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闲王-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皇,儿臣刚才一直观察着那些女子说话时的表情与动作,是否撒谎儿臣自问可以看的出来!”赵顼这时却是固执的坚持道,他相信自己的眼睛绝对不会看错人。

赵曙本来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看到赵顼如此固执,一时间几次张口都没能说出口,最后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定,终于化做一口长长的叹息,闭上眼睛坐在那里也不再开口,看来已经默认了赵顼的选择。

旁边的赵颜看到这里,也知道赵顼主意已定,基本不可能再改变他的想法了,不过相比赵曙,他却感觉轻松无比,因为只要选定了太子妃,那么这件事就算是完全落下了帷幕,他也不用再为这件事烦心了。

“父皇,那五个女子都是您与母后精心挑选的,大哥选谁都是在您的预料之中,而且我看那个女子气质文雅、待人谦和,日后若是由她主理内宫,倒是可以让大哥少操些心。”赵颜这时十分轻松的向赵曙劝道。

听到赵颜的劝说,赵曙终于睁开了眼睛看了他一眼,随即又叹了口气道:“颜儿说的也是,既然顼儿你已经决定了,为父也不多说什么,只不过我想告诉你一句话,无论你是多么的宠爱后宫的某个妃子,但也一定要适可而止,否则只会为她招来灾难!”

赵曙最后的话可谓是金玉良言,做为皇帝,难免会宠爱某个妃子,但是这种宠爱一定要有度,否则就会给这个妃子招来灾难,比如汉朝的戚夫人、唐朝的杨玉环等等,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赵曙这也是给儿子在婚姻上的一个忠告。

“多谢父皇,儿臣明白!”赵顼听到这里也是十分郑重的向赵曙行了一礼道,他也从父亲的话中感受到那种爱护之情,心中也是十分的感动。

看到场面有些沉重,赵颜忽然想到一件事,当下笑着对赵曙问道:“父皇,大哥选中的那个女子是什么出身,说起来她就是儿臣日后的大嫂了,日后也好让儿臣的王妃多亲近一下。”

第五百四十五章历史的惯性

向嫣然,前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在这里老鱼要先道个歉,之前一直以为向皇后是向敏中的孙女,今天查资料才发现原来是曾孙女。),也就是赵顼选中的那个文雅少女,这即在赵颜的意料之中,又在他的意料之外,看来他的到来虽然改变了很多的历史,但是有些历史却依然按照原来的轨迹向前发展,比如这位向嫣然依然成为了赵顼的妻子,也是大宋未来的皇后。

“原来如此,没想到最后竟然是嫣然妹妹得到了皇后之位!”赵颜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曹颖,结果曹颖却是轻声自语道。

“怎么,娘子你认识那个向小娘子?”赵颜听到曹颖的话也不禁奇怪的问道,向嫣然还没有与赵顼正式成亲,所以还不算是赵颜的嫂子。

“咯咯~,当然认得,嫣然妹妹可是我们晚婚社的成员,和我也算是有些交情,不过在咱们家里,我却不是与她关系最好的一个。”曹颖笑着开口道,说到最后时,还故意停下来看着赵颜,看样子是想吊赵颜的胃口。

“哦,难不成家里还有人与向小娘子的关系更好?”赵颜听到这里也不禁惊讶的问道。

“当然了,婉灵姐姐与嫣然妹妹可是闺中密友,夫君也知道婉灵姐姐是晚婚社的主要干将,而且还是她把嫣然妹妹拉进了晚婚社,两人以前就是同进同出,感情好的不得了。”曹颖笑着开口道,在东京城的名媛之间,彼此都有些联系,只是有些关系好,有些关系浅一些罢了。

“呵呵,没想到新任太子妃竟然还是晚婚社的成员,看来你们晚婚社的影响力还真是不小啊!”赵颜听到这里也不禁惊讶的笑道,当初成立晚婚社只是赵颜的一时玩笑话,却没想到曹颖竟然当了真,而且还真把晚婚社成立起来,这几年晚婚社凭借着那些贵族女子的努力,竟然真的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有不少女子已经认可了晚婚社宣传的理论,把自己成婚的时间向后拖了一两年,虽然这在后世看来依然是早婚,但比之前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

“那当然,夫君不是又新搞出来一个报纸吗,我们晚婚社几个文笔不错的小姐妹可都是摩拳擦掌,准备在你们的报纸上发表文章,用来宣扬我们晚婚社的宗旨!”曹颖笑呵呵的再次开口道。

“咦?没想到你们的消息倒是挺灵通,竟然连报纸的事都知道,而且还能想到用报纸宣扬你们的宗旨,看来我还真是小看了你们了。”赵颜听到这里也不禁惊讶的道,报纸还没有正式发行,曹颖她们就已经懂得利用这个舆论工具了,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

“咯咯~,那是自然,婉灵姐姐掌管着女校,平时空闲的时间也一直帮我维持晚婚社的运转,她在知道了报纸之后,立刻就想到可以用来宣传我们晚婚社的宗旨。”看到赵颜吃惊的样子,曹颖却是捂着嘴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道。

“原来是婉灵,怪不得你们会提前知道报纸的事。”赵颜听到这里也是露出一脸恍然的表情道,之前他和欧阳修谈论报纸的事情时,欧阳婉灵就在旁边,另外欧阳修又是报社的主编,再加上晚婚社与赵颜的关系,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夫君,这段时间我可是受尽了委屈,不但让你和玉如圆房,而且还要给你和婉灵姐姐办婚礼,按说这个婚礼本来是不应该办的,但我却还是同意了,外人还不知道怎么说我呢,夫君觉得该怎么才能补偿我?”曹颖这时忽然眼睛转,然后一脸委屈的凑到赵颜身边道。

虽然曹颖的话带着几分开玩笑的语气,不过赵颜听后依然有些愧疚,毕竟站在曹颖的角度来看,的确是受了不少的委屈,特别是与欧阳婉灵的婚礼,本来纳妾是不用举行这样盛大的婚礼的,但是曹颖不但答应了,而且还亲自帮着筹备,这对任何女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娘子想要什么补偿,只要为夫可以做到,绝对不会推脱!”赵颜当下一脸严肃的道。

“噗嗤~”看到赵颜严肃的样子,曹颖却是一下子笑出声来,片刻之后这才再次开口道,“夫君还当真了,我能嫁给夫君,而且马上就要生个儿子,以后也就万事无所求了,只不过儿子的名字还没有定下来,夫君是不是该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听到曹颖让自己给儿子取名字,赵颜也不禁头痛起来,古人大都是一字名,也就是姓加一个字做为名字,甚至在宋朝以前,两个字的名字是很受歧视的,比如当初唐朝时的李世民,之所以被人骂为胡儿,他们兄弟的名字就是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

不过宋朝的赵家却是正统的汉人,家族中的男子取名也都是一字名,而且同一代的男子名字都很有规矩,比如赵颜他们四兄弟,四个人的名字中都是“页”字旁,比如赵顼和赵颜,至于他们的下一代,按照家族的规矩,所有人的名字都应该是“亻”旁,也就是说,赵颜的儿子只能在“亻”旁的字中取一个做名字。

“亻”旁的字算是比较常见的了,也许在别人看来从中取个名字并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要知道赵氏家族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同一辈分的男子越来越多,赵颜有不少堂兄弟都已经有了儿子,这些孩子出生后,也是取同样“亻”旁的名字,结果这样一来,符合要求的字自然是越来越少,赵颜本来就对起名感到十分头痛,现在让他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对他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娘子,你可是东京城有名的才女,要不孩子的名字就由你来取好了!”赵颜苦思了好一会儿,最后却是笑嘻嘻的向曹颖道,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听的名字,而且还必须是单人旁的字。

看到赵颜无赖的模样,曹颖禁不住再次笑出声来,整个大宋都知道赵颜才华横溢,可是只有她们这些家里人才知道,其实赵颜连个毛笔字都写不好,甚至有些偏僻一些字他还不认识,为此闹不少的笑话,现在让他给孩子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对他来说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夫君,女孩的名字也就算了,但是男孩的名字可是只有父亲或家中的长辈才有资格取,更何况我的儿子还是王世子,这个名字更是不能马虎,所以妾身可不敢取这个名字。”曹颖最后笑着开口道,她说的也是实情,取名可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特别是对于家中的男孩子,连她这个母亲都没有资格取名。

“古人真是麻烦!”赵颜这里低声咕哝了一声,他在大宋混了几年,自然也知道古人对名字的重视,现在他想逃都逃不掉。

“对了,不如我去请父皇赐个名字怎么样?”赵颜这时忽然眼睛一亮道,他对取名感到头痛,那就干脆交给别人,比如赵曙是自己儿子的爷爷,让他给孙子取名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咯咯~,妾身就知道夫君会这么说,不过也好,咱们的儿子能够得到父皇赐名,日后说出去也有面子。”曹颖听到赵颜的话不禁再次开心的笑道,赵曙平时日理万机,连赵颜这些儿女们都没时间理会,更不可能再会隔一辈的孙子,上次思月出生时,赵曙能够派人赏赐郡主的封号,已经是十分的难得了。

“就这么说定了,不就是个名字吗,我去求父皇一定要赏赐一个,免得我再为这件事睡不着觉!”赵颜当下拍着胸脯保证道,没做过父亲的事,恐怕很难体会到给孩子取名的痛苦,不过幸好还有赵曙,他做为孩子的祖父,取个名字也是应该的,再加上赵颜这段时间为大宋立下这么多的功劳,只要赵颜去求,恐怕他于情于理都不好意思拒绝。

几天之后,赵顼选妃的结果终于传遍了京城,曹家和高家都没有想到,赵顼竟然没有按照传统从他们家族中的女子中挑选太子妃,而是选择了在五个备选少女中并不起眼的向嫣然,这让两家也是大为震惊,甚至曹评和高家的家主还连夜入宫,他们不敢直接向赵曙询问此事,于是一个去找曹太后,一个去找高皇后,可惜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赵顼亲自挑选的,这让他们也是无能为力,最后只好默认了这个结果。

相比曹家和高家,外界也是反应不一,其中将门的大部分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全都是心中一沉,虽然他们平时可能会嫉妒曹家和高家的地位,但毕竟都属于将门一脉,彼此之间也有着很深的利益纠葛,可是现在这两家竟然失去了与皇家的联姻,那么是不是说,朝廷又要对将门进行新一轮的打压,特别是新任的皇后是向敏中的曾孙女,属于文官集团的高层,这就更让将门为之不安了。

相比将门,文官们却是大为庆贺,他们认为这是皇家偏重文官的一个信号,日后若是连内宫都由文官集团出身的女子掌握,那么大宋的江山也将更加的稳固。另外除了这件事外,最近又有一件对文官集团十分重要的事,那就是朝廷再次征召王安石入朝。

第五百四十六章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

王安石变法虽然被后世无数的文人所诟病,但是在他出山之前,却是号称“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天下读书人无不对王安石报以厚望,认为他是可以改变大宋弊病之人,甚至当仁宗时王安石出任集贤院、知制诰时,朝中的士大夫们引以为一时之盛事,无数人为王安石的出仕而奔走相告,可惜后来王安石为母亲守孝,于是就辞官回江宁,一边守孝一边教导弟子,之后朝廷多次征诏,可惜王安石却都以守孝为名拒绝了。

对于王安石这个人,赵颜对他也感觉十分的矛盾,一方面他佩服对方的人品,但是另一方面他又知道,正是王安石的变法开始,从而使得大宋的党争愈演愈烈,最后使得大宋的最后一点元气也在党争之中消耗殆尽,这才导致了靖康之耻,可以说王安石的变法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大宋的衰亡。

也正是知道上面这些,所以赵颜在知道赵曙竟然征诏王安石入朝为官时,心中也是十分的担心,虽然他知道王安石是在赵顼登基后才同意入朝为官,但是现在经过他的影响,大宋各方面的历史都已经改变,所以赵颜也不敢肯定王安石会不会提前入京,万一王安石真的来了,天知道他会不会说服赵曙实行他的变法,毕竟现在大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强盛,但是内部的三冗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其它方面也是积弊重重,可以说大宋已经到了非变法不可的时候了,否则就只能在各种积弊的消磨下慢慢的衰落下去。

“夫君,马上就是你与婉灵姐姐大婚的日子了,怎么你这几天都是心事重重的?”这天吃过午饭,曹颖找到赵颜忽然开口问道。这几天赵颜因为王安石的事思来想去,表面上自然也就流露出来,所以曹颖才找到赵颜询问,生怕了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没事,我只是想到一些外面的杂事,没想到倒是让娘子担心了!”赵颜当下笑着开口道,他并不知道该怎么和曹颖解释这件事,总不能说自己预知到王安石的变法会给大宋带来灾难,所以才为此担心吧?

“夫君你的心胸开阔,很少会因为外面的事而影响心情,但是这几天却都是闷闷不乐,恐怕这件事对于夫君来说是一件极为严重的事,不知可否告诉妾身,也好让妾身帮夫君分忧?”曹颖听到这里却是好奇的问道,她还是第一次见到赵颜因为一件而变得愁眉苦脸。

听到曹颖的追问,赵颜却不禁苦笑一声,心中盘算着该怎么向她解释这件事?最后过了好一会儿,只见赵颜这才开口道:“颖儿,你可听说朝廷征诏王介甫入朝的事?”

介甫是王安石的字,曹颖自然也听说过王安石的大名,只是她记得赵颜好像并没有与王安石有什么瓜葛,当下不禁奇怪的看了赵颜一眼,这才开口道:“王介甫的大名我自然听说过,也知道朝廷征诏他入朝的事,夫君不会是因为这件事而烦恼吧?”

赵颜并没有回答曹颖的问话,而是再次开口问道:“娘子,你觉得王介甫此人如何?”

“这个……”曹颖听到赵颜问起自己对王安石的看法,当下也不禁沉默了许久,最后终于开口道,“说起来王介甫此人我还见过一面,当初他任职集贤院,审查京城刑狱案件,其中有一件案子牵扯到我们曹家一个不成器子弟,结果此人带人上门抓人,丝毫不讲任何情面,当时我才十二岁,曾经远远的看过他一眼,当时只觉得此人刚正不阿,颇有当年包龙图的风范,可惜他后来得罪了人,再加上母亲去世,于是就以丁忧之名辞官不做……”

“咦?原来当初他辞官并不仅仅是因为要守孝,原来还得罪了人?”赵颜听到这里也是惊讶的道,他只知道王安石在京城做过一段时间的官,后来因母亲去世这才辞官,却没想到原来其中还有这么一段隐情。

“呵呵,夫君有所不知,王安石的性格太过方正,眼中容不得任何沙子,手段也十分的强硬,得罪人也是迟早的事,不过夫君也不要因此就小看了对方,其实当时以王安石的能力和背后的支持者,他完全可以不辞官,只是此人是个孝子,再加上可能也对朝廷有些失望,这才辞官不做,估计这也是后来朝廷屡次征召他去不应的原因。”曹颖这时再次开口笑道。

“原来如此,那娘子你现在觉得王安石此人如何?”赵颜低声自语了一句,然后又向曹颖问道,他很想知道除了自己之外,别人对王安石的评价,这样也好对王安石的到来做一些准备。

听到赵颜再次追问,只见曹颖却是一笑道:“若说现在妾身对王安石的看法,却是与其它人有些出入,说起来王安石数次拒绝朝廷的征召,每拒绝一次,他的名气就会大上几分,导致现在天下间无人不识王安石,甚至还有人认为王安石有着安天下之才,都希望他能够入朝为官,为大宋革除弊病。”

说到这里时,只见曹颖顿了一下接着又道:“不过我却觉得王安石有些养名自重,很多人都拒绝过朝廷的征召,但是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像王安石这样一连七八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却是有着太过了,若是这次他再次拒绝的话,那我只能说此人心机深沉,若是他入朝,恐非大宋之福!”

“咦?”赵颜没想到曹颖竟然会这么评价王安石,要知道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对王安石的评价极高,特别是那些读书人,几乎是把王安石当成一个不图名利,但却又身负大才的隐士,甚至不少人都认为只有王安石才能革除大宋的各方面弊端,所以曹颖的这种评价未免有些太过惊世骇俗了。

看到赵颜吃惊的样子,曹颖却是咯咯一笑道:“夫君干嘛这么吃惊,我只是个妇道人家,对于王安石这样的大人物也没什么接触,想怎么评论就怎么评论,就算是传出去,别人也只会说我妇道人家没有见识,当不得真的!”

“你……你呀!”赵颜听到这里也不禁一愣,紧接着哑然失笑道,曹颖说的不错,她是个妇道人家,说什么都可以,就算是这些话传到王安石耳中,恐怕他也不会在意。

“娘子,我倒是觉得你对王安石的评价有失偏颇,别的不说,王安石的人品还是不错的,所以我觉得之所以数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主要还是当初的为官经历让他对朝廷有些失望,所以才不愿意出仕,并不是什么养名自重,只不过随着这一次次的拒绝,再加上外人的评论,使得他现在也是骑虎难下。”赵颜这时再次开口道,他倒是对王安石的评价很高,毕竟在原来的历史上,就算是变法失败,那些反对者也没有一个指责过王安石的私人品德。

“也许夫君说的是对的,不过反正我对王介甫的印象可不怎么好。”曹颖当下再次笑着开口道,一个人一旦对另一个人形成固有的印象,就很难再轻易改变。

赵颜也没有再和曹颖争执王安石的品性,当下想了想忽然又开口道:“娘子,你觉得这次王介甫会不会接受朝廷的征召?”

“肯定不会,王介甫虽然养出好大的名声,不过我看他并不是一个甘居于人下的人,现在朝中有韩公、曾公等数位重臣,而且年纪也都不是很大,若是王安石出仕,恐怕短时间内也得不到什么重用,所以我断定他肯定不会应召!”曹颖几乎是想也不想的立刻答道。

“咦,那可是巧了,刚好我觉得王介甫肯定会入朝为官!”赵颜这时却是忽然笑道,他这段时间一直都在为王安石的事苦恼,主要就是他相信王安石这次肯定会入朝为官!

“哦?夫君为何这么肯定?”曹颖听到赵颜的话也不禁惊讶的看了他一眼道,王安石已经数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了,这次朝廷征召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甚至可能连朝廷那边都没怎么报希望,只是借此表示朝廷对人材的重视罢了,可是赵颜竟然如此的肯定,这怎能让曹颖不好奇?

“嘿嘿,我之所以断定王介甫会入京,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我接到一些消息,据说王介甫接到这次征召后,并没有像之前几次那样立刻拒绝,而是说要考虑几天,光是凭着这个态度上的变化,就足以说明了一些东西!”赵颜笑着开口道,这些消息自然是他从黄五德那里得知的。

“那第二个原因呢?”曹颖听到王安石态度上的变化,也不禁沉思了片刻,随即又向赵颜问道。

“第二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的直觉告诉我,王介甫这次肯定会出仕,只不过……”赵颜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他并不是开玩笑,他的直觉可是一向十分准确,另外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种十分不妙的直觉,总感觉王安石的到来会给大宋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变化。

第五百四十七章曹嵩回京

“九弟,你就不能再多留几天吗?”兴庆府城的大街上,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对旁边一个更加年轻的男子开口道,脸上也满是无奈的神色。

“五哥,既然家里都把你派来了,我呆在这里也没什么事情了,至于银行的事情我也安排好了,就等我回到京城把银行开办起来,为此三哥儿已经催了我好几次了,所以我也不能再耽误下去了。”年轻的男子开口道,他自然就是一直留在西夏的曹嵩,而与他说话的男子则是他的五堂兄,名叫曹嵌,这次来西夏则是为了开办罐头作坊的事。

听到曹嵩的话,曹嵌却是苦笑一声道:“九弟,你的银行都已经安排好了,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为兄才刚来到西夏,对于这边的情况几乎是两眼一摸黑,本来还想让你帮忙介绍一下,顺便引见几个当地的官员和将官,可是你现在这么一走,我上哪找人去啊?”

“五哥你的本事我还不知道,到哪里你都能吃得开,再加上咱们曹家的名头,另外你们这次又是与三哥儿合作开办罐头作坊,我可告诉你,这本军里头的中层将官有不少都是军校出来的人,他们就算是不卖我们曹家的面子,也得卖一下三哥儿的面子,所以五哥你根本就不必担心,遇到事情直接去军营里找人就是了!”曹嵩听到这里却是大笑道,他在西夏呆了这么长时间,虽然这里很乱,但他却是如鱼得水,除了他自己的能力外,最主要的就是家里以及赵颜留下的关系。

听到曹嵩如此说,曹嵌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他知道曹嵩说的也是实话,而且他对自己的能力也十分自信,再加上深厚的背景,若是再不能把罐头作坊开起来的话,那可就太失败了。不过最后曹嵌还是有些不舍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