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数日的时间里,许都城便是人心震恐,家家思变,那些城中豪强们更是蠢蠢欲动,暗中联络酝酿着武装夺门,向颜良投降,以换取活命。

城头上。

辛评远望着城外声势浩大的颜军营垒,眉宇之中流露着复杂的神色。

那是愤恨和恐惧效织的情绪。

辛评恨颜良之奸滑,恨自己再一次的陷入了这个袁家叛将的圈套中,葬送了蒋奇二将,和万余精锐将士的性命,致命许都城面临着如此困境。

他更害怕,害怕颜良那浩大的军势,只怕城破之时,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能再等了,必须立刻向大王求援,立刻……”

惧色闪烁的辛评,已是毫无信心,终于决心去向袁谭求援。

######

邺城之南。

高踞马上的袁谭,意气何等之风发,那般傲然之状,俨然天下不久将入其手。

他高昂着头,冷冷的注视着自己如潮水般密集的士卒,向着邺城,向着自己的弟弟发动又一轮的猛攻。

自攻取黎阳,北渡黄河以来,用战无不胜来形容袁谭,丝毫不为过。

这位自立为魏王的袁家大公子,率领着中原的精兵猛将,一路长驱北上,连下荡阴、安阳数城,势不可挡的攻破袁尚南面的数道防线,大军直抵邺城。

畏于袁谭连胜之势,冀州所属阳平等数郡皆宣布易帜,背弃袁尚而归降于自己。

而在东线,袁谭的盟友也是连战连捷,攻取青州之后,大军更是北渡黄河,兵锋直接冀州战略要地平原郡。

一旦刘备攻破平原防线,他的军队就可以直插邺城之北,和袁谭对袁尚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在袁谭看来,他这可恨的弟弟,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

袁谭的脑海中,已经在畅想着自己坐在邺城王座上,冷漠的享受着他那弟弟伏首的投降,享受着大魏唯一之王,威服四海的盛势。

“只差一步,我就可以夺回属于我的一切,大魏的江山,整个天下,很快就将属于我,袁尚,颜良,你们这些宵小,很快也将匍匐于我的脚下,恳求我的饶恕,哈哈~~”

袁谭越想越兴奋,嘴角不禁掠起了得意的冷笑。

便在这时,一骑绝尘而来,滚鞍下马,慌慌上前者,正是荀谌。

“启禀大王,辛评急报,蒋奇、眭元进为颜良所杀,昆阳失守,许都已是危如累卵矣!”

荀谌颤抖着报上了这个噩耗。

“什么!?”

袁谭惊叫一声,原本得意的脸庞,刹那间变成煞白。

第二百九十五章渔利才是上策

自袁谭以下,耳听到荀谌之词的人,无不为这个噩报所震惊。

一脸惊诧的袁谭,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颜良集结兵马,打算北进中原的消息,袁谭其实早有耳闻,而让他所惊骇的,却并非是颜良的进犯,而是昆阳的失守,和蒋眭二将的陨命。

昆阳不是城墙高厚,兵精粮足的么?

临行之前,我不是叮嘱过众将,坚守待援,不可出战的么?

可是,这班废物为何却不听话,竟然主动出击,把脖子往颜良的刀锋底下送?

刹那之间,袁谭是既惊骇,又茫然,一时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般意外的局面。

这时,缓过气来的荀谌,方才将蒋奇等人,如何中了颜良声东击西这计的战斗过程,喘着气的向袁谭道来。

此时袁谭与众人方才恍然大悟。

“本王就知道,颜良这狗贼诡计多端,可气那辛仲治,竟然又中了颜良计策,早知如此,本王就不该再留他守许都。”

袁谭又气又恨,将辛评数落了半天。

旁边辛毗听着兄长被斥,脸上也是难堪不已。

见得袁谭怒气稍消时,辛毗才小心翼翼道:“颜良狗贼奸诈无比,家兄中了他的计策也实属无奈。大王,眼下许都被围,后方有沦陷之危,毗以为当速撤邺城之围,从速南归许都,挫败颜良的进犯才是上策。”

辛毗的进言,让情绪激荡的袁谭,终于冷静了下来。

袁谭虽据司、豫、兖三州之地,但核心腹地,却在于颍川、河南和陈留三郡。

此三郡原本就是曹操统治的核心地带,人口密集,经济富庶,而袁谭全盘接收了曹操的底子,此三郡也就成了为袁谭征战四方提供粮草军需的大后方。

如今许都被围,颍川郡危在旦昔,临近的河南和陈留二郡也受到了危胁,根基受损,袁谭岂有不顾之理。

“大王,我军若撤兵南归,那袁尚趁机挥军南下,却当如何是好?”

出言提醒者,乃是袁谭麾下大将岑壁。

袁谭眉头一凝,也浮现出忧虑之色。

辛毗却道:“袁尚连遭败绩,守有余而攻不足,况且他的平原郡正遭刘玄德进攻,大王若撤兵,袁尚首先要做的,必是先去解平原之危。有刘玄德拖延他十天半日,大王早已解了许都之围,又何惧他兴兵南下。”

辛毗这一番分析,顿解了袁谭的担忧所在,他那紧凝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不少。

再次远望邺城一眼,袁谭暗暗咬牙,恨恨道:“袁尚,且让你再苟延残喘几日,待本王退了那颜良狗贼之后,再来取你的首级——”

袁谭浑身涌动着愤杀之意,只令左右文武皆为之悚然。

勒马猛一转身,袁谭大喝一声:“传令全军,即刻撤兵南归!”

七天之后,袁谭的大军马不停蹄,星夜兼程,终于进抵了许都以北。

袁谭撤兵之速,多少让颜良感到有些意外,而辛评虽中了计策,损失了大部分的兵马,但此人到底也非庸才,凭着五千兵马和许都的高城,他硬生生的是扛住了颜良数轮猛攻,死撑到了袁谭的南归。

中军大帐中,气氛颇为肃然。

“袁谭这小子,回兵的倒是比兔子还快,看来他是料定袁尚被刘备牵制,不敢追击于他。”

徐庶捋着胡须,道破了袁谭的心思。

这时,文丑豪然道:“袁谭小儿纵然回兵又如何,咱们就先击破了这小子,再攻许都城不迟。”

文丑这么一叫战,其余诸将皆热血上涌,纷纷请战。

也难怪,昆阳一战,灭了近万袁军,诸将们士气正盛之际,又何惧袁谭这个手下败将。

颜良并没有太过亢奋,身为主帅,他自知要时刻保持着冷静,稍稍得意一下可以,却万不能因得意而生轻敌之心。

如今他麾下有四万多步骑大军,又有文丑等猛将,而回师的袁谭也不过四万兵马,无论士气还是兵力上来看,他都是占据着上风。

颜良完全有信心跟袁谭决一死战,而且有信心击败那个曾两败于自己手下的二世祖。

不过,颜良却没有怒下决战之心,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田丰,“元皓先生,眼下的局势,你有何看法。”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望向了那角落里的垂垂老者,若论河北之事,谁还会比田丰更有发言权。

干咳了几声,田丰缓缓道:“以主公如今的实力,倾力一战,自然能击败袁谭,但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算主公最终得胜,岂非也违背了我们当初进兵的初衷。”

进兵的初衷,不就是渔翁得利么。

颜良微微点头,明白了田丰的意思。

当初他决定中原,本就是打算趁着袁家内斗,中原空虚之际,不费吹灰之力的捞一把,而不是损兵折将,用无数士卒的鲜血,来艰难的夺取许洛。

此时颜良实力虽有极大增强,但还没强到了肆意牺牲士卒性命的地步。

“那依先生之见,本将又当如何。”颜良问道。

“退据昆阳,不战不退,拥兵观望。”田丰很干脆的道出了十二字的方略。

一听这此言,文丑忍不住道:“我军信心百倍而来,最终若只得了区区一座昆阳城,这一次的兵进中原,跟失败又有什么分别。”

文丑的话,也代表了大多数武将心声,颜良却微微摆手,示意他们不要激动,且听田丰说完。

田丰表情平静如水,仿佛把文丑等人当作空气一样,丝毫不为所动。

他只不紧不慢,继续道:“主公方才提到了刘备,以老朽之见,此人最是善于随机应变,他之所以会帮袁谭,无非是想借着袁谭和袁尚主力纠缠,自己从旁渔利,趁机坐大。”

田丰这几句话倒是一针见血,说到了颜良的心坎上。

顿了顿,田丰又道:“眼下袁谭一退兵,袁尚便可集中兵力对付刘备,以刘备之聪明,必不会独自与袁尚交锋。况且吴人正兵围寿春,刘备顾念后顾之忧,必会退还青州,划河自守,率军去援救寿春。刘备这么一退兵,袁尚的危胁尽解,主公想想,接下来他又会如何。”

“还能如何,当然是兴兵南下,前来报复他的那位好哥哥了。”

颜良不假思索的说道,脸上还是涌动着几许振奋,显然是深为田丰的分析而兴奋。

此时,徐庶也欣然道:“元皓先生所言极时,袁尚若举兵南渡黄河,袁谭迫不得已之下,只有分许都之兵去抵挡袁尚,介时敌军兵力一减,岂非正是我军用兵之机。”

田丰果然不愧是袁绍曾经的谋主,洋洋洒洒一番话,便将袁尚和刘备剖析到清清楚楚。

颜良摸着下巴,权衡了片刻,英武的脸庞微微点头,田丰这番话,他是深以为然。

半晌后,颜良嘴角掠起了一抹冷笑,“传令下去,全军撤往昆阳吧,待到袁家两个小子再起争斗时,咱们再来坐收渔利。”

号令传将下去,当天,四万五千多大军便撤了许都之围,井然有序幕撤往了新得的昆阳城。

就在颜良退据昆阳后的第三天,袁谭也率领着近四万的兵马,风尘仆仆的赶到了许都。

南归的袁谭,本是抱定了决心,跟颜良决一死战,但让他感到惊喜的是,那个让他心中深以为忌的匹夫,竟然不战自退了。

不消一兵一卒,兵不血刃的解了许都之围,袁谭自然是欣喜不已。

然而,短暂的欣喜之后,袁谭心情很快又为阴霾所笼罩。

因为颜良并没有退兵,而是拥四万之众,屯聚在距许都城仅百里之遥的昆阳,就那么虎视眈眈的死死盯着许都城。

颜良一日不退兵回荆州,袁谭就一日不敢擅离许都,而作为两度败北的手下败将,袁谭又不敢主动出击,率军去夺回昆阳,彻底的把颜良扫地出门。

颜良的按兵不动,让袁谭日日感到如芒在背,但他却又无可奈何。

两支大军,两座城池,就这么隔着百余里地,静静的对峙着。

######千里之外,平原城南。

浩淼水面在火红的天幕下金波粼粼,一轮红日涌出水天相接处,山水风物顿时变成了朦朦红色剪影。

苍茫苇草翻滚着金红的长波,连绵不断的各式军帐、战车、幡旗、矛戈结成了壮阔的连营,背靠着黄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弧形。

岸边的官道上,一骑红色快马飞驰而来,在苇子长波中恍如一叶飞舟。

那一骑快马奔入大营,直抵中军大帐。

此时的刘备,刚刚坐在长案前,正准备用餐,就听得大帐外骏马嘶鸣。

刘备微微一怔间,帐口护卫已经高声宣呼:“邺城的斥候到——”

刘备的心头,忽然隐约涌起一种不好的感觉。

未及起身,斥候已匆匆进帐,从背上抽出一个铜管双手捧起。

“邺城细作急报,请主公开启。”

此时,军师陈登等人也相继入内。

刘备便当着众人的面,接过铜管,拧开顶端铜帽,抽出一卷羊皮纸打开。

两行大字赫然入目:袁尚亲率三万大军,由邺城而发,直奔平原而来。

刘备那灰白平整的额头,立时涌现出一道不易觉察的细纹。

第二百九十六章夺妻之恨

“主公,可是那袁尚率军来援平原了吗?”

陈登未看情报,便已猜到其中内容,只是他说话之时,肺中却发出丝丝的喘息声,显然是有病在身的样子。

“若非颜良进犯许都,袁谭又何至于撤兵,袁尚又岂抽得出空来援救平原。”

刘备把那羊皮纸往案上一扔,眉宇中流露出一抹隐恨之色。

陈登将羊皮纸拾起,略略的扫了一遍,干瘪的嘴唇微微斜扬,却是有些不以为然。

“颜良杀了刘琦,全据荆州,以此人的贪婪,不趁着袁家内斗从中渔利,反而说不过去,此意料中的事,主公何必挂怀。”

陈登语气平淡而自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刘备额头细纹暗松,却是叹了一声,问道:“如今袁尚大军前来,元龙以为我军当如何以应。”

陈登咳了几声,淡淡道:“袁谭连召呼也不打一声就撤兵,分明是想让主公来独力牵制袁尚,方今之势,主公当以保存实力,趁机渔利为上,自不可与袁尚正面交锋。”

刘备微微点头,深以为然,显然,陈登那“保存实力,趁机渔利”八个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那依元龙的意思……”

“为今之计,主公当留一得力之将镇济南国,据黄河而守。而主公便应尽快撤军南归,速去解寿春之围,寿春若然有失,虽不至于动了主公的根基,但也是一大损失,不可轻易放弃。”

经得陈登这么一提醒,刘备这才猛然间省悟。

自月余之前,孙权那碧眼儿突然背弃协议,令周瑜统数万大军迅速北上,兵围了寿春城。

寿春城虽有徐州大将臧霸,还有七千兵马,但吴军声势浩大,臧霸死守月余,已是屡番派人前来求援。

于孙权而言,寿春城乃是他开疆拓土,能否染指中原的关键所在,但对刘备来说,寿春不过只是一块可观的肥肉而已。

而寿春乃至淮南这块肥肉,与青州、冀州这等北方之地相比,其诱惑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故是在北征连战连捷的情况下,刘备便置寿春被围而不顾,宁愿牺牲淮南,也要打垮袁尚,据有冀州这块王业之地。

但在眼下攻取冀州暂时无望的情况下,对刘备来说,寿春若是再失陷,就足以让他肉痛了。

沉吟半晌,刘备轻叹了一声,“元龙所言极是,就依你之言,明日就撤兵南归吧。”

刘备虽是下令撤退之令,但言语之中却暗含着遗憾,还有某种隐恨。

他的目光扫视着所悬挂的地图,不知不觉中停留在了荆州之上。

那一片户口百万,英才无数的宝地,原本是他刘备计划谋取的,如今,却被颜良这个袁家叛将给窃取。

那种感觉,就像是到嘴的肥肉,却被别人抢到一般,让他极是难受。

而如今,眼看着攻取河北的大业即将实现,却又是颜良这匹夫,生生的破坏了自己的宏图大业。

恨恨难平之下,刘备忽然间又想起了自己那两位娇滴滴的夫人。

此时此刻,她们想必均已为沦为了颜良那狗贼的胯下玩物吧。

一想到那原本属于自己的绝美躯体,却正迎逢着颜良的蹂躏,刘备的心中就有种被针扎般的痛。

表面上,他可假作糜甘二女已死,但内心之中,那种身为男人的羞耻,却让刘备时时刻刻铭记着这份仇恨。

“颜良,夺妻之恨,我刘玄德迟早要跟你清算,我看你还能猖狂几日,哼——”

背对着陈登时,刘备那眯起的眼眸中,迸射着阴冷的杀机。

######刘备的愤恨,根本影响不到颜良丁点的情绪,身处在昆阳的他,过得却是悠哉的紧。

坐拥四万多大军,粮草充足,士气旺盛,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

尽管颜良没有向袁谭大举进攻,但他也没让这位袁家大公子好过。

身边跟随着马云禄这样上得沙场,入得卧房的妾室,颜良在昆阳的日子,自然潇洒的紧。

潇洒之余,颜良将吕玲绮、文丑等优秀的骑将派出,让他们率领着数千精锐的骑兵,肆意在颍川郡富庶的土地上纵横驰骋。

攻略各县,掠夺丁口,骚扰袁军,劫袭粮道……颜家精锐的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肆虐着袁谭。

而袁谭,虽然亦拥有着四万大军,但因两败于颜良,将麾下的骑兵损失几近,在机动力方面完全落于下风。

面对着颜良骑兵几乎羞辱似的肆意而为,袁谭恨得是咬牙切齿,却又没有任何办法。

愤慨的袁谭,也曾一度派出数千兵马,试图阻击颜良对许都以南新汲县的一次攻略,结果却为文丑所统的一千骑兵杀得大败。

这一场失利之后,让袁谭彻底放弃了主动出击的希望,只下令全军坚守城池营寨,任由颜良攻掠。

转眼半月已过。

来自于冀州的最新情报,又一次送到了颜良的案前。

正如颜良所预料所样,刘备在袁谭撤兵后不数日,也迅速的南渡黄河,撤还了青州。

撤军后的刘备,留张飞、孙礼统军万余,镇守黄河南岸的济南国,自己则尽率大军南归,星夜兼程赶往淮南。

刘备这么一撤兵,袁尚东线的威胁尽管,原先归顺袁谭的诸郡,纷纷的又转归袁尚。

声威复振的袁尚,纠集了数万精兵,一举夺还了黄河北岸重镇黎阳,终于是将袁谭的势力,全部逐出了河北。

而屯兵于黎阳的袁尚,正在不断从邺城调集粮草,大有南渡黄河,对袁谭发进反击的迹象。

形势尽在掌握之中,按照田丰的推测,袁谭将不得不分兵白马、延津一线,以阻止他的好弟弟南渡黄河。

但几天后袁谭军的动向,却颇让颜良感到意外。

中军帐中,颜良将那份斥候的情报示于众人,刀削似的脸上流露着几分冷笑。

“袁谭这小子不仅没有分兵,而且还尽起许都大军,向着我昆阳推进而来,这倒是很有意思,诸位都怎么看。”

文丑冷哼了一声,“咱们原还怕袁谭龟缩不出,尔今他主动前来送死,岂不正中我们下怀,兄长,还犹豫什么,尽起三军杀他个片甲不留吧。”

文丑当年被袁谭诬陷,受尽了郭图等人的攻诘和排挤,最终才逼不得已降了颜良。

这一份旧仇,文丑无时无刻不牢记于心,如今机会近在眼前,自然憋着一肚子的怒火想要发泄。

颜良却不急于决战,毕竟袁谭尚没有分兵,他那四万兵马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而且,颜良隐约觉得,袁谭的此次进军,有些不太对劲。

“袁谭倘若有信心击败我们,早先形势有利时,就该主动出击,而今袁尚有南攻的迹象,在面临腹背受敌之时,袁谭却反而主动出击,庶以为,袁谭此举颇为可疑。”

徐庶同样对袁谭出兵动机,表示了怀疑。

有了徐庶的相见看法,颜良心中的狐疑之心便愈重。

按照目前的形势,集中全部兵力的颜良,战斗力明显要高于袁尚,这是毋须怀疑的。

正常情况下,袁谭的做法应该在留部分兵力死守许都一线,然后集中兵北上,先击退袁尚一路较弱之敌,然后再设法对付颜良。

而袁谭眼下却反其道而行之前,打算先败强大的颜良军团,然后再对付袁尚。

“想学我不按常理出牌,那便一定必有阴谋……”

颜良盯着地图,目光灼灼,上下扫视着那片广阔的山河。

忽然间,颜良似乎想到了什么,便忙问道:“元直,袁谭手里边还有多少骑兵可用?”

徐庶掐指算了算,“大概还有千余骑。”

“千余骑,如果运用得当,倒也够了。”

颜良微微点头,沉吟片刻,颜良嘴角掠起了一丝冷笑,“袁谭麾下,果然也不全是泛泛之辈,元直,这回怕是得劳你辛苦一趟了。”

######襄城,袁军大营。

袁谭的四万大军,已于两日前移驻于此,此城南依汝水,距昆阳不过三十余里。

四万大军背依襄城,沿汝水一线立下了五座大营,声势颇为浩大。

中军大帐中,袁谭在来回踱步,神色凝重的脸上闪烁着不安。

忐忑之际,辛毗步入了帐中,拱手道:“大王,岑将军和一千骑兵皆已集齐,请大王下令发兵吧。”

袁谭停下了脚步,沉默了一会,问道:“佐治,此计你当真有信心吗?”

“颜良大军尽集于昆阳,咱们这般大张旗鼓的前来决战,那狗贼又怎会猜到大王竟会另有奇策。”

咽了口唾沫,辛毗见袁谭仍有犹疑,便又道:“况且,此计若成,便可一举逼退颜良,就算有风险也当一试,形势紧迫,还请大王不要再有犹豫。”

北有袁尚虎视眈眈,随时将发兵南下,南有颜良拥兵不退,刘备那厮又退兵而去,为孙权纠缠,分不出兵马来相援。

袁谭很清楚,此时的他面临着何等困境。

他没有选择。

犹豫之色渐消,袁谭的脸上,渐生傲然。

“颜良,你能三番五次故伎重施,我今日便以牙还牙,让你自食恶果。”

决下已下,袁谭猛然抬头,厉声道:“传本王之命,令岑壁即刻起程,务须要给本王袭破新野。”

第二百九十七章同计不同命

天高云淡,山鹰带着劲急的哨音,飞过秋草枯黄的群山之间,飞入沟壑纵横的绿色苍茫之中。

狭窄的山道上,一支疲惫的骑兵,正在风尘仆仆的前行。

岑壁跃马上了一道土坡,举目远望。

比水自东向西延伸而去,越往西面,道路便越平坦,两侧的山势也跟着渐降。

岑壁知道,再过二十余里就是比阳城,过了那座小城,前往新野的道路将畅通无阻。

这就是辛毗的计策。

根据细作的报告,颜良除主力大军之外,留守的一万多军队,大多驻防在长江沿岸,荆北一带,除了宛城的四千兵马外,其余诸县兵马更是少得可怜,而新野的驻军也不过三百余人而已。

当年颜良就是走比阳小道,从新野两度偷袭许都,今日,袁谭要如法炮制,也要从许都偷袭一次新野。

一旦袭破新野,袁谭就能切断荆北与荆南的联系,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