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温情马俊仁-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一下把这个话题抓住了。这正是作者最初采访马俊仁时就涉及的问题。
  作者问:为什么组织能力是教练最重要也最难学的本领?
  马俊仁抽着烟站起来来回踱了一踱,说:你要在运动队培养一个半个运动员,就不说了。你要带着十个八个、二十个、三十个运动员,没有组织能力,光内讧内磨擦,就把你整得一天什么都干不了,更不要说方方面面安排妥当、实施训练,体育场上体育场下,各个人头和程序你都得安排到。像二十九中,如果我不在家,全校五千四百多学生一块儿上课间操都有点困难,谁也组织不了。你站在台上要有那个威信,让每个班主任带头组织本班学生做,下边敢不做?你在高处站着,指着全场,那个地方怎么回事?那个地方赶紧做好。你指到哪儿,哪儿就调整过来。指挥能力相当重要。就像当军长,多少个旅团都得指挥开。当教练的一定要有组织能力、宣传能力、鼓动能力,要不,训练场上你指挥不了,到了赛场上更指挥不了。
  马俊仁讲到他在日本精彩的一幕。
  那是1994年日本广岛亚运会之后,马俊仁正是世界田径赛场上一颗最耀眼的明星。马家军在那些年创造的奇迹,使全世界都刮目相看亚洲人和中国人的体育潜能。亚运会上,日本人花钱买票要看“亚洲怪人”马俊仁。全场人呼喊马俊仁的名字,上千或者更多的日本学生及体育爱好者云集在运动场地,马俊仁应邀在主席台上对他们进行一次马俊仁式的运动训练演示。如果没有随机应变的临场调动能力,那乱哄哄的场面绝对练不出什么样子来。马俊仁却像个真正的指挥家,他立刻把自己的运动员一一指派下去,把下面一大片人归为若干支队伍,一支队伍里夹一个中国运动员领队,就在操场里跑开了。
  本来是人山人海乌合之众,这样一归整跑得相当组织有序。
  马俊仁在主席台上举着麦克风遥指着领队的中国运动员,喊着这个领得快点,喊那个压住点步子。体育场成为大规模军团训练,演示得十分好看。
  考察马俊仁的人生,我们知道马俊仁的组织才能绝非天生。
  常连昌、陈国新两位老师的办事组织才能肯定给过他启蒙。
  一个好的教练,恰如马俊仁所说,要靠两点,一点是组织能力,它包括一个组织家所需要的宣传鼓动能力、调配人头的能力、说服教育的能力,另一点是运动训练的专门学问。当把组织能力和运动训练学相提并论并且融会贯通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优秀教练的诞生。如果这种融会贯通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那么,我们就看到了世界一级教练出现。
  四
  马俊仁在鞍山市五十五中零突破之后有过一泻千里奔腾阶段。他到哪个中学,哪个中学体育运动就打第一。但是,我们不满足于这样一泻千里地叙述故事。
  我们力图向读者提供更深刻一点的东西。
  马俊仁的成功当然归功于拼搏奋斗。
  在崇尚成功的时代,人们对这种拼搏奋斗总是给予很高赞誉。然而,人们并没有多想过,在这个世界上为何有的人有很强的拼搏奋斗精神,有的人就差很多。
  马俊仁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拼搏精神,大概可以归于以下几个原因。一,家族的生命遗传。他的血缘中有那种强悍的生理基础。二,家族的精神熏陶。马俊仁祖上几代都在闯荡拓荒中生活,没有依托的下层人生处境造成着几代人的奋争求生存。三,不仅是马俊仁的父母,而且他的两位老师常连昌、陈国新,都给了马俊仁以积极的榜样。四,马俊仁的父母及两位老师特别是其母亲的欣赏夸奖鼓励,给马俊仁成功造成了足够积极的赏罚激励机制。五,马俊仁从小在兄弟姐妹中那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特殊位置。
  然而更深刻的问题是,为什么马俊仁能够如此长期地坚持这样的艰苦奋斗?
  困顿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很多人奋斗一个阶段也便完了。
  那么,我们就看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某些因素,使得马俊仁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成功,这给了他继续坚持的自信。如果屡奋斗屡失败,恐怕任何人都难以坚持下来。每一次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夸奖,便是他一个小小的胜利。老师的表扬喜欢,也是他小小的成功。十四岁拿起鞭子替父亲赶车拉煤挣钱养家,也是他的人生的成功。临小学毕业考还有十五天,他咬牙突击通过了考试,拿到了毕业证,很快又考上了中学,那是他人生的一次关键胜利。到了部队,成为大比武的尖子,还是成功。直到他到五十五中当体育老师,奋斗两年比赛拿第一,又是一次更有意义的成功。
  马俊仁就是这样从社会底层奋斗,一点点争取着对他来讲有着各种意义的成功,打造了继续奋斗的自信。
  然而,人们在奋斗拼搏争取一个又一个成功时,有一个问题必然出现,那就是对身体的透支与对亲情的牺牲。而崇尚成功的时尚义无反顾地将牺牲健康与亲情当做美德来赞扬。马俊仁自然也受到这样的赞扬。特别是当他争取成功不仅是为个人争荣誉,还在为集体为省市为祖国争荣誉时,他牺牲健康和亲情的做法更得到社会的赞誉。





    第九章 卧薪尝胆不能烂在山里(4)
   

  然而这个文本却要非常明了地指出,牺牲健康和亲情,这只是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时付出的成本。这种成本只在一定限度内是有意义的,超出某种限度必遭重创。
  马俊仁当兵那些年太积极了,母亲患病都没有及时去看望,结果母亲去世给他造成终生懊悔。
  现在,马俊仁又一次太积极了。
  随着他走出大山走进城市走向世界,他越来越玩命地干活。因为玩命地干活,首先不顾身体;因为玩命地干活,也越来越无法顾及家庭亲情。妻子赵淑清曾经是个俏丽的姑娘,嫁给他后又是贤惠的妻子。他在山上的五十五中忙累成那样,还经常骑车回家帮着养猪担水收庄稼,现在零突破实现了,他却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了。
  这时,对他的教训也便降临。
  就在他又把十七中等学校搞成第一后,他得了风湿性心脏病。住院四个月,只是过了危险期。到处求医问药,都说他这风湿性心脏病再也好不了了。每天心脏难受,用他的话说闹心。各种方子都试了,不见效。有人告诉他偏方:睡火炕烙,拔火罐。
  他回家后就睡火炕,烧得滚热,拔罐子。
  那时他觉得对不起自己身体了,更觉得对不起妻子孩子。
  马俊仁说,那些天他就拿自己当一张烙饼放在火炕上来回烙,火罐是全身从上到下一遍又一遍拔,有的地方皮肤都拔得渗血了。他看着窗外的树,心想,如果真的好不了,活不长,那他想做的第一件事,是给妻子再干几天活儿,陪她去扯几尺布,给她做身新衣裳。再想的就是给孩子做几件新衣裳。再想的事就是买上酒去看父亲,陪上父亲再喝几回。再想的就是一定要去看看陈国新老师,看看常连昌老师。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要再去母亲坟上哭一哭,扫一扫,守个通宵。
  我们便看到了马俊仁在这时想到的多是对亲人的亏欠。每个一心拼搏的成功者差不多都有这种亲情债。这种亲情债平时被强烈的追求和欲望所掩盖,深深埋在了潜意识中。一到生命有可能结束时,亏欠心理便浮上心头。被掩盖的种种感情在欲望冷却时便升起来了,它像黎明中逐渐露出的远近景物有着宗教意味。
  马俊仁说,拔火罐拔到最后,心脏的风出不去,怎么办?冒着危险拿着那么大的玻璃瓶对着心脏部位拔,那可是禁区呀。可我一心让这病快点好,也顾不得了。一拔,心吊起来难受。硬挺着,最后竟拔好了。
  马俊仁告别了风湿性心脏病,确实多陪了妻子孩子,也去看望了父亲和陈国新、常连昌两位老师,也去母亲坟上祭奠了一番。
  但最后,马俊仁又将对身体与家庭的欠债放到一边,去奋斗拼搏了。
  五
  马俊仁在鞍山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自然所向披靡。
  但是,马俊仁当时的眼界早已超出了鞍山市中学生运动会。
  他对作者说,他在那十几年中早已把中长跑运动训练所有门道摸得一清二楚,眼睛已经盯着全国和世界的成人运动。然而,他只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中学体育老师,有谁买他的账啊,不会有谁想到请他去当正式教练。
  他就在中学生这块领地上作开了文章。
  应该说,他的文章作得实在有点精彩得出格。他率领的中学生运动队开始参加这样或那样的国际性比赛,并且拿到了名次,在鞍山市有了震动。接下来一次又比一次强的震动,不仅让鞍山市体坛感受到了,让辽宁省乃至全国体坛都感受到了。
  1982年,他带领的中学生小队员居然打破了辽宁省成人纪录。这让全省体坛颇为震动。
  1986年五届省运会,马俊仁的作为让鞍山市体坛真正认识了马俊仁。那一次省运会,鞍山市的运动员可以说全线溃败,田径总分排到了全省第十位,是鞍山市历史上极惨的一回。惟有马俊仁的中学生小队员杨新一人独得两块金牌。一个中学生的成绩超过了全省专业教练训练的专业成年运动员,超过了市体校的最高成绩。这时,对马俊仁服气不服气的争论开始有了真正的结论。
  马俊仁的作为无疑不会停止。
  1986年8月,在葡萄牙举行的世界中学生3000米越野赛上,马俊仁带领四名中学生为中国第一次拿了团体冠军,并且囊括了个人前四名。这在当时国内外算得上一个响亮新闻。
  紧接着,1988年,卢森堡举行的又一届世界中学生3000米越野赛,马俊仁带领他的中学生小将们一阵狂风般将团体冠军及个人前八名除第二名外,扫荡一空。
  马俊仁带领的中国中学生运动队在欧洲受到了华人的热烈欢呼,也受到了各国友好人士的盛赞。这位半路出家的中学体育老师已被世界体坛当做杰出的田径教练看待了。马俊仁也便正式成了中国体坛的田径教练。就在他带领中学生运动队参加卢森堡越野赛之前,1988年初,他正式应聘到辽宁省队任田径教练。
  马俊仁迈进辽宁省体院大门其实是迈上了征服世界体坛的路途。
  这离他提着行李来到萧瑟荒凉的山村学校五十五中整整相距了十八年。
  世界体坛此时还并未做好马俊仁将颠覆田径赛场上世界各大洲力量对比的准备,就像十八年前鞍山市没有任何人想到马俊仁会重写鞍山市中学生运动会史。





    第十章 运动训练第一秘诀:劈木头理论
 

  一
  马俊仁的故事就要进行到他带领运动队扫荡世界成人中长跑运动各个项目了。
  但是作者决定停一停,深入探究一下马俊仁的运动训练学。
  应该说,我们在藏獒的故事中已经旁敲侧击,透视到马俊仁运动学的相当奥秘;但是,我们毕竟应该有更系统、更正面、更直截了当的东西。
  马俊仁的运动训练学作为一种运动理论与技术,自然有读者需要它。本书虽然并不专门总结马俊仁运动训练学而更看重描写人物,但马俊仁的训练学肯定反映出马俊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这是描述这个人物必不可少的一笔。就像《三国演义》离开打仗的智谋写诸葛亮和曹操,就丢掉了相当一部分意思一样。现在,无论从训练学角度讲,还是从人物角度讲,作者都决定不失时机地考察马俊仁的运动训练学。
  根据作者此前的了解,马俊仁在这方面很少正面系统阐述。
  他虽然也时而对年轻教练们讲讲训练学,但是,很可能俊仁式的兴之所至信马由缰滔滔不绝使人抓不住要领,也可能人们对他真正的闪光点还不善于捕捉,也可能是马俊仁还未下决心将底儿全抖出来,因此,往往他讲了半天听者还常有不知所云之感。
  作者问:你刚才讲到在鞍山市这十几年训练中学生过程中,对中长跑运动方方面面门道都摸得一清二楚,你是怎么摸的?
  马俊仁说:一干、二看、三学习。
  马俊仁接着就对一干二看三学习做了一大篇滔滔不绝。
  他说,他一边练着自己中学的运动队,一边就跑到鞍山市体育场看体校的专业训练,有机会还跑到沈阳看省体院专业训练。那时一有时间就一下午坐在体育场看台上,一动不动看那些教练们训练的各种手法。他拿着小本记录下一年四季的观察,他们怎么安排训练计划,临近比赛,还要看他们训练有哪些变化。那时,他不过是个中学体育老师,年纪也就二三十,专业教练根本不防范他。他得机会就上去请教。后来,他渐渐露出头角,他指导的中学生小队员业余成绩逼近了成年人专业成绩,再去体育场就目标大了,可是他还要去看。不行了,就夏天戴草帽、冬天戴棉帽,压低了帽檐躲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里继续看继续学。四面八方学了,回来就提高自己的训练。
  有一回马俊仁到体育场看专业训练看到天黑,教练和运动员都散了,他还独自坐在看台上琢磨当天看到的道理,忘了吃晚饭。坐着没琢磨透,又下了看台,在跑道上一边来回走一边琢磨。看着自己的影子在灯光下一会儿拉长一会儿变短,最后想明白了,高兴得一拍屁股,这才骑车回家。到家已经十一二点了。
  作者知道这样的长篇大套是马俊仁来了说话兴头。有了兴头,却要不失时机地使问题深入。作者一边很耐心地倾听着他滔滔不绝,一边在寻找使问题深入的时机。马俊仁的话刚有所停顿,作者立刻提问:老马,我现在非常关心马俊仁运动训练学。如果我是年轻的田径教练,训练中长跑的,你要对我讲训练学,一上来最大的出发点是什么?
  马俊仁看着我:出发点?
  作者说:就是马俊仁运动学开门见山第一句话是什么?第一个要点是什么?怎么就能学到马俊仁的那套训练学?为了让我们年轻教练不绕圈不走弯路,你一开口就直截了当讲。
  马俊仁站起身在屋里走了几个来回:马俊仁运动学第一要领?
  窗外传来响声,马俊仁拉门一看,有人正在院子里劈木头。
  他抬手一指:我要讲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劈木头理论。
  二
  马俊仁领我们几人出门来到院子里。
  一个小伙子正用斧子要将几根胳膊粗细二尺来长的木头竖着劈成条。
  马俊仁说:你们文人会不会劈木头?你们谁拿起斧子试试,劈完了我讲。
  一位朋友上去一手扶着木头在地上立住,另一手掂了掂斧头试了试朝木头劈去。毕竟没多干过,准头儿差些,最后劈来劈去总算是劈着了,再接连几下,从上到下劈开。马俊仁摆摆手:你们文人干这还真不行。他上去左手扶住木头,右手掂了掂斧子,稍稍试了一下,抡起来第一下就将木头劈开了。我们为了给他鼓兴头,颇赞道了一番。
  马俊仁撂下斧头回到屋里,说:劈木头应该怎么劈?
  作者没有接话,等待马俊仁自问自答。
  马俊仁说:劈木头,首先就是眼睛要盯准了木头那个小截面,也就是你要落斧头的地方,再一个,你心里肯定要想着斧头的斧刃。说着,他比画着一手扶木头一手举斧子的样子,你要想的是斧刃直接落在木头上,别想别的,一下就劈准了。可是你要想得多了,什么从腰部发力,再到肩膀,肩膀又连着大臂,大臂又连着小臂,小臂下边又有手腕,一直到五指握住斧把儿,再从斧把儿到斧头,从斧头到斧刃,你要把这个都想一遍,然后再计算计算这斧刃到得了到不了木头,肯定就劈不准了。
  作者笑了:这个比喻不错。
  马俊仁说:理论要学,别人的方法要看要学,别人的说法要听要学,可是真正到了你要劈木头训练运动员了,就是一个目的,木头落斧头的地方,那是受力处,再一个,就是你的斧刃,这是你的直接用力处,就这样直截了当。千万别搞繁琐哲学,要不就成傻子了。





    第十章 运动训练第一秘诀:劈木头理论(2)
 

  作者说:这是马俊仁风格的训练学第一要领,就是突出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宗旨。
  马俊仁说:对。要一心想着解决问题,要把你学到的理论、学到的经验,土的洋的中国的外国的,全往你要解决的问题上归堆儿。千万别把遇到的问题硬往你学到的理论上归堆儿。你有可能只学了一种理论,有一种经验,归上去也不一定解决问题。问题就像病人生病,疑难病不好治,就要会诊,就要中西医一块儿上,就要洋方子土方子正方子偏方子全用。就    
像我得风湿性心脏病,连烙火炕拔火罐都用上了。解决问题,把天南海北的理论方法往问题上归,用得上哪个就是哪个。换句话说,就是不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要黑猫白猫洋猫土猫养起来都奔老鼠去。千万别繁琐哲学,弄个白猫理论在手里玩半天,或者弄个黑猫理论在手里玩半天,见到老鼠扑不上去。
  作者注意到马俊仁不止一次反对繁琐哲学。
  中国近几十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是颇盛产繁琐哲学教条主义的。五十年代照搬苏联那一套不用说,中国自己土生土长的教条主义也不少,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艺术领域、学术领域司空见惯。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就是靠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样的实践哲学,摸着石头过河闯开了思想僵化的禁锢。
  马俊仁的劈木头理论,再一次生动注释了可贵的“猫论”。
  作者说:你刚才讲的劈木头理论,概括起来四点。第一是突出问题;第二是集中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是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有的理论和经验往一处归;第四,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方法。
  马俊仁兴之所至,又来了一个比喻:这就好比上火车站排队买票,那边是售票窗口,这边排着很长的队。你要没急事照排就是了。可现在你母亲在家病危,你就要直奔售票窗口,一边往前插队一边求爷爷告奶奶,用上一切办法。你的目的是买到票,要直奔目的地去,千万别啰嗦。
  作者并不认为马俊仁这个比喻比劈木头理论有更新的意义。
  但这段话无疑很能表露马俊仁的风格。
  作者见马俊仁讲开了,继续问道:现在我们作为年轻教练,领会了你刚才讲的劈木头理论,要反对繁琐哲学,突出解决问题。那往下呢?
  马俊仁站住挥着手讲开了,好像他真是面对年轻教练一样。
  他说:那就是劈木头理论的具体应用。你现在当教练,甭管是体育学院毕业的,还是由运动员进修了一阵转过来的,你要训练中长跑运动员,就要解决怎么训练的问题,怎么训练好的问题。第一,还是那句话,一定要用世界一流的眼光。不冲世界一流水平去,眼不高,再加上手低,永远整不出高水平来。
  作者说:第二呢?
  马俊仁说:第二个,你现在接了一个运动队,先要拿过一个现成的训练方案,照葫芦画瓢。你肯定要学一个方案,对不对?你是跟马俊仁学也好,跟其他教授学也好,跟另外的中国教练或外国教练学也好,你先拣一个自己看准的一流方案拿过来用,一边用一边琢磨人家好在什么地方。
  作者问:第三呢?
  马俊仁说:第三,就是杂交。土的洋的好的训练方案,你看了好几个,学了好几个,把它们的好处杂交在一块儿,琢磨透人家都好在什么地方。
  作者问:第四呢?
  马俊仁说:把别人的杂交完了,就想办法一处一处修理这个杂交品种,一处一处加上自己的东西提高它、超过它。就像养藏獒一样,别人的母獒好,我用他们的母獒,别人的公獒好,我用别人的公獒。杂交完了,我还要用我的特殊培殖方法,这样就超过他们了。一处一处超过他们的时候,就是用斧子劈木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把你各处看来的学来的都往一个个问题上归。解决一个问题,提高一点,再解决一个问题,又提高一点。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把那些先进的都超过了。不过,前提是你一定得把那些好的一流方案都看过来、学过来、杂交在一块儿。就像我那时候蹲在体育场看专业训练一样。如果完全平地起家,靠自己从头琢磨,就太绕弯路了。
  作者说:要踩在别人肩膀上前进。
  马俊仁一摆手:我可不是这意思。
  作者笑了:这是伟人的话,在科学上、学术上要发展,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才行。
  马俊仁说:这样讲可以。
  马俊仁又接着说:天下有好多训练学的道理看着简单,好多人就是领会不到,奥秘全在里面。就像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有的人就是不领会,光将这个猫那个猫拿在手里说好,就是不放出去逮老鼠。
  他停停说:又有一个看着简单其实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这样。
  作者问:什么道理?
  马俊仁说:你们说,我训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