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世子俏厨娘-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令狐方没好气的道:“我这瓶里装的就是砒霜,你爱喝不喝。”
五皇子苦着脸,瞪着面前的浮着一层红油的“清汤”,语气苦涩的道:“难道皇家就真的没有亲情吗?为什么我都这样退让了,他们还要这样苦苦相逼?还有父皇……”
事实如此,这个令狐方也没法安慰他。“你的心不够狠,所以还是乖乖继续缩着吧,只要你没有那个野心,这次就不会有事,等回了京城,你又是那个风光霁月爱梅成痴的五皇子。”
五皇子沉默半晌,有些自暴自弃的低头喝了一大口汤汁,“噗……呸呸,好烫,好烫!”
令狐方跟看白痴一样的看着他,在心里默默给他点了跟蜡。夏侯文专自小聪明,只是为了能在深宫中顺利成长,自小就被生母要求装傻。只不过这装傻装傻久了,再聪明的人也就不聪明了,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活脱脱的证明吗。
五皇子来不及抱怨冲到角落拿起水囊灌了好几口凉水觉得自己的嘴巴舒服了点儿,才回头怒瞪令狐方,“你怎么也不提醒我一下?”
令狐方“呲”了一声,直接转身背对他,简单暴粗的用肢体语言表达了他对他的鄙视。
“你,你……”五皇子被气的想吐血,却又拿他半点儿办法也没有,只能跟困兽似的气的在原地直打转。
邓扬和常凯端着饭菜进来,一看五皇子这气急败坏的困兽模样,就知道他肯定又在令狐方身上吃亏了,不禁对视一笑。常凯出声招呼道:“殿下,来吃饭吧。”
摆上桌的菜饭很简单,只有一素一荤再加一个牛肉汤。素的是凉拌的海菜,荤的是蘑菇炒鸡块,这些都是叶湘提早炒制好了,装在竹筒里给令狐方带着的。要吃时只需倒进锅里加点儿水,热一热就能吃,非常的方便。
邓扬把四大碗米饭放在桌上,令狐方拿起筷子就开始低头扒饭,五皇子忍着气坐下,可拿起筷子一看桌上的菜,心头的火气又涌了上来,差点儿没直接把手里的筷子扔了,他愤愤的戳着菜里的辣椒,怒道:“连菜里都放这玩意儿?你们这是存心不想让本皇子吃饭是吧?”
令狐方和邓扬、常凯闻言皆是一愣,仔细一看五皇子筷子上夹着的那截辣椒,这才恍然明白过来,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叶湘为了做的菜能保存更长时间,用的都是重盐重辣,而他们也都已经习惯了吃辣,所以根本没觉得菜里有辣椒有什么奇怪。
但五皇子今天已经载在牛肉汤上两次了,看到菜里有辣椒,自然就会犯悚。
令狐方没好气的夹了块鸡块,扔进五皇子的碗里,“瞎嚷嚷什么?这个咬小口一点儿,混着饭嚼,你就能尝出味来了。”
五皇子怀疑的夹起碗里的那块鸡块看了看,见令狐方径自低头吃着饭,邓扬和常凯两人冲他点头,便试着扒了口饭,再小小的咬了一点儿鸡肉,然后一顿猛嚼。
这一嚼,到真让他嚼出味来了,他的眼睛猛然瞪大,越嚼越觉得的嘴里那一点儿肉不但香咸可口,还带着点儿辣辣的刺激感,嚼着非常带劲。只不过他怕辣,只敢小口吃菜大口扒饭。桌上连菜带汤倒是有大半都进了令狐方的肚子。
吃完饭,令狐方一抹嘴,直接命令道:“到保林郡之前,你要把该解决的人都解决干净。”
五皇子吃饭的动作顿了顿,然后默默的点了点头。
大军一路往北,路申鸣的大军却在占领望乡城之后,丝毫没有要以城为凭,等着令狐方带着大军去与他一战的意思,而是一得知令狐方领兵离开京城的消息,就将望乡城以及周边村镇劫掠一空之后,带着叛军头也不回的转移进了草原。
皇帝收到路申鸣逃了的消息之后,气的把龙案上的奏章都扫到了地上。
可人逃都逃了,令狐方的十万大军还在路上,皇帝就是再气也没有办法。这个世界不会因为皇帝的龙颜震怒而有所改变,而皇帝也不会因为这一点点预料之中的小挫折而停止自己的计划。
自东、南、西大营调集而来的大军慢慢在京城外汇聚,从北而来的第一批逃难者带来了望乡城被叛军洗劫一空的消息,五城兵马司开始派出大量人手,在城门处加紧了盘查力度。
鉴于某种潜规则,大皇子终于在皇帝的首肯下,带领着三位身娇玉贵的弟弟开始来往于京郊大营和京城之间,忙着为自己挑选随军的亲卫。
大街上整日里兵来将往,战马奔驶,京城里的老百姓都感觉到了大战将起的紧张。
这种紧张的时候,平乐公主府的大门紧闭,除了采买所需的奴仆,根本不见人员进入。
455要做的事
叶湘却整日忙的脚不沾地,时不时还要带着令狐老夫人去仙品居逛一圈,既然为统算酒楼的收入,也为见一些人,商量一些重要的事情。
令狐方走后,老侯爷就带着令狐老夫人从仙品居搬回来了。二老不放心把叶湘一小姑娘扔在诺大的府里,也知道叶湘要管家理事,打理内外事外,以后少不得要与那些管事接触。为了叶湘的闺誉,也为了不让人多说闲话,二老待令狐方一走就搬回来了。
但叶湘也没再提二老骗她接掌管家权的事,正如孙医正说的那样,老夫人的年纪毕竟大了,不能再操劳,既然接掌侯府是她不可避免的责任,那她还有什么好推托埋怨的呢?
叶守照样还是一如即往的每日早出晚归,叶湘让叶励住进了她原来的院子,自己则搬到了福寿院之后的摘星阁。摘星阁本是前朝长公主么女的居所,前后共三进,二进院正屋的海棠居建设的尤为宽敞明亮,叶湘搬过来后就住在了这海棠居里。她照旧每日晨昏定省,为二老准备一日三餐,然后去前院的明颐堂处理一府事务。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叶湘在努力将自己的想法一个个的实施下去,老侯爷和楚莫不时会给她带来一些有关边关的消息,秦松和姜洪则会将打听到的京城里的动静和一些消息告诉她,叶守有时也会过来跟她说说宫里的消息。
叶湘不知道皇子们开始备战,准备前边关会不会给望乡望的令狐方带去麻烦,她只是隐隐有种感觉,似乎时间越来越紧迫了,似乎她该更加努力一些,那些她能准备的东西,要尽早送到令狐方的手里,他才能更加安全。
伯阳侯府资助了那些退伍的伤兵几十年,而且这些人散布在天南地北,对于叶湘来说,这些受惠于伯阳侯府的人,是现今可选择,且信任度相对比较高的一笔有用资源。她所需的石灰要由海类的贝壳烧制而来,而贝类、螺肉又都是她所需的味精源料之一,招集靠海的老兵,带着伯阳侯府的人去搜集这些东西,而益于更加省时省力。
诛如寻找颇黎、硫磺、石英等物亦是如此。
战时的兵丁大多来自民间,从军之前从事什么行业的都有,楚莫派出去的人,甚至没几天就联系到了好几个懂得制作烟花的退伍老兵,楚莫连夜就将人给接到了侯府的密秘据点,让他们按照叶湘的要求制作起火药来。
铁匠,木匠甚至是农民对于叶湘来说,只要忠心,只要有技术,那都是有用的人才。
老侯爷从军三十多年,手下带出来的兵伤了残了都不忍割舍,这么多年下来,这些兵都还记得老侯爷的恩,一听是要为国家,为远赴边关的世子做些事,都二话不说就答应要来帮忙。何况这忙叶湘也不用他们白帮,都是给算工钱,有统一的雇佣契书的。
只不过叶湘要做的那些东西,最后真正会组装成什么东西,只有令狐老夫人,老侯爷,楚莫,秦松,姜洪等几个自己人和叶守这个未来的皇帝知道。那些被她高价召集来的人们只知道他们要做的是如打造两个半圆的,可以旋在一起的薄壁空心铁球,是如打造边缘锋利如刀的三角铁片,是如何侍弄侍侯好庄稼,是如制烟花用的火药,是如采购松油,菜油,煤油等物,是如制做爆竹的引线,是如用颇黎、石英、纯碱制成的如琉璃般的瓶子,是如上山采挖黄姜,并将之烘晒干后磨成粉等等诛如此类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
退役的分布在天南地北,叶湘将这股力量集合起来,收为已用,自然要先把这些人集中起来。让这些人集合在一起,也有利于侯府全年对他们的补助,不然光每年天南地背奔波的人工和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有这个闲钱都不知道够资助多少个家庭了。
再说叶湘反正都是要招人做工的,比如她要给边关的将士们送保暖的衣服鞋袜,就得要一大批女工去缝制,若是能让那些伤兵的家属来做这份工,既能解决他们的生计,也让叶湘这边有了人手做工,这就是双赢的局面。
为此,叶湘也让楚莫手下的人,试着打感情牌,联系那些伤兵看有谁原意来她的工厂,为边关的将士们尽一份力。结果那些退役老兵们的反应异常的热激,只要还能动的基本都答应了要过来,自身情况实在不允许的,叶湘也关照了去联系的人,若是看到家里情况不宽裕的,便留下些银子救救急。
为了安顿这些人,叶湘特意将京城三十里外的一处山坳,和周边的几坐山头都给买了下来。这个无名的山坳紧挨着叶湘的田庄,地势平缓,周边的山也并不高,草木生长的极为茂盛,叶湘一眼就看中了这里,特意请了田福贵在这里依山建村。
田福贵是个有见识且有手艺的匠人,叶湘交给他一包石灰,告诉他大概怎么使用之后,他连工钱都没谈就点头接了叶湘这个活计,且建筑的热情就一直高涨不退。用糯米水混合石灰沾合石块垒的房子,比用糯米水混泥巴沾合的要结实了几倍不止,而且还不漏水,干了之后连锤子都很难砸开。
田福贵在拿到第一批从东海边送来的一百车石灰之后,只用了一个半月,就将山脚下的第一批的三十个院子,共计三百三十间黑瓦灰墙的房子,都给建了起来。对于一个泥瓦匠大师傅来说,能在一个青山环绕的山坳里,建上数百个一模一样的漂亮院子,这是个足以让他老了以后,对自己的儿孙吹嘘炫耀的不得了的大成就。
“趁着今天天气好,大家伙儿再加把劲,把这一段铺完了,赶明儿就可以建第三排院子了。”田福贵用衣摆抹了把汗,大声吆喝着,引来四周众人的此起彼伏的应喝声。这一章转折真是写了改,改了写,写到我都快吐了,唉,
456难民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一个多月,他领着几百人在这山坳里也热火朝天的干了一个多月。他联系了青山镇附近认识,且关系不错的所有泥瓦匠,大家伙儿连师傅带徒弟就有一百多人,叶湘觉得他们人手太少,又给招了近三百多身强力壮的短工。
来这里的人来做工的第一天就已被告知,这些房子是要建给那些从边关伤残后退下来的将士住的,那些人为了不让靼子入关祸害百姓,有的被靼子砍了手,有的被砍了腿,行动作活都很不方便。
爱国情节人人都有,就看你怎么去激发这种情绪。至少叶湘将之用在这些工匠们身上是成功的,他们做活很细致,甚至还派田福贵为代表,来细叶湘建议建设引泉的水道,让以后住在山上的伤残老兵不至于为打水而犯愁。
且这么多人分了几组,相互之间无形中也会产生竞争、比较的心思,他们垒地基的垒地基,起屋子的起屋子,铺瓦的铺瓦,清理山石的清理山石,因为责任分的清楚,大家干起活来也不拖拉,速度倒是极快。
田福贵带来的师傅们都是有经验的,他们一个师傅带徒弟带短工,一伙人负责一块区域,清理山石、敦实地基,一整套程序下来,也就是几天的工夫。
叶湘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山上的山道要用青石板铺就,要有石阶和缓坡两种石道,山上但凡有人腿粗的大树能移不能砍,能留就尽量让树留在原地。且院子只建到山腰位置,再往上的草木都不得再动。
田福贵此时带着人在做的就是从山上往下铺石道,人们抬着一个个粗壮沉重的木桩,一下下的敦实着山道,前一队人敦过了,后一队人再继续敦过,反复几次之后,再由后面的泥瓦匠在敦出的路上倒上用糯米水混好的石灰,上头再铺上宽整的青石。敦地基的木桩太沉太大,只有众人抬着从上往下敦,才不致于那么费力。
而之所以院子只建到半山腰,石道却要直通山顶的,是为了方便以后住在这里的人们上山捡柴方便。
三月的天气,山下的田地也都已经开始播种了,站在山上,能清楚的看到山下插秧插种的人影。叶湘的安排是良田里种玉米和稻子,沙地和更差些的土地种的则是番薯。叶湘没有去动吴有贵手里的土地,只在自己,靖王府和伯阳侯府摆在明面上的土地上做了这样的安排。唯有前山屯的那几百亩田地,她全部用来种了辣椒。
叶湘揉着酸涩的眼,放下信纸看向窗外。海堂居里种着两颗西府海棠,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了,长的高大茂密,此时春风刚起,枝头就冒出了点点新绿,看着非常喜人。
信是众边关送来的,令狐方他们已经赶到了保林郡,边关数个镇都被路申鸣的叛军抢烧一空,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被大火烧过的焦黑屋舍。令狐方的这封信是要告诉她,再过不久,北方的难民潮就会涌到京城来了。那些在北方真正有钱的人早就已经到了京城,并安顿好自己了。可那些无权无势的老百姓,在没钱没粮的情况下,一路乞讨、逃难到京城,却还要半个多月。
战火纷飞的时候,受苦受难的永远都只是小老百姓。
叶湘叹了口气,将令狐方的信折起揣入袖中,起身叫了金桔、银杏,一起去了福寿院。
老夫人正在听杏仁读话本子,一见她进来便笑了,冲叶湘招手道,“你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可是有事?”
叶湘上前给老夫人见了礼,这才走过去挨着老夫人坐,抽出袖子里的信递给她,道:“立轩来信说,路申鸣将保林郡附近的几个村镇能抢的都抢光了,没了活路的老百姓正在往南,西,东三个方向逃难,往京城这一路的难民,大约再有半个月就会到了。”
老夫人皱着眉沉思片刻,才抬头看着叶湘,问,“你有什么想法?”
叶湘来时便想了一路,此时也不废话,直言道:“不瞒祖母,叶湘想大力救济灾民。”
老夫人的脸上已没有了往日和蔼的神情,取而代之的是从未有过的严肃,“你该知道,此次的难民潮非同小可,北边战事一起,逃难的灾民将会更多,那数目可不是一千两千,很有可能会是以万计的,你要如何救?”
叶湘没有被老夫人的表情吓住,她这一个多月的一通瞎忙,在统筹全局方面也算是练出来了,此时说起话来也还算有些条理,“纵观历史,难民一多,若不好好管理便容易引起骚乱,再者逃难者中最易死去的都是些老弱妇孺,死的人多也极易引发瘟疫,京城就只有这么大,若当真引发瘟疫可不是闹着玩的,所以帮难民也就是帮我们自己。”
“这些事自有朝庭和皇上操心,还轮不到你一个闺中的小姑娘来担心这些。”
叶湘突然抿着唇笑了,似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那可不行,我正打算让姜叔去府衙,将城外离官道不远处的那几座山和荒地都一起买下来呢。既然逃难的灾民那么多,与其每天白白给他们施粥,还不如让他们找点儿活干。”看到老夫人徒然瞪大了眼看着她,叶湘更觉不好意思了,讷讷道:“我就想着多种些粮食,万一朝庭那些拖延粮草,咱们也可以自己先给立轩那边送去。那些难民逃难也只是为了有块地方可以栖身,咱们以食物和住宿换取他们的劳力,正好各取所需,岂不完美?”
令狐老夫人瞪着叶湘好半天,才扶着额挤出一句,“淮阴叶家,实在不愧是百年商贾之家啊。”看看这生出来的都是什么人啊?好好一个小丫头,怎么什么事情到了她这儿都能想到“利”之一字上头去呢?应对难民潮明明是很件严肃的事情好不好?怎么到了她这儿,就变成雇佣难民开荒种田了呢?”
457如此救济
叶湘讨好的拉着令狐老夫人的袖子摇了摇,“祖母,这事儿有些大,咱们自己不好全扛下来,太扎眼了,您帮帮我吧!”
之前表现的那般自信满满,这会儿又露出这样的小女儿娇态来,令狐老夫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夸她好,还是骂她好。明明只是个才十四的小姑娘,却满脑子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偏偏每个念头还都能跟赚银子扯上关系。
令狐老夫人被叶湘摇得没了脾气,只得瞪了她一眼,没好气的道:“说吧,让老婆子怎么帮你?”
“您答应了啊!”叶湘欣喜的笑了起来,凑近了老夫人,低声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半个时辰之后,姜洪怀揣着一打银票和一封信匆匆去了仙品居,把正与老友喝酒的老侯爷叫了出来。老侯爷看了信,低头沉思片刻,再抬头时,却没有按信上所说的带姜洪去巡天府衙,而是进了趟宫。
战事一起,百姓南逃就是避无可避的事情,如何应对难民潮一事,一直是皇上最头痛的一件烦心事。叶湘的这个法子确实不错,但既然是要帮皇帝解决麻烦,没道理还得自己贴银子不是?
皇帝坐拥天下,全天下所有的土地都是他老人家的。那么拿出些荒山荒地做酬劳,让臣子帮忙解决一部份难民潮,这个要求过份吗?
当然不!
姜洪在宫门外等了近一个时辰,老侯爷就哼着小曲儿从宫里出来了,当然,手里还拿着卷明黄黄的圣旨。上书:赐嘉善县主京城南门十里外,荒山百座荒地千顷。
巡天府尹看到这份定议模糊的圣旨,就头痛欲裂,什么叫荒山荒地?未经垦,无主之山无主之地即为荒山荒地,这地还好,有个千顷的定意,可这山呢?是大山还是小山,万一这山要是连绵数理,那又该怎么算呢?
大家都是在朝庭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狐狸,老侯爷光看巡天府尹那个脸色就知道他在愁什么了。“老段啊,你也别跟我打马虎眼,赶紧派小吏跟我的人去量地造册是正经,左右我是带着圣旨来的,以后不管有什么事都牵扯不到你的身上,你有什么可怕的?”
段九白了老侯爷一眼,心说:这都要开打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谁知道回头最后会花落谁家,万一今后坐在龙椅上的那位是个小气的,他这边这么多山地拨出去,谁知道会不会被牵连?
看着老侯爷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模样,段九身后一中年文士,凑到段九身边小声道:“老爷,好汉不吃眼前亏,伯阳侯带着圣旨,咱们要是不照办那就是抗旨啊。”
说的也是啊,现在要是不照办,就是抗旨不尊,有伯阳侯这个老东西在,分分钟就能弄死他,还何谈以后啊?
段九没办法,让人去叫了在衙的几个小吏都叫了过来,让他们带了契书陪姜洪出城去丈量造册。
叶湘倒没有想到,老侯爷会向皇上给她讨这样一份圣旨回来,平白得了那么多山和地,她乐的嘴都差点儿合不拢。不过她也明白皇帝之所以肯给她这么多土地,也是因为她肯为皇帝分担难民潮的压力,既然“报酬”都已经收了,叶湘自然知道要好好办事。
“祖父,我手里的人手不够用了,你借我些能干的管事呗。”叶湘一点儿没拿自己当外人,向老伯阳侯要起人来毫不客气,“我要几个人南下去收粮,采购毛竹、油布、布匹、棉絮等物。”
叶湘有时候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毫无条理,许多时候都奇奇怪怪的让人摸不着头脑,老侯爷和令狐老夫人疑惑的对视一眼,老侯爷道:“你要买粮食、布匹、棉絮、油布,我都能理解,可要毛竹干嘛?”
叶湘一边比画一边道:“竹子遍地都是,收购价格也便宜,用毛竹和油布可以搭建出大量的简易的难民屋,最重要的是不会花太多的银子,而且竹子的枝和叶可以收集起来当柴烧,粗的一头拿来做难民屋的支撑,细的一头还可以做床啊,椅子啊之类的物件,用处太多了。”
老侯爷和令狐老夫人忍不住又对视了一眼,再次被叶湘的想法给震撼到了。竹子在大华朝,其实不并常见于人们的生活,纵使是有也多是出现在农村,人们造房建舍最常用的其实是木料。二老已经无心去探究,叶湘的这些想法都是从哪里来的了,他们只知道这个未过门儿的孙媳妇,小脑袋里有许多奇思妙想,而她这个关于用竹子和油布搭建难民屋的想法,显然是可行的。
老侯爷只略一沉吟,便道:“现在是你管家,府里的人全都任你调用,至于府外的……我会交代秦松,让京城里那些铺子的掌柜明儿一早过来见你的,有什么事情,你就自己交代他们去办吧。”
叶湘喜形于色,忙起身向二老曲膝道谢。行完了礼,叶湘又目光灼灼的看向老夫人,道:“祖母,等有难民到达京城时,就需要您配合我罗。”
“知道啦,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