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庚子猎国-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银子有了,接下来就是军队了,清政府在山西的绿营不能调动,他们负责保护清政府的****。所以朝廷最先想到的就是调湖北新军进入四川,协助升允平息四川之乱乱。

这一幕仿佛和十二年后武昌起义一模一样,四川乱,湖北新军入川,然后湖北新军中革命军官揭竿而起。但随后从武昌发往清廷的一封电报挡住了这条路,湖广总督张之洞汇报说,湖北有革命党蠢蠢欲动,会党准备闹事,湖北新军不得调动。

张之洞所奏报的会党闹事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湖北巡抚于荫霖查处得知,甚至湖北新军也有人蠢蠢欲动,所以张之洞老成持重地认为湖北新军不能动。长江沿岸十万会党,一旦有变,湖广危险。

四川周围除了张之洞的新军之外,尚有云南的清军,但自康熙皇帝开始便有滇军不入川,川军不入滇的说法,当年吴三桂谋反,率领叛军杀入四川,杀死数十万四川百姓。而平息吴三桂叛乱的时候,四川的清军进入云南报复性的屠杀了数十万云南百姓。为了避免川滇仇杀,所以清朝便留下这个惯例。一直到民国时期,滇军入川参加川军阀混战,然后滇军又在四川烧杀抢掠,结果本来相互之间打成一团的川军忽然团结起来,把当时的滇军打炮了,当时的滇军统帅熊克武也被迫下野。

云南清兵不能北上,湖广的清军不能调动,唯一能够调动的军队只有西北血军了。

慈禧对曹跃非常忌惮,她不想让曹跃获得更大的权力。现在曹跃拥有了整个西北的武装力量,导致慈禧对他更加忌惮,也更加不想使用。因为曹跃超出了她的控制,会让她坐立不安。比起封疆大吏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曹跃这个才二十三岁的少年统帅显然做事更急不考虑后果。如果他受到蛊惑,冲动地做出一些难以估量的事情,势必会让慈禧将追悔莫及。

慈禧跟没有有想到,曹跃会利用一个虚职西北宣抚使整合了整个西北的军队和武装,大多数的宣抚使都是朝廷派遣的钦差,用以视察督促官员,只有曹跃不但建立了西北宣抚使司,还堂而皇之地将西北收入手中。

可是遍观四周,除了血军之外没有可战之兵,导致升允迟迟无法入川。

在刚毅的建议下,慈禧让升允向曹跃借一支军队进入四川,但刚毅暗中给升允的书信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没有还。言下之意就是一旦曹跃借兵,你就把这支军队的军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第290章 农民工曹跃讨薪

刚毅的诡计让升允哭笑不得,心说姐你妹,还他娘的有借不还,人家曹跃的血军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你说夺权就夺权了?夺权最起码也要有威望超然的将领帮我吧吧,我身边什么将领也没有啊……

而曹跃接到借兵的圣旨之后乐得一蹦三尺高,他迅速召集幕僚,说道:“夺取四川的机会到了,四川到手,则西北将恢复两千年前大秦帝国疆域。”

王宇道:“将军想亲自前去?”

曹跃摇头道:“不需要我亲自前往,我相信如果升允不捣乱,我的兄弟们会轻松平定那群乌合之众。”

其后曹跃以冉东为血军第一路军统帅,率领步兵第1旅,陕南的预备役第46旅、47旅、48旅进入四川。但很快曹跃就下令第一陆军暂缓行军,除了步兵第1旅进入四川川北外,不得轻易南下。

这个命令很让大家摸不着头脑,为什么预备役46、47、48旅不南下?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现在是1899年的9月份,而9月份是秋收的季节,预备役就是一群换上军装的农民,农民首先得秋收然后才能接受官府的命令,要是曹跃强行命令士兵南下进入四川,那么预备役士兵非得犯了不可。

不让农民收粮,比杀了他还让他们难以忍受。

血军不南下,升允就惨了,他这个四川总督只能子啊川北待着,是不是地拉拢四川的清兵头目,让他们停止骚乱。可是已经打成一锅粥的四川清兵哪里会听升允的话,即便听话也是拿了银子,然后继续打仗。

战火连天,四川百姓苦不堪言,整个一个天府之国成为了锋烟大地了。

这时候唐元湛向曹跃请命,他要进入四川劝说四川移民西北,曹跃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同意唐元湛的建议,令他前往四川。唐绍仪也认为这是一个摆脱曹跃的好机会,于是提出请求一起前往,曹跃并未怀疑答应了唐绍仪的请求。

唐元湛和唐绍仪带着一群手下来到川北之后,开始大肆宣传西北安宁云云,很快川东川西川南川中的百姓纷纷向已经被曹越军队平定了的川北逃来。而唐绍仪在一次面见难免代表的时候趁机逃走,不知所踪。唐元湛甚至以为他遭遇土匪横遭不幸,直到有人搜到了唐绍仪写给唐家兄弟和蔡家兄弟的临别信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唐绍仪是逃走了。

唐元湛立即向曹跃汇报了唐绍仪私自出走这件事,曹跃得知之后只是微微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走了就走了吧。他来,缘聚,他走,缘散,有缘自会再见,无缘再也不见。”

倒是唐家兄弟愤愤不平,自己的这个表弟怎么这样,在此探听了情报之后逃走了,而且如果他将维新官员在此工作一事说出去之后,大家又要面临杀头的危险了。这件事唐绍仪办得太不地道了,太没有人性了,我们唐家兄弟怎么办?

曹跃安慰他们说他是他,你们是你们,虽然你们都是唐氏宗祠里的,可是五代以内也没什么血缘,不必为他逃走而难过了,有难过的时间,莫不如从四川移民一千万前往甘陕青三省。唐元湛苦笑不已,移民一千万的话,他们估计得累疯了。

1899年10月份,第二批次手榴弹被运到了陕西,这一次手榴弹数量达到了10万枚,曹跃随即继续对军队加紧进行训练。在这个月中,曹跃手下两个大将娶亲,除了冉东之外辛洛也被家里安排成亲,冉东大婚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儿,倒是辛洛成亲有些突然,对方家里来投也不小,是陕西米脂的李家。

先前李家还曾经向把女儿嫁给曹跃,但是得知曹跃的情况之后便断了这个心思,后来不知道怎么找到关系,将女儿嫁给了辛洛,算是拉拢住了这一个情报头子。两人都是曹跃的心腹**将,自然不能送小礼,但平日他又没有攒下什么家当,只好跑到西北银行去借。

石顺惊讶地说:“将军,你来银行借钱?”

“怎么?有什么不对?”

“你不是西北宣抚使,难道没有月饷吗?”

曹跃这才想起来,自己身兼数职,居然没有去要饷银,于是急匆匆来到巡抚司衙门索要军饷。堂堂西北宣抚使来陕西巡抚衙门讨军饷,说出去别人都不信。巡抚衙门如今是巡按使王意之管辖,他立即让人清算,曹跃的月俸是480两,欠了他十四个月,总计是6720两,再加上冬天的冰敬、秋天的炭敬、以及清政府的养廉银子补贴,总计是16600两。今年陕西衙门还是比较富裕的,再说就算不富裕,别人的薪水能欠着,曹跃的薪水可不能欠着。王意之又说你这一份是总兵的薪俸,西北宣抚使,青海宣抚使,陕西新军统制这三项都是朝廷发放,草草算下来应该是28000两银子,不过是户部直接发放。

曹跃顿时大骂户部太不要脸,这件事都不提醒自己,欠人钱不还,我要讨薪!

于是曹跃找到吴之英,让吴之英写了一篇措辞严厉的“讨薪奏折”发给朝廷。大概意思就是我堂堂从二品武将,平日忙着军事上的事儿,没记着自己还要去领薪水。这两天我的手下结婚,我随份子钱都拿不出来。我忘记是我忙,你们户部忘记就太不要脸了,是不是千人薪水不还啊?这官司我要让老佛爷给我做主,你们不能欠农民工工资!

吴之英文笔犀利,且他因为维新变法被贬为庶人,本来对朝廷心怀不满,这次借给曹跃讨薪的机会,对户部一顿挖苦,充分体现了得罪谁都不能得罪知识分子这句至理名言。

曹跃的讨薪奏折可算是天底下的蝎子粑粑独(毒)一份了,整个大清国没有比他官阶再高而讨薪的了。毕竟像是他这种级别的人,家里人(尤其是女主人,大夫人)自会前去领取薪俸,而这种级别的人通常情况下灰色收入极多,根本也不在乎薪俸到底在自己手里还是在自己老婆手里。

清朝有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十万雪花银就是灰色收入。而清知府的官阶是七品,曹跃的官阶是从二品,相差九级,按理来说曹跃能够贪污的灰色收入每年至少有五十万两以上,即便西北地方穷苦,曹跃也能贪污三十万两以上。

可惜曹跃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军队中去了,他不认为那些钱是自己的钱,他以为这些钱是大家的钱,所以曹跃迄今为止只有一个石桥军营家属区的小房子。

曹跃的“讨薪奏折”成为朝廷上下的一大奇葩,户部连忙给他拨了28800两银子的薪俸,800两算是利息,慈禧又因曹跃清廉特别奖励了他2000两银子。不过曹跃讨薪的故事还是成为全国上下的笑谈,笑过之后人们却也发现,曹跃此人却是一门心思放在军队上,难得的一个清廉的武将。

曹跃前后得了47400两银子,他拿出15000两银子,第一份5000两银子是给冉东的份子钱,第二份是给辛洛结婚的份子钱,第三份是给郝豹子儿子的周岁压兜钱。剩下其余的钱,曹跃都用在购买西北铁路集团的股票上了,算是占了一个原始股,还是一个小股东。

尽管王宇和桑治平两人对曹跃的行为大为不解,俗话说当官发财,可你当了官反而没钱是为什么,但以常国良、孙汝礼、孙汝祺、石顺为首的商界出身官员对曹跃能公私分清推崇备至,甚至胡聘之等维新派也对曹跃不沾手军队钱财感到不可思议。曹跃不沾手,别人更不敢沾手“曹家军”的银子了。

此时的整个中国都发生了规模庞大的自然灾害,从今年的7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一连三个月北方地区几乎没有下过雨。

上半年的洪涝让人民记忆犹新,下半年的大旱又让人民苦不堪言。尤其是进入秋收集结,干旱导致许多地方粮食绝收,人民食不果腹。义和团趁机宣扬是洋人进入中国,破坏了中国的风水,引起民众的愤怒,全国各地相继发生攻击教堂和教民的案子。

许多人携儿带女背井离乡逃难,而陕西则成为了很多河南人、山西人、湖南人和湖北人逃难的最佳地点。

自然灾难来临的时候,安全比什么宣传都有说服力,灾民的大量涌入反倒是让陕西有点承受不了了。上半年洪涝的时候,在唐元湛的统计下总计有超过四十万河南百姓逃入陕西,被妥善地安置在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而这次旱灾以及四川战乱,使得涌入陕西的灾民数量高达百万。唐元湛甚至估计,到年底会有三百万人难民涌入西北。

曹跃传令给蔡绍基和蔡锦章,由他们负责向南方购买粮食,向陕西运送以缓解陕西的旱情和大量难民涌入陕西造成的饥荒。

同时曹跃又下令由唐致尧和唐国安负责对灾民进行统计,所有监督赈灾粮的发放。

王宇此时又站出来阻止说:“赈灾粮不能免费发放。”

第291章 大明国还魂

“为何?”曹跃惊讶道,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即便是蒙古人的元朝,在面对自然灾难的时候都要开粮仓放粮赈济灾民,后世的共和国中除了给粮还给钱给房子帮助重建家园,早就习惯了后世的处理方式的曹跃对王宇的阻止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王宇淡淡一笑道:“将军,这些人今年吃了你的粮活下来了,明天天气转好之后又会回到老家了,故土难离,人人都想回到老家。你给他们的情他们虽然记下来,可是好处却半分也没有。”

曹跃挠着头道:“你的意思是……”

“放粮不如借粮。”王宇阴笑道,“将军,西北发展需要百姓,但家乡受灾的百姓很大程度会发生灾民回流现象,所以我们要全力将他们留下来就不能对他们太好。我们可以将粮食和钱我们借给他们,而房子和土地送送给他们,当他们有了土地和田地之后不会轻易选择离开了,因欠了我们的钱,为了偿还欠款又必须努力工作干活。其实我们可以让他们慢慢还,一次还一点,一次还一点,分成十年二十年偿还,这样下来那些灾民在西北生活十年二十年,就会把西北当做自己的家了,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灾民回流。”

曹跃没有遇到过这个棘手的问题,灾民还可以回流,我们中国人还真是故土难离啊。唐致尧和唐国安却反对王宇的建议,他们说这样用利益拴住灾民,会导致曹跃在名声上受损。

王宇反驳道:“赈灾本来应该是朝廷的事儿,西北宣抚使司没有这个义务和必要,灾民若不似感恩,只管去京师去闹好了,义和团现在不是在乱京师吗?”

唐致尧和唐国安口才辩驳不过王宇,只好相视苦笑,曹跃最终拍板决定,给灾民借粮借钱送田送地渡过难关,并大规模地将灾民安置在陕北、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宁夏地区。

因为灾民涌入,曹跃的军队入川又被耽误了一个月,而四川则真正大乱了起来,一个叫做朱重阳的人聚众谋反,居然打起了大明旗宣布大明复国。

曹跃可以忍受四川战乱不休,但决不允许四川有大明复国出现,他将四川视作禁脔,岂能容许,随即他下令血军第一路军立即进入四川,消灭明军!

“明军”的皇帝朱重阳不过是成都的一个地痞流氓而已,他纠集了手下四五十人,趁着四川总督奎俊自杀,清兵闹饷之际,带着兄弟们深更半夜流进了成都满城的军火库,并搬走了军火库里的所有武器。

本来朱重阳目的是把这些武器拿出来卖掉,赚一些银子来花花,但是他遇到了一伙儿不讲诚信的会党,不但从他们手中骗走了十条曼利夏步枪,还打死了他的一个兄弟。

这下朱重阳火了,他要为兄弟报仇啊,便武装了自己的四五十个地痞,拿着步枪和马克沁重机枪,跑到会党那里一通开枪,打死打伤十几个会党成员,逼迫对方一百多人乖乖投降。这一次让朱重阳名声大噪,成都府许多人纷纷前来投靠,朱重阳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到十天自己的手下扩充到了两千多人。

靠着从满城偷来的武器,朱重阳占领成都外城,但是对成都内城的满人却不敢轻举妄动。朱重阳成为了成都王之后,大肆封赏手下,又让手下攻打成都府各地,随后地盘扩展到整个川中和川西。此时朱重阳头脑发昏了,有人鼓噪他说既然你姓朱,明朝皇帝也姓朱,现在天下这么乱,为什么你不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自立为皇帝呢。朱重阳一听,对啊,我也能当皇帝啊,于是在手下人的忽悠下居然竖起了大明日月旗来。

随后朱重阳的“明军”开始攻城掠地,从川中打到川南,基本上是打一个地方抢一个地方,打不下来就跑到其他地方去,和流寇无异。地盘虽大,但没有一处重要地方,便是“明军”的老巢成都,内城满城依旧牢牢地掌控在八旗兵手中。成都知府刘心源一面巧妙地应对朱重阳的威胁,一面奋力抵抗,成都将军恭寿日夜巡城,几次打退了朱重阳的进攻,导致朱重阳的手下无心应战裹足不前。而刘心源又委任威远县县令陈兆棠为剿匪经略,率领成都府清兵剿灭朱重阳叛军。

这陈兆棠的父亲是清朝中兴名臣陈士杰的儿子,说起来他的为官之路颇为坎坷,陈士杰的几个儿子都入了翰林院做编修,而陈兆棠年纪最小,等到他中举之后,父亲先去世守孝三年,等三年守孝刚过,母亲又去世,又守孝三年。陈兆棠无奈只好捐了一个五品同知的官衔做了知县。但他擅长的不是治理断案,而是剿匪,在他的任期内的各县大小土匪全部被杀绝,刘心源正是看中了他这一点,才让他来剿匪。

陈兆棠的清兵和的“明军”在成都府多次交锋,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朱重阳没什么文化也不懂得各政治,却投机取巧地举起了明旗,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清廷允许地方乱起来,绝对不允许地方造反,更不允许大明复国。

慈禧前脚刚刚得到大明复国的消息,后脚就收到曹跃下令西北军入川,对众臣感慨说:“还是曹百川忠于我大清国啊,这小子虽然有野心了一些,但毕竟是忠于咱们大清国,忠于咱们的。”

“太后圣明。”以载漪为首的一众大臣现在已经进入权力中枢,将荣禄等人逐渐从慈禧身边排挤走了。荣禄靠着支持慈禧太后软禁光绪皇帝获得慈禧的信任,但在废帝的问题上,荣禄持反对态度。慈禧由此对荣禄不甚满意,并撤了他的直隶总督的位置,改由裕禄担任直隶总督,由启秀担任内阁总理大臣。

而在关于废立皇帝问题上,瑞郡王载漪、庄亲王载勋、大学士徐桐、刑部侍郎徐承煜、礼部尚书崇琦、各国总理衙门大臣启秀、兵部满大臣刚毅、山东巡抚毓贤、惇亲王载濂、辅国公载澜、军机大臣赵舒翘、武卫后军统制董福祥、顺天府因何乃莹等人表示支持。

各地总督和朝廷中的兵部汉尚书徐用仪、户部满尚书立山、工部左侍郎许景澄、礼部左侍郎联元、总理衙门章京袁旭表示反对。

此时洋人明确表示反对之后,慈禧不得不停止废除光绪皇帝的行为,载漪等人对洋人大恨,若不是洋人反对,自己就成了皇爸爸了。(他的儿子就是大阿哥溥儁)

此时的山东和直隶义和拳越闹越大,尤其是在赵三多被剿灭之后,另一个拳民领袖朱红灯宣称继承了义和拳的精神,并提出口号: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敬神,忘祖先。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传。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载漪本来就对洋人恨之入骨,一听到这口号立即向慈禧进言我们要支持义和团,人家义和团可是终于大清的。并对慈禧溜须拍马,成为慈禧身边的宠臣。

曹跃曾经在北京城西救过那些自以为是的贝勒贝子们,算是满清贵族的救命恩人,八旗子弟虽然在后世风评不好,可有一点可能是北京人传承下来的特点,那就是知恩图报同时也有仇必报。北京爷们的特点就是,你对他好一些,他一定会报答回来,但你对他不好,他绝不会以德报怨,必定会以牙还牙。

载漪等人还记着曹跃的恩情呢,又听到慈禧对曹跃表示出欣赏的意思,载漪便上前说道:“这个曹百川能打洋人,倒不如让曹百川带领西北血军到天津去,好好吓唬吓唬洋人。省得他们指手画脚,皇族的事儿自然有太后老佛爷做主,他们洋人算是什么东西。”

载涛也跳出来说:“曹百川能打仗,用他最好,这小子对咱们满洲人忠诚的很呢。”

慈禧露出不易察觉的担忧来,曹跃这个小子手段的确是强,作战凶猛,但是最近传出来一些维新的学子们跑到西北读书一事,让慈禧对曹跃有些怀疑。毕竟曹跃曾经被光绪单独接见过,虽然他们谈话内容慈禧都知道,但她是一个异常敏感的人,只要她觉得有一点点的危险,就绝对不能犯错。

万一让曹跃率领能征善战的西北军进入直隶,万一曹跃来一个逼宫——她不能冒险。

慈禧道:“军机处不是缺了一个人吗?陶模在西北做得不错,就调他来军机处吧,让他负责西北平乱一事。至于甘陕总督……”

“臣保举一人。”大学士徐桐道,“新疆巡按使魏光焘,魏光焘曾担任陕西巡抚,对西北一代熟悉,与西北宣抚使曹跃曾经一道合作,而曹跃平叛甘肃时又救了魏光焘一名,双方可以说是毫无嫌隙。所以臣推荐魏光焘。”

慈禧道:“既然有大学士保举,便由魏光焘署理甘陕吧。”

第292章 曹跃带兵入四川

陶模入军机处虽然在预料之中,但这个消息真正传到西安之后,还是让陶模欣喜若狂,终于入主军机处了,终于达到人生顶峰了。只是曹跃没有那么开心,这个时候入主军机处,一定会遇到未来的庚子事变,而庚子事变前反对对洋人动手的官员被处罚了,甚至被斩首,庚子事变之后的支持对洋人动手的官员被处罚,甚至被斩首。

所以去军机处,就是去当找苦吃。

曹跃不支持陶模去军机处,却又无法说服他,只能闷闷不乐地喝着酒。而其他官员虽然前来陶府祝贺,更多的是来送别,希望将来陶模在军机处的时候帮自己说说好话,尤其是在加官进爵的问题上说说好话。

没看到吗?人家大学士徐桐就因为给魏光焘说了一句好话,魏光焘升任甘陕总督署理,下一步就是甘陕总督了。

酒宴过后,陶模将曹跃叫到内帘,他看出来曹跃情绪低落来了,便问道:“百川可否是在担心第一路军出兵不利?”

曹跃摇头道:“四川之乱,土崩瓦尔,不足为虑。”他抬头道:“大人,出相入将着实可喜可贺,但是大人想好如何应对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