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起火把来!”颜良大喝一声。
万余颜家军健儿,忙将早就备好的火把点起,星星点点的火光汇聚成耀如白昼般的灼烈,将方圆里许都照得清清楚楚。
火光映照下,最先看到的是百余步外那遍地的尸骸,目光延伸向石滩,则是数不清的吴卒,正争先恐后的推着走舸,向涡水中逃窜。
“子勤、玲绮、车儿,本将命尔等各统步骑,分三路冲击吴军,痛痛快快的去大杀一场吧。”
号令传下,三员骑将兴奋而去。
战鼓声冲天而起,震破这夜的静寂,耀眼的火把撕裂了夜的黑暗。
一万颜良军步骑,分三路汹涌而出,向着岸边逃跑的吴人辗杀而去。
数百步的距离,文丑率铁骑当先杀至。
钢枪点出,无情的将那些惊恐的吴卒刺倒于地,铁蹄踏过,将血肉之躯撞为碎裂。
受了箭伤的周瑜,已然丧失了指挥的能力,七八千的吴军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挡,只能各顾各的拼命而逃。
而此时,吕玲绮和胡车儿所率的步骑,也从两翼杀至,沿着石滩一线尽情的收割吴军的人头。
三路兵马,只顷刻间就击碎了吴军的意志,惨叫之声冲天而起,竟是盖过了战鼓之声。
尸体遍布于石滩,流淌的鲜血从石缝中汇入涡水中,火光映照下,更是形成了令人作呕的腥红。
仓皇的吴军,在留下了数千具尸体后,仅有不到半数侥幸逃进了河中。
而追至水边的颜军,仍不罢休,继续以强弓硬弩向残存送别残存的敌人,逼迫着吴军拼命的划桨,直到一口气逃出弓弩的范围。
此时,颜良策马来至水边,远望着渐逃渐远的敌船,嘴角流露出一抹冷笑,高声叫道:“周郎,好走——”
颜良这么一喝,岸边的上万将士,也狂笑着大吼起来。
“周郎,好走——”
“周郎,好走——”
那充满讽刺意味的吼声,震天动地,回荡在这夜色之中。
走舸上,躺在甲板上的周瑜,本来已有几分昏昏沉沉,却为耳边那震耳欲聋的狂叫声惊醒。
意识渐渐清醒的周瑜,忍着剧痛坐了起来,竖耳倾听那远远传来的喊叫。
“周郎,好走……周郎,好走……”
当周郎听清楚这羞辱式的叫声时,只觉一股愤怒的热血如火山喷发一般,直撞入胸口,他仰天大叫一声,当即晕厥了过去。
第三百五十一章抽身
程普驻马横刀,两万吴军严阵以待。
大营之外,喊杀之声震天动地,黑暗之中,似乎有无数的敌人,正如发狂的野兽一般试图冲入营中。
只是,这喊杀声已持续了半个时辰,却并未有半个敌人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
营栅一线,那些弯弓搭箭,或是端着弩机的弓弩手们,早已累到臂弯酸痛,而那些举刀法枪的步卒们,同样也在风中凌乱了许久。
半个时辰过去,敌人就这么在营外大喊大叫,却始终不发起进攻。
吴军高昂的斗志已经在消弥,焦躁的情续开始在军中弥散。
尽管驻马而立的程普,表面上看起来依旧沉静如铁,但那冷静的表象之下,却同样是一颗渐生狐疑的心。
颜军的举动,怎能不让他奇怪。
初时之时,程普以为,敌人光喊杀而不攻,乃是为了企图制造佯攻的假像,以麻痹自己的警剔。
但营外的敌人,连着喊杀了半个多时辰,却仍不见攻击的迹象,这般怪异的举动,却让程普渐生怀疑。
“颜良,你这狗贼,你到底攻还是不攻!”
程普的脑海中,那个问号越来越巨大。
正当程普狐疑不解时,突然之间,营外的喊杀之声骤然沉寂下去,就像是随风而去的烟雾一般,转眼消失不见。
两万已显疲惫的吴军,他们渐渐松懈的精神,反而因此重振起来。
程普唯恐敌人这突然的变化,乃是要真正发起进攻的迹象,忙是拨马奔走于营栅一线,喝令着全军集中精神,准备全力应战。
号令传下,两万吴军抖擞精神,握紧了手中的刀枪,准备迎击敌人的猛攻。
然而,让他们感到失望和迷茫的时,苦等了许久,依旧不见敌人有任何攻势。
那隐藏在夜色中的敌人,就像是幽灵鬼魅一般,忽然间就没了动静。
“不能再被动的等待了。”
程普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于是他急忙下令,派出一队斥候出营,前去侦察敌情。
敌在明,他在暗,若营外当真有颜良大军,这一队斥候出去就等于羊入虎口。
迫不得已之下,程曾这是打算用士卒的性命,来侦察敌人的虚实。
手心里捏着一把汗,程普皱着眉头,静静的等待。
一刻钟后,斥候们去而复返,回报的情报让程普和其余诸将,尽皆大吃一惊。
营外方圆数里,不见半个敌影,那汹汹而至的敌人,已然撤离。
“敌军喊杀了大半天,却不攻而撤,莫非是颜良那狗贼看出我们有所防备不成?”太史慈狐疑道。
程普微微点了点头,眼下这种情况,似乎只有太史慈的解释还说得通。
等了大半夜的众将,耳听着颜军不攻而撤,均是有些失望。
这时,程普便道:“尔待何需叹气,咱们这里不能迎头痛击颜良狗贼,还有都督那一路兵马,老夫相信,此时都督早已攻破敌营,杀得那颜良落荒而逃。”
程普的话中充满了自信,对周瑜的计策是深疑不疑。
诸将略感遗憾的精神,这才稍稍又振奋回来。
正当这时,一骑从水营方向飞奔而来,大叫道:“都督的船队回来了——”
众将的精神又是一振,程普捋须笑道:“想来都督是得胜而归,走,尔等随老夫去水寨迎接都督凯旋。”
太史慈等诸将尽皆兴奋,一众人等便带着昂扬之色,跟随着程普一窝蜂的去往水寨。
当程普等众将来到水寨之时,眼见所见,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一艘艘的战船入寨,从船上下来的,并非是他们想象中那得胜而归的兴奋面孔,反而是一个个灰头丧气,负伤累累的败卒。
此等情形,竟似大败而归!
众将神色惊变,面面相觑不知所以,震惊之下的程普,更是策马直奔周瑜的旗舰而去。
当他试图寻找到了周瑜的身影时,却惊怖的看到周瑜却是一身浴血,昏昏沉沉,被士卒抬下船来。
“元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都督为何会受伤,将士们这又是……”程普向着旁边的董袭惊问道。
“程老将军,我们中了颜良的埋伏了。”
董袭遂将劫营的大军如何中计,周瑜又是如何中箭负伤之事,默默的道与了众人。
听得董袭之间,程普和吴军众将,尽皆陷入了震惊之中。
此时的他们,却才猛然惊悟,原来,他们周都督苦心设计的诱敌之计,竟然是被颜良那狗贼再次识破。
而且,颜良还来了个将计就计,派了一万人马在营外大喊大叫,为的就是让周瑜误以为他已经上当,反诱使周瑜率军前去劫营。
明白真相的吴军众将,个个脸上涌动着惊怒。
他们是在惊怖于颜良的智谋,竟然再次识破了自家都督精妙如斯的计谋,而怒,则是怒于周瑜竟然被颜良射伤。
“颜良这狗贼,他竟能……”
震惊中的程普,已不知如何来形容他对颜良的吃惊。
这时,担架上的周瑜,却幽幽转醒,看着围视的众将,苍白如纸的脸上,不禁流露出几分惭色。
“都督,你伤势如何?”见得周瑜醒了,程普急是扑了上去。
周瑜强咬着牙关,有气无力的说道:“颜良狗贼识破了我的计谋,他却并不知我中了箭伤,仲德,速率全军连营拔营退往苦县,待到明日时,颜良必会大举来攻,快,快啊……”
周瑜刚说几句,剧痛之下,又是昏了过去。
连着两番被颜良刺激,此时的周瑜这是真的倒了下去。
程普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便急是下令全军拨营,连夜的往苦县方向撤去,并派人驰往秣陵,向孙权报知此间失利之事。
######次日天一大亮,颜良便即令三万大军倾巢而出,向着十余里外的吴营杀奔而去。
涡水之畔的那场伏击战,战后打扫战场,粗粗一算,吴人死伤有四千之多。
这也就是说,连同武平一役的损失,吴人的三万大军几近已损失三分之一的数量。
而涡水兵败,势必会对吴人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所以颜良才决定不才按兵不动,而是尽起全军发动一场致命的进攻。
当颜良的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奔吴营时,颜良才惊奇的发现,一夜之间,吴营竟是人去楼空,两万多吴军走了个干干净净。
扑之一空的颜良,急是派出斥候去侦察,却才得知吴人已连夜拔营,由水路向苦县退去。
此时的颜良,不得不佩服周瑜的反应能力,刚刚经历一场大败,就能推算出自己第二天会倾军来攻,开溜得倒也及时。
此间距离苦县不过数十里,当颜良的斥候回报之时,吴人已大部退往了苦县,有了城池的依靠,再行大举进攻,显然便不再合适。
未能一举击破吴军,颜良多少有些遗憾,但斥候们带回的另一个消息,却让颜良又有了意外的收获。
周瑜受了箭伤,而且还气到吐血。
经过斥候和深入苦县细作们的探察,颜良这回终于是确定了这个意外的惊喜,非是那周瑜再耍把戏。
周瑜受伤不轻,吴军的指挥权已落在程普手上,此人虽经验丰富,治军有方,沉稳有余而智谋不足,远非颜良的对手。
这也就意味着,吴军退兵南归已是势在必行,而吴人若然退兵,颜良方才能抽出身后,北上去对付刘备这个真正的大敌。
此时梁国方面传来消息,大张旗鼓进攻睢阳的袁尚,非但没有打败刘备,反而是损兵折将,连着吃了几场败仗。
屡战屡败之下,袁尚只能放弃了主动进攻,兵马退出梁国,退守襄邑、己吾一线。
而连战连捷的刘备,却反守为攻,率领着大军趁胜追击,向着袁尚发进了猛攻。
袁尚的兵马已被削弱,颜良之目的已然达到,他当然不会坐视袁尚大军覆灭,让刘备趁机坐大,此时也当是他挥军北上,收拾了刘备,坐收渔人之利的时候。
然而,让颜良感到不爽的是,退守于苦县的吴军,却并未如他所料的那样,就此退兵而出,反而是有据过不退,大有打一场持久战的迹像。
根据细作传回的情报,原本吴军方面,程普本是打算撤兵南归,但周瑜却坚持不肯撤兵,非要跟颜良继续对峙下去。
“这位美周郎,伤成这样了还不退兵,非要跟我在这里耗着,他这是自己讨不着便宜,非要拖着让我也无法渔利啊……”
军帐之中,看着那份关于吴军的情报,颜良不禁感慨道。
张辽道:“吴军不退,我军侧后就始终受到威胁,主公,莫不如尽起大军,强行击退吴人?”
颜良却摇了摇头,“吴军虽败了两仗,但好歹还有两万兵马,又有程普这样的老将坐镇,我军强行攻打苦县,未必有好果子吃。”
颜良意在击败刘备,和周瑜开战本就因周瑜主动挑衅,不得已而战之,如今再强行攻城,做无谓的牺牲,非是他的风格。
“既不强攻,又想让吴人退兵,只怕不易啊……”张辽叹道。
正当这时,一直沉默的徐庶,嘴角却掠过一丝诡笑,“主公,庶有一计,或许可让周瑜不得不退兵而去。
第三百五十二章猜忌
八支巨大的火炬,照亮了这富贵堂皇的大堂。
火光映照下,那碧眼紫髯的孙权,正双臂笼在胸前,眉头暗锁的盯着案几上的那封书信。
那是周瑜的亲笔上书。
数天以前,孙权接到了程普的飞马急报,得知了凌统降敌,武平、涡水两役相继失败的惊人消息。
震惊之下的孙权,急是派人持自己的手谕奔赴前线,命周瑜速率大军返回寿春,不要再和颜良做无谓的纠缠。
坐守秣陵的孙权,心情不安的等着,但他非但没有等到周瑜率大军安然撤归寿春的消息,反而等来了周瑜的这道上书。
周瑜声称,自己若然撤兵,刘备就将陷入两面受敌的地步,若然刘备被击败,颜良的实力便将大增,那时必将对东吴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周瑜坚持要继续驻兵苦县,牵制颜良,使其抽身不暇,宁可让刘备坐大,也不可让颜良从中渔利。
诸般陈词之后,周瑜请求孙权能收回成命,让他以带病之躯,继续在苦县指挥吴军。
孙权盯着这份周瑜的上书,已经看了整整一个时辰,他的脑海里翻来覆去的权衡着利弊,琢磨着到底应不应该同意周瑜所请。
苦思半晌无果,孙权摇头一叹。
正当这时,忽然之间,有一双手从后边蒙住了孙权的眼睛。
孙权吃了一惊,急是按住腰间佩剑,方欲拔剑时,却忽然间笑了。
“小妹,又来淘气了。”
孙权笑着掰开了那双纤嫩双手,回头看时,一名十四五岁的俊俏小姑娘,正笑盈盈的看着他。
她一身红衣,粉嫩的脸蛋跟桃花般灿烂,稚气之中却又含着几分娇艳。
这小姑娘,正是孙权最小的妹妹孙尚香“二哥,你都坐了大半天了,累也不累,走,陪我去射箭去。”孙尚香瞅了瞅肩上别着的弓,拉着孙权就要走。
孙权却拉她坐下,故意板起脸来,教训道:“小妹,你一女儿家,该当多学学针线女工才是,整日里舞刀弄枪,射箭骑马的,将来哪家的公子敢娶你。”
“哼,我才不要嫁人。”孙尚香一脸不屑。
孙权眉一皱,“胡说八道,女儿家早晚要嫁人,你难道还想赖在家里一辈子不成。”
孙权故作威严,一副教训的口吻,孙尚香却一点都不当回事,反而是随手翻弄起了案上那些公文。
边翻弄,孙尚香边道:“即便要嫁人,我也要嫁天下英雄,那些什么纨绔公子,我才瞧不上眼。”
面对这娇惯的妹妹,孙权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
忽然间,孙尚香看到了那封周瑜的上书,好奇道:“二哥,莫非咱们在北面吃了败仗不成?”
妹妹不是外人,孙权也不隐瞒,遂将周瑜如何为颜良所败之事,告诉了她。
孙尚香听罢,不禁愈加惊奇,“那颜良竟然有这等本事,上次在柴桑击败了二哥你,现在又败了公瑾,他莫非有三头六臂不成。”
孙尚香言语直率,毫无顾忌的揭了孙权这做哥哥的伤疤,却令孙权的脸上闪过几分尴尬。
干咳了几声后,孙权冷笑一声,“这姓颜的不过是擅使诈术而已,为兄早晚会跟他洗雪前耻。”
“这姓颜的连公瑾都能打败,我看兄长你就更不是他的对手呢。”孙尚香想也不想的说道。
孙权脸色愈加尴尬,心想着自家妹子真不会说话,怎的说话也不过大脑,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这个哥哥。
孙权听着不爽,便重新板起了脸,“好了,为兄还有军务要处置,你退下吧。”
孙尚香好生无趣,只能嘴里嘀嘀咕咕抱怨着,不高兴的出了大堂。
出得大堂时,颜良这个名字,却已刻在了她的脑海里,口中喃喃自语着:“这个颜良这般了得,却不知他到底有何奇特之处……”
大堂内,总算打发走了这爱玩的妹妹,孙权长吐了口气,继续伏案琢磨着北面的战事。
刚刚静下心来时,门外却又响起了脚步声。
“这死丫头,没完没了了……”
孙权猛抬起头,欲待教训时,却发现步入大堂的,并非是自家妹妹,而是老臣张昭。
“原来是子布啊。”孙权一见张昭,赶紧起身相迎。
张昭走上近前,躬身施礼,孙权也微微还礼,忙将张昭请入座。
主臣坐定,孙权道:“子布此来,莫非有什么要紧事吗?”
张昭干咳了几声,捋须道:“老朽此来,乃是为了周公瑾之事而来。”
“公瑾?公瑾怎么了?”
孙权看着张昭神色凝重,隐约感到几分不安。
张昭看了一眼左右,眼神做出暗示,孙权知道,张昭乃是有密事上奏,不方便为外人所知,他便将左右的侍从尽皆屏退。
大堂之内,只余下了一少一老的主臣二人。
张昭这才移座近前,压低声音道:“主公,近来大江南北,关于周公瑾的流言四起,主公难道没有听说吗?”
“什么流言?”孙权眼眸中的疑色更重。
“近来大街小巷都在流传,周公瑾屡败于颜良,连自己也受了伤,却始终不肯退兵,乃是因为他想拥兵自重,割据两淮。”
张昭几乎用耳语,道出了这番话。
孙权闻言,神色立变。
“拥兵自重,割据两淮”八个字,如一道闷雷一般,狠狠的击中了孙权的软肋。
而他的软胁,便是那份隐藏极深的忌惮之心。
“公瑾不肯退兵,确实是有些不同寻常,不过,他和子布一样,乃是先兄所留顾命之臣,说他会有异心,似乎不太可能吧。”
孙权那语气像是在询问张昭,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张昭只淡淡一笑,捋着白须道:“世事变幻,人心难测,主公莫非忘了当年‘提兵入京’之事了吗?”
张昭这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猛的触动了孙权的心弦,那诸般旧事霎时间涌上了心头。
孙权怎么可能忘记当年那件事。
几年前孙策病死,孙权继位之后,周瑜曾以人心不稳,辅佐少主为名,公然率外兵进入吴县。
周瑜这般举兵,固然是帮着他稳定了人心,确保了统治权威,不过,却也在他心底留下了阴影。
自古以来,臣子不得君王之令,擅自提兵入京,乃是任何君王都十分忌惮之事,城府极深的孙权,又何能例外。
如今因周瑜夺取寿春有功,孙权将淮南军政大权,尽皆委于周瑜之手,周瑜之权势不可谓不重。
眼下周瑜身已负伤,若然撤兵的话,就必须回秣陵来养病,这也就意味着,淮南的军政大权,只能拱手卸下。
那么,周瑜总是不肯退兵,就难免有不愿放弃兵权的嫌疑。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周瑜想拥兵自重的传言,倒未必没有……孙权越想心中越惊,背上已渐生几分寒意。
这时,张昭却又道:“老朽也只是将外面的传言报知主公而已,毕竟周郎于孙氏有功,未有确凿证据之前,若是妄加怀疑,反而会寒了人心,主公还当三思而行才是。”
听得张昭这一番话,孙权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踱步于堂中,脑海里一会浮现出周瑜的那份手书,一会又翻滚着张昭的那些话。
种种思绪翻滚如潮,在他脑海里搅动着,直令他感到头痛不已。
权衡良久,孙权停下了脚步,紧皱的眉头已然展开,却已是有了定度。
“公瑾乃国之栋梁,如今他有伤在身,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岂非是等于折了左膀右臂。为了公瑾的身体设想,撤兵势在必行。”
最后那六个字,孙权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仪。
张昭拱手道:“主公爱护臣下,当真乃我等作臣子的福份也。”
孙权负手而立,脸上流露着如释重负的笑容。
######武平,颜军大营。
中军帐内,炉火熊熊,颜良围炉而坐,喝着小醉,听着徐庶汇报着关于梁国方面的最新情报。
几天之前,张飞已攻破了己吾,斩杀袁军三千余众,袁尚只能率领着不到两万之众,退守襄邑城,而得胜的刘备,则率数万大军,进逼襄邑而去。
襄邑一破,刘备的大军便可长驱直入,一举夺取陈留郡。
刘备一旦攻下陈留,向西便可取洛阳,向北可威胁邺城,向南则可兵临许都,整个中原的形势,便将对刘备十分有利。
“看来我们不能再等,必须要对刘备尽快用兵。”徐庶道。
旁边的张辽却道:“可是眼下吴人迟迟不肯退兵,我军即使想北攻刘备,却也抽身不能啊。”
话音方落,周仓步入帐中,拱手兴奋道:“主公,好消息,斥候刚刚来报,苦县的吴军已于昨夜拔营,沿涡水南下,退往淮南去了。”
听得此言,帐中诸将神色皆是大振。
颜良饮过杯中之酒,笑道:“元直,看来你这一出离间之计,果然是奏效了,咱们的美周郎是被孙权那小子硬生生的给招了回去。
徐庶眉宇间闪烁着些许得意,却是拱手道:“主公,吴人眼下既已退兵,也该是我们给刘备一点颜色的时候了。”
“刘备……”
颜良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那张总是一副谦和的面孔,刀锋似的眼眸中,冷绝的杀机在急速的凝聚。
第三百五十三章刘备,你高兴太早了
徐庶当日所献,正是那离间之计。
徐庶久居于荆州,对于荆州的大敌孙氏,自然是仔细的分析过的。
在徐庶看来,孙权此人虽善于用人,但疑心却也甚重,对于周瑜这么一个文武兼备,又在东吴极有威望的统帅级人物,必然是不会百分之百的信任。
这一点,从孙权既任命了周瑜为左都督,又任命程普这员孙家老臣做右都督,分其兵权的举措,就可以看出。
现今武平兵败,周瑜负伤,吴军再逗留在谯郡已是弊大于利,孙权必然会选择撤兵。
而周瑜却自作主张,不肯退兵,甚至不惜违背孙权的意志,孙权那里表面不说,心中必然会不爽。
便是因此,徐庶便敏锐的抓住了这一点,向颜良献计,派细作往东吴大肆散播谣言,称周瑜拒不退兵,乃是想拥兵自重,割据淮南,造他孙权的反。
眼下吴军一夜之间撤兵南下,颜良便知道,必然是徐庶的离间计起到了作用。
为了防止是周瑜使诈,谨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