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弃妇:傻夫君宠妻无度-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比之下卢湛倒是比她更紧张一些,再三叮嘱她若是那贺县令的夫人高傲瞧不起人,她见个面打个招呼便托词出来,没有必要受她的羞辱。
  乔小如心中一暖,含笑一一应了。
  卢湛亲自送她去,看着她自衙门后院贺县令一家子居住的角门进去,眼中一黯,暗暗叹了口气。
  若他还是从前的身份,区区一个县令在他面前又算的了什么?自然也不会敢欺负他的媳妇。
  如今他虽然斩断了与过去的一切,却更明白阶级差距有多么的不对等和不公平。
  比如此刻,人家是县令夫人,他的媳妇只是一个普通乡下人家的女子,与县令夫人比起来就好比一个在地一个在天。
  县令夫人想要怎么拿捏她、欺负她,她根本没有一丝丝办法抵抗。
  那么多的人才分了十三万亩地,他媳妇一个人就拿走了七万亩,孟县令未必会说道什么,可难保不会有本县乡绅夫人媳妇等在孟夫人面前说什么闲话。
  女人家见识总是浅短一些的,难免不会因此生出什么想法来。
  若真如此,见了他媳妇儿,怎么可能有好脸色看?
  当然,这些“女人家”们不包括他媳妇在内。
  卢湛在外头担心着,乔小如已经见到了贺夫人。
  贺夫人三十出头的年纪,皮肤很白,脸稍稍有点儿圆,十分的富态。
  见了乔小如倒是挺和气的,虽难免暗暗打量,仍十分客气的招待了她。
  乔小如也放下了心,心道总算遇上个好说话。
  她的要求很低,只要不是含有敌意故意刁难或者眼睛长头顶上只剩傲慢就行,至于在她面前显露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她没什么感觉。
  毕竟,人家是官夫人。
  客套闲话几句,乔小如便起身告辞了。
  贺夫人也没有多留她,虚虚说了两句“有空再来坐坐!”的客气话,便命丫鬟将她送了出去。
  乔小如没想到卢湛居然在门口一直等着自己,刚出了门,唇角便情不自禁的溢起笑意,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向他走去。
  “贺夫人人很和气,没有刁难我!”她笑道。
  卢湛亦一笑,揽着她上车:“嗯,到底算完了一件麻烦事儿,走,咱们回去!”
  接下来三天里,乔小如和卢湛又去了自家那片地里,既然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做什么,自然得做一个规划。
  简单的画了地形图,回来之后一边回想着地形,一边在图纸上涂涂改改的完善。
  哪儿修建水渠引水,哪儿铺设道路,哪一片种树,哪一片栽种什么作物等等。
  又划出了两片地准备用来建宅院。一片三十五亩,一片十五亩。
  可算得上两处小庄子了。
  毕竟,那么多的地呢,总得签订契约雇佣一些佃户、买一些人丁落户。
  各种农具也需要有个地方放置。
  除此之外,她又计划在两处小庄子附近各划出五六十亩地来,挖两个大而深的湖塘。
  一来可以蓄水,用以改善环境;二来也能养一些鱼、栽种一些莲藕什么的。
  在忙着画图规划的同时,又命何三去城外走一走,看看有没有合适建作坊的地买下两块来。
  要距离县城近,地要平,面积在十五亩以上。
  何三听说要在这边建作坊,心里十分高兴,兴兴头头的连忙去了。
  要知道这边的产业,如果不出意外,以后都是他负责管的。
  卢湛见乔小如想得如此周到,心里也不由几分佩服,也有几分自豪:他媳妇儿就是厉害。
  “阿湛,你说,我要不要见见贺县令,跟他说一说红薯粉、土豆粉的事儿呢?”乔小如纠结道。
  那些地虽然可以开垦了,但是真要能够养成肥沃的良田,没有三五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
  毕竟,之前曾经是一片荒芜。
  若是大家都一起种了红薯土豆,做红薯粉、土豆粉,却能大大改变近况,没准还能打造出一条特色产业来。

  ☆、第738章 贺县令热络

  那些地的土质她看过了,很适合种土豆——前世她爸爸就是做农业研究的,并且专门做的就是土豆,耳濡目染之下,她多少懂得一些。
  至于红薯和大豆、绿豆这些,是不挑地的。能有水源,肯定能长得好。
  卢湛想了想,笑道:“我看没有必要这么急,反正今年也来不及种什么了,不如等到下半年再说吧!毕竟,土豆、红薯真的能做成粉丝粉条吗?现在你说了,贺县令也未必会信。况且,好歹叫何三将建作坊的地先买下来呀!”
  乔小如不由“扑哧”一笑,点点头深以为然:“你说得对,我太心急了些。”
  这是一件大事,不拿出有力的证据,光凭说难以叫人信服,太费劲了。
  只要红薯粉和土豆粉做了出来,拿到贺县令面前,不愁他不相信。
  而且,卢湛这么一说,她还真有点心里打鼓,终究她也只记得一个大概如何手工将这红薯粉、土豆粉做出来,还得先回家将这一切理清晰再说。
  而那用于建造作坊的地,这会儿不先买下来,等确定可以制作粉丝了,只怕就有不少人争着买了,价钱肯定会被抬高。
  卢湛又道:“倒是可以建议建议贺县令,让他劝说那些买了地的人家,也都挖几个不大不小的湖用以蓄水,谁知什么时候来了旱季呢?那么多的人家搬迁到了这片土地上,万一断了水流,只怕会引起民愤。”
  “这事倒是该说上一说。”乔小如笑道。
  事后她没有去见贺县令,而是请独孤豫章的随从帮忙捎带话。
  建议贺县令让人挖一些湖塘,可蓄水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又建议最好在水渠旁稍微留宽一点儿的地方,多栽种一些树,也能保持水土,过得几年地下说不定就能生出地下水来了,有了自给的水源,对比依赖引水要强。
  贺县令又高兴又惭愧,与师爷商议,连连赞叹,笑道怪不得独孤公子提起乔娘子态度十分敬重,乔娘子果然有些过人之处。
  这些提议,都很有必要。
  贺县令便命夫人打发人给乔小如送了两回礼物表达谢意,一次送的是时新瓜果,另一次送的是县衙厨房里厨子烧的拿手好菜。
  贺夫人虽觉得贺县令对乔小如两口子有点儿太过亲近了,也没好在这些小事上同他争论,只得命人照做。
  乔小如便向卢湛笑道:“贺县令倒是个厚道人,这下子你放心了吧?”
  卢湛但笑不语。
  没两天,果然便打听到了那些买了地的乡绅富户们划地挖湖塘的事儿。
  因为水源缺乏,又多石头少土,在城外想要买两块十多二十亩的地还是很容易的。何三很快就把事情搞定。
  两块地一块在城南、一块在城东,都有二十亩大。
  乔小如和卢湛去看过,表示满意,便定了下来。
  就是宅院买不到现成的,只买到了一处破落宅子,屋顶都长了草,门窗也歪歪斜斜的。
  乔小如看着地方不小,不但带花园,花园中还有个两三分地大小的池塘,虽然眼下一片破败,建好了自然就大变样了。
  于是便将这处买了下来,雇人全部推倒重建。
  贺县令这回留了个心眼儿,知道了乔小如买了宅子又买城外荒地,便让师爷上门去问。
  乔小如虽然原本并没有打算现在就告诉贺县令,但贺县令既然派人来问了,自也不能不说,便笑着将打算都说了。
  师爷听毕眼睛也不由一亮,要知道红薯、土豆在大华朝已经十分普遍,荒年更是少不了这两样东西填饱肚子。
  但是,这两样东西的吃法都太单调了,也就是限于填饱肚子而已。
  如果真的能够做成粉条粉丝,等于变成了更高一层次的主食,这可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件大功劳。
  这件大功劳如果在贺县令治理的境内出现,那么自然便是他的政绩,等到两年后任期满,升迁那是稳稳当当的。
  若借此得到朝中大人物的赏识,更是前途无量了。
  “这红薯和土豆真的能做成粉条粉丝一类的东西?乔娘子不是在开玩笑吧?哦,在下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从来没见过,忍不住好奇问问。”
  师爷强按下心中的狂喜兴奋,一双眼睛却控制不住的灼灼发亮,紧张的望着乔小如。
  卢湛便笑道:“我家娘子也是突然间有这么个想法,觉得可以试一试,能不能成功现在还说不准。至于买城外那些地,未雨绸缪嘛,就算将来做不成红薯粉土豆粉,也能做别的你说是不是?”
  乔小如也笑着点头称是。
  饶是如此,师爷依然心中翻腾难以平复,知道自己再问也问不出来什么了,客套几句当下匆匆告别,回了衙门急忙便将此事向贺县令一五一十的禀报清楚。
  贺县令激动得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睁大眼睛吃惊道:“你说什么?那寻常日子里多半用来喂牲口的土豆和红薯能做成粉丝粉条、能变成粮食?这——这不是开玩笑吧?”
  “乔娘子和卢公子也没有把话说满,可大人您想想,这事儿若真做成功了,那可是大功劳一件啊!”
  贺县令眸子闪闪发亮,心里不停的盘算着。
  何止大功劳,还能青史留名、名传千古呢。
  独孤公子对乔娘子十分推崇,随云县的柿子饼就是她做起来的,据独孤公子说,今年茶油也能做起来了。
  还有烤鸭烧鹅、各种看着普通之前却没有人做出来过的各种酱菜小菜,乔娘子原本便是心思灵巧之人,之前她能做出那么多旁人做不到、想不到的,这红薯粉、土豆粉怎么就不能也做出来呢?
  贺县令坐不住,搓着手道:“你这就去——不,不行,这会儿不早了,且也显得太急切了些。明日一早,你去请乔娘子夫妇到本官家里做客,明日本官得好好问问!”
  贺县令心里已经打定主意,即便乔娘子有什么需要他提供帮忙的,他也一定全力提供、支持。

  ☆、第739章 结交

  第二天,乔小如与卢湛正准备和何三以及过来之后雇佣的一名熟知本地的伙计商量商量雇人开挖水渠、挖塘的事儿的,师爷又笑眯眯的来了,十分客气的笑着道贺县令和夫人请他们上门做客。
  乔小如和卢湛相视一眼,都想到了昨天师爷问的话。
  贺县令必定为此事而来。
  县令有请,两人自然得去。
  贺县令也顾不得避嫌不避嫌了,与贺夫人一起出面招呼的两人,寒暄一番,便问起红薯粉土豆粉的事。
  乔小如如昨日一般的回答。
  但显然贺县令并不满意,言里言外十分热切,让乔小如务必将此事做成,恨不得让她立下一道军令状来。
  乔小如哭笑不得,满话自然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的,被贺县令逼得只得表示这事儿基本上能成的。
  贺县令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信心,乔小如明明没说满的话,他那反应分明就当满话听了,乐呵呵的满脸放光。
  再三的让乔小如保证,等做成功后,先不要在随云县公布出来,先在他们沂春县开工公布。
  “毕竟乔娘子是为了这边的地里出产才才想到要做这个的,率先在咱们沂春县公布也不为过。”贺县令振振有词。
  当然,少不了许了乔小如不少好处。
  这话说的也是事实,乔小如想了想便答应了下来。
  贺县令表示愿意提供帮忙,乔小如推辞了,只笑道:“我家有个管事得留在这儿雇工开垦那些地、修水渠、建房舍,请大人叫人照看一二,民妇便感激不尽了!”
  贺县令哈哈大笑,笑道小事一桩,十分爽快的答应了。
  乔小如又表示,此事还没有成功之前,还请保密,生怕到时候万一不成可不太好看。
  贺县令是认定一定会成的,或者说如果成功的话这对他的仕途影响太大了,他只愿意相信会成功。
  但还是同意了乔小如的话,表示一定会保密。
  二人又十分热情留了乔小如、卢湛留下用午饭,两人推辞不过只得道谢生受了。
  午饭是分开吃,贺夫人招呼乔小如在后堂,贺县令与师爷则在前厅款待卢湛。
  事情涉及自家老爷的仕途前程,贺夫人对乔小如的态度也一下子热情了许多,笑吟吟的主动提起话题与她说着家常闲话,十分的和气。
  当然,这些家常闲话也不是无的放矢的,不动声色的在打听她的生活和经历呢。
  乔小如没什么不可对人言的,只有愿意不愿意言。
  能说的便多说几句,不愿意说的,便笑着拿话轻轻巧巧、自然而然的岔开了去。
  如此贺夫人反倒高看她几分,若是个唯唯诺诺、自己问一句便老老实实答一句的老实人,她是无论如何不相信能有本事做出令自己的丈夫都赏识的事儿来的。
  乔小如如此不卑不亢的态度,显然一看便是个有主意的,反倒令她更信任几分。
  而前厅中,贺县令和师爷第一次认真的打量卢湛。
  打量之下两人心里都忍不住暗暗吃惊。
  卢湛卢公子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沉默少话,什么都是乔娘子出面做主,他们原本只当这是个光会躲在媳妇身后吃饭的男人,压根就没正眼看他,内心深处还下意识的生出几分鄙夷俩。
  然而今日正面接触,方觉其气度、气质与普通的乡下男子相去甚远。
  别说普通乡下男子了,就是多少大户人家出身的公子少爷们、甚至包括他们这样混历世情不知多少年的人精,都不得不承认比起他来还不如他呢。
  师爷忍不住笑问卢湛是否走过科举?如今是否有功名在身?
  在他看来,泥腿子绝对没有这种气质,那么必定就是读书人了。
  卢湛淡淡一笑,只说念过点儿书识得几个字罢了,并没有走过科举,只是当年服役入过几年行伍罢了。
  贺县令和师爷这才恍然大悟,觉得这就说得通了。
  师爷再好奇问卢湛待的是哪一个军营时,卢湛只笑着含糊说了个西南边,便转开了话题。
  师爷和贺县令都不是不识趣之人,见卢湛如此,只当他在军营里混得并不好故而不愿意再提起过往——这很容易想得到,混的好的,怕是早就升职挣到官身了,哪里还会回乡在这儿混?
  于是一笑也就不再提及。
  总之这日算得上是宾主尽欢,双方也算薄有了些许交情。
  师爷更是拍着胸脯让乔小如和卢湛放心,他们家的管事在这儿雇人垦地绝对没人敢欺负他们是外乡人,有什么麻烦只管找他好了。
  乔小如大喜谢过。
  趁热打铁,次日便让卢湛带着何三、备了一份厚礼去拜见师爷,在当地最好的酒楼要了个雅间请师爷吃饭,算是将何三介绍给了师爷。
  人生地不熟在这地界上混,有人庇护总归是一件好事。
  师爷见卢湛与何三如此客气,自然也乐得结交。
  沂春县贫困,招工的消息传开,从乡村里尽能够招来足够用的雇工。
  加上有师爷指点帮忙,进行得更加顺利。
  乔小如和卢湛等一切步入正轨,便将所有事情交给了何三,说好了回去之后让张小泉和卢怀金也过来帮忙,便回去了。
  回到随云县,便得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是关于卢锦和与乔怀志的。
  卢锦和与乔怀志不负众望的一举得中进士,卢锦和的名次还比较靠前。
  最后的结果是卢锦和被点进了翰林院当编修,乔怀志则外放了南方一个县城当县令。
  在乔小如和卢湛去沂春县的期间,两人十分风光的回来了。
  一个村子里出了两名进士,自然是一件轰动全县以及临县的天大喜事。
  因为与清江侯世子失之交臂、一直心情郁闷想要吐血还没有恢复过来的孟县令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也立刻精神一振满血复活了。
  因为,这也是政绩啊。
  这是在他的治理之下文教大兴的有力证据。
  孟县令十分热情的款待了他二人,执同僚平辈礼,脸上一直带着笑意,客气得不得了。

  ☆、第740章 高中进士回乡祭祖

  要知道卢锦和进了翰林院,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将来进六部那是必然的,如果官运好,入阁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大华朝一直有非翰林不入阁的传统,入了翰林院,就是踏出了最光明的第一步。
  且皇帝定期、不定期都会传召翰林院讲经,翰林院人人都有机会可能在皇上面前露脸。
  一旦被皇上赏识看重,那就是平步青云了。
  当然,也不能说只要进了翰林院就一定有那样大的造化,相对来说却是比别的人机会要更多。
  谁知道天上那片云会下雨呢?万一呢?
  在官场上混,只要不是太糊涂蠢笨的,谁不知烧冷灶的重要?
  孟县令会对卢锦和与乔怀志客气、趁机结交一番留个好印象,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乔怀志满心欢喜,觉得终于扬眉吐气了。
  卢锦和却是更多感慨,感受更多的是世态炎凉。
  心里有种痛快,也有种淡淡的怅然。
  他到底——熬出来了!
  不但是孟县令,县里乡绅财主富豪商贾无不争相结交,卢乔村再一次的沸腾热闹了起来,两家的门槛差点没给结交送礼的人踏破。
  连带着村里的学堂也人气暴涨,好多别村的人家都打算将自家孩子送到这儿来上学,好沾沾进士老爷的福气。
  秦先生也笑得眯了眼,欣慰啊!这两人好歹也得过他的指点的。
  而且他也更信心百倍了,他的这些学生里也有几个不错的好苗子,很有希望能教出状元来的。
  卢锦和、乔怀志两家人欣慰欢喜,风光无限。
  合在一起大摆流水席,请了大戏班子,足足惹恼了三天才收场。
  短暂的欢喜后,便是分别在即了。
  这一次卢锦和与乔怀志回乡所能停留的时间都不长,祭祖,应酬,再加上拜访师长,小聚往日同窗,能有个三四天的时间清清静静的跟家里人相处就不错了。
  卢锦和家人少,亲戚也少,沈寡妇倒还能与儿子相处时间多一些,里正家亲戚朋友无数,更不得一刻清静。
  到了这会儿,倒是没有媒人敢上门了。
  这可是新鲜出炉的进士,将来前程无量,若是之前订了亲的,自然该在这时候完婚。
  可之前并没有婚约的,这会儿除非有告老还乡的官员,否则谁家好意思将闺女送上门去?
  当然,若是男方主动求娶,那就不一样了。
  到了这时候,两家自然都不急的。
  入了官场,姻亲可就讲究了。
  若是结了一门好亲事,助力也多,于前途上大有裨益,自然不可能匆忙间就定下来了。
  里正教导着乔怀志,有姻亲助力更好,然而却不能失了骨气,不能平等以待、以施舍态度待己的岳家不要也罢。
  又说了好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里正绝不愿意自家出一个横行霸道、鱼肉百姓的大恶官,叫人戳脊梁骨损阴德,或许更糟糕的有朝一日落个凄凉下场。
  可是,又怕儿子太嫩太老实了,入了官场会被人欺负算计陷害……
  总而言之,絮絮叨叨怎么都说不完,怎么都是个愁。
  说到后来,里正自己都被自己的矛盾心情给搅合得头晕了,扶额叹气道:“这是怎么说的呢?以前吧,没啥别的想法,就想着你出息,把这书念出头,光宗耀祖,让咱老乔家扬眉吐气。如今你真出息了,也对得起咱们家老祖宗了,爹娘兄弟们脸上也有光彩,连那你娘最厌恶难缠的菊花婶都跑来巴结讨好她了,按说我们也该知足了!可一想到你——”
  里正“唉!”的又叹了口气,道:“可一想到这官场深似海,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应付的来,会不会受委屈、会不会遭人害,上司会不会器重你,还有你媳妇——这会儿也不知会是哪家姑娘,性子好不好?爹和娘心里就不知该怎么想了!”
  乔怀志听得又感动又想笑,忙道:“爹放心,我读了这么多年圣贤书,又得您教导,无论入不入官场,我都是个明白人,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您放心吧!其实官场也没有那么可怕,毕竟,谁没事总想着害人呢?况且我一去就是一县之尊,在管辖地界内谁不给几分面子呢?过得一二年我熟悉了,自然更心里有底上下同僚该如何相处了。”
  里正听得心里稍宽,哈哈一笑点头道:“你说的也是,这将来的路啊,爹娘可管不了你了,你得自个走。爹只有一句话,你得做个心里明白、对得起祖宗的人。”
  “是,爹放心!”乔怀志郑重回答。
  卢锦和与沈寡妇那边,则简单的多。
  沈寡妇只是感慨,叮嘱的话不多,她是个妇道人家,官场不官场她也不懂,她唯一要求就是儿子要“好好的”,最好早点成亲,娶个好媳妇、生个大胖儿子。
  卢锦和却是一回来便情不自禁的想着乔小如,不想乔小如和卢湛去了外地,心里那份空荡无以言喻。
  再听得卢湛已经不傻了,卢锦和心里更是陷入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绝望,以及牙关紧要的不死心、不放弃。
  他心心念念了这么多年的女子,一颦一笑一倩影早已烙印心间、嵌入骨血,如何磨灭得了?如何能忘?
  衣锦还乡,他最想见的除了母亲就是她了,可她竟然不在……
  启程的日子不知不觉就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