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滚滚而来的高薪,他们无所适从。只有一掷千金,拼命挥霍。贝肯鲍尔在非常年轻的时候也犯过此类错误,不停地更换跑车,等他年纪大了,才幡然悔悟。而现在欧洲年轻队员,身边都有代理人指导,懂得怎样用赚了的钱去购买股票和投资企业。中国球员们很多还是豪华酒楼的幼稚消费者,经常是三五成群到大饭店痛饮。某队几位大牌球星一起外出吃饭,由一位前国脚请客,他揣上3000元,没想到随行同伴立刻嘲笑他小气,他一气之下又抓起一把百元大销,一次请客就有六、七千元之多。
这种高薪状况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甚至有一天会拖跨整个中国的足球事业。
面对足球运动员的高薪问题,中国足协和部分足球俱乐部也采取了相应的态度。
有些俱乐部为支付球员的高薪苦不堪言。但是在国内踢对者少、俱乐部多的情况下,队员是〃大爷〃。
每年的海埂春训,不仅是体能测试的鬼门关也是俱乐部的鬼门关。各队队员之间非常熟悉,有时推开门,就会发现好几个队员在聊天儿,内容自然少不了收入这一主题。常有教练庆幸:幸亏咱们的队员都签了,否则在这种队员们东拉西扯的情况下,咱们水平高的队员非被别人拉走不可。也有的教练说:就凭这个,海埂集训也不应该搞下去了。这说明队员之相互攀比的坏习气给俱乐部的经营加大了困难。
这边话音未落,那边就真出事了。1995年3月2日,沈阳华晨队的队员罢练。
队员说在与俱乐部签约之时,俱乐部承诺,工资待遇达到甲级B组中上游水平。于是球员一一欣然签了字。但到了海埂与其他队员一接触,就对其他队员的工资待遇有了数。对照自己时发现自己的工资仅比天津二队略高,排在倒数第二位。队员们自我感觉受骗了,便联合找到主教练,要求增加工资。主教练无法,只好一边安抚,一边与俱乐部方面联系。
这样,4月2日和4月3日就出现了13名队员罢练的情况。其它俱乐部看在眼里,怎能不怕在心里。
中国足协早在1996年的广州足球工作会议上就制定了《中国足球俱乐部工资制度》,对各级球队的收入作了详细的规定。
并且严肃指出,如果俱乐部不按规定执行,将视情况停止一场以至全部比赛资格,停赛场次将判0:3告负,并要严肃处理并追究俱乐部领导者的责任。
据了解,对中国足协的限薪制度,各俱乐部只有稍稍紧张了一下,短时间观望了一下,就置之不理了。略微慎重一点的俱乐部,将工资进行分割,工资没降,只是名目多了一些罢了,球员每月收入仍在万元以上。据悉广州某球队的人均工资均在万元左右,超过规定15O%以上,据测算,该俱乐部每年支付球队人员的工资就达600万元。
当问及球队是否害怕中国足协处罚时,许多俱乐部的回答是:为了留住球员只能这样。至于处罚,一般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球队同球员的合同有两份,一份报给中国足协财务核查,上面标明的工资完全合乎中国足协的规定;另一份则在基本工资以外,还标有营养费、住房补贴、困难补助等五花八门的名目。
有个俱乐部甚至一次性发给球员签字费、全年工资、奖金。这样,1997年,球员收入总数同以前相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有升高。河南建业队、天津万科队据说最初都是比较老实的球队,在工资方面按照足协的规定严格执行,但球员到海埂了解到其它各队的收入状况后,便要求俱乐部加薪一为此.河南建业俱乐部总经理立刻赶到海埂,用准备买外员的钱给球员加了工资,这才稳住了军心,没出现〃哗变〃。
另一支〃兵变〃的队伍是佛山队,球员到了海埂集训以后各队之间一打听,发现自己在甲B队伍中的收人几乎是排名倒数第一。不由得心理不平衡起来。加上上海浦东队又开出了高价码来挖人,一时间佛山队阵脚大乱,球员在这种情况下到了海埂的第四天就开始闹〃兵变〃,一直到中国足协规定的注册最后期限才罢休。
佛山队是怎么平稳了这次兵变的呢?球员要求的月薪1000O元,客场胜一场奖25万,主场2O万,冲上甲A另奖2O万。开始俱乐部态度十分坚决,称宁可〃炒掉所有成员,去打乙级联赛〃也不能助长这种坏风气。但后来发现此路不通,于是俱乐部高层只好召开紧急会议,最后决定球员每月工资上浮2000元,加上原来的5000元共700O元,无论主客场胜一场奖20万元,冲上甲A另奖2OO万元。但球员的胃口显然比这要大,坚持要按照他们提出的条件,否则就不签约。双方陷入僵局。12月31日是转会最后期限,俱乐部以此警告球员,球员仍面不改色。眼看12月31日的最后期限到来,俱乐部最终屈服了:球员的工资多数在700O至8000元之间,下限为5000元,上限为1元;奖金客场胜一场25万元,主场2O万元;冲上甲A另奖2OO万元。佛山队员大获全胜。他们中月收入万元以上者不在少数。
中国足协对这些情况并非一无所知。一位足协官员在非正式场合称:中国足协人员有限,尽管明知一些队伍犯规,但限于证据难寻,足协也无可奈何。
1998年,由于各新闻媒体集中火力爆炒,球员的收入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正在为无法完成任务而焦头烂额的税务部门在新闻媒体的启发下,蓦然回首,发现了足球界的奥秘。虽然工资只是运动员一小部分收入,真正收入是老鼠拖木锨……在头在后面。但有些地区的税务部门采劝一对一〃的做法,效果也不错。如果税务部门强力介入的话,球员的显形收入会下降25%。
但是,由于足球俱乐部财务制度极不规范,而且世风如此,各种巧立名目花样翻新:工资、奖金、签字费、出场费、赢球奖……。而且,由于俱乐部官员的收入和教练员、球员收入也有所联系,因此发起钱来俱乐部就乐得的慷慨大方。
有人估计:尽管足球界的收入膨胀问题在1998年将得到控制,但2O%的幅度肯定会轻而易举地被突破。
按照国际惯例,一支球队的工资总额要根据俱乐部市场收入合理地来确定,向独核算、自负盈亏的职业俱乐部发展,经营较好的俱乐部可以用高薪招来好球员,但也不能随意开支票。
足球改革,走市场化道路,不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就总没有落到实处;不接触到审计、税收之类的经济问题,就只能说明足球市场的经济问题被表面繁荣掩盖了。
球员高薪问题的产生,一些财大气粗的足球俱乐部也负有相当的责任。他们为了获取优秀球员,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投入。
一方面对足球市场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也盲目拉高了球员的工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泡沫足球〃的始作俑者。如果有一天他们所经营的足球俱乐部也陷入财政困境的话,也许他们才会认真地加以反思。
在足球领域,许多最后的受害者也就是始作涌者。
面对〃噬钱黑洞〃,〃摇钱树〃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7.俱乐部与泡沫足球
在世界范围内,足球是仅有的几种最易于和商业联姻的体育项目之一,它也是最容易产生泡沫化倾向的体育项目。在职业足球俱乐部产生以后,足球成了继1992年海南〃泡沫房地产〃之后的又一次泡沫经济现象。
1994年开始的职业足球联赛,使中国走上了足球职业化的道路。足球滚入商界,商界也渗进体育,职业足球俱乐部就是相互渗透的〃结晶〃。足球开始影响经济,经济也开始影响足球,这是中国现代体育产业的开端,也是本轮〃泡沫足球〃的起点。
1994年甲级足球职业联赛的火爆显然是引发一切的〃酵母〃。
足球俱乐部在建立之初,在结构上还是未能摆脱前些年一直实行的体育与企业简单合作的模式,基本上还是企业掏钱赞助体委办球队。
当年,球员的工资比改革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最高也不过三、四千元。一支球队全年的开支最多就是几百万,而且并没有多少企业愿意出钱来赞助球队。只有少数目光深远的企业家开始涉足足球俱乐部。1994年天津队曾和摩托罗拉、康师傅等几家大公司联系赞助、广告事宜,但是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兴趣,最后三星公司仅以150万就买下了天津队全部冠名及广告权。
出乎许多人意料,1994年中国足球联赛空前火爆。老球迷更加球迷,一些不是球迷的人也变成球迷或者半球迷。
体育热点变成商业热点。
于是,从1995年开始,商人们开始大量涌入中国足坛。他们深知,谁能在一项产业中抢先占据滩头阵地,谁就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实力强的企业抢甲A、甲B,实力弱的办足校。一时间,足球变成了稀罕之物,围绕着每支甲级队几乎都有几个竞争者。
这样几经周旋,胜利的老板〃微笑〃着走进足球俱乐部的大门。
好项目,投入就会有回报,这是一般性经营常识,再加上不绝于耳的国外足球俱乐部犹如印钞机般的轰轰烈烈的运转声,几乎使所有的人都相信,投资足球是能够赚钱的;更有人坚信投入得越多,回报越大。
于是许多俱乐部开始了投资竞赛。
1994年,大连万达队年投资8OO万人民币,这一数字在当时令其它甲级队羡慕不已。1995年大连万达俱乐部的投入增到1000万元之多。
到了1996年,甲A的投资进一步加大。每一支球队的投资都在1000万元以上。一直处于〃温饱阶段〃的济南泰山将军俱乐部因为在'95赛季表现良好,因此在'96赛季得到了领导及投资方的承诺。将1996年的投资额增加到1OOO万元。踌躇满志的主教练殷铁生去海埂一打听才知道,自己还是被财大气粗的其它俱乐部比在后面。大连万达、上海申花、广州松日等队的投资大约都在1500万到2000万人民币之间,其它各队的投资额也相仿。1997年一支甲A俱乐部的开支,一年最低也要2000万左右,这仅仅是可以公开的透明支出,而有一些隐性支出则是无人可知的。如买球员的签字费,打假球、收买裁判等的开支。
甲B队伍比甲A要省些钱,但如果要争一口气,冲击甲A,争取出线的话,那花出去的钱比甲A也少了多少。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乙级队,长春亚太的开支也近2000万左右,他们的钱主要是用来买球员。
球队的经济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球队的成绩。
先有深圳人创造了〃深圳速度〃,后有前卫寰岛队创造〃寰岛晋级史〃。
1995年前卫寰岛由乙级队晋级甲B,投入1500万元,这个价码相当于当年甲B球队领头羊深圳队的投入。1996年前卫寰岛冲入甲A,开销获得甲A联赛第五名,其帐面的支出超出了4000万元,这笔开销一点也不亚于冠军万达队。有人评价说:用甲B的球员打乙级队,用甲A的球员拼甲B,用甲A三甲实力的球员保组。前卫寰岛队在中国足坛写下了一篇〃经济实力优胜论〃的论文。1997年初前卫寰岛计划购买半支国家队(六个国脚),当然,也许按他们的经济实力,购买整支球队也能做到的。
有钱好办事,这在足坛是不争的事实。
天津队曾因有时捉襟见肘,影响了队伍的成绩。
1993年天津月季花广告公司与天津市体委签订合同,每年向球队投入2OO万元,合同期10年。有个队员很快就算了一笔帐,发现俱乐部不能为球队提供正常的运作保证,反而是足球队在养活俱乐部。
帐是这样算的:月季花广告公司并无实体,它是以出租天津民园体育场周围房屋来盈利的。据说盈利可达2OO多万元。三星公司每年向运动队提供200万元,属赞助性质:体育场的广告收入有1OO万元,中国足协提供甲A费用也近1OO万元,加上门票1OO万元的收入,一共可在5OO万元。假如排除月季花广告公司做为后盾,队伍一年也有5OO万资金,也不算少。有了俱乐部,非但不见水涨船高,而是两手空空。一名队员1995年需做腿部手术,就是没钱,四五千元的手术费只能由教练和队员自己垫上。这位队员对许多俱乐部老板亲赴赛场为球队加油赞叹不已。'94、'95两个赛季,天津队在两年联赛中,据说俱乐部的领导从未去客场看过球,也未给过任何额外的奖励。最初赢一场球主力队员的奖金是3000元,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95赛季天津队艰难保级,'97终于降入甲B。
'97赛季甲A各俱乐部的投资预算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档投资额为2OOO万元及2000万元以上,这一档次的球队包括大连万达、上海申花、四川全兴以及前卫寰岛等;第二档的投资额大概为1OOO万元至2OOO万元之间,这一档次的球队包括北京国安、青岛颐中、八一、天津三星、济南泰山等队;第三档的投资额为1000万元以下,这一档的球队包括广东宏远队、广东太阳神和延边敖东队。
俱乐部经营的好坏关系到球队的成绩,'97赛季甲A各球队最终排名如下:O1大连万达51O2上海申花4OO3北京国安34O4延边敖东29O5前卫寰岛29O6泰山将军28O7四川全兴27O8广州太阳神25O9颐中海牛2510八一2511天津三星2312广东宏远16从投资数量和各球队的排名大致可以看出经济投入与球队成绩之间的关系。
投资额度在2000万元以上的俱乐部,靠着高投入招兵买马,自己旗下猛将如云,在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但是,也并不是高投入就一定会有高产出。如果经营管理不善或者钱花不到正地方,有时高投入未必能取得好成绩。但没有高投入想取得好成绩无异于镜花水月。
江苏队1994到1996年三年时间退了两大步。从甲A跌至甲B,再从甲B降入乙级。1997年,在名教头胡之刚的率领下,好不容易以乙级联赛冠军的身份重返甲级行列。
〃钱〃是困扰江苏队的问题。
1997年8月份,加佳队还在准备乙级联赛决赛时,江苏召开了足球工作会议,在省政府的直接过问下,决定建立一个5000万元的足球基金,以其利息和投资收入来维持俱乐部的生存。后来更将这个基金扩大到1亿元,但是这5OOO万元始终没有投入。由于俱乐部的〃东家〃金陵石化烷基苯厂近年效益不佳,对足球的投入自然不多,而且以其为代表的6家股东在合同即将到期时表示,仅仅是出于对江苏足球的〃感情〃,才准备继续向加佳队投资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囊中羞涩,就没有办法引进更好的教练和球员。
虽然江苏加佳俱乐部对主帅胡之刚有种种看法,但是打完乙级联赛,还是对他进行了礼节性的挽留。出乎意料的是,胡之刚却以俱乐部投入不足,难以在甲B行列中生存加以拒绝,绝全而去。此后加佳俱乐部先后与王宝山、陈亦明、肖笃寅、左树声等国内名帅进行了接触,均因出价低而被拒绝。一直到12月中旬才与赋闲在家的辽宁主帅杨玉敏以年薪50万元的价码签约。
在球员的引进方面,加佳队更因经济实力所限而不能大有作为。俱乐部无法买进管用的大牌球员,只得退而求其次租借球员,并先后与北京国安队、大连万达队、济南泰山队等队联系接触,但仍租不起〃星〃级人物,最后只得租用两名泰山队的队员。在外员引进方面,俱乐部更不敢大举出击,为了不花冤枉钱,定下引进外员实行责任制原则,谁出事谁负责。
山东队也是个例子,不过是〃唯经济论〃的反证。
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时,泰山俱乐部是把山东省足球队一、二队合编,然后将队伍拉到省体育中心,挂上了一块牌子,就算是俱乐部成立。那时泰山队的凄惨状况外人是很难知道,每年只有不到1OO万元赞助费。济南人民商场买断泰山俱乐部的胸前广告只花了8万元。没有钱就要〃节约闹革命〃,于是教练、队员们住在体育场的看台下面,几个人一间大房子,夏天被蚊子咬得无法入睡,还是几个仗义的记者、球迷朋友送来了蚊帐和灭蚊灯。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则住在体育场的另一端……也是看台下面。陈亦明当年来山东联系宿茂臻等转会事宜,看见成绩颇佳的泰山俱乐部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办公不由得大惊失色。而实际上,俱乐部在这军一直住了3年。当时国内名将身价飞扬,而泰山队主角宿茂臻拿到了3500元的月薪就已经让同队的其他队员羡慕不已。
1995年济南市政府对泰山俱乐部的投入提高300万元,泰山队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涨船高,俱乐部的开销也大了。足协杯赛程不到一半,泰山队却连去沈阳作战的差旅费都付不起了……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在足协杯赛中取得了极好的成绩。这两年泰山俱乐部几乎完全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队水平。
除了主场票务经营权外,俱乐部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经营项目和收入渠道,体制上更像国家机关而不是企业。由于政府的财政也并不宽裕,靠财政输血是买不起外籍球员,也请不起外籍教练的。连给队员提高工资都很难做到。职业联赛之初的前两年,泰山俱乐部一直都是甲A各俱乐部中经营和广告创收最少的俱乐部之一。
'96、'97赛季,俱乐部的日子有了改善,将军集团每年有65O万元冠名资金,亨利公司买断了主场经营权,济南市政府每年仍有300万元赞助资金。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俱乐部的体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泰山俱乐部的负责人仍然是行政干部。
但是,这种相对于职业化的落后体制并没有影响泰山队打出了高于其经济实力的好成绩。个中原因,首先是因为泰山俱乐部拥有一批令其它俱乐部眼热不已的精兵强将,阵容极其整齐;其次是中国足球职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并不是制约比赛成绩的唯一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团结的泰山队比那些经济基础好但内耗不断的队伍更容易取得好成绩。但是,如果俱乐部能为队伍提供更有实力的支持的话,焉知泰山队不会在联赛〃三甲〃中走一遭?
随着职业化渐成规模,体制落后对泰山队生存和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缺少先进管理机制,缺乏雄厚经济后盾和优秀内外员的泰山队在甲A征程中有些步履艰难了。
1998年,泰山俱乐部终于找到了强有力的后台……山东鲁能电力公司,并将俱乐部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
1996年和1997年是足球投入最火的两年。
1998年一些俱乐部的投资略显温和,有的仍然势头不减。
也许从刚刚结束'98赛季的甲A名次中大家会悟出点什么。
O1大连万达62
O2上海申花45
O3北京国安43
O4广州松日36
O5四川全兴34
O6青岛海牛32
O7前卫寰岛32
O8武汉红金龙32
O9山东鲁能32
1O沈阳海狮31
11延边敖东31
12深圳平安3O
13八一29
14广州太阳神20
成绩排在头三名的球队分别属于三个最有经营特点的足球俱乐部。万达俱乐部是几年来投入势头最旺的俱乐部;国安是经营得最稳的俱乐部;申花是收入最高的俱乐部。
而在降级的球队中,八一是商业味最淡的俱乐部;而太阳神来自于球市低迷的广东。
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投入,使足球比赛竞争更加激烈,球市火爆异常;也使足球运动水平有了快速提高。足球运动本身收获是巨大的。
然而,巨大的投入开出了灿烂的足球竞赛之花,却没有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几年下来,绝大多数足球俱乐部不要说盈利,连收支平衡都无法实现。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就在中国足球飞速膨胀的1997年过后,辽宁一位聪明的农民兄弟站了出来,帮中国的足球俱乐部算了一笔帐。
他是以沈阳海狮俱乐部为例进行推算的。
沈阳海狮1998年有13个主场,每场3万人看球,球票每张2O元,每场6O万元,13场共计78O万;每场冠名费1O万元,13场共计13O万元;胸前背后广告收入400万元;球场边的广告收入计1OO万元;总收入共计1410万元。除去各种因素,最后俱乐部实际收入1000万元便是上限了。
而在1998年1月19日沈阳电视台播放了〃庆祝海狮甲B入甲A〃节目时,沈阳领导讲的1998年俱乐部的三条任务,其中一条是金客公司1998年必须投入400O万元左右,保级进九,达不到目标俱乐部换人。
40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
这3000万元的窟窿由谁去补?
猜测归猜测,真佛终于露像了。
1998年,继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戴大洪以后,又一位俱乐部的经营者向新闻界披露了中国足球的尴尬。在中国足坛,〃泡沫足球〃这说大家传来传去,却始终未见真迹,而当雅琪集团的老板周建国决定转让武汉雅琪俱乐部的股份时,抛出的数据不能不令人震惊。
1996年12月29日,湖北服装企业美尔雅集团将球队卖给了同样以服装为主的民营企业雅琪集团。当时,球队有2OO万债务,而据周建国说,那时运动员每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