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四年猎鬼人-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老板答应了,当下就给以前的那个老板打了电话,那个老板说正好自己也想来吃个饭,顺便看望下自己的那群老员工们。于是我们才想起了已经叫员工回去休息了,没有办法,马老板只得又以以前的老板想跟大伙吃个饭为理由,又心急火燎的把大家给叫了回来。
到了晚上7点多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那朋友也从自己的诊所里过来了,员工们也各自回了店里,准备好了饭菜,再在门口放上一个水牌上面写着今日停业。全部人,静静等着以前的那个老板来。到了7点半的时候,那个老板来了,进门后先跟马老板打了招呼握个手,然后就对马老板说,兄弟,你这外面的霓虹灯怎么是坏的呀。马老板笑着说,一直都是坏的,修了无数次也修不好,甚至叫来灯饰公司,请他们完全更换了线路,那霓虹灯上店名的其中两个字还是不亮,最后也没有办法了,好在这个店的声望在外,也有很多熟客,有没有这个灯其实也就无所谓了。
那个老板姓张,他听马老板这么说,叹了口气,说他对这家点还是很有感情的。然后他微笑着望着跟我们坐在一桌上的那些厨子和店员。我能够看得出,这个张老板以前在开店的时候,一定对他的员工非常好,否则大家也不会一叫就回来了,更不会这么勤勤恳恳的帮着新老板来打理这家店。于是新老板旧老板和一帮老员工,以及我和我那朋友,就这么愉快的吃了一顿。
饭后,大家各自散去,马老板则留下张老板,说是要谈谈,我此刻已经察觉到张老板大概也是不知情的一个人,因为他的举动和表现跟我们之前猜测的很不一样。关上门以后,我们就在大厅里谈,马老板完整仔细的告诉了他事情的全部经过,张老板很是吃惊,因为他绝对想不到自己的老店里,竟然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当马老板问到张老板,他当初经营餐馆的时候,是否有员工或是老食客,是去世了的,张老板说没有,然后想了想,说那段时间他的太太去世了,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决定不继续经营的。
张老板还说,这家店已经做了10年了,张老板跟她老婆都是当地一个厂里的职工,后来因为国家的某些调控政策成为了最早几批的下岗职工,失去了生活来源,孩子还要吃饭上学,于是两口子就四处借钱,开了这么一家小餐馆,一开始门面只有现在的一半大小,因为两口子都是爽快的人,自己的手艺也还不错,回头客渐渐多了起来,很多食客在这期间还跟他们成了朋友,后来还完了借来的钱,又挣了不少,于是也租下了隔壁的那个门面,然后把墙打通,才有了现在这家店的规模。但是在去年的时候,他老婆因为长期在油烟环境下,肺上出了点问题,然后病情一直拖着,拖得久了,也就治不好了。所以在去年他转让这家店之前不久,老婆去世了。他一个人在这个地方难免很多回忆,于是就决定把店转让了。张老板还说,这家店的名字,总共有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张老板名字里的一个字,第二个字是老婆名字里的一个字,最后夫妻俩给了第三个字“苑”。说完张老板朝着门外一指,说那个霓虹灯招牌,不亮的那个字,就是我老婆的名字。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都和我一样好像想到了什么,张老板有点激动,他说,你们会不会是觉得,我老婆的鬼魂回来了?我们都沉默不语,这其实是已经给了他答案,一个50多岁的大男人,竟然因此而痛哭起来。
马老板递给他一支烟,开始安慰他。我则思考着。我寻思这事应该是**不离十了,因为这一切随便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简单的巧合,而且加上外面那个不亮却怎么都修不好的霓虹灯,我几乎就能够断定,那一晚那三个倒霉的食客看到的就是张太太的鬼魂,但是我还不敢就这么把话说出口,现在还有两个问题有疑问,一是厨房,大厅,收银台是否是张太太生前最频繁出现的地方,二是夜里关了门,那些食客到底是怎么进到屋里的。于是我问张老板,您太太是不是常常自己亲自下厨,亲自给客人端菜,而且平时负责收钱结账的都是她?他说是的,自己主要就是帮着打打下手,偶尔来了熟客,自己陪着喝几杯酒,感谢他们的光临。于是这时候,除了怎么食客怎么进屋以外,就没有其他问题了。
我对张老板说,我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来给这里出现的鬼魂带路的,既然现在看上去这个鬼魂是你已经过世的老婆,那你是希望我现在就带她走,还是。。。?他擦干眼泪说:“让我再看她一眼吧。”
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我便决定,说什么也要让他亲眼看到。
在丰都县城,从马老板口中得知了一个24小时都不歇业的中药药铺,于是我跟我朋友就直接奔了去。因为张太太并不是每天晚上都出现的,所以等下去,遥遥无期,对她自己也没有好处。所以我需要找几味药材,混合在香里,诱使张太太的鬼魂今晚就现形。买到药材回到店里的时候已经接近深夜了,在大厅里点上香以后,我们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12点就关了门,然后买了啤酒跟香烟,远远地坐在附近能看到店门的位置,静静等候。
时间大概是在夜里快2点多的时候,街上已经很少的行人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丰都人们说在鬼城夜里不要乱逛之类的话,总之2点多的时候,这个堡坎前的路上,除了我们,一个人都没有。这个时候,店门口的霓虹灯突然亮了,我指的是,完完整整的亮了起来,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我甚至觉得中间张太太的那个字,比其他字更亮。而我们正在集中精神关注那个霓虹灯的时候,店里的卷帘门自己打开并且卷了上去,透着磨砂玻璃的门,大厅里的灯也亮了起来。整条街上,就这么一家店亮着灯,也难怪那三个食客会走了进去。我问马老板和张老板,你们准备好跟我一起进去了吗?他们虽然害怕,但是还是点头。只有我那个牙医朋友,他说他就不去了,在门口候着。于是我就带着马老板和张老板,走进了屋里。找了个桌子坐下,紧张地等待。
接下来我要说的,可能有点恐怖了。
我一直以为张太太的鬼魂会从厨房里出来,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见。可是当我全神贯注盯着厨房门口的时候,眼睛余光瞟到收银台的柜台里面,缓缓站起来一个人,脸色苍白,而且瘦弱,却带着一种看上去有点让人不舒服的微笑的女人,拿着菜单走向我们。我没有要说张太太很吓人什么的意思,只是这种让我很意外的出场方式,着实是吓了我一条。但是我能够理解,因为毕竟她也是因为放不下才留下,不管怎么说,也都是个可怜人。张先生和马老板都是背对着收银台的,所以这一幕他们并没有看到。我赶紧使个眼色告诉他们在背后呢。马老板显然有点后悔跟着我们一起进来,他不敢回头,只有张老板,毕竟是他的结发妻子,于是有点无法自已得哽咽哭泣,他含泪转头,看着自己微笑的妻子,没用的,她不可能还记得住你。至少现在的她是记不住的。两人就这么对视了一会,张老板说,来个土豆丝,来个回锅肉。
张太太飘飘然的微笑着进了厨房,很快,端上来两个盘子,里面装的全是纸做的元宝,钱纸一类的。不用说,这一定是张老板在她死后烧给她的。如果我是个不知情的食客,我想我也会把盘子砸向她吧。
我不能做什么过大的反应,因为张老板还没有表态。于是就这么等着。张老板却一声长叹,哭着把盘子里的元宝等塞进嘴里,但是确实是难以下咽,他停下来,望着他老婆,几度想要开口,却好像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终于,他带着哭音,唱了一首歌。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却都没有哭泣,让它淡淡的来,让它好好的去,到如今年复一年,我不能停止怀念,怀念你,怀念从前。。。”
唱到此处,再出哽咽。而张太太好像是因为他的歌声,似乎察觉到,这一切都已经成了回忆,自己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大概是由于过度的无法接受和挣扎,我们三人,眼睁睁的看着她,扭曲着消失。
看着自己老婆消失不见,张老板哭得很是伤心。马老板一直在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顺便也自己偷偷抹抹眼角的泪水。我问张老板,现在能让我带您老婆上路了吗?他哭着缓缓点头,我让马老板先把他扶到外面去,因为带路的过程,他还是别看见的好。接着我在地上用酱油当颜料,画了个敷,烧掉她带来的那些纸元宝,念咒,引魂,然后送她上路。在那之前,我特意给自己到了杯酒,敬张太太一杯。
事后我收集号烧掉的纸灰,用卫生纸包了拿给张老板,告诉他,回家把这包纸灰,换红绸布抱着,放在你太太的鞋子里。这是为了让他们彼此不会忘记对方,要一直记得夫妻俩携手走过的路。
第二天我就跟我朋友离开了丰都,这一趟,马老板和张老板都主动拿给我超过我预期的酬金,而且是双份。后来我从我这朋友口里听说,这家点的生意又好了起来,马老板和张老板成了店里的合伙人,共同经营这家店,名字还是那个名字。看样子张老板已经重新走了出来,肯回到这个充满他回忆的地方,我也真是替他们欣慰。
跟据丰都人民发来的贺电显示,这家店至今依旧还在。
第六十九章行尸
早在1999年的时候,当时因为国内的某个大清理运动,造成很多的民间气功人士在短〖Qisuu。Com电子书下载〗时间内销声匿迹,因为那段时间非常敏感,我自己对这种以蛊惑人心而聚拢学徒的手段深恶痛绝,每次跟师傅说起这个的时候,师傅总是避重就轻的跟我说,你要知道,我们这行之所以到现在还存在,就是因为我们不声张,我们比较低调。倘若哪一天我们当中有人因为干了件大好事而上了报纸或是电视,那么离我们消失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所以我明白的师傅,谨记您的教诲,于是我一直是在写小说。
其实我要说的是,在那二年间,死的人比较多,天灾**,一切都变得不由分说。我师傅算是幸运,在那年接到一个姓麻的湖南泸溪苗家师傅的电话,那位师傅邀请我师傅去见证他的最后一次“走脚”。而我也是幸运的,因为我跟着师傅同去,也算是长了见识,若不是这次的亲历,或许多年后当我再看到CCTV探索发现的解释,我还真的可能信了电视里的那一套。
小时候喜欢看港片,尤其是对一眉道人等天师大战僵尸一类的电影情有独钟,明明就害怕得要死,却偏偏忍不住不看,于是一听到音乐的节奏紧张了起来,总是会用手捂住眼睛,却又要故意张开一个指缝,用余光偷瞟着。如此说来,我还真贱。然而我深信,跟我一样贱的人,绝对不在少数。而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些僵尸,往往都是穿着清朝的官服,脸色苍白,因睡眠不足而有非常严重的黑眼圈,再加上额头上一定要贴上一张道符,若然不是的话,它就一定会张开嘴巴露出獠牙,然后伸直了双手,一蹦一跳地来跟你厮杀到底。老套了,要是我回到我梳中分的青春岁月里,或许我还真是要相信和害怕,而这一切对僵尸理解的颠覆,就始自于麻师傅的最后一趟“走脚”。
麻师傅是个地地道道的苗族汉子,早年曾经跟我师傅一起在凤凰县腊尔山附近联手灭了个大鬼,如果要细说麻师傅的门派,他恐怕是最为正宗的“苗巫”传人,除了基本的蛊术以外,麻师傅当年跟随自己的师傅的时候,还学习了据说是三十六项苗家的奇术,苗巫从蚩尤时期就已经存在,后来融合了汉族的道教术法,渐渐就变得分外神秘莫测。不过苗巫和当初以蛊闻名的滇西某派不同,他们的强项并非是施蛊放蛊,而是给庄稼和家畜看病治病,以及即将要失传的纵尸术。而麻师傅估计算得上是近30年来资历最深,手艺最好的一个苗巫师傅,这次叫我们去见证的最后一次走脚,说白了,就是一直被众多门派嗤之以鼻,甚至称其为邪门歪道的赶尸。
那时候我刚入行,资历很浅,所以有机会见证这样一个难得一见的奇闻,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说来惭愧,在那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赶尸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仅仅是看到林正英叔叔在前面摇着铃铛,后面跟着一群额头上贴符的清朝人。看多了,也就觉得腻了,不吓人了。所以当师傅跟我简单说了说赶尸的意思以后,我想到的就是林正英电影里的那些场景,一开始也并没有觉得多么吓人,也只是认为或许身临其境的时候,感觉会有所不同。
我们见到麻师傅的时候,他正在等着我们一起从泸溪去往银川,同行见证的除了我师傅和我以外,还有另外几个师傅,名讳我不便提及,总共一行7人,却硬是包了辆东风货车前往,路上麻师傅才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现在的路都好了,小路越来越少了,而他们赶尸的人,往往专挑小路上走,一来是因为行人稀少,这样就不会吓到别人,二来他们都是夜里赶路,小路旁的村子往往对他们这种行为,给予了更大程度的理解和尊重,而非很多自以为是觉得这是歪路子的大城市强得多。而且以往赶一趟少则半月多则半年,现在道路畅通了,只需要接到尸体以后,用车带回当地,然后找小路送回家就可以了。的确是方便了很多,但是也大大影响了他们这类人存在的价值。我年轻,很多不懂,而我也是个不懂就爱问的人,所以我想去银川的那一路上,师傅们估计是烦得连杀我的心都有,我问过麻师傅,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给“赶”回来,既然道路通畅,直接用车拉回来不就完了吗。麻师傅告诉我,虽然他们的行当,就是个赶尸匠,但是他们本行内,却对这个称呼是不认同的,他们更希望别人叫他们“领路人”,但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需要他们赶尸赶回家乡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苗人,在这一点上,苗人落叶归根的情感,比汉族人要强得多。所谓人生就是一场感悟,不同阶段的人对同样事物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当几岁的孩子看到蝴蝶,他会很开心的去追赶嬉笑,当十几岁的少年看到蝴蝶,他或许会觉得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当二十几的青年看到蝴蝶,或许想到的是一场浪漫的邂逅,而当五十岁的中年人看到,也许就会感叹生命,觉得美好不再。所以常常听到有人口口声声的说落叶要归根,我很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懂得落叶归根的含义,是你要热爱这片故土,还是要死在这片土地上。麻师傅告诉我们,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里人数很多的一个民族,从古到今,也为我们华夏文明做了非常耀眼夺目的贡献,所以很多苗家人走出寨子,在外面打拼,为自己和族人赢得荣耀后,却有一些会因为一些无法预估的情况,导致客死他乡。在他们很多人看来,客死他乡其实到是没什么,但是若不能回到故土,跟列祖列宗埋在一起,算得上是一种对祖宗的不敬。于是千百年来,赶尸匠一直都存在,就是为了让这些迷失在外面的族人,找到回自己家的路。
听上去,很伟大。而我师傅对麻师傅如此尊重,我相信他也是对自己的手艺非常的胸有成竹,否则也不会叫上这么多师傅一同来见证。麻师傅说,他岁数有点大了,现在渐渐走山路,有些吃不消了,速度慢了下来,就会多少影响到逝者入土的时辰。这次一个他们当地在银川做生意的生意人因为意外而去世,在生前的时候就已经跟他联系过,希望自己死后,是用这种传统的方法,回到故乡,不是给不起机票钱,而是希望到死也不要忘记,自己是骄傲的苗族人。麻师傅也坦言,他们做这个,费用其实算不上高,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做这个,也是在为了让那些令他也为之骄傲的苗人。麻师傅说完这些后,我非常敬佩。
我开始期待这次能够让我长长见识。到了银川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我们只是见证人,而非委托人,所以接尸体的过程我们并没有看到,因为来银川的路上我们都是坐在东风车的后箱里,这趟往回走的时候,还多了个死人。让我感到害怕。当时的我虽然没经历过多少事,但是对尸体的害怕也不算特别严重,我害怕的是死亡,是死后那种无声无息的安静,这会让我崩溃和受不了。而这次让我害怕的并非这些,而是这个死人并没有像我预先想象的那样,是横着或竖着平躺在车厢里,而是直挺挺的站在车厢的一角,穿着白衣服,头上罩着一个像米口袋一样的白色布袋,双手垂放,肩头微耸,一动不动。一开始还好,大家虽然知道身边多了个死人,但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也都没有刻意的躲避,却是到了晚上,特别是当车开上高速公路以后,全程没有灯光,渐渐我的双眼在黑暗中也习惯了一点,于是也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一些轮廓,所以当在夜晚睁眼的时候,就很明显能看到一个白色的人,斜斜的站着,好像在盯着我看,非常吓人。
麻师傅显然知道我们包括我师傅也会害怕,路上就一直在跟我们解释一些我们道上觉得他们神秘的地方。他把捆住尸体双脚的绳子解开,开始不断的按摩尸体的大腿,他说,这是为了让尸体的肌肉能够延缓一下僵硬,按摩的时候,他的手心里是有草药的。麻师傅说,在每次按摩的时候,他都会在尸体的股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几个地方种上一只小蛊,其目的是为了让蛊活动肌肉跟韧带,让其不至于死僵。麻师傅还说,当初他们入门的时候,对徒弟的筛选是非常严格的,因为常常要在夜里走山路,而且是带着尸体走,所以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要胆子大,否则尸体没带回来,自己半路给吓死了,留下些死人直挺挺地站在荒郊野外,那也真是够吓人的。此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人必须是长得很丑。于是我非常感叹,看来我是永远都没有办法学习苗巫了,麻师傅说人长得丑,鬼也害怕,这道理跟为什么钟馗能捉鬼是一样的。再者悟性要足够高,因为当一个苗巫徒弟能够成长为一个专业的赶尸匠,必须学习好苗家巫术跟道术,要懂得画符,要懂得念咒,缺一不可。苗巫这一门总共绝学有三十六项,除了让尸体站立不到的咒法,还有避鬼咒,避狗咒,转弯咒等,用途各不相同,避鬼咒是害怕路上别的鬼魂附身在尸体上,这样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僵尸了,避狗咒是因为大量的夜间时间是在村子或山上走,难免有遇到别人的看家狗,如果惊醒了主人,看到了这些,会吓到别人。念了避狗咒以后,狗不但不会对着尸体和赶尸匠叫唤,还会自己乖乖的躲远,让他们安静的离开。至于转弯咒就比较牛逼了,能让尸体在遇到转弯拐角的地方,自己懂得分辨方向,继续跟着赶尸匠。
麻师傅说的这些,在我看来,闻所未闻。他说,以前早几十年的时候,他们走一趟,就能带个十个八个的尸体回来,排成一排,那时候特别是湘西的一些村子还专门给他们这行的人准备了死人客栈,他们在白天关着门休息,尸体就一字排开,贴着门或是墙角站着。到了赶尸匠睡觉的时候,会把尸体的头罩给掀开,但是脑门上的符咒是绝对不能撕下的,这是为了让那些还停留在身体里或是游荡在周围的死人的灵魂明白,咱们没有乱绕路,咱们这就是在回家。有时候路上因为躲避生人而有所耽搁的话,赶尸匠往往就会找山洞或是茂密的树林,尽量不让人看到,如果实在是没了地方藏身,他们会拉一块巨大的帆布罩住尸体,不让过往的行人被吓到。麻师傅还说,他们平时的穿着打扮和普通的苗家没有区别,只有在夜间赶路的时候才会穿上五彩的巫师装,头上要戴着倒三角的帽子,手里要拿着牛角号和蛊铃,一切的号令,都在手上的两样法宝里。
麻师傅说完就从袍子里摸出了牛角号和蛊铃,牛角号我是见过的,西游记里面遇到什么什么大王都要拿出来吹上那么一吹,蛊铃到是第一次知道,蛊我知道是用弹或吹来附着在别人身上,蛊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从麻师傅手里接过来一看,和我们平时跟师傅一起跑单子的时候的摇铃差不多,除了把手的末端有个圆乎乎的球状物。我一好奇,就拿在手里摇了摇,这时候突然传来麻师傅惊慌的喊声:
“别摇!”
吓得我一下就把铃铛给扔到了地上,却就在此刻,已经渐渐习惯眼前黑暗,但是还能够隐隐约约看见东西的我,发现站在车厢一角的那个从银川接回来的尸体,开始原地一蹦一跳起来,每跳一次,他的头就撞到车顶一次,哐!哐!哐!哐!
我第一想到的是诈尸,不自觉的紧紧抓住了师傅的袖子。就在此时,那个白色尸体原本垂下的手,忽然跟电影里僵尸一样,平着慢慢的、慢慢的伸了出来。
第七十章走肉
此刻的车厢里非常紧张,除了麻师傅,唯一冷静的应该就是在前面完全不知情的司机了。麻师傅看到死人的手伸平了,感觉有点不开心。我知道,我闯祸了,我很担心麻师傅和我师傅会骂我,我更担心眼前的这个死人会蹦蹦跳跳的向着我而来。麻师傅捡起我因为害怕而丢在地上的蛊铃。摇了三下,念了句咒文,又摇了三下,再念上一句。死人开始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