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看着又是密令,又是锦囊的,诸将内心中的狐疑,不禁愈盛。
当诸将狐疑之时,那一艘走舸却已离营而去,逆流而上,向着上游的陆口而去。
……一天之后,传令信使抵达了陆口,将颜良的命令,以及那枚锦囊交给了张辽。
张辽自随颜良率军南下后,便秘密的率军赶赴陆口营,他和他的一千骑兵,已在此等候了多时。
和甘宁一样,张辽也以为颜良是打算“故伎重施”,令他走陆口小道,前去偷袭柴桑。
而今信使的到来,使得张辽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
“鲁肃乃智谋之士,想用同样的计谋算计他两次,主公怎会如此自信……”
张辽的心中,充满了狐疑,尽管他对颜良智谋素来敬佩,但这一次,他却实在觉得颜良这的条计策,有些太过“肤浅”。
尽管张辽对颜良的计策颇为质疑,但正所谓军令如山,他却不得不坚决执行。
当天,张辽便率领着一千轻骑,由陆口出发,沿着陆水穿越幕阜山,一路绕往柴桑而去。
凭心而论,张辽对颜良的计策并不抱太大希望,在他看来,吴人定然会有所防备。
故在赶了两天的路,将要接近柴桑之时,张辽便下令放慢了行军的脚步,不断派出斥候先行侦察开路,以防止吴人布有埋伏。
但令张辽感到意外的时,沿途并没有发现吴军伏兵的迹象,仿佛吴人根本就没有提防一般。
一路的顺畅,让张辽感到了深深的疑疑,他却只能按下疑心,继续向柴桑铤进。
一天后的清晨,颜良跃马上得道山梁,举目远望,前方已是一片的平坦。
疾行三天,他终于走出了幕阜山,进入了平坦地带。
远远望去,晨雾之中,隐约见得一座城池的轮廓若隐若现,想来便是柴桑城。
而再往远去,则依稀可见一条碧蓝色的玉带,从天的尽头蜿蜒而过,那玉带,自然便是长江无疑。
沿着柴桑城往近处扫过,似乎看不到军营的影子,正如先前所侦察的那样,吴人压根就对陆口小道全然没有防备。
“怎么回事,以那鲁肃的智谋,应该不会连着上两次当吧,怎的却连半个敌影也看不见……”
顺利走出山间的张辽,非但没有一丝喜色,心中的狐疑反而是愈加浓重。
正自神思狐疑时,张辽猛然想起了颜良给他的那枚锦囊,令他兵临柴桑时再打开。
念及于此,张辽急于从怀中取出了锦囊,拆将开来,打开了颜良的那道密令。
当他看到那封密令的内容时,满是汗水的满脸,不禁涌上惊喜与恍然大悟之色,口中喃喃道:“竟是如此,原来这才是主公的真正意图啊……”
第三百八十四章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柴桑城。
几面军旗,懒散的树在城墙上,诺大的南城一线,只有十余名士卒,漫不经心的巡逻着。
敞开的城门处,几名守门老卒正打着磕睡,一副慵懒的样子。
整个柴桑城,似乎都处于一种防备松懈的状态之中。
城门上,扶剑而立的孙瑜,冷峻的脸庞间,却闪烁着几分得意与诡秘。
他低头看了一眼,隐蔽在女墙之下的数千将士,正情绪亢奋,激动的等待着一场大战。
而在城墙的内侧,五千步骑也已就位,每一名将士的脸上,都涌动着复仇的怒焰。
看着热血激荡的士卒,孙瑜的嘴角掠起了一抹冷笑。
斥候刚刚发回情报,柴桑城南处,出了千余颜军骑兵的行迹,不出意外,必然正在向着柴城杀奔而来。
一切,皆与鲁肃推测的完全一致。
当日的军议之中,鲁肃既识破了颜良的诡计,料想他必是在故伎重施,水路佯攻,试图诱使己军倾巢而出,暗中却派轻骑走陆口小道,以偷袭柴桑。
于是,鲁肃决定将计就计,亲率一万兵马,佯作全军出动,主动的去迎击已抵达樊口的颜良水军。
暗中,鲁肃却命孙瑜率一万兵马,守备柴桑,以待颜军的来袭。
为了诱使颜军轻骑放心的来攻柴桑,孙瑜特意下令撤除了柴桑以南的数寨,将后力全部撤往柴桑城中,以营造出一副全无防备的假像。
孙瑜相信,见己军没有防备,颜军轻骑必会毫无顾忌的杀奔柴桑而来。
那个时候,孙瑜便可以一万以勉待劳之军,对来袭的敌骑予以痛击,凭借着兵力上的优势,一举歼灭敌军,用一个漂亮的胜仗,洗雪数度败于颜良之耻。
此刻,孙瑜的心头是信心百倍,脑经里已在谋划着,待会颜良军攻到城下时,如何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知不觉中,清晨已过,日上三竿。
南面处,却仍不见敌骑的影子。
孙瑜的心头开始产生些许不安,他在猜测,也许狡猾的敌人,并没有打算攻打南门,也许是绕行攻打其余三门。
于是孙瑜下令各门都加强警戒,一旦有所风吹草动,必须第一时间前来报知于他。
时间在流逝,不觉中,已是日过正午。
然而,仍不见敌人来攻的影子。
孙瑜的脸上,得意与自信渐褪,焦虑之色开始浮现。
“颜军为何还不来攻城,颜良那厮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
孙瑜的脑海中,疑惑愈重,渐渐的,他隐约已开始有些焦躁不安。
那些藏于城下的士卒,也开始焦虑不安起来。
孙瑜的心中,隐然开始产生一种不祥预感。
正当此是,忽有士卒大叫道:“城西北方向起大火了!”
孙瑜心头一震,急是举目望去,果然见西北七八里的方向,烟火正冲天而起,即使处于白昼,依然能看到那熊熊的火光。
“莫非是颜军所为?”
孙瑜的脸上,骤然涌现一丝惊恐。
惊恐之余,孙瑜却又狐疑丛生。
柴桑一线的诸营分布,他记得清清楚楚,哪怕是一座小小的哨卡,他也清楚的记得方位所在。
孙瑜记得,西北方向皆是农田,根本没有任何军事设施在内,颜军又如何会选择在那里发起进攻。
就在孙瑜狐疑之际,火光已从一点扩张到了一片,连绵数里的范围内,尽皆为熊熊的烈火所覆盖。
那灼烈的火光,一点点烧尽了孙瑜的狐疑,蓦然之间,他的眼眸中涌现出无比的惊色,仿佛猛然惊醒,想到了何等恐怖之事。
“快,速派斥候往火起方向探查!”孙瑜大叫道。
城门打开,数骑斥候飞奔而去。
城头的孙瑜目送着斥候远去,满脸的惊恐,口中喃喃道:“鲁子敬智谋无双,他的计策怎会失算,绝不会的,绝不可能……”
孙瑜反复的安慰着自己,但脸上的惊恐之色,却随着几里外渐盛的火势,愈加的浓烈。
不到半个时辰后,斥候飞奔而回,急匆匆的爬山上了城头。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会有大火忽起?”孙瑜的迫不及待的,大吼着问道。
斥候喘着气道:“回将军,是颜军的骑兵,他们放火烧毁了西北面的农田,几百亩的田地,全被他们烧了个干净。”
霎时之间,孙瑜石化在了原地。
这一刻,孙瑜终于恍然惊醒,明白了颜良的真正用意。
人家早就料到你会在柴桑屯以重兵,等着前来偷袭,可惜人家颜良压根就没有打算取柴桑,而是把重点放在破坏粮田上面。
一旦柴桑附近的粮田被烧毁,那么几万丁口,辛苦耕种数月的劳动成果就会化为乌有,吴军就无法在柴桑就地征粮,几万人的粮草依然要大老远的从江东运抵。
如此一来,即使吴军重建了这柴桑城,重建的也将是一座无根之城。
“这个姓颜的家伙,竟然如此阴险狡诈……”
孙瑜惊骇之余,恨得是咬牙切齿。
就在孙瑜惊怒的时间里,西北方向,又有一处大火冲天而起,显然是颜军又放火烧毁了一片新的农田。
这下子孙瑜就坐不住了,他急是留五千兵马守城,自将五千兵马,匆匆的去城,赶去围堵放火的敌军,同时急派船只前往上游报告鲁肃。
……上游处,吴军大营。
此地距离樊口的颜军水营有三十余里,一万吴军精锐的水军,尽皆安营于此。
鲁肃策马徐行,视察着新建的诸营,徐盛、蒋钦等诸将,则陪同于侧。
驻马栈桥,鲁肃举目西望着天水一线,眉宇之中弥漫着自信。
恍惚间,他又想起了当年痛失柴桑的那一役,自己羞辱性的被颜良偷袭了柴桑。
接着,鲁肃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新的画面。
他仿佛已然看到,颜良偷袭的军队,如何自以为是的攻至柴桑城前,却如何被自己留下的孙瑜军,杀得鬼哭狼嚎,死伤几尽。
“颜良啊颜良,你虽足智多谋,可是这一次,你终究是敌不过我鲁肃的智谋,只能落得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下场了,呵呵……”
鲁肃的嘴角边,悄然掠过一丝旁人不易觉察的得意。
“樊口的颜军可有什么最新动向?”得意之余,鲁肃也不敢麻痹大意,便是询问敌情。
徐盛拱手道:“据斥候回报,颜军自进抵樊口之后,就一直在加固水寨,似乎反倒是怕被我军反攻,有点想要防守的意思。”
鲁肃冷笑了一声,“颜良故意示弱,更说明这是他的诱敌之计,我想此刻他的偷袭之军,恐怕已经折戟于柴桑城下了。”
徐盛连连点头,深以鲁肃之言不然。
其余蒋钦等诸将,也皆是对鲁肃面露敬佩之色。
“平素鲁大都督不显山不露水的,竟没想到,他的智计竟不逊于周大都督,我等跟随着他,此番建功立业看来是有望了……”
诸将心中,皆是如此暗想,对鲁肃的那份敬佩之意愈重。
徐盛道:“都督,若是柴桑歼灭颜良偷袭之军,末将建议不如趁着士气大振之时,溯流西进,一举将樊口的颜军主力也击败,以彻底报还当年失陷柴桑之仇。”
鲁肃微微点头,就连一向谨慎的他,此时也动了大举进攻的念头。
想了一想,鲁肃问道:“此番颜良手下,以何人为水军统领?”
“除了甘宁之外,还有那个凌统。”徐盛提及凌统之名时,暗暗咬牙切齿。
其余蒋钦等诸将,也尽皆面露恨色,似乎对凌统那个叛徒,充满了鄙夷与愤恨。
鲁肃沉吟了半晌,淡淡道:“甘宁与凌统皆是宿将,不过,颜良想光凭此二人,就想与我军在长江争锋,只怕还太过自信,柴桑方面若胜,倒也不妨主动出击。”
听得此言,徐盛等诸将,顿时是斗志大作,尽皆振奋不已。
昂扬的斗志,在整个吴营弥漫。
正当众将豪情壮志,热议着将来大胜的蓝图时,却见一艘哨艘从下游飞驰而来,看那哨船旗帜,当是孙瑜派来的。
徐盛兴奋笑道:“是孙都督派来的人,想来是向鲁都督来报捷报了。”
众将的情绪,一时间达到了沸腾的顶点。
鲁肃亦微捋着胡须,昂首注视着那一艘哨船徐徐入水寨,再看着从船跳下的士卒,急急匆匆的奔向自己这边来。
然而,当鲁肃看到那前来报信的士卒,脸上未带着报喜的兴奋,反而是一脸沉重时,鲁肃心中忽然之间就闪过一个不祥的预感。
那士卒直奔鲁肃跟前,喘着气叫道:“启禀都督,颜军的骑兵从陆口小道杀到柴桑了,他们,他们……”
士卒是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孙将军可以歼灭敌军?”鲁肃催问道。
“他们没有攻打柴桑,而是大肆毁坏柴桑附近的家田,孙都督阻挡不住,命小的速来报请都督示下。”
一语,便如惊雷一般,霎时间轰顶而下。
原本不一脸自信的鲁肃,瞬间脸色惊色,眉宇间难以置信的惊恐所占据。
其余徐盛等诸将,也是大惊失色,仿佛不敢相信所听为真。
此时的鲁肃,方才惊悟,原来他自以为是的算计,竟然全盘落空,人家颜良根本就不是故伎重施。
“难道,我又中了颜良的计策吗……”
鲁肃的眉宇间,已为深深的震惊侵袭。
第三百八十五章灭吴!灭吴!
鲁肃僵在了那里,徐盛僵在了那里,蒋钦僵在了那里。
吴营诸将,尽皆惊怔在了那里。
死一般的沉寂,如瘟疫一般扩散,耳边只余下滚滚江涛,还有那沉重的呼吸声。
原本热烈的气氛,霎是间变得压抑到几乎人让窒息。
此时的鲁肃,还有吴营的诸将,方才意识到,他们所有的预判,竟然都是那么的天真。
颜良水军大张旗鼓的进攻,的确是诱敌之计,不过,人家的偷袭之军,却不是为了攻取柴桑,而是为了烧毁他们赖以为生的农田。
鲁肃所有的推断都无误,只是在最后一个环节,被颜良再次的欺骗。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谁都知道,柴桑新种的农田被烧毁,所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那严重的后果,甚至比一场失败还要严峻。
徐盛等诸将,面面相觑,惊恐的脸庞间,无不流露出惭愧。
而鲁肃那铁青的脸庞间,亦是愧色油然而生。
先前所有的自信,所有的得意,如今全都变成了笑柄,如何能不让一向以沉稳自诩的鲁肃感到羞愧。
“都督,柴桑的农田若是被毁,入秋之后,我军就将陷入极是被动的局面,我们是不是……”
徐盛最先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小心翼翼的向鲁肃进言。
鲁肃这才清醒过来,深吸一口气,极力的将震惊与羞愧的情绪压制下去。
他使劲的摇了摇脑袋,思绪方才稍稍理清,不及多想,他急是道:“速速下令,全军撤退,撤归柴桑。”
号令传下,万余吴军士卒,只得匆匆忙忙的准备拔营事宜。
柴桑农田被烧的消息,很快就遍传了诸营,当吴军士卒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后,原本昂扬的斗志,转眼就消沉了下去。
仅半天的功夫,吴军就收拾停当,数百艘战舰趁着夜色的掩护,匆匆的望下游柴桑退去。
……樊口,中军大帐。
颜良正一边听着诸将汇报军务,一边品着小酒,好不悠闲。
甘宁等诸将,却是神色凝重,眉宇间充满了忧虑。
军务汇报完毕,颜良摆手道:“尔等都辛苦了,都散了吧,回去早些休息。”
甘宁等诸将对视了一眼,却并没有退出帐外,看他们那面带忧虑的样子,似乎是有话要说。
颜良的洞察力何其之敏锐,又岂能觉察不出诸将中弥漫的狐疑与焦虑情绪。
他便放下了酒杯,淡淡笑道:“兴霸,你若是有什么心里话,直说便是,本将面前,不必顾忌什么。”
甘宁咽了口唾沫,暗暗咬了下牙,似是做出了决定。
他便是拱手道:“恕末将直言,末将还是觉得,主公令张文远走陆口小道有些不妥。不过既然主公已然下令,末将以为我军当主动向吴军发起进攻,也算是对张文远的声援,却不应该只固守樊口,纵容吴人向我们耀武扬威。”
其余诸将,也尽皆附合,显然甘宁的这番话,也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颜良却依然沉静如水,那悠闲的神态,仿佛压根就没担心过张远所部,更对吴人的耀武扬威无动于衷。
他只闲品了一口小酒,不以为然道:“尔等放心吧,吴人耀武扬威不了多久,本将相信,数日之内,他们必会灰溜溜的退还柴桑。”
听得颜良这自信的判断,甘宁等诸将皆是神色一变,彼此间面面相觑,神色间皆露面茫,皆是想不通颜良何来的自信。
狐疑之下,甘宁忍不住又道:“主公,末将实在……”
话音未落,帐帘猛然掀起,周仓兴冲冲的奔入了帐中,兴奋的大叫道:“主公,下游刚刚发来的情报,吴人退军回柴桑了。”
此言一出,甘宁等众将,神色立时大变,仿佛听到了何等不可思议之事。
瞬间,他们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颜良,那惊叹之极的神色,似乎不敢相信,吴人竟然真如他们主公所料的那样,竟然不战而退了。
在众人惊奇的目光注视下,颜良却一脸平静,仿佛早有所料一样,只摆手轻描淡写的道了一句:“知道了。”
颜良的沉稳与自信,那份闲然自若,以及他的料事如神,无一不震撼着甘宁等诸将,冲击着他们有限的想象力。
“主公……主公当真是料事如神……主公何以判知吴军必退,末将实在是想不通啊?”、甘宁难抑内心中的震惊与困惑,不禁急迫的向颜良求教。
颜良却将目光转向了贾诩,淡淡笑道:“此乃文和之计策,就让他来告诉你们为什么吧。”
那一双双惊疑难定的眼睛,又齐刷刷的射向了贾诩。
这位毒士只捋须一笑,不紧不慢道:“其实兴霸和诸位先前的担心,也无不道理,只是你们却不知道,主公派张文远抄陆口小道,却并非是为了袭取柴桑。”
“不为袭取柴桑,那又是为了什么?”甘宁愈加的困惑。
“为了烧毁柴桑一线的农田,彻底断了吴人就地征粮的希望。”贾诩缓缓的道出了真相。
烧毁农田……甘宁和众将们愣怔了片刻,旋即恍然大悟,人人的脸上,霎时间涌上了惊喜之极的神色。
直到此时,他们才真正的明白了,颜良何以会如此闲然自若,原来颜良心中所想的战略,根本就远非他们所能想到。
看着惊喜的众将,贾诩笑道:“诸位也不想想,以我们主公的智计,又岂是真会去‘故伎重施’,若是那般,岂非落了下乘。”
恍然大悟的甘宁,那惊喜的脸庞上,不禁流露出些许愧色,拱手自嘲道:“主公素来不打无把握之仗,末将低估了主公的智计,实在是惭愧。”
其余诸将,也无不面露惭色。
颜良却只摆手一笑,“此事也怪不得你们,本当早将这计策告诉尔等,只是为了把戏演得更足一点,才跟你们卖了个关子而已。兴霸之前的进谏,都乃忠心之举,本将甚是欣慰,今后你们还当如此才是。”
颜良非但不以为怪,反而对甘宁的进谏大加赞赏,这不禁令甘宁大感欣慰。
甘宁欣喜之下,不禁慨然道:“主公胸襟大度,当真非常人所及,我等此番追随主公,何愁不灭东吴。”
“灭吴——”
“灭吴——”
众将情绪激昂,怒吼之声震天动地,猎猎豪情如火而燃。
周围那些普通的士卒们,虽然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眼见他们的诸将军们,如此的激荡亢奋,这些普通士卒们为之感染,斗志转眼也狂燃起来。
“灭吴——”
“灭吴——”
隆隆的喊杀之声,遍袭响起,万余士卒齐声呐喊着“灭吴”的号令,那狂烈的呼声,只将那涛涛江水之声淹没,浩大昂扬之极。
耳听着壮志豪情的宣言,眼看着那一张张热血沸腾的面孔,此时此刻,颜良的热血也被彻底的点燃。
他环扫众将士一眼,奋然道:“吴人要想退,本将岂容他们退的这么容易,诸军即刻出兵,尾追敌军,本将要给自以为是的吴人狠狠一击!”
杀机涌动,冷绝如刃。
当下颜良便传下号令,尽起一万多水军,以甘宁为先锋,驶离樊口,浩浩荡荡的向着下游的吴军追去。
扬帆急进,一万水军顺江急行,直奔下游而去。
次日午前时分,甘宁所率的五千前锋,终于在柴桑西北五十里处遭遇了东吴的舰队。
这一支东吴舰队大约有五千余人,主舰高树着一个“徐”字大旗,当是吴军先锋徐盛所统。
鲁肃原是急着撤还柴桑,却没想到颜良追兵反应如此之快,直接尽起大军前来追击。
鲁肃只恐就这么一路退回柴桑,颜良的水陆大军就可以一路畅通无阻,直逼柴桑而来,故是退在半路时,便只得留下徐盛率五千水军,以来迟滞颜良的进攻。
吴军封锁了江道,逆流迎战,甘宁迅速的把情报以走舸飞报给了后军的颜良。
后军的旗舰上,颜良听闻这消息,毫无迟疑,当即下令甘宁发动进攻,务必要将拦路的吴军击溃。
号令下达后不久,下游数里处,隆隆的战鼓声旋即冲天而起,水军第一猛将,向着徐盛所统的吴军,发进了最猛烈的进攻。
若论整体的水军实力,东吴无论是在士卒数量,还是舰船数量及质量上,都要胜于颜良水军许多。
但眼下甘宁所率的这五千水军,却是集中了荆军水军的精华,其所配备的主战斗舰数量,以及士卒的精锐程度,都足以与徐盛所统的这支吴人水军平分秋色。
战事一起,甘宁借着顺流之势,三四十艘斗舰,以及百余艘艨冲,顺流急进,直冲吴军舰阵。
而那徐盛也不甘示弱,以相当实力的舰队,奋勇的迎击。
两支舰队互相穿插入对方阵形中,彼此间陷入了混战的局面。
一艘艘的走舸,随时随地的将交战的情形报与颜良。
半个时辰后,随行的贾诩道:“主公,看来徐盛此人水军能力颇为了得,前军交战既已陷入了胶着,该是派出后军,解决战斗的时候了。”
颜良遂是点了点头,喝道:“凌公绩何在。”
凌统一怔,缓缓出列,拱手道:“末将在。”
颜良抬手遥指,“本将命你率三千水军出战,务必要协助甘兴霸,一举将徐盛击溃。”
贾诩见得颜良竟派凌统出战,神色微微一变,忙是暗向颜良使眼色。
第三百八十六章手腕
颜良知道贾诩在向他暗示着什么。
凌统新降未久,且自随征以来,情绪一直无精打采,对攻打孙权这个老东家显得不太积极。
由此可见,凌统虽降,但心中却仍存有羁绊,不愿跟故主交战。
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凌统临阵反投吴军,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便是因此,贾诩听得颜良竟令凌统单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