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斯传奇-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斯传奇》
作者:孙立群【完结】




孙立群讲李斯

第一章 从政之路


 

      
    战国末期,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秦国从七雄中异军突起,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当时远在西方的秦国招贤纳士,一批有识之士纷纷登场亮相,李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辅佐秦王嬴政,结束了分裂割据、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秦始皇显赫一世的历史功绩中,李斯,功不可没。长期以来,人们对李斯的评价众说纷纭。李斯,一位出身平民的小吏,是怎样登上政治舞台的?一个开国功勋,最后为什么会变成祸国的罪人?李斯的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
    战国末年,秦国(后来是秦朝)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就是李斯。李斯在秦从政近40年,从做舍人开始,一步步爬上了秦朝丞相的高位,他帮助秦国完成了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大业,是秦朝的开国功臣。秦始皇称皇帝后,他又帮助秦制定了巩固统一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他是秦始皇手下最重要、功劳最大的谋臣。但是,他的一生又有不少不光彩的地方,尤其在他晚年,屈从赵高,参与了宫廷政变;助纣为虐,帮助秦二世推行暴政,最后被杀,落得了身败名裂,极其可悲的下场。李斯和吕不韦相比,同样起自社会下层,同样在政府担任要职,又同样晚节不保,下场悲惨,他们的人生之路为什么如此相似?这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不仅如此,李斯还有许多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有不少谜团值得破解。比如,李斯为什么从开国的英雄变为祸国的罪人?这一点,他超过了吕不韦,甚至比吕不韦走得更远,吕不韦并没有参与宫廷政变,也没有做那么多坏事。再比如,李斯的内心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他的性格有哪些特征?在中国历史上,像李斯这样的人有什么典型意义?我们今天了解李斯、剖析李斯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吗?(图片:李斯像)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李斯是一个思想很复杂的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中说:李斯“是圣是魔,未可轻易评说。” 
    可见,李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我们只有依据史实,将他放在从战国到秦朝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步一步地接近他,沿着他的人生轨迹,探寻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演进和变化,分析他与政治、与同学、与君主的关系,解析他的内心世界,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李斯,并从中得到某些启迪和思考。(图片:李贽)
    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为我们提供了较为真实可靠的史料,在这篇重要的文章中,司马迁生动刻画了李斯的形象,保存了李斯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使我们对李斯的研究有比较可靠的依据。
    一
    李斯字通古,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死于前208年。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上蔡在战国属于楚国管辖。《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的家庭不富裕,是个“闾巷布衣”之家。闾巷,是一般老百姓住的地方,即里巷。布衣,就是平民,普通百姓。李斯年轻时,曾在郡里当小吏,掌管文书,是个地位很低的职员。干这种差事,李斯很不甘心,无时不刻想着离开这里,得到升迁。对这种想法我认为无可非议。年青人谁不想获得较好的职位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看了下面这个故事就可以分析一下李斯思想深处究竟还存在什么问题。
    在李斯办公处附近的厕所里,常有一些老鼠跑来跑去,这些老鼠又脏又臭,每天吃脏东西,见到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到惊吓赶忙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仓库里的老鼠,吃得是囤积的粮食,住在大屋子里,不怕风雨,每天悠哉游哉,根本不用担心人或狗的惊扰,养得又肥又大。李斯见到同是老鼠,却是两种境遇,一种又臭又脏,很狼狈,一种又肥又大,很舒坦。李斯由老鼠想到了人,想到了自己,于是叹息道:“人之贤与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不肖:不才,没本事,不正派。意思是: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李斯对老鼠的感叹,可称“老鼠哲学”。
    如何看待李斯的话呢?
    首先,这话有反传统的味道。中国古代有一种传统思想,认为:“君子固穷”、“安贫守贱”。即满足自己的处境,貌似清高,实则缺乏进取心、上进心。李斯认为,凡是有出息的人就要身居高位,享受舒适的生活。这种思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自己不满足现状,激励自己努力奋斗、不断进取。从这个角度看,此话有一定道理。
    战国时期,宗法等级制松动,社会活化,各国对有才能之人都予以重用,这就给人们改变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提供了条件,只要有才能,是会得到社会承认的。当时许多社会地位较低的人通过学本领,掌握技能而成为名人,改变了社会地位。但是,是不是只有往高位上爬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呢?并不尽然,体现人生价值有许多途径,有许多工作,如果只把向上爬,做高官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甚至不择手段,就会造成道德层面的缺失,甚至走向危险的道路。
    第二,一般说来,人们希望成龙,如望子成龙,成凤,如望女成凤,哪里会有人想当老鼠?谁愿意用老鼠比喻自己?但是司马迁在《李斯列传》中,一开头仅用了15个字介绍李斯:“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然后就写下了李斯羡慕仓鼠的故事,这绝非偶然,司马迁的用意是十分明显,在司马迁眼中,李斯的人品不高,别人立志救国救民,他则想当一只坐食仓粟的大老鼠,足吃足喝。显然,司马迁是在全面考察了李斯之后,认为李斯的一生就是以“老鼠哲学”支配自己的行动,就像老鼠那样善于钻营,善于保存自己。李斯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悲惨下场,与他狭隘个人主义和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在戏剧舞台上,一些重要角色出场都要先念几句定场诗,告诉观众自己是什么人物,有什么性格,李斯的“仓鼠一叹”就像定场诗一样告诉了人们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李斯的仓鼠哲学将怎样指配李斯的人生之路呢?
    二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李斯决定进入政坛。当年的吕不韦为从政,是用商人的眼光到处物色奇货,终于发现了异人,利用异人进行政治投机,结果获得成功。李斯不能这样做,他不是腰缠万贯的大商人。他先去拜师学艺,增长本领,于是,他辞去了郡小吏的职务,来到齐国的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拜著名的思想家荀子为师。
    荀子,名叫荀况,号卿。约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0年,享年84岁。
    荀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的学说以儒学为基础,兼采百家。在政治上,提出以礼制为主,法制为辅,主张王霸统一,儒法合流;在天人关系上,吸取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和儒家积极进取的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新观念,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乘时而动的创造精神。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二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
    稷下学宫是齐国为吸引人才,在国都临淄的西门外兴办的讲学场所,召集各国学者前往自由讲学。相当于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研究院,祭酒,即主持学宫的日常工作,相当于院长。荀子主持稷下讲坛长达20多年。
    与李斯同时向荀子求学的还有韩非。李斯究竟向荀子学什么呢,《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何为帝王之术?
    帝王之术,就是君主如何治理天下的办法。李斯不是君主,学这个有什么用?当然有用,他可以向君主进言献策,提供治国的谋略,以获得君主的赏识,进而受到提拔、重用。李斯学习用功,收效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史记》说他“学已成”,即完成了学业。
    应该指出的是,李斯以荀子为师,学到了荀子思想中的从政之道和帝王之术,为他以后从政打下坚实基础。与荀子不同的是,李斯对法家思想更有兴趣,有较深的理解,这为他后来帮助嬴政(后来的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政策奠定了基础。
    李斯学到了“帝王之术”,到哪里去施展才干呢?按说,李斯是楚国人,应该为楚国服务,但是他分析了天下形势,认为楚王(当时楚国当政者是考烈王)胸无大志,是不值得侍奉的,“度楚王不足事,”而东方的几个国家,如韩、赵、魏、燕、齐,国势都已衰落,这几个国家统一天下的希望不大,“无可为建功者,”当时只有秦国,蒸蒸日上,国势强盛,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于是李斯准备到秦国去。
    李斯将西行入秦,临行之前,他向老师荀子告别,说了一番话,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理想,他说:
    “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李斯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吞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身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贱,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所以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大悲哀莫过于贫穷。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困的环境之中,却还要非难社会、厌恶功名利禄,标谤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本愿。所以我就要到西方去游说秦王了。
    李斯的话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理想:
    第一,毫不掩饰地追求功名富贵,改变自己卑贱、贫穷的地位。否则就如同禽兽一样!
    第二,游说秦王,参与政治,帮助秦国统一天下。
    李斯的话也是对他“老鼠哲学”的生动注解。他把荣华富贵看得重于一切,高于一切,不能客观地、理智地看待社会地位和荣华富贵,甚至为实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这就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不祥的祸根,说不定什么时候,所谓的荣华富贵就会毁掉自身。
    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人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富贵和保持富贵是李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这种思想既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根源。
    荀子对李斯从政意愿和理想表白是什么态度?《史记》没有写,但据汉朝人桓宽编写的《盐铁论·毁学》记载,“李斯之相秦也,始皇任之,人臣无二,而荀卿为之不食,睹其罹不测之祸。” 
    意思是,当李斯做秦国的宰相时,秦始皇重用他,大臣中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然而荀卿却预见到李斯将要遭到不测之祸,因而替他担心,饭也吃不下去。荀子认为李斯此去会罹不测之祸。看来荀卿是了解这位这位趋炎附势、急功近利的学生的,并有一种不祥之兆。
    三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了秦国国都咸阳。这时,正赶上庄襄王嬴子楚(异人)病逝,秦王嬴政刚刚即位,(前246年,为秦王政元年。)嬴政当时13岁,由吕不韦辅政,秦国大权全掌握在吕不韦手中。吕不韦为召纳各国贤才,也效仿东方的四公子,养了许多士。李斯看到吕不韦在朝中权势很大,决定投到吕不韦门下,做了一名舍人。什么是舍人呢?舍人是战国时期高官显贵的侍从或亲信,类似宾客,而不是一种官员。汉代以后成为正式职官。但也有大臣养舍人的,如卫青就私养舍人百余人。(图片:咸阳位置图)
    李斯做舍人不久,吕不韦发现他很有才干,《史记》说“不韦贤之”,就是很赏识他。把他提拔为郎。所谓郎,是郎官的泛称,担任君主的侍从官,负责宿卫宫廷,虽是一个小官,但有接触国君的机会。
    有一次,吕不韦带着李斯觐见了嬴政,李斯感到是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便趁机向嬴政进献了他的“帝王之术”——纵论天下形势,指明强秦之路。《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李斯说的话。
    李斯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决心。从前秦穆公虽然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吞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当时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国运还没有衰落,所以春秋五霸崛起,以尊从周朝的名义,相互攻打。
    自从秦孝公以来,周朝开始衰落,函谷关以东地区化为六国,秦国乘胜攻伐他们,已经六代了。现如今诸侯害怕秦国,服从秦国,就如同郡县服从朝廷一样。”
    李斯还说:“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扫平诸侯就像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容易,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最好时机。倘若现在懈怠而不抓紧这件事情,等到诸侯再强盛起来,又订立合纵的盟约,虽然有黄帝一样的贤明,也不能吞并它们了。希望大王抓住时机,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
    李斯的话从秦穆公讲到秦孝公,又讲到眼下的秦王,分析问题有理有据,令嬴政心服口服。不过,此时嬴政还没有亲政,吕不韦把持秦国大权,所以,李斯的话实际是说给吕不韦听的。吕不韦很重视李斯的主张,认为李斯真是难得的人才,又任命他为长史,长史负责顾问参谋,是一个有实权的官。李斯从这时起开始进入政坛。
    李斯除了在宏观上规划秦统一天下的蓝图,还多次向秦王献计,提出削弱、瓦解六国的计谋。具体方法是:
    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这个计谋的意思是,秘密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游说诸侯国的权贵们,施反间之计,对掌权的人物能收买的,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用利剑把他们杀掉,使其君臣关系分崩离析,然后再挥兵直取,里应外合,让他们防不胜防、攻无力攻,将他们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人们常说,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在战争中,从内部瓦解敌人可以用较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胜利,避免杀人盈野,血流成河的恶战,减少人员损失。李斯的主张适应了秦灭六国战争的需要,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他的作战谋略指导下,一个著名的战例是秦破五国盟军的故事。
    公元前247年,秦军攻打魏国,魏军节节败退,在危急时刻,魏王想到了足智多谋的信陵君。信陵君10年前因窃符救赵得罪了魏王,不敢回国,住在赵国。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开始不答应,使者反复劝说,信陵君感到自己是魏国人,还应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重,他打消了顾虑,随使者回到魏国。魏王任命信陵君为上将军,主持抗秦战争。
    信陵君领命后,决定实行联合诸侯抗秦的策略,他派出使者向各国求援,说服各国君主联合抗秦。由于信陵君在各国威信很高,都愿意参加联军,于是赵、韩、魏、楚、燕五国联合起来。他们的联合说明秦的确对东方各国的威胁很大,各国都害怕秦国。对秦国而言,打败五国联军也确实不容易。结果一交战秦军被联军打得大败,退回函谷关。秦感到,想要破除东方抗秦力量,必须除掉联军的主谋信陵君。经过精心谋划,想出了一个计谋。什么计谋呢?
    就是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就如同当年在长平之战是挑拨廉颇与赵王的关系一样。吕不韦派人,带着大量财物到魏国活动,他们买通魏国有关人士,让他们散布信陵君的坏话,有人说:“魏公子在国外呆了十年,现在统帅魏国军队,魏国军队都成了魏公子的私家武装了。”
    还有人说:“魏公子不仅统帅魏国军队,这次还统帅五国军队,各诸侯都知道有魏国公子无忌,哪里知道有魏国的国王!”甚至还有人说:“如果魏公子趁此时机自立为王;各诸侯国都畏惧魏公子,一定会帮助他夺权的!”
    秦为了使这些谣言广为传播,多次派人去魏国活动,还假装问在秦国的魏国使者,魏无忌什么时候时当上魏王了?可喜可贺!
    魏王每天几乎都听到这样的话,起初不信,后来越传越多,越传风声越大,使得他也信以为真了。于是大怒,下令免去信陵君将军的职务。
    信陵君内心非常痛苦,有口难辩,他伤透了心,无意再找魏王申辩,也没有用行动取得魏王的信任。于是称病不朝,整日在家中与宾客彻夜饮酒,与妻妾厮混,花天酒地,自暴自弃,身体也搞坏了。前243年,在一次痛饮之后,醉酒身亡。
    秦国得到信陵君死去的消息,感到心腹之患已除,急忙派军队攻打魏国,拔二十城,并于前242年设置了东郡。东郡是秦国东面的一个郡,治所(地方长官办事的处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已包括了现在山东的一部分。秦国势力迅速向东方发展。
    秦国采用李斯的计谋,在运用军事手段打击六国的同时,辅之以挖心战略,如派人行贿、施离间计,人为制造内部混乱,果然奏效。李斯献策有功,受到秦王赏识,又任命李斯为客卿。客卿是战国的一种官职,级别为卿,客卿本身无具体执掌,爵位也是中等,但此官弹性很大,可以得到升迁。商鞅入秦初期也做过客卿。至此,李斯凭借自己的能力从当舍人开始已跳了三级台阶,从舍人开始,后为郎、长史、客卿,他的才能已为秦王和吕不韦知晓,为进一步施展才干、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  力谏逐客 陷害韩非

      
    李斯到秦国后,先在吕不韦门下做舍人,后在秦王政面前崭露头角,纵论天下大势,献计献策,显示了出众的才华,被任为客卿,成为谋臣。然而,一个突发事件,使他失去了信任,并被驱除出秦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东方各国看到秦国日益强大,都非常恐慌,为了保存自身,想尽办法拖住秦国,不让秦国出兵。韩国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派本国著名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表示愿意帮助秦国修建一条水渠,灌溉关中东部的土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既然郑国有意帮助秦国修建水利工程,秦国自然高兴,于是开工。然而秦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多,修了好几年,工程却进展缓慢。秦国终于察觉到韩国的目的,是想拖住秦国,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以达到其阻止或延缓秦国东征六国的目的,这叫“疲秦”之术。于是将郑国抓起来,要杀他。郑国见阴谋败露,反而很镇静,他不慌不忙,坦然地对秦王说: 

    “没错,臣开始是作为韩国的奸细而来到秦国的。但是这条水渠修成后将会对秦国有利。而对韩国只不过能拖延几年寿命而已,水渠修成后,可以为秦建万代之功。” 
    秦王感觉这话有理,决定不杀郑国,让他继续指挥把水渠修完。这条水渠被命名为郑国渠,——坏事变成了好事。 
    虽然这件事没有使秦受到伤害,但是秦对于外来的客卿却产生了戒心。秦国的王族和大臣趁机对秦王说:“从东方诸侯国来到秦做客卿的人,大都只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为目的,请求大王将外来到客卿一律驱除出秦国。”——这就是著名的逐客事件。这件事发生在秦王政十年。 

    导致秦王嬴政发布逐客令的原因,还有在他亲政的那一年,即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粉碎了嫪毐的叛乱,仲父吕不韦因与其母赵姬私通,又对叛乱态度暧昧,被嬴政免去了丞相的职务。由于嫪毐、吕不韦也是从东方来到秦国的(嫪毐来自赵国、吕不韦来自卫国),使秦对客卿没有好感。 

    逐客令颁布后,在来自各国的客卿、谋士中产生巨大的反响,有人愤懑,有人无可奈何,许多人只好整理行装,默默地离开秦国。李斯是楚国人,自然也在驱逐之列,他在离开秦国途中,经过反复思考,认为秦王逐客是不明智的举动,是因噎废食,极不利于秦国的发展。于是愤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议论文。文章犀利深刻、论辨雄健,富有气势。全文800多字,可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文章开门见山,直接指出逐客令是错误的。李斯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意思是: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李斯的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提出了中心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