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长的一梦-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些流言,坐上了回中州的飞机。
公司现在添置了一辆商务车,楼铮永开着它来机场接江之寒。
上了车,江之寒大致问了问公司近期的情况。两人进了市区,找了楼铮永喜欢的一个小店停车吃饭。
吃饭的时候,江之寒问起那笔慈善款子的运作情况。林晓离开时,留下了十几万的“赃款”。江之寒确认它的安全以后,便从自己的小金库里又提了十几万出来,合起来把它规划作慈善用。在江之寒的计划中,钱主要投在两个地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复学资助和退役残疾或经济困难老兵的生活补助/创业贷款。
江之寒当然知道,在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前,现在手里的钱不过是杯水车薪。他告诉楼铮永,凡事总是要开始的,早开始总比晚开始好,先帮助几个人总比一个人都不帮好。
同父母商量以后,江之寒提出以后争取每年至少把百分之十到二十的纯利润投入到这个资助计划中来。针对这个大体的目标,江之寒让财务的人做了一份简单的利润估算。根据估算的结果,江之寒告诉楼铮永,这启动的二十五万左右的款子先按十八个月的运行目标来计划安排。以后,每六个月,公司会向这个基金补充新的血液,钱的多少就要视公司的盈利情况而定。江之寒最保守的估计,维持现在这个资助水平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确定了大的方向以后,细节的操作都交给楼铮永去办。农村失学儿童与退伍军人这两件事,楼铮永都有切肤之痛。他的战友,他的侄儿侄女,他的同乡,有这样问题的人比比皆是。
如果说江之寒借钱给他,帮助他父亲治病还是属于私惠。对楼铮永来说,江之寒的这个举动就是纯粹出于公义,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让楼铮永对他更为服气的一件事。
江之寒现在手下的几个公司,说小已经不算很小,但说大却还远远的不够资格。在小公司高扩张的阶段,现金是最最宝贵的东西。江之寒愿意在这个时候拿出相当一部分的利润,不声张的从事公益,让楼铮永不由对他更高看一眼。
关于资助退伍军人这一块儿,江之寒是通过顾望山征求过他父亲的建议的。顾司令对他的举动表示了赞赏,但同时告诫他说,如果资金不通过官方的渠道,那么就不要搞什么专门的私人机构,做的最好也低调一些,组织松散一些,最好就弄的像有钱人做点好事积点德,不要搞的风生水起,让公众觉得国家不能照顾好退伍军人一样。
江之寒听了传回来的话,不由的苦笑不已。他心里说。我倒是想搞的大张旗鼓,那也要有那样的资金和能力才行。
吃过饭,江之寒来不及回家,先去了楼铮永的办公室,听他汇报资助计划的细节问题。从一开始,他们面临的一个主要决定就是走什么样的渠道。退伍老兵这边,国家虽然有相应的机构和政策,却不是一般人可以参与的。所以,楼铮永建议通过一些现存的松散的老兵之间的联系,来收集情况,放资助。毕竟。现阶段的钱并不多,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贫困学生这边的情况有所不同,几年前开始的“希望工程”计划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到底是把钱直接捐助给这个项目,还是走自己的渠道,楼铮永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也许是受了江之寒的某些影响,他现在对任何官方的和半官方的渠道都保持着某种怀疑的态度。
虽然还处于很初始的阶段,江之寒对这两个计划都规划出一个很长期的远景。在他的计划中,单纯的金钱补贴永远只是杯水车薪,怎么样让受帮助的人自主自立,甚至以后反过来加入资助者的行列才是成功的关键,才能够保证可持续的资金积累和计划实施。
关于帮助退伍老兵这件事,江之寒完全是从认识肖邯均开始接触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然后慢慢的开始对这个群体有越来越多的了解。而了解越多,尊敬也就越多。楼铮永父亲的事情,让江之寒在以前的基础上又往前走了一大步,开始有了一些系统的计划和设想。
楼铮永给江之寒仔细讲过很多退伍兵的情况和困难。他告诉江之寒,在他看来,相当一部分志愿兵是最困难的一个小群体。很多志愿兵来自贫穷的农村,在军队服役多年。从他们成为志愿兵那一天,原则上他们就失去了农村的土地,被当作城镇户口对待。在军队里,志愿兵在某些方面原则上是享受军官的待遇,退伍以后也应该安排复员就业。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和行政机关不能够真正落实政策,在他们口里,志愿兵在军队里享受军官待遇,退伍安排上就只能享受义务兵待遇,不能落实工作,或者落实的工作很糟糕的比例相当的大。第二个问题,城镇的义务兵,很多家庭条件不错,家庭关系也在城镇。而很多出生于农村的志愿兵,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还在农村,如果不能够落实政策,他们自寻出路的难度要大上很多。第三个问题。是源于专业技能的薄弱或者不对口。很多老兵在部队服役多年,但退伍后现自己缺乏社会上找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再加上黄金年代都奉献给了祖国和军队,要从头补起,又谈何容易。最后一个问题,当然是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再往前一段时间,好歹分配一个工作,即使待遇再差,也是一个铁饭碗。而现如今,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也面临破产解雇的问题,很多老兵被解雇以后,很难自己找到新的工作。
社会处于一个变革的年代,现在讲的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但退伍老兵这个群体,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在这个风风火火奔向富裕的时代,却多多少少成了被遗忘的那批人。
去青大前的那一周,江之寒和楼铮永,肖邯均,还有陈振中这批现在公司的退伍军人在一起吃了次饭,然后在肖邯均的家里一直聊到很晚。江之寒听楼铮永他们讲他们认识的战友的故事,心里很受触动,想要帮助他们的决心也就更大了。
楼铮永提交给江之寒的计划相当的翔实,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有些事情,即使现在没有能力去做,也会放在长期的规划之中。
在楼铮永的计划中,帮助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通过正常的渠道,帮助退伍老兵们落实相关的政策。二,帮助退伍老兵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寻找再就业的机会。三,对某些身体健康或者家庭困难的老兵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
坦率的说,以现在公司的规模,这个计划有些过于雄心勃勃了一些,但它和江之寒的理念非常的吻合。虽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一步到位,但有个长远的目标总是一件能激励自己前进的好事。
在现在这个阶段,放少量的资助金,帮助退伍老兵寻求政策范围以内的合理帮助,以及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机会都是可以做的事情。俗话说的好,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都是了不起的情谊。很多老兵退伍以后,还会保持书信联系,也有些类似于同乡会之类的松散组织。江之寒和楼铮永决定从身边做起,先筛选他们认识的这批人和这批人认识的人,给予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帮助。
听从顾司令的建议,江之寒并没有特别的去成立任何机构,而是在公司里面设立了两个职位,表面上他们也要为饮食服务公司工作,但至少一半的工作时间都用于这件事情,包括求助信息的收集,各种组织协调,政策研究,和其它相关的事务。
江之寒仔细想来,饮食业和服务业其实是个比较万金油的行业,比较适合招聘老兵,他们多半也能吃苦耐劳,是不错的员工。在新的招聘计划中,公司总是给退伍老兵留下一定比例的名额,但公司毕竟规模太小,能吸收消化的人员很有限。因此,他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一些同行的身上,希望通过文翰现在广泛的关系,能够说服他们在这方面助一臂之力。为了这个事情,江之寒找过黄阿姨,温校长,林师兄,和崔副市长,希望他们能够提供一些帮助。据楼铮永说,目前为止,反馈还不错。譬如说,七中的校办工厂和食堂最近给出了十二个名额,而林主任也联系到了几家公司,表现出这方面的意愿。
楼铮永列出了一个名单,是第一个半年计划里,直接得到补助金的候选。楼铮永把资助的对象分成两类,一类是一次性需要一定资金的,譬如给小孩老人看病。另一类是,暂时生活比较困难,需要一定补贴的。
在这个半年的计划里,一共划拨下来的钱只有5万块,有四个人拿到一次性的帮助资助,两个一万,两个五千。还有十一个人拿到每月3oo块钱的补贴。江之寒看了看名单,叹口气说,钱还是太少了些。
273 宫廷菜馆
对于楼铮永的整个计划和执行。。江之寒都很满意。要说起对退役老兵的了解和感情,他自认为远远及不上楼哥,所以都放手让他去干,只是希望自己能提供更多的一些资源支持。
对于失学儿童资助这一块,楼铮永还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有两个方案等待江之寒来最后拍板。江之寒大概想了想,说这一个半年,一半的钱就直接投给希望工程好了,另外一半,拿出去帮助一下楼哥你们那个乡的失学儿童,你去牵头找找渠道,就算是乡里乡亲的帮助,咱们肥水不流外人田。
说到失学儿童的事情,江之寒很自然的想到了卓雪,这个丫头考上了中州师范大学,开学以后还给江之寒写过信来着。江之寒问起卓雪,楼铮永说她现在每周末都会到自己家里来吃饭,还问起江之寒什么时候会回中州。
江之寒问起楼铮永这几天的时间安排,楼铮永拿出一张纸,念给他听:
今天下午两点半和三点半各有一个会
明天中午和林志贤一起吃中饭,晚上拜访荆教授
后天晚上给冯承恩接风
周末两天是宫廷菜馆开张的一些列宴请
江之寒想了想。说那成,等会儿你把卓雪的电话给我,如果她有时间,我今天晚上去中州师范请她吃晚饭。
江之寒现在越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当初,许箐要入股的时候,江之寒伤透了脑筋,生恐她夺了公司的所有权。但有了她一次性的注资以后,江之寒才有能力在七中大门对面沿江的大街角上买下一处小楼,把它拆掉,建起这座方家宫廷菜馆。
江之寒对于宫廷菜馆的定位很简单,最好的地点,最好的环境,最好的食材,加上最好的噱头。
而两三天以后,他精心策划的这个东西,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效果如何,还得等待时间的验证。
江之寒和肖邯均楼铮永从七中的大门走出来,过了街,走到这条街东边的尽头,这里有块往外凸出的地方,面对着中州旁边流过的这条大江,正是江之寒给方家宫廷菜馆精心选择的所在。
菜馆的施工进度比江之寒预期的快了差不多三成,而菜馆整体建筑的设计师,是崔副市长的老婆…肖阿姨介绍来的一个青年才俊,据说留学法国的时候拿过青年建筑设计师的大奖。
江之寒看过设计的图纸。也到过施工现场,但竣工以后的模样,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心里充满着期待。
方家菜馆的外面,是一道简简单单的黑墙,配着一扇窄窄的红色的门,上面悬着一个红色的灯笼。门上没有字,只在灯笼上刻了“方家”两个黑字。
当初看到设计方案的时候,江之寒对于灯笼的设计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很老套。但他终究还是抑制住自己的自我意识,对设计师表示出了尊重。
江之寒站在门口,看着简单到极致的黑墙,朱门,孤零零的灯笼,和门上金黄色的门环,虽然觉得这个搭配略有些故作玄虚,还是不得不承认有种简单的美,加上某种潜在的威严的感觉。
肖邯均轻轻的扣了两下门环,有个穿着白色制服的人来开了门,笑着引三人往里走。
这是一个很长很窄的甬道,大概只有两三个人身体那么宽。两边是高高的墙。当初姓黄的设计师给江之寒解释过这个方案的涵义:从功用上说,是要把菜馆从横向与隔壁的建筑完全隔离开来,从纵向上则是要和喧嚣的街道隔离开来。高墙长甬道既有功能上的用处,又能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迫感,给人威严的感觉。
黄姓设计师说,他想要达到的一个效果,就是让客人感觉到从现代的都市和繁华的街道间,瞬间可以走入到另一个境地:有园林的清幽,又有历史的沉重。他提到,他参考了明清园林的设计,讲究空间的转换,和对比的效果。
江之寒三人走到通道的尽头,绕过一个大大的石头假山,眼前豁然开朗起来,这玩的完全是明清园林那一套把戏。
菜馆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每层中间是一个厢房,左右各有一个套间,江之寒开玩笑称呼它们叫东宫西宫。在小楼的东北处,是一棵大柏树,直接从别处移栽过来的。柏树的树冠向着天空张开,把小楼环抱在自己的怀里。
小楼的前面,有两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婉婉延延,一条直通楼的大门,另一条则绕到楼的另一边,顺着往下走,可以找张石椅,坐下来静观江景。不远处,大江上已经竖起几个巨大的桥墩。一座全新的大桥过不久就会跃然江上。
江之寒不算是立体想象能力很高的人,以前看了图纸,虽然也大概有个感觉,但今天真正看到建好的实物,不禁轻轻摇了摇头,这称得上是一个精致到极点的微缩园林建筑。
看见他摇头,身边的肖邯均笑了笑,说:“我们都说,这里用来吃饭,是不是太可惜了些。”
说笑间,三人上了二楼,选了西边的厢房,坐下来饮茶说事。
肖邯均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周末开张的一系列仪式和活动。方家宫廷菜的开张,和状元楼的不太一样。由于定位的市场和销售策略又有所不同,宫廷菜馆的开张并不急于在广大老百姓这个层面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这部分人听的再多,恐怕也无法负担起在这里消费一顿。有时候,保持一点点的神秘感,和一点点的距离感,对于吸引真正有消费力的群体,其实是很有帮助的。
江之寒听了肖邯均的介绍,并没有提什么意见,现在他基本上把这个层面的事情,都放手让下面的人干。尽力让自己多些时间想想战略层面上的事情。
肖邯均说:“冯一眉调任到汉港开以后,我们一直在找一个新的市场经理,来全权领导饮食部门的市场营销。现在我们有个人选,叫6琪,在这次宫廷菜项目的前期执行中,表现的很优异。能够把方家老爷子说服出山,她是立了大功的。方老爷子最近还认她当了干女儿。综合来看,我觉得她比较合适担任这个职务。。。。。。”
江之寒喝口茶,笑道:“这个事情,你做主就好了。我也不认识她,没法给出什么意见。不过看现在拟定的这个营销草案。我还是很满意的。”
肖邯均说:“市场部的人,其实所有的人,尤其是经理层的,现在都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改造这个地方,把这个园林式的建筑修起来,我们是投了血本进来的。现在回头看,饮食这个行业,前期的固定投入还是有些大,前些天,程经理还开玩笑说,要是把这些钱都投到股市里去,我们现在也不用忙的四脚朝天,只需要在家里睡觉,等着收钱就好了。”
江之寒咧嘴笑笑,“我们在股市里投的比例也不算小了。。。。。。那个地方,涨的时候看起来是赏心悦目,跌起来也是很肉痛的。实业这一块儿,毕竟还是我们的根本。老实说,才开始进入饮食行业,也有些误打误撞的味道。七中食堂承包这样的,毕竟是小项目,自己投入的比较小。现在做的这三个店,我当时也没有过多的考虑,有了资金,就冲进来了。至于以后的展,全局的规划确实需要加强。。。。。。不过,今天看了这个地方,我倒不那么担心做不走了。”
肖邯均笑道:“更有信心了?”
江之寒说:“那是一方面,这个地方确实设计的很出色。另一方面,实在是做不走,大不了我把店关了,把我爸妈接到这里来住,开门有古树,推窗见大江,那也是了不起的享受啊!”
楼铮永和肖邯均频频点头,很认可江之寒的说法。
楼铮永说:“等到明年大桥修好,这里的地价应该能再涨上几成。”
肖邯均点头说:“市中心的商业区。面积毕竟有限,再怎么修高楼大厦也有个限度。我上个星期和规划局一个局长吃饭,他还提起,说商业区一定会向外扩展的,我们这一块儿大概是跑不了。到时候,对餐馆的生意,应该会有不小的帮助吧。”
江之寒点头说:“所以呀,古人说福祸相依。许箐那时候要入股的时候,我还同你们说,是件头痛的事。但如今看来,有了那笔现钱,我们买了这几处地方,应该是很合算的投资。”
肖邯均冷笑了一声,“她什么都不干,等着收钱才是更合算的买卖。”
江之寒撇了撇嘴,颇有深意的说:“人家能爬到这个位置,也是付出了不少东西的。”
呜。。。。。。呜。。。。。。远处传来长长的大船的笛声,是居住在中州的人们很熟悉的声音。透过窗户往外看,有七八艘大大小小的船只正行驶在宽阔而平静的江面上。江之寒看看窗外的江景,忽然真的有些向往起来,住在这样的地方,应该是个不错的享受吧。
274 再见卓雪(上)
卓雪就读的中州师范大学。、学生九成五都是来自省内的,中州市本地的学生也远远过一半。相对别的大学,就读师范的学生中,来自比较贫困的区县,小镇,和农村地区的同学比例显得很高,因为师范院校会减免很多相关的费用。
卓雪到中州师范的时候,楼铮永已经把妻儿都接到中州市区来了,他老婆也在学校校办工厂安排了一个工作,儿子安排进了七中附小。楼铮永和他老婆,都一向喜欢这个侄女的乖巧懂事,她一到中州,就把她接到家里住了几日,楼铮永的老婆还张罗着给卓雪买了很多衣服,虽然不是最贵的,但都说得上样式新颖,紧跟潮流。她告诉卓雪说,进了大学毕竟不一样,也不要穿的太朴素。女孩子嘛,稍微打扮一下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楼铮永知道大学里也有不少势利眼的学生。生恐善良老实的侄女被人轻视排挤,所以开学后的第二个周末,就到了中州师范,叫了辆公司的商务车,把卓雪一寝室的同学都拉到状元楼,请她们好好吃了一顿大餐。那以后,卓雪的舍友都知道她有一个慷慨有钱的舅舅,没事儿开玩笑的时候都说,什么时候要再去宰他一顿。
下午接到舅舅的电话,说有人要到学校来找她,卓雪下了课就跑回寝室,同宿舍的几个女生都惊讶的问她,今天怎么没在图书馆自修。听说楼铮永要来,她们便笑着说,要跟着去蹭饭。
五点半的时候,卓雪接到楼下的传呼,两个和她要好的女孩,也拿起饭盒,一起顺路下楼去食堂,开玩笑说,看看有没有可能蹭到顿好的,就不用去那该死的食堂。
卓雪三人走到宿舍门口,卓雪正到处寻找舅舅的身影,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一转头,看见那个身材挺拔,头短短的。眼睛亮亮的,嘴角勾出点微笑的男孩正站在门口,不知道为什么,心噗通噗通跳了起来。
江之寒见卓雪傻傻的站在那里,轻笑道:“怎么?不认识了?”
卓雪回过神来,问:“你怎么在这里?。。。。。。舅舅呢?”
江之寒说:“你舅舅。。。。。。给你说,他要过来?”
卓雪忍不住跺了跺脚,“真是的,舅舅也不说清楚。”一偏头,看见两个好朋友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她,眼里全是笑意,脸上微微有些热。她问道:“你。。。。。。怎么不在青州?”
江之寒笑道:“逃学了呀。”
旁边的刘怡是中州市区的女孩子,一向伶牙俐齿。她笑道:“逃学来约会么?”
卓雪恨了她一眼,嗔道:“说什么呀?”
刘怡不以为然,很自来熟的说:“要约会我们卓雪,可是要先贿赂我们的,请吃晚饭怎么样?”
江之寒微微笑了笑,看着卓雪。
卓雪嗔道:“你别听她胡说,她就这样。”
江之寒摇摇头,邀请说:“走吧,一起去吃饭。”
两个女孩儿欢天喜地的把饭盒留在传达室。一左一右挽着卓雪的手臂,在她耳边悄悄说:“今天这电灯泡是当定了,让我们帮你考察考察。雪妹妹太善良,容易被人骗。”
卓雪到了师范,还保持着以前的学习习惯,早起晚归的学习,是寝室里最刻苦的一个。虽然她容貌清秀,尤其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招人怜爱,想要追求的男生不乏其人,她却好像心思只放在学习上,从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今天忽然有个男生似乎从天而降,和她态度亲昵,也难怪刘怡和陈秀雅的八卦之魂会熊熊的燃烧起来。
下了宿舍楼前的阶梯,有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停在路边。江之寒很绅士的拉开车门,请三个女生进了后座。
坐到副驾驶座上,江之寒问卓雪:“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