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仙人-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深露重,女鬼孤灯诉奇冤。月色如水,书生寒夜听鬼语。直到女鬼飘然远去,唐李才回过神来红着眼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盯着桌子上那锭在灯光下闪闪发亮的金元宝发呆。半响才突然起身将先前写了半天的戏本稿扯了个稀烂。展开了一张全新的白纸,宁神静气思绪良久才在洁白的纸页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冤湖》两个字。
第二天一大早,云华的祖父母和叔叔伯伯等一家人就在族长的带领下一大群人赶到了县衙。震天的鸣冤鼓声,顿时将无数人从晨梦中惊醒。县太爷也不得不满腹怒火地从自家夫人床上爬起,直到刑名师爷匆匆赶来,在耳边一阵嘀咕。县太爷才脸色大变,一腔怒火消失得无影无踪。为难地在后堂走来走去,恨不得将外面的鸣鼓之人一个个捶死。
”县尊,这状纸你必须得接。这李家族长的儿子虽然被罢职了,可同年好友可不少,而且听说在御史台里很是有一帮好友的。事关礼教大防,老爷你可不能让那帮御史清流抓住把柄啊!“师爷看着自己老爷焦躁不安的走来走去。走过去小声提醒道。
”本官知道。可本官爷知道李家庄这些年都干了些什么事情。惹怒了御史本官少不得丢掉乌纱帽。可惹了那位,一样可以直接到北京去告御状。而且说不定连命都留不下啊!“县尊很是烦恼地道。
第四十章 李家庄的覆灭
县太爷思前想后,最后还是无奈接下了状纸。毕竟他也是读书人,若三纲五常都不顾了,如何在士林立足?
师爷见自家东主终于想通了,大以为然。摇着扇子就跟着东主一起到了县衙大堂,见到族长儿子立马丢了一个眼神过去。大家心领神会。却丝毫没发现自己东主此刻有什么不对。
三通鼓毕,众人上堂。一番威武之后,李家众人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滴控诉起云华的种种不孝来。不敬祖母,不事亲人。还伙同外人打断了自己叔伯的手脚。不明真相的人听了简直会觉得云华已经到了丧心病狂,万死难辞其咎的地步了。奈何两位老人和族亲们表演虽好,县官大人却一直没什么表示。大家正感觉不对的时候。县令突然一拍惊堂木喝到:”满嘴胡言“说完还扫视了一圈挨个瞧了一瞧道:”竟然胆敢欺蒙本官。当本官不明是非吗?本该将你们乱棍打出。顾念两位年纪大了就从轻处罚。来人啦!给我各人掌嘴二十“。
县令这下可把堂上众人给吓蒙了。剧本不是这样啊!族长不是都打点好了的吗?族人望向族长,族长望向自己儿子,族长儿子瞪着县令身边的师爷。师爷此时已是脸色铁青,不可思议地望着自己东主。想来自己辅佐这位东主已经快十年了,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今天这时怎么了?就待上前跟县令耳语几句。却发现县令已经从签筒里发下了令签。急忙止住了脚步,脑子开始急速转动,思索今天的事情到底哪里不对?
令签落地,堂下一片哭嚎。几个如狼似虎的衙役立刻抓住了刚刚还口若悬河,表情生动的云华家人。一阵啪啪地竹板拍肉的声音响起,李家族人无不面上色变。
二十下的掌嘴可是用竹牌打的,直打得云华的祖父母牙齿飞出,满嘴鲜血,两边脸颊肿的老高,说话都说不出来了。
”血脉至亲,缘何如此狠毒。逼死亲儿,拐卖儿媳不成杀人害命。连自己孙女都不放过,简直丧尽天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则内平外成。你们可曾做到半点?还敢来颠倒黑白告状啊!真是岂有此理!另外,族长你为一族之长。本该秉族人之亲,行宗法之本。不问是非,私合人命,李家庄石塘之内白骨累累。王法岂能饶你?“县令在堂上义正词严,吓得堂下众人脸色雪白。
”来人给我把他们都抓起来,押入大牢,等候本官奏明刑部,再行发落“。县令一派惊堂木。丝毫不顾族长儿子连番表明的进士及第身份不能不经过本省提学擅自拿问的责难以及堂下众人的啼哭,一甩袖子就退出了大堂。
师爷恨恨地跺了垛脚,自己今天算是砸了招牌了。立马跟着县令追了出去拉着县令的衣角道:”县尊今日为何这般行事?若是传扬出去,县令如何在士林立足?“
”我今天这么做不过丢官而已。若是依了李家庄的,恐怕丢的不只是官了。且不说那云华的公主之位如何,我恐怕都等不到皇帝责难,就已经全家死光光了。师爷想必昨夜没有回家吧!你现在回去问问你家夫人就知道了。“县令长叹了一口气道。一边是阖家性命,一边是御史弹劾,孰轻孰重还是很明白的。
原来昨晚云灵子跑到的可只是唐李家,还得了了尘报信,去了县令家一趟。可把县令一家吓出了个好歹。威胁之下,有鸡鸭为证。那鸡血都快滴到县令夫人的脖子上了。今日若不这般,难道真要被那女鬼杀掉全家?
云华祖家和族长,族长儿子加上陪同的族人如何在县衙”团灭“不提。云灵子却是当天晚上就得到了消息,一番心下得意。连忙告诉了正在寻找地方安置父亲遗骨和给母亲修一座衣冠冢,让两位亲人能在地下团聚的云华。云华听完长叹了一口气道:”云灵,还是你有办法。我是不是太过心慈手软了啊?“云灵子不语。答案自然不言而喻。云华苦笑了笑。终于在隔着李家庄几十里外的一座小山上找到了一个好地方。虽然不是王侯将相的生发之地,可也山明水秀,溪水绕堂。是块难得的好地方。
云华强行从李家庄里带走了自己父亲的遗骨,李家庄内几百号族人竟然每一个再敢上前阻拦,族人再不复当日勇气,欺善怕恶的丑态被云华深深地看在了眼底。这一刻云华才知道,自己师父让自己回家的诸番用意。自己还是容易思前想后,反而缺少了云灵子的果决啊!
三天后,云华带着云狐子离开了家乡,云灵子被了尘强行召唤回了青城山。云华一走,李家庄前面绕村而过的小河突然改道断流,露出了石塘里累累白骨。一时间轰动四野。李家庄诗书传家的面目下,种种残酷暴露人前。更是使得李家庄的名声雪上加霜。而且这些白骨可都是滥用私刑的凭证。本来这些事情哪个宗族都少不了。但能有这么多的确实少见。深明打虎不死被虎伤的县令如获至宝。立刻派人收敛了尸骨,带回县衙。有个县令这番举动,许许多多原来不敢声张的苦主亲人也开始源源不绝地跑到县衙鸣冤去了。想来也知道从此李家庄以后肯定麻烦不断。更雪上加霜的是,一出名叫:”湖冤“的戏突然开始流行起来。赚取无数女人的眼泪的同时也让无数道德家痛心疾首。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且真名真姓,随着戏曲越传越广,想必李家庄肯定能成为一番经典。不过是遗臭万年罢了。
李家庄完了。小河改道,彻底改变了李家庄的风水格局。从一处风水福地变成了五谷不生的死地。糟糕的名声,加上败坏的风水,叫李家庄的村民第一次知道了世事的艰难。云华的祖父母死在了大牢,叔叔伯伯,婶婶婶娘被流放去了千里之外。族长死了,族长儿子失去了护身的功名,从此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穷困潦倒还要为族人责怪,愤怒之下,吊死在了祠堂里。从此李家庄连祠堂也开始经常闹鬼。
后来,李家庄的人陆陆续续地迁走了,直到最后一户人家消失在了人们眼中,一个曾经的地方望族从此烟消云散,只留下破败的祠堂在告诉着人们,善恶到头终有报,做多了亏心事总有祸上门。
第四十一章 格竹子的圣人
了尘发现不食人间烟火指的不仅仅是仙人了,还有一指是不通俗物的笨蛋。
因为了尘一直竟然没觉得明代缺铜缺到了什么地步,而自己要求的铜有多大的份量。当了尘前到玄光观询问铜的收购情况时,才知道要买足够的铜有多么不容易,哪怕有朝廷放行也不可能啊。了尘带回了几千斤同回到洞府内,一番精炼后余下几十斤,连一根柱子都不够。
了尘无奈下只有熄了收购的心思。不是因为钱。二十根本凑不其自己所需要的份量。了尘再次准备出门了,去彩云之南看看。若还是不够,就只能去海外一行。东瀛貌似铜矿很多,而且猴子国貌似也不少。自己幸苦的点还是能凑齐的。不过在这之前,了尘还很有兴趣,去看看以为奇人,算算日子,这位奇人离证道的时间不远了。
了尘准备出行,云灵子坚决要求随行。了尘婉拒,云灵子坚决要求。如是几番,了尘不得不把看家的重任交给了一只狐狸和一只猴子。也不知道等了尘或者云华归来,洞府还能不能存在。
云灵子还不能见得日光,因此白天只能躲在木偶里面。了尘敌不过云灵子的威胁利诱,只能夜间行走,以便云灵子也能看看沿途风景。只是不知道大晚上的黑漆漆都能看见啥?但云灵子才不在乎呢!以前光听云华提起和师父一起在外面游山玩水的日子,可把云灵子羡慕坏了。连那只狐狸都能跟着师傅走了好多地方。自己怎么能没和师父一起云游的经历呢?
了尘带着云灵子出四川入贵州一路飞行,来到了龙场驿站十里外一处荒山上停了下来。眼见荒山野岭四野无人,便趁着夜色御使丁甲力士开山凿石,伐木平岭。半夜之间,一座小小道观便出现在了这个小小荒山上。了尘看着与记忆中相识几分的道观,长叹了口气。从乾坤袋里拿出一块小小的破旧牌匾小心地挂在了道观大门上。
“师父,我们不是有座玄光观了吗?为什么这里又来一个玄光观?”云灵子盯着门前匾额问道。
“那个是现在的玄光观,我这里是从前的玄光观”。了尘说完,也不管云灵子是不是明白,径直走进了道观之中。
“师父,我们在这里要干嘛?”云灵子跑来又问到。
“见一位圣贤,一个格竹子的圣贤”了尘的回答依旧高深莫测。让云灵子依旧莫名其妙,从而大为不满。哼地一声回自己大头娃娃里面去了。今天师父有点怪,咱不理他了。
而格竹子的圣贤现在却并知道有人在惦记他了。龙场驿站少人业务上门,所以这一年来,王守仁除了修房子(老被当地人民强拆)就是坐在驿站门口发呆。直到这天早上,王大未来圣贤惯常站在驿站门口思量着这日子还要熬多久的时候。远处山道上走来了一名道士。
青袍紫冠,面白无须,背着一把桃木剑。很平常的道家打扮。却有种很奇特的气质仿若不沾人间烟火似的出尘之感。道人踩着晨光而来,倏忽间便到了王守仁面前打了个稽首:“福生无量天尊”
王守仁连忙还礼道:“道长安好”贵州从来都不是道家地盘,这里苗,撩杂处,很少会有道士愿意到此的。“不知道长何处云游到此,所为何事?“王守仁很好奇问道。
”贫道自青城山而来,来此弘扬我道“。了尘答道。
”青城山?敢问道长法号?“王守仁觉得有点面熟,于是追问到。
”贫道了尘“了尘平静地回答道。
“可是护国真人当面,学生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王守仁大吃一惊,打了个哈哈掩饰了过去。他一贯待人随和,少有上下之分,与当朝阁老能谈到一起,于衙门小吏也能混到一堆。虽然吃惊能在这蛮荒之地见到这位神乎其神的道家仙长,但也并无畏惧之心。只是很热情地将了尘请进了驿站之内,亲手泡了一壶茶,想请教一些道家学问。
“仙长法力通玄,为何会来此弘道?”王守仁很是好奇了尘仙长此行目的。
“此处有生民百万,何以不能弘道?”了尘笑了笑道:“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后辈焉能贪慕繁华之地,畏艰惧难。端坐云台之上,谈玄论道,纸上谈兵。如是这般,岂是弘道之法?”
“呃!”王守仁有些难言,这位护国真人貌似意有所指啊!
了尘见得王守仁欲言又止笑道:”世上之事,唯有进退而已。我教如是,国家若是,小民亦如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有进取,则有衰亡之忧。若无磨砺之念,可得宝剑之锋?“
”仙长所言极是,想来学生日日思念家乡繁华,却不知有磨砺之行,犹抱怨念之心。可以为俗矣!“王守仁大笑到,端起一杯茶一饮而尽。
”呵呵,王大人潜龙在渊,何必急于一时。只是机会难得,可曾想过知行之道?“了尘问。
”哦!“王守仁大为热切道:“朱子曾言:知为先,行为重。不知道仙长以为然否?”
了尘这才想起来,眼前这位王大圣人貌似还未悟道。当然不会有后来的知行合一之说。只得继续喝了口茶道,指着远方山路上一块大石头道:”可知其石之重?“
王守仁仔细循着了尘所指的方向道:”恐不下千余斤“。
了尘摇了摇头道:”此石重二千七百二十五斤有余。如不亲自称量,焉知其重?行在先,而后知。知之难,行更难。无论道儒,怕就怕不知亦不行,纯凭臆测。当知纸上谈兵有赵括之灾啊!望王大人日后谨记:不问老农,不知田亩之获。不问樵夫,不知山林之密。莫要学的和尚那套就误入歧途了啊。世上之事切可无据而断。想要知道那块石头之重,请以器具量之“。
最后几句,了尘特意以道法喝出,听在王守仁耳里,犹如惊雷炸响。一时间震撼不已。往日所学,今日之思。纷纷扰扰,不由得呆了。
直到半响才回过神来,却发现茶水已凉,仙长早已离去。连忙抓过身边小吏问道:”仙长何时离开?“
小吏赶忙回答到:”禀大人,仙长离开已经一个多时辰了。只是仙长临去吩咐,不得打扰大人沉思。所以小的也未敢惊动大人。仙长还说。若有闲暇,可取西南十里,道观一游。“
”西南十里,那不是一片荒山么?什么时候有道观了?“王守仁奇怪地问到。
第四十二章 不一样的道教
了尘回到道观,自己也陷入了沉思。前世的时候,道教已经衰微。远不如佛教昌盛,这里面除了道家教义过于强调渡己外,正的和天下道士失去进取之心没关系吗?
尘世繁华,的确让人迷醉。权势富贵,也很令人疯狂。除了道教建立之初的艰难传道。好像一直少见有道肯行走名剑士广传教义。倒是借成仙之名,忽悠君王的不在少数。道教太过高高在上了。一味行走高层,借修道成仙引诱君王和贵族们,虽然可得一时的繁盛,却犹如沙滩上的堡垒,一旦君王不再迷信丹汞,道家也就犹如阳春白雪般,瞬间化得干干净净。道讲今生,未必不能讲求来世。道家贵生不假,但真正能长生久视的有几个。幽冥地府六道轮回难道就是它佛门一家开的吗?
了尘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来整理道家典籍。佛教有分支。道家也不少,自己未尝不能再开一门。而今修道艰难,不是上古时候可比。今生难修,一样可以去求一求来生。西方有极乐净土,东方也有东方长生净土。在世能抱自己之一与太乙救苦天尊之一相印,即能化娑婆世界为莲花邦,清静无染,因心净而国土净。临终前不忘忆念太乙救苦天尊,则实时被接引往生东极长乐世界──东极妙严宫,永脱生死轮回之苦。只是道家宣扬不利,少有人知罢了。了尘决定重点拿出来,独成一典,再加上弘道之德,教化之功。未尝不能再将来为道家争得一席之地,也不枉自己两世三清门人了。
说到做到,了尘立刻开始了行动,以迷魂阵法隔绝内外,开始专门写典。穷思苦想,七日而成。了尘仔细阅读了一番之后,上呈三清座前,恳请大道君们首肯。欲要开道家普度之门,没有大道君们的认可,与天上神界和地下幽冥界的同意,就会只是一场纯忽悠。这一次了尘是真的看到了一丝广大道门的曙光。所以特别给予厚望。清香不断,了尘长跪尊前,默诵神名,祈求天谕。却不知道,了尘这一次是真的把道教神灵们震的不清,包括自己的祖师。
了尘的道典并不出道藏,只是侧重不同。也就因为侧重不同,让道教彻底变了样子。再不讲烧丹练汞,也不讲静坐清修。然是讲功德传道,行善积德而求往生东极长乐世界,以求超脱生死或者来生福报。倒是和佛家比较像,再不复往日贵族气息,变成平民宗教。渡己度人,广开方便之门。当了尘将道典写就之时,远在九天之上的三位道尊就已经知晓,又何况了尘还亲自将道典供奉尊前请求首肯了。
太上老君是道家之祖,肯定最为关心。将了尘的新道典一扫而过,已然明了在心。无非犹如截教一般,截其道藏一段加以诠释,然后就变成了一个于弘法有利,于仙道无干的新枝。是利是弊,老君心头一动,自然可以推衍无尽。不由摇头苦笑一番,不置可否。同时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也早就将一切明了。元始天尊心中不快。灵宝天尊却心头大慰。大道五十衍四十九为定数,一线生机遁去,截教的教义正是截取这一线生。而了尘本非截教弟子却能与截教真意不谋而合,为道教昌盛谋取一线生机。岂不是正式证明截教胜过阐教吗?
三清知道了了尘在下界的破天之举,东华帝君和吕纯阳自然也知道了。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不能瞒着本派祖师。吕纯阳看到自己门下地”壮举“又是欣慰又是担心。欣慰地是自己门下有人,以后大有开一派宗师的可能。担忧的是这事情貌似有点大。全然一改往日道家行事,去扎根民间。不求今生长生,却去求死后超脱。大违道家贵今生的原则。所以有点担忧道家三位道尊的反应。自己境界太低,只能前往方诸山求见东华帝君指点。
”弟子纯阳子拜见祖师“吕纯阳直入东华帝宫之内拜见东华帝君,还没开口询问,东华帝君早已拿出一本了尘所写的新道典的映射版本来。
“你之担忧,我已知晓。此事重大,有大机缘,大功德亦有大风险。一切就看三位道尊如何看待了。但道家式微已成定势,你那徒孙倒真是天地变数。或许我道家气运全在此处。而今日方知为何此子能如此得道尊垂顾,天道厚爱了。于天道末法之中。修行已如水中月,镜中花。此子所列之法,未必不能日后与天下诸教一争。三位道尊明晰过去未来,你当不用担心。”东华帝君点头道。却把眼光直接看向了九天之上的离恨天兜率宫。那里道教三位天尊也该有了结果了吧?
天庭之上,那位神仙不是神通广大。自然也知晓了下界之事。道教祖师张天师不置可否,倒是其他各路仙神纷纷暗地猜测其中结果。事关道家气运,不但道教仙神,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祖佛陀也一个个开始推衍天机。只是三位圣人议事,岂是旁人能够窥探。少不得一番天道反噬,得个不大不小的教训从天机演算中掉出来。再也不敢骑任何心思。
“他日我见如来,当明前生后世因果,得三邈三菩提,知天道有一。生机如在,得大智慧,大福运。诸弟子不必强求。天道所定,道尊所议,不得僭越。当明己心,明他心,无障亦无碍”如来端坐大雄宝殿,看着组多佛陀菩萨罗汉等失却平常心,纷纷强演天机遭到天道反噬。不得不提醒众弟子,天道不可妄测。
“多谢世尊指点”众佛陀菩萨罗汉纷纷起立向如来答谢指点。如来一句明己心,明他心,无障亦无碍。已然说出了结果。只要把自己带入对方思考一样,谁都不难明了,三位道尊的选择了。
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已然月上中天。三清神谕依旧毫无踪影。云灵子虽然份属阴魂,却是正宗道家弟子。自然不惧在各路神仙神像前跑来跑去。难得见到自家师傅这么多天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干件“大事”。自然要为师父分忧。帮着打扫道观,清理内外。忙的不亦乐乎。只是大半夜的道观里一片咣当声,也不知道是在打扫道观呢!还是准备拆了这几间屋子。
第四十三章 西南传道
了尘一等就是三天,直到第四天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了尘敬奉三清尊前的道典突然泛出道道金光,照的整个大殿犹如金宫,雪白的书页也渐渐变成了金黄色,一股浩大神圣的气息从字里行间升起,让人忍不住顶礼膜拜。了尘知道,自己修订的版本终于得到了三位道尊德认可,一条金光灿灿证道之路已然在了尘面前铺开。。。。。
了尘轻轻地盖上书页,抚摸着道典之上犹如金玉刻就得“道典”二字。欣然踏出了道观的大门,直接走进了深山——哪里有无数未来的道教信徒在等待着他。
不能不说华夏文化对周边四野无与伦比地影响力。壮苗两族信奉道教的其实并不多,但拜女娲的确是不少,上千年的不断交流,汉族文化不但影响着周边各族的生活,也影响着他们的信仰。了尘一袭道袍,行走于群山之间,行医问卜,无所不能。苗人面对这位汉人道长时除了亲近于敬畏之外,真人之名开始在各个苗家各寨流传。
了尘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寨,留下一个又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