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御驾亲征

    关威最终还是走了,尽管元起的心中十分不舍,但终究没有强留关威,他知道自己留得住关威的人,也未必能留得住关威的心,想让关威心甘情愿的投效到自己的麾下,现在还不是时候。

    在关威走后,元起的日子陷入了平淡之中,每日都是三点一线,在军校场、练功场和燕王府之间来回穿梭。清晨十分,他便会来到练功场,开始一天的晨练。就像师父扶摇子所说,练武之道,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不得半分的懈怠。

    清晨过后,元起在三位妻子和儿子小元始的陪伴下,愉快的吃过早饭,然后便会来到军校场,视察燕军将士们的训练,从中指出他们训练的不足指出,责令他们加以改进,对一些表现的很好的军士,元起还会不吝夸奖,亲口赞赏几句。有的时候手痒了,元起还会拿起武器和将士们较量一番,当然在这个时候元起是不会使用他那杆混元戟的,只是配发到军中的制式武器来和麾下将士们对抗。而元起亲自下场指导,往往是燕军将士们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可以在旁亲眼目睹自己君主的高超武艺。更有一些天资聪慧的人,从元起的武道意境中稍微领悟到只鳞片爪的感悟,便会受用终生。

    一般在军校场和军士们一起训练两个时辰之后,元起便会回到府中吃午餐,然后整个下午的时间,他都会在燕王府的议事厅中,批阅和处理各种公务,这个时候,以庞统为首的文官们,就会接踵而来。将自己手上的各项工作,对元起作出总结和汇报,并请求下一步的处理方案。元起往往会和他们进行详细的商量之后,才会做出明确的指令,力求每一件政务都得到最佳的处理,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财政开支或者人力劳损。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一个月,或许元起命中注定就不能过太多安静的日子,两件让元起既欣喜又头疼的事情,打破了元起刚刚维持了一个月的平静。

    第一件事。就是受华佗之请,另一位神医张仲景来到了燕京,而且和张仲景同一时间到达燕京的,还有钟繇向元起力荐的胡昭胡老先生。对这两位国宝级的人物,元起可是丝毫不敢怠慢,亲自出城迎接他们的到来,然后用随后几日的时间。全天候的陪同着他们,在燕京城的各处转了一大圈,最看到燕京城的繁荣。和城内居民们安居乐业的情形后,这两位最终点头答应留在燕国出仕。

    这可高兴坏了元起,张仲景是华佗的最好接班人,这是毋庸赘叙的,而胡昭胡老先生,这位和诸葛亮一样,有着同样表字的隐士,也是元起十分看重的,不为别的,能教导出司马懿这样奇才的老师,还会差到哪里去吗?顺便说一句,这次胡昭来到燕京,还带了一个学生一起过来,不过却不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司马懿,而是一个文质彬彬的青年人,名叫萧儒,是胡昭的关门弟子,至于司马懿,就连胡昭都不知道他跑去了哪里,不过据元起推测,他一定是跑到宇宫照烈的地盘上,观时待变,寻找着能让他一鸣惊人的机会呢。

    这两人愿意在燕国出仕是好事,可元起却又犯了难,华佗现在还没有正式退休,而且华佗因为医术精湛待人和善,在燕军将士们中间声威极高,要是突然让华佗退居二线,恐怕会引起众多将士们的不满,所以元起左思右想,最终还是决定暂时委屈张仲景,让他充当华佗的副手,并把其中的为难十分坦诚的告诉了他,对此,张仲景表示理解,以张仲景的为人,他本来就不在乎什么官职的高低,只要能治病救人,其他的一切都好说。

    至于胡昭,元起给了他一个名望颇高的官职——世子洗马。这个职位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是专门教导那些王国王子的老师,也就是说,元起已经给自己的儿子小元始预定了一位名师了。像元起这样地盘辽阔,权柄极重的国王,更是自开国以来便未曾有过的,甚至可以说,元起的这个燕王,在某种程度,比天子元协更能代表汉人的正统。因此,胡昭的这个官职,可以说是地位十分尊荣了。不过鉴于元始还小,暂时胡昭还不能教导他什么,所以元起又请胡昭到燕京大学中授课,兼职当起讲师,而且还授权给胡昭,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政务府的事宜。

    而胡昭带来的关门弟子萧儒,噢,他现在已经不算是胡昭的关门弟子了,小元始已经把这个位置预定了。元起也没有亏待萧儒,在略作考察之后,知道萧儒手里是有真材实料的,做个一郡太守是没有丝毫问题的,于是元起便任命他为政务府的参事,协同董和处理政务府事宜,也算是对从未入仕的萧儒进行一番磨练,等他真正成熟了,在为宜其他的职务。元起相信,胡昭的弟子,绝对错不了。

    当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眼看就要进入金秋的时节,在七月的最后一天,泰山忽然布告天下,他已经上书给了天子元协,请求元协任命他为汉中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泰山非但没有像传闻中那样,收起野心去享受现有的成就,反而变得更加狂野起来!

    须知,在近百年以来,除了原有的那些已经没落的世袭国王,有且只有元起一人被天子亲封为一国之君!现在泰山忽然跳出来,要做第二位国君,其野心昭然若揭!

    泰山的这一举动,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万里疆土都为之震动!泰山并不傻,他可不是袁白那个蠢货,他清楚地知道,现在还不是自己称帝的时候,所以退而求其次,向元协请求汉中王的位置。王与帝,只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意思却相去甚远,当初袁白僭越称帝,结果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在元起的赤天神剑之下自刎,这血一样的教训就在眼前,泰山怎么能不不吸取教训呢?所以,泰山没有称帝,他可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不称帝而请求封王,这就在大义上站住了脚。

    泰山请求封王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他在奏折中指出,如今的元氏仅仅是在名义上保持着统一,其实暗地里早已是四分五裂,燕王元起、司空宇宫照烈以及江东的扬州牧孙策,这些人都是一时之枭雄,难保日后不会因为手握重兵而进行分裂活动,为了防患于未然,泰山自愿请缨,一一将这些人铲除,但是正所谓师出无名,所以他才请求元协封他为汉中王,让他代表朝廷,去将上述几人一一铲除。

    第二点,泰山身为益州牧,但手中却掌握着益州的东、西两川和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身份与权力明显不对等,为了更好地为元协治理好这些地区,所以泰山认为自己理应以更高的身份,去支配手中的权力,为天子守好南边和西南的疆土。比一州之牧更高的官阶又是什么呢?那自然就是王爵了。

    泰山这一招连消带打,当真是阴狠毒辣,明目张胆的向朝廷伸手要王爵,但却偏偏在表面上看,他又占足了道理,让人偏偏不能斥责与他,顶多只能说他是功利心比较重而已。更何况,执掌一方的诸侯被封王也早已有了先例。燕王元起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有了元起在前面做铺垫,现在泰山伸手要王爵,倒也不显得如何突兀了。

    对泰山请求封王的事情,各路诸侯有着各自不同的反应。宇宫照烈显得乐不可支,这样一来,宇宫照烈确信元起的大部分精力,都会被牵扯到这件事上,自己便能够趁机稳定的发展一段时间了。正如宇宫照烈所料,元起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显得很是愤怒,可是,在泰山请求封王的这件事上,他却没有表露出丝毫自立的意思,一切的流程都是按照朝廷规矩来办的,这就让元起有心前往征讨泰山,却又师出无名,毕竟,泰山可不是那个蠢货袁白,他可不会留给元起出兵讨伐的破绽。泰山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而在江东,孙策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却是浑然没有在意。在孙策的心中,他只关心江东的安危,只要不涉及到江东,他才没那个心情去管泰山称王还是称帝呢。对此。孙权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最好还是和兄弟二人共同的师父元起通通气,如果元起要出兵征讨泰山的话。孙权建议孙策也派出一定的兵马,跟随在元起身边以壮声势,同时还可以为江东捞取到一些好名声。孙策思量再三,决定采纳孙权的意见,派人从海路出发,直达渤海湾,向元起征求意见。

    对泰山的所作所为最为愤怒的人,不是元起、宇宫照烈和孙策,而是当今的天子元协。在收到泰山奏折的当日,元协气的脸都歪了,这个泰山寸功未立,只知道抢底盘,凭什么请求封王?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封他为王?

    气愤之下,元协一把将泰山的奏折摔在了地上,对满朝文武阴沉的说道:“泰山自请为汉中王,简直是藐视于朕!朕要御驾亲征,讨伐泰山!”听到元协这么说,立刻吓坏了满朝的文武,尤其是皇甫初等老将,更是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在他们看来,元协是打过几场硬仗没错,但在那些战役中,指挥战斗的是燕王元起,天子元协只不过是跟随在元起身边的看客而已,怎么可能是身经百战的泰山的对手?要知道,打仗可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没有长年的战争磨练,是绝无可能做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的,元协指挥战斗的水准,在皇甫初等老将眼中,甚至连入门的水平都还算不上呢,若是真的让他御驾亲征,这万一要是有个什么闪失,那可怎么办?

    皇甫初连忙站出来,刚要劝谏元协几句,元协先一步开口说道:“君无戏言!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了。皇甫老将军,你可还能再上战场否?”

    本来是打算劝谏元协的皇甫初,也被元协的话挑起了胸中沉睡已久的战意,当即拍着自己的胸膛道声说道:“回禀陛下,廉颇八十尚能食米一斗,肉十斤,臣未及八旬,为何不能征战!老臣请命为大军先锋,为陛下开辟通道!”

    于是,元协生平第一次御驾亲征就这样定了下来,让皇甫初率军两万为先锋大将,传令镇守长安的朱皓和皇甫坚寿分出一人来,带兵一万西出长安,以为左翼部队;让宋琼、宋习兄弟带兵一万由潼关出发,经斜谷关奔汉中,为大军的右翼;以元陶为粮草押运官,率军五千在后督运粮草;元协自己带领钟繇等二十多位文武重臣,率军三万为中军,前后共起五路大军,合七万五千之众,直奔汉中。
………………………………

第三百六十八章 男人

    当元起得知元协竟然御驾亲征汉中的时候,朝廷的五路大军已经出发足足有五日之多了,这还是各地的潜龙成员先后跑死了十几匹马,才把这个消息传递到了数千里之外的元起手中。能在短短五日时间内,收到这个消息的,恐怕现在也只有元起一个人了。

    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元起的心立刻一沉,该来的还是来了。元协的能力,元起是最清楚的,可以说元起是元协的半个师父,元协处理事务的方式方法,基本都是从元起这里学会的,元起清楚的知道,元协处理政事还算可以,但带兵打仗却是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啊!以他那连入门水平都算不上的指挥水准,不可能是泰山这个老狐狸的对手。

    元起立刻叫来赵虎和张龙,让他们带着五千名天归军先行一步,日夜兼程一定要追上元协,在元协和泰山交战之前,阻止住元协。元起明白,泰山虽然嘴上时刻不停地挂着为国为民的敞亮话,但是却绝对不会束手就擒的,也不会任凭元协处置,说不定泰山还会借此机会,搞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可是泰山的长项。在泰山得到益州之后,大批人才被他收服,以法正、黄权等人为首的益州文武,可都不是等闲之辈,有了这些人的辅助,泰山真的就像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了,如果元协一意孤行,不听从皇甫初和钟繇等人的忠告,那么这一仗,必败无疑。

    赵虎和张龙明白元起的心意,立刻收拾好随身武器衣甲。带着五千名天归军精锐向着汉中方向奔驰而去。这场战斗不能就这样开启,至少不能在元起作好准备之前开始!赵虎和张龙的任务,就是拦住元协的进军,一切事情等元起赶到之后再做决定。

    赵虎和张龙走后。元起没有片刻的停歇,立即整顿军队,准备粮草,争取尽快前往汉中支援元协。最少也要保证他不能出现太大的意外

    仅仅用了两日的时间,元起便准备好了一应粮草,然后立即带着天归军、飞龙军每军一万精锐,以及三万铁骑,组成一支五万人的军队,倍道兼行的向汉中开拔。

    在元起率领大军出发的第四天,赵虎和张龙经过一路疾行,终于在关中与汉中交界处的扶风郡境内,追上了元协。短短六天的时间,跨越数千里的距离,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为此,天归军精锐们的战马大半都被累死了,就连备用的马匹都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了,甚至连赵虎的小白龙和张龙的白鹤,这两匹千里马,也都陷入了萎靡之中,可见这一路奔驰而来,赵虎等人有多么的辛苦了。

    元协曾经数次见过这两人,更因为张济誓死坚守长安,而被叛乱的李傕、郭汜杀害,而对张龙另眼相看,因此在见到他们之后,元协显得很是高兴,拉着他们的手来到中军大帐之内。

    进帐之后,赵虎和张龙看到数十位文武大臣分列两旁,正在低声商议着进军的事宜。赵虎略一沉吟,向着元协朗声说道:“禀圣上,燕王派末将等来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让末将转告圣上,一定要等燕王率大军赶来之后,再决定是否进兵汉中。因此,末将认为,我军应暂时按兵不动,等待燕王到来。”

    元协直直的看着赵虎,缓缓地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每次都是皇兄为朕遮风挡雨,这一次,朕要亲手讨回元氏的尊严,赵虎将军就不必再劝了。”

    原来元协是这么想的!他是想亲自讨伐泰山,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天子的威严,依旧无人能都轻易挑战!这次的战役不同于以往,泰山的做法,虽然在表面上说不出什么,但其实已经触及了元协的底线,或者说触及了皇权的底线,事关皇室尊严,元协必须亲手去讨回!

    看着元协坚毅的脸色,赵虎终于知道为什么皇甫初和钟繇等人不去阻拦他了!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赵虎和张龙对视了一眼,双双跪倒在地,齐声说道:“末将愿追随在圣上身边,为圣上执鞭坠镫!”这时,一旁的钟繇眼神中忽然显露出一丝深深的悲伤,和站在他对面的皇甫初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不由得暗自叹息了一声。数日之前的景象,同时在他们二人的脑海中浮现。那一日,元协刚刚接到泰山请求进位汉中王的奏折,元协对此显得很是愤怒,君弱臣强,必然会导致一些野心家借机兴风作浪,捞取好处,这种悲哀,深深地刺激着元协的内心,于是决定御驾亲征,出兵讨伐泰山。

    当时,钟繇和皇甫初是极力反对的,他们认为元协没有真正带过兵,不具备指挥作战的能力,如果盲目出兵,说不定反倒会有危险,看到这两位历经三朝的元老极力反对,元协把他们召进了后殿,悄悄的对他们说了一番话,正是这番话,最终让钟繇和皇甫初改变了主意,同意了元协的出兵,至于元协到底对他们两位老臣说了些什么,除了他们三人之外,再也没有第四个人知晓了。

    钟繇和皇甫初也是从那一天起才发现,从小被他们看着长大的元协,已经不再是青涩的少年了,而是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了,男人,就需要有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男人,就需要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懂得取舍,这,才是真正的男人。钟繇和皇甫初始终都不能忘记那一天,元协对他们说过的话,那一天,元协做出了一个让他们意想不到的取舍,一个必将对国家命运产生深远影响的决定。

    收起心中杂乱的思绪,钟繇将眼中的悲伤神色掩藏了起来,站出来说道:“圣上,不如就让赵将军和张将军作为大军的斥候吧,天归军精锐的威名,老臣可是早就如雷贯耳了呢。”

    普天之下,没有哪只军队能比元起麾下的天归军更全面,可以说天归军除了水战稍差一些之外,其他各个方面,都是当时一流的高水准,元协手下的那些探马斥候,和天归军精锐根本就没法比,因此钟繇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在钟繇看来,这是一场十分凶险的战役,因此一切细节都要做到做好,才能避免一些不在掌控范围之内的事情发生。

    赵虎和张龙闻言,同时踏前一步,对元协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同声说道:“任凭圣上驱使,臣等万死不辞!”

    在一片不算太开阔的空地上,一名身骑白马,头盔上插着白羽,背上斜背着斩马刀的天归军精锐策马飞驰着,很快,他便来到了这片空地后方以个凸起的土丘之后。

    “怎么样?”见到部下打探消息归来,赵虎立刻低声问道。

    那名刚刚归来的天归军精锐翻身下马,连口气都来不及喘,急忙回答道:“将军,适才我们十个人分别哨探二十里,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但是,某总觉得这种平静十分反常,说不定,是泰山故意制造出的这种宁静,来迷惑我们的。”

    赵虎相信自己部下精锐的判断,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那种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和预知能力,是他们在无数次的浴血奋战中练就出来的,既然他们感到不对劲,那就一定有问题。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就算泰山现在真的不知道元协御驾亲征的事,但是汉中可是益州的西北门户,泰山对汉中的重视程度,那是不言而喻的,绝然没有道理不在汉中的附近设防,否则当初他也不必花费那么大的本钱来争夺汉中了。

    略微沉吟了一下,赵虎忽然下令道:“派出一支小队光明正大的去试探一下,不需要做任何隐藏和伪装,最好能让汉中的探马清楚地看到你们的身影,某倒要看看泰山到底再耍什么诡计。另外通知张龙,让他率军返回大营,请圣上暂缓进军,等我们把事情搞清楚了再说。”

    随着赵虎的命令,两支五十人的小队立刻脱离大队人马,分头向身前的汉中和身后的张龙驻军处跑去。

    当张龙接到赵虎的通知之后,心中不敢怠慢,急忙率军返回到了元协的大营,把天归军精锐探知的消息告诉了元协,并把赵虎对汉中附近出奇平静的疑惑一并说了出来。

    在听完张龙的禀报之后。元协低着头思量了一会儿,忽然仰起头说道:“时不可失,失不再来!汉中的平静一定是泰山还不知道朕已经率军来到了这里,传令三军,即刻进军,直逼汉中!”

    钟繇和皇甫初同时上前一步,急声劝道:“圣上。不可啊!泰山乃是世之枭雄,怎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这其中一定有诈,还是等赵虎将军探明情况再做决定吧。”

    元协眼含深意的看了两位老臣一眼,低声说道:“两位老大人,不要忘记出征之前朕交付给你们的事情,现在就是一个机会!朕,不能放弃。”

    钟繇和皇甫初对视了一眼,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放弃了劝谏。倒退着走回了自己的位置上。张龙见到这个情形,心中大为疑惑,连忙说道:“圣上,两位老大人所虑的极是啊。我们……”

    “好了!谁都不要再说了,即刻进军!违令者军法论处!”元协不等张龙说完,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并且十分坚决的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元协的这个决定。让张龙心中十分不解,按照张龙带兵打仗的经验来看,即便是已经探明前方的敌情之后。也要等到左右两翼部队就位,中军主将这才能够率部直奔战场,可现在的元协既没有弄清楚汉中方向泰山的底细,左右两翼的朱皓、宋琼等人尚未就位,就这样贸然的扑上去,那肯定是要打败仗的,即便元协是个军事指挥的门外汉,但也不至于连这一点都搞不清楚吧?怎么说他也是元起教出来的半个弟子啊!可偏偏,元协就这样做了,让张龙十分无奈。

    皇甫初看到了张龙的郁闷,故意落后几步,等大部分官员都跟随着元协走出大帐之后,他来到了张龙的身边,低声说道:“不要质疑什么,圣上的决断自有他的道理,这一点,你日后便会明白的。你现在的职责,不是质疑,而是跟上去,保护好圣上的安危。”

    张龙向皇甫初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然后快步向元协追了上去。看着众人的背影,皇甫初悠悠的叹了一口气,眼眶中忽然掉落出了两滴老泪。

    咚咚咚——三通战鼓响罢,五万名敌军已经集结完毕,排列着整齐的方阵,等待着元协的检阅。

    元协一身戎装骑在一匹五花马之上,看着眼前五万名顶盔掼甲的精兵,心中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伸手拔出腰间的佩剑,元协纵马奔跑了起来,在五花马的奔驰中,元协纵声高呼:“犯天子者,虽远必诛!”

    五万名精兵立刻高举起手中的武器,目光始终注视在奔驰中的元协身上,齐声回应道:“杀!杀!!杀!!!”

    在策马奔跑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