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限之开荒者-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句话激恼孙权,喝道:“公此言差矣,刘备终守臣节,孤系姻亲,若窃玺称尊,则大义所关,又当别论。”
  刘晔见孙权业已入彀,心中暗喜,连声道是,休息数日,自回许都复命去了。
  ……
  话说那随刘备远走益州的孙尚香,听闻周瑜病故,母亲心痛欲绝,哀思成疾,心下担忧。
  孙尚香情知母亲一直将周瑜视如己出,此番仙逝,母亲定然由周瑜念及孙策,又由孙策念及孙坚,如此日日哀愁,怎生不病?
  便告刘备,要回娘家探视,此大孝之事,刘备如何能阻?惜益州新定,百废待兴,脱不开身,否则他便要随妻一同前往。
  当下刘备派了五百军士护送孙尚香至荆州,请二弟关羽代为关照。
  孙尚香到得建业,吴国太见小女归来,日夜尽心侍奉开解,病情逐渐好转,孙尚香也略松一口气。
  可惜她不知道,许都来使的一席话,便是她的催命符。
  ……
  却说孙权送走刘晔之后,立刻召集一般文武,商议此事。
  也是合该孙刘断交火并,其时恰逢鲁肃染病,在鄱阳将养,徐盛甘宁,各守防地,不能前来,只吕蒙因吴魏言和,边境无事,陪着刘晔来到建业。
  孙权以父孙坚之死乃因玉玺,玉玺所在,仇即随之,此番听得玺归刘备,不觉肝火上升。
  当下孙权将刘晔言语并自己意思,对众说出,众文武个个相顾无言,因为顺着孙权的意思,则荆州之好必离,若顾荆州之好,则于鼎足三分之势有碍,所以只是你看我,我看你,都不作声。
  孙权看出众人意思,唤吕蒙道:“子明,诸将为事势所拘,噤不敢言,卿可为孤一陈利害,但求于江东有益,不必顾及其他。”
  吕蒙领命开口道:“主公如欲成三分天下之局,则当知轻重缓急,曹盛则偏刘,刘盛则袒曹,顺时以趋,务使相犄相角,而我江东可坐承其利。”
  “往昔曹盛于刘,主公于荆州重以婚姻之好,亦欲其为我屏障,受敌一方之意耳。”
  “然曹氏于我,接壤仅淮北一带,今刘氏据有荆益二州,西接天水金城,南临越南交趾,东连江夏、九江、庐州各地,收马超之众,据天下之要,文武辐辏,海内归心。”
  “主公如甘于人下,愿永为汉臣,则宜断绝曹氏,专事荆州,如主公不屑俯首听命,则宜结曹氏以制荆州,不能令荆州羽翼日丰,长驾远驭,并吞六台,驰骋中原。”
  “且主公之妹已回建业,无所顾虑,何用多疑?”
  孙权满意的连连点头道:“子明之言,深得我心。”
  陆逊眉头微皱,郑重道:“主公,子义遗言,公瑾末命,皆言孙刘之交不可离,愿主公详加考虑。”
  孙权闻言面色微凝,沉声道:“值此局势,子义公瑾若在,亦当不会有异议,卿毋须多言。”
  随即连下谕令,调陆逊赴濡须,吕蒙赴夏口,相机行事,以为进止,徐盛甘宁,尽归二人节制,陆吕二人,领命分头自去,孙权严禁近侍,不令小妹尚香知晓。
  那吴国太病已痊愈,日久忧忘,孙尚香便与母亲商议,要回益州,吴国太以系女儿终身大事,自然应允,便告知孙权,孙权却总是推托不许,日复一日。
  孙尚香年轻气盛,候孙权进内问安,当着国太面前,质问孙权,是何意思。
  孙权作声不得,孙尚香情知有异,便数落孙权道:“哥哥当初因惧曹操复仇,才结好刘皇叔,不惜以妹子远嫁荆州。”
  “母亲病重,妹子接到哥哥书信,便星夜赶回省视,今老母病愈,妹子嫁夫从夫,哥哥藉故托词,不一而足,是何理也?”
  “想必哥哥听了宵小之言,与荆益为仇,留妹子以作抵押?恨父亲大哥死在九泉,不能怜念妹妹,遂致此耳。”
  说到此处,不觉悲上心头,失声痛哭。
  吴国太见儿女伤心,也自陪着挥泪,切责孙权,孙权左右为难,没奈何将所有事情和盘托出。
  孙尚香听罢,不言不语,掩面入内,孙权宽慰了母亲,亦自出外。
  孙尚香回到自己房中,想起哥哥之语,为保全父兄基业起见,也怪他不得,自己一介女流,欲归不得,对不住恩重情深的丈夫。
  眼看着孙刘之交,就要分离,那时节进又不能,退又不可,千思万想,除却自己一死,更无第二条路径。
  次日起来,强作欢容,伺候老母,一连半月,绝口不提益州二字,孙权也就放下了心来。
  一日,孙尚香告诉母亲,言自己心中烦闷,欲出城外甘露寺一游,吴国太生怕女儿愁出病来,立时允许,教人告知孙权,派人招待。
  孙尚香辞别老母,心头泪落,带了侍女,乘车出府,到了甘露寺,游赏了一遍,倚着栏杆,望那建业城,宛在目前。
  长江万里,滔滔东下,心中暗道:“此水来自西川,去而不返,同着自己一样,此时不死,更待何时?”
  将手攀着栏杆,举身一掷,可怜一个聪明英果的绝世佳人,竟随着一片清流,魂归大暮了。
  众侍女措手不及,胆裂魂飞,寺里从人,急唤沿江渔舟捞救,那长江水势,到此处汹涌异常,又兼是天与全贞,哪里还捞得着?
  从人慌忙回府,报知孙权,孙权痛哭,里面吴国太已经晕倒在地,半晌方才醒来,只是痛哭。
  任凭百般劝解,哪里肯听,老年人看见心爱的女儿生生惨死,如何不气,一连三日,水米不沾,顿时魂归瞑瞑。
  孙权只捶胸痛哭,悔之无及,开吊成服,一照礼经不提。
  那消息长江上下,当作异闻,扬扬沸沸的传到荆州,关羽正接着刘备手书,请他送夫人归川,刚欲派关平前往迎回,听得此项消息,不觉大惊,急请徐庶入府,商议此事是否确实。
  徐庶眉头紧皱,沉重道:“以庶观之,十之八九为实,前闻许都消息,穆顺伏完被杀,曹操久有篡窥之心,惧孙刘之联合,必以利啖孙权。”
  “孙权欲立三分之局,必留主母不令西归,主母处于两难,唯自尽一途,国太年老,痛女亡身,尤为常有之事,可否遣人吊唁,藉悉实情?”
  关羽勃然怒道:“吴不告哀,何吊之有?孙权见利忘义,害死我主母,此仇不可不报,即烦军师传令,叫下游诸将严防汛地,令刘琦伊籍整顿水师,枕戈待旦。”
  “差人星夜入川禀报主公,调子龙夫妇,并张苞廖化,军前听用。”
  徐庶长叹一声,点头应诺,即刻分派前往,关羽再令从事飞檄江夏守将徐盛,请转达孙权,速送孙夫人西还荆州,候了多日,杳无音信,关羽再无疑虑,立时下令,替孙夫人发丧,封江南宣告绝交。

  ☆、第十一卷 第一百三十九章 这个天蓬,竖子不足与谋 曹操称帝 大战开启

  
  驻扎襄阳的张飞,闻听嫂嫂在江南死于非命,激起他三千丈无名孽火,依他的主见,立刻兴动倾国人马,前去报仇。
  亏着庞士元洞悉孙曹联合的原由,知道襄樊重地不可轻动,将此项情形,委宛曲折,跟张飞说个明白,张飞方才按捺下去,静候关羽命令不提。
  却说刘备受了建安旨意,正与诸葛亮商议进取汉中,以出长安,马超黄忠领兵,先后出发阆中下辩一带屯扎。
  忽然接到关羽三次手书,不觉凄然泪下,痛恨孙权,意欲起兵报仇。
  诸葛亮见状忙谏道:“主母凶终,理应报复,但近方议取汉中,不可同时树敌,待克复长安,然后令云长出兵,犹为未晚。”
  刘备依允,深恐关羽轻动,即令赵云夫妇带了张苞廖化,领荆州军八千,西凉军五千,沿江东下,直抵荆州,协同守御,以防吴军,要关羽暂时按兵不动,赵云夫妇领命自去。
  令诸葛亮前往阆中,督率诸将,进取南郑,诸葛亮拜辞出府,刘备自与法正并荆州军万人,坐镇成都,策应诸葛亮。
  刘备又思孙尚香恩爱情深,在武担山南设位,向东遥祭,招魂虚葬,文武百官,尽皆缟素相从,陪位祭奠,刘备掩袂痛哭,群下无不哀感,苦劝回府。
  赵云夫妇领兵顺流直下,到了荆州,见过关羽,马云禄入内见过关羽夫人。
  张苞廖化向前参见,随即赵云宣布主公本意,关羽敬谨受命,候赵云休息数日,遂领诸军,沿江沿湖,分途驻扎。
  隔江徐盛以吴侯失策,自酿兵端,此番荆州益戍增防,兵祸悬于眉睫,只得协同部下,尽心守御。
  ……
  “唉,这个天蓬,竖子不足与谋啊!”
  逍遥谷,至尊宝失望的摇头叹息,睚眦亦叹道:“东吴气运皆在你一人之身,少了你周公瑾,东吴气运十去其六,最后的结局,除覆灭一途,再无其他可能。”
  至尊宝闻听此言虽心下暗暗自得,但又怒孙权不智,可惜陆逊这小子太过年轻,根本劝不住孙权,鲁肃与徐盛甘宁等一干老将又不在,这才造成了如今这个局面。
  此时吴刚忽然开口插言道:“我倒觉得孙权的做法并没有错啊!刘备此时据荆益二洲,日益壮大,若他想保住三分天下之局,就必须早作打算,否则等刘备坐大,灭了曹操,到那时,江东基业不也同样不保吗?”
  肖鹏微微摇了摇头,笑道:“呵呵,吴刚你说的话大致是没错的,但是孙权没选好时机,此时曹操自合肥之战后虽略微势弱,但其势力依然是三大势力之最。”
  “孙权此时最好的做法,其实是坐山观虎斗,等到刘备与曹操两败俱伤,或者曹操被打残,对东吴再造不成威胁之时,再联曹与刘备计较不迟。”
  “且那时东吴可在联合之时占据主动,此时过早入局,反而让曹操的驱狼吞虎之计得逞。”
  “如此一来,曹操不但缓解了自己的危机,更是将东吴拖下水,须臾之间就能强弱分明,到那时,三分天下之局同样不复存在,而东吴受地域限制,是不可能做到鲸吞天下的,所以小六才说孙权不智。”
  听了肖鹏的话,吴刚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肖鹏指指玄光镜,道:“继续看下去吧!到了这一步,不出意外三国乱世很快就会结束了。”
  ……
  话说刘晔回到许都,将孙权情态一一禀知曹操,曹操大喜。
  不到两月,合肥守将张辽,报称细作自建业回来,言孙尚香投江身死,关羽对江南宣告绝交,现在关羽派赵云同着马良,领兵二万余人,在巴邱夏口附近一带驻扎。
  东吴调陆逊守濡须,调吕蒙守夏口,徐盛甘宁尽归节制,两处军队,日渐接近,早晚当有战事。
  曹操闻此消息,抚掌大笑道:“荆扬自相攻伐,孤无虑矣。”
  即令曹洪于许都南郊,昼夜督工,建造受禅台一座。
  曹洪领命,发军士并民夫三万前往修建,十日之内即行完毕,曹洪缴令。
  曹操令华歆向刘协索讨禅位诏书,选择良辰吉日,与刘协实行交代,文武百官赞谒如仪,刘协退就臣列。
  曹操改国号曰大魏,以汉时即位改元,徒挠观听,诏即称大魏元年,昭示天下,封建安皇帝刘协为山阳公,为国三恪,即日就国,同时大赦天下,以示君恩浩荡。
  以曹洪为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曹休为司隶校尉,曹真为城门校尉,封夏侯渊为南郑侯,夏侯惇为邰阳侯,许褚为舞阳侯,张辽为涡阳侯,李典为冠军侯,徐晃为翊阳侯,张郃为桐乡侯。
  以司马懿为丞相,华歆为御史大夫,郗虑为廷尉,刘晔为丞相府椽,贾翊为侍中,文武百官封关内侯者八十人,其余皆进爵有差。
  以次子曹丕为太子,封曹熊为濡阳王,曹植为东阿王,曹彰为任城王,曹彪为白马王,追封长子曹昂为宛哀王,少子曹仓舒为灵宝烈王,立妃卞氏为皇后。
  原本至此,曹操称帝虽名不正言不顺,但终究也有刘协禅位之举,可偏那华歆真个蛇蝎心肠。
  为防变故,也不候曹操旨意,暗遣勇士,随着山阳公刘协夫妇到了山阳,将他二人双双杀死,地方官吏只好以急病奏闻。
  曹操心知此乃华歆斩草除根之举,表面不能不辍朝三日,御赐祭吊,遮掩耳目。
  江东孙权,闻知曹操称帝,又遣张宏入许,称臣纳贡,曹操仍令其行大司马事,江南诸将,各加封爵,张宏拜谢,回转江东。
  在此轰轰烈烈之际,却又出了一件怪事,就是东阿王曹植弃位潜逃,莫知所向。
  曹操代汉而兴,改元大魏,大赦天下,华歆逆贼,弑杀山阳公夫妇,一人传十,十人传百,消息便传到了荆州,关羽本受建安皇帝特殊知遇,一听建安已亡身弑,不觉抚膺大恸。
  一面遣人飞报入川,一面率领文武将吏,尽皆缟素,出荆州北郊,大临三日,整军搜卒,秣马厉兵,候刘备命令,出兵讨贼。
  刘备接到关羽手书,挥泪就位,吩咐法正传下命令,大小将士文武官员,一律挂孝,为建安皇帝发丧。
  追上尊号曰孝献皇帝,仍用建安年号,承制授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为左将军,出兵讨曹,总摄东征诸军事。
  诸葛亮在阆中接到刘备军令,立时升帐,马超、黄忠、魏延、马岱、李严、王平、张嶷、张翼、陈式、雷同、马忠、刘琰、廖立、吴兰、李丰等,率领偏裨将校,环立帐前,静听指挥。
  诸葛亮立在帐前,手握羽扇,拱手躬身道:“众位将军,今曹操逆贼,倾覆汉祚,推刃君亲,大逆不道,皇叔受先帝手诏,继汉家之绝祚,为国除贼。”
  “亮以不才,忝膺重任,各位将军,受国厚恩,务宜协力同心,中兴汉业,上继云台诸将之勋名,亮亦与有荣光也。”
  诸将军齐声应道:“愿听元帅指挥。”
  诸葛亮见状不再赘言,羽扇轻摇,豁然转身,拨出令箭,各发军令,“马岱何在?”
  马岱出列接令,“末将在。”
  “我军进取汉中,夏侯渊必求救于长安,马将军,你可带领三千人马,由阴平武都,仍回天水,启知马太守,协同姜维,各领三千人马,骚扰汧阳宝鸡一带。”
  “此战关键,在于多设疑兵,虚张声势,随时进退,不可深入,使彼不敢撒陇坻之防,置彼重兵于无用之地,则吾事成矣。”
  马岱领命,拔队起行。
  “黄忠何在?”
  “末将在”
  “夏侯渊魏之名将,深知兵事,久知我欲取汉中,沿途关隘,节节增防,老将军可同张嶷、张翼领兵五千,由巴峪关越过巴山,令张嶷领兵三千,打着将军旗号,直取米仓山。”
  “老将军与张翼各领兵一千,分袭米仓山左右,待夏侯德兄弟出战张嶷,老将军与张翼乘虚上山,得了米仓山,即径取天荡山,不得有误。”
  黄忠领令,带了二将,立时出发。
  诸葛亮再唤马超上前道:“孟起,阳平关守将,乃系张郃,是曹操手下一员上将,非孟起不足以制之。”
  “前时刘璋派遣孟达赴汉中求援,因成都失守,孟达就归了夏侯渊,现在探听得同张郃守关。”
  “孟达与李将军最善,孟起可同李将军、王将军领兵八千,直叩阳平关,专搦张郃出战。”
  “张郃好勇,必出关来,可令李将军修书一封,派遣心腹人,乘两军混战之时混入关内,投书孟达,必可唾手得关。”
  “得了阳平关,可令王将军领兵两千,收取略阳,以通西路,响应天水,孟起可与李将军,率领所部穷追张郃,沿沔水东下,直取褒城,会师南郑,我自派军前来接守阳平关。”
  马超领命,同李严、王平去了,诸葛亮再叫李丰领兵三千,并木牛流马五千,押运粮草十万,往守阳平,接济马超。
  李丰领令解押粮草前往,诸葛亮吩咐已毕,叫严颜守住阆中,接应粮草,自领魏延诸将,部兵三万,向米仓山进发,策应黄忠。
  战端开启,三国争霸,从此进入烽火连天之境。

  ☆、第十一卷 第一百四十章 刘备之所以风生水起 皆因重用赵云之故

  
  逍遥谷。
  此时南瞻部洲东土三国战火连绵,肖鹏等人也看得是大呼过瘾,当然,不是因为各武将的勇冠三军,凡人打架在他们看来,不过小孩耍闹罢了。
  他们看的是各方谋士的奇谋妙计,不消多说,其中最出彩的便是诸葛亮、贾诩、庞统等一干肖鹏耳熟能详的顶级谋士。
  让肖鹏惊喜的是,这一世的诸葛亮采取了魏延的建议,偷度子午谷,奇袭长安成功,让肖鹏是大呼痛快。
  原史中由于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兵出子午谷,而采取了避坚攻瑕的策略,北出天水,东出祁山,结果六出祁山不建其功,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是肖鹏一直以来的遗憾。
  可结合如今的局势,肖鹏终于明白,原史中不是诸葛亮不知道兵出子午谷的好处,而是那时候他们荆襄已失,陇坻无援,不敢冒此奇险。
  诸葛亮本就是采取的以攻为守之策,既不敢冒险以徼不可必之功,又不敢径犯长安重兵之地,只好定下了守成之策,这也是“诸葛一生惟谨慎”的由来。
  而此时荆襄之地尚在自己手中,随时可得到增援,自然敢发奇兵以度子午谷,直取长安。
  随即黄忠在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后,率军赶到,发动了闪电战,乘魏兵新败,前敌未知,令部卒穿了曹兵衣甲,充作败兵,直到了潼关赚过徐晃,顺利夺下关隘。
  在汉魏之战中,汉军节节大胜,曹操损兵折将,颓势立显,这一世的汉国与原史的蜀国可不同,此时刘备麾下文有诸葛亮、庞士元、徐元直等一众顶级谋臣。
  武有关羽、张飞、黄忠、马超、马岱、魏延、姜维、赵云夫妇等世之猛将,后勤军备还有诸葛夫人黄月英所造之机关兽与诸葛连弩,且挟荆益二洲资源,焉有不胜之理?
  便在魏国节节败退之时,贾诩向曹操讨令,亲赴东吴,以一条三寸不烂说服了孙权出兵攻荆州。
  吕蒙并陆逊定下了“白衣渡江”之计,却被赵云识破,遭致大败,损兵折将,这又让肖鹏浮了一大白,对董仲舒转世之赵云的表现满意无比。
  肖鹏认为,刘备这一世之所以风生水起,彻底改变了原史中的局面,最大的原因便是因为重用了赵云,原史中赵云虽文武双全,一身是胆,但终究没能得到重用,一直是作为刘备保镖存在。
  而这一世,几次历史的重大改变皆是因为赵云,首先赵云识破了曹操以徐母诓徐庶入许都之计,并亲身赴险救出了徐母,令刘备不至失了一个顶级谋士。
  其次,因为徐庶的存在,令诸葛亮与庞统得以和睦,使庞统没有如原史中一样身亡落凤坡。
  第三因赵云与马云禄婚姻之故,使得荆州军与西凉军顺利融合,不分彼此,马超亦尽心竭力。
  而第四就是这白衣渡江了,当然,今世历史的改变也不仅仅是因为这几件事,也有曹操未重视刘备,而当初明攻荆州,实则暗袭江东的原因,虽避免了赤壁之战的大败,却也保存了刘备荆州基业。
  白衣渡江可以说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是原史中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关羽的一次大战。
  也因此让吕蒙摘掉了“吴下阿蒙”的帽子,博得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青史留名。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陆逊以其名声不显,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
  最后关羽在重夺荆州无望之下,只得率领余下残兵退守麦城,最终因矢尽粮绝,被俘被杀。
  具体情况是吕蒙装病,由陆逊代守陆口,关羽得知后不再防备江东,将荆州大部分兵马调走,吕蒙派军士伪装成客商,骗过荆州守军,长驱直入,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的夺取了荆州。
  这也间接导致了刘备发六十万大军为关羽报仇,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使得蜀国就此衰败。
  然而这一世……诸看官且听大鹏一一道来(一股浓浓的说书味,汗)……
  ……
  话说关羽坐镇荆州,招兵买马,积草屯粮,立意与建安皇帝报仇。
  只因诸葛亮西出秦川,曹军势力尚盛,自己一时盛怒之下,绝了东吴的交情,倘若荆州方面同时发动攻击,兵力既恐不敷,树敌尤其可虑,又兼刘备三令五申,时加儆戒,是以按兵观衅,暗地筹防。
  中间听着庞士元的主意,命张苞关兴,分路进窥河洛,张飞援应双方,因之诸葛亮得以乘机恢复关中,荡平并地,声势十分浩大。
  依着关羽的意思,便要起兵进犯许都,与徐庶切实商议,却被阻止,“君侯请息远征之思,先求近攻之策,昔人有言,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昔吴方入郢,而越即入吴,愿君侯深思,曹氏之不可猝亡,而江南之近在肘腋也。”
  关羽不解道:“元直何以肯定江东一定会乘虚袭我?”
  徐庶侃侃而谈,道:“自主母凶终,吴汉之交已绝,彼既绝我,定当附魏,既已附魏,则魏存吴亦存,魏亡吴亦亡,魏势日危,又岂是他江东之福?”
  “孙权限于危急存亡之际,怎会不助曹以谋我?谋我之道,非出夏口以图江陵,即由夏以窥巴陵,势之所必至,理之所必然。”
  “胜则足以窥长沙,不胜亦足以扰我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