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仙人-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自己座师史部尚书屠滽说明事情始末。屠滽听完抓起手中茶杯砸向了地面怒道:”我叫你试探他,不是叫你刁难他。你怎会如此之愚不可及。平白送把柄与人?“员外郎听得脸色发白到:”我也是为了天下正道人心啊。不想那妖道如此狡猾,我不过刁难了他,我致仕而已,为心中正义,学生甘愿认罚!“
屠滽看了眼地上的员外郎,都是老狐狸了,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学生的以退为进之法。他是自己学生,是为自己去惹了对方。若自己不能保全,以后还有谁肯为自己冲锋陷阵?
屠滽连忙扶起地上的学生叹了口气道:“为师自会去与几位阁老商议,你先回去吧!此事就此作罢,你放心就是“。员外郎大喜。认为自己又过关了。却不知道自己在老师心中已经留下了办事不利,专耍小聪明的印象。
员外郎告辞而去,屠滽在客厅了走了几圈才下定决心叫了自己随从道:“为老夫更衣,老夫有事情要去李阁老j家一趟”。
已然华灯初上,李东阳府邸书房里却是满满一屋子朝廷重臣。难得满朝文官第一次到这么齐却只因为一件事——了尘进京了。而且是密旨进京。现在该对他怎么办?
此时非同小可,毕竟皇上病重,眼看时日无多,病急之人为了活下去,往往不顾一切,今天若是谁阻止了,下场可想而知。哪怕,就是当时阻止了皇上报复。可太子是当今的亲儿子。父亲之仇岂肯干休。怕是也会日夜惦记。不管在座如何位高权重,一旦被皇家惦记上,恐怕都难逃覆家之祸。但不阻止又不行。一旦当今开始宠幸方士之流。朝廷诸公二十多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在座的都是老狐狸,岂会不明白其中关节。所以谁也不肯出头。于是屋子里一片寂静。良久了,作为主家的李东阳大学士才见实在不是办法,只能点将。
”屠滽,今天这事因你而起,你说说怎么办吧。“李东阳问到。
”朝廷以阁臣为首,但听三位阁老吩咐“。屠滽显然不傻,立刻将皮球踢了回去。
李东阳气了个仰倒暗骂;“老狐狸平日里怎么不见你这么对内阁服帖。”却依旧面色不显。呵呵一笑道;“此部是为了个人私利。却是为了朝廷正气不被巫邪所染。在座各位都为朝廷重臣,岂能只顾个人?“
李东阳说的话大家都懂,毕竟大家都是读圣贤书出来的。但利益是所有人的,黑锅却要一个人背。谁背?谁敢背?谁肯背?
“皇上病重,我们做臣子的总不能这时候忤逆君上,不如算了”。人群里一个十分不和谐的声音响起,众人大怒,这谁啊?还有点文臣气节吗?
纷纷掉过头来,准备将此人用眼光凌迟。
第二十六章 宫内
无论文官们怎么想,了尘已经完全懒得理会了。表面上道貌岸然,暗地里蝇营苟且就是说那帮都圣贤书。
朝廷没什么新鲜事,所以了尘在礼部的一场风波很快流传了出来。而司礼监肯定是前几个知道消息的。两厂一卫在崇祯之前还是很得力的。如今关于事情起因,过程,对话详详细细地都拜在司礼监掌印李广面前。说起来李公公虽然是太监,但也是在内书房饱读了诗书的,若不是因为自己是太监,李公公自认三甲题名还是没问题的。所以李广有时候身为太监却会很多时候站在文官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能不说实在奇怪。
“哎~~圣上病入膏肓,为人臣子怎能如此啊!”李广看着报告知道自己必须禀报了。事情早晚会有人报告上去,内廷里盯着自己屁股下面的家伙不是一个两个了。若是在隐瞒下去,自己身为天子家奴却是无论什么理由都下场好不了。
李广想的不错,就在李广准备报告的时候,已经有人提前将事情报告了,报告之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刘瑾刘公公。而且也不是报告给皇帝陛下,而是报告给了太子朱厚照听。太子一听大怒;“这帮内外大臣想干什么。想害死父皇吗?。怎么连厂卫也没报告吗?“
”这事我也是听在东厂当值的小太监说的。却不知道李公公说了没有。说起来李公公可是一直以读过书自傲的“刘瑾一把小刀子就递了上去。就差直接说李广李公公跟外臣一条裤子的。太子果然想起了李广平日的作为,愤恨不已。
”不行,这事情我要告诉父皇母后。“太子说完就准备前往懋勤殿当面向父皇报告。却把刘瑾脸都吓白了。跪在地上抱住了朱厚照的大腿说到;“奴才只是看不过李广身为家奴,却吃力扒外。可太子殿下,您这一去,李广肯定知道。他是总管太监,是司礼监内相。您一去他肯定知道是奴才告的状。奴才死了不要紧。可老奴却舍不得殿下啊?“刘瑾一番哭诉却是把太子朱厚照给逗笑了道”别说得跟痴男怨女似的。本王不直接去救是了。别哭得跟什么似的。“朱厚照想了想也是,李广在宫里肯定少不了心腹,自己贸然去告状,这不是把自己底下刘瑾往死里坑吗?
朱厚照没去父皇寝宫,而是去了坤宁宫找母后去了。
坤宁宫内皇后大发雷霆,外面的臣子皇后可以不去管,但内廷就是皇后可以管的了。”我饶不了这吃里扒外的老狗“。皇后几乎咬着牙道。如果说这天下谁是最关心皇帝的皇后张皇后了。张皇后和自己丈夫二十年夫妻情深。现在看着自己丈夫病重一日胜意日,怎么能不心如刀绞。李广算吧皇后得罪到家了。
李广自认是对大明,对当今忠心耿耿,但十载心血终究抵不过”隐瞒圣听“四个字。其实大明建立厂卫不就是为了别于官员禀告建立地另一套情报来源,以制衡官员的吗。李广却和文官一起隐瞒事件,那建立二厂一卫有什么意思。所以李广显然读书读傻了,自以为忠心,却忘了自己该站的地方。屁股错了什么都是错的。
却说李广知道无法再压住消息了,这才往懋勤殿走去。通报之后进得殿内。发现皇后和太子都在。而皇帝则躺在榻上。
周围太监宫女这会看自己的眼光明显异样。
”老奴叩见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广跪下行礼。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无人叫自己起来,李广只能继续跪在了地上。这会终于发现事情不对头了,汗珠一下子就淌了下来,寻思着自己犯了什么错。偷眼望去,皇后太子往向自己的眼光一片冰冷,太监们的眼光却跟看死人一样。暖和地大殿里。李广却终于感到了三九严寒。
良久,皇帝在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嘶哑地说到;”李广我们主仆一场有十几年了吧。?“
李广跪答“禀皇上,十七年零九个月“。
皇帝叹息了一声道;”是啊,快十八年了,十八年抵不过内书房师傅一两年。“
李广大急道:“禀陛下,奴才心中只有陛下啊!皇上“
”你走吧,去凤阳养老吧。朕不想再见你。“弘治皇帝显然不相信李广地话。
”啊!“李广听见皇帝的话,一时间呆住了,顷刻间嚎啕大哭到;”皇上,奴才一片忠心啊,皇上。。。。“
”滚“皇帝已经不在信任这个跟了自己十几年的心腹太监了,病重的他现在正是最多疑的时候,死亡的恐惧,病痛的折磨,对朝政的担忧,显然磨光了最后一点耐心。如今自己知道最信任地太监也学会了隐瞒,焉知平日里有没更多的事情糊弄自己。现在的他已经只能信任自己儿子和相濡以沫的结发妻子了。因为只有他们是自己一家人。
李广失魂落魄地走出了懋勤殿地大门。心中一片懊悔。如果现在还不清楚圣上我为什么发落自己就实在对不起自己在内相位置上呆的这几年了。
一路上太监宫女见到了自己如避蛇蝎,李广除了苦笑还能怎么样。也不知道怎么走到了司礼监的门前,正准备进去收拾一下。却被看门的小太监拦住了到;“李公公,您现在不是这里的人了。司礼监何等重地,您还是不要进去了吧,免得小的们为难。”李广无奈,平日里拼命巴结自己,自己却看都懒得看一眼的蝼蚁一般的人物也可以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
李广又找到了内阁办公的地方,希望内阁诸公们可以帮自己想想办法,可走到内阁,却发现自己依旧进步了。想请看门的太监帮忙通报一下。太监却叹息了一下,摇了摇头。李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第二天,李广便匆匆走到了去凤阳的路上,路上没一个人敢去送行。太监们不敢,文臣们不愿。不愿意背上勾搭阉竖的名声。
李广的倒台让满朝大臣算是看清了事态的严重。礼部员外郎黄斌连夜辞官,连答复都不及细看,就匆匆回安徽老家去了。
而了尘却在这一天,登上了白云观的法台上,开始给白云观众道友讲解存神静思,由阴神成就阳神,进而一窥神道的法门。
第二十七章 讲道
八卦绶衣七星道冠。脚踏云履,渐登而上。
今天是了尘讲道德日子。白云观早早放下一切事务,前来听讲。
了尘面带肃穆,升座法台之上。云华则肃立在了尘身后。
法磬三响,法台之下众道士齐颂“度人无量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之名。
“无仁心者退,无孝道心者退,无忠心者退。贪于财货者退,沉迷红尘者退,无义者退。痴愚者不纳,无向道之心莫听”了尘座于法台之上,眼望这台下众道士道。
台下鸦雀无声,显然谁都不会承认自己会是了尘所言之人。
“法不缘不授,无福不授,无慧根者不授,无道心者不授”。了尘缓缓而道:”祸福无门,唯其自造。法出因果。其人自受“。——(法不传六耳。无论偷听还是不该听的也听,便会接下因果,引来灾祸。而且不会有所得)
了尘警告完,便不在管其他,心中观想天尊,开始讲解存神之法。
”静思存神,为道必修。然存思则慧生,守静则无邪。养神之法,在静在思。观想天地,无物也无我。神游则为阴神。月受其华,可以养阴。香火愿力可以养神。阴神并举。可为阳神。阳神成则神通自在。。。。。“
言出则法随。随着一声声近日所静思存神之法娓娓道来。了尘也似乎进入了一种奇妙的境界。无它无我。无思也无得。脑海中在一步步不停地推演这静思存神之法的无数种结果。心中不停。空中不停。随着讲法越来越深。法台之下。众道也渐渐分化。有人抓头娆鳃。有人绉眉苦思,有人神游天外。也有人面带欣喜。
”修道之基,性命其中。阳神成就。可以存识。可以养胎。胎成神圣。若得愿力。可入神道。。。。。“l了尘越说越快。却犹若洪钟,一声声地在耳边敲响。就在这时。天上现出七色祥云来。无数天花洒落。缤纷坠下。纷纷落于了尘讲道之台上。其香诱人,其色绚烂。了尘眼见天花落下。却能视而不见。可台下众道却大部分为天花所迷。了尘笑而言道。却几下讲完。
“成神之道。地大天通,无大功德无以证道,无大毅力不可为神。长生久视自在其中”了尘说完。天花顿时停止了洒落。祥云散去。了尘不待众道提问便带着云华缓缓走下法台离开了。众道这才反应过来。摧胸顿足。却无法可想。
白云观天花乱坠,祥云相伴。不止道观中人见到了。道观周围几里之内围观者汹涌而来,目观神迹。一时间京城轰动,直吧白云观内外围得水泄不通。
但高高围墙之内的了尘却丝毫不受影响。带着云华回到客房,打开房门,就见一道白影闪过。小狐狸就已经躺在了云华怀里,然后一双黑亮黑亮的眼睛委屈地瞪着了尘。了尘摸了摸鼻子,顿时尴尬起来。“自己不过不让云华带你去法台,又没有说一定要把你关房间里。你怎么就找我了啊。”了尘暗道。却终究不敌小狐狸那泫然欲泣地眼光道了一声“别忘了晚课”便在云华和小狐狸的注视之下落荒而逃。哪有半点高人模样。
了尘回到房间却一个人坐在蒲团之上开始了沉思。刚刚讲道时,自己强抑心神,不为外物所动。但这会却不得不开始思考起来。天花乱坠可不是小事。那是一种天道认可。也是一种天道表彰。古今千年,天花乱坠除开幻术之外,能出现几次。这次自己登台讲法,却得天道“鲜花打赏”。其中肯定有什么地方得到了天道承认。了尘将法台所讲一句一句仔细回味。却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了尘冥思苦想的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声。了尘挥了挥衣袖,门便无风自开。却是云华抱着小狐狸走了进来。
“师父,您说我是当仙人好还是当神明好?当仙人可以逍遥自在,当神明就可以惩善罚恶。我想了半天不知道当什么好?您说呢?”云华显然听进了了尘的讲道。回到房间就开始纠结自己成仙成神的问题了。
“成仙还是成神?”了尘听完。忽然两手一拍。“成仙还是成神,哈哈哈哈哈“了尘大笑不止。却让云华大怒,抱着小狐狸怒视了尘道:”坏师父,有什么好笑的?有什么好笑的?不理你了“。说完委屈地跑了出去。了尘笑罢,却只看见云华跑远点身影。兀自奇怪”这丫头干什么啊?跑这么快“。嘀咕完又再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了。
成仙?成神?这不是一个小问题。何为仙?仙讲超脱。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吞噬万物,回补己身。犹如天道的寄生虫。取天下之物,却不为天道所用。所以天道天然排斥仙道。于是仙道修行有了三灾九难,重重考验。而神道却不一样。何为神?神明掌控法则,天然守序。司牧众生,运转阴阳。是天道掌控天地的基石。自然天然为天道所猓2坏凑迫ū倚扌新飞厦挥性纸佟V皇巧倭艘环葑栽阱幸0樟恕
了尘想清楚了原因,心下窃喜不已——自己也算天道眷顾之属了。有了天道助力加持,自然人间人爱,花间花开。事半而功倍。逢凶则化吉。高兴完的了尘也不由又有些嘀咕”道祖在上,不知道怎么看今天这档子事情啊?“
却说在了尘还在房间里乍喜还忧的时候。关于”了尘仙师讲法白云观,天花齐降祥云伴“的神话演义故事开始广为流传。不但流传到了老百姓耳朵里。自然达官贵人也不能免俗。李东阳。谢迁,还有刘健就是在内阁听完了手下报告的。半响无语。而皇后和太子则是听由刘瑾绘声绘色地讲演出来的。直到消息传到了皇帝陛下耳朵里。了尘的觐见之路再也没人可以阻拦了。
当天夜里,礼部尚书和吏部天官连决而来。不但带了道歉,自然也带来了了尘和云华的度牒。了尘不为己甚也没说什么。大家谈完。便施施然回了房间。准备第二天和皇帝的见面会了。
第二十八章 续命之法
巍峨的紫禁城,了尘无论前世今生都是第一进来。前世看到的无非电视或网络拍摄的画面。但总没办法如真正走在其间感受到皇家气息的尊严气派。
了尘是带了云华一起进宫“长见识”的。云华是带了狐狸“沐浴皇恩”的。师徒两人让白云观上下和前去宣旨的太监一阵无语。却也只能把嘀咕按进肚子里。——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高人做派?果然与我们凡人所想的不同哇!
领路的太监带着了尘师徒走午门而入,走过金水桥,穿过太和,中和,宝和三大殿。直接到了乾清宫。太监留下了尘师徒稍待。自己一路小跑进去禀告了。了尘师徒正好留下来,仔细打量这座皇城。
不一会,一个首领太监的人带着几个太监到了了尘和云华面前道:“陛下宣了尘仙长师徒进殿“。说完带着了尘师徒踏进了乾清宫的大门。乾清宫内没有大臣在场。皇帝现在显然已经起不了床了,由人扶着半躺在榻上。一个头戴凤冠的中年女人坐在皇帝身边。而一旁还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年,竟然也穿着黄色龙袍,只是上面的金龙少了一爪而已。明显皇帝身边的就是皇后和太子朱厚照了。
了尘带着坚决不露祛不给师父丢人的徒弟云华走到三人面前,齐齐一礼道”福生无量天尊,贫道师徒二人参见皇帝陛下,皇后娘娘,太子殿下。“
”仙长远来幸苦,朕久闻仙长大名。不知道长如今究竟年岁几何?”弘治皇帝说话非常吃力。声音低尘。
“回禀陛下。贫道永乐十四年,被先师收养,一直随先师修行。后来先师因故仙逝而去,贫道年幼只得关闭山门,于山中潜修。待下得山来。皇上已经登极十四载了。”
“啊,永乐十四年,那你岂不是白来岁了?”弘治皇帝还没说话,旁边的太子年轻反应快,心算之下首先跳了出来。旁边的皇后狠狠地瞪了太子一眼,太子只得禁声。皇帝陛下显然明显兴趣大增问道“你的度牒礼部曾经专门上奏过,说你冒充。是朕压了下来。你说你永乐年间生人,可有凭据?”
“贫道当年所识之人如今都已化为尘土。贫道无以为证。先师于金山县外拣到我时,曾经在我的襁褓里发现半枚玉佩,却不知道玉佩是何来历。后来遍访京山无所得,便作罢,方外之人,尘缘已断,先师去后。贫道便再无在意自己何处而来,只是留下这玉佩作为与先师结缘之物凭吊而已”。说完将半块玉佩转交旁边的太监代为呈上。
“哦”皇帝不置可否,百年时间,沧海桑田。的确再无人证可查。仔细打量了一番玉佩,此玉佩色泽通透,细腻温润。显然不是一般人家可以拥有。但富贵之家,大抵总在少数。查下永乐十五年住在京山或者有家人路过京山的人家便可以知晓答案了。料想了尘能拿出玉佩,就有了查访的依据。想来了尘道长所言不虚了。
“朕闻道长道行高深,不知可有延寿之法”皇帝两眼直视了尘。一种久居高位的气势迎面而来。这才是真龙天子的真面目吧。刚刚说话温和的皇帝总是表象。
“有”。了尘答道。
“真有?”皇帝听完大喜确认地问。
“增福延寿,祈命禳星。贫道的确会的。只是。。。。”了尘确认道。却留下了条件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禳星之法,我知道,我知道。那不是诸葛亮在五丈原用过的吗,后来被魏延破了”。太子生性跳脱。这会又忍不住跳了出来。
了尘汗颜,太子你能不能不要把三国演义当史书来看啊。其实了尘误会太子乐。诸葛亮禳星祈命的故事早就流传已久。太子真不是看小说看来的。
这回皇后倒是没阻止太子。两眼发光地朝了尘看了过来。
“仙师有何为难?”皇帝见了尘似乎有难色问道。
“禳星祈命,在于上呈北斗星君,成败未可知。而陛下身负天下。与天下有大因果。逆天改命,所行不易。若司命不应,反受其咎。不知陛下可有决定?”了尘有言在先。
“不知仙长所说其咎究竟是何事”。弘治皇帝问道。
“陛下之咎,在江山社稷,在皇后太子。禳星之法,质在交换。陛下需要付出一物,而换司命一笔。平衡之法,天道根本。”了尘答道。
弘治皇帝沉默了。如果这世界上还有他在乎的东西,无非就是祖宗的江山社稷,和自己身边的皇后太子了。一边是自己行将西去,一边是自己活命的希望。弘治半响无声。最后还是无法拿定主意道“天色不早,还请仙师和令徒于宫中休息一晚。皇后和******朕招待一下”。
了尘没说什么。本来事情干系颇大,自然不是马上能拿主意的。要是弘治皇帝马上就拿定主意。了尘反而要先行一步了。宫禁虽眼,自己却不放在心上。倒是身后云华抱着不怎么安分的白狐狸翻了翻白眼——刚刚早上好不好,怎么就天色将晚了?
云华的小动作却被皇后看在了眼里。云华长相可爱,这一番动作却是让一直想再要个孩子的皇后爱心大起。对着云华笑了笑。云华本只是习惯性的白眼。突然发现有人在看自己。便也将眼光扫了回去。于皇后大眼小眼的看了起来。样子萌得不得了。这下皇后是真心喜欢云华了。
皇帝说要考虑,了尘就只能等待了。不久,了尘便和太子回到了东宫。而云华和小狐狸却被皇后娘娘拐带去了坤宁宫。了尘知道弘治皇帝后宫就皇后一人。颇为清静,见云华兴致勃勃,便也允了。只是叮嘱云华功课不可忘记,便随他去了。
“
第二十九章 积善之法可以增寿
了尘在东宫和太子相处颇为愉快,人说武宗信佛,其实未必,泼脏水的可能更大。因为从来正德皇帝都是个小孩子脾气,好奇好玩或许有,真多么虔诚未必。至少现在了尘和太子一起谈玄论道,朱大太子都能说出一二。难道太子又虔诚道教了?太子对修仙之事颇感兴趣。了尘被纠缠不过,只能给它讲一讲修仙之事情。就在了尘在想从哪讲起的时候,东宫大殿里挤进来了一大堆太监宫女什么的,刘瑾,张永,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等等。好嘛!正德八虎算都到齐了。然现在朱厚照还没登基。所以八虎还名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