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荣安想了想,还是决定出门将那些东西给带回来,妻儿肯定想念家中,那些东西正好有个念想。

    古青娅知道雪地出行不好,不同意,但是姜荣安不肯,只说没关系,便带着人走了,留古青娅在家中有些心神不安。

 第358章 善心

    姜荣安带着人一路到了红河府府城,找到驿站提了东西,本来想马上就走的,结果发现有两个外乡人苦苦哀求人家购买他们的东西,好回家过年。

    本来要走的,姜荣安见状就让姜松晚去问问是怎么一回事。

    不一会,姜松晚就领了那两人过来,自述是红河府西南边的顺安府过来,因村子所在的地方就在交界处,离红河府较近,就过来这边了。

    他们是亲兄弟,说本村村里生产一种野果,晒干后味道很是好,但是交通不便,村民要出去外头不容易

    这要到了年底大家都贫苦,兄弟俩就自告奋勇要带大家的晒好的干果出来卖,换得银钱回家过年。

    不想这在他们那很受喜爱的果子,出了村子竟然是无人问津,即使他们价格一降再降,也提供了免费试吃,但至今只一个夫人看他们可怜买了二十斤。

    眼看着雪越下越大,凑出来的旅费就要花完,这些干果仍旧卖不出去,他们兄弟俩急得嘴巴都冒了好几个泡。

    所以姜荣安还没文化,这兄弟俩就竹筒倒豆子将他们的情况给说了个清清楚楚。

    “少爷,您尝尝,味道真的很好的,无论是做馅还是干吃,就是熬汤做菜都是可行的,很温补的,我们村妇人做月子都吃这个。”

    年纪大的那个小心地打开一个食盒,里头是两个盘子,装着已经晒成暗红色的干果,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扑鼻而来,上头还讲究地放了几根细竹签。

    姜荣安没说话,用竹签子插了一个尝了尝,入口的味道有些许脆感,味道不会甘甜,甘甜之中又带着一丝丝苦味,并不会叫人腻味,反而觉得回味无穷。

    “松早、松晚,你们都尝尝。”

    姜松早和姜松晚不能说走南闯北,但是这么些年还是吃不过不少干果的,尝了一口也觉得很是特别。

    “这些干果你们总共有多少斤?”姜荣安在心里算了一下,“能保存多长时间?”

    “我们带了一千斤来,除去一部分遭了风雪的,还有九百五十多斤。”见姜荣安主动问数量,兄弟俩更有精神了,仔细地说起来。

    “这干果也好存放,只需放在缸中,不碰水及其其他气味大的东西即可,可存放一年以上,男女老少皆可食用,没有忌讳。”

    “价格几何?”姜荣安在心里点了点头,吃了那干果,现在竟然感觉腹中热热的,跟喝了热水一般,想来是个好东西。

    “一斤……”做弟弟的好像要说出个价格,教哥哥给拉住,有些忐忑地看着姜荣安,“少爷,您全要吗?”

    姜荣安点了点头,“味道不错,送人也正好。”没说的是,他可怜兄弟两人一片好心,想让他们早点回家过年。

    “一斤十文便好。”那做哥哥略忐忑地说出价格,做弟弟的似乎想反驳,却被阻止了。

    姜荣安一看就知道他们肯定降价许多卖给自己。其实算一算路程,他们兄弟俩将这些东西带过来只怕也花费了不少的钱,这九两多银子带回去全村人分一分只怕也没多少。

    弟弟的见哥哥说出口,便垂着头没说话,显然是极其沮丧的。

    “松早,你跟着他们去把货物提了,银钱当场结算。”看人走了,姜荣安跟一旁的姜松晚说:“你去问问,这兄弟俩卖这干果都是什价格?”

    自己本来就是可怜他们才买,自然也做不来疯狂压价的事情,银钱对他来说并不缺,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差一两文就寸步难行。

    姜松晚很快回来说道:“那兄弟俩卖的二十文一斤,但许多人没买,都觉得跟肉一个价格了,且这果子又没见过,也不知是什东西,都觉得他们是骗子呢。”

    “我看他们不是那乱说话的,晚点你另外给他们包个红包。”姜荣安提醒道。

    姜松晚虽说不明白姜荣安的做法,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很快就应下了。不过他是偷偷塞进两兄弟的包裹的,并未告知他们。

    而两兄弟一路都赶着回家,等回到村子里查看包裹的时候才发现多了一个红包,拆开一看却是银票,正是他们给折价后的那一部分。

    兄弟俩不由红了眼眶,因为不知外头的情况,他们跟村人夸下海口说外头能卖到一斤二十文,谁知现实这般难堪,本来还想着如何跟村人解释,结果姜荣安就将钱给补齐了。

    兄弟俩跟家中老人说了这事,老人也是感激涕零,“一定是菩萨保佑,你们这是碰上好人了,快快去磕头,你们也要知道以后说话要小心了。”

    老人家催促着两个孙子,又闭上眼睛念经,而这回却是念给姜荣安他们的。

    因为多了近千斤的东西,回去的速度变慢了许多,又因为路难走,要比以往花更多的时间,在路上也更遭罪些。

    出了红河府府城,到了一个县城避风雪,离开的时候多花了双倍的钱找人帮忙运送货物。

    “少爷,前方有人晕倒在雪地里。”姜松早说着,姜松晚已经和两个男人将那晕倒的人给带来了,让人意外的是,竟然是穿着袈裟的僧人,一老一少。

    见状,姜荣安忙让人急救,但一直到了平南县,两位僧人还是昏迷着。

    古青娅在家中一直有些担心,害怕着什么时候下暴雪,姜荣安他们被困在路上回不来,好在他们出去之后,有下过雪,但都很小,没有意外的话,肯定是能顺利回来的。

    正发呆着,忽听得程水来报:“夫人,少爷回来了。”

    古青娅听了忙出门去迎接,却听姜荣安让人去请大夫的话,心里一惊,这是怎么了。

    姜荣安让人安排那些雇佣回来的人饭食,又挂心着两个僧人的情况,回头就对上了古青娅担忧的目光。

    “娘子,我没事,是路上救了两位师父,这还病着,你看给安排个屋子,单独做些素食。”

    古青娅见姜荣安没事,其他人也安好,心下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救了人啊,“好,我这就去安排。”

    请了大夫来给两位师傅看过病,古青娅亲自熬药,此时那些雇来送东西的人也不愿久留,姜荣安一一送了丰厚的红包以及少许东西,让他们路上再三小心。

    年终将至,姜荣安并不想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且大方些总是没错的,这么冷的天还能出来找活做就说明生活困苦,为何不多些慈悲心呢?

 第359章 因果

    姜荣安拿了一把凳子坐在古青娅的旁边,也帮着扇着炉子,同时低声跟古青娅说着这些日子的事情。

    其实一路上一直都是很顺利的,除了临时起意帮那对兄弟买了那些干果,还有路上救了两个师傅,还真没别的事情了。

    “这雪天你以后还是少出去罢,实在是太冷了,也容易出事。”古青娅担心地说道。

    姜荣安笑着应了,没什么事自然是不会出门的,但就怕有个万一,这时间哪有什么都顺心的呢。

    熬好药,姜荣安端进去,分别给两位师傅灌了进去,期间又灌了两次药,隔天中午,小师傅先醒来的。

    “多谢施主救命之恩。”小师傅挣扎着从炕上起身,就跟姜荣安行了个大礼。

    而后也没休息,除了照顾老师傅外,就是打坐念经了。

    姜荣安第一次与僧人近距离接触,也不知要谈什么,就按时送了素食和汤药进去,很是恭敬,并不假以他人之手。

    傍晚的时候,老师傅也醒了,听小师傅说了始末,见到姜荣安也很是感激,说了下他们的身份。

    原来他们出来游历的僧人,从西北到这边,因旅途劳累而相继晕倒雪地里,好在碰到姜荣安,要不真的是魂断雪地了。

    两位师傅因为一直都是风餐露宿,此时是病来如山倒,养了两日才出门,县衙里头的人也才知道县太爷家住了两位师傅。

    古青娅后来才知道年老的那位师傅叫德心,少的叫善华,都是很好相处的人,每日都很早起来做早课,帮着做一些事比如扫雪等。

    姜荣安常跟两位师傅聊天,别看德心师傅是褚家人,但是他老人家对世俗里头的事情看得很清楚。

    有些看起来错综复杂的东西,经师傅一解释,竟然清清楚楚,而期间姜荣安更是受到了不少的震撼。

    本是年底,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应该是杀猪杀鸡的,没养猪的,鱼和鸡鸭也不少,以往厅婶都会来跟自个说要准备的量,结果她来跟自己说,姜荣安跟她说今年不要置办这些了。

    古青娅愣了一下,也明白了过来,“厅婶,按照夫君说的话去做罢。”

    厅婶闻言有些不理解,但是主人都这么说也只能照着办,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没有荤菜还算是过年吗?

    夜里,夫妻两口聊天,姜荣安主动提起了这事,“娘子,你说我们改茹素如何?”

    “嗯?”古青娅起初只以为是姜荣安顾虑两位师傅在这的关系,现在想来应该不是如此。

    “最近跟德心师傅聊天,他对我的一切都说得很清楚,包括我父母以及我们的事,他说我命中应当二儿二女,可官至尚书。”

    “师傅说我于孝行上有亏,母亲虽早逝,但也可念经为其做功德,父亲不慈,我未在膝下伺候,也应有所表示。现在想来,其实他说的未曾没理。”

    古青娅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姜荣安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个很重要,身为妻子,自然是以夫为主的。

    “其实我还是怕了。”姜荣安实话实说,“你知晓我喜爱孩子,但就师傅说的那些话我一直反复想着,我若不注意行事,因着我本身做事有度有些许功德护身对我无可奈何,所以很有可能会报在子女身上。”

    古青娅听得心里一惊,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怎能不心疼,若是自己当父母的原因让孩子遭罪,这心也是难安。

    “你有什想法?”古青娅心里也是不安,“不至于这般吧?”

    姜荣安轻声道:“师傅说可念地藏经做功德回向,若无法茹素,可食用三净肉。”

    “嗯,这些日子师傅肯定在我们家长住几日,你与师傅谈话论事,定有所不解,不如我们在藏书阁找找相关书籍?”

    古青娅平日里也看过一些记载因果的书籍,心里也是明白这厉害性,现在仔细思量,其实对于因果和杀生的理解还是不够的。现在姜荣安这么说,也不见得真正清楚多少,可能师傅跟他说这些是提醒他的身份权利,稍不注意便害了许多性命。不管是人的性命还是其他生物的,比如一个决策可能害得人流离失所以致丧生,有某些喜好让人猎杀动物来讨好他,这些都是一方面。

    藏书阁中,青纱听了姜荣安和古青娅的话,先是惊讶,而后什么也没说,竟然让他们进入了另一间屋子。

    那里的空间很大,书架也不像外头的那些,而是矮矮的,书籍一本一本平放过去。远远看着,那些书籍竟然都会发出金色的光芒。

    姜荣安和古青娅似乎感悟到了什么,两人及其诚心地跪下求书,一本书散发着耀眼的金色光芒飞到两人的面前,无风自动。

    明明隔着很长的距离,但是两人书上的字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们记忆力本就好,只看了一遍便背了下来。

    两人出了离开了屋子,那屋子立马就不见,一切跟以往都没什么差别。

    青纱看着两口子迷茫的样子,“别想太多,看藏书阁的样子,你们也应当明白对待佛经佛像要恭敬,且不可随意摆放。你们是普通人,也不要太执着了。”

    藏书阁是不会骗人的,这是古青娅认定的一件事,青纱只是一句话,就教她明白了许多了未说的意思。

    青纱另外列出一个书架,上头都是有关于佛教或是佛经注释或是讲解书籍。

    两人都不是佛家子弟,但还是带着恭敬的心认真读了几本书,有个大致的了解。

    读了下来,姜荣安对于佛家与道家的不同都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不论是哪方,均是劝人向善的,切不可为了自身欲!望为害一方。

    此后几日,姜荣安也常与两位师傅聊天,谈百姓教化,谈学院教育等等,他由此也想了许多。

    而在除夕前一日,病已好几日的两位师傅突然跟姜荣安告辞,说是缘分已尽,要前往隔壁县的寺庙。

    姜荣安闻言不由百般挽留,但两位师傅仍未回心转意,姜荣安便亲自将人送去,在那逗留了一夜,在除夕那天下午才赶回来。

    自此,两人便有意无意地减少一些荤菜的出现,尤其是某些动物更不许上饭桌,不管如何,始终茹素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且他们都有应酬,只能尽量减免,毕竟有些事情还没发生不代表不会有。

    除夕没有鸡鸭鱼,只有之前早早备下的腊肉腊肠,还有严父他们寄来的腌鸭蛋,但这样对于不缺钱的姜荣安来说,还是过于寒酸了,不过知足常乐,他们倒不觉得有什么。

    但给他们最大惊喜的还是那干果,剁成馅之后包成包子,熬汤也很是鲜美,味道并不输给其他,尤其得果果喜爱。

    “你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买了这干果,就是吃一整年都不厌。”古青娅笑着说道,她不由想,这果子新鲜的时候口感肯定也很好。

 第360章 有喜

    过年是亲戚邻里互相拜年走动的时候,路上也难得见到人,不过因为天气冷的关系,太远的地方便没去。

    县衙依然有值班的衙役,这几日的工钱是翻倍的,县衙的食堂又有提供饭食,也暖和,倒是个好去处,因此也有人来此聊天什的。

    姜荣安不放心,依然让人注意县城下的各个村子,确定没什么意外才堪堪放心。

    他将一摞县志给看完,却没发现什么特别的,只是记录了这个地方的一些大小事,一些山川河流变化,以及一些奇闻或是大善事。

    县志中有提到草棉,但也只有简短的两句话,再多就没有了。他仔细想了想,古青娅的试验若真的成功的话,应当是能够适合推广的。

    一个地方有特产,那么这个地方的人就多了一个养家糊口的途径,若说以前还有通过让百姓们养殖致富的想法,如今却是不敢有这个念头了。

    姜荣安提笔写了下自己的想法,其实只要肥料方子没错,加上新种子,以这边田地的情况,绝对是丰收无疑的。

    一整个冬天很平静地度过去,那些贫寒人家及其慈善堂的可怜人,因姜荣安提早做了安排,也都有照顾到并未有什惨剧发生,也是幸事一件。

    好在这个冬天只是大雪,罗锅提过会有暴雪也就只下过那么一次比平时大的,并未造成异样。

    因此立春过去,雨水来临,此时温度上升,雪水融化,农人们纷纷到地里干活,整田除草追肥等,忙碌得很。

    姜荣安去看庄子上看肥料,古青娅在家中将之前织好的布拿来染色,等固色之后再来起绒,颜色可不好好看。

    至于原来准备送女儿的那条,古青娅也是染了色,但终究不如棉布均匀,她对画画又不擅长,便准备了不少彩色燃料,等姜荣安有空了画上果果喜欢的颜色。

    虽说这回不如下雪那会冷,但春寒料峭,大家身上的衣服并没换下多少。

    直到一日苏少夫人过来找她出去挖踏青挖野菜,就忍不住说了一句:“妹妹,怎看你一个冬日胖了不少?”

    女人对自己外在都是在意的,古青娅一听不由奇怪,“怎会,我冬日吃的又没比平时多,不至于吧。”话是这么说,她还特地到铜镜前照了照,好像还真有点儿。

    “该不会是有喜了吧。”苏少夫人开玩笑地说道,然后就见古青娅微微皱眉,似乎在想什么。

    “不会是让我说中了吧?”苏少夫人惊讶地说道,联想古青娅刚才的表现,该不是她一直都没注意吧?

    “这个我也不确定,还是去看下大夫罢。”古青娅有些担心,该不会真的像苏少夫人说的那样吧。

    “不急,不急,我让人去请大夫来。”苏少夫人忙让古青娅坐下,如果真的怀孕了,那可就不能外出踏青了了。

    大夫听是来县衙,也不敢拖延,忙拿了要向跟来,见苏少夫人只是想问问是不是有孕了,心下不由松了口气。

    送走大夫,古青娅还有些不相信,竟然快四个月了,她都没什么感觉,真的假的。

    苏少夫人也是目瞪口呆,哪有人都怀孕四个月还不知道的,古青娅前头都有个女儿了,不可能没经验啊。

    “我说妹妹,你真一点感觉都没有?”苏少夫人觉得很不可思议,“我有几个孩子时,不是吐就是睡,要不特别喜欢吃某些东西,折腾了好几个月。”

    古青娅摇摇头,“我也没多大注意,”说着她有些抱歉,“这下不能跟你去野外摘野菜了。”

    “没事,孩子重要,以后有的是机会,晚些我让人给你送一篮子来。”苏少夫人笑呵呵地说着,又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等姜荣安回来,听到有人说县衙请了大夫,心里一惊赶紧回去,匆匆入了后宅就往房间去,见古青娅靠着看书才松了口气。

    “怎了?”古青娅起身给他倒了一碗水,“地里的情况如何?”

    “地里一切都好,路上听县衙请了大夫,可是有人怎了?”姜荣安心里记挂着这事,不问清了难受。

    “是我,”见姜荣安的脸色微变,古青娅忙补充道,“刚苏家姐姐来,说我胖了不少,是不是有喜了,喊了大夫来果真如此,快有四个月了。”

    姜荣安先是一愣,而后高兴起来,“娘子,真的太好了,你有什想吃的吗?”

    古青娅摇摇头,看着姜荣安跟第一次当父亲一样高兴,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轻轻摸着,心里不由一酸,真的跟他说的一样,他很喜欢孩子呢。

    “我没什想吃的,你还有事就去忙罢,我也有经验了,再说还有厅婶她们照顾我呢。”古青娅笑着说道,现在正是春耕的时候,忙得很,身为一县之长或许不用亲自下地,但也有别的事情要顾虑的。

    姜荣安有些依依不舍,“好,那娘子你好好休息,我忙去了。”

    这件事很快地就流传开了,许多人纷纷恭喜姜荣安,更有人送上鱼鳖一类的活物,说让古青娅补身子。

    虽说还并未全素,但因为怀孕而宰杀这些动物,古青娅也不忍心,便吩咐姜厅找个隐蔽的地方去放生了。

    姜厅和厅婶两口子对于古青娅的和姜荣安的做法不怎么理解,倒也不敢阳奉阴违,安安静静地去做了,并不向外人说道。

    不过大家都是聪明人,发现姜荣安在找新鲜时蔬之后,就有人主动送上前,量并不多,这一点那一点的,也是积少成多。

    姜荣安不想收吧,但人家把一小把菜放下就走了,就是想要给钱也不知要给谁去。

    想了想,他干脆都给定了个价,然后将钱归在一处,等着慈善堂重建的时候添上去,就当是那些送菜的人的善心了。

    因为雨水并不多,但是那么多地要浇水,姜荣安知道有些地方会为水争抢起来,就让人时时巡查,更是严厉要求各村里长管束好村民。

    一直到了惊蛰响起了春雷声,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越下越大,但这并不是休息的时候,反而比之前还要忙碌。

 第361章 建议

    姜荣安除让人盯着各个村子的农事外,自己也在庄子里研究那些肥料,有好几个坑,几乎都如书上说的那样,只有一个坑成泥水样,这说明失败了。

    其他五个坑的只需敲下一个结块兑水之后浇到麦地里,那个成泥水样的坑,也不是就这样报废了,直接浇到树下或果树下就成,也是很好的肥料,就是不适用于农作物。

    庄子上做事的人心里都在嘀咕,这些是什么东西,一块用水兑一大桶浇到地里能比粪土好?

    但姜荣安时时过去庄子上,又让有姜松早一直盯着,并给各块田地做记录,谁都不敢偷懒,这可是攸关自身的工钱的。

    本来姜荣安是计划着让百姓们在地头路边种树的,但只提了个头,又让人一番了解之后,大家似乎不怎么热衷。

    姜荣安自身忙,也就暂时将这事给放到一旁,做一些事情有时候需要一些契机,没必要急,缓上一缓后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春分的时候,姜荣安领着全县百姓子祭日,祈求今年风调雨顺。而与此同时,春分后这边也有祭祖扫墓的习俗,因此许多人家再怎么忙也要定好一天上山扫墓,这是绝对不能漏下的。

    到了清明,野外一片绿油油的,到处都是草长莺飞的情景,野菜也是到处可见,这个时候也不像以前那样的紧俏值钱了。

    城里的人这个时候就会出去外头踏青放风筝,摘野菜做团子,总之对于小孩子来说,是让他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气。

    古青娅这个时候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