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歇尔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迪尔在华盛顿同多数人都相处得很好,他与马歇尔的关系最为亲密。他沉着、聪敏、具有广泛的军事知识,给马歇尔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快就成为马歇尔的几个知己之一。在战争期间,他们建立起来的联系如此密切和真诚,以致彼此对各自国家和军队最核心的机密也不保密,相信这样做会有利于战时美、英两国的精诚合作。
陆军部长史汀生与马歇尔的关系一向很好。在史汀生看来,马歇尔的生日,既是一位将军和朋友的生日,也是他个人的喜日。当他举杯为马歇尔将军敬酒时,他提到这个除夕之夜标志着盟国战争前途的一个转折点。
确实有一些成绩值得庆祝。美国已在珊瑚岛和中途岛海战中遏制了日本人在太平洋的进攻,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扭转了抗击纳粹的局势;在北非战场,美国军队和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击退了纳粹的杰出指挥官隆美尔指挥下的德国非洲军团;马歇尔在美国参战后的一年时间里,把美国陆军的兵力几乎翻了一番(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为540万人,即73个现役师和167个战斗飞行大队)。此外,他们终于看到了纳粹战争机器在卡萨布兰卡至突尼斯一线停止了运转。
但是,十天之后,马歇尔碰到了麻烦事,他显得心事重重。当美、英首脑在卡萨布兰卡坐下来讨论未来作战计划时,英国将军们把马歇尔最得意的登陆计划数落了一番,而且抛在了一边。毫无疑问,有人把他精心准备出来的全部计划的细节,即1943年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作战方案,详细地泄露给了英国人。
魏德迈心里明白是参谋长的那位密友迪尔爵士“把马歇尔给出卖了。”会后,他给马歇尔将军写了一份备忘录,提醒参谋长以后要提高警惕。马歇尔牢记了这次教训,类似的事件以后再也没有发生。但此后,他同迪尔的关系非但没有疏远,反而更加密切。不过从那以后,这两位密友在交谈国家机密时,都严格遵守诺言以及等价交换的原则。
英国人的计划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占了上风,但那是丘吉尔和他的军事首脑最后一次左右盟国会议。他们似乎料到,美国人将在下次会议上准备得更好,所以,就竭力争取在这次会议上争取主动,多取得一些成果。
6。 家事与国事
马歇尔对妻子凯瑟琳一往情深是没人怀疑的,但有时他也让她感到难以忍受。马歇尔深爱他的教女罗斯,在他心目中,罗斯是同他前妻莉莉联系在一起的,每当罗斯到家里来看望他们,马歇尔总不免把凯瑟琳叫做“莉莉。”一天,罗斯对这件事再也忍不住了。
“上校,”她说,“您是个了不起的军官,但您在对待女人问题上却是个十足的傻瓜。请您别再叫凯瑟琳‘莉莉’了,好吗?”
马歇尔不禁一愣,随后笑着说,凯瑟琳不是计较那种小事的人,她会谅解他的。
“也许吧,”罗斯说,“她当然会谅解,但不等于说她喜欢这样。”
马歇尔郑重其事地保证今后一定记住,但他从来没有记住过。没有证据表明,凯瑟琳曾向丈夫提起过这件事。凯瑟琳了解军人职业,从她嫁给他那天起,她就知道马歇尔同其他职业军人一样是把事业看成高于一切的人。他如今是陆军参谋长,一天24小时都全神贯注于组织和指挥军队打赢这场战争。看到他整天忙忙碌碌,她总想多给丈夫一些帮助,却不知能帮些什么。有些人羡慕马歇尔,因为他在首都华盛顿工作,晚上经常可以回家同妻子在一起,周末也可以同家人共同娱乐,而数百万美国官兵此刻却在世界各地服役,与妻儿天各一方。但凯瑟琳非常清楚,她丈夫也十分羡慕他们,焦急地盼望有朝一日能离开华盛顿,奔赴海外,参加战斗。马歇尔并没有对妻子隐瞒这一点。凯瑟琳知道,盟军在欧洲登陆的时刻即将来临,她丈夫希望能亲临战场,指挥千军万马。
凯瑟琳深爱自己的三个孩子,并为他们的前途而操心,但她从来不敢让丈夫利用职务之便为孩子们谋方便。这倒不是因为马歇尔对子女们不好,而是她深知乔治不是那种公私兼顾之人。马歇尔一直希望能有自己的孩子,但此时他已不再指望要孩子,不过他的继女罗斯,以及凯瑟琳的两个儿子克里夫顿、艾伦和女儿莫莉使他得到了幸福的补偿。马歇尔与凯瑟琳结婚后,一直都很喜爱这三个孩子,尤其是小儿子艾伦。
他们结婚时,艾伦刚满10岁。他与小儿子之间建立起来的亲密程度是他与克里夫顿之间从未达到的。马歇尔对艾伦所做的事都极感兴趣,并教他如何妥善利用时间。当艾伦对玛格丽特·谢登小姐产生兴趣并开始谈论结婚时,他很高兴。1940年6月,这是马歇尔工作最繁忙的一段日子,但他还是设法挤出时间参加了艾伦与玛格丽特的婚礼。年轻夫妇的头几封信使他感到高兴,7月中他给小儿子的一封回信,流露出作父亲的自豪感和作家长的豪爽:
关于你料理家务的初步介绍,使你妈妈很激动。我猜想到目前为止,你们还不至于为洗澡间里的牙膏、地板上的衬衣以及在家里其他一些随随便便的作法而吵架吧。如果你们能不被令人讨厌的表面现象所激怒,那么剩下的一些调整就轻而易举了。
现在,艾伦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仍志愿参军到装甲部队,作为列兵被送往诺克斯堡训练学校受训。尽管凯瑟琳很关注儿子的前程,但她无能为力,只能靠儿子自己去奋斗。艾伦在诺克斯堡训练中心表现不错。在他即将得到军官委任时,训练中心主任写信问他的继父是否愿意参加这位年轻人的毕业典礼。此事遭到马歇尔的断然拒绝,参谋长在复信中说:
“说实在的,我非常希望艾伦能在学校完成训练而不暴露他的身份,我现在请您设法不要让他的毕业之事涉及他与我的关系。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我的继子。这一事实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靠他自己努力所赢得的荣誉,这件事公之于众使我深感不安。”
当艾伦被任命为装甲兵少尉并将开赴北非时,马歇尔亲自召集全家,为小儿子饯行。这位年轻少尉一到战区,参谋长就向为数不多的几个知道他们关系的人交待清楚,不要给他特殊照顾,任何高级司令官若要提拔他,都要认真考察他的考绩报告。
凯瑟琳抱怨说,这对她儿子不公平。她恳请道:“至少不应因他是亲属而整他呀。”马歇尔承认情况是这样,但坚持认为这涉及一个比艾伦的发展前途更重要的原则问题,绝不能让人说参谋长为他的儿子捞取好处,宁可让艾伦多吃点苦,也不要招惹流言蜚语。
结果,艾伦少尉没有留在指挥机关,而是被安排到前线部队。他参加了北非登陆作战和西西里进攻战,后来调到一支新西兰部队,在意大利蒙特卡西诺山谷浴血奋战,这使他比大多数同级军官经受了更多战火的考验。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对我来说跟谁在一起打仗都无所谓,只要像那些家伙说的,能够‘上场’就行。”
马歇尔在去参加一次晚宴之前给艾伦回信说:“我真想你能同我一起去赴宴,……你比我去赴宴更能享受口福,也会取得更佳效果。”他最后写道:“再说,你还年轻,我真想变成年轻人去泥里摸爬滚打,而不愿像现在这样,一把年纪坐在办公椅上度日。不过,我过去的许多时光好像是在野外度过的,在泥地里跋涉的经历就更不用提了。祝你好运,愿上帝保佑你。”
艾伦在1943年初以前运气一直不错,可就在5月29日那天,灾难降临了。当时,他驾驶着先头坦克向罗马北部阿尔班丘陵搜索前进,就在他停车揭开坦克顶盖,把望远镜举到眼边观察地形时,从附近一所由残存德军扼守的建筑物里射来的子弹射穿了他的头部,他当场身亡。
凯瑟琳为失去爱子悲痛万分。马歇尔也为他心爱的继子阵亡备感痛心。在华盛顿的追思礼拜上,当他面对着艾伦年轻的寡妻玛格丽特和失去父亲的孩子时,他多年来第一次几乎失声痛哭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马歇尔也许会动心来为大儿子克里夫顿的前程稍事活动,而此时克里夫顿也正有求于他的继父。克里夫顿的脚有病,曾做过几次手术,尽管这样,他也志愿参军,勉强通过体检,并被送到新兵训练营和预备军官学校受训,随后被任命为驻守弗吉尼亚的一个高炮团的军官。几个月后,他感到工作枯燥乏味,渴望像弟弟一样出国参加战斗。他开始不断给母亲写信和打电话,央求她对“上校”施加影响,安排他出国参战。
凯瑟琳告诉克里夫顿,她不可能过问这件事。她与丈夫有一条严格的规矩: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干涉丈夫的军务,特别是涉及有关子女之事。于是,克里夫顿向母亲建议,可以不让继父知道,只用参谋长夫人的名义,把他的名字报给陆军部人事行政部,安排他出国服役。凯瑟琳用坚定的口气回答儿子说:“不行!”
有一件事她没有告诉儿子。她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过马歇尔夫人的名义,已经有过一次沉痛的教训。那一次不是为了儿子,而是为了她丈夫心爱的狗。有一次,马歇尔因公外出,他的爱犬“弗利特”再一次走失了。凯瑟琳找遍了大街小巷,还是哪儿都不见它的踪影。正在急得不知所措时,电话铃响了。海军部一个守夜人来电话告诉她,他找到了她的狗,狗的颈圈上还有名字和号码。凯瑟琳喜出望外,准备马上带上钱去领狗。
那人说他不要钱,只希望她利用将军的影响替他在海军里找个好差事。她表示不行,说她根本不可能那么去做。那人威胁她还想不想领回她的狗。她知道乔治过几个小时就要回家,为了能尽快把“弗利特”领回来,她只好答应说,她愿意为此写一封推荐信,信将由通信员送给他,一手交狗,一手交信。
当天晚饭后,凯瑟琳对丈夫说起了这件事。马歇尔听后大发雷霆,说她根本不该做那种事。作为他的妻子,即使是被敲诈勒索,滥用他的职权去那样做也是不能容忍的。他宁愿不要这只狗也不能那么干。他的脾气如此之大,凯瑟琳哭了。于是,他缓和下来并走过去安慰她。但不一会儿,她刚擦干眼泪,他又提起这件事,似乎还在生气,“你到底为那人写了什么样的信?那人指望在海军里换个什么样的差事呢?”马歇尔问道。
“我想你总会问起这一点的,”凯瑟琳说,“我留了份底稿呢。”她走到写字台旁,取出一张纸递给他。马歇尔读了上面的两行字:
致美国海军有关人士:
持此信者善于捕狗。
凯瑟琳·T·马歇尔
马歇尔沉默了片刻,然后大笑起来。
自此以后,即使为了儿子,凯瑟琳也不愿再干这种事了。她告诉克里夫顿,他得自己想办法。时隔不久,马歇尔从助手弗兰克·麦卡锡那里得知克里夫顿希望到海外参战的想法。麦卡锡认为,没有任何理由不让克里夫顿去海外作战。在得到参谋长同意后,他为克里夫顿作了安排,把他调到北非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下的一支高炮部队。
遵照马歇尔将军的指示,麦卡锡在为克里夫顿作调动安排时还特别嘱咐,除了艾森豪威尔司令部经手此事的人外,不要让其他任何人知道克里夫顿是谁,也不要告诉他是谁为他作了调动安排。但马歇尔对继子调动一事仍放心不下。当他听说克里夫顿被安排在阿尔及尔最高司令部直属的一个炮兵营工作时,便亲自给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将军发电报说:“我不想让我的继子在最高司令部任职。我曾经让麦卡锡想尽一切办法避免把他同我的关系泄露出去,以免使别人为难。”
史密斯回电说:“……我将按照将军的指示办理。”结果,克里夫顿被调到更接近突尼斯前线的炮兵旅任职。后来,他在参加防空战中表现得不错。
随后又出了麻烦事,至少在马歇尔看来是这样。克里夫顿给继父写了一封长信,他在信中写道:
我还想求您另外一件事,斯特耶将军和丘吉尔上校两人(都是陆军医学专家)检查了我的脚病,告诉我还得做手术和植皮,……从一切迹象看,这个旅部在几周内就要撤消,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在旅部撤消前回美国做手术,以免在这里闲呆几个月,然后再在国内医院里躺上几个月。我只希望您同意我这么办,我自己可以把一切安排妥当,毋需您亲自过问。我的手术做完之后,如果太平洋战争还在进行,我将设法随高炮部队到那里……
马歇尔看完信勃然大怒。在他看来他最担心的事得到了证实,他的继子是在拉关系把自己调离北非战场。尽管他喜欢他的继子,但他绝不能让这种事听之任之。他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写给阿尔及利亚盟军司令部军医局副局长斯特耶将军。他概述了克里夫顿的来信内容后写道:
我对此事万分不安,尤其是信中最后一句:“我自己可以把一切安排妥当,毋需您亲自过问。”因为在我看来,要么是你们军医们认为他有必要回国治疗,要么是他凭借这一事实,靠我的某种影响要求回国。把克里夫顿调到地中海战区,担任非战斗勤务,是我作的一次破例安排。他当初急于出国作战,他在那里工作还不到一年时间……
我不给张三李四办的事,也绝不给他办。鉴于他已同你们谈过此事,所以我不揣冒昧,径直向你们表明我的态度。成千上万的军官已经在海外服役两年以上,其中有些人多次患上疟疾,急于回国,有几起为了把他们弄回国,给国家造成了很大压力的事件。我决不能为自家的亲人开后门。您对此事有何意见,请电告……
马歇尔接到斯特耶将军的复信后,给克里夫顿写信说:
我现在给你写信,谈谈你回国手术一事。你说,如果我不反对,你就能在那边安排妥当。这就实在使我非常之为难了。因为,如果你的病需要手术,他们毋需考虑我的面子,就会送你回国。然而,他们并没有让你动手术,这说明你无此必要。但是,为了确保你能得到公正的待遇,我同斯特耶将军取得了联系,他复电说:只要轻度的长期残疾不致加重,任何人都没有理由通过医务系统或其他特殊渠道后送。
你必须明白,现有数以千计的人正在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争取回国,其中大多数人都已在海外服役两年以上,要不是靠你同我的关系,不能设想凭你自己的推荐就能回国。你在给我的前一两封信和给你母亲的信中已经提到这件事。我对此至今未作表态,因为你提出来的事使人为难。
过去你提出到地中海战区是你要求去的,我们作了必要的安排,只是为了使你不受非战斗勤务类别的影响,而你在那里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望你不要向斯特耶将军再提此事,因为这同样使他为难。如果你的脚恶化,那就去找医生,请他作出决定。
克里夫顿就这样给卡住了。如果他是一个没有上层关系的普通军官,可能早已设法找路子把自己弄回国了。继父的训斥制住了他,他甚至不敢利用熟人关系找门路回国,惟恐激怒了继父而使母亲难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才回到美国,住进一家医院动手术。
在处理公私关系方面,马歇尔不仅对亲属特别严厉,而且也同样要求他的部属和高级军官身体力行。谁要是想拉关系走后门,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必将自找苦吃。
罗纳德·里根总统可能一直还不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当时陆军部麦卡锡少校写给里根的一封信,里根差点丢掉陆军航空兵军官的资格。麦卡锡曾经在好莱坞做过事,他到马歇尔手下工作后,仍随时留心电影界的消息。1942年4月,他看到有关里根的一条消息后,马上通过好莱坞华纳兄弟影片公司转给里根一封信:
亲爱的罗尼:
我刚从报上看到你将于4月19日参加陆军,不知你是作为预备军官,还是作为士兵参军。
虽然自从1938年夏天(当时我在好莱坞为影片《新同学老弟》做技术顾问)以后再没有见到你,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当时同你的愉快交往。我认为,如果你作为士兵入伍,你一定要在三个月后千方百计争取进入预备军官学校获得委任。为此,如果你认为有必要让我来当你的举荐人的话,希望不要客气。我觉得没有其他人比你更值得我来推荐的了。
请代向简·怀曼问候,我仍认为她是好莱坞最有魅力的姑娘。如能见到韦恩·莫里斯、杰夫·林恩、约翰·佩恩、鲍勃·洛德和卡罗尔·萨克斯时,也请代为致意。
真诚的
参谋长助理秘书
弗兰克·麦卡锡少校
于参谋部
马歇尔在翻阅档案时看到了这封信,顿时大发雷霆。他狠狠训斥麦卡锡,竟敢利用职权照顾好莱坞朋友,他还打算同里根的训练基地司令官联系,嘱咐他们不管里根多么符合条件,也不要让他进预备军官学校。麦卡锡尽力说服参谋长,这样做对里根极不公平,因为他并没有央求我写这封信。后来这位未来的美国总统还是当上了军官,殊不知他差一点就不得不以普通一兵的身份熬过这场战争。
马歇尔有时对违纪的将军也极为严厉。他的作风严肃,但不过分拘谨。他知道有些军官在工余时间经常酗酒或追求女色,他对此并不求全责备,只要求他们谨慎从事,不致引起非论或造成丑闻。但在他们招惹了是非之后,他便对他们不客气了。有一次,他听说驻开罗的美军中东航空队司令刘易斯·H·布里尔顿将军公然目无法纪,便派一信使把一封
“机密亲启”信件送往中东。信的措辞尖锐,直截了当:
亲爱的布里尔顿:
我从官方和非官方听到一些消息,说你同你的女秘书的关系在印度和埃及成了笑料和有损声誉的话题。本来我无意过问军官与军事任务无关的私人生活。然而,你身为地位显要的海外战区司令官,要求你在私生活上绝不能引起有损于美国陆军威信的非议。我要明确指出,你在这方面的任何缺陷都会使我对你的指挥效能失去信心。
我希望你把你的女秘书辞掉,如果可行,就让她回到她的永久居住地去。你要禁止你的部下因公外出时带女秘书同行。执行这些指示的情况,请尽快用机密亲启件送我。
布里尔顿赶快把他的女秘书送回美国,真诚地保证今后一定奉公守法。之后不到一年,马歇尔当众表扬了他在中东战区指挥空战的工作,从没有因为他在私生活上的过失而私下指责他。
7。 夙愿难遂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终于开始出现转折。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一线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并开始组织大规模反攻;美、英联军已在非洲全境打垮了不可一世的德国将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现在隆美尔已经回国向希特勒解释战败的原因;盟军在意大利登陆后,沿着半岛向罗马挺进,在纳粹控制下的欧洲取得了一个立足点;尽管日本人仍占据着中国大部和东南亚大片地区,但中国组织起来的有效的人民战争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坚决抵抗,使日本人的形势每况愈下,日本国力已出现严重衰败的迹象。
马歇尔曾希望在1942年开始反攻,因后勤问题未能实现。后来又计划在1943年夏季在法国登陆,又因英国人坚决反对成了泡影。而现在已经到了1944年前夕,马歇尔和他的计划人员决心在1944年内渡过英吉利海峡同敌人大战一场,最后发起一场一举消灭纳粹的战略决战。
早在1942年,美、英两国首脑开始商议未来作战大计的同时,就在考虑未来盟军最高统帅的人选问题,并初步达成协议:盟军最高统帅将由一位英国军官担任。假如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反攻行动按照马歇尔的计划于1942年或1943年进行的话,盟军最高统帅可能是英国人,而不是美国人。而现在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了,由于马歇尔将军的远见卓识和组织才能,已经培育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大军,美国在盟军中的兵力和物资都大大超过了英国。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别无选择,只能同意罗斯福的合理主张,即由一位美国将军来指挥盟军。
在两国首脑一致同意由美国人出任盟军统帅后,又过了18个月罗斯福总统才提名。在此期间,丘吉尔首相建议由马歇尔将军出任盟军最高统帅,并几次催促罗斯福总统尽早做出决定。1943年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问罗斯福:“谁将指挥‘霸王行动’?”总统回答说还没有定下来。斯大林表示他赞成由马歇尔将军担任这一职务。
英国人对马歇尔很信任,也很尊敬。他们认为,马歇尔将军虽然忠于美国,但在危急时刻,他能够为盟国利益作出努力和牺牲。
一年前,英国控制下的埃及和苏伊士运河受到德军的严重威胁,迫切需要物资援助。当时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