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家的暖棚很有名,当初他们也是因为这样才和姜宪搭上话的。
    姜宪就寻思着要不要给白愫送点,道:“这瓜果蔬菜的,容易保存吗?”
    董珊瑚想了想,道:“不太容易保存!”
    姜宪就给她出主意:“你们家不如做这生意吧!在京城附近弄一个,生意肯定很好。还可以接受定单。像我这样的,就想给承恩公夫人也送点就好。”
    郡主是不知道这温棚里种出来的蔬果有多贵吧?
    就算是功勋世家,也不会可着劲儿吃的。
    不过,郡主这主意了还是不错。
    他们不缺那点银子,若是在京城附近弄个温棚,到时候就用这个做年节礼,又体面又讨喜……
    董珊瑚的脑子飞快地转着,不由就说起了这些日子闹得沸沸扬扬的迁都之事:“您说,这件事能成吗?”
    “这天下有什么事是下了决心成不了的!”姜宪倒挺希望赵玺搬到江南去的,到时候他就知道什么叫厉害了。
    江南饭,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那些士子肚子里的弯弯曲曲多着呢,别说是赵玺了,就是简王,也未必能讨了好去。
    董珊瑚道:“那我们还在京城附近弄温棚吗?”
    “功勋世家里面应该大部分都不会走。”姜宪笑道,“要走的,也是年轻的一辈。到时候京城没了皇帝,就更宽松了,正是做生意的好时机。”
    董珊瑚若有所思地点头。
    李谦回来了。
    董珊瑚忙起身告辞。
    李谦更了衣出来,和姜宪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喝茶,笑着问她:“和董氏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自两人上次好好地谈了谈心,姜宪的心情又变得开朗了。
    李谦觉得这是因为自己从前陪姜宪太少的缘故,如今他不管多晚回来,都要和姜宪说会话。不像从前,只想着怎样把姜宪拉上床。当然,也不是说现在这种晚间的运动就少了,不过是不像从前那样猴急了。
    想到这里,李谦不由在心底自嘲自己。
    “猴急”这个词还真挺适合他的。
    他笑道:“马上要到你生辰了,可有想去玩的地方或是想做的事?”
    “就想好好在家里呆着。”姜宪越来越不喜欢出门了,她笑道,“那时候天气应该比现在还冷了,若是天气好,我们一家去划船吧!到外面去划船。”
    家里虽然有个湖,和昆明湖相比,还是太小。
    李谦笑咪咪地点头,眉宇间露出几分迟疑。
    姜宪笑道:“你是不是想告诉我,你那天有事,不能亲自陪我,让谁谁谁跟我一道去。”
    这是李谦惯用的手段。
    不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年大家好像都越来越怕李谦了,他在场除了她和慎哥儿以后,就没有一个神色自然的。没有李谦在场,有时候更好玩。姜宪也就没有强求。
    “那倒不是!”李谦笑着,叹了口气,道,“皇上下了圣旨,同意迁都!”
    闹了大半年的事,终于落了定,姜宪扬眉,道:“怎么一回事?皇上想通了?谁承办这件事?不会又要加税吧?今年处处年成都不好,他们就不怕逼得民反?”
    李谦道:“汪几道估计了知道朝廷没银子,他们准备先只是让皇上下江南,去金陵避祸。六部三院的官员随行,都成还是定在京城,之后再慢慢谋划。事情是苏佩文提出来的,皇上将这件事交给了苏佩文。还好苏佩文没有糊涂,他找了梅城商量下江南的费用,梅城给他出了个主意,站他找径阳书院的。”
    说到这里,李谦的嘴角抽了抽,好像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嘴里也有了几分笑意,道:“径阳书院不是主张迁都吗?他们又在扬州。扬州什么最多?盐商最多!梅城让苏佩文想办法打那些盐商的主意。让他们出银了。现在径阳书院的人肯定已经得了消息,做主正抓着脑袋发愁呢!”
    姜宪哈哈大笑,心里很痛快。
    前世,径阳书院的人就找了她不少麻烦。
    靖海侯能得有朝臣支持,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和径阳书院的人交好。
    李谦啧啧地道:“梅城这个人很有意思,可惜他是户部尚书,要是能为我所用就好了。”
    前世他就在姜宪手下做事,姜宪倒不觉得这件事难事。
    她道:“找机会吧!总有一天能遇上的。”
    比如说,梅城致仕之后……
    姜宪问起京城的防卫:“知道交给谁了吗?”
    “现在还没有动静。”李谦道,“众人都在谋求金陵的差事,京城那边反而没什么举动。不过,有消息说,高岭想留在京城。我估摸着他要是提出来,朝廷十之八|九会让高岭驻守京城。”
    姜镇元去了辽东之后,最有资历接他手的就是高岭了。
    赵玺能顺利地登基,与高岭与有很大的关系,算得上是有从龙之功了。
    只是高岭做了很多年的禁卫军,习惯行事低调罢了。
    李谦说到这里,笑道:“你猜猜我今天接到了谁的来信?”
    姜宪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
    李谦告诉他:“我收到了杨俊的信。”
    姜宪非常的意外,道:“他免职之后回了老家吧?他给你写信做什么?难道想复出?可这时间也太短了,就算是你有心为他谋划,今年肯定是不行的。但六部三院迁到金陵之后,京城又要留人,朝中肯定要大换血。这个时候去找谁,谁也不敢拍着胸保证一定能让他起复啊!”
    “他倒没提这些事。”李谦笑道,“他给我的信里写的全是抗倭的战略战术,还有倭寇这几年的动态。看得出来,他是花了下力气的。”

☆、第九百零五章 肥肉
    
  这种事不是应该跟赵啸说吗?
    姜宪问:“很有价值吗?”
    就算是她自私好了。
    如果有价值,还是别落在赵啸手里的好。
    朝廷南迁,于赵啸有利,若是他在海上还战无不胜,他们就会变得很被动,特别是天下税赋多来于江南,赵啸兵强马壮的,就更不容易对待了。偏居一隅,时间长了,总是会被淘汰的。
    “很有价值!”李谦叹道,“让我都大开眼界。可惜了!不然有杨俊和李政驻守闽南和江南,何愁倭寇不除!”
    姜宪握了李谦的手,温声道:“有些事情,也要看时机的。此时不是时候?”
    李谦点头。
    姜宪问他:“你给他回信了吗?”
    “回了!”李谦淡淡地道,手里却没有停,细累地摩挲着她细白的手指,慢慢地道,“我问他需不需要我把信转呈给李瑶。”
    如今李瑶依旧是兵部尚书,若是得了李瑶的青睐,杨俊等这风头过去了,肯定能起复。
    谁知道过了几天李谦收到杨俊的信,却说不用。并在信中道,他入朝为官不过是为了争一口气。可去了江南之后,看到那些倭寇上岸烧杀抢掠,他突然觉得自己从前很幼稚。他已决定不再为朝入关,并和李政说好了,利用这两年的时候大江南北的走一走,看看这天下之大,能否有一处桃花源。等他倦了,决定写本年鉴,把自己这些年来所经历的事都写下来。
    他在信的最后提醒李谦,不要小瞧赵啸。
    赵啸的野心大着。
    这次南迁,得利的人只有他一个。
    如果李谦能阻止,还阻止的好。
    这时离姜宪的生辰不过两、三天了,董珊瑚闹着要请了杜慧君到家里来唱堂戏。
    杜慧君这两年除了应酬像姜宪这样客人,几乎已经不登台唱戏了。
    陆氏掌击赞同。
    加上甘州那边写了信过来,说康氏怀了身孕,估计明年三月份就要生了,也算是件喜,姜宪就给杜慧君下了帖子,杜慧君亲自过来在搭戏台子,内院有点吵。
    李谦让人把杨俊的书信送给姜宪阅鉴,自己躺在醉翁椅上闭目养起神来。
    谢元希找过来的时候就看见李谦像睡着了似的。
    他正要离开,李谦却睁开了眼睛,指了旁边的太师请谢元希坐下,道:“什么事?”
    谢元希两眼发光,道:“王爷,前两天鞑子进犯,钟天宇以三千骑兵抵御一万鞑子,大获全胜不说,还将其全部剿灭!收缴了五百多匹马,五千多尾箭。”
    “哦!”李谦不由坐了起来,感兴趣地道,“具体怎样的,你快跟我说说!”
    钟天宇是李家军的第二代,是他一手一脚培养出来的。他若是能独当一面,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朝廷南迁,会动摇军心,很多人都会想办法跟着南下,北边应该会空出很多的地方出来。钟天宇若是有了将功,他帮着争军功就突然多了。
    不过,这样一来,九边恐怕是要荒凉下去了。
    两人在书房里说了半天的话,有小厮跑进来说柳篱前来拜访。
    李谦和谢元希都大吃一惊,以为远在太原的李长青出了什么事,忙将柳篱迎了进来。
    谁知道柳篱却是代表李长青来给姜宪送寿礼的。
    李谦和谢元希都松了一口气前者是因为知道父亲身体健康,平安无事,后者却更担心李长青这个时候若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李谦要丁忧。要知道,李谦这两年积威日重,就是夏哲,也不敢随意地反驳他的话,这一丁忧,之前他们的努力可就全完了。而且因为之前考虑到朝廷再派人来不需要重要磨合,李谦一直压着没让夏哲走。夏哲从前不知道,现在全看明白了,心里正堵着一口气,只怕是要趁着这次朝廷南迁有所举动,李谦一动,夏哲肯定也会走,到时候西北的局面可就真是一发不可收拾了。
    谢元希安排人把太原送来的寿礼送去姜宪那里,柳篱却拉了李谦笑道:“此此前来,是我主动请缨,实则是想和王爷说说话。”
    李谦就知道,只要柳篱出现,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
    他和柳篱去了小书房后面的凉亭。
    等小厮上了茶点退下去之后,柳篱开门见山地问李谦:“王爷应该已经听说了迁都之事吧!不知道接下来王爷有什么打算?”
    李谦目光闪闪,道:“不知道柳先生是代表我爹过来的,还是自己想和我说说话呢?”
    柳篱笑道:“在其位谋其职。当然是李大人让我过来的!”
    李谦却不怎么相信。
    不过,柳篱敢这么说,恐怕早已说动了他爹,甚至是,他爹早就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被砸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他不免有些懊恼。
    早知道这样,就应该把柳篱弄到他身边的。
    不过,他若是把柳篱要了过来,又怕父亲受高怀玉的影响太深,到时候伤及李家利益。
    这天下果然没有两全齐美的事。
    柳篱看着李谦的样子嘴角微翘。
    他就知道,李谦是个聪明人。
    而且不仅仅是聪明,还有着野兽般的直觉。
    这样的人若是不成功,真上没有天理!
    他不禁笑道:“京城里的人都在传,说万一皇上南下,就城的防卫估计会托付给高岭。想必高岭也是愿意的。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不过,我还是要劝劝王爷。有的时候就是个机会,一旦消失了,就不可能再出现。与其在这里犹豫,不如主动出击。姜家如今正是自暇不顾的时候,这个时候和姜家去谈,还能保住两家的情份,若是再拉下去,反而不美!”
    李谦闻言,长长地透了口气,眉宇间浮现些许的怅然。
    此时朝廷南迁,却因受银财阻力,没有办法把皇宫和六部三院的衙门全都一并迁走。因而名义上是以皇上“南巡”为借口去的金陵,这也只是块遮羞布而已,实际上皇上是去金陵避祸。这样一来,京城就还是国都,名份还在那里,就需要相应的人出面代皇上镇守国都。
    普通的人是不行的。
    包括高岭。
    因为他出身太低。
    现如今身份地位能力手段谋略最合适的有两个人。
    一个是姜镇。
    他是镇国公。
    一个是李谦。
    他是皇上的姑父。

☆、第九百零六章 争否

    从名份大义上来说,姜镇元和李谦是最合适。
    而姜镇元又比李谦更合适。
    李谦镇守京城,主要还是因为他是皇亲国戚。
    姜镇元镇守京城,却是资历、威望所归。
    一旦朝廷南迁,就不可能随随便便地重回京城,谁能镇守京城,谁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北方。
    这样的诱惑太大了!
    在李谦听到朝廷要南迁的消息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个天下掉馅饼一样的机会。他恨不得派了人去推波遂澜,催着赵玺南迁。
    但一想到朝廷南迁之后,他将面临着和姜镇元去争这个位置,他又前所未有的犹豫。
    姜宪对姜家的重视是显然而见的,他不想和姜宪发生矛盾。
    何况他这么多年之所以这么努力,纵然有是男子就应该遂鹿天下野心,可更多的,是想守护妻儿不被人欺负,想守护姜宪不被人觊觎。
    若是因为与姜镇元的争执让两人之间有了罅隙,那岂不是本末倒置!
    他压着性子等结果。
    准备把这一切都交给天意来决定——朝廷若是南迁,那就是在给他机会。朝廷若是不能南迁,那他也不会去推波遂澜。
    可老天爷还是最终站到了他这边。
    赵玺等人没能抗得住汪几道,江南的水患,黄河的淤塞让京城粮价大涨,已经开始有饿死的人,那些朝臣的日子一样不好过,朝中一改从前纷争,同意南迁。
    机会摆到了他的面前,可他还是在犹豫。
    他不知道是自己的父亲看穿了自己在姜宪面前的软弱还是被柳篱看穿了!
    柳篱看着李谦的样子,在心里暗暗地叹了口气。
    温柔乡是英雄冢。
    这句话还真是没有说错!
    行事果断勇敢的李谦,在这样的机会面前却为妻子犹豫了。
    他想到自己的,不由心中一软,声音也温和了很多,道:“是我主动来给郡主送寿礼的。也想顺便来看看慎哥儿。听说他跟着郑先生读书,十分的聪慧,大人每每提起来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提到儿子,李谦的表情也温和了很多,他看上去谦逊,实则骄傲地道:“慎哥儿聪慧是聪慧,就是太顽皮了。还好早早地就把他丢给了郑先生,不然就真成脱了疆的野马了。”
    “男孩子嘛,顽皮些好!”柳篱笑着和李谦说了半天慎哥儿,随后提出来去看看孩子,再也没有提京城的事。
    李谦却知道,他这是在等待自己的回答。
    把柳篱丢给了谢元希招待之后,他慢慢地回了上房。
    千里之外的盛京城,辽王曾经的别院,姜镇元坐在花园暖亭的美人靠上,身下是厚厚的棉垫,膝头搭着虎皮袍子,正轻轻地给红泥小炉扇火。
    姜纵看着大伯父有些苍白的脸,心情很复杂。

    自姜镇元腿伤之后,姜家的事就大部分都交给了姜律。大家以为这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计,谁知道姜镇元的腿伤却一直没有办法好利落,大夫说是因为水土不服。好在是姜镇元心心胸豁达,加上又新添了个宝贝孙子,外面的事姜律也能独挡一面,他倒没有把自己腿伤放在心上,整天逗着孙子,倒也逍遥快活。
    可他大伯父真的甘心这样的生活吗?
    姜纵很怀疑。
    他的手无意识地摆弄着小竹篓里的银霜炭,道:“我们得到的消息就这么多了。不过,听姑爷那边的人说,迁都的时间定在了明年开春。那个时候不冷不热的,正好南下。金陵那边正日夜不停地在修皇上的行宫,工部侍郎姚先知被派去了那边督工。江南倒没有加赋,好像是说户部尚书梅城出了个主意,让扬州的那些盐商出银子。我估计,梅城这会儿正后悔呢——扬州的那帮人知道了,还不得恨死他!”
    姜镇元笑道:“那姑爷的人又是从哪里听说的呢?我看扬州的人未必会恨梅城。他给了扬州那些盐商一个巴结皇上的机会,那些人感激他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记恨他!总比像苏佩文似的,怂恿着蔡定忠去西安卖官体面。”
    他看似淡然,实则在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
    不过三、四年的光影,李谦已经这样的厉害了。姜家要知道什么,还要找他的人去打听。
    姜家,还是在他的手里开始走下坡路了!
    想是这样想,他还是打起了精神。
    姜纵笑道:“姑爷应该是在汪家和苏家安插了人。我去问这件事的时候,他们还告诉我,苏佩文如今一个头两个大。那些想跟着去金陵的人快把他家的门槛都踩断了。从前在西安吃了亏的人好多都找上门来,话里话外要苏佩文补偿他们,不然大家就一拍二散,把这件事给捅出去。偏偏这次南迁的事是汪几道一力主张的,说的是苏佩主承办,可很多事都得汪几道说了算。姑爷的人还幸灾乐祸地说,说不定两个人会因为这件事而翻脸呢!”
    姜镇元笑了笑没有说话,目光却投向了正领着领着一群工匠在赶着抢修花棚管事身上。
    辽东这边真是冷。一过了十月,连土都冻上了,别说是种庄稼了,就是死了个人,挖个坟都不好挖。
    廖修文战败,临死之前却把辽王的儿女妻妾都毒死了,在被破府之前,还放了一把大火,把辽王府给烧了。以至于他们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什么都要重新修建。
    不过这样也好。
    让他住进曾经的辽王府,他心里也不得劲。
    只是可惜了辽王的几个孩子,都还什么都不懂。
    简王和韩同心也做得挺过份,人死如灯灭,他们却是连个慰问的话都没有。
    还是他帮着收得尸,下的葬。
    如今辽东百废待兴。
    偏偏朝廷要南迁。
    他要不要回京城去呢?
    姜镇元扇着炉火的扇子越摇越快。
    “水沸了!”姜纵笑道,并没有注意到姜镇元的异样。
    姜镇元松了口气,让人去叫了姜含过来,问他:“我们今年还有多少存粮?”
    之前李谦借了他十万担粮食,他承认今年九月份还上的。那时候他发现了辽王的一处存粮库,觉得完全可以支撑到来前,李谦主动借粮给他,他不好拂了他的好意,更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这才象征似的借了十万担粮食。
    他没有预料到的是,廖修文把辽东的壮年男人都抓了丁,大片大片的田地无人耕种,种也坏了,虽然风调雨顺,可收成远远不及之前他在户部看到的一半。
    姜镇元今天根本没有办法还粮。

☆、第九百零七章 还粮

    姜纵犹豫道:“冬天冷,大家都在屋里猫冬,一天两餐干的可以改成稀的,然后再加点菜什么,勉强能等到明年开春。”
    也就是说,十万担粮食虽然不是什么大数目,可若是从牙缝里挤出十万担粮食,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姜镇元听懂了他委婉的说词。
    他不由长长地叹了口气。
    姜纵羞惭地低下了头。
    姜镇元正要安慰他几句,房夫人领着几个小丫鬟端着热气腾腾的汤药进来了。
    房夫人见姜镇元和姜纵之间气氛有些严肃,遂笑道:“这是在说什么呢?”然后嗔怪姜镇元,“让你养病你就好好的养病,怎么总是不听大夫的话?有什么事,只管交给那些年轻人去做。你这腿伤还没有好利落呢!你难道不做准备陪孙子爬山了?”
    前些日子吴氏又怀孕了,或者是太过操劳,怀像很不好,房夫人亲自照顾儿媳妇,不免分不出精力来照顾大孙子,就把姜杏送到了姜镇元这边,偏偏姜杏也是个坐不住的,整天到处乱跑,好几次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阖府的找人。姜镇元只好在书房里画画,好不容易把大孙子拘在了书房。可孩子天生就喜欢到处跑。这样过了几天又开始坐不住了,姜镇元也是为了锻炼孙子的定性,承诺姜杏,若是他这个冬天能老老实实地呆在书房,等开了春,就带姜杏去郊外爬山。
    姜杏高兴地应了,天天在书房里消磨时光。
    姜家可没有答应人却不做的先例。
    哪怕这个人是个小孩子。
    姜镇元捶了捶腿,笑道:“夫人,我们真没有说什么。你不用担心。”他并不想房夫人担心这些,然后转移了话题,道:“阿杏呢?他没有跟着你吗?”
    “去了儿媳妇那里。”
    房夫人坐在了下来,姜纵上前给她行了礼。房夫人笑着朝他点了点头,继续道:“阿律回来了!”
    这些日子姜律一直在外练兵,也想趁着气温还没有完全冷下来,督促那些卫军的将士修些简单的防御。
    姜镇元微微地笑,眼角已有了深深的笑纹。
    房夫人看着就心疼。
    这两年姜镇元老得太厉害了。
    她说话的声音不由得更温柔了:“喝了药,大家就去屋里坐吧!这外面太冷了,要是冻着可就麻烦了!”
    姜镇元的腿伤就是这样拖来拖去拖成了疾。
    两个姜家的男了都恭顺地应“是”,等姜镇元喝完了汤药,姜纵扶着姜镇元,一起回了上房。
    房夫人就说起了姜宪的事来:“听说您这腿还没有好,她急得不行,还问我要不要派两个大夫来看看。您还别说,姑爷做事可真是出人意料之外,他居然还在军中养了个药铺,据说不仅给军中的将士看病,还给驻军旁边的百姓看病,若是穷苦的出不出诊费,可以帮着卫军做事抵销。而且我听嘉南说,军中的大夫最擅长的是看骨科。我觉得你是不是就让她派两个人来给你看看腿啊!总这样,我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