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的是城北的苏家苏少夫人,人比古青娅还高处一个个头,看着颇为壮实,而听其豪爽的笑声,就知道这个人性格不会太难相处。

    “姜夫人不愧是江南长大的,给人一种水灵灵的感觉,真是让人羡慕。”苏少夫人笑着说道,将袖子往上捋了捋,略用力地摇着扇子,“哪像我,我夫君都说我壮得跟头牛似的。”

    古青娅倒了一碗蜂蜜酸梅汤过去,“夫人尝尝,这是我做的消暑饮品,在井里凉了好几个时辰。”

    苏少夫人跟他夫君其实感情好着呢,否则孩子哪会生了四个,“这人啊,还是身体安康的好,看着孩子长大,享受四时变化,品尝各种美食,那才叫完美。”

    苏少夫人听了,先是一愣,而后清脆的小声响起,“妹妹这话说得可真好,人生短暂,正当如此啊,那我可得好好尝尝妹妹的手艺,听闻南方的吃食都要精细几分呢。”

    苏少夫人的动作称不上优雅,但肯定也不粗鲁,正适合她的性子,一点都不给人矫揉造作之感。

    “妹妹这酸梅汤配得真是好,可是我喝过最好喝的了。”苏少夫人不由眯起了眼睛,一副享受的样子。

    古青娅见状,不由笑道:“若是姐姐喜欢,等会我抄了方子与姐姐带回去,并不难,还是火候要掌控的好。”

    “那就先谢过妹妹了。”才一会的功夫,两人就称起姐妹来。

    苏少夫人并不抓着古青娅问南方问京城的事,而是说一些琐事,比如养女儿的经验,她前头三个都是小子,最小的女儿只比果果大了两个月,此时两个小丫头正蹲墙角那拔草呢,童言童语的,也是教人忍禁不俊。

    “家里对这丫头都宝贝得很,我就发愁,可别给养成骄纵的性子了。”苏少夫人捏着团扇又扬了起来,“妹妹觉得几岁教导比较适合?我那三个小子都是三岁就启蒙,我估摸着姑娘也差不多。”

 第348章 教育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古青娅其实也是没什么经验,即使看了不少书,但现实中能不能做到却是很难说。

    “我觉得姑娘没必要太早识字,且不是这样一句三岁看老的老话吗,我觉得把基本的礼仪给学起来就很好了。”

    苏少夫人微微一愣,回想了下自己带着女儿来拜访古青娅时候的场景,那小姑娘虽说还有些害羞,但也像模像样地给自己行了礼。

    倒是自家女儿,只好奇地看着,并没有跟人家回礼,想着她老脸不由一红,因着是唯一的闺女,家里老人大人都宠着,她也忽略这个问题了。

    毕竟当父母的看自家女儿怎么会觉得有哪里不好呢?真是没比较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好在还未定性,再教就是。

    “听妹妹这么说,我茅塞顿开,德行礼仪的确要比才识更重要。”苏少夫人夫人若有所思。

    “嗯,不过女孩子该学的东西都不能落下,毕竟以后她也是要在别人家做一家之母的。”古青娅笑着说道,她一点都不希望女儿未来会被她夫家的人指着鼻子说你娘怎么教的。

    “妹妹想的真久远,但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我也学到了。”苏少夫人见古青娅年纪也不算小,才只有一个孩子,其实是有些惊讶的,难道南方人都很晚成亲?

    “姐姐谬赞了,不用我说你也会这样做的。对了,这边冬日会很冷吗?”

    古青娅不想在这话题上继续聊下去,要不就有卖弄自己的嫌疑了。

    “这个,我没去过别的地方,还真是无从比较,应当跟京城不会差太多吧。”苏少夫人自己还真没这个概念。

    “瞧我问的这是什么问题,让姐姐为难了。”古青娅轻拍了下自己的头,神情有些懊恼。

    苏少夫人不由腌着嘴笑起来,“不过妹妹不用担心,大多时候都不出门的,家里柴禾多备些便成。”

    “姐姐对平南应当很熟悉了,平时过年过节的,可是有什讲究,我也不好失了礼数,要是犯了忌讳,可还不让人骂死。”

    这些东西早晚两兄弟都会查的,但跟人聊天总要有个切入口,不过事实证明,她的确是不…怎会说话。

    好在苏少夫人性格爽朗,对于这些也没放在心上,就挑了些重要的来讲,以前她也安排过县令这边这礼,自然很清楚。

    等送走苏少夫人,古青娅则抱着女儿聊天,主要是以说故事的形式来表达,因此果果都记得很牢,做起来也有模有样了。

    见人要问好行礼这个长期做下来自能修出谦虚之心,而后就是学会分享的问题。

    因着果果年纪小,会有额外的饭食吃,她已经有些记事了,切不能让她觉得这是她能够独享的,而要学会分享谦让。

    古青娅也不会果果给自己吃的自己说不要,照样子吃,不给她一种表面上做下功夫就好,实际上还都是自己的那种错觉。

    教孩子其实真的是一个难题,毕竟孩子出生那一刻的八字对她的性格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好在果果日主癸,柔顺包容但并不柔弱,也许未来还会有其他影响,但大体脱不出这个框架了。

    虽说姜荣安本来就有些家底,又有俸禄,生活上应当过得不差,顿顿鱼肉也是可以有的。

    但管家的是古青娅,他们跟厅婶他们的饭食并没有差别,除了姜荣安因着外头奔波辛苦会多个白面馒头,其他人都一样。

    她也不是小气,而是知足,吃饱穿暖便好。他们夫妻深信人一生的享用是有数的,用完了命也差不多到头了,不如珍惜一点。

    日子一****过去,姜荣安在平南县的威望也逐步加深,而这时终于收到了家里的来信,随之而来的,还有装得好好的几箱冰玉蚕丝线。

    古青娅迫不及待地拆开信,里头严父表达了自己对小外孙女的想念,再三叮嘱姜荣安要好好为官,她要打理好后宅,与当地各家夫人处好关系。

    信中,严父略显高兴地提到了方氏要回去的消息,即使是待在府城,但府城总比京城近得多,他都跟严二叔商量好了,轮流过去陪伺候。

    三张略显啰嗦的话写完,终于到了姜荣安关心的重点,稻子的增产要明显得多,平均下来一亩地达到了三成。

    就严父自己在信中分析,肥料用得足够的田地能增产五成,一般肥料的也能二至三成,平均下来的确是三成左右。

    严父还说了,姜荣安送过去的肥料方子他没有给人说,而是藏起来打算悄悄研究,这个东西跟之前沤肥不一样。

    不管是弄出来后是要把方子公布于世,还是说利用秘方挣钱,在这之前都是需要保密的。

    只是研究的小范围的事,严父表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再说严青禾和严青朴都在家,都可以帮忙的。

    等姜荣安看过信,他也是若有所思,“爹这样的考虑的确是合理的。”

    若是方子真的研究出来,的确如描述的那般,自己也就能省下一桩心事了。

    递上去的折子没有收到密信,也许是陛下不高兴,又或许是默许了自己的举动,但姜荣安片刻都不敢放松。

    “嗯,庄子那边你让松早看着,又派了两个衙役在那边,相信没人敢乱动什么的。”县衙里的人还是很有震慑力的,普通人都宁愿躲得远远的,就怕沾上一点麻烦。

    “嗯,就等着秋收的时候了。”现在还只是前置工作而已,姜荣安揉了揉额头,最近在城东庄子那边花了比较多的时间,现在要把另一件事情给处理了。

    一般来说,一个县只要没发生什么灾害或是有什命案,大部分都是很闲的,但是姜荣安闲不下来,他个人做事喜欢把所有隐患拔除,那之后的时间就绝对是高枕无忧了。

    “事情是做不完的,你要不去休息会,别把自己逼得太紧。”古青娅有些心疼地说道。

    像平南县这种地方,看着没什么问题,实际上要休整的地方太多了,就是这样才更难办,因为琐碎。

 第349章 参与

    “娘子,我明白的,不过可能要麻烦你一件事,帮我查查有什适合的果树可栽种。”

    非要说有哪里不习惯的话,就是这边的树太少了,就是最近的山上,也因为附近的人场砍伐也显得稀薄。

    古青娅点点头,拉着人进了屋子,“你睡一会吧,我写回信。”

    才提笔些几个字,古青娅就感觉姜荣安沉沉睡去,她心疼地拿了一把蒲扇,在侧方慢慢地扇着。

    见姜荣安翻了个身,眉头没锁得那么紧后,她才停下来,考虑要怎么写回信。

    因为姜荣安很累,古青娅也不忍心拿方氏的事去问他。她有些不能理解,方氏既然愿意回去了,为什么而还要待在府城,就她知道的,府城似乎是她的娘家,有不好的回忆。

    但想一想三化县有严承严爷爷,一切似乎又能说得通了。

    总之方氏住在府城也不是什么坏事,就是要辛苦严父他们两头跑了。

    信断断续续地写了两张纸,古青娅离得远,只能再三要求弟弟妹妹们要照顾好父母。

    其实她也有些犯愁的,严青禾他们也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了,也不晓得她能不能赶得回去。

    将信上的墨迹吹干,古青娅才折起来放进早就准备好的信封里头,等姜荣安醒了,他也会再写个一两张,届时一起送出去。

    古青娅拿了一本果树大全的书看,厚厚的一大本,每一种果树都会介绍至少三个品种。

    字迹虽然很小,但配有彩图,又地区温度等都有详细介绍,她挑出适合的就好。

    梨柿子林檎果还是很常见的,还有栗子枣树什么的,就是不知道姜荣安想要栽种在哪里,等他醒来再好好讨论一番吧。

    就古青娅个人来说,她会更倾向于林檎果,红枣这两样。在未来世界林檎果很普遍,但是现在种植的还不够多,而红枣的话可以晒干储存,也是一个优势。

    姜荣安睡了一个长长的觉,起来的时候天都要黑了,古青娅在外头教女儿读诗经,一教一学,两个声音听得他的心都要软了。

    “爹爹,你醒啦。”果果看到姜荣安从房里出来,把古青娅教的念完,得到允许后,才朝姜荣安飞奔而去。

    姜荣安弯腰将人抱起来,“哎呦,果果又重了不少啊,来跟爹爹说说,跟娘学了几首几诗了?”

    古青娅起身,看着亲亲热热的父女两人,转身让厅婶准备晚饭,就设在院子里,现在过了立秋,夜里还是很凉爽的。

    “两首啦,爹,我念给你听,关关雉鸠在河之洲,……”果果说会两首,其实就是两句,颠来倒去地读,让姜荣安有些忍禁不俊。

    伸手捏了下果果的小鼻子,“果果真厉害,还会背了,来,我们洗手吃饭去。”

    “多谢爹爹夸奖,果果下次会更努力的,再念给您听。”果果握着自己的手指头,脸色微红,显然有些不好意思。

    “快吃饭吧。”古青娅将装满饭的碗放到姜荣安面前,又给果果一个小木碗,里头装了一点饭让她自己拿小木勺挖着吃。

    菜很简单,两个青菜一个炒豆子,没有一点肉沫,而隔壁厅婶他们那张桌子上,也是一模一样的菜色。

    看玩了一天的女儿一沾了床就呼呼大睡,姜荣安擦干脚,将水倒在外头的一个木桶里,明日厅婶可以拿这个去浇菜。

    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总之这是个好事,这也是一种节省。

    思考了片刻,姜荣安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两张纸,与古青娅都是家常话不同,姜荣安主要提了这边的作物,打算送一点种子回去,严父可以试着种一些。

    有些作物是南北两处都可生长的,在不知道之前,那就试试吧,总是要有先行者的。

    “你写完了?”古青娅见姜荣安将信封封上,就朝他招了招手,“来,这是我找出来的一些资料,你来看看。”

    “娘子觉得呢?”姜荣安大致翻了翻,有个了解。

    “嗯,你是要全县都种一样,还是各种各的?”古青娅觉得如果是要往外地贩卖的话,最好是全县都种一样的,走一个量大,才会有商人愿意来收购。

    “那娘子觉得这边的能以种果树为生吗?”姜荣安不答反问。

    古青娅想了想,觉得这有点难,“村民们不会允许,且山坡真不多,许多还在半坡上开垦了。”

    “我是觉得这些地方的树太少,周边又没什么高山都遮挡,我问过罗锅了,这边有刮风的时候也不小。”

    “所以夫君的意思种树挡风?”古青娅明白了姜荣安的打算,“若是这般的话,就没必要一定要果树,当然果树是最实用的没错。”

    “若树真种起来,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成效,除非是那种长速很快的。”一年功夫就能生长至两三米的植物也不是没有,但是树干太细,必须是数量多才能与风对抗。

    “但我觉得植树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不必要计较你到任后树还未长成,未来能成就好。”

    古青娅想了想,觉得不放心,“我觉得你可以再用老方法把那些地主乡绅给召来,大家一起商讨,身为本地人,肯定比我们有更多的主意。”

    起码当地人在树种的选择中更有话语权,而植株的确也是一件利于后代子孙的事情。

    “娘子说得真好,那就按娘子说的做。”姜荣安不知道怎的,忽然想起了以前看过的许多史书,像他这样请当地的乡绅地主等进行商讨以确定方案也有,但似乎都没流传开来。

    跟自己一个只待三年就走的县令来说,当地的乡绅会更关心他们所在地方的未来,没意外的话,世世代代就这么住下去,谁不希望越来越好呢?

    关键是这种参与决策所产生的那一种满足感,是会让人上瘾的,这个过程或许会有争吵,但是结果一定是皆大欢喜的。

    当然这个过程中姜荣安是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他也不会强硬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来,而是要保证最终得出的结果跟最初的目的一致,而不是歪得十万八千里。

    也有人猜想这样做会不会有什么样的麻烦,但姜荣安都不怕了,其他人也就无所谓了。

 第350章 草棉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来,觉得这样好似成了姜荣安的幕僚,丢了身份,只是派个管事什么的过来走个场面。

    其他家,也不一定是当家做主的来,也可能派个晚辈或是有经验的出面,总之,事情就这样磕磕巴巴地办下去了。

    七夕是比不上京城热闹的,中元节的习俗也略有不同,处暑一过就到了立秋,这天气就逐渐凉了下来。

    数着一个一个节气地过日子,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到了秋分,那天气可是比较凉了,而此时棉花地里一片忙碌热闹,选种摘花,看着倒是丰收的景象。

    古青娅对木棉并不熟悉,以前买到的棉花或是棉线都是已经处理好的,而厅婶倒是接触过,见棉花丰收,就高兴多说了几句。

    棉花要去籽弹熟,而后才能来纺线,纺好的线之后也要再进行处理,就可以织成布匹了。

    除了前期工作不同,后面的工序与蚕丝其实是大同小异。

    但是真比较双方的价值的话,肯定是蚕丝贵,除了蚕丝特点之外,还因为其在养殖上与棉花种植上的收获以及付出是不能相比的。

    种地都辛苦大家都知道,但是熬蚕那真的是熬啊,白天夜里都没怎么能睡,这样连续一个月,说句难听的,那是拿命去换的。

    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古青娅也不希望古氏以及妹妹再去熬蚕,可古氏不同意,觉得吴家给的这个位置让她很有成就感吧。

    苏家有自己的庄子,田地也多,有专门的佃户织布,古青娅试着问了一下,得到同意之后,便带着果果领着程水去跟随苏少夫人去庄子上。

    “良婶婶好。”果果看到苏少夫人,还有点印象,就像模像样地行了个礼,结果没站好,脚一个趔趄差点摔了,古青娅忙将人给扶住,有些好笑。

    “好好,倩倩、千闻,快跟青姨问好。”苏少夫人拉过一旁的小女儿和小儿子。

    男孩子举手行了礼,而后眼睛就随处看,一只盯着后面丫头手中的风筝,没得大人允许,只好耐着性子等。

    倩倩跟着古青娅行了个礼,就是声音比较小,完后就紧紧拉着果果的手,两个小女娃儿偷偷地玩起对方的手指头来。

    “今天气好,正适合放风筝,孩子们都等不及了,走吧。”古青娅笑着说道,各自上了两辆驴车,慢悠悠地驶向城外的庄子。

    让程水以及其苏家的丫头婆子一起看着三个孩子玩耍,古青娅就和苏少夫人一起去看佃户们是如何弹棉花的。

    虽说藏书阁中有相应资料,但古青娅还是很有兴趣,而后又看人家是怎么纺棉线的,相比蚕茧还要烧水煮丝抽取,真的是简单许多了。

    苏少夫人听着古青娅如数家珍一般地比较着棉与蚕丝的区别,很是惊讶,“听妹妹这般说,可是很擅长养蚕做丝?”

    苏少夫人一直以为古青娅就算不是大户人家出身也是小家碧玉,应该不会做这些粗活才是。

    “年幼家贫,每到蚕季便随母熬蚕,自然是熟悉的。”古青娅也不觉得自己的出身有什么好可耻的。

    “我还好,对于这些也就能说上几句,真让我来做,半天都出不了一根棉线。”苏少夫人心里略微惊讶,却也佩服古青娅自己能说出来。

    “我观察过,你们这种的木棉似乎跟别地不同,织出来的布匹应当有区别,怎种的不多?”古青娅有看过几页书,自认还有些了解的。

    “妹妹看过的应当是那种新棉花吧,我们这种的是草棉,手感更细些,织成的布匹柔软适合婴孩穿着,一般只在本地以及周围流传,外头比较少见。”

    苏家有得到些新的棉花种子,跟原来种的草棉不同,所以她才有些了解。

    古青娅一愣,她没去地里看过,并不知道这里的棉花长什么样,就说摸着手感很不一般,原来是品种的问题,那自己在家里买的应当是别的品种了。

    凭手感的话,古青娅觉得这种草棉感觉更好,“我觉得这草棉更好,织出的棉布卖出高价应担不难啊。”

    “你不知道,这草棉的产率比其他种子低,同样的十斤棉花做出来的纱线和布却要少许多,如今种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古青娅先是惊讶而后心里又理解,当这个成本获利比例降低的时候,大家都会去选择更能获利的东西了。

    “这草棉只红河府独有,还是其他地方也有?”古青娅深刻地明白,有时候当地一个独有的品种,往往能成为一个地方百姓承生存之本。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得回家问问老人拆知道。”苏少夫人摇摇头,她还真没关心过这一点。

    古青娅点点头,“我觉得这草棉花很适合织许多种布,尤其是贴身穿,应当是极好的。”

    “我们这边织布技艺不如南方,也就几种最常见的,并无其余特别。”苏少夫人对这个还是有些了解的。

    古青娅笑了笑,她当然有纺织方法,至于要不要拿出来,不是她来做决定的,端看姜荣安怎么想。

    “能不能麻烦姐姐给我找几斤这草棉花,你也知道我是蚕桑出身,对棉纺这个还是很有兴趣的。”

    回去研究一下,她突然想起里在看过的书上提到一种绒布,但没找到适合的材料,说不定这个能研究成功呢。

    古青娅喜欢非常柔软的被单床单,若是能带点毛茸茸的最好了。她知道有人用的动物皮毛,但即使处理得再好,她总感觉自己能闻到那股味道,所以她的衣裳中,有带皮毛的,除非不得已,否则她都是不碰的。

    “不过是一桩小事,有什好麻烦的,若妹妹真弄出了新鲜的,可要分姐姐一点啊。”

    谁说苏少夫人不精明的呢,古青娅只说研究研究,没透露什么,她那边就打上成品的主意了,只能说有些人的直觉更敏锐。

    古青娅苦笑了一下,“我没什经验,但愿不浪费了这些棉花,若真有成品,定送姐姐一些。”

    “妹妹心灵手巧怎会不成?我可是很有信心呢。”与其他家不同,苏少夫人会让如此热心地跟古青娅接触,除了性子之外,也有家里授意的。

 第351章 告诫

    人活着就免不了有人际来往,而平南县里头许多人家都是沾亲带故的。很不巧的是,苏家里头有个跟着管家的少年,无疑中提到了城东的庄子。

    那庄子的负责人正是他爷爷,由此喝醉后说了句粮种丰收的话,他进爷爷房间无意间听到,为了显忠心,就把这事悄悄说给了管家听。

    本来大家都不知道那庄子是谁的,后来见姜荣安频频出入,也就明白了几分过来。但是苏家老爷子却从老管家中得知这事,心里有了几分猜测,就嘱咐儿媳妇与古青娅多来往相处。

    苏少夫人的举动,让其他人家觉得苏家是有意在讨好新来的县令,心里颇有些看不上,除了一些必要的往来,这么主动要说没点目的那才怪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