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文明的阶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33部书-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说。
《水浒传》节外生枝我们都知道,《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发展而成的。《水浒传》第23回到26回,从武松打虎写到斗杀西门庆,杀死潘金莲。而《金瓶梅》则写武松上酒楼寻西门庆时,西门庆逃走,武松一怒之下打死了皂隶李外传,因此递解孟州,西门庆活了下来。这便是《金瓶梅》的第1 回到第9 回。作者让李外传做西门庆的替死鬼,从而横生枝节,写出一部洋洋一百回的新作。从第10回开始,进入《金瓶梅》“正传”,当然,以后作家并没有完全甩开《水浒传》,也许是为了依赖点名著效应吧,作者写到第87回时,又让武松回来,杀死潘金莲为兄报仇,那时,西门庆早已纵欲而死。
《金瓶梅》书名得自潘金莲、李瓶儿、春梅,三人中分别取金、瓶、梅组合而成。全书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前9 回,基本借用《水浒传》。
第二部分,从第10回到第79回,写西门庆怎样上攀权臣,下联官吏,一步步发迹及最终纵欲而亡的全过程。最后21回,为第三部分,以春梅和陈敬济的活动为线索,描写了他们一个纵欲过度而死、一个淫荡被杀的可耻而悲惨的结局,并交代了全书主要人物的下落。作品从因果报应的观念出发,让普静寺和尚剃度西门庆唯一的儿子孝哥儿,为西门庆赎罪。
洞达世情穷形尽相比之其它三大奇书,《金瓶梅》可称为平中见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所以被称为奇书,恐怕首先是因为它们事奇、人亦奇。
《金瓶梅》的题材根本无“奇”可言。它描写的完全是司空见惯的市井生活,这里既没有超凡脱俗的人物,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作品描写的人和事是那样平凡琐细,其中最活跃的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到处存在的人和事。作家把这些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世俗生活大世界,让市井360 行进入小说殿堂。《金瓶梅》所写平民职业计数十种,如贩卖、开铺、开店、玩杂技、说媒、行医、演戏、算命、当妓女、写状子等,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毫无悲壮崇高可言,只是为世俗的小义小利,打架斗殴,争强好胜,趋炎附势,争风吃醋等。而西门庆妻妾的明争暗斗,西门庆的上下勾结,则是作品的主体。这一切,无一不是当时市井生活的如实反映。
同时,作家没有停留于照相式的被动反映,而是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的真实描写,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你看作品中的人物,有几个不是“阴阳脸”?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里一套,那里又一套。有几个人不逢迎拍马,又有几个人不见利忘义,见风使舵?西门庆热结十兄弟,“热”极了。
西门庆活着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围着他团团转,惟恐落后。西门庆一咽气,尸骨未寒,树倒猢狲散,他的朋友各奔前程,更有的投井下石。他的小妾们,有的改嫁,有的携财逃走,有的与人私奔……。开始时那样“热”,结束时那样“冷”,活着“热”,死后“冷”,一冷一热,人情可知,从古到今,写尽世态炎凉的,除了《红楼梦》,还没有作品能超过《金瓶梅》。正如鲁迅所说:“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隐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西门庆潘金莲应伯爵作品主人公西门庆,号四泉,山东清河县人,本是破落财主家子弟,在县门前开一生药铺。父亲早死,无人管教,于是他不务正业,使枪弄棒,又会赌博、双陆、象棋、抹牌、道字,交结了一帮狐朋狗友,整日吃喝嫖赌。
他先娶陈氏,不久病死,继娶吴千户的女儿吴月娘。后又听从忠实奴才应伯爵之计,娶了妓女李娇儿,得到她的私蓄上千两银子。接着又娶富孀孟玉楼,娶花太监儿媳李瓶儿,均得到大量钱财。中间还收用婢女孙雪娥,娶武大妻潘金莲,他共有一妻五妾。还私通婢女春梅,仆人的妻子宋惠莲、王六儿等。
他又经常逛妓院,包占妓女李桂姐、李桂卿、郑爱月。他拉起一帮地痞无赖,在地方上胡作非为。就是这样一个人,凭着万贯家财,竟能运动官府,草菅人命,徇私舞弊,畅行无阻;竟能巴结上当朝宰相蔡京,做了蔡京的义子,最终被提拔为山东理刑正千户,成为冠冕堂皇的官僚;之后又突然假惺惺地广行善事,慷慨好施,以便心安理得地继续为非作歹。正如他自己所说:“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
在西门庆周围,汇集了一群地痞无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应伯爵。此人被称作“天下第一帮闲”。在十兄弟中,论年龄,他本排行老大,但为讨好西门庆,在西门庆那里揩点油,自愿屈居老二,奉西门庆为大哥。他是破落户子弟,不事生产,专在衙门妓院帮嫖贴食,人们给他起一个诨名,叫应花子。但此人并非等闲之辈。他帮闲的本领让人叹为观止。他会一腿好气球,双陆棋子,样样皆通,他的油滑无耻,简直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经常到西门庆家混饭吃,但并非如一般笨伯那样羞于开口,而善于逢迎拍马,让西门庆心甘情愿地给他好吃、好喝。
有一次他到西门庆家,西门庆问他吃了没有,他不说没吃,而是让西门庆猜,西门庆说“吃了”,伯爵便笑道:“这等猜不着。”说得多么委婉,又多么幽默,无耻得让人不觉,无耻得让人佩服。李瓶儿死了,西门庆大哭:“我那有仁义的姊姊啊!”伯爵也跟着喊:“我那有仁义的嫂子啊!”亦步亦趋,似在演戏,却装得一本正经。西门庆说李瓶儿“仁义”,还可以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而伯爵之哭又作何论呢?
他何尝不知道李瓶儿以前的阴险毒辣的行为?但应伯爵摸透了西门庆的脾气,处处迎合,处处奉承,迎合得妙,奉承得绝,以至西门庆没了他,简直就成了孤家寡人。当然应伯爵也离不开西门庆。西门庆死了,应伯爵等作了一篇祭文,妙极了:“现今你长着脚儿先去了,丢下小字辈,如斑鸠跌脚,倚靠何方?难上他烟花之寨,难靠他小字红墙,再不得同席而偎软玉,再不得并马而傍温香,撒得人垂头落脚,闲的人牢温郎当……”似乎他真的无路可走了?且慢担心,他马上又投奔到清河县第二富室张三官家,并把西门庆第二房李娇儿介绍给张三官。只要有帮闲本领,还愁无人赏识?
在西门庆的众多妻妾姘头中,潘金莲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个。她的出色,一在性格的独特鲜明,二在作家的描写穷形尽相。尽管现代的人们对潘金莲有着更多的同情和理解,尽管有不少人为潘金莲叫屈,甚至还有不少人在竭力发掘潘金莲的反抗性、战斗性,但就作品描写而论,《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无疑是作家极力鞭挞的反面人物,是淫妇、泼妇的典型,是一个被情欲驱赶的淫妇,是一个争强好胜、刁钻撒泼的泼妇。她早期的遭遇尽管令人同情,但她嫁给武大郎后的一系列行为,如门口卖俏、调戏武松、私会西门庆,尤其是毒死武大郎,无论如何不能让人宽恕。她嫁给西门庆后,更淫佚放荡,献媚、争宠、嫉妒,无事生非,挑拨口舌,嫁祸于人……,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她后来为武松所杀,实在是罪有应得。
除了这三个最生动的形象之外,作家至少还刻画了十多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如老成持重的吴月娘、蕴藉风流的孟玉楼,落魄放荡的陈敬济,伶牙利齿的王婆儿……,作家刻画人物的本领,可与《水浒传》媲美。
民间口语的魅力《金瓶梅》的语言让人叹为观止。这主要表现在它对民间语言的精心提炼和熟练运用上。《金瓶梅》运用了那么多民间语言,包括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简练、准确、传神,俯拾即是。当然,作家决不是在卖弄自己的语言才能。他是把自己掌握的民间语言加以提炼,使其准确、鲜明,又充分性格化。在这方面,还没有一部作品能超过《金瓶梅》。
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夭折,潘金莲如愿以偿:李瓶儿终于失去与她争宠的资本了。高兴之余,她大骂丫环,指桑骂槐:“贼淫妇!我只说你日头常晌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鸠跌了弹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倚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却怎的也和我一般?“这些尖刻泼辣的语言,均来自民间熟语。”日头常晌午“出自谚语”日头不能常晌午,也有错了时节“。其余四句,全由歇后语组成,排比起来,泼辣俏皮,气势逼人。
又如西门庆死后,王婆奉吴月娘之命领潘金莲去发卖。潘金莲问王婆:“我为下甚么非,作下什么歹来,如何平空打发我出去。”王婆道:“你休稀里打拱,做哑装聋!自古蛇钻窟窿蛇知道,各人干的事各人心里明。金莲,你休呆里撒奸,两头白面,说长并道短,我手里使不得你巧语花言,帮闲钻懒。自古没个不散的筵席,出头椽儿先朽烂。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苍蝇不钻没缝儿蛋。你休把养汉当饭,我如今要打发你上阳关!”金莲道:“你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儿!常言一鸡死了一鸡鸣。谁打锣,谁吃饭。谁人常把铁箍子戴,那个长将席篾儿支着眼!为人还有相逢处,树叶儿落还到根边。
你休要把人赤手空拳往外攒,是非莫听小人言!正是女儿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自有徒劳话岁寒。“试想一想,我们曾见过哪一部小说,用过这么丰富活泼的民间语言。
隐精彩于琐碎中
《金瓶梅》的结构看似散乱,实则有机统一,隐大段精彩于琐碎之中。
它以人物性格为中心,又注意人物之间的错综关系,注意人物性格及命运变化的前因后果,使作品中的一人一事均处于作品的有机联系中。为了加强作品结构的严谨性,作者还特别注意了“伏线”、“流波”,使作品前后呼应,脉络贯通。如第29回,西门庆让吴神仙给家人算命。吴神仙对每人说了四句诗,已暗示了每个人的结局。第46回的“妻妾笑卜龟儿卦”,通过算卦老婆子对卦帖上图画的解释,再次交待了吴月娘、孟玉楼、李瓶儿的命运和结局。
又如作品对几个主要人物结局的处理,都前后照应。潘金莲因西门庆而杀死武大,西门庆曾对潘金莲发誓“我若负了心,就是你武大一般”,最后果真死于潘金莲给他吃的“梵僧药”。第46回众人问卦时,潘金莲满不在乎,说:“随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后来,她被武松杀死,果真尸体“在街暴露日久,风吹雨洒,鸡犬作践,无人领埋”。李瓶儿嫁给西门庆,气死丈夫花子虚,最后又是被潘金莲气死。全书写西门庆作恶多端,纵欲而死,最后则写西门庆独子孝哥为西门庆后身,被普静寺和尚剃度,为西门庆赎罪。所有这些,使作品形成了纵横交错,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这种长篇小说结构的有机整体意识,对后代影响很大。
《金瓶梅》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从艺术上讲,情节、细节的提炼远远不够,往往精芜杂陈,泥沙俱下,使作品过于琐细臃肿。从思想上讲,作家对西门庆纵欲持半批判、半欣赏的态度,写得又细、又多、又滥,许多描写不堪入目。对于一般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确会产生消极作用。前人视《金瓶梅》为“淫书”,不免以瑕掩瑜;但无视《金瓶梅》这一大缺点,也不免以瑜掩瑕。有人曾说:删去这类性描写,不仅无损于《金瓶梅》的价值,相反,可能瑕去而瑜更显。
《金瓶梅》对后代的影响比较复杂,有消极面,也有积极面。所谓消极面,就是促成了大量淫秽作品的产生。这虽然与明末淫风炽烈有关,不能完全归罪于《金瓶梅》,但其推波助澜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从积极方面说,《金瓶梅》所开创的世情小说潮流,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有人说,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是很有道理的。
作者之谜
《金瓶梅》在封建时代历来被视为淫书,遭到查禁。作品早期在“地下”流传,很少有史料记录,给今天的读者留下许多千古之谜。根据前人记载与书中内证,《金瓶梅》的创作年代大致可确定为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6世纪中后期),而《金瓶梅》的作者,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样,属“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是民间艺人在世代讲说中逐渐创作出来,最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而成的。
理由是作品在形式上有明显的说书的痕迹,行文粗疏、错乱、重复,尤其是大量引用前人的词曲、杂剧、传奇、说唱等著作,借录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达九种之多。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独立创作过渡形态的作品。但更多的人则认为是个人独创,并说,《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因为没有迹象表明此前《金瓶梅》故事曾在社会上流传和演唱过,而小说的整体性则充分说明它是作家有计划地创作。持“文人独创说”的人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大量假说。迄今为止,《金瓶梅》
作者的候选人已逾30个,这是个庞大的数字,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堪称一绝了。
这么多候选人中,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有高官,也有布衣。他们的身份、地位、修养、品性各不相同,情况很复杂。目前还没有一种说法为学术界公认。从清初到近代,影响最大的是王世贞说。并且附会出一系列离奇的故事,说王世贞为报父仇而创作《金瓶梅》。王世贞为明代嘉靖年间著名文人。据说他的父亲被严世藩害死,因为严世藩好读淫秽故事,王世贞就创作了《金瓶梅》送给他,并在每页下角染上毒药,严世藩读书时,习惯以手指沾唾液翻书,中毒而死。这种说法,已被现代人基本否定。1932年发现的万历本(1617)《金瓶梅词话》的序言中,提到“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
兰陵为山东峄县古称,在今山东枣庄市附近,《金瓶梅》中又极熟练地运用了大量山东方言,于是,人们初步断定笑笑生为《金瓶梅》之作者。但笑笑生显然是化名,笑笑生何许人也,仍不得而知。有人经过研究,认为是山东峄县的贾三近、贾梦龙。此说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离“公认”,还差得远。
最近,连“兰陵笑笑生”也开始受到怀疑。可以说,《金瓶梅》作者之争,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也可能为史料所限,成为永久之谜了。可以大致确定的是:1。《金瓶梅》的创作者(或写定者)生活于明嘉靖、万历年间。2。作者长期生活于山东,并熟悉山东方言。3。作者可能做过高官,又被罢官,经历过一番患难穷愁。4。作者对民间文学、尤其对明代剧曲非常熟悉。
27 光怪陆离市井众生——“三言二拍”
几乎与西方文艺复兴同时,我国也曾出现过一次市民文学浪潮,其代表作就是《金瓶梅》和“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明末五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简称。“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它们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至今仍有独特的魅力。“三言”的编纂者是冯梦龙,“二拍”的编著者是凌濛初。
冯梦龙与凌濛初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墨憨斋主人、龙子犹。
苏州府长洲县人,少有才气,诗文华美,尤通经学。年轻时一面读书应举,一面又出入歌楼妓馆,生活放浪,多次应举不第,内心郁闷。后来他曾热恋过的一位歌妓,又嫁给别人。他终于下决心结束了放浪生活。57岁才考取岁贡生,61岁时做福建寿宁县知县,65岁离任回苏州。
晚年,冯梦龙参加了复社。这是一个政治文学社团,社员以谈文学为名,议论政事,许多社员积极参加抗清斗争。此社于1633年(崇祯六年)在苏州虎丘山成立,活动中心就在苏州。冯梦龙是积极分子,被尊为同社长兄。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冯梦龙感到天崩地裂,悲痛欲绝。他积极支持并参加了南明王朝的抗清斗争,最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是我国最杰出的通俗文学家之一。他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给向来不被正统文人注意的通俗文学以极高的评价。他或记录、或汇编、或整理、或改订、或创作,先后出版的各类通俗文学作品达50多种。其中重要的如民歌集《挂枝儿》、《山歌》,演义小说《新列国志》,传奇《双雄记》、《精忠旗》等,最著名的就是“三言”。
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浙江乌程(今吴兴)人。从高祖起,每代人都有著述行世,都有人做官。祖父官至南京刑部员外郎;父亲中进士后也曾做官,但38岁即回家赋闲,可谓仕途坎坷。
凌濛初早年科场顺利,24岁时,曾因上书国子监祭酒而名震一时。但后来先后四次乡试都未通过,只考中副榜。他曾决心与科举绝交,作《绝交举子书》。
但不久又跃跃欲试,请人荐举。直到50岁后,才以副贡资格得到上海县丞这一小官。因办漕运、管盐场等有功,在1642年(崇祯十五年)升为徐州通判,参与谋划镇压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的一支队伍来攻城,凌濛初坚持抵抗,但已无力回天,最后忧愤交加,呕血而死。
与冯梦龙一样,凌濛初也是著名的通俗文学家。他留下的各类著作很多,包括诗文集、散曲集、杂剧、传奇等。最著名的就是小说集“二拍”。
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兴盛于宋代。当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随之壮大起来。适应市民的娱乐要求,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娱乐场所,当时称为“勾栏”,表演各种伎艺,“说话”就是伎艺之一。“说话”就是讲故事,类似于今天的说书。当时“说话”有四科,其中最重要的是讲史和小说。讲史依据正史,加以铺排,讲述历代兴亡之事;小说则讲当代世态人情,奇闻异事等。讲史发展为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当时小说种类繁多,有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妖术、神仙等。还有人记载下其中107 篇的篇名。可以想见,实际的数目远大于此。
元代杂剧大盛,小说并未绝迹。但这些白话小说当时很不受重视,甚至还经常遭到查禁。许多作品就这样消灭了。明代末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市民阶层更加壮大。城市中的店员、商人、小手工业者,大都识文断字,需要娱乐。许多书商为了盈利,便刊行许多通俗读物。正是在书商的要求下,冯梦龙将搜集到的宋、元、明话本,精选出40篇,进行整理、编辑,以《古今小说》之名刊刻,后来又续出两种,于是将《古今小说》作为总名,三部分别命名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每部收40篇,共计120 篇,把当时较好的话本小说搜罗进去。出版后大受欢迎。正是在这样的刺激下,凌濛初出版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每部40篇,因为“三言”已将旧作“搜括殆尽”,剩下的“皆其沟中之断芜,略不足陈”。于是,他不再搜罗旧作,而是自己创作,“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
财富与爱情:市民意识的集中表现冯梦龙自述“三言”题名的意义说:“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他的目的就是用小说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凌濛初赞扬“三言”“颇存雅道”。总之,他们都强调自己作品的道德教化作用。
但“三言二拍”中的作品,不但与正统诗文不同,甚至与唐传奇都有很大不同。它们虽产生于封建社会,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有浓厚的市民意识。
其作者大都为市民艺人或接近市民的文人,其听众与读者也大都是市民。作品反映的是市民的生活、市民的思想感情,因此是典型的市民文学。“三言二拍”
最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映新兴市民要求发财致富的强烈愿望。
士大夫文学,多表现所谓道德操守和人格境界,“舍生取义”是其核心。而历代封建政府往往重农抑商,因此,正统的封建文学很少表现人们对利的追求,即使有,也是被否定的。而市民则不同,他们本身就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他们职业的目的就是获利。表现于作品中,就是对利的羡慕和追求。如《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