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陶谦那边,泰山草草的写了一封信,派人给陶谦送了过去,信中的意思,是说他发现元表部下的一些权臣,有不臣之心,出于同为元氏宗亲的情义,泰山不忍看到元表出现任何意外,否则,国家又将失去一位栋梁之才。故此,以江山社稷计,泰山决定到荆州去帮扶元表,等稳定了荆州的局势,清除了荆州的暗流之后,再行返回徐州。泰山在信中说的很是客气,但是却一点也不客气的把陶谦的五千精兵,一声不吭的给私吞了。至于返回徐州的具体日期,泰山在信中则是根本就没有提及!
泰山走后,审配自忖留下来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不如早些返回冀州,于是,审配也招呼颜良文丑二人。整顿人马,踏上了返乡之路。审配不知道的是,宇宫照烈早已暗中派出宇宫仁和泰河,封死了审配三人的所有退路,当初在出兵之前,宇宫照烈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一旦徐州出现什么动乱,宇宫仁和泰河就会立刻攻打徐州;若是徐州没有异样,他们二人的任务,则是自动改为拦截审配三人。争取把袁丁派出来的这支人马,神不知鬼不觉的给干掉。
宇宫照烈之所以敢和袁丁掰手腕,是因为袁丁,仅仅占据着冀州和半个青州的袁丁,在实力上和占据兖、豫以及青州另外半部的宇宫照烈相差无几,即便稍微强大一些,也是有限的很。
单凭宇宫照烈自己的力量。很难打倒袁丁,但是袁丁也同样没有把握可以击败宇宫照烈。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双方各占一半的胜算,谁也没有绝对的优势。谁也奈何不了谁。
等到其他几路人马先后离开寿春之后,元起写了一道奏折,向元协保举孙策出任扬州牧一职。之后派天归军精锐日夜兼程的把奏折送往京城,呈献给元协。元起把扬州让给孙策。大体的原因和宇宫照烈相同,他也不想陷入首鼠两端的困境,在原班人马和扬州士族之间。来回寻找平衡。
除此之外,元起还有着自己的考虑。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都在燕京,地盘和扬州一南一北,中间相隔千里,这就势必会在造成物资流转和政令下达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或者根本就传达不到的现象,如果是平时,这倒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如果发生大战,这就是足以致命的缺陷了,元起可不想因为一个扬州,动摇了自己在幽、并的根本。再者,保举孙策出任扬州牧,对元起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孙策是元起的弟子,又是元起的大舅哥,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十年、数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内,都比较有用,把扬州交给孙策,相当于是在江东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坚实的盟友,远比让其他人得到扬州,要好的多了。
对于元起的保举,孙策感到喜出望外。如果元起坚持把扬州握在自己手里,孙策也说不出什么来,可是元起却大度的把扬州让给了自己,这就让江东自孙策以下的将士,无不欢欣雀跃了。众所周知,当今天子元协视元起为兄,对其无不言听计从,元起保举的人选,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确定了。可以说,元起的手里,有着一票否决权和支持权,他的意见,对元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当江东将士们,在孙策的带领下,拿着酒肉来到元起的大营,对元起表示感谢的时候,元起也显得极为开心,在开心之余,元起还当着江东众将的面,对孙策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他要求孙策,治军、治政,皆要以境内百姓为出发点,不得损害百姓的利益;第二,他要求孙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逐渐改正嗜杀和暴躁的性格;第三,他要求孙策处理好江东境内异族和汉人的关系,对待山越等异族,应以汉化教育和融合为主,不得把境内异族斩尽杀绝。
元起提出的这三点要求,全部都是对孙策统治江东有利的要求,其中不掺杂任何的私利在内。让江东的众将对元起更是感到由衷的敬佩,孙策本人,也当即就答应了元起的这三点要求,并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做到。其实这三点,也是元起一直以来奉行的核心政策,对于以后的南北大融合,这可以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
在这次酒宴上,元起还第一次见到了年仅十五岁的孙权:紫发碧睛,而且带着天生的灵动和雍容之气。别看孙权年岁小,但是孙策已经让他当过一年多的县令了,在任期,他把县内的大小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丝毫看不出是一个十五岁少年的手笔。因此,孙策越级提拔了孙权,专门让孙权处理和江东士族的关系,现在的孙权,是孙策麾下仅此于张昭、张纮兄弟和诸葛瑾的第四号重臣了。
当元起说出对孙策的三个要求之后,孙权深以为然,并暗暗记在了心中。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孙策、孙权兄弟,都把元起的这三个要求当做治理州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的执行了下去。
………………………………
第二百三十九章 谁是真英雄
次日,宇宫照烈在自己的大营中设下了酒宴,宴请元起前往赴宴。这是昨日宇宫照烈和元起约定好的,在班师之前,两人之间还有一顿酒没有喝。
宇宫照烈主动邀请元起赴宴,元起心中已经猜到了一个大概的原因。宇宫照烈和袁丁之间,早晚必有一战,但是以宇宫照烈一个人的力量,却不一定能打得过袁丁,所以,宇宫照烈想借着这个机会,能够和元起达成一致,结成暂时的同盟,一起对付袁丁。另外一层意思,宇宫照烈也是想试探一下元起,看看元起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有没有称帝的野心。
春秋无义战,这句话,放在任何一个乱世都适用。眼下群雄并起,各路诸侯割据一方,相互之间联合或者攻伐,说白了,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为了利益做盟友,也可以为了利益做敌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不变的利益。没有一个人是真心为了天下的百姓着想的,只是,现在有了元起,就变得有些不同了。他的思想明显和其他的诸侯们格格不入,以至宇宫照烈看不清元起的真实想法,所以,宇宫照烈打算借着这次宴会,来摸摸元起的底。
正午时分,元起准时出现在了宇宫照烈的大营前。此刻的元起,卸去了一身戎装,穿着一套以白色为主,绣着锦绣山河的袍服,衬托的元起越发的气度卓然。跟在元起身后的,是白马银枪的赵虎,同时。还有十名天归军精锐随行。
一行十三人,昂首挺胸的走进了宇宫照烈的大营中。看到元起仅仅带着十几个人前来,宇宫照烈由衷的敬佩元起的胆识。虽然宇宫照烈和元起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而且还有着袁丁这样一个共同的敌人,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宇宫照烈摆下的这次酒宴,不会是鸿门宴。换成别的人,或许根本就不会亲身犯险,可是元起不但来了。而且还只带了十几个人前来。既显示出元起自身的胆识、气度,又表明元起对部下将士有着极度的自信,相信这十几名部下,一定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同时。这个细节。也展示出了元起的远见卓识,他坚信,在敌我形式还没有完全发生转变之前。宇宫照烈不会对他怎么样。在这样一个细小的问题上,宇宫照烈就看出了元起的不同寻常之处,更加坚定了他联合元起一起对抗袁丁的决心。
宇宫照烈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他当然会合同样卓尔不凡的人合作。随着元起阔步走来,宇宫照烈抖了抖衣袍,然后笑着迎了过去,接着元起和赵虎、孙策二人进入了自己的大营,另外十名天归军精锐,没用元起吩咐,就自动在帐外停下了脚步,然后按着斩马刀的刀柄,无视宇宫军五万将士的存在,如同标枪般,昂首站立着。无畏来源于自身强大的实力,十名天归军的动作,再次让细心的宇宫照烈看到了,也让宇宫照烈再次为天归军的精锐程度而侧目。自从组建了虎豹骑和虎卫营之后,宇宫照烈才明白精锐部队的组建,远远没有看上去那样简单,武器装备要远远比普通军士配备的精良、训练程度也要高出好几个等级、军饷也是普通士兵的三到五倍,即便是这样,用自家的虎豹骑、虎卫营和元起的天归军一比,宇宫照烈还是感觉到,天归军的精锐,远远在自家精锐部队之上。
宇宫照烈很想问问元起,是如何训练出麾下四只精锐部队的,但是话到嘴边,却被宇宫照烈强行咽了下去。宇宫照烈知道,练兵之法自古便是高度军事机密,所以宇宫照烈认为,元起不可能轻易告诉自己。其实,宇宫照烈想错了,虽然现在宇宫照烈和元起敌友未明,但是对于这一点,元起还是会告诉宇宫照烈的,反正宇宫照烈也学不来,元起怕什么?说穿了,元起之所以能训练出四支精锐,除了麾下有高顺、徐荣等练兵大家之外,军魂理念,是元起从后世中移植过来,并成功灌注到自己部队中,从而练出四支精兵的关键所在。军魂,是一支部队的灵魂,有了军魂的部队,就有了信仰,他们会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战,不像其他没有军魂的军士那样,连基本的忠诚度的成问题,还怎么变成精兵?
进入大帐之后,元起发现帐内只有两张桌案,显然,宇宫照烈的意思是要和自己单聊,身份地位不够的人,根本就被屏蔽在了这个帐篷之外。即便是赵虎,在这个大帐之内,也没有落座的地方。
宇宫照烈率先走到一张桌案前,双膝跪地坐了下来,然后向着元起一伸手,说道:“君侯,请!”
元起缓步走到另一张桌案前,盘膝坐了下来。
看到宇宫照烈注视着自己,元起笑着开口说道:“宇宫司空,两年前,在幽并境内,就已经废除跪坐这种坐姿了,司空可不要以为是本侯不遵礼法。”
“哪里哪里,其实,某也早就厌烦跪坐了。”说着,宇宫照烈站了起来,然后学着元起的样子重新坐了下来,感觉了片刻之后,赞道:“还是这样坐着舒服。”
元起和宇宫照烈对视了一眼,同时大笑了起来。从这个细节上,元起看出,宇宫照烈和自己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不拘小节,同样的变通豁达。或许,这也是宇宫照烈后来成功的因素之一。
坐好了之后,宇宫照烈就吩咐亲卫摆上酒食。今天的酒菜很简单,每人面前只有两道肉菜、两道素菜、一盘带着水珠的青梅,另外,还有一坛烧刀子酒。就连招待元起,都这么简单。由此可见。平时日传闻宇宫照烈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事情,一定是真的了。
酒菜上齐了之后,宇宫照烈笑道:“君侯,军中并无其他佐酒佳肴。怠慢了。”元起报以微笑的回道:“司空客气了。”
点了点头,宇宫照烈伸手指向盘中的青梅,又笑着说道:“年前。某奉天子诏,出兵讨伐青州的时候,军士们在半路上口渴难耐,眼看就要走不动了。当时,就连某的口里,都感觉渴的要冒出青烟来了,最后,某心生一计,指着前面的大路说道,二十里外,有一片梅林。军士们听了,舌底生津,欢欣鼓舞而努力向前,最终按时达到了目的地。”
元起早已在后世听过这个“望梅止渴”的故事,但是今天听到宇宫照烈说出来,却感到别样动听。端起面前的酒杯,元起向着宇宫照烈举杯道:“司空处事机智,令人敬佩,本侯敬司空一杯!”一仰头,元起一口喝光了杯中的酒水。
宇宫照烈笑着也喝下了一杯酒,然后问道:“君侯如此豁达,某敬君侯,干!”
元起杯酒入腹,笑问道:“司空睿智,起深感佩服,而今天下狼烟四起,英雄辈出,敢问司空,元氏帝国中,谁可当得起英雄?”
宇宫照烈喝了一口酒,缓缓说道:“当今天下,诸侯割据,麾下控弦之士数以十万计者,不在少数。君侯以为,日前身死的袁白,曾经割据淮南,兵精粮足,可为英雄否?”宇宫照烈第一个提出袁白,是有目的的,袁白僭越称帝,是对皇权的藐视,任何一位忠贞与元氏的人,都不能原谅袁白的作为。因此,宇宫照烈希望能够从元起的回答中,判断出元起对元氏的忠诚到底有多少。
元起摇了摇头,他的回答让宇宫照烈大感失望:“逝者已矣,司空不必再说了。”显然,元起以死者为安的理由,拒绝对袁白进行评论,同时也断绝了宇宫照烈试探自己的心思。
得到元起的回答,宇宫照烈显然不太满意,于是,宇宫照烈又说出了第二个人来:“河北袁丁,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现今虎踞冀州和青州半部,手下名将、谋臣多如过江之鲤,可为英雄否?”即使试探不出元起对元氏的忠诚有几何,宇宫照烈也就改变了策略,他想从元起的口中,得知元起对袁丁的看法,试探一下元起有没有联手对抗袁丁的可能。
宇宫照烈知道,元起和袁丁之间的仇恨,几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袁丁从一开始暗中撺掇范进假天子诏,征召董猛进京开始,元起和袁丁的矛盾,就已经结下了;后来在讨董之战中,元起又和袁丁争夺各路诸侯联军的盟主之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更是在虎牢关前,袁丁因不遵元起号令,把两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在后来,袁丁不知道哪个筋搭错了,竟然轻易就被王诺给忽悠住了,在沙县联合其他几路诸侯,埋伏下二十万大军试图一举杀死元起,虽然最后元起活了下来,但是元起的未婚妻孙尚香却因为替元起挡了一箭。差点香消玉殒。再加上天归、地归两军精锐,在此役中损伤殆尽,导致元起安全回到幽州之后,也只能是暂时忍下这口气。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笔账。一直到数年后的今天,元起依旧没能讨回;之后,元起为了拉拢上官家。潜入邺城,说服上官家投效的同时,还一把火烧了袁丁的粮仓,让袁丁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了一年多节衣缩食的日子,总之,元起和袁丁的仇恨,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基于两人之间的仇恨,宇宫照烈认为,元起应该对袁丁十分痛恨,所以,宇宫照烈第二个就把袁丁说了出来。
元起轻笑着说道:“听闻司空和袁丁自幼相识,亭前院后,一起嘻乐,想必司空对袁丁的了解,要比本侯清楚多了。”元起的话,再次让宇宫照烈陷入摸不着头脑,还把宇宫照烈幼年的事也翻了出来,也是对宇宫照烈的一种试探。
宇宫照烈没有让元起失望,笑着说道:“想不到君侯对某的旧事,竟然也有耳闻。”
元起摆了摆手,笑道:“本侯只是比较八卦而已,不光这些,还有司空的长子宇宫昂,似乎并非丁夫人所生,而是丁夫人的侍女元夫人所生。”
元起的这句话,顿时让宇宫照烈的脸色一变。丁夫人,是宇宫照烈的原配夫人,也是第一任夫人,但是丁夫人却不能生育,宇宫照烈屡次努力无果之下,一次醉酒之后和丁夫人的侍女元夫人发生了关系,谁料无心插柳柳成荫,元夫人竟然怀上了宇宫照烈的孩子,生出来之后还是个男孩,让宇宫照烈不胜欣喜,给这个男孩取名宇宫昂。但是元夫人毕竟是侍女身份,不能做宇宫照烈的正室,于是,丁夫人就把宇宫昂抱养了过来,视若己出。为了隐瞒宇宫昂庶出的身份,宇宫照烈杀死了大部分知情者,又对元夫人下了严令,禁止她告诉宇宫昂事情的真想。一直到两年前宇宫昂身死时,他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原来是元夫人。这件事情,宇宫照烈一直秘而不宣,保密工作做的极好,没想到现今却被元起一语道破。
现在宇宫昂已死,也就没必要在隐瞒这件事的真想了,宇宫照烈自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勃然变色。令宇宫照烈变色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宇宫照烈忽然感到元起很可怕,他不知道元起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这件事的,但是宇宫照烈清楚,元起一定是组建了一支十分优秀的情报部队,否则,元起不肯能知道十几年前的事情。
牵强的一笑,宇宫照烈言不由衷的说道:“没想到君侯手里还有一支顺风耳,人言君侯麾下有四支冠绝天下的精锐部队,今日看来,大谬矣,应该是五支才对!”
见到宇宫照烈猜出了潜龙的存在,元起也不否认。他之所以会把这件事说出来,就是想警告宇宫照烈,你的任何事情、任何心思,都瞒不过我元起的耳目!现在,目的已经达到,元起也就不再继续逼迫宇宫照烈了,有些事情,点到即可,让宇宫照烈自己去领会,远比元起说出来。要有效的多。元起把话题又转回到了袁丁的身上:“袁丁为人色厉胆薄。刚愎自用,外宽内忌,好谋无断。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非英雄所为。”
这是自宴会以来,宇宫照烈在元起口中听到的第一句想听到的话。把心中的震惊瞬间掩藏起来。宇宫照烈似乎已经忘记了元起那只神出鬼没的情报部队的事情,饶有兴致的问道:“君侯对袁丁的评价,可谓精辟至极,某也这样看。那么,连袁丁都不配称之为英雄,君侯觉得荆州牧元表,可为英雄么?”
元起笑着对宇宫照烈摇头道:“元表有名无实,困守荆州而已,实在是当不起英雄之称。”
宇宫照烈不以为意的笑了笑,又问道:“那么,益州元璋、汉中张鲁二人,可为英雄否?”元起这次直言了当的回答:“守成犹有不足,谈何英雄!”
宇宫照烈笑道:“某所列举众人,均被君侯一一否定,敢问君侯,何人可称之为英雄?”
元起没有直接回答宇宫照烈的话,悠悠说道:“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乘时变化,如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当世英雄。”这番话中,元起清楚明白的把判定英雄的准则给框划了出来:能屈亦能伸,进可战无不胜,退可转瞬千里,看准时机,成就大业者,方为英雄。一席话说完,大帐中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元起的话中,揣摩这番话的含义。
宇宫照烈细细品味着元起话中每一个字的含义,良久之后才叹服着举起酒杯,对元起说道:“听闻君侯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侯高论!请满饮此杯。”
元起举起酒杯,和宇宫照烈对饮了一杯。放下酒杯之后,元起把话题又抛回给了宇宫照烈:“以本侯适才的标准,司空认为,当今天下,可称英雄者,能有几人?”
宇宫照烈伸手向元起一指,然后又缩回手向着自己一指,答道:“天下英雄,唯君侯与照烈耳!”
元起不置可否的笑了起来,说道:“司空可是小看天下英雄了,江东猛虎孙伯符,年纪虽轻,却威震江东,日后若是能收敛脾气,变得沉稳一些,那将是司空十分棘手的劲敌啊!”
宇宫照烈哈哈笑了起来,举起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
第二百四十章 联手
宇宫照烈倒满了酒,向着元起再次举杯说道:“君侯,这杯酒,某敬你。”
元起笑呵呵的端起酒杯,却不着急喝酒,而是问道:“司空敬本侯这杯酒,可有什么名目么?”
在此之前的谈话中,宇宫照烈处处受制于元起,似乎元起已经预测到了宇宫照烈的每一句话一样,让宇宫照烈大感难以招架,不过,宇宫照烈毕竟是一代枭雄,虽然他没有元起那样有后世的经验和知识,但审时度势的本事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宇宫照烈还是不落下风的。因此,宇宫照烈打算改变战略,不再和元起兜圈子,准备单刀直入的询问元起,联手抵抗袁丁的事情。
“请君侯与某联手,抗击袁丁!”宇宫照烈直视着元起的眼睛,等待着元起的回应。此刻,元起的酒杯已经举起,若是喝下这杯酒,就等于答应和宇宫照烈联手攻击袁丁;若是元起放下酒杯,就表示不同意和宇宫照烈联手。不过,如果元起放下酒杯的话,就等于是对宇宫照烈的不尊敬了。人家向你敬酒,你酒杯都举起来了,最后非但没有喝酒,反而放下了酒杯,这可是事关颜面的问题,很可能,因为这样一个举动,两人之间就会变成不死不休的仇敌。宇宫照烈也是在用这种办法,逼着元起发表意见,同时明确的告诉元起,你如果不同意联手的话,我宇宫照烈打败袁丁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你元起!
元起脸上带着笑容,语气却忽然间变得冰冷如刀:“宇宫司空,你是在威胁本侯么?”对于联手攻打袁丁的事情。元起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于公,袁丁割据冀州和青州半部,权柄甚重,不利于天下一统;于私,他和袁丁有着不结的仇恨,两万名将士的生命,这笔账元起还没讨回来呢!和宇宫照烈联手,就目前来说,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在打下冀州之后。宇宫照烈手里的势力必然会再次增长,这可不是元起希望看到的。元起清楚地知道,宇宫照烈是怎么样的人,给他一个撬棍,他就能搬动整个地球!所以,攻打袁丁的主动权,元起必需要抓在自己的手里,以自己为主导,而不是宇宫照烈。
宇宫照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直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一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