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凡尔纳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潜③的《桃花源记》,前者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后者也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度。这一类幻想作品,大多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其中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不是自然天成,便是神仙创造,而非人类的智慧加劳动的产物。
①卢奇安(120…180)亦译琉善,古希腊雄辩家、讽刺家。
②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8…380?)雅典诗人,喜剧家。
③陶潜(356或372…376或427)即陶渊明,东晋大诗人。
文艺复兴时期,一批近代科学的先驱们,如群星灿烂,高挂九天,冲破了黑暗中世纪的云霾,特别是天文学家们彻底动摇了西方的神权统治的根基,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群星中第一颗最耀眼的巨星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④。他首先发难,提出“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这不仅是天文学史,而且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统治。继而,在欧洲的南疆意大利又升起一颗亮星,哲学家布鲁诺⑤大胆地提出,人有权享受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结果被教会活活烧死。他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体系。他的同胞伽利略①除了在物理学和力学方面的建树,如建立落体定律、物体惯性定律、抛物运动定律、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外,他还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重大成果的第一人,如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4个卫星、水星盈亏现象,有力地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后,中欧又一颗星出现,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②发现行星运行的椭圆形轨道,提出三定律③为牛顿的万有引力打下了基础。此外,其他众多科学家、发明家,如灿烂星群,交相辉映。古代东方亦然。中国的张衡④,比布鲁诺早1300多年,便提出了“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宇宙无限性理论,同时认识到行星运动的快慢与它同地球距离成正比,他又是正确理解月蚀成因的第一人,科学上的新发明、新发现,尤其是天文学的新成就,为幻想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④尼古莱·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始人。
⑤布鲁诺(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
①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天文学家。
②开普勒(1517…1630)德国天文学和物理学家。
③三定律:第一,行星轨道是椭圆,太阳在一个焦点上;第二,面积定律;第三,调和定律。
④张衡(78…135)东汉科学家、天文学家,河南南阳人。
明朝永乐年间,成祖实行开明政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编纂《永乐大典》,手工业和工业繁荣,出现了商业资本萌芽。1405年,郑和⑤奉旨率船队下西洋,开展海外贸易。首航率船62艘,船员和随员共27800余人。时间比哥伦布早近一个世纪,人员为300倍,船支多20倍。旗舰长130米(44。4丈),宽近50多米(18丈),可乘千人。此后又七下西洋,前后28年,过越南,经星洲,到苏门答腊、斯里兰卡、东非沿岸、红海口、伊斯兰圣地麦加,回航到印度。随员著有《瀛洲揽胜》、《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
⑤郑和(1371…1435)明宦官,航海家,云南昆阳人。
西欧诸国,随中世纪神权统治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各沿海国家竞相开发海外市场,海外探险、地理发现逐步形成热潮,最早有哥伦布①发现新大陆之说。哥伦布是意大利人,1476年移居葡萄牙,向葡王献策出使印度和中国,未果。1485年又移民西班牙,1492年携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书,率船3艘,船员87人,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又三次横渡,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中美洲和南美大陆沿岸,误认为到了印度,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沿用至今。此后,维斯普齐②、秦斯洛尔③、托恩等大批探险队从欧洲相继奔赴世界。这里特别强调,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④,1497年奉王命,经西非沿岸,过好望角,抵莫桑比克,又到印度,促进了欧亚两大洲的贸易发展,同时也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从事殖民地掠夺的开端。
①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
②维斯普齐(1451…1512)意大利航海家。
③秦斯洛尔(?…1566),英国航海家。
④达·伽马(约1469…1524)葡萄牙航海家。
随各国间交往濒繁,描写国外见闻的旅行记和探险记一类作品日益增多,也给幻想小说注入了活力。
幻想小说(非神魔小说),就是在乌托邦、科学尤其天文学新成果和地理发现这三个交汇点上应运而生。这一类作品,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新大西岛》可称为代表。此书出自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之手笔。1624年出版后,迄今仍有各种各样的大西岛的故事仍在流传。小说的情节简单,一艘客轮沉没了,旅客们登上了一个叫大西岛的岛屿(传说,大西洋中有大岛,叫犬西岛,岛上居民具有高度发达的文化科学水平,在公元前数千年,沉入大西洋底),首府索罗门是科学院,科学家们设计和创造出20—21世纪奇迹,人们乘火箭在太空遨游,穿行星际空间,乘潜艇深海观鱼,海底牧场培出各种名贵鱼类,不毛之地生长仙桃奇果……这一切人间奇迹,并不是人类经过失败和成功、痛苦和欢乐,通过艰苦劳动或牺牲所制造的成果;只是聪明的,非常聪明的智力游戏。尽管作者勾勒出的美景十分诱人,但是缺少生命力,虽然书中充满科学名词,可是没有科学实质。
以培根的《新大西岛》为代表的幻想小说家族,人丁兴旺,秉续绵长,又孳生出两个支脉,一是外星小说,二是人类未来的小说。这两种题材,不仅源远,而且流长,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今天,虽有起伏,大有发展之势。原因是,人类关心自身命运,同时也关切同在一个宇宙空间其他星体上高等智能动物。不明飞行物和外星人备受青睐。
前一种题材,作者可以恣意驰骋,随你找到一个条件合适的星体,表现那里的另一种智能动物创造出另一种奇迹。任你幻想,怎么离奇怎么杜撰,只要能吸引住读者。当然,这一类作品中也有好作品,给人以启迪,引发人的想像力。
关于人类未来的作品,那更加纷繁沓杂,有严肃的推演,有轻快的散文,有曲折的故事,还有令人生畏的“寓言”。作者可以一本正经地宣布人类在某年某月某日遭劫,地球将毁灭,人类将消亡,也可以描述人类的美好明天。自然,也有醒世恒言类的,告诫人类不能以自己的手消灭人类自身。
那时节,外星小说的代表作品名叫《在另一个世界》,或月亮国家和月亮帝国,该书1659年面世,一直流传至今,作者西拉诺·德·柏热拉克①,小说中的月球人身高6米,不能直立行走。平民用四肢摆动交换信息,贵族用音乐交流思想。进食,则赤身裸体吸食物的气味。打猎时,在火药中加入宰杀、褪毛、开膛、清洗、烧烤和添加作料的成分,杀之即可食之。月球人寿比南山,长命百岁;当他们命归西天时,他们至爱亲朋,将其遗体蒸食,视为最好的祭奠……。依我们看,书不仅没有科学气味,连幻想成分也少得可怜。这不过是一出喜剧,不,确切说是一出闹剧!如果从喻幻讽今的角度来看,柏热拉克的这部幻想小说,在当时或许还有一定意义。
①西拉诺·德·柏热拉克(1619…1655)法国作家。
至于说关于人类未来的幻想或预言小说,在难以数计的作品当中,以当年法国作家梅尔西爱②的《二四四○年》颇有代表性。如果说柏热拉克这位爱好恶作剧、快乐的喜剧家,嬉笑怒骂皆文章,在当年,借助幻想这种文学体裁,喻幻讽今,针砭时弊,那么梅尔西爱却是一本正经地预言未来,把法国和世界的大事列出一个时间表,非常严肃认真,可惜,缺乏想像力,没有魅力,不像预言,倒像一本流水账!此书1771年出版。几乎每年重印一次,连续重版25次以上。书中说,小说主人在沉睡700年后,大梦醒来见到的新世界,从今天看来倒是惊人的准确,但是显得作者懦怯又缺乏远见,更谈不上预见。因为作者所预测的事实在他1814年过世之前就成为现实或初露倪端,最迟者也不出19世纪。书中说的日本门户开放,是1854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和意大利统一,同在1861年,何须空待700春秋!
②路易·梅尔西爱(1740…1814)法国作家。
科学,为幻想小说提供理论依据,但科学与幻想结合,要在18—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成为现实。然而,即使生活在同一时代,儒勒·凡尔纳的戏剧引路人大仲马的新小说《月球旅行》中连一点科学气息也见不到。且不说爱伦·坡的幻想小说,其中科学只作为他幻想的陪衬,因为他本来对现代科学抱有怀疑态度;最令人不解的是,英国作家威尔斯①,作为生物学家,他的小说(包括他前期科幻小说《时间机器》、《隐身人》),幻想成分多于科学成分;更勿须回顾两个世纪前,天文学家开普勒的幻想小说《梦》中也难见科学的踪影。
①乔治·威尔斯(1866…1946)英国作家。
我们简要地回顾幻想小说的产生和发展的沿革,不难看出,儒勒·凡尔纳在这一领域所达到的高度,像一座丰碑屹立在文学史上,他从三流剧作家一跃而上科学幻想这一新体裁文学的巅峰,不觉得头晕目眩么?
随着儒勒·凡尔纳的成功,他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与埃歇尔签订合同,使他的收入有了保障。在1863年9月,凡尔纳一家迁入巴黎郊外的奥特区拉封丹街39号。这个不大的独立住宅,肃雅清静,便于写作。前此,凡尔纳一家数次迁徙,先后住过圣马丁街、蒙马特尔林阴道、红十字路口、苏尔尼埃小巷、马让塔林阴道。①
①让·儒勒·凡尔纳《凡尔纳传》。
这一年,即1864年,儒勒·凡尔纳的又一海洋探险的新小说《海特拉斯船长历险记》面世了,刊登在儒勒·埃歇尔的新办杂志《教育与娱乐》1864年3月10日的创刊号上。新作无疑比第一部小说《在气球上的五星期》,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说费尔久逊博士是一个虚构人物的话,那么海德拉斯船长的原型,则实有其人。
英国的航海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1788—1847),是个狂热的探险家,以对下属严厉闻名,热衷征服西北航道达到疯狂的程度,不畏艰难,不惧险阻,出生入死,视死如归。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喜爱上了探险这一行当,32岁当了船长,33岁又统领一支西北通道的探险队,此后又进入加拿大北部荒凉地区。最后一次探险是1845年,此时年已57岁,率领黄泉号和恐怖号从英国利物浦出发,一去杳无音讯,生死不明。十几年来,这位勇敢的探险家的失踪,一直牵动世人的心,在此期间,许多国家派出探险队,相继进入西北航道,寻找富兰克林的下落,直到1859年,由麦克·克林托克的探险队才带回富兰克林船长和全体船员138人全军覆没的确实证据。据称,富兰克林率领的探险队,由于被流冰夹住,只得在极地越冬,全体人员因天寒地冻,无以充饥,相继殒命,无一幸免。又据称,英国海军部订购的罐头食品,内装腐肉、沙子、锯末……②
②见《儒勒·凡尔纳的三种生活》。
凡尔纳的新小说《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探险的目的地,已不是西北航道,而是北极。因为1859年找到富兰克林和他的船员的遗骸之后,世人的注意焦点移向北极。
凡尔纳塑造哈特拉斯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是以富兰克林为原型的,二者一样对船员要求十分严格而闻名,对探险事业一样地执着,一样地狂热,一样地英勇果敢……原来作家安排哈特拉斯和富兰克林一样的结局,葬身北极。只是出版商埃歇尔一再干预,才安排哈特拉斯返回英国,进了疯人院……。但是,作者塑造哈特拉斯形象,又不局限于富兰克林的这一个原型,而是概括众多极地探险家的诸特征而创造出一个极地探险家的典型,因而它更富有魅力。
小说开头笼罩着神秘的气氛;一支神秘的探险队悄悄地从英国利物浦启碇了,不事张扬地驶向北方。到了大海上才宣布,船长是妇孺皆知的哈特拉斯,目标是北极。哈特拉斯,据说是北极一座火山的名字。
英国和荷兰在北极探险方面历史较长,并走在其他各国前面。19世纪初,英国海军率先试航西北航道。1829—1835年间,约翰·罗斯首先发现“北极磁”,1835年又发表了《二探西北航道》。1853—1855年美国人凯恩试图进入“不冻海”区域。1861年海恩提出北极有片“不冻海”的理论。
凡尔纳对北极探险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并充分运用各种极地理论、假说和设想。同时,他不仅准备充分,而且写作十分投入。他曾说过:“我深入主题之中”,踩着书中主人公的脚步走,“到了纬度80°地区,气温零下40℃,我一写作就患感冒,而现在正是夏季。”
儒勒·凡尔纳不间断收集北极新发现的资料和有关北极的理论学说,并且善于跟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他创造出一种在北极的严酷条件下,小说主人公不畏艰险、奋然进取的怆凉悲壮的气氛。用书商儒勒·埃歇尔的话来说,这是凡尔纳的“纵深感觉”。作者大量采用真实准确的细节描写,探险队一路风险一路关隘,一环扣一环,通过雷根海峡、贝罗特海峡、富兰克林海峡、克林托克海峡、彭尼海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一个海峡都是一道鬼门关,而每一关口又各不相同,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紧张得没有喘息机会。勿怪乎,有一位叫夏尔科的法国航海家,盛赞《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是一部“最出色的航海日志”,而且还准确地确定了45年后北极考察队出发地点。
《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作者为我们塑造几位性格各异的但同样可敬可亲的人物形象,水手长詹逊忠于职守、诚实可爱;科学家克劳博尼的谦虚质朴、为科学献身精神使读者动情;哈特拉斯,这位北极探险的狂热鼓吹者和实践者,最后成为自身狂热精神的“牺牲品”,令我们扼腕叹息!
一部好的科学小说,要有一个或几个正直、善良、顽强进取,代表先进思想并为真理献身,个性突出的主人公,作者把他或他们置于未知的环境中,依靠小说人物的聪明才智、艰苦劳动乃至牺牲,经过种种磨难,克服困难,逐步成为读者心目中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先驱。在这种未知世界里面,要有真实的细节、有矛盾、有斗争,更要有科学的预见和幻想(而不是随便其他“幻想”)的烘托,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心甘情愿地跟着主人公走。为其成功喜悦,为其失败惋惜,为其安危悬心。从这个角度看,《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无疑是成功的。
凡尔纳在写作《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的同时,又开始探索一个纯幻想领域,即深入地球内部作一次幻想中的旅行。书名则俗而又俗,而内容则有科学根据,风格独特。如果说《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像在准确得像一部“最出色的航海日记”的环境中幻想,那么《地心游记》则是在幻想环境条件下任你正确运用科学。
1863—1864年间,儒勒·凡尔纳结识一位名叫查理士·塞特恩…克莱·德维尔的地质学家,他是一位性格暴烈、风风火火的火山狂。这位身材不高、单薄却硬朗的学者,一讲起火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不仅讲述种种不同的火山喷发现象,还讲解火山喷发原理。他多年来一直从事火山研究,多次到过特纳里夫和斯特隆博利火山,还到过安的列斯群岛火山。他还对冰岛和意大利的地质地貌情况所知甚多,因为这两个国家是火山多发区。
当年,有关地球成因的争论方兴未艾。地球水成论者认为,水为五行之首,是整个自然界生存的基础,因而地核内存储大量的水。火成论者认为,火是自然力,当然应居自然之首,地球里面为熊熊大火。从现代科学观点,他们各执一端,由地质学的水成岩演化为水成论,从火成岩演化为火成论。而查理士·塞特恩…克莱·德维尔独辟蹊径,提出冷却地球的理论,这是一个狂妄的设想,而凡尔纳采纳这个设想也要冒很大风险。
凡尔纳的《地心游记》的立论基点还采纳了美国人约翰·克利夫特·西姆斯于1818年提出的地球空心的假说。西姆斯大胆地假设,地壳空心内有5个同心球体,各球体运行于地球数千公里直径的两极开口间。1838年,在西姆斯的鼓吹下,由美国国会赞助派出一只探险队开赴南极。
1820年,有一个叫西姆恩的人,也可能是西姆斯本人,写了一本小说,名叫《西姆佐尼亚》。也执地球空心观点,到地球内部作一次旅行。另外,爱伦·坡的长篇小说《阿瑟·戈登·皮姆纪事》,也是同一理论假说的派生产物,不过幻想成分多一些而已。①
①见科斯特洛《凡尔纳传》91页。
爱伦·坡和西姆斯紧紧盯着南极,而凡尔纳却专注北极。这可能由于当年世人特别瞩目北极探险有关,也可能是凡尔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凡尔纳对地球水成论和地球火成论的争论、对拉普拉斯②关于太阳和太阳系行星是由一个巨大气团分化而成的假说、对于西姆斯的地球空心假说及其探险队的行踪,了如指掌,特别欣赏爱伦·坡那部长篇小说。
②拉普拉斯(1749…1827)法国天文学家、物理和数学家。
前此,有关地心旅行的小说为数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是丹麦诗人路易·霍尔堡(1684—1754)的《地下游记》讲地下发现树人,行动迟缓,办事拖沓,而18世纪英国作家布里维·李顿《未来种族》深居地下,高度文明,廉洁清正,一旦出现地面则扫除世上统治者一切弊端。他们都是借题发挥,喻“地”讽今,鞭笞当时的社会的丑陋。
实际上,凡尔纳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19世纪的先进思想和最新的科学发明发现,他未必相信西姆斯的地球空心假说,那里有若干卫星在运行,并且栖息着地球上早已绝迹的古生物群,又岂能相信从冰岛的特纳里夫火山口下去,在地心里悠哉悠哉游览一番史前种种奇迹,在西西里岛的斯特隆博利火山爆发时走出来。但冷却地球假说、地球空心假说,只不过是他用来恢复地球远古历史使读者目睹地下奇异世界的一种手段罢了。
小说描写丹麦教授黎丁布洛克和他的侄儿阿列克基从哥本哈根来到冰岛旅行,寻找进入地球内部入口。小说开始,教授在一本旧文献中发现一份密码,阿列克塞无意间把它破译出来:“从斯奈夫·约夫旧火山口下去,7月份以前斯加丹里斯山峰的影子会落在这个火山口上,勇敢的探索者,你可以由此抵达地心。我已达到了。”署名:阿恩·萨克奴姗。于是,黎丁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儿阿列克塞和冰岛向导汉斯三人沿着当年萨克奴姗的路线的通道进入了地心。
凡尔纳把这部小说写成一部地质学的史诗。在当时宗教界看来,凡是对《创世纪》表示怀疑的地质发现,都是十恶不赦的。查理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1833)、达尔文《物种起源》(1857)后,关于古地质学和古人类的争论,已到了最后关头。正像一位宗教权威人士所说:“要么你站在类人猿一边,要么你站在天使一边。”凡尔纳站在类人猿一边。①
①见彼得·科斯特洛《凡尔纳传》92…93页。
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要数阿列克塞的那个梦境了。作家借助这个梦境,几乎历数了地球上的生物演变史。即使在今天,这个梦也是一种十分漂亮的地球生物演变史的幻想,那么在1863年,就十分惊人了。书中曾出现一个酷似人的巨大动物驱赶猛犸象的幻想。如果这个动物是类人猿的话,那就令人目瞪口呆了,因为直到本世纪初,才有类人猿或雪人的巨齿的发现。
在凡尔纳构思、写作《地心游记》的同时,法国女作家乔治·桑也写一部关于地心游记的书,名叫《劳拉》。凡尔纳1863年开笔,1864年8月1日交付印刷;乔治·桑也是1863年开始写作,1864年修改校样。从时间上看,两部作品同期写作,相互不了解。如果说中间寻找联系,恐怕只有埃歇尔这条线索了。出版商与乔治·桑极为密切,与凡尔纳的友谊也建立起来。不过,同一题材,由于作者的素质不同,结果也各异。姑且不说乔治·桑的《劳拉》有人称之为伪科学幻想小说,时至今日,《地心游记》仍可作为许多人的青少年时代的回忆保留在记忆中,但《劳拉》早已被人忘诸脑后。
大约10年以后,凡尔纳收到一张传唤书,有一位叫德尔马斯(自称蓬热斯特)指控凡尔纳写作《地心游记》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