外太空,只不过被当时的人打磨成了石板的样式,上面原本所拥有的流线形,或许就是某种特殊的纪录方法。

从石板上,再也得不出别的信息。

直到两年后,杨博士在四川当地的一个博物馆,无意间看到了一件陶器,陶器特别奇怪,上面凹陷的地方,是一个眼镜的造型,刻画的特别大,犹如两个黑洞一般,杨博士蓦的便想起了她父亲的那双眼睛。

根据博物馆的资料介绍,这是一件外借的文物,各个博物馆之间,为了满足各地文物爱好者,有时候会展开文物外调的活动,这件东西的出处,源于西域文化考古所得,在西域当时考古行动的蛛丝马迹中,杨博士惊异的发现,这件东西,竟然和当地传说中的‘方还’有很大的联系。

再这个过程中,杨博士开始专注于西域考古调查,并且和郝教授搭伙,郝教授和杨博士的父亲是老友,再加上对杨博士很欣赏,帮起她来,自然不遗余力,随着几年的调查,一个惊天的宏大布局,逐渐展现在杨博士眼前。

布局?

我感觉自己抓住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立刻追问,这是什么意思。

杨博士道:“这些都是我多年的调查成果,线索很少,也很渺茫,但我将它们大胆的组合在一起后,我发现……在历史中,有无数庞大的势力都曾参与这件事,它们都有留下记录,但最后又将这些记录抹去了,只剩下一些渺茫的痕迹,直到在沙漠中遇到了你们,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

我想起当时的状况,我们的相遇确实是偶然,但也是一种必然,因为杨博士在西域多年,经常出入,而且都是荒僻无人的地带,与我们遇上,也属于正常范围。

但我想起郝教授和鬼魂陈之间的举动,两人似乎很早就认识,而且郝教授对鬼魂陈还有些忌惮和信任,这又是怎么回事?

杨博士抿了抿唇,道:“这是郝教授的事情,我不太清楚,但你可以问问姓陈的。”

她一说起这个事,我才记起自己被扔下的事实,不由苦笑,但转念一个杨博士,她一个女人,都敢孤身上路,无所畏惧,我即便真被小黄狗他们扔下来,又有什么可怕,况且我现在遇上杨博士,装备也不用发愁,这地方温度也不是很低,虽说只有一件包裹重点部位的外套,也不至于被冻死,男子汉大丈夫,不该这么悲观。

PS:祝大家国庆快了,从今天起恢复两更了,啥时候恢复三更,看状态吧。今天可能会出游,中午12点没更新,就得等到晚上再更。

生死雪域第六十四章原因

这么一想,我一边骂小黄狗等人的祖宗十八代,一边问杨博士:“那我被你骗的好端端的,你在湖里,为什么要失踪?还有,你的衣服装备是怎么来的?说实话,我还担心你被冻死。”

杨博士神情忽然变得紧张起来,道:“这不是我最初的打算,原本我是想跟着你一起行动,但是……但是我发现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会使杨博士临时改变主意?

我立刻问出了这个疑惑,杨博士深深吐了口气,缓缓道:“陈默,是假的。”

我倒抽一口凉气,第一反应就是说:“不可能!”

杨博士道:“为什么不可能。”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确认,但我这一年来,和鬼魂陈相处的时间很多,即便他这个人毒舌、冷酷,永远以一种冷漠的视线注视周围的所有人,但随着时间的累积,我已经能从这种冷漠中看出一些别的东西。

他偶尔的思想,他遇事的选择,这一切都可以让我很确信,鬼魂陈是货真价实的。如果说王哥之前被人掉过包,属于前车之鉴,但鬼魂陈不可能被人掉包,一则他身手了得,心机深沉,要想谋害他,实在不容易;二则,从他进入我的店铺‘打工’,又到北京那段期间,我们虽然不至于形影不离,但我不在的时候,他和小黄狗也处于互相监督的局面,因此身份绝对毋庸置疑、

我道:“你又为什么认为他是假的?”

杨博士抿了抿唇,道:“因为我看到了两个陈默。”

我一愣,难道鬼魂陈还有双胞胎?当然,我知道自己这个想法不靠谱,心里不禁有些沉了沉,杨博士前科累累,我也不知道她的话究竟有几分真假,只能半信半疑的听她说下去。

我们在湖边扎营的第一晚,杨博士因为心里有事,所以一个人在湖边溜达,当时我们为了应对突发情况,因此帐篷里都挂着风灯,风灯可以照出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数个睡袋裹在一起,就像一具具尸体似的。

紧接着,杨博士发现,其中一个睡袋是扁的,也就是说里面没有睡人,我们当时都是分配过的,杨博士立刻判断出那个帐篷是属于鬼魂陈的。

大半夜,他去哪里了?

对于鬼魂陈,杨博士是很忌讳的,不仅仅只是因为鬼魂陈的实力,毕竟一个人再厉害,都是血肉之躯,只要有枪有弹,也没什么可怕,但她之所以忌讳,是因为偶尔她对上鬼魂陈冰冷的视线时,就会有一种一切阴谋都被看穿的错觉,这种错觉让她觉得很不爽。

这种感觉我也能理解,因为我也经常有过同样的感觉,鬼魂陈的目光太镇定,太冷漠,当他看向任何人时,都有种洞悉一切的错觉,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一切都被看穿,所以我在大伯家第一次看见鬼魂陈时,就已经对他不抱好感。

杨博士一开始以为鬼魂陈可能去放水了,也没有多在意,但过了会儿,鬼魂陈还没有回来,她便揣测鬼魂陈是不是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这么一想,她便仔细留意周围的脚印,结果她发现,周围什么痕迹都没有,很显然,鬼魂陈已经离开很久,即便当时留下了脚印,也已经被风雪给覆盖了。

她越觉得奇怪,但也无法可想,只能回到帐篷里静观其变,须臾,她感觉有人回来了,便透过帐篷的空隙往外看,接着,她看到了鬼魂陈的影子,但奇怪的是,由于是侧光,她总觉得鬼魂陈的侧脸似乎有些不一样,就在这时,鬼魂陈微微侧脸,瞬间,一张和鬼魂陈酷似,但又不完全一样的脸暴露在杨博士眼前,杨博士惊的瞪大眼。

那人进入帐篷后,便钻入了睡袋,一夜无话,第二天,杨博士假意起的最早,事实上,她由于警惕,几乎是一夜没睡,第二个起床的便是鬼魂陈,他的脸,已经完全恢复了常态。

杨博士立刻意识到,眼前的鬼魂陈是假的。

他或许早已经被调了包。

如果这人是假的,他又为什么混进这支队伍?他是谁的人?

难道还有一股势力,躲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吗?

杨博士觉得我们这条队伍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再待下去只怕会成为某个势力的牺牲品,这么一想,便买通了扎西。

我还在为杨博士所讲述的一切而惊心,猛然听到她提起扎西,不由一愣,道:“跟他有什么关系?”

杨博士指了指自己的装备和衣服,道:“不然你以为我是怎么生存下来的?”

事实上也不能说买通,当初扎西是被我们用枪逼着上山的,是一群典型干不法勾当的坏人,而杨博士,则用自己考古学者的身份,并给扎西看了相关证件,承诺保障他的安全。

一群带枪的恶徒和为国家办事的公职人员,对于扎西来说,自然是杨博士更可信,因此在杨博士‘意外死亡’后,将衣服偷偷送给了她,并且挪用了一些食物,毕竟扎西在的时候,吃食这方面都是他在负责,而且杨博士本人也有野外生存经验,她一直在等待下水的机会,并且趁着这些功夫,对周围进行了大面积的巡查,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还有第三方势力,一直跟在我们的后面。

那支势力极其隐蔽,甚至很难看到他们的人影,但只要驻扎过,就肯定会留下一些线索。杨博士当时很郁闷,心知自己已经成了孤家寡人,而且这次行动参与进来的势力,比她想象中的更多。

直到我们运回了潜水装备下水后,杨博士立刻现身,扎西俨然成了杨博士的走狗,将我们剩下的一套潜水装备转交给杨博士,事实上,我们相当于一直是被杨博士跟踪的。

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