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闲王-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了。

赵颜并没有从马车上下来,而是坐在马车的窗前向外看,相比几年前,大相国寺门前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那么的热闹,杂耍卖艺的人比比皆是,来往的行人摩肩擦踵,尽显一国之都的繁华气象。

“咦?”也就在这时,赵颜忽然看到两个熟人从大相国寺中走出来,这让他也不禁心中一喜,急忙吩咐身边的护卫前去请两人过来。

张载与沈括微笑着一边走一边聊天,今天是旬日,军校和格物学院都休息,他们两平时就很谈的来,而且又都是大相国寺主持圆蝉的好友,所以今天就结伴前来拜访对方,三人聊了大半天,又在圆蝉那里叨扰了一顿斋饭,这才告辞离开。

不过就在张载和沈括刚一出大相国寺的大门,却没想到竟然有人上前拦住他们,并且说有人想请他们过去,这让两人也都是一愣,顺着对方的手式看了看不远处的马车,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人请他们过去?

虽然心中疑惑,不过张载和沈括还是跟着请他们的护卫来到马车前,只见马车门被打开,几年不见的赵颜竟然坐在马车中对他们微笑,这让两也都是又惊又喜,几乎同时叫道:“殿下,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哈哈,今天刚回来,刚才去宫中见了皇兄,本想在城中随意的转一转,却没想到竟然巧遇到你们从相国寺中出来。”赵颜当下笑呵呵的道,他回来的很急,除了几个极为亲近的人外,其它人根本没有来的及通知,所以张载和沈括也根本不知道他回来的事。

听到赵颜已经进宫见过赵顼,张载和沈括都是眼睛一亮,随后在赵颜的邀请下进到马车,这时只见沈括立刻开口道:“殿下,这段时间陛下的身体抱恙,朝中已经有不少风言风语了,甚至还有人提出要立储,搞的是人心惶惶,不过现在殿下回来了,想必大部分人也就安心了。”

沈括的话中有话,特别是还提到立储的事,更是让人有些怀疑他的用心,这也使得旁边的张载别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虽然两人的交情不错,不过在某些事情上却有些分歧,所以只见他这时开口道:“朝廷正值危难之际,殿下此次回来,定然可以协助陛下度过难关!”

听到张载的话,沈括也同样别有深意看了他一眼,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对于张载和沈括话中的意思,赵颜也是心如明镜,沈括是在用话试探自己的态度,万一赵顼有什么不测的话,那么赵颜是很有希望继承皇位的,而他话里话外则是表明自己支持赵颜争位,不过张载却是一向支持正统,他与赵颜的私交虽好,但是在皇位一事上,却依然支持赵顼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呵呵,本来我刚刚与耶律浚签订了条约,从他那里搞来一笔钱,正准备用这笔钱重修一下长城防线,也好防备日后辽国的报复,却没想到接到皇兄的口谕,让我赶来京城,另外我也没想到皇兄的病竟然这么严重,不过皇兄的病需要静心调养,所以这段时间我可能会接手朝政,等到皇兄的病好了,我也就可以继续喝酒钓鱼,做回以前那个清闲的王爷了。”赵颜这时则是笑呵呵的回答道。

听到赵颜即表明要接手大宋的政务,但是又表示日后等到赵顼病好后就会交权,这让沈括和张载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搞不清赵颜到底是什么态度?

第七百一十九章学院的变化

赵颜也没想到竟然在大相国寺门前巧遇沈括和张载,当下三人乘着马车边走边聊,刚巧赵颜今天匆匆忙忙的进城,连午饭都没来的及吃,这时也感觉饥肠辘辘,于是三人就一起来到赵颜家中开的奇味楼中,这座酒楼现在已经成为东京城最有名的酒楼之一,想要在这里吃饭就只能预订,否则根本没有座位,当然赵颜在这里吃饭自然用不着预订,哪怕他不在京城,酒楼中也是常年给他留一个雅间。

赵颜点了一桌酒席,然后招呼着张载和沈括坐下,因为都是熟人,所以赵颜也没和他们客气,当下大口的吃了几口菜,缓解了一下肚子中的饥饿,这才笑着开口道:“两位莫怪,这一路骑马狂奔而来,今天中午连饭都没顾得上吃,刚才还是饿的难受啊!”

听到赵颜如此说,张载和沈括也都是哈哈一笑,然后又问起赵颜在辽国的战事,对此赵颜边吃边说,把自己到达辽国后的战事详细的解说了一遍,张载和沈括虽然知道一些,但具体的情况并不清楚,因此听的也十分认真,当听到赵颜与辽国皇帝耶律在滦河签订了盟约时,两人和赵顼一样,都露出十分兴奋的表情。

聊完了辽国那边的战事,赵颜当下对沈括问道:“存中兄,这几年学院那边有没有什么变化,每年的招生和学生毕业后的情况如何?”

听到赵颜问起自己主管的格物学院情况,沈括也是精神一振,当下考虑了片刻开口道:“殿下,学院这几年的变化很多,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不过每年的招生则很简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咱们传播出去的知识,所以招生的名额也一直在稳定增长,为此学院比几年前足足扩张了一倍有余,至于学生们毕业后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专业人才被朝廷招收,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只是这些学生还太年轻,所以官职都并不高,不像军校的学生那么引人注意,至于剩下的学生要么是被人高价招走,要么就是自己去打拼,另外还有一些优秀的学生被学院留下来任教,或是进入到各地的书塾或学院中任教,可以说咱们的学院已经初具气象了。”

听到上面的话,特别是听到学院毕业的学生分布的范围如此之广,赵颜也感觉很是欣慰,一门学问不能是空中楼阁,必须能够学以致用才能长久,所以赵颜在办学院之前,就已经考虑到各个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所以在教学之时,他也要求老师讲的东西结合实际,比如物理学方面,有许多都是与机械有关,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都进入到朝廷中的工部或军器监,从技术性的官员做起,虽然出身上无法与进士及第的官员相比,但好歹也是个官身,也正是因为有前景,所以不少科举无望的学子都愿意选择去格物学院。

“虽然有些功利,不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了利益的驱使,倒是可以让咱们的学问传播的更广,倒也算是一件好事。”赵颜当下笑着开口道。

“呵呵,说起咱们学院那些知识的传播,那就不得不提学院这几年的变化,刚好现在有空,徐某就给殿下详细的讲解一番!”沈括这时忽然有些眉飞色舞的道,似乎是对于学院这几年的变化感到十分的开心,而随着他的讲解,赵颜也慢慢的明白了沈括开心的原因。

这几年学院内部的变化就不说了,无非就是学院扩大了许多,增加了许多的讲师和学生,另外还有不少讲师进阶到教授一级,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学院也变得十分的兴盛,已经可以与大宋的几大书院、国子监等并驾齐驱了。

不过相比学院内部的变化,真正让沈括如此高兴的却是外部对学院态度的变化,当初赵颜刚刚创立学院教授各个学科的知识时,虽然有不少感兴趣的人主动前来学习,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其它的大部分人,特别是很多大儒都对赵颜的那些常说不屑一顾,甚至是认为是歪理邪说,虽然碍于赵颜的身份他们不敢公开诋毁,但是背后依然说驳斥过赵颜学说中的观点。

也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的反对,所以赵颜只能将自己的学说归于杂学一类,算是上不得台面的学说,不过经过这几年的磨合,再加上自从变法之后,赵颜与天下间的绝大部分读书人都站在了同一战线上,这也使得不少人对赵颜的态度大为改观,也开始正视赵颜提出的那些学说。

赵颜提出的学说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其中算学就不必说了,这也是其它人最为容易接受的一种学说,另外还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等,因为赵颜本人的关系,这些提出的学说很多都不成系统,不过这些学说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是博大精深了,所以很多人在认真的研究了这些学说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些学说的精深,甚至还有不少人沉迷其中,开始借助赵颜提出的这些理论完善自己本身的学说。

能够接受并且研究赵颜学说的人都不是愚笨之辈,反而一个个全都是这个时代的顶尖人物,比如像张载和沈括两人,他们就是最先接受赵颜学说中的一批人,其中沈括吸收了赵颜各方面的学说,在物理、化学、机械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精深的造诣,而张载则吸收了赵颜在天文、物理等方面的学说,融入到他本身的关学之中,成为儒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除了沈括和张载之外,另外还有更多的大儒将赵颜的新学吸收到自己的儒学之中,这就相当于使赵颜的新学有了一个更加正统的出身,与儒学的结合也更加的紧密,甚至还为儒学增加了一些核心思想,为大宋的学术界带来一股强劲的风暴。

其实赵颜也被后世的一些看法影响了,认为儒学都是一帮老顽固,根本不懂得变通,更别说吸收后世的一些科学理论了。不过他却不知道,后世的明清时期,儒学的确是被固化了,但是在唐宋时期,却是儒学最为活跃的时期,各种新思想新理论层出不穷。

特别是在宋朝时期,因为唐末的动乱,使得儒学遭受到巨大的打击,不这也使得儒学大家不再拘泥于原来的理论,思想大为解放,每个大儒都有自己的一套学说,再加上读书人的地位又高,所以这个时期的儒学可谓是百花齐放,除了张载的关学外,还有王安石的荆公新学,另外还有后世影响最大的程朱理学,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成型的。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赵颜的那些学说很容易就被各个流派的儒学吸收进去,成为儒学的一部分,比如张载的关学中对于宇宙是用气来解释的,也就是气本论,这与物理学中微观物理学十分相似,结果他就将微观物理学中的一些观点引入到自己的气本论中,使得这种学说更加的科学和完整。

对于自己的学说被别人引入到儒学之中,赵颜非但不反对,反而还十分的支持,一来这些新学的学说也不是他研究出来的,而是他从后世带来的,严格的来说他也是借用别人的学说,所以被其它人引用也没什么。二来这些学说被引入儒学之后,可以更加方便其它学说的传播,因此赵颜也是乐见其成。

赵颜的学说渐渐的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对于学院的影响自然也是极大,有不少沉迷于赵颜学说中的大儒甚至亲自跑来学院,只是他们自持身份,实在拉不下脸与普通的学生一起学习,于是就进入学院任教,一边教授自己的儒学一边学习,这些人本来都是名动一方的人物,有了他们的加入,使得格物学院也是名声大振,不少学子都是不远千里而来求学,每年学院开始招生之时,学院外都是人山人海,哪怕是学院几次扩招,但每年依然有大批的学生无法进入到学院之中学习。

“殿下,我听说您在广州开办的分院也十分的兴盛,南方许多的士子都是慕名前去求学,为京城的主院分担了不少压力,我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咱们是不是多开办一些分院,也好让更多的学子能够进入到学院中学习?”说到最后时,沈括忽然向赵颜提议道,这几年学院扩张的速度一直赶不上学子们求学的速度,每年都有不少熟人或不熟的人亲自跑来向他求情,希望可以把自己家的子侄送进学院,所以他才想出多开办几座分院的想法。

听到沈括的提议,赵颜考虑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道:“多开办几所分院也好,不过必须保证教学质量,另外也要派一些信得过的人去负责,毕竟教学无小事,千万不能耽误了那些学子们的学习!”

说完学院的事后,赵颜这才扭头对张载询问起军校的事,只是一提到军校,张载却是皱眉苦笑起来。

第七百二十章读论语的军校

冯旷背着手来到军校的教室,听着教室里来学生们背诵论语的声音,当下也不由得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这里是军校,培养的都是些上战场的武夫,不过在冯旷看来,就算是武夫也需要学习圣人之道,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朝廷卖力,为陛下尽忠。

想到上面这些,冯旷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几分得意的笑容,紧接着他又想到自己这件事办的不错,本来军校上午学习兵法,下午进行操练,但是现在下午的操练被他改成了学习论语,虽然军校中有不少人反对,但自己凭借着吕惠卿吕相公的支持,依然把这件事给办成了,想必日后吕相公肯定会对自己高看一眼,自己日后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啊!

冯旷正是变法派的中一员,而且他一直依附于吕惠卿,本来并不怎么受重视,只是后来王安石罢相,吕惠卿得势之后,大力提拔自己身边的人,结果冯旷因为跟对了主子,竟然被吕惠卿派到军校来,这几年军校出来的学生在军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朝中的大臣也都十分重视,很多人都想把自己的手伸到军校里,可惜以前有赵颜挡着,谁也没那么大的胆子,不过等到赵颜一走,军校立刻就变成了无主的香饽饽。

不过赵颜走后,张载扛起了军校的大任,说起来张载虽然没有什么靠山,但却也不是个好招惹的人,所以之前有些想打军校主意的人,都被他给顶了回去,不过等到吕惠卿拜相之后,却是软硬兼施的往军校里安插人手,以吕惠卿的权势,张载想拦也拦不住,冯旷也就是吕惠卿安排在军校中的一枚棋子。

说起来冯旷也是个人才,曾经是熙宁二年的进士,才学也十分不错,可惜他却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军校,进入军校后竟然认为军校的学生每天学兵法操练,根本不懂得圣人之道,如此教出来的学生更不可能懂得忠君爱国,所以他才想出让学生们学习论语的办法,这也得到吕惠卿的支持,结果竟然真的实行下来,把好好的一个军校变得像普通的私塾一般。

其实以吕惠卿的见识,他也知道让军校学生每天读论语有些荒唐,不过他却想通过这件事树立起自己在军校的权威,所以他非但没有阻止,反而还极力支持,事实上他也成功了,冯旷借助他的力量,终于压服了军校中的其它人,连张载都拿他没有办法,最后干脆不怎么军校了,反正他来了也是受气。

“嘿嘿,张载那老匹夫倒也识趣,现在不来军校倒也省却不少的麻烦!”冯旷这时再次冷笑一声道,脸上再次露出得意的表情,毕竟能够把张载这个难缠的家伙逼走,也足以证明他的本事。

“咦?”不过就在冯旷得意之时,忽然发现其中一座教室里空荡荡的,里面本来应该上论语的学生却是一个也没有,这让冯旷先是一愣,紧接着又是一股怒火上涌,他没想到在自己的三令五申之下,竟然还有人不来上论语课!

当下冯旷转身就去了军校最后面的校场,刚才他看到那个教室的门牌号,就已经知道是谁了,也知道这个教室的学生在哪里。

冯旷刚一来到校场,立刻听到校场中传来阵阵的喊杀声,以前每天下午时,整个校场简直就像是战场似的,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这里进行各种操练,不过冯旷认为为将者不需要亲自上战场,只要文武双全就可以决胜千里之外,所以他才决定以文代武,生生的把下午的操练换成了论语,对于这种狗屁不通的理论,军校中虽然有无数人反对,军校的学生也同样不情愿,但奈何吕惠卿势大,最后也只能屈服,所以现在下午的校场上一向十分清静,可是今天却再次传来阵阵的喊杀声。

冯旷听到校场中的喊杀声,当即脸色变得铁青,大步来到校场,果然看到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校场上操练,一个个手拿着未开锋的钢刀,跟随着一个教官的呼喊声或劈或挑,看起来甚是威武。

不过冯旷却是不管这些,只见他气急败坏的大步走上前,对着那个教官怒吼一声道:“谁让你把学生带到这里来的?”

“下午学生们来校场操练,这是当初越王殿下定下的规矩,我为什么不能带学生们来?”那个教官听到冯旷的并不生气,反而淡淡的看了他一眼道。

“周侗,你不要太过分了!”冯旷当下怒吼一声道,眼前这个教官正是军校中的武术教官周倜,当初他跟随赵颜从辽国回来后,就一直在军校中任职,后来与骨头成了婚,于是就在东京安下家,前段时间骨头生产,他请了假回家照顾妻儿,直到今天才回来。

“过分?这句话应该是我来说吧!”周倜却是冷哼一声盯着冯旷道,这段时间他不在军校,没想到刚回来就发现军校被冯旷搞的乱七八糟,别人怕冯旷,但是他却不怕,所以在回来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的学生拉到校场上操练。

看到周倜的态度如此强硬,冯旷也不禁神色一窒,若是军校中别的人,他可能还会以权压人,但是对于周倜他却不敢,一来周倜是军校最早的元老,当初就是他和杨怀玉共同创办了军校,现在军中很多有名的年轻将领,比如呼延庆等人都是他的学生,另外周倜还曾经随同越王赵颜远赴辽国,为保护越王立下不少功劳,所以他不但是赵颜的心腹,另外连陛下对周倜都十分重视,所以在军校中周倜虽然只是一个武术教官,但身份却是极为特殊,他敢把张载逼走,但却不敢太过得罪周倜。

“周倜,我不管你有什么后台,但是下午把操练改为读书是军校上下一致的决定,就算你是军校的元老,也不能不遵守军校的规定!”冯旷这时有些色厉内荏的道,他除了会用权势压人外,还真没有什么其它的办法,但刚好眼前这个周倜并不惧怕他的权势,所以他拿对方一点办法也没有。

“嘿嘿,我没什么后台,至于说到军校的元老,越王殿下才是军校真正的创办人,这点连怀玉兄都无法与越王殿下相比,你们现在在军校中胡搞乱搞,不但更改军校的课程,另外还暗中拉拢军校的教官和学生,这些事情别以为别人不知道,等到日后越王殿下回来,你猜他会怎么办?”周倜也是冷着一张脸道,他以前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不过进到军校之后也读了不少书,性格也沉稳了许多,连张载都夸他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哼,军校是越王殿下创建的不错,可是周倜你也不要忘了,越王已经去了南方,据说以后都不会再回来了,另外你也不忘了,军校是朝廷让越王殿下创建的,所以你也不要老是说越王什么的,真正在军校里说了算的,还是朝廷!”冯旷这时一脸大义凛然的道,不过现在赵顼病重,朝廷中就只有几位相公主事,其中吕惠卿更是深受重用,所以冯旷的话中所说的朝廷,其实就是指吕惠卿。

周倜也不是笨蛋,自然明白冯旷话中的意思,不过他却是不屑的冷哼一声道:“军校是朝廷的没错,不过你也不要忘了,军校是给军队培养将领的地方,这里的学生都是来学习如何做一个将军的,而不是来读什么圣人书的!”

周倜说完也不再理会冯旷,转身就继续操练自己的学生,这让冯旷也是又气又恼,最后一甩袖子离开了,不过他可没打算就这么放过周倜,毕竟若是他任由周倜这么带着学生在校场上操练的话,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教官有样学样,到时他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威信就全完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冯旷在离开校场之后,立刻把军校中的管理人员召集起来开会,准备通过军校向周倜施压,若是他还是不肯遵从军校的决议,那么到时冯旷也就有更多的理由收拾周倜,当然他也不敢做的太过分,毕竟万一因为周倜而惹恼了赵颜,虽然对方还在广州,但发起怒来依然不是他可以承受的。

不过冯旷并不知道,也就在他召集军校的管理人员开会之时,赵颜却在奇味楼的雅间里听完了张载的叙述,虽然他早就知道以军校的重要性,绝对无法逃脱被变法派渗透的命运,但却没想到对方竟然派出冯旷这种不知所谓的家伙,把好好的一个军校搞成现在这副样子。

“两位,酒就别再喝了,刚好现在天色还不算太晚,本王刚回来家里也没人,不如就去军校转上一转,顺便看一看我走之后,军校被人祸害成什么样子了?”赵颜说到最后时,脸上的神情也变得很是阴沉,对于军校他可是投入不少的心血,而且军校还关系到大宋未来的命运,所以在听到军校变得不伦不类时,他也比任何人都要愤怒。

第七百二十一章整顿军校(上)

听到赵颜要去军校,沈括和张载也都是兴奋的对视一眼,其实他们也都等着赵颜回来,因为只有赵颜回来,他们才有主心骨,说起来不但军校被别人插手,学院那边同样有人想插手,只是学院与军校不同,军校是属于朝廷的一个机构,而学院却是赵颜私人的,所以别人想要插手也不容易,这才使得学院的情况要比军校好的多。

当下赵颜与张载、沈括三人出了奇味楼,乘着马车飞快的赶到城外的清水河附近,这里本来是赵颜的别院,不过后来赵颜把军校和学院都开办到附近,结果使得这里慢慢的发展成为东京城的一个卫星城,赵颜一家都觉得这里太吵,所以就搬走来,原来的别院也捐给了格物学院,现在随着学院的扩张,学院和赵颜的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