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家意志-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下令一连继续按照原来路线前进,其余部队紧跟营部,向南迂回到无人机最后看到敌人的区域,路线大致没有问题,只是山谷里有一条已经断流的河流,不知道深浅,不过卫星显示已经结冻了。他大致可以猜到敌人会去的方向,在山里车辆能走的地方不多,就像敌人能猜到他的去向一样,既然他有最后的信息优势,必须加以利用。

空中飘起鹅‘毛’大雪,贺凡的坦克在无人的山谷中疾驰,印度军队一般不会费劲凿开冰布雷,所以他选择在难以驾驭的冰面上行动。外部气温迅速下降到了0下25°,夜里恐怕还要创造纪录,印度人平民怀疑中国人使用气象武器,固然毫无根据,但是今年的寒冷确实接近了历史最低的记录。

冰原上行驶的印度车队,也遭遇到了突然将领的寒流,但是指挥官桑特上尉没有直奔列城,他还在耿耿于怀与刚才的指挥失当,没有狠狠打击对对面的坦克。

这场大雪无疑是上天的提供的绝妙暗示,空中的眼线离开也有一会儿了,敌人应该无法从空中追踪到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说,他可以故伎重演,在比较近的距离上伏击敌人。这样大的雪天,对双方搜索和指示目标都会有影响,但是躲在炮塔里,完全依赖光学设备的坦克兵,应该受害更深些。

上尉下令在指定的敌人必经的12号路口,摆下一个居高临下的口袋,所有人员下车,将导弹搬进森林里进行伪装,没有命令不得提前‘射’击。指挥官总是通过战斗,始注意到了指挥上的一些瑕疵,然后迅速地成长起来。,

贺凡分兵后冒雪前进,2个连的坦克,到达了他在地图上圈画的最终位置,距离列城5。5公里。他只知道敌人预设的阵地应该就在附近,否则自己可以直接杀到城下,或谢隔着一个山头;但是在前进前

,最好能掌握确切的情报才行。在旷野和森林中,隆隆的坦克更容易暴‘露’,其观察能力也远不如步兵,贸然进攻‘乱’冲‘乱’撞可不是他的风格。

他下令全体坦克停车待命,然后自己钻出炮塔。

四面大雪打着旋卷向坦克,即使穿着厚重的防寒服,站立外面仍然感觉透骨的寒冷。他快速跳下车,打开侧面储物箱,从里面取出机翼可折叠的手持式无人机,上一次在阿萨姆作战时,坦克的电子系统还没有整合类似的低成本监视的下传实时通讯,不过现在已经可以了。这是装甲兵不受制于人的法宝,是自己的侦察兵,虽然在这样严酷的的天候中,最多只能顺风飞过山头,未必能顶风飞回来,不过已经足够了。他只需要利用其实时的视野,看一眼敌人的部署就行。堂堂阵阵的战争其实并不存在,能偷多看一眼,总是没坏处。

他拨动开关,连接车内接受装置,车内很快可以看到无人机的视野了。然后启动机翼上部的单缸活塞引擎,引擎冒出青烟,突突突地转动起来,它在空中的动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贺凡将飞机用力顺着风向投掷出去,看着它在寒风中摆动几下,稳定住了姿态。他赶紧爬上坦克,钻了回去。随即在车长的导航显示器上,切换无人机控制功能。

功能很简单,只能看到摇摇晃晃的前下视野,以及飞机飞行方向的矢量标志和大致方位标识。大雪中,摄像机的图像不是很清晰,不过它可以通过降低高度来获得更好的效果,理论上这种飞机能飞行两个小时,所以完全够用了。

飞机勉强飞过山脊,然后信号开始不正常起来,贺凡稳住飞机等待信号稳定些。继续沿着向西的公路搜索。其分辨率可以勉强看清积雪地面上,被车队碾压后留下的黑‘色’印记,印迹在前方转弯,而非直接向列城去。果然没看错人,这个家伙还惦记着自己,贺凡想,印度军队也不全是僵化无谋的货‘色’。

这股敌人很善于伪装,不过这架飞机可以飞到一树之高,自有其优势。他小心飞过去,仔细辨认着地面的景象,只到看到一辆躲进森林的吉普车,看到上面有人在搬动武器。显然敌人选了一个不错的阵地,正冒雪等着自己送上‘门’。

虽然他视这些反坦克火力为天生仇敌,所以他必须全歼这股敌人,不过在这之前,得让他们在冷风里多吹一会儿,消耗其战斗力。

他控制无人机向一侧转过去,趁着敌人没有注意,直接撞毁到了旁边山坳里,这会儿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回收这些东西。

他下令第1连继续前行,进行佯攻,分散敌人注意

力,然后‘交’代了具体的接敌距离,让敌人看得着打不着。自己带着其余车辆从一侧山沟绕过去,截断敌人后路。那些攻顶的半主动‘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除了最大‘射’程,还有相当距离的最小‘射’程,如果冲进这个范围内,导弹即使发‘射’也来不及调整姿态自然无从击中目标。所以攻击的火候和距离需要拿捏清楚。

印度指挥官一直冒着严寒在山头上守株待兔,饶是如此寒冷的时刻,他仍然严令士兵趴在雪地里不准‘乱’动,免得破坏全盘计划。终于,他远远就看见中国坦克沿着他预计的路线出现,桑特上尉难免心‘花’怒放。他的手脚懂得早就没了知觉,但是仍然瑟瑟发抖地捧起望远镜,仔细观察起来。可以再次确认,这股敌人的坦克没有步兵尾随,他们是直接冲着列城去的。他想,如果没有自己,历史可就要被这群偷偷‘摸’‘摸’的敌人改写了。

“报告旅部,敌人出现在卡利亚山口与12号公路‘交’接处。呈行军队形,还没有发现我们,也没有展开。我部将在随后给与打击。”

桑特对旁边的通讯员说道。但是通讯兵呼叫了几次,没有回应。部队分散后,通讯排不在这里,这部‘射’频功率10w的电台,在不良天候以及敌人的压制下,似乎无法与6公里外的总部建立起联系。

不过没有上级指挥,也不打紧,部队仍然可以自行完成一次漂亮的伏击。他命令各个发‘射’小组,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绝对不许提前发‘射’‘激’光,以免再次功亏一篑。必须等敌人到达1公里内,这样他们反制的时间就不够了。

等了足足30分钟,部队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冻伤,但是前面敌人还是磨磨蹭蹭没有进入他预定的距离。指挥官难免焦急起来,他知道再等下去,难免有一些士兵的手脚或者鼻子要冻坏不保,但是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怎么能轻易放弃?

狂风呼啸着,卷过稀稀拉拉的树林,风声中夹杂着不一样的动静,尽管周身麻木,但是印度指挥官还是在几十秒后,分辨出那是坦克行进的动静,而且就在身后。他扶着树才将冻僵的身子直立起来,向后观察。看到2辆坦克正转过山沟,迅速向他的后面包抄过来。

“该死,目标在后面,准备战斗。”他大喊起来。

但是身穿厚重服装的印度士兵根本来得及转身,转身后又发现大部分的发‘射’架已经冻在了原地,一时竟然拔不起来。

贺凡的坦克转过山头时,仍然在敌人的杀伤范围内,他知道自己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冲过去压制住敌人。他一直留心着‘激’光对抗设备的反应,这是自己是否成功接近敌人的主要依

据。

炮手控制炮塔转动,用并列机枪对准整齐隐藏好的路虎车开火,车长则控制遥控机枪杀伤印度导弹发‘射’小组,‘激’光告警短暂地发出警告,几枚导弹升空而起,但是最终都落到了坦克后方,显然,敌人已经失去了反抗的可能‘性’,他们只有挨打的份儿了。

刹那间印度的伏击阵地崩溃。大部分还能跑的人,哀嚎着四处逃命,不过这样的气候中,他们注定很难跑太远。

营部的3辆坦克冲在最前列,直接向仍然在发‘射’架上的导弹碾压过去,犹如对待不共戴天的仇敌。

贺凡下令,必须将阵地上所有的反坦克武器以及车辆破坏,至于逃敌,只要丢掉了武器他不太去管,他不可能收容俘虏,不过夜不能滥杀逃兵;如果这些残兵败将能逃回去,敌人应该知道列城东北有一支强大的坦克部队。

大雪很快就将印度阵地上破损的武器以及冻得硬邦邦的尸体遮盖起来,手握望电台通话器的桑特上尉不幸倒在了阵地上,他的腹部被12。7毫米机枪子弹击中,来不及完成最后的呼叫就死了。他本来想提醒指挥部,敌人将从东北方向发起一次突击

558杀到眼前

贺凡的三十余辆坦克消灭了最后的抵抗,疾驰到了列城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外,没有遭到任何的反击。显然必须发起一轮快如闪电般的攻击,才能引起敌人的注意。

此时,敌人的机动防空火力,正在列城以外机动作战,坦克来的太快,它们根本无从发现,仍然在执行机动放空作战。

贺凡在1。5公里外,首先透过大雪看清这些车辆,它们在对空发‘射’曳光弹时发出巨大的火光,很容易地久把自己暴‘露’出来了。

中国坦克不敢靠得过近,列城三面环山只有东面较为开阔,敌人的主要火力必然集中在这个方向。已知,在敌人后方的防线里,还藏着不少无法通过空中侦察发现的隐蔽工事,其中可能部署了76到140毫米的各型号加农炮。这些武器虽然大部分落后时代,,但是仍然会对轻敌冒进的轻型坦克构成威胁。并且放空武器本身也可能对坦克构成严重威胁。

贺凡下令在尽量远距离上,对那些昂贵的防空武器进行狙击,他自信在远距离上,坦克的观瞄更具优势,他对于自己训练有素的部队信心十足。

列城第1174防空中队的几辆通古斯卡防空战车,正在茫茫大雪中往来奔驰,以躲避着可能来到的空中打击。大雪降临后,中国空军的作战飞机和低空无人机发起的打击好像是结束了,但是威胁还没有接触。至少搜索雷达的显示器上,大片的疑似目标的光点无规则跳跃着,随着炮塔四面旋转的照‘射’雷达却无法跟踪到任何准确目标,显然这是中国人电子干扰的一部分,但是很难保证中**队不会出人意料地,躲在干扰杂‘波’中,穿越列城并扔下炸弹。

事实上,雷达确实也可以云层,透看到中国的高空无人机在火炮有心无力的万米以上高空,不时出现,中国人的眼线从未离开过这里。由于训练和实战经验的不足,印度指挥官下令向任何被雷达短暂看到的,无法分辨的目标进行短促地开火,同时试着用光学瞄准跟踪目标。当然他也知道,大部分假目标都来自于区域外的一架电子战飞机,不过中国人虚虚实实的打法,他也有所耳闻,哪里敢怠慢。

通古斯卡的每一次停车‘射’击的时刻,远处虎视眈眈的贺凡,就能从漫天大雪中看到一个火光闪闪的轮廓。目标停止开火后,就会继续移动,这让贺凡一时很难掌握数量,似乎有相隔1公里的2个群。它的履带底盘在雪地中来去自由,表面上显得相当老练。当然敌人没有完全掌握自己的处境,他们不停地机动,以躲避着并不存在的空中打击。

贺凡知道天上确实有一架没有武装的无人机在15

000米观察,但是这样的气候,构不成太大威胁。

“我们不能太靠近,东部可能有雷区。现在能不能开火?我要求一次摧毁。”

他转动周视仪,在最大倍率下勉强能看到目标,但是并不清晰。

“再近300米的话,没太大问题。现在还太勉强。”炮长说道。

贺凡低头从多功能显示器上查看敌人雷区的范围,这个范围并不‘精’确,是最近2个月无人机不间断监视,加上以前的卫星侦察的大致范围叠加起来的,真实的雷区不可能这么大。

战前,偶尔会有本地人的牦牛踩到地雷,本地驻军就会短时间地用铁丝网和木头牌子标示出雷区。这给了中国卫星暗中观察,并记录的机会。从以往不少年收集的信息看,印度人在这里埋设的,主要都是步兵杀伤地雷,似乎没有预料会有坦克登‘门’拜访。

“1连1排,低速前行300米。2排,北面包抄到指定位置,跟进150米。”

1连连的7辆坦克分两路缓缓分散,前进过程没有发现任何的地雷,1连的大部分人都曾经参与过阿萨姆战役,是贺凡手上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其余2个连的连长也都由参与过上一次战役的老战士担任。他希望通过一次齐‘射’来消灭敌人防空火力,自然得用最得力的人。

几次沉闷得‘射’击声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几辆敌人坦克中弹后起火的样子。防空武器中弹后通常不会如同坦克那样爆炸,但是会噼噼啪啪地爆燃好一会儿,这种情况贺凡和1连的大部分人早都见识过了。果然,伴随着机关炮弹‘药’的‘乱’飞‘乱’炸,燃烧的残骸开始漫无目的地发‘射’导弹,那些毫无目标指引的导弹,在空中恣意‘乱’飞,有一些还掉在了列城的核心阵地里,有一些飞到了四周的山上,一时间整个列城防线都知道,敌人开始叩‘门’了。

第一连沿着雷区边缘,从侧面向敌人阵地发起攻击,12辆坦克分散开来,通过车际数据链和语音呼叫互通情报,开始接触敌人的外围火力,但是并不太过接近。

列城外围防御由散‘乱’的碉堡群和四通八达的壕沟组成,碉堡上方通常由厚重的‘混’凝土顶部构成防空屏障,这些碉堡在水平方向上,开有狭长的‘射’击孔,外壁由很厚的钢筋‘混’凝土构成,在碉堡外部通常还有沙袋垒成的防御带,足够抵御一般‘性’的直‘射’武器和反坦克导弹。每座碉堡至少装备机关枪,有一些大型堡垒内拥有中等口径的火炮。

据一些情报来源表明,早在1987年,印度军队还曾经将2‘门’苏制18

0毫米巨炮,拉倒这个高山要塞上,以抵御可能的战斗,后来因为无法拉回去,就一直留在了这里。空中侦察没有证实以上说法,但是发现了部分130毫米的火炮,空中打击的效果一直不详。

堡垒战术是帕斯阿德早期军事理论的核心,而这里的碉堡则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通常这些堡垒的‘射’界很好,防空袭和防曲‘射’火力方面较为优越,但是由于‘射’击孔过大,也很容易被地面‘精’准火力摧毁。当然这座要塞在设计的时候,能够预料的中国火力,至多是反坦克导弹和无后坐力炮。

帕斯阿德站在指挥部的一排监视器前,确认了敌人坦克攻到了跟前,通过安装在一些堡垒内的摄像机,他可以看到敌人坦克开火时的火光,看上去敌人坦克随时可能重进列城。

指挥部的气氛又有些不同起来,上将知道这里的部队,主要来自于第8山地师的直属炮兵旅,他们长期以来的任务并非对付坦克,不过这里的堡垒历经几十年修建,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即使敌人空军反复攻击了2个月,也没有伤筋动骨。

“呵呵,很高明的一次突击,”上将大声说道,故意将指挥部其余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不过,这座要塞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攻破的,区区几个坦克连,冲一两次就没了。”

军官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说说而已。

“列城一直是我们的要塞建设样板,正好试试敌人的攻坚。”上将自信地说道,他的自信多少起了作用,印度军官的神‘色’渐渐平静起来。更有一些人,开始变得跃跃‘欲’试起来。

“报告,敌人的攻击火力很分散,他们没太过靠近。我方暂时没有遭受损失。”

“中国指挥官在冒险,只要一点点失误,落进我们的火力范围内,他就完蛋了。”

“暂时敌人还在向北移动。”

“我看他们就是想用‘鸡’蛋撞石头?”

唯一让上将遗憾的是地下通道被炸断了几条,这样调动反坦克导弹部队只能通过地面,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也不知道他们的无人机能不能监视到这一调动。

漫天大雪影响了双方的观察能力,但是坦克上的光学设备较之碉堡和战壕里的设备,毕竟要领先不少,于是第1连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发起攻击,而敌人恰好看不太清楚……

实际上车长‘门’也无法通过周视镜看清碉堡的‘射’击孔,不过只需要看到大致碉堡的轮廓,还是可以判断出‘射’击孔的大致位置,最多‘射’击一两次,就可以将步兵杀伤弹送进去,巨大外八字的‘射’击孔内。

三个排各

自完成了2次设‘射’击,可以确认摧毁了外围的4座碉堡,那些碉堡黑烟冲天,显然是从里面燃烧起来了,还有一些‘射’击无法确认效果。敌人的反击则很‘混’‘乱’,他们的迫击炮落在坦克不远处,四面开‘花’,说明炮兵的观察和通讯依旧是有效的;但是直‘射’火力打的很偏,130毫米口径的巨炮从叫靠后的阵地上发‘射’了屈指可数的几次,但是大部分时候,碍于观察能力,它们并不开火。要塞的火力配置,看上去层次分明,又很均匀,似乎出自一名古板而又保守的军人之手。

贺凡透过周视镜对那些开火的敌人据点一一标记,测距。他通过卫星通讯,将新绘制的电子地图上传,其上标识了这些新发现的敌人火力点的位置,这些都是之前的地图上没有的。

大部分新发现的火力点隐蔽的很好,顶部有土层甚至植被,它们不开火时,是很难从空中发现的。现在经过这通搅和和试探,这些贸然反击的敌人自己把自己暴‘露’出来了,他们如果知道面对的中国坦克,具备很强的信息收集能力的话,本该小心些。

目前的天气状况,上级无法按照贺凡的意见,调动空军进行‘精’确打击,但是阿克赛钦边境的远程火箭炮部队,并不受天气影响,随时可以开火;从贺凡新标识的断断续续的目标看,这些工事是构成密集体系的,比无人机看到的更密集些,比较适合进行一次火力覆盖。

上级很快同意发起这次攻击,但是转眼又提出了新的修改要求。上级决定在远程火箭炮攻击前,先进行一次电磁脉冲攻击,作为对类似的地下化、堡垒化的大规模要塞的实战‘摸’底。上级要求贺凡的部队在有效距离进行一次观察,同时也要做好防护电磁脉冲毁伤的准备。

贺凡对这样的多此一举的攻击不以为然,虽然坦克拥有全金属外壳,理论上可以在电磁脉冲打击下,保护内部的电子设备,但是实际上无孔不入的微‘波’脉冲仍然可能从一切毫米级的空隙中,钻进来破坏设备。如果他的部队退的足够远,那么又与上级要求抵近观察的要求相背离。贺凡希望在火力侦察后立即实施远程压制,继而再侦察,而上级却要加入一些脱离实战经验的东西。

自从林淮生在阿萨姆为了阻止洛桑的核弹,而爆炸了电磁脉冲武器后,西方各国无法在道义高度上,对中国首开记录使用这种武器进行批评,纷纷装聋作哑;上层视此为政治上的重大突破口,而此种武器在军事上的意义(对照林淮生部队的损失)也被很直观地认识到了。既然已经迈过了这条线,似乎没有必须继续退回来,装作没有这种武器。大部分将领认为,面对整个

克什米尔的大量强固的堡垒群,使用电磁脉冲武器是减少伤亡的绝好的手段。

贺凡被迫下令部队退出战斗,向北后撤,敌人的延伸火力失去观察,很快就没有了准头。后退到了北方山地缓坡上,贺凡下令各车组原地进行防电磁准备。坦克上那些漏有空隙的地方,以及连接内部的天线,都要进行隔断分离,包括并列机枪和火炮炮口,各种观察设备上的金属挡板也必须加上,整套作业,有些类似潜渡前的准备工作,只是稍微简单些。

他看了看表,距离攻击时间很近了,于是带着营部的人员,离车步行走上高坡,用望远镜观察列城受袭击的状况,以便以后向上级报告印度军队受袭击后的表现。

远远看见一枚巡航导弹从东面山口飞过来,印度地面炮火迅速反应,一串串火力在空中密集炸开,很快将这枚导弹击落,这功夫敌人表面阵地上已经聚集起了不少部队,准备抵抗坦克的下一次攻击,而新的机动空火力也从机场方向赶过来,补充防控的缺口。

“第一枚完蛋了。敌人放空火力还是很强。”

“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指导员说道。

“林参谋长在阿萨姆玩这过个东西,当时自毁的装备,足够一般军官上军事法庭的。不过上级对他这个人,总是特别宽容的。”

贺凡摇了摇头说道,他没有携带可以与总部的通讯设备,总部无从知道抵御咩导弹的折损,不过按常识分析,这一轮攻击应该不会只有一枚导弹

559巨炮

果然,尖锐的轰鸣声音从头顶划过,这回是2枚速度更快的巡航导弹从正被‘逼’近,直刺敌人核心阵地而去。

列城阵地上的通古斯卡系统立即飞转炮塔,展开反击。几枚萨姆19导弹腾空而起,机关炮火网横扫到了第1枚导弹,将其打成几段,但是空中的导弹,却被断成几截的导弹的残骸吸引了过去,从而漏过了第2枚巡航导弹。

只见这枚导弹以一个巨大的弧形转弯,飞到列城机场上空,随即凌空爆炸,爆炸并没有击中任何的地面目标。但是爆炸的一刹那,敌人的防空火力集体哑火了,飞在空中的导弹也僵直地落到地面上,甚至连通古斯卡战车上的搜索雷达也不转了。

“好像有效果了?”贺凡想看一下表,想确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