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440章 座谈

    陛下看着暗卫送来的信息,知道姜荣安的亲生父亲过世,妻子又怀有身孕,差点没留住。他看了两眼,就把信给毁了。

    本来想着姜三爷身体恢复,姜荣安也差不多能复职了,结果又来了这么一出,不过他更需要的是姜荣安那特别的才能。

    只要隔一段时间下发个任务,他能完成少许也是可行的,为官是百姓之福,但不为官也不代表什么就不能做了。

    端午前,姜荣安收到了很低调的几个箱子,说是有人送的礼物,他也没怎么在意,回到院子打开一看,才发现里头另有乾坤。

    箱子里头被分隔成好几个空间,里头另外装有盒子,与普通的箱子相比,盒子就显得很特别了,木材、花纹等等。

    而盒子里头的东西,姜荣安也不由侧目,有据说西域来的极品软玉,也有海外来的顶级红珊瑚或是金器,此外古董字画等,再加上一些精美的丝绸或是丝绸织成的装饰品,无一都是民间难见的东西。

    古青娅在一旁看了,也很是惊讶,“这不是普通人能送得出手的,该不会是?”那位皇帝吧。

    姜荣安没说话,他检查了一下,找到一封信,里头是这些礼品的清单,没有多余的一句话,但是上头盖着的印章,也说明了这是何人所送。这

    “你看看。”姜荣安将清单递给古青娅。

    古青娅略疑惑,低头仔细看了下那些名字很长的物品,她还真是记不住,看到那个印章的时候,她的手不由也僵了一下。

    “你说,陛下他突然送这些来,是什么意思?”古青娅心里疑惑,以前多少会收到些赏赐,但一般在年底的时候,而且这回明显数量以及贵重程度都超出了。

    姜荣安闻言不由苦笑了下,“我想我有点清楚了。”

    “嗯?”古青娅疑惑地侧头,表示自己没听明白。

    “一来陛下是想要表示对我的看重,二来应当是鼓励我再接再厉,多想些像冶炼一类技术改良的事吧。”

    有时候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说明自己被十分看重,只要不犯大错,起码这一生都能平安度过的。

    古青娅马上就明白了,其实这里头还是有别样的意思,像姜荣安表现出来的,但凡是个惜才且有野心的人,定不会放过。这样做同时能安他的心,免得被别有用心的人或是其他国家所利用,那将是一大损失了。

    “夫君,你也不必觉得有压力,就按着现在的节奏来。再说我们又无外心,其实真无性命之忧。”当然说的只是目前十几年而已,之后就要小心会卷入储位之争了。

    “娘子,那些书架的书我基本上都看完了,我想我发现了什么。”男人女人擅长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自然能发现不同的东西。

    “是什么?”古青娅也好奇,她一直想要总结,但总觉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个是女德的问题,一个就是根本文化以及阶级方面的问题。”姜荣安将箱子盖上,推到一边去,这些东西是赏赐的,也无处变卖,大多只能留作传家宝,要不就是殉葬用,无需去过分计较。

    扶着古青娅,姜荣安将人牵到窗下的小榻上,显然让她舒服的靠好,又倒了热水,这才仔细地说起来。

    “这三者其实是互相关联的,女德应该也是包含在文化里头的,单独提也是很重要,我想着方面娘子应该比我更了解,说起来更得心应手。”

    姜荣安挠挠头,在古青娅的注视的目光之下,切入了正题,“那些史书之中,有最后整个国家灭亡的,有失去了精神文化的根随波逐流的,也有始终如一地坚持的,各种各样的情况,相信娘子大部分都看过了吧。”

    “没错,青纱整理的这些史书,对每个朝代或国家的描述,篇幅都不长,但言语犀利,往往切中重点。”古青娅点点头,表示自己其实看得很认真。

    “没错,但是我是跳脱开朝代来看的,我是按照时间以及文化巨变来的,这样就看得很清楚了。”

    这样看的话,无疑是缩短了许多内容,而且更容易发现共同点,“我所说的灭亡,并不是国家的灭亡,而是整个文化都跟随国家灭亡的那种灭亡。”

    “我们现在有前朝,但看下来,其实也只是掌权者不同,但是我们的文化以及精神,这些确实一脉相承,根还在,国家灭亡新的掌权者起来又是新的国家,然而内在根本其实没变。”

    古青娅仔细思索了下,觉得姜荣安说的很有道理,他们现在所学的文化,相比古时候,肯定是不如那个时候深奥,也要一些,但依然没有脱离根本。

    “然后呢,你还发发现了什么?”古青娅发觉,听姜荣安说这些也是个享受,他的思路清晰,看待事情更理智,不会带入过多的个人情感。

    “娘子,那些彻底灭亡的文化,实际上是文化所在的国家,到了灭亡的程度,也是彻底抛开了根,具体表现有几点,女子不再有女德,整个社会追求享受,作恶不以为耻,全民不培植福报根基,反而纵情挥霍,到了临界点,自然会触怒天地,灭亡往往都来自于自然,少数灭亡于人祸。”

    “我们所在的世界有许多国家,其他世界也一样有许多国家,世界不变,国家犹如草木,灭亡了再生,观察下去,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

    “你说的我明白,有看到描述,说是一整个国家突然沉入海底,无人逃生,根据邻国留下的历史记载,好似跟你说的没太大差别。”古青娅看了其实心里也是有些难过的。

    “我还看到有跟我们一样文化背景的世界,他们到了后期,就是抛弃了文化,拔去了几千的根,有的世界最后力挽狂然,有的就这么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只剩一个名字而已。”

    就是看到那么多以后的历史,姜荣安才参加他们这些读书人有多么重要,而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多么的有价值,几千年啊都是遵循那个理。

 第441章 目的

    “听你这么说,我突然想起了我看到的有关于藏书阁那些拥有者的记录,多少有点明白青纱的感受了。”古青娅安静地说道,伸手摸着肚子。

    正说着,两人就看到青纱具现的那只七星瓢虫出现在眼前,在空中飞了两圈,留下一道道金色点点。

    “青纱,怎么了?”古青娅觉得奇怪,以她对青纱的了解,不像这么活跃啊,难道是因为自己刚才提到了它。

    “我想它应该是高兴吧。”姜荣安笑了笑,看着青纱最后停留在古青娅的发髻上,“到现在,我或许明白了藏书阁存在的另一层意义。”

    “以史为鉴?”古青娅侧了侧头,话尾带了些疑问。

    “对的,过去的历史,还有未来的历史,那是我们要避免去走上的路。”姜荣安点点头,“更重要的是,藏书阁成了一个变数,而拥有藏书阁的我们也成了一个变数,能改变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历史走向。”

    这是姜荣安深入思考后总结出的,或许藏书阁记录那世上曾经出现后又消失的书籍,但是有关于史书,他觉得跟其他书籍不同,本来没问往深处想。

    而现在换这种思路想一想,反而更能说得通了。

    姜荣安无意间抬头,就看到姜荣安头上的青纱翅膀张开又合上,张开又合上,好似在赞同他的话一般。

    “好像还真是这个理,我们不就一直在改变历史吗?”古青娅想了想,又觉得有些不对,“但是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其实很大可能最后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传,又有什么完美的方法呢?”

    “身外之物容易消失,但是智慧在,又何愁创造不出来?有种下善根,种下我们文化的种子,即使沧海桑田,也不会灭绝。”

    “所以你想好要怎么做了吗?我们个人的微薄之力,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古青娅想了想,有些事情说说容易,其实实行起来非常的难。

    “我想,我可以尝试着把我们这些谈话整理一下,丁忧三年,我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吧?”姜荣安本人还是很乐观的。

    而且他想,可以把这些思想集结成册,他有儿子,有孙子,一代代实行下去,桃李满天下,即使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能传承下去也是幸事不是吗?

    当然,这些消极的想法,姜荣安并没有说给古青娅知道,也不想让她忧心。

    “你看看吧,仔细整理一下,而且有些事情其实县令的职责便可执行,我们所说的,应当属于教化民众的一种吧。”

    古青娅不由想起了三化县现在的情况,而且齐秋生又是熟人,由那开始吧,那是自己的家乡,她希望那变成人人称颂的有德县城,而不是提起就说净出无德无行人的恶劣之地。

    “娘子说的好主意,我整理之后,会给齐叔另外发一份的。”姜荣安笑着说道,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说了这么久,娘子也累了,先休息吧。”

    “我倒是不累,这天热了些,我就在这看看书。”古青娅摆摆手,用小勺子给往自己的嘴里塞了一颗腌渍的杨梅,酸得眼睛都眯了起来,但吃起来又感觉神清气爽。

    肚子里这个,古青娅就感觉到自己的口味变得很奇怪,酸甜苦辣每隔个两天就要换中口味。

    也亏得是在物产丰饶的南方,要是在北方,非要愁死不可。

    日子一****地过去,天气由炎热到凉爽,古青娅的肚子就跟吹了气一样涨了起来。

    这段时间内,姜荣安不是在书房内埋头苦作,要不就是去寺庙里待个大半天,与里头的高僧谈经论道,有时候甚至在寺庙里过夜。

    还会跪在寺庙前念上几篇地藏王本愿经,回想给已经过世的父母。

    人死如灯灭,以往的恩怨也就一笔勾销,寺庙中的氛围,总是让人的心很快静下来,思想更加开阔,与师傅的交谈,也一直给他惊喜。

    出家人并不代表不问世事,反而看得更加清楚透彻,尤其对于那些根本的问题。

    比如师父就很不赞成开启海运一事,淘金热就说明了人心对利益的追逐以及浮躁,也会促生更多的问题来,而这些问题带来的后续影响,可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

    “有些事情是人力无法扭转的,都是命,人命、国命,大抵如此吧。”

    “就是如此,才更需要对民众进行教化,否则长此以往,怕都是没什么廉耻之心的行尸走肉了。”

    姜荣安适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教化一方面的想法,尤其是有关于学堂和女德的,寺中的师父的一些言语的确是切中时弊,提出的意见又是非常可行。

    姜荣安一一记录下,从端午到现在,他还未给陛下寄过密信,他不知道是不是有暗卫会将自己所作所为都给呈报上去,但他也那么担心,他早就做好了打算。

    在中秋前,一定会将陛下想要的东西,还有他想要给陛下看的东西一齐寄出去。

    没有意外的话,古青娅的生产日期应该是在九月,至于上中下哪一旬就不清楚了,那会儿他也没有心思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古青娅感觉这胎有些辛苦,首先就是脚比之前怀三个孩子时还要肿,走路辛苦,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不适了。

    古氏准备的东西早在七月底就送到了,信上说是非常的担心,奈何她脱不开身,让古青娅一定要再三小心。

    对于母亲的忧心,古青娅心里暖暖的,却没有马上回信,准备等孩子生了之后再说,有些话说多了不过是徒增担心罢了。

    “都寄出去了?”古青娅看着姜荣安一脸轻松的样子。

    “寄出去了,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姜荣安笑笑,上前扶住古青娅,看着她的偏大的肚子,心里一直在想会不会是两个孩子。

    或许双胞胎是一件很喜庆的事,但对于孕妇的危险却是增加了好几倍,姜荣安是一点都不希望有这个可能性出现的。

    “事在人为,我们做到了我们该做的事,若是陛下不认同你的说法,那只能我们再努力了。”古青娅安抚道,姜荣安这几个月的辛苦她都是看在眼里的。

 第442章 双生

    而此时,京城之中,陛下却对着姜荣安呈上来的文章沉思,而手边同时也放着一本薄薄的册子,里头是有关于一些技术方面的改革的。

    能在帝王位上坐得稳稳当当的人,怎么都不会简单,起码在眼光以及一些思路上,要更加的宽阔。

    姜荣安只是文章中举了一些例子,是有关于港口那些富庶之地形成的新的风俗或是气象的,表面上来看,好似很正常,但深入地想,却也是个问题。

    士农工商,商为最末并不是没有道理,财帛动人心,鼓励经商容易出问题,而海运确实是有这么点因素在里头的,如今隐隐有些苗头了,但不明显而已。

    “骁生,你看看吧。”皇帝姜荣安写的文章还有那本册子递给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纪骁生。

    “陛下,这是?”

    “你看了就知道了。”陛下起身走到御书房的窗前,看着窗外草木茂盛,视线放空,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纪骁生迅速地翻了一个大概,就将册子放在桌上,走到皇帝的的身后,“姜状元说的确实有理,但具体如何,我觉得陛下或许可微服私访一番。”

    “就依你所说吧,一路由你安排。”皇帝微微眯了眯眼睛,齐王在外头做的已经初见成效,不出几年,那片地区也将成为大铭王朝的国土。

    既然如此,那国内自己的治理之下,怎能容许有这些隐患存在。

    “是,陛下。”看着纪骁生离开的背影,皇帝摇摇头,看了看几乎没存在感的老太监,“高公公,将这事禀告于皇后,携太子一同出行。”

    此时,姜荣安并不知道自己那篇文章让皇帝动了微服私访的念头,他此时整颗心都在古青娅的身上。

    为了防止有上一次的事情发生,稳婆大夫是早就找好的,就住在姜府中,自己则是寸步不离地跟着古青娅,以防就是往事重现。

    即使古青娅感觉肚子沉重,好是到了时候,但肚子一直没什么动静,不说姜荣安急,她自己心里也有几分焦虑,就怕孩子在腹中有个万一。

    进入九月,九月初六天还未亮,古青娅就觉得肚子有些不对,随后熟悉的疼痛开始涌了上来。

    即使早就有所准备,但真到了孩子出生的时候,那也是兵荒马乱的。也不知是因为怀孕初期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中途古青娅有一度使不上力气。

    要不是她撑着不让人跟姜荣安说,只怕他早就冲进来了。好在最后莫名流失的力气又回来了,下午顺利生下了个闺女,枉费肚子那么大,孩子看着却瘦瘦小小的。

    累极了的古青娅沉沉睡去,她做了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自称是神仙的人跟她说,因为她和姜荣安的善行,上天再赐予他们一个孩子。

    古青娅没来得及是什么事情,就劳累地睡过去,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她是被新一轮的疼痛给惊醒的。

    而这一会儿已经是入了夜,大夫和稳婆早就走了,守在旁边的姜荣安被吓着了,听着古青娅说着梦中的事,也没心思去猜测是怎么个回事。

    古青娅这样的事情,以前几乎没有听说过,本来以为只是一句戏言而已,怎么会的是双生子,而且前后相隔这么长时间,就八字来说,也是不同的了命格了。

    回到家没休息多久的大夫和稳婆又被带了回来,他们也是第一次碰到这样子的事,惊讶的同时又是害怕,只能在心里祈祷古青娅命大,别有个什么事,姜家在府城也是个大家,可不是好惹的。

    这个事也惊动了姜大爷吴氏,也是非常的惊讶,一直在院子里等着消息。

    左右姜荣安早就儿女双全,这胎是儿是女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只要大人平安无事就好。

    亥时三刻,孩子终于生了出来,看着也是瘦瘦小小的,跟前一个看着有些类似,但看得出来并不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古青娅就这么昏睡了过去,梦中什么都没有,再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

    包得好好的两个孩子就放在她的身边,睁着小眼睛看着,不哭也不闹,非常的安静。

    熬了一宿的姜荣安眼里满是血丝,他担心地看着古青娅,“娘子,可是有什舒服?”

    “没,我饿了,给我些吃的吧。”姜荣安马上拉了绳子,很快程水就端着一个小砂锅过来,里头是熬得软烂的米粥,里头放了红干果,一股子甜香味。

    两个孩子其实很好带,几天过后,古青娅一个人也照看得得心应手,孩子更是一日变过一日。

    虽说最后两个孩子都是闺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左右都有了两个哥哥。

    古青娅生了双胞胎的事很快就成了府城里的新鲜事儿,这年头双生子还是比较少见的,虽说不是龙凤胎这样的喜庆事儿,但也是很不错的兆头。

    不过对于这对双生子前后相差了好几个时辰的事,大夫和产婆都是闭口不语的,这种事情说起来玄乎,做这行见的事情并不少,闭紧嘴巴才是要事。

    当然姜府中也有少数人谈论,好在并不多,说得也不详细,吴氏又特地将这些人给敲打了一番,大家也没怎么当真,。

    没多久,三化县那边也传来了消息,在八月底的时候,夏瑶月生了个儿子,母子均安。

    得了信,古青娅将早就准备好的东西给寄回去,在三化县那边有习俗,孩子出生后就会报给娘家以及亲近的人知晓。

    而根据身份,这些人都要给新生儿准备不同的东西送去,所谓的送生礼。

    因为路途遥远,考虑到东西送到的时候孩子已经满月,送生礼之外还另外有满月礼,东西都很周全。

    相对的,古氏那边收到古青娅这边送去的消息,也一样要准备送生礼和满月礼。

    两个孩子很好带,吴氏没事的时候,也会带着小孙女过来看看,同时各种补品也往这边送。

    考虑到两个孩子,古青娅奶水可能不够,吴氏还特地让庄子那边给送了些新鲜的羊奶牛奶过来。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两个孩子对于牛奶羊奶都不碰,奶水不够吃,喝些米糊糊也不闹,倒是非常的好养。

 第443章 微服

    “嘘,不要讲话,小声点。”果果带着两个弟弟,悄悄地进入房间,见古青娅在睡觉,就蹑手蹑脚地往床边的摇篮走去。

    飞飞是个急性子,走得急啪的一声就摔地上了,他也不哭,起来后拍拍手第一个冲到摇篮旁,结果又把摇篮给撞了一下,他只能扒着摇篮往里头看,人太矮了。

    面面的速度最慢,慢吞吞地走过去,眼也不眨地看着摇篮里的两个小妹妹,“比飞飞还小。”

    说的是飞飞刚出生那会,只是让人意外面面的记忆力竟然这么好。

    果果点点头,“好小,你们就是哥哥了,以后要保护好妹妹。”

    果果本来还遗憾没有小妹妹可以让她打扮,这一下子来了两个,就属她最高兴了。

    两个孩子听到声音,眼睛就朝声音的方向看,他们现在看东西其实并不那么清楚,主要是听声音。

    “看,看。”飞飞有些兴奋地挥着手,结果一不小心打到旁边的面面,他想要伸手帮面面去揉,结果用力过猛,就将面面给压倒在地下。

    面面头撞到了,眼睛瞬间湿润了,果果慌忙去把两个弟弟给扶起来,结果抬头就看到古青娅坐在床头笑看着她们三个。

    “娘。”果果带着三个弟弟在古青娅面前低着头站着。

    “想要看妹妹?”古青娅笑着问道。

    看着三个孩子亮晶晶的的眼睛还有点个不停的小脑袋,心里不由软软的,“小声点,别吓到她们就好了。”

    程水不过是出去倒下污水,结果进来就看到三个小萝卜头凑在摇篮旁边叽叽咕咕的,吓了一跳,再看古青娅已经醒了,才松了口气。

    还好有古青娅看着,要不还真怕三个小孩子毛手毛脚弄到了摇篮里两个小的。

    过了满月,两个孩子的变化越来越大了,这个时候也能看出她们的不同来,其实严格来说,长相都不怎么像姜荣安和古青娅,但要说像谁呢,其实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多了两个孩子,姜荣安也更加地用心起来,终于肯分出两分心思在产业上,当然他也只是提些点子什么的,并不具体插手的。

    一切都走上正轨之后,姜荣安和古青娅终于谈起了生产那日的梦,其实真的是比较玄乎的。

    两人因为本身的特殊性,都是很少做梦的人,所以一旦做梦,两人都是很重视的。

    两口子将自己以往做过的事情仔细推敲了一番,还真没觉得有什么事值得上天再送他们一个孩子的。

    “你写信给齐叔了?”古青娅难得地想起了这事。

    “嗯,我跟齐叔通过书信来往了几次,觉得通过请寺庙或道观里的师傅们来讲经说法或许是最适合的。”

    因为百姓们除了对官府的敬畏,但对这些出家的师父们也是非常敬重的,许多事由师父们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