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易-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心翼翼?”荀易看到自己刚刚默写的《大雅·文王》笑道:“小心翼翼不就是文王里面的词句?”大笔写下,接着往下浏览。
  “如果没记错,破釜沉舟应该是先秦时代的事情?唔,这个金屋藏娇知道,汉武帝时代的。还有四海为家应该也是汉朝的?是高祖皇帝?”荀易回忆历史,接着又看到唐朝、宋朝乃至近来几朝的乾明、古赵等等。
  第三部分是前人名言,同样需要写出来历典故。
  而第四部分则是历史典故,通过典故来表现今朝。其中就有胡服骑射等前人事迹。以现在的观点判断对错,阐述观点等等。
  胡服骑射,荀易慢慢思维发散,想到前两天观看的神道史书。而在下面一道题,更是直接要求:“写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差异与优劣。”
  “按照天庭的分划,我们是标准的农耕文明。因为炎帝陛下以农神而起,所以天庭治下诸国皆擅农耕。而北蛮异族信仰神明似乎就不是天庭一系。换言之,这边其实也是异大陆的人?”
  管中窥豹,荀易越想越多。“北蛮异族以部落形态聚集,除却大酋长之外设四方大主,其实跟异大陆的九柱神王类似。彼此争斗不休,强者上位,以血建立王座。”
  北蛮一族一个个部落可以看做异神上万个神系的翻版。然后每一个部落之间或臣服或争斗也是神系斗争的演化。而九大神王是跟北蛮几位首领类似的最强者。
  “九柱神系面对和天庭的斗争时,也跟游牧民族类似。虽然战斗力出众,但没办法稳固战果,接近于北蛮每年的打秋风。而且神系内部不合,只要进行换代,便可消弭其威胁。”
  这也是天庭常做的事情,斩首行动,将九大神王不断换代,逼迫神系在对天庭进行抵抗的同时进行神王争夺战。
  “蛮族擅战,但其力不持。”荀易一边写,一边庆幸自己前两天为了应付吕侯,专门去看了一本关于两种文明碰撞的书籍。
  “说起来,我们大周四周的文明国度貌似都是异族?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规划?”时间很多,荀易随手抓来一张纸书画大周四周的疆域图。
  大周北方有蛮族,东方有多兰,西方有百荣,南方有鱼狄,从信仰来说,跟大周祭祀天庭诸神截然不同。
  “这小子挺聪明的。”因为不久之前邪神笔事件,文昌帝君亲自降临化身监考贡院。暗中观察众人时,看到荀易这边在研究地图。再一瞧,荀易身上还有功德神光,细细联想他书写的两个文明差异,能够看出天庭和九柱神的影子。
  “此子不错,看出我天庭的部分战略,未来或可成为文神。”文昌帝君心念一动,一缕文气落入其答卷。
  天庭执掌九州无边疆域,大周朝仅仅是中州东部沿海的国度。在中州中央的通天之峰,那里才是真正的中央之国,实力雄厚,神道昌盛。而仅次于中央之国的国度,在其他八州也有。这些才是对外交战的主力。
  目前天庭两大矛盾,第一,异神。第二魔渊。
  魔渊被诸神封禁在大地深处,所以目前天庭的主要精力在异神身上。
  异神九柱神系,这可不是一个文明,而是无数文明组合成的神系。大周北部的蛮族敬奉威灵天就是一尊六重天境界的天神神主。这个神系崇拜自然和野兽,将山川河流以及狼熊虎豹尊奉为神。
  在这个神系被天庭毁灭后,将其世界化作山河并入中州。但蛮族仍然信仰其祖神,需要经过上千年的同化才能彻底被天庭兼容。
  不过北方蛮族的样貌长相和大周类似,都是黄肤黑发跟东方海对岸的多兰帝国截然不同。
  西方百荣崇尚乐曲,偏爱飞鸟,以鸟作为图腾。跟轩辕黄帝时期的少昊鸟国类似,甚至其将金乌视作最高神灵。虽然同样是异神出身,但已经被天庭同化,尊奉天庭的几位金乌天神为主神。
  而在异神中具备和天庭诸神相接近的文明还有很多。曾经九柱神王中的司掌火焰与光明的曦君,其统领的东林神系完全是炎帝时代的翻版。据说,那些黄皮肤黑眼睛的东林人使用的文字就跟天庭某一个时代仿佛。甚至那位曦君曾一度率领东林神系占据异世界的大半疆域。但最终被其他神王联合围剿,所以那个世界的天庭才没有建立。
  因为文明的相近,所以天庭面对这些来自截然不同神系的敌人时态度也各不相同。
  道路相同和接近的文明可以容纳入天庭体系,派天神进行融合或者教化。而理念完全不同的文明,将其文明纳入某一个王朝周边,借助王朝之力彻底摧毁。
  文明同化,这才是天庭的目的。
  荀易苦苦思索,将一篇文明对比的文章打出草稿。看看天色,准备明天再开始誊写。
  接着,看卷子最后一部分,这是要求写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荀易本就是此中老手,琢磨了一下,提笔写出大纲。
  “行了,今天进行最初的答卷,明天才是真正开始誊写文章的时候。”感觉肚子有些饿了。荀易皱眉看向旁边的饭菜。
  贡院管饭,但饭菜质量上——每人两个馒头,一盘咸菜,一碗小米粥。
  “算了,忍忍吧!”荀易叹声叹气,李俊德等人显然也不习惯这种吃食。勉强用火炉烤了烤,荀易蜷缩睡觉。
  ……
  李兴鸿等人守了一天,见夜色已晚,回荀家小楼歇息。黎兰忙道:“世子说恩科用的是双考制?”
  “没错,一边监考一边判卷。”李兴鸿苦笑:“因为朱图大人监考,本以为小舅舅能够讨上便宜。但可惜的是,另一批负责判卷的人中有一位姓宋,和舅爷当年关系不妙。”
  “如果通过文笔察觉小舅舅的身份,恐怕……”依照宋保德和荀源的关系,岂会让荀易轻易胜出?
  李兴鸿赶忙去找人帮忙,不过这时候贡院闭门,哪里能够联系朱图等人。也只能眼睁睁等到第三日荀易出院了。
  在贡院待了三天,荀易精神憔悴,虽然在今天早晨就已经答完试卷又趴了一会儿,但狭小的空间根本睡不着。而且天气见热,也没冰块解暑,荀易整整瘦了一圈。
  回到家中,洗漱之后倒床就睡。
  李兴鸿本想询问情况,但见此也无可奈何。
  贡院,朱图封了花名,将所有试卷册子送到后面。宋保德和另外几个考官接过试卷。朱图忍不出刺了一句:“这次宋大人提议用陇川、鹿山两郡作为双考制的试点,可千万不要出事才好。”
  “这点朱大人尽可放心,本官自会保持公平公正,和某些人不同。”宋保德冷冷一笑,握着试卷进屋和五位同伴进行判卷。
  “荀源啊荀源,你当初夺了我的会元之位,让我没办法连贯三元,这次说什么也要在你儿子身上讨回来。”


第0057章 文神道
  当荀易醒来时,已经是初五傍晚。
  吃饭的时候李兴鸿跟他说起双考制的情况。
  荀易皱眉:“难怪这次这么严,难不成本朝准备效仿乾明,来一场科举制度的大改革?”
  “可能是吧。”李兴鸿说:“刚刚朱大人来信,说这次判卷由吏部侍郎宋保德大人进行判卷。”
  “宋保德?”荀易放下碗筷。这位可不就是当初在荀钰遗折想要将爵位传给荀易时,出面进行阻拦的人?
  当初荀钰将死,本想要让圣上将爵位传给荀易。但以宋保德为首的一群人借口荀易年纪太幼,什么怕他骄奢,怕他日后早夭,所以荀家爵位暂时悬空。
  爵位嘛,若非朝廷开国之初的阶段,现在已经很少赐予爵位。能够扣下来一个,未来说不定能够把荀家的食邑都给再度收归朝廷。所以当今圣上默许,准备等荀易成年之后再论。
  “我说呢,敢情这次是冲着我来的!”荀易目光一寒,心中盘算:宋保德想要在考卷上整自己,只有第一场的文考和第三场政考。第二场的数考,算数等答题都有其标准答案。判断对错,很难在这里面给荀易抓马脚。
  “第一场文考前半部分的文学倒不担心,同样都是死答案。但后面借古喻今以及最后那片文章恐怕有些疑难。如果他看出哪张试卷是我的,恐怕就会借机打压我的名次和分数。”
  正如荀易所料,宋保德和五个同伴判卷时刻意寻找荀易的卷子。
  “你们先判前面的部分,然后把问题全对的卷子给我。”宋保德喝着茶,心中恨意忍不住涌动。
  “荀源,你坏我文道修行,那么就别怪我对你儿子下手。”
  文道传承倚重人道,融入儒法之内,有五大境界修行。五大境界圆满便可蜕变成为天神。而文道修行,除却建功立业的天封路线外还可以自己积攒文气著书立传。甚至还有一个更便利的捷径——科举。
  文昌帝君亲自执掌科举考试,就是在培养文神种子。
  从乡试开始,每一位得解元之名的才子都会被文昌帝君赐予一道神力,点亮自身文运命格,开始文道的修炼。
  此乃立心之境,立文心,丹心明湖,气呈淡白。
  会试得会元之名,文昌帝君再度赐予一道神力,跨入文道第二重境界——立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墨意经纶笔斥遒。到了墨意经纶的境界,文气呈墨色,堪比神灵。可借诗词歌赋惊动鬼神。这就是文判等人施展的文神言灵之法。
  而如果能够在殿试中取得状元之名。文昌帝君会赐予第三道神力,一举跨入文道第三重境界——立功。连中三元,这是一个极难达到的成就。古往今来这种人物流传千古,本身也具备三重文道之力。春秋刀笔,这可是文判官目前的境界。很多人这一辈子都止步于此。而柯状元虽然是文曲之神,但因为生前没有三元及第,所以只得状元那一次的文昌赐福,慢慢培养文气起步。
  三元及第的状元,是未来文神的中坚力量。大周包括历代诸朝的人,屈指可数。
  宋保德当初在郡里堪称第一才子,轻轻松松取得解元之名。不过在入京会试时候被荀源挫败锐气,仅仅得到第二名的成绩,会元被荀源取得,一举让荀源成为第二境界的文道修士。
  荀源连中二元,本来依照他的文采便是状元也可当得。但三元及第,文动鬼神,一个这样的人才日后很难给朝廷效力。
  因为每一位三元及第的才子,都会被文昌帝君标记。日后这种人物,朝廷很难压制他们的势头。或许还会诞生一位活生生的圣人出来。
  三元及第后,已经算是半个文神,在文昌宫中挂名殿试之后成就自己国家的守护神。还可以参加十二年一度的文昌策考。和其他国家的三元才子们进行本大州域的考试比拼。
  胜出之后,四元连贯,就会被文昌帝君赐予第四道神力,成为文道第四重境界——立命。
  腹隐珠玑,兰呈五色。心怀锦绣,江山如画。
  到了这个境界,自身蕴含的文气转化五色,在儒家可尊贤。文襄君作为邪神就是这个层次,在文神中已经属于高位。死后也可以直接加入文神一系,成为三位帝君的属神。
  天庭治下九大神州,每一神州六十年一比,四元连贯的贤人们进行最后一次比试。在三位帝君的关注下进行最后一次文道比拼。
  如果这次,再得到第一名。五元合一,直接蜕变至天神的层次。
  六十年成为天神,这就是文神一系最快的境界。只要五连魁首,就能一步天神!
  所以,朝廷对会元在殿试的排名很慎重。如果是一个连中二元的会元,一般不会给状元的名号。
  三元及第之后命归文昌,即便是皇帝也不敢轻易生杀予夺。于是,先帝对荀源进行打压,加上荀源为人风流,索性就把探花的位置给他了。
  自古探花多风流,有时候比榜眼还显眼。至于状元,先帝凭借自己的喜好点了宋保德。
  因此,荀源和宋保德都仅仅得到两次文昌赐福,没办法以三元及第的身份参与文昌策考。
  想到自己因为荀源而失去一步登临天神的机会,宋保德对荀家身怀怨恨。
  “我成不了三元及第,你儿子也别想!”
  荀易近些年有不少作品流落在外,更别说他写了两本书。宋保德是个有心人,收集作品,研究荀易的笔迹。虽然这些作品因为排版的关系没有亲稿才有的避讳字体,但排版用的活字印刷是以荀易字体为原版,所以从笔画上也能捉到一点笔锋神韵。
  再者,这次考卷上的避讳字体,也会暴露荀易的身份。
  跟五个同伴花了一天时间进行判卷,将前面死答案部分完全正确的五份卷子拿在手中。
  “如果荀源的儿子连前面部分都做不出来全对,不用我出手他自然得不到解元。”
  这五份卷子整齐工整,唯独一份卷子上沾染墨迹。宋保德摇摇头,将这份卷子抽出来:“卷面不工整,扣分。”
  然后其他四张卷子对比,又抽出一份卷子:“这张卷子答题呆板,虽然前面全对,但没什么新意。暂留。”
  然后把其他剩下三张卷子给其他人传阅,三张卷子后面的大题立意明确。五人看罢,点头让宋保德暂时放在一边。
  “不出意外,这些人可直得举人之位。”
  就算后面两场没有出来结果,仅仅凭借第一场的卷案,便看出这三人文采,可得举人之位。
  “而且,荀易那小子应该就在这里面。”宋保德目光幽邃盯着一份卷子。这份卷子使用的避讳字眼很醒目,“茂”“钰”“源”“芸”……
  “荀家茂德公,还有他祖父、父亲以及母亲的名字。应该就是这个人了!”宋保德暗暗给这片文章判死刑,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内敛文气,如兰似云,想必是文昌帝君眷顾这位学生。而且他对农耕、游牧文明的见解入骨三分。里面还隐隐指出天庭和异神之别。”
  “不错,不错。想我九州天庭泱泱浩大,岂是那些蛮夷异神比得上的?”看到这篇文章态度鲜明,就算后面那篇辞藻有些病语,宋保德也不愿意计较了。
  “阿嚏——”荀易突然打了个喷嚏,在宋保德开始阅卷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第二场的考试。
  数考,拼的就是算数工程。甚至还准备一个账本让他们来进行实际演算。
  “幸好我从小就学这些东西。”荀易倍感庆幸,自己的运气真的不错。两次考试居然都能碰到自己熟悉的题目。“不过要说算数,当年刘振英得的是头筹。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还有李俊德,刘振英给他补课,到底管不管用?”
  飞快写着自己的答案,这一场对他而言毫无压力。
  文昌帝君站在他背后观看他的答卷,然后又去看了看荀晟等人的答卷。在第二场中有着全部正确的仍然是三个人。除却荀家二子外还有一个郡内其他地方的学子。
  “看样子,想要分辨高下,只能看第三场了。”
  第三场是政论,也是勘察这些学子对政治的敏感,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办法。举人之后,已经具备做官的条件。为人父母官,如果不会办事光会诗词有什么用?
  于是,政论问的是如果判案,如何治理民生方面的问题。
  荀易抹了抹下巴,想起自己在城隍府这几日所学。“文判教了我这些判案经验,的确有用啊!”
  下定决心回头去给文判添一份香火,荀易又看到最后二题。
  最后二题涉及时政,一道题问的是北蛮入侵应该如何行兵。荀易对兵法了解不多,但从小因为家中渊源刻意学了不少。
  “算了,虽然是纸上谈兵,但我其他题目答得不错,应该有一个好成绩。”
  另一道问的是当瘟疫爆发后作为父母官应该做的措施。后面还有城中粮食以及兵力方面的限定。
  几日之前,荀易刚刚在苗县来了一场实际学习。
  “好人有好报,这句话我是信了!”当初荀易心生善念,去苗县救人,现在这一切都用上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欺我!”


第0058章 解元公
  “小舅舅,你真一点都不着急?”
  “急什么?”荀易趴在床上,恩科这几天太累了。苦熬九天,一般人的身子根本受不住。贡院还美其名曰“磨砺筋骨意志”。
  不过也对,如果连这九天都熬不住,朝廷才不会要这种人。
  “反正都已经答完题,怕什么!现在还能改结果不成?”荀易闭着眼:“出去出去,让你舅舅好好歇会。”
  见荀易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李兴鸿咬咬牙出门找人打听荀易的成绩。
  荀易自然没有表面上看得那么淡定,暗中以阅读卡跑去图书馆找吕侯。
  什么也不说,蹲在吕侯边上眼巴巴看着吕侯。
  吕侯被荀易缠了好几天,受不得他这般楚楚可怜的目光:“罢了,罢了!不知道的,别人还以为老夫怎么欺负你呢!拿去吧!”
  吕侯扔给他一本书,荀易大喜:“多谢老爷子。”
  这本书封面写着《陇川贡院壬寅年试卷汇总》。
  这是这次恩科时,图书馆自动记录下来的每位学子的试卷。前面还有部分题目的标准答案可供参考。
  “自动判卷,是与否?”刚刚打开第一页,空白的书页浮现这一句话。
  “是。”荀易刚刚开口,书页自动翻飞,化作一张张白纸在荀易面前将试卷进行成绩排列。
  琳琅满目的试卷交相飞舞,自动和正确答案进行对比。荀易心中震撼,这就是天庭冰山一角的势力,哪怕是图书馆的文明程度就远在大周之上。
  天地间一应书信都被天庭记录,掌控整个九州几乎八成以上的消息来源。天人一统,又有何人能够违逆天庭?
  “传说历朝历代的历史就是借助天庭的弘圣之书进行编撰,以绝对公正的角度确保史书的真实性。”荀易想到在轩辕帝纪时某一位皇帝的举动。
  那位皇帝想要偷偷翻阅自己的起居注,对自己早年做下的事情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结果此事立时震动天庭,史皇氏仓颉大怒,禀报天帝轩辕氏。黄帝命天神下凡霍乱王朝,生生把那个强盛的王朝进行一次易主。虽然后来那位天神功德圆满后再度把龙椅还给这个王朝,但这个王朝气运被削,最终没多久就进行了换代。
  不多时,图书馆自行帮助荀易进行成绩排列。
  第二场因为都具备标准答案,所以荀易能够看到自己的成绩。
  “果然是全对么?”举人的考试并不难,荀易心下一松,犹有闲情查看其它几人的成绩。
  “李俊德错了不少,不过答对百分之八十,只要另外两张试卷也能达到这个成绩,应该就没事。”
  “张玉琪好点,毕竟我们书院平日里的课程本来就有针对性进行。”翻看灵峰书院同学们的成绩,前面的题目都差不多能做对。最麻烦的是后面账本查阅。毕竟如果是第一次的新手,很难在长时间的计算中不出现错误。
  “所以,作为班长,我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练习。日后可以轮流雇佣他们帮我看账本?”荀易盘算怎么将班里面的免费劳动力用上,接着去看第一场的试卷。
  前面部分同样让图书馆的书灵进行自动判卷,五张试卷脱颖而出。其中就有他和荀晟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刚刚数卷同样得到满分的家伙。
  “楚天碧?”荀易念叨了两遍,隐约觉得这个人是自己的对手。直接翻看他的试卷,文卷后面的几道大题也别有风采。论游牧和农耕文明之差异时仿如亲眼所见一般。细细列比两个文明的十数个不同。
  “不过在最后文采上有些瑕疵。刚硬有余但少了几分谦和。”
  接着翻看荀晟的试卷,看到荀晟试卷上出现的各种避讳字眼,荀易冷笑:“当初书院失火我就猜到,这种作风除了荀晟之外不作第二人想!”
  荀易花两天时间将自己的文风略略修改,又刻意使用其他词语进行替代,通篇没有使用一个避讳字眼。
  所以,对宋保德前来,荀易一点都不担心。有荀晟在前面顶着,或许他还要感谢一下荀晟的无私奉献。
  “能不能帮我把考官们判卷的结果拿出来?”
  图书馆可以视作具备独立思维的个体,听到荀易发问,一阵波动传递到吕侯。吕侯一挥手,开放权限给他。
  书本上再度浮现考官们的批注。
  看到朱批,荀易再度皱眉:“这次恩科真是当做实验制度来用的?”这次判卷也跟以往的判法不同,采取减分法。文卷限定扣十分,换言之,前面诗词成语部分限定十分。超过十分自动丧失资格,后面的部分看都不用看。
  不过诗词都是大家必学的课本,总的来说没几个人出那么大纰漏。
  看到李俊德和张玉琪的答卷,荀易松了口气:“虽然错误不少,但总算没有出局。”
  文卷留下一百二十张,荀易专心看了前十张,自己的名字赫然在榜首,而荀晟的名字在第三位。
  眯着眼,仔细一想,荀易自语:“看样子,这位宋大人果然是来者不善。荀晟啊荀晟,任你机关算计又如何?天意莫测,不还是败了?”
  荀易本来心中有一个计划,如果自己得不到解元,索性将自己手中收集的情报散出去,趁机把荀晟偷题的事情和宋保德搅合在一起,用科举舞弊的名义将他们一并撸到底。
  但如今宋保德无意间帮了自己一把,荀易想了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